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传统营销观念与现代营销观念的区别
1、经营体验不同
传统营销:终端广告。传播面广、市场启动迅速、容易得到顾客认可,但投入费用较高、回款慢、经营风险较大。
现代营销:体验营销模式。顾客体验的产品价格比较昂贵,一次销售往往在百万元以上。体验营销模式主要是让顾客充分接触产品,并不会像会议营销那样产生较多的购买冲动,产品退货率非常低,虽然价格不菲,消费者的认可率还是很高的。
2、营销理念不同
传统营销观念是以企业本身为起点,以现有产品为中心的。
现代营销观念是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是企业在目标市场上发现顾客需求并设法满足顾客的营销观念,从而达到企业的目标。
3、营销手段不同
传统营销是以推销与促销为营销手段;主要有三大分支:专做报纸媒体的软文模式、专做广播电台的电台讲座模式、专做电视的专题片模式。
现代营销观念是以整体营销活动为营销手段 ,该模式在平面媒体大量投放广告,以“一元入会”的方式吸纳会员,然后通过强大的呼叫中心,结合定期邮寄会刊,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吸引顾客重复购买,获得巨大成功。
(1)以产品为中心营销观念图片扩展阅读:
现代营销的五项基本原则:
企业要构建一个“现代营销体系”,首先一个前提是要明确以客户体验来作为驱动力,同时还应该遵循以下:客户洞察(Customer Insight)、个性化内容(Person-based contents)、全渠道互动(Omni Channel Engagement)、流动的营销漏斗(Fluidity Funnel)、实时分析和可预测结果(Real time Analysis and Predicted Performance)。
㈡ 以产品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有何区别
http://www.scude.cc/kejian/longchanpinyxx/clip_image001.gif
以产品为中心就是产品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市场营销观念。
科特勒提出了营销哲学历史发展中出现过了五种市场经营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上述五种市场经营观可以归并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经营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一类是新型经营观念,包括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这两类经营观念在内容上存在着质的区别;前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产品,是以卖方(企业)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以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生产者为导向”的经营观念;后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消费需求,是以买方(顾客群)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从顾客的满足之中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消费者(用户)为导向 ” 或称“市场导向”的经营观念。
正因为如此,两者实现目的的方法或途径也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依靠增加生产或加强推销,企业重点考虑的是“我擅长于生产什么”;后者则是组织以产品适销对路为轴心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用户)需要什么”。
附:市场经营观念的演变
(一)生产观念
1. 内容 认为消费者都喜爱那些随处得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
2. 产生的条件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就会产生这种思想,在此观念下,只要有生产,必要有销路。以量取胜。
3.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以改进增加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组织所有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没必要考虑不同的市场需求,因而也谈不上开展市场调研活动。
4. 产生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需求旺盛,许多产品供不应求,因而生产观念在企业界非常流行。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此种观念盛行。
(二)产品观念
1. 内容 消费者喜欢那些高质量、性能好、有特色、价合理的产品,只要做到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物美价廉,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顾客会自动找上门来,无需花大力气开展推销活动。以质、廉取胜。
2.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经营的核心在于产品,而非消费需求。容易产生产品自恋症,即营销近视症,陷入最好的捕鼠器的陷阱。质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经久而耐用,货真价实的产品并不一定会(永远)畅销。
3. 产生条件 它比生产观念多了一层竟争色彩。在供给不太紧缺或稍宽的条件下易产生次观念。
(三)推销观念
1. 内容 企业认为如果任其自然,消费者一般不会主动购买本企业太多的产品,因此,企业十分注意运用推销和广告术,大力展开推销和促销工作,以期望压倒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2.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经营的中心在于在于推销和促销,而非消费需求。推销是指卖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营销是指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
3. 产生条件 它是在企业不担心不能大量生产,而是担心不能全部销售出去的情况下产生的。但依然从既有产品出发,本质上依然是生产什么销售什么。
(四)市场营销观念( Marketing Concept )
1. 内容 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应当生产销售什么产品。企业考虑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既有的生产出发,不是以现有的产品去吸引顾客,而是正好颠倒过来,从反应的市场上 消费需求出发,按照目标顾客的需要与欲望去 组织生产和销售。
2. 两个导向 消费者导向和竞争者导向。
3. 经营中心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十分重视市场调研,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并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以能在顾客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4. 产生条件 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 50 年代以来,西方先进企业的经营思想由推销观念发展成为市场营销观念。这种革命性的演变,一方面是由于买方市场形势的出现;许多产品供过于求进一步发展,需求变化频率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弦易辙;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的结果。由于这种经营观念符合生产是为了消费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固有的基本矛盾,因而一旦提出就引起主广泛的注意,并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学研究中的主线。
(五)社会营销观念( Social Marketing Concept )
1. 内容 企业提供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关心与增进社会福利。它强调,要将企业利润、消费需要、社会利益三者统一起来。
2. 产生原因 社会营销观念出现于 70 年代。在西方,它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在一个环境恶化、爆炸性人口增长、全球性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的时代,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是否合适”这样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广泛兴起的、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的消费者主义运动的反思。有人认为,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提高了人们对需求满足的期望和敏感,加剧了满足眼前消费需要与长远的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导致产品过早陈旧,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也损害或浪费了一部分物质根源;有人则指出,“消费者主权”、“顾客至上”之类的口号对许多企业来说不过是骗人的漂亮话,它们在“为消费者谋利益”的堂皇旗号下干着种种欺骗顾客的勾当,诸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广告欺骗等。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应当说,这种经营思想的正确性无可置疑,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很难得到真正彻底的贯彻。
㈢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有哪些
市场营销观念(MarketingConcept)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市场营销观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方各国企业更加重视研究和开发,大量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新产品竞相上市,社会产品的供应量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各国政府相继推行高福利、高工资、高消费政策,社会经济环境也出现了快速变化。消费者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购买选择更为精明,要求也更为苛刻。这种形势迫使企业改变了以卖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重心转向认真研究消费需求,准确地选择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即从以企业为中心转变到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
执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奉行的座右铭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供应什么。
”他们相信得到顾客的关注和实现顾客所需要的价值是企业获利之道,因此必须将企业传统的“由内向外”的思维逻辑转向“由外向内”。要求企业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将市场营销的重心放在首先发现和了解“外部”的目标顾客的需要,然后协调企业活动并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使顾客满意,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企业在决定生产经营前,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的条件选择目标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定价、分销和促销活动都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产品售后还要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的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理念,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
推销观念从表面上看与市场营销观念极为相似,但实质上二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图1-7将推销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做了比较。目标市场、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四个支柱。企业从选择目标市场出发,通过整体营销活动,达到顾客的需求,使其满足并满意,最终实现企业盈利的目标。
㈣ 产品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有什么区别
市场营销观念最突出的表现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生产,流通,内售后一系列过程,容其出发点和中心是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受众是群体。
而推销观念的表现是:把商品(无形的服务和有型的商品)提供的利益,满足客户特定的需求,受众是个体。
㈤ 营销观念和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这三个有什么区别 分别从出发点,以什么为中心,手段和目的考虑
营销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总体体现为“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此时企业会版对市场进权行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市场、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推销观念:以企业为中心。企业抛弃其他重要因素、致力与广告推广以及广告活动。
生产观念:以企业为中心。企业忽视市场供需均衡与否而致力与提高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㈥ 营销观念的重心是什么
以产品为中心就是产品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市场营销观念。 科特勒提出了营销哲学历史发展中出现过了五种市场经营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上述五种市场经营观可以归并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经营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一类是新型经营观念,包括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这两类经营观念在内容上存在着质的区别;前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产品,是以卖方(企业)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以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生产者为导向”的经营观念;后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消费需求,是以买方(顾客群)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从顾客的满足之中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消费者(用户)为导向 ” 或称“市场导向”的经营观念。 正因为如此,两者实现目的的方法或途径也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依靠增加生产或加强推销,企业重点考虑的是“我擅长于生产什么”;后者则是组织以产品适销对路为轴心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用户)需要什么”。 附:市场经营观念的演变 (一)生产观念 1. 内容 认为消费者都喜爱那些随处得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 2. 产生的条件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就会产生这种思想,在此观念下,只要有生产,必要有销路。以量取胜。 3.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以改进增加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组织所有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没必要考虑不同的市场需求,因而也谈不上开展市场调研活动。 4. 产生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需求旺盛,许多产品供不应求,因而生产观念在企业界非常流行。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此种观念盛行。 (二)产品观念 1. 内容 消费者喜欢那些高质量、性能好、有特色、价合理的产品,只要做到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物美价廉,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顾客会自动找上门来,无需花大力气开展推销活动。以质、廉取胜。 2.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经营的核心在于产品,而非消费需求。容易产生产品自恋症,即营销近视症,陷入最好的捕鼠器的陷阱。质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经久而耐用,货真价实的产品并不一定会(永远)畅销。 3. 产生条件 它比生产观念多了一层竟争色彩。在供给不太紧缺或稍宽的条件下易产生次观念。 (三)推销观念 1. 内容 企业认为如果任其自然,消费者一般不会主动购买本企业太多的产品,因此,企业十分注意运用推销和广告术,大力展开推销和促销工作,以期望压倒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2.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经营的中心在于在于推销和促销,而非消费需求。推销是指卖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营销是指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 3. 产生条件 它是在企业不担心不能大量生产,而是担心不能全部销售出去的情况下产生的。但依然从既有产品出发,本质上依然是生产什么销售什么。 (四)市场营销观念( Marketing Concept ) 1. 内容 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应当生产销售什么产品。企业考虑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既有的生产出发,不是以现有的产品去吸引顾客,而是正好颠倒过来,从反应的市场上 消费需求出发,按照目标顾客的需要与欲望去 组织生产和销售。 2. 两个导向 消费者导向和竞争者导向。 3. 经营中心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十分重视市场调研,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并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以能在顾客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4. 产生条件 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 50 年代以来,西方先进企业的经营思想由推销观念发展成为市场营销观念。这种革命性的演变,一方面是由于买方市场形势的出现;许多产品供过于求进一步发展,需求变化频率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弦易辙;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的结果。由于这种经营观念符合生产是为了消费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固有的基本矛盾,因而一旦提出就引起主广泛的注意,并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学研究中的主线。 (五)社会营销观念( Social Marketing Concept ) 1. 内容 企业提供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关心与增进社会福利。它强调,要将企业利润、消费需要、社会利益三者统一起来。
㈦ 市场营销中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的例子
市场营销观念来认为,实现企自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
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思想是:注重客户需求;坚持整体营销;谋求长远利益。
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处于买方市场状态下的企业最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处于卖方市场状态下的企业则不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它们需要生产观念或产品观念。例如供不应求的房地产企业,只需开发出产品,就可以抢购一空,不需要考虑客户需求、整体营销和长远利益,只要不违法。
㈧ 产品观念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以产品为中心就是产品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市场营销观念。 科特勒提出了营销哲学历史发展中出现过了五种市场经营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上述五种市场经营观可以归并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经营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一类是新型经营观念,包括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这两类经营观念在内容上存在着质的区别;前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产品,是以卖方(企业)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以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生产者为导向”的经营观念;后一类观念的出发点是消费需求,是以买方(顾客群)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从顾客的满足之中获取利润,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消费者(用户)为导向 ” 或称“市场导向”的经营观念。 正因为如此,两者实现目的的方法或途径也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依靠增加生产或加强推销,企业重点考虑的是“我擅长于生产什么”;后者则是组织以产品适销对路为轴心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用户)需要什么”。 附:市场经营观念的演变 (一)生产观念 1. 内容 认为消费者都喜爱那些随处得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 2. 产生的条件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就会产生这种思想,在此观念下,只要有生产,必要有销路。以量取胜。 3.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以改进增加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组织所有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没必要考虑不同的市场需求,因而也谈不上开展市场调研活动。 4. 产生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需求旺盛,许多产品供不应求,因而生产观念在企业界非常流行。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此种观念盛行。 (二)产品观念 1. 内容 消费者喜欢那些高质量、性能好、有特色、价合理的产品,只要做到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物美价廉,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顾客会自动找上门来,无需花大力气开展推销活动。以质、廉取胜。 2.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经营的核心在于产品,而非消费需求。容易产生产品自恋症,即营销近视症,陷入最好的捕鼠器的陷阱。质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经久而耐用,货真价实的产品并不一定会(永远)畅销。 3. 产生条件 它比生产观念多了一层竟争色彩。在供给不太紧缺或稍宽的条件下易产生次观念。 (三)推销观念 1. 内容 企业认为如果任其自然,消费者一般不会主动购买本企业太多的产品,因此,企业十分注意运用推销和广告术,大力展开推销和促销工作,以期望压倒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2. 企业经营中心 企业经营的中心在于在于推销和促销,而非消费需求。推销是指卖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营销是指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 3. 产生条件 它是在企业不担心不能大量生产,而是担心不能全部销售出去的情况下产生的。但依然从既有产品出发,本质上依然是生产什么销售什么。 (四)市场营销观念( Marketing Concept ) 1. 内容 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应当生产销售什么产品。企业考虑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既有的生产出发,不是以现有的产品去吸引顾客,而是正好颠倒过来,从反应的市场上 消费需求出发,按照目标顾客的需要与欲望去 组织生产和销售。 2. 两个导向 消费者导向和竞争者导向。 3. 经营中心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十分重视市场调研,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并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以能在顾客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4. 产生条件 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 50 年代以来,西方先进企业的经营思想由推销观念发展成为市场营销观念。这种革命性的演变,一方面是由于买方市场形势的出现;许多产品供过于求进一步发展,需求变化频率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弦易辙;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的结果。由于这种经营观念符合生产是为了消费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固有的基本矛盾,因而一旦提出就引起主广泛的注意,并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学研究中的主线。 (五)社会营销观念( Social Marketing Concept ) 1. 内容 企业提供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关心与增进社会福利。它强调,要将企业利润、消费需要、社会利益三者统一起来。 2. 产生原因 社会营销观念出现于 70 年代。在西方,它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在一个环境恶化、爆炸性人口增长、全球性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的时代,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是否合适”这样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广泛兴起的、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的消费者主义运动的反思。有人认为,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提高了人们对需求满足的期望和敏感,加剧了满足眼前消费需要与长远的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导致产品过早陈旧,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也损害或浪费了一部分物质根源;有人则指出,“消费者主权”、“顾客至上”之类的口号对许多企业来说不过是骗人的漂亮话,它们在“为消费者谋利益”的堂皇旗号下干着种种欺骗顾客的勾当,诸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广告欺骗等。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应当说,这种经营思想的正确性无可置疑,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很难得到真正彻底的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