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推广 > 教师网络培训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师网络培训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1-06-13 06:55:58

『壹』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学设计与反思如何提交

将你的设计和反思写好后,按提交

『贰』 如何做教学设计与反思有具体的教学设计之后,又如何反思

1、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2、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叁』 教师教学设计和反思:如何培养学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科技知识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要适应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的需要,必须有接受新事物、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涉及到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不能仅从方法和技巧上入手,而要从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探索新事物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地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科学品质。物理学发展史上,就有着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现是由好奇心而引发的。据说瓦特就是由于看到水壶盖被顶起而惊奇,才引发了蒸汽机的发明;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感到好奇,从而生发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关于浮力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等等,都是由好奇心而引发兴趣,引起探索、研究、从而发现客观规律或引起发明创造的。在课堂上适时地、简单地介绍这些物理小故事,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多思多问的习惯。在多思多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在学习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善于发疑提问的人是缺乏学习能力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另类”问题,产生的各种奇妙的想法,闪现出的灵感的小火花,一定要精心呵护、及时表扬、不断鼓励,从而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杜绝扼杀创造性的任何实践活动。例如:学生提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什么灰尘粘到带电的衣服上却不容易弄掉?电棒关掉后为什么还有余光?用捶子敲打两块铁使之距离变小,为什么没有因分子引力而结合在一起?一般的公路为什么中间高两边低?汽车司机座位为什么都在左边?洗衣机如何将水份甩出去的?火车怎样增大摩擦刹车的?这些生活中的小问题,学生只要提出来,我都要表扬其“发现”精神,能讲清的讲,不能讲清共同研究共同查资料或者承认自己的无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恰当的材料,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从认识的角度讲,好奇心能够使人们把认识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上来,这种认识活动的长期坚持,就能使人不断地获取知识,就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课堂教学重要原则之一。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都离不开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过程。离开了实践,一切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稽之谈。物理学科是一项非常注重社会实践和自然事物的科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在物理知识教学中,我注重把枯燥的物理概念同具体形象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比如:讲“平均速度”时,便与百米赛跑联系起来;讲“声音”的发生时,就与说话、唱歌、演奏乐器联系起来;讲“温度计”时,与测量气温、体温联系起来;讲“电路”时,就与教室内的线路联系起来;讲平面镜成像时就与水中的倒影联系起来;讲热值时就与生活中的煤和燃气联系起来......这样,在模范地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通过主动观察身边的物理事物,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炉子的效率时,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炉子对煤的利用情况,观察分析大型的锅炉如何充分利用煤碳燃烧放出的热量;在学习力学后观察理解自行车各部件的力学构造;在学习电功率后观察家中电能表转动情况计算各用电器的功率;在学习热量的传递后,分析各种材料的保暖功能等,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巩固了课堂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素质。
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具有密切的联系,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确如此,因为语言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表达相应的客观事物。当我们去剖析一种物理现象,解决某个问题时,总要借助于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物理思想。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清晰的表达在科学研究和发展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电学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得到了能量守恒的正确概念,也提出了电场、磁场的基本思想,但他在科学理论上的成就,或者说写出来的东西很少受人重视,这与他表达的不明确,也没有找出数量上规律有关。直到麦克斯韦用精确的数学方法作了透彻的说明,才为世人普遍接受,从而使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深入发展。

『肆』 大理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教学设计与反思"不能复制粘贴怎么提交

Word里面编辑,然后被发现可以提交请求的页面粘贴后发表

『伍』 如何做教学设计与反思

1、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2、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3、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

补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陆』 新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反思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地位、内涵

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就成了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内容:扎实的学科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实践视野,新教师缺的是教学经验和实践的积累。其具体包括:会备课、会上课、会设计练习、会辅导学生、会考试评价等等。这种教学能力由下列专业素养组成:观念(包括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知识(包括学科功底、教学心理学常识)、技能(包括教学组织、表达、板书、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控制、反思、研究能力)、规范(包括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学术规范、言行)。

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必要性

(一)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1、课堂有最大的时间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显然,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然而,学生在校活动的全部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活动时间又是最多的。学生每周五天在校学习,除个别的校外活动外,几乎全部都是班级授课,所以,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则是主导作用的 “中坚”。

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更多、更快地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但无论哪路精英,都必须有坚实而全面的基础。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上看,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任何其他教学形式取代不了的。

中小学的班级授课是国家指令性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比,前者不仅课时数量多,而且内容广。课堂教学的内容能从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它是学生的知识源泉、智慧源泉。因此,它能教会学生最全面、最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生存能力。

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

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文科、理科的设置与比例,室内、室外的活动设置与比例都是经过科学论证而确定的。现行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构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甚至包括脑科学在内的合理格局,形成了最佳组合。众所周知,这些课程的完成,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虽然各学科教学相对独立,但课堂教学毕竟是多科并进的。也就是说,每一周的课,每一天的课,文理两大类学科是相互交替进行的,或者说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每一个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是通过各类课程完成的。从这层意义上讲,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学科教师对学生施教的 “团体赛”的中心。

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

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各个学科是这样,各个学年段也是如此。例如,一年级有自己的训练内容和教学目的。那么,到了二年级,也有自己的训练内容和教学目的,只不过是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要求不同。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跨度很大的阶段性飞跃。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课堂是学生素质连续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级教师对学生施教的 “接力赛”的中心。

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性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有其自己的优势,突出地表现在它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学习的意识,知道应当如何去接受学习或发现学习,容易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喜悦。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术业有专攻”,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更是这一环境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内部条件。他们有道德,有学识,有高深的专业性知识。他们还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不仅懂得教什么,而且知道怎么教;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这一优势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反映最突出。

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自我摄取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能力、智力、非智力、品格等方面得到整合发展。换句话说,新课程不是“知识本位”教学,而是 “人格本位”教学。新课程还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这一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才能做到。

7、课堂教学有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

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但动力最大的则是课堂教学。因为它能集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于一体,高强度地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师、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针对性设计的,全部教学都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快速地推进学生发展的。显然,对学生发展推进动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课堂教学莫属。

(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社会现实清晰地表现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明显差异,什么原因所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师德方面的,有智能方面的,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教学能力水平不同。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它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教学有任务,学生要发展,谁来完成这项工作?毋庸置疑的答案是教师。教师凭什么?凭教师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一节课,从课的导入及运用教师的教学导入能力开始,到课的终结及运用教师的教学终结能力结束,都必须是在教学能力的作用下完成。换句话说,全部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它是表面的、唯一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这一工具是与学生 “短兵相接”的直接 “武器”,它决定了 “解决战斗”的时间和胜负。如果“武器”精良,那么,就会 “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如果 “武器”不好,那么,就会 “恋战沙场”,“久攻不下”。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

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教学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师的许多素质都有密切关系。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其他素质水平的反映。比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素质水平;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水平;教师的整合教学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等等。因此,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能力,比如,工人的职业能力是生产能力,农民的职业能力是种田能力,医生的职业能力是治病能力,那么,教师的职业能力无可非议的是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一)提高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驾驭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的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其基本结构如下:

教师接受信息--教师处理信息--教师启发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处理信息---学生输出信息--- 反馈信息。

由此不难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等等,都会对课堂教学控制产生影响。而教师的水平是影响课堂教学控制的主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控制的能力呢?

1、提高教师的修养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仪表、举止等方面的约束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死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水平。

2、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水平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各学科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要把问题点到,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3、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中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4、提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也可多种教法并重,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堂控制。

总之,注意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我们学校一贯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这几年学校一直把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办学兴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了一大批新教师。大大充实了我校的师资力量,基本上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热情高、干劲大、有朝气、不保守,敢于改革创新,学校也极大可能地为新教师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已经有师徒结对、新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技能比赛、听评小组的评课、请专家来校指导、外出学习等形式。有绝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教学成绩也比较理想,他们的成长总结起来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径:

1、在独立思考和学习中培养。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即认真地反思及总结,独立思考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现在的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将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入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例如教师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积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师自己。

2、在借鉴中感悟。

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绝不是“东施效颦”(见《庄子,天运》,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着她的样子,却丑的可怕。后人把这个丑女称作东施,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是新手,我们要虚心吸取经验,走进课堂听评课,听不同类型教师的课,建议新老师先听课后上课,虚心请教有丰富经验的同行教师,感悟课堂教学的真正本质,将所见所悟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在同行交流与合作中提升。

交流与合作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合作。随着信息传递的迅猛发展,对教师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是新时期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合作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能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展示给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教师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作为一个集体,教师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通过分析材料、计划及共同努力,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所以,与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师能力培养、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径。

4、在课堂实践中探索。

教学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就成了教师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线,在理论中实践,把自己所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对已学理论的检验,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5、在反思中前进。

(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畅通----“开源助流”。

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通过排除而“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而“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经过分析、努力,让强得更强,弱的不弱。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

经过分析、努力,让教学效用高的继续高,教学效用低的不再低。

反思可以分成三阶段:

课堂前反思:此阶段为备课,预测学生的反应及学习状况,所以藉由搭配课堂后反思:一次次的训练自己的预测能力,使之更精准。

课堂中省思: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反应,并迅速拟定教学策略,需要良好的临场经验,而这正是新手教师最缺乏的。

课堂后省思:上完课后针对之前的课做全盘检讨,例如:提问是否适当?活动参与度如何?学生的接受程度…等,作为下一次课程安排的依据。举个例子,首先教师因为遭遇到问题而心中浮现问号:「为什么小明上课总是不专心?」,当我们在课堂中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忍不住要骂学生。其实本来已经充满挫折感的学生,更因为我们这一骂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问题,教师可以先藉由省思想出可能性,再去寻找解决方式。可能性一、孩子可能有身体上的疾病。可能性二、孩子可能听不懂,所以无法专心。虽然班上的同学年纪皆相近,但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可能不同,有的可能已经到了具体运思期,有的还在前运思期,所以挑个最浅显易懂的解释方式,以实际操作代替口述,应该会比较有效。

总之,在中学教育中,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然而,只要我们有敬业精神,练实基本功,善于思考,善于深入实际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柒』 6位教学培训师告诉你,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教学研究者、教学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这里我作些简单的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1、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课堂练习、教学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针对这些思考和预设进行“再思考” ,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2、教学中反思: 也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反思也就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的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方法的掌握,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通过教学后反思,教师不仅能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将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1、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2、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3、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 ,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教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阅读全文

与教师网络培训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市场营销理论的中心 浏览:224
中秋节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09
洞悉消费者的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778
茶具店做促销活动语言 浏览:728
试课稿市场营销 浏览:291
银行团委搞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48
教育培训方案实施步骤 浏览:307
病毒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144
北京网络营销公司有多少家 浏览:76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中心 浏览:653
哈根达斯营销推广方案 浏览:407
家具品牌营销方案 浏览:942
啤酒销售营销方案 浏览:158
公益活动捐书策划方案 浏览:26
汽车营销渠道系统规划方案 浏览:860
2014年10月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 浏览:793
结合公关原理为求职策划方案 浏览:785
市场营销实训报告自我总结报告 浏览:225
2015网络营销案例ppt模板 浏览:312
电子商务专业求职意向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