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篇新闻发言人培训感想
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学习心得 为期一周的我区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已经结束,作为培训班的学员,我非常有幸能够参加这期培训,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在这短短一周的培训和学习过程中,我受益非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进一步提升了对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
为何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杂乱信息容易搅乱人们的思想。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
新闻发言人是一种制度,是对公众知情权有效履行的途径之一,是沟通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重要桥梁。
我们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展新闻发言人课程的培训,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的初衷,我个人认为就是要增强权力与大众的沟通,发言人背倚公共部门而面向社会,要披露政府信息,形成互动。信息公开法规定了政府义务,新闻发言人是主动达成这一愿景的法定中介。他们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协调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引导舆论。
二、学要善思
在一周的培训中,我们聆听了《经济社会转型与“十二五”规划》、政府新闻发言人实务、社会转型时期的舆情引导、新闻记者与舆论监督等8个专题讲座,并参与了媒体沟通情景模拟的行为训练,亲身体验了一回新闻发言人的感觉。
通过这些资深的授课教授和学者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讲解,我深深感到,不单单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悟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如何去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如何去合理运用政府所赋予你的权力去开展新闻发布,加强媒体沟通,改善舆论环境?
三、学一定要为我所用
从目前的舆论环境,我们不难看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若放大将直接危及执政根基,基层干部应筑牢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基石,为执政党嬴得民心。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历数近些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类似特点:原本只涉及相关部门的单体事件,却发展成当事人与非利益关系者共同参与的群体性对抗,其背后的诱因,往往是群众对当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文章还指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人民,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方能为人民谋取福祉、为政党赢得民心。
这次区委区府的领导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由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区首届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对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同志来讲,不仅仅是一个增长见识、丰富学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提升能力,强化素质的机会。我个人认为,通过此次系统地学习和培训,至少应该提升三方面的能力,才不会辜负党和政府对我们这首批新闻发言人培训学员的期望,才不会辜负专家、学者对我们的授业解惑。才会为更好的应对舆论危机,解决信任危机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及时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从7.23动车事故等舆情事件的分析和研判来看,作为新闻发言人,或者说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必须敏锐地把握这类突发性事件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后果,以及在媒体报道和应对过程中可能会对公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好充分准备,才能处惊不乱,沉着应对。
二是全面的信息搜集和掌控能力。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在重大事故或者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广大受众最想了解和看到的就是事件的真相。事实无论多少,应该尽量准确、官方和权威。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必须要作好信息搜集的充分准备。向公众发布和传达的信息要客观、数据精准、内容真实。这样才能让受众感受到你的诚意,感受到你所代表的政府在该事件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关注。
三是协调和运用媒体的沟通能力。
个人认为,发布真实客观的信息只是新闻发言人的基本功,要想通过信息的发布来更好的赢得公众的谅解、理解和支持,那么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态度远远比事实更重要,尤其是当新闻发言人还不能提供足够的事实或者不能把全部的事实及时公布于众的时候,这里的态度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诚恳,必须要真实。你的语态、神态和体态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在面对媒体采访时,都会直接影响到媒体记者等广大受众对你的评价,从而间接影响到对你所代表的部门和机构的评价。
通过学习,我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不仅要敢说,更要会说,善说。关键的关键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和诚恳,还要努力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
《环球时报》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社评,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政府官员,尤其是新闻发言人深思:“可以预见,将不断有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这些笨拙将给中国的大形象抹黑,并将一点点损耗中国的政治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受到中国官方的高度重视。”我们所面对的是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媒介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这就意味着作为新闻发言人应对突发事件,应对媒体将更加趋于常态化。对事件处置得是否得当,表达得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威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仅是政府的代言人,更是政府公信力的坚强维护者。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也必须通过我们的自身努力,全力提升协调和运用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把每一次新闻发布都作为一个引导舆论的前沿阵地,努力让我们广大的媒体记者成为新闻发布会的“捧场者”和特别可靠的“信息传播者”。
B. 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是在哪一年举办的
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于2003年9月22日开课,有66个部委的100多名新内闻发言人参加。国务院容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副主任王国庆、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史安斌教授、凤凰卫视资讯台首席评论员阮次山、副台长曹景行参与了这次培训班的教学。全国几百家平面、电视和网络媒体竞相报道了此次培训,这在各种培训遍地开花的年代实属罕见,“新闻发言人”一时间成为中国媒体最时髦的词语之一。
C. 新闻发言人和网络舆论是什么工作
新闻发言人和网络舆论是什么工作,新闻网络舆情监测,什么是新闻网络舆情监测?
新闻舆情监测是指通过对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的一种监视和预测行为。
如何有效进行新闻网络舆情监测?
做好新闻网络舆情监测必须要兼顾一下几点:
首先,论坛平台的帖子。
论坛往往是新闻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这里每天涌现着大量的奇闻怪事,自然是记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地方,决定论坛网帖是否被大量关注的首要因素,是发帖人发帖意愿的强烈程度。
一些网络职业发帖人了解舆情事件传播的规律,会在不同的网站转载同篇帖子,并且会时刻关注事件传播的量,在恰当时机会将事件后续情况再次发新帖。这也是舆情专家为什么不建议删帖处置舆情的原因,往往这类事件帖子越删越多,反而会使事件持续恶化,对舆情修复起反面作用。
反之,是事件诉求方在网络发帖,官方须关注事件并对情况核实,切实解决发帖人正当诉求。若发现有恶意污蔑、诽谤内容的,联系当事人或网站,走法律途径消除影响。
也不是所有的帖子都需要一一核实,工作量大,舆情的工作也不能只围绕网络舆情传播状况来开展。对于文不对题、只靠敏感词汇来吸引眼球的网帖大可不必理会,而对于那些描述详尽、条理清晰,甚至配发图片的网帖应重点关注,多了解事实情况,线上线下工作互相配合的予以解决。
其次,微博、博客平台的帖子。
微博和博客也是新闻爆发的一个重要平台,人人可在微博上发表评论,而且微博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然而微博、博客平台网贴影响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主的粉丝量。
对网络大V转发的网帖,在很短时间内即会引起大范围的关注和转播。这也给一步分以此为业的职业“明星”以机会,在微博的维护和运营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物力。
政府明星微博的创建一方面是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新平台,也是自身亲民、爱民形象树立的平台,更是舆情引导和修复的一大助力。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新闻单位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责的时候,至少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组织批评性报道、开展舆论监督属于党的“三大作风”的范畴,一定要遵循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我们采写批评性报道的基本出发点是“惩前毖 后、治病救人”。编辑记者在采写和编辑批评性稿件时,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应通过批评达到改进工作、增进团结的目的。批评性 报道不要以偏概全,不要随意渲染,不要无限上纲。
第二、开展舆论监督,要善于抓大事,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尽量选择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通过批评和揭露,使干部群众能够从中受到深刻而生动的法制教育、政策教育、纪律教育和作风教育,不能过于琐细、过于肤浅,更不能有闻必录。
第三、要尽量选择那些已经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典型事件,在批评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和政府对这类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正确政策和鲜明态度。要生动、具体而令人信服地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违法乱纪的人的可耻可悲的下场。
第 四、批评性报道的事实一定要十分准确。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要认真核对,要有真凭实据,防止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要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在对因果关糸的 分析和判断上,也要符合实际、符合逻辑、以理服人。在稿件播发之前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被批评者的意见和被批评者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五、要坚持批评性报道的客观性,尽量减少主观色彩。要尽量选用客观再现的报道方法,从头到尾只客观地叙述经过,让读者看了我们的报道之后自己独立地判断是非曲直。
第六、批评性报道要符合法律规定规范,在法律上要立于不败之地。有些 涉及法律问题的重要批评性报道,在播发之前要征求法律专家或法院负责同志的意见。
端正批评态度。党报负责人要有原则和魄力,为维护党的形象和党报的声誉,坚持真理,敢于揭露问题。要明确我们批评的目的是教育人,而不是打击人。搭建类似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启用预警功能实时监控网络舆论动态,对于负面言论和批评报道千万冷静从事,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正确方向,因为实事求是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事实确有出入,当然要进行更正。特别是严重失实的批评报道,不但要公开更 正,而且要检讨,挽回影响,吸取教训。我们应该允许别人的反批评,因为负责监督的部门本身也应该接受群众的监督。
敢于正视问题。这是对领导者的要求。要搞好新闻舆论监督,首先要求党政领导同志有胆量和勇气,对本地区发生的问题,敢于面对现实,敢于亮丑 ,敢于把问题公之于众。这是一种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批评性报道推动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使新闻媒介的权威性在群众中大大增强。
党 的会议多次强调:“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 下。”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不愿意揭示自己的问题,更害怕公开日曝光,甚至设置种种障碍,阻挠新闻舆论单位开展工作,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舆论监督的巨大威慑 作用。我们要十分重视和善于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和配合新闻舆论监督工作。
D. 新闻发言人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政府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发言人的作用和地位内也越来越被重容视,新闻发言人是政府或企业的代言人,是政府或者企业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与窗口。近年来,中国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在中国对外形象的建设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把企业(政府)比作是一个人的话,企业的管理者就是“大脑”,信息部门就是“耳朵”,新闻发言人就是企业的“嘴巴”,所以“嘴巴”不能多,一旦对外宣传口径不统一,会造成信息紊乱,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危害企业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危机频发的时代,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E. 应该如何培训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分,部门不同由各种学习专业的人才不同,比如说是国务院新闻发言人,那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政治军事经济都必须要很熟悉,这样的发言人才会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要反要发言的事情。
F. 新闻发言人培训需要开展哪些活动
培训大纲:
1、危机管理概念解读
2、企业在认识和处理危机问题时有哪些误区?
3、危机管理典型案例解析点评
4、新媒体环境下危机管理特征分析
5、危机公关的5S原则(关键点公关原创理论之一)
6、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培训
7、危机状态下媒体沟通策略培训
8、如何建立企业的危机管理体系?
G. 在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大约有多少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培训
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于2003年9月22日开课,有66个部委的100多名新闻发言人参加。
H. 新闻发言人培训
我建议你可以选择一下系统的学习,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学。像新闻理论,大众传媒,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危机公关与广告策划、媒体面对语言艺术等等内容都是需要掌握的。你可以选择参加一个研究生的课程班,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有专门的新闻传播与新闻发言人方向的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
【课程设置】
公共课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英语
专业基础课
1、新闻传播史 2、新闻理论
3、大众传媒学
专业课
1、新闻业务研究 2、媒介经营管理概论
3、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4、新媒体研究
选修课(选开)
1、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2、网络新闻传播与舆论学
3、新闻策划与选题 4、危机公关与广告策划
5、传媒产业整合营销与品牌运营 6、媒体面对与语言艺术
讲座:(选开)
1、传媒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2、中国电视的人文关怀
3、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格局 4、误解与跨文化国际传播
5、危机传播与危机管理 6、媒介消费与受众权益保障
7、网络传播与谣言现象 8、我国传媒业的政策规制与“转企改制”
I.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好处
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曹毅认为,贵阳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现了政府主动面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态度,旨在通过网络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进一步凝聚网民、凝聚网力,为贵阳市树立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打造“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J. 我想做个关于新闻发言人方面的培训,有没有专门的机构给推荐下
鹏远咨询。你可以去所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