① 您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何建议
学校可以在两个层面下功夫。
1、加强学习,提升德育工作理念,要引领全体教师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共同架构起“全员、全程、全生”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共同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重任。
2、学校层面也要相应制定各种德育工作制度和评价办法,明确目标职责,理顺机制制度,使德育工作有序规范。如果每个岗位的职责很明确,求细、求精、求全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全程的,也是全员的,每个岗位的德育职责履行得如何,不仅可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绩效工资奖金分配。
3、培养一支优秀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环境。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实施者,其他教师及职工都是德育的引导者。加强德育队伍如班主任、团队干部等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对工作方法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的教育信念和对信念的坚持。
(1)德育骨干网络培训成果扩展阅读:
德是第一位的,人无德不立。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不乏信息获取途径,学业基础扎实,视野见识开阔,与此同时更需要提高思想辨别力和价值判断力,坚守成长发展定力。
比如,网络上有很多错误的思想观点,经过华丽包装十分隐蔽,有时难以分辨,容易干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动摇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② 《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最终预期成果
社会上流行的一条规律:孩子如果品德不好,根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那么,在这样一种德育网络下,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取得小学生德育的最佳效果呢?我认为:从细节入手,随时关照他们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细节,并通过各种细节,引导他们对道德现象进行切身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其行为的优化,应该成为小学生德育的最佳途径。现在摘录学校教育的部分。
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时刻保持一份教育的敏感性,用一种审视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教育细节,并且随时创设一个个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教育细节,让学生在这样无数个细节的处理中不断修正自已的行为,从而健康成长。
其一,将德育工作渗透在每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渗透可以说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无论你任教什么学科,都应该将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课堂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品德教育。细节悄无声息地隐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又随时随地在教学环节中产生与消融,任何正确的教学活动,都能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造的审美情境里,受到美的感染和激动。教师应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时间,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让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努力寻求成功的快乐、收获的乐趣。
其二,形成良好的校风,让学生在每一个学校生活细节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形成良好的校风,首先必须建立起一个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生活其中,而且心甘情愿地为它服务、为它争光,并与之欢乐与悲伤共存,从而产生一种生机勃勃的愉悦感。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认同所产生的"爱"的互通,教师的爱,尤其是 班主任老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鼓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因此,班主任要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生活与学习关照,包括学生的吃饭、住宿、困难等方面问题的关照,力争使各种心态、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对他(她)们的“爱”,从而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进步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班级中同学之间的爱更能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自觉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许多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并及时得到集体的认可。哪怕只是一次出色完成的作业,一种礼貌行为,一次集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等,都得到及时的集体肯定,久而久之每个人都爱学校、爱同学、爱老师,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同时,每个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这种付出爱也得到爱的精神境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形成良好的校风,还必须建立严格的日常德育规范,让学生在规范的德育环境中学会自律,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有的学校认为只要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告诉给学生,学生就会拥有这些美德,遵守这些规范。然而,他们不知道德育中除了“知不知”外,还有“懂不懂”、“做不做”的问题。如果孩子对此并不能真正领会,就不可能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而具体的管理制度,如《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管理规范,将从严治校具体化、规范化,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过程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上,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③ 怎样贯彻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一个中心是: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中心,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教育他们在自觉的道德判断、价值选择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深化学生公民素养教育;推动社会实践,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创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协作的教育机制。全市将采取以下八项举措: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等各学科教育的指导作用,形成教育内容指导序列,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奉献、尊重、合作等优秀品质。
——以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创造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氛围,加强校训、校歌、校风等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推动学校创造“育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
——大力宣传首都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鼓励区县和学校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再研究、再创造,使德育创新成果在全市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继续实施德育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全面实施师德塑造工程。2010年前,完成市、区县德育骨干队伍培训,班主任专业发展能力培训;持续开展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选修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基地。
——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巩固礼仪教育成果,将文明行为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建设德育工作研究团队,深化德育热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为解决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