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析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要说农产品渠道:农超对接,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是传统一点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新的销售渠道又增加了农产品电商渠道。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去 新农联盟 查看,有你需要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信息。
呵呵,既然是调查复报告制,当然应该从调查入手了,举个例子吧:某县下面有15个乡镇,一般选取7到8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调研,调研对象是在乡镇上做的比较好的2到3个农资零售商,他们一般反应的情况也比较真实,一天可以调研2到3个乡镇,在空闲的时间比如中午饭过后,或者是晚饭前去找农户聊天。这样一个县的农资情况在3到4天的时间内就能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了。
在做调之前,一定要吧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和信息做个表格,可能那样显得比较专业,但是的来的信息可能不真实,没有像平常聊天那样的来的是在,说不定聊的投机了还有意外收获,所搜集的信息一定要做笔记,在调研后整理归纳,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综合考虑农民和商户的意见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祝你顺利!
『叁』 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是什么啊~~~~~急用啊~~~`
纵观现今的品牌大世界,都是以工业品的品牌居多,农产品的品牌数量少的可怜,更不用说是名牌农产品,农产品品牌成为被人“忘的角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强有关。
农产品的生产者品牌意识淡薄,无论是从管理还是广告宣传上都是如此。从国内市场来说,我国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在长期的经营意识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存在,加之传统的单个家庭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农产品的生产者来说,缺少“工厂”观念熏陶,品牌意识很淡薄。这种落后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销售,形成“卖难”的局面,而且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外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如山东省的蔬菜产量很大而且质量很好,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畅销大江南北,但在大都市的超级市场上很难看到身带条形码的山东品牌蔬菜,而只能在农贸市场销售。山东蔬菜的出口量也很大,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但在国外市场上很难看到中国山东标识的蔬菜,我们只能给国外商人提供初级产品,然后贴上他们的商标销售,处于“为人作嫁衣裳”窘境。在农产品的宣传上更是老套的做法,只突出地域特色,而不突出品牌形象。
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是品牌意识淡薄,没有高的品牌要求。无论是在自由市场还是超级市场,顾客只注意蔬菜、水果等产品的新鲜度,很少去对品牌有什么特殊的注意,而对一些农产品的再加工、深加工品却表现出强烈的品牌意识,如饮料、烧烤食品、肉类制品、乳制品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只有进入工厂经过生产工艺加工后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商品”,而在田间地头“生产”的产品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如果谁买个土豆还要看品牌就会成为人们嘲笑或议论的话题,这说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也淡薄。
二、农产品品牌创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在加入WTO之前,国外的许多农产品比如水果等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在加入WTO 后,由于关税降低等方面的因素,国外农产品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统计表明,国外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的同类产品。从价格比较来看,进口水果的价格比国产的水果价格要高出3-7倍,而再从两类水果的内含质量来看,相差无几,甚至某些指标如维生素C的含量国产富士苹果还远远高于进口蛇果。这种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深思。除了某些品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卖的其实就是一个品牌!国外一些优质高档农产品通过品牌营销,以相当好的价格在我国农产品市场获得了好销路。比如水果方面的“骑士”橙、“都乐”菠萝、“奇昆乐”香蕉等。因此,面对WTO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十分有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是上帝,他们有自己的偏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而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品质的最重要标志。随着农业科学的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要说不同产品的品质差异相距甚远,即使同样类型的农产品,如大米,尽管都能达到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甚至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但在风味、质地、口感等方面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差异比如营养成分,是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的,甚至亲自品尝也不能够识别出来的。那么消费者就需要容易识别的标志,这一标志只能是品牌。所谓品牌就要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就要使不同品牌的农产品相互区别开来,就要有某种特质,比如营养、口味等与自己的特色。而诸如绿色产品等只能反映出产品的基本质量、卫生性和无害性。绿色食品只是农产品的层次而已,绿色只是反映了一大类农产品的共性,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农产品的个性特色,它不能反映市场中千差万别农产品的品质差异,不能反映出不同农产品的品质特征。因此,“符合质量标准”、“绿色”是不能成其为品牌的。
『肆』 写农产品的营销现状和营销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构架大纲
1农产品诞生的意义、生产环境、营养价值
2 与普通的农产品相比有哪些优势
3 有没有市场
4 与之匹配的营销策略
『伍』 谈谈当前农资农产品电商模式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电商发展前景
我国既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年丰收,但也面临不少挑战。粮食生产方式转变、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粮食进口量居高不下、增产边际成本增加、环境因素制约加剧、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日益突显。当前是“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存在,中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白皮书》中所列示的数据2014-2017年中国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17年已经达到了1.2万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陆』 农村搞农资销售的越来越多,搞农资销售需要注意哪些
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做农资销售是能够保本的,不出大的意外,注意了下面4点,都会有个比较好的结果。若做不到下面4点,还是要仔细掂量一下的。
经销商和受灾的农民在一起应对灾情
我认为想做农资经销商的要做到上面4点才行,挺简单,但也是有难度的,不赊账或者少赊账、选好产品、准备线上销售、拿出50%的时间来下乡,准备做农资经销的你能做到吗?但愿对你有帮助。
『柒』 什么是农资行业,现在农资行业是什么现状
农资,即农用物资,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质资料,包括种子、饲料、农机、化肥、农药等。农资行业上游为大宗原料,下游为农产品,大宗原料价格周期、下游农产品生产周期、以及农资行业自身投资回报周期等因素,导致农资行业本身具备一定周期特征。
参考发达国家,农资行业普遍呈寡头垄断格局。这一方面是因为农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高额的研发投入需求使得行业具备规模经济特征;另一方面,行业上游为大宗原材料,通过规模采购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产销良性循环,强者恒强。
尽管农资行业具备一定周期特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结束、寡占格局已形成的发达国家中,仍不乏收入、利润持续增长的农资行业龙头公司。
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各农资子行业市场规模总计约两千亿元以上。同时,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各农资子行业的普及率相对不足、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龙头的成长空间较大。
农资行业发展趋势
种子:约500亿元市场空间,十一五期间种子平均商品化率达到63%,CR10约20%。分种类看,油菜、玉米、棉花种子商品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99%、98%、83%;而水稻、小麦种子商品化率则相对不足,分别为65%、40%。
饲料:约8000亿元市场空间,2011年工业饲料普及率约为40%,CR10约30%。主要饲料品种中,猪料、水产料普及率分别约为32%、23%,提升空间仍大。
农机:约3000亿元市场空间,201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52%,CR5约25%。以水稻为例,2008年,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为13.7%,收获为51.2%,日本水稻栽秧和收获的机械化率则分别达到98%和99%,差距明显。
化肥:约7000亿元市场空间,2008年化肥复合化率至31%,CR10约30%。
农药:约1000亿元市场空间,为世界重要农药加工基地,CR10约20%。2012年中国国农药产量为355万吨,出口比例近一半。
尽管农资企业面临广阔的成长空间,但2012年农地经营景气度回落时,各农资子行业普遍经历了利润下滑的周期波动。下游格局分散是农资行业成长属性受压重要原因。
中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美国的5%,接近日本。资源禀赋和人口现状制约下,中国农业发展采取小规模家庭经营模式。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了一定制度绩效,但这种以均田为特征的承包制度,形成了以散户为主导的农地经营现状。
以散户为主导的农地经营背景下,经营个体经济意识相对较弱,部分农户未能充分认识到农资产品对经营效率的提升作用,影响致农资产品普及率持续提升;经营个体专业能力相对不强,对农资品牌的识别能力不足,导致农资行业集中度提升受限。普及率、集中度双双受限的环境下,农资行业成长属性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