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副产品怎么推广
可以去一亩地特产商城推广啊
㈡ 绿色农产品营销策略
再论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Green Marketing Strategy in Agricultural Procts
刘琼 刘志雄 添加到阅览室
阅读软件下载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5年11期
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是当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主潮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应积极推行农产品绿色营销.在分析农产品绿色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农产品 绿色营销 问题 策略
参考文献:
[1] 赵春雷 等 21世纪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农产品绿色营销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7/19/01 P92-962
[2] 洪彬 等 试论农产品绿色营销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 P5
[3] 王周缩 WTO与农产品营销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P12
[4] 石丽芳 论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构建 福州:福建农业大学 2004// P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业工程 >>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05年第11期 >> 再论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㈢ 绿色农产品的绿色农产品前景及问题
以江苏省洪泽县为例
绿色农产品是绿色农业的产物,是一种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绿色农产品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制约因素,如产品缺乏深加工,认证成本较高,技术人员匮乏,销售渠道不健全,品牌力量薄弱,消费意愿低等,影响了绿色农产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前人已有诸多研究,例如:杨剑英(2008)、张太海(2008)分别从市场营销组合4P策略、加强政府扶持和监管等方面探讨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方案。Eastwood, D B;Brooker, J R;Smith, J D(2005),靳明,赵昶(2007),Heinz Welsch, Jan Kuehling(2009),分别研究销售环境、农产品定价、群体行为、习惯做法等因素对绿色农产品消费心理的影响。以上学者的研究为后人提供了众多借鉴,也对绿色农产品发展实践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苏北生态县洪泽为例,分析制约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因素,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对策,这些对于加快洪泽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华丽转身,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洪泽积极挖掘本县的特色资源,做足特色农产品品牌内涵,农产品品牌活力得到提升,努力培育了有机米、大闸蟹等一批特色产品主导产业,无论是种植规模、品质、加工能力等都走在全省前列,特色品牌效应得到显现;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禀赋,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经济优势,并已初见成效。到2010年底,洪泽县绿色农产品数为91个,涉及企业或单位32个,绿色农产品数居全市第二位。
(一)绿色农产品认证不断增多,品牌建设不断加强近几年来,洪泽县着重发展优质稻米产业、蔬菜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水禽养殖业。
在水稻方面,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优质稻米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 以上。全县年生产有机稻米、绿色稻米、无公害稻米分别为350吨、1.8万吨、11万吨。据2009年3月公布的数据,全县共有十多家企业申报了12个优质稻米品牌,其中:“九牛”、“白马湖”获有机食品认证,“苏星”、“雪粘”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洪泽湖”等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九牛”、“洪泽湖”及“苏星”等稻米品牌还在历届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分获金奖或优质产品奖称号。
在蔬菜种植方面,到2007年底,高效种植面积达8.5万亩。洪泽县通过国家、省有关部门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类产品24个,主要有“洪泽湖”牌荷藕。目前,全县无公害荷藕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优质荷藕10万余吨。“洪泽湖”牌荷藕在2001年(上海)农产品展销会上,被淮安市政府评为名优产品。
在水产养殖方面,2008年,洪泽县高效渔业面积5.3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24个、无公害水产品30个;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2个、有机水产品7个;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现代渔业科技园1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特种水产良种场1个;国家级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个和1个苏北地区最大的中国洪泽湖水产品批发大市场。其中比较着名的洪泽湖牌大闸蟹2005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十大名蟹称号。2009年,洪泽被授予“中国蟹都”、“中国洪泽湖大闸蟹之乡”等荣誉称号。2010年,洪泽湖大闸蟹入选CCTV4《走进中国》地理标志栏目。并于2010年底获得国家工商局地理标志的授权许可。
在水禽方面,全县重点发展以洪泽湖鹅为养殖重点的畜禽生产,全年家禽饲养量 1600万只,其中洪泽湖鹅850万只,跨入了全省养鹅重点县行列。全县已建成年保种6万只的蒋坝灰天鹅养殖场,三河、东双沟、黄集等8个四季鹅养殖园区,沿湖、沿河、沿堤8条养殖带,9个养鹅80万只以上的基地镇,养鹅农户已占全县总农户的40%。
(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增加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是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是选择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根本依据。自2001年起,洪泽县已建成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共60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地、园艺产地46个,共38.4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8个,占地6.7万亩,占全县水产品养殖总面积的50%以上;无公害畜禽产地6个,肉鹅、肉鸭、生猪等年出栏量占全县畜禽年总出栏量的55%。2007年洪泽县有机稻米科技示范区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据2009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县共有19个有机、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基地通过产地认证,合计面积达33.96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95%以上,其中获得OFDC有机颁证0.15万亩;获准使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标志粳米基地面积6万亩;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27.81万亩,全县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定农产品达67个 。
(三)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行业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认证不断增多截至2009年,全县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11个。较好地发挥了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作用,全县农副产品加工的比率达30%以上。“白马湖”牌大米、“老子山”牌荷藕、“西顺河”牌洄鱼等共计91个农产品(水产品)已经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有机产品8个。同时,新建了岔河大米批发市场、朱坝木材交易市场、黄集四季鹅批发市场等。按照市场化原则分别组建了县大米加工协会、洪泽湖农产品协会、蔬菜协会、食用菌协会,吸纳会员800余人。
三、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洪泽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绿色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与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农业相比,洪泽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绿色农业的发展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政府的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对绿色农业的影响力亟待加强;民间组织的作用还有待挖掘。
(一)绿色农产品品种相对较少,产品附加值少,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限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品种相对于生物品种总量所占的比例极少。在渔业生产中,洪泽县拥有鱼、蟹、虾、鳖、蚌、蚬等水产品90多种,然而绿色产品的认证仅限于螃蟹、青虾等少数几个品种;在水禽的生产上,野生水禽有獐鸡、野鸡、野鸭等近20种,年产量150万只,但绿色产品的认证只局限在四季鹅;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则集中在稻米等少数几个品种。
(二)绿色产品认证程序复杂,标准繁多,增加了农民负担在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初期,绿色产品认证程序复杂,标准繁多,将产生巨大的前期投入。以绿色食品为例,绿色食品的标准涉及产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储运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农民如果缺乏专业的指导将会难以应对。在申报绿色食品的过程中,单是环境检测就需要5万-6万元,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一个农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花费至少需十多万元。而且即使申报成功,该标志的使用期限也只有3年,新标准虽然大幅度下调绿色食品的收费标准,但对年人均纯收入六七千的农民来讲仍是不小的负担。
(三)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偏低,农业技术人员较少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收益理论,人力资源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对人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5%,而发达国家约为75%。与发达国家相比,洪泽县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偏低。依据2008年颁布的淮安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第二号):洪泽县高、中、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为48人、183人、331人,是淮安市技术培训工作相对较好的县。
(四)营销方面,品牌发展有待进一步整合洪泽县的一些绿色农产品已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但除了稻米类品牌,其他绿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不少申报主体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带动能力还不高,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及利润的实现。例如,洪泽湖区的大闸蟹生产,湖区两市六县区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独立发展,每个县区都有各自的自主品牌。洪泽县的“洪泽湖”、“老子山”牌大闸蟹;泗洪县的“金水”、“绿康”牌大闸蟹等。虽然有些品牌经各地政府的宣传,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因品牌杂乱,推广局限性大。
四、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推动农业科技和管理体系的创新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技术创新是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决不动摇,并努力提高龙头企业扶持的政策效率。鼓励科技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有针对性地研究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不断培育新的品种;通过在示范园内试验、总结,逐步把农业科学技术向基地推广,推进洪泽绿色农产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激励水平科学的激励机制设计是提高农技推广体系运转效率的关键。建立科学的薪酬体制,将推广人员的劳动绩效与利益分配挂钩。以政府为主导,因地制宜地推行联产定额的综合技术承包、联质联效的单项技术承包以及指导性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制;引入民主机制,强化对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的监督。在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考评价中,更多地吸收和采纳农户的意见。推广项目的制订也应当采取需求导向制,加强对推广项目经济可行性的研究 。
(三)强化对生产者,主要是农民的科技教育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教学、明确责任、互相协作”原则,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开放运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相互协调、功能齐全的科教体系,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科技培训落到实处。形式上可以是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在电台或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等。同时要积极总结推广其他地区的有益做法和先进经验,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增设职业教育培训课,对完成文化课的初、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未来合格农民。
(四)彰显品牌特色,推进地理标志在农产品品牌推广中的应用地理标志效应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而绿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效应更加明显,对农产品消费者的产品品质评价和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因此,挖掘、弘扬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于特定区域内产业和企业的市场开拓和营销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应继续明确政府、工商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主体地位,促进产业集群并完善集群内部的市场服务体系,引导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依据价值链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扶持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此外,必须在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的使用管理。
㈣ 绿色农产品将来的发展前景会怎么样呢
一、绿色农业构想
中国的绿色食品开发从九十年代开始,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开发为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振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径。这里提出如下探索性构想:
——“绿色农业”的终端产品应当是绿色食品。1989年农业部农垦司在制定农垦系统发展规划时,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出了拳头产品、重点企业、配套攻关技术3项措施,把无公害产品作为拳头产品,并冠以“绿色食品”。与此同时,“绿色组织”、“绿色大合唱”、“绿色消费”、“绿色长城”等也都应运而生。1990年5月,农业部推出了旨在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消除食品污染的绿色食品工程,黑龙江等9个省率先加入了这个工程。农业部1992年在农垦司“绿办”的基础上成立了专门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科研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隶属农业部,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全国绿色食品工程。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1995年后,黑龙江、广东、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推出了无公害农产品,多数进行了注册登记。近几年,农业部在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农业环保技术合作方面,与100多个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1998年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重点向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了我国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模式。
——“绿色农业”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国际上的有机农业。国外的有机农业是本世纪30年代,英国农业专家哈沃德提出的。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有机农业的概念进行了统一,认为有机农业应该是在维持地力和防止病虫害方面,通过加强自然过程和物质循环的方式,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费适度,在使环境不断向良性平衡方向变化前提下,取得最佳生产效率的农业系统。我国的绿色农业是在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据资源的时空及功能有效利用的原则,按食物链、加工链及其量比关系,因地、因时、因物制宜,把生态、生产工程元件进行优化组合,科学组装,建立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持续高产稳产的土壤生产力;并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更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
二、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抛弃各类农业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它的内涵可包括五个方面:
——绿色农业及与其伴随的绿色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球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新鲜的空气、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使人类能够世代繁衍生息。但是由于人口剧增,经济发展,使资源受到了破坏,环境受到了污染,这种对自然资源的伤害,按反馈规律最终都回报给行动主体的人类本身,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的环境综合症、“文明病”及各种怪病在折磨着人们。于是人们由于本能和对科学的认知,开始越来越关心健康,注重食品安全,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来自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农产品倍加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以其固有的优势被广大消费者认同,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必然产物。
——绿色农业应是受到保护的农业。绿色农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环保产业,同时也是需要支援,加以保护的弱质产业。绿色农业尽管没有立法,但是作为绿色农业的特殊产品,绿色食品是在质量标准控制下生产的。绿色食品认证除要求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投入品的使用外,还对产品内在质量、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质量标准,可以说从土地到餐桌,从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销售的全过程都是靠监控实现的。因此,从绿色农业到绿色食品较之其他农产品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安全性,也是我国政府在努力追求的食物发展目标。
——绿色农业应是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的小农业。它的优势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资金、精耕细作、人畜结合、施有机肥、不造成环境污染。但是也存在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种植单一、抗灾能力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弊端。绿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高产、稳产、高效为目标,不仅增加了劳力、农肥、畜力、机械、设备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增加了科学技术、智力、信息、人才等软投入,使绿色农业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绿色农业应是多元结合的综合性大农业。绿色农业融第一、二、三产业为一体,以农林牧为主体,农工商、产加销、贸工农、运建服等产业链为外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抗灾能力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体现了多种生态工程元件复式组合。
㈤ 卖绿色农副产品取什么名字吸引人气
绿巨人
㈥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农产品绿色营销
这也正是适应当今绿色时代所需的营销方式,所以也是大有发展前景的。绿色是市场的主流,狠抓环保,健康来促进绿色营销。
㈦ 求助怎么推广农副产品
如果是自家种的农产品可以去跟一些平台合作,入驻进去,这样卖出去你发货也可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