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产品电商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就业方向
未来农产品电商的四大发展趋势值得引起关注。
第一,供给精细化。物联网技术趋于成熟,正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有机构预计,2017年,全球将有300亿件物联网设备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农业科技化进程,促进精细农业、订单农业的发展,从而带来农业供给侧的重大变革。
第二,品牌在线化。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品牌的内涵,也延伸了品牌的外延。借助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农民成长为“网红”,传统品牌转型为线上品牌,地标产品则演化为区域公用品牌。
第三,品质标准化。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统一标准,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以及企业都在积极寻求破局。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会倒逼农产品生产端改良工艺和服务,提升农产品品质。未来,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制订标准规则的能力,平台的角色将从营建经营渠道向把控生产品质、促进供应链优化转变。
第四,B2B模式成熟化。大宗农产品更具标准化,消费刚需更强,相关企业的数据化基础更好。企业间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一旦爆发,势能更大。目前,包括阿里在内的多家电商企业都在积极推动B2B模式的发展,商家数量、商品成交额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发展前景广阔。
Ⅱ 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所以绿色农业是将来发展的嗯最大趋势
Ⅲ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摘要:
农产品绿色营销是国际性发展的大回趋势,主要表现答在理论研究日趋深入,生产和消费日益普及,法规建设不断完善等.顺应这一趋势,我们应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开发、品牌化经营、市场体系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全文网址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9177197
Ⅳ 农产品电商的未来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样的
未来农产品电商的四大发展趋势:
第一,供给精细化。物联网技术趋于成熟版,正逐步进入快速权发展期。有机构预计,2017年,全球将有300亿件物联网设备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农业科技化进程,促进精细农业、订单农业的发展,从而带来农业供给侧的重大变革。
第二,品牌在线化。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品牌的内涵,也延伸了品牌的外延。借助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农民成长为“网红”,传统品牌转型为线上品牌,地标产品则演化为区域公用品牌。
第三,品质标准化。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统一标准,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以及企业都在积极寻求破局。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会倒逼农产品生产端改良工艺和服务,提升农产品品质。未来,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制订标准规则的能力,平台的角色将从营建经营渠道向把控生产品质、促进供应链优化转变。
第四,B2B模式成熟化。大宗农产品更具标准化,消费刚需更强,相关企业的数据化基础更好。企业间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一旦爆发,势能更大。目前,包括阿里在内的多家电商企业都在积极推动B2B模式的发展,商家数量、商品成交额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发展前景广阔。
Ⅳ 分析说明为什么绿色营销观念是未来企业营销的发展趋势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消费习惯,将绿色环保主义作为专企业生产产品属的价值观导向,以绿色文化为其生产理念,力求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所做的营销活动。
现代社会在享有物质空前繁盛、经济飞速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酿下了诸如资源匮乏、污染严重、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副产品的苦酒。生存环境的危机引发了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渐入人心的绿色观念使得消费者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绿色营销便是在这种绿色消费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指的是企业从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研制产品、利用自然、变废为宝等措施,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绿色营销是着眼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观念,它颠覆了传统的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不仅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把社会的长远利益纳入到营销体系当中。
因此,从长远来看,绿色营销观念会成为企业的营销发展趋势,会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社会长远利益。
Ⅵ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农产品绿色营销
这也正是适应当今绿色时代所需的营销方式,所以也是大有发展前景的。绿色是市场的主流,狠抓环保,健康来促进绿色营销。
Ⅶ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农产品绿色营销的策略选择
农产品绿色价格
制定绿色价格是指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树立“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能源节约使用”等观念,把企业用于环境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成为绿色价格构成的一部分。绿色价格意味着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免费的,产品的价格需要反映环境资源的价格。由于绿色产品在环保方面啬了投入,成本高于普通产品成本。以绿色食品为例,芬兰政府允许其价格比一般食品价格高出30%以上,日本允许高出20%左右。
绿色价格的构成
绿色价格构成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国家税金、绿色成本及企业利润五个方面。绿色成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支出:
1)绿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所付出的代价。
2)为保证清洁生产所增加的成本。
3)开发和运用绿色包装所增加的成本。
4)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影响绿色产品定价的因素
1)成本(包括绿色成本)
2)政策因素。如按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政府应允许绿色产品的价格比同类产品价格上浮一定的比例。
3)市场因素,包括消费者绿色需求因素,竞争者行为因素,目标市场购买者的消费心理,购买行为和购买能力等。
绿色价格策略
1)撇脂策略。薄利多销很适用于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市场容量大的主食品和日用品消费品的绿色定价,容易使消费者接受绿色产品,并且有利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先入为主,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心理定价策略。绿色农产品往往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求,如保护环境,利他主义,回归自然,安全,更有利于身体健康等等,这些都为绿色产品进行心理定价提供了依据。
3)认知价值定价策略。认知定价法是根据营销组合中的非价格变量在购买者心目中建立起来的认知价值来确定价格的。这种定价是诸策略中较适用于绿色产品的一种。因为绿色产品多数属于深加工产品,因此这种定价方法能很好地适应绿色产品的定位思想,同时给营销方带来最大限度的利润。可以充分利用绿色产品的价格工具,配合绿色促销活动,使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通过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而提高经济效益。
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农产品的绿色促销
绿色促销的裨就是绿色沟通,通过绿色沟通,进行绿色消费引导和消费刺激,以期和消费者建立联系,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以引起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及购买行为。绿色促销手段有很多,但由于绿色农产品的特殊性,其营销中应以某种促销手段为主,其他手段为辅,不可面面俱到。
1)绿色广告。当前最受欢迎且效果明显的是广告,其中效果最好的又是电视广告。特别是公益广告和扶贫广告,对销售边远地区的绿色农产品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形式要有利于宣传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像散发宣传单或在风景名胜处树立巨大的广告牌这类方式就不宜采用。
2)公共宣传。充分运用公共策略和技巧,开展有效的绿色公关。参与各种展览会、商品交易会或利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法推销和扩大绿色农产品销售范围,利用体育比赛进行广告、捐慈善事业、资助希望工程等扩大绿色农产品的影响,运用知识营销举办农产品栽培技术、绿色营销训练班来传播绿色营销知识,举办新闻发布会、开发生态旅游和田园旅游,也是绿色农产品促销的可行办法。
总之,农产品绿色营销将是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流,我们要区分绿色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的不同,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搜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计划、开辟绿色渠道、开展绿色促销、引导绿色消费,使农产品绿色营销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Ⅷ 农产品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总的来来说是往农产品可溯源方向源发展,比如像旺链科技的Vontracer。
消费者通过农产品溯源码了解农产品生产、成长、运输、加工过程中一切信息,从而提高农产品购买率。因此,对于农产品生产企业而言,无论是从消费者、国家监管或者企业自身来说,实现自身产品的信息可追溯,都是农产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整个农产品市场的最终导向。
Ⅸ 绿色农产品的绿色农产品前景及问题
以江苏省洪泽县为例
绿色农产品是绿色农业的产物,是一种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绿色农产品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制约因素,如产品缺乏深加工,认证成本较高,技术人员匮乏,销售渠道不健全,品牌力量薄弱,消费意愿低等,影响了绿色农产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前人已有诸多研究,例如:杨剑英(2008)、张太海(2008)分别从市场营销组合4P策略、加强政府扶持和监管等方面探讨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方案。Eastwood, D B;Brooker, J R;Smith, J D(2005),靳明,赵昶(2007),Heinz Welsch, Jan Kuehling(2009),分别研究销售环境、农产品定价、群体行为、习惯做法等因素对绿色农产品消费心理的影响。以上学者的研究为后人提供了众多借鉴,也对绿色农产品发展实践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苏北生态县洪泽为例,分析制约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因素,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对策,这些对于加快洪泽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华丽转身,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洪泽积极挖掘本县的特色资源,做足特色农产品品牌内涵,农产品品牌活力得到提升,努力培育了有机米、大闸蟹等一批特色产品主导产业,无论是种植规模、品质、加工能力等都走在全省前列,特色品牌效应得到显现;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禀赋,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经济优势,并已初见成效。到2010年底,洪泽县绿色农产品数为91个,涉及企业或单位32个,绿色农产品数居全市第二位。
(一)绿色农产品认证不断增多,品牌建设不断加强近几年来,洪泽县着重发展优质稻米产业、蔬菜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水禽养殖业。
在水稻方面,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优质稻米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 以上。全县年生产有机稻米、绿色稻米、无公害稻米分别为350吨、1.8万吨、11万吨。据2009年3月公布的数据,全县共有十多家企业申报了12个优质稻米品牌,其中:“九牛”、“白马湖”获有机食品认证,“苏星”、“雪粘”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洪泽湖”等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九牛”、“洪泽湖”及“苏星”等稻米品牌还在历届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分获金奖或优质产品奖称号。
在蔬菜种植方面,到2007年底,高效种植面积达8.5万亩。洪泽县通过国家、省有关部门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类产品24个,主要有“洪泽湖”牌荷藕。目前,全县无公害荷藕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优质荷藕10万余吨。“洪泽湖”牌荷藕在2001年(上海)农产品展销会上,被淮安市政府评为名优产品。
在水产养殖方面,2008年,洪泽县高效渔业面积5.3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24个、无公害水产品30个;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2个、有机水产品7个;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现代渔业科技园1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特种水产良种场1个;国家级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个和1个苏北地区最大的中国洪泽湖水产品批发大市场。其中比较着名的洪泽湖牌大闸蟹2005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十大名蟹称号。2009年,洪泽被授予“中国蟹都”、“中国洪泽湖大闸蟹之乡”等荣誉称号。2010年,洪泽湖大闸蟹入选CCTV4《走进中国》地理标志栏目。并于2010年底获得国家工商局地理标志的授权许可。
在水禽方面,全县重点发展以洪泽湖鹅为养殖重点的畜禽生产,全年家禽饲养量 1600万只,其中洪泽湖鹅850万只,跨入了全省养鹅重点县行列。全县已建成年保种6万只的蒋坝灰天鹅养殖场,三河、东双沟、黄集等8个四季鹅养殖园区,沿湖、沿河、沿堤8条养殖带,9个养鹅80万只以上的基地镇,养鹅农户已占全县总农户的40%。
(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增加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是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是选择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根本依据。自2001年起,洪泽县已建成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共60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地、园艺产地46个,共38.4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8个,占地6.7万亩,占全县水产品养殖总面积的50%以上;无公害畜禽产地6个,肉鹅、肉鸭、生猪等年出栏量占全县畜禽年总出栏量的55%。2007年洪泽县有机稻米科技示范区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据2009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县共有19个有机、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基地通过产地认证,合计面积达33.96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95%以上,其中获得OFDC有机颁证0.15万亩;获准使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标志粳米基地面积6万亩;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27.81万亩,全县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定农产品达67个 。
(三)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行业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认证不断增多截至2009年,全县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11个。较好地发挥了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作用,全县农副产品加工的比率达30%以上。“白马湖”牌大米、“老子山”牌荷藕、“西顺河”牌洄鱼等共计91个农产品(水产品)已经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有机产品8个。同时,新建了岔河大米批发市场、朱坝木材交易市场、黄集四季鹅批发市场等。按照市场化原则分别组建了县大米加工协会、洪泽湖农产品协会、蔬菜协会、食用菌协会,吸纳会员800余人。
三、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洪泽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绿色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与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农业相比,洪泽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绿色农业的发展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政府的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对绿色农业的影响力亟待加强;民间组织的作用还有待挖掘。
(一)绿色农产品品种相对较少,产品附加值少,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限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品种相对于生物品种总量所占的比例极少。在渔业生产中,洪泽县拥有鱼、蟹、虾、鳖、蚌、蚬等水产品90多种,然而绿色产品的认证仅限于螃蟹、青虾等少数几个品种;在水禽的生产上,野生水禽有獐鸡、野鸡、野鸭等近20种,年产量150万只,但绿色产品的认证只局限在四季鹅;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则集中在稻米等少数几个品种。
(二)绿色产品认证程序复杂,标准繁多,增加了农民负担在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初期,绿色产品认证程序复杂,标准繁多,将产生巨大的前期投入。以绿色食品为例,绿色食品的标准涉及产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储运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农民如果缺乏专业的指导将会难以应对。在申报绿色食品的过程中,单是环境检测就需要5万-6万元,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一个农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花费至少需十多万元。而且即使申报成功,该标志的使用期限也只有3年,新标准虽然大幅度下调绿色食品的收费标准,但对年人均纯收入六七千的农民来讲仍是不小的负担。
(三)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偏低,农业技术人员较少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收益理论,人力资源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对人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5%,而发达国家约为75%。与发达国家相比,洪泽县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偏低。依据2008年颁布的淮安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第二号):洪泽县高、中、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为48人、183人、331人,是淮安市技术培训工作相对较好的县。
(四)营销方面,品牌发展有待进一步整合洪泽县的一些绿色农产品已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但除了稻米类品牌,其他绿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不少申报主体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带动能力还不高,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及利润的实现。例如,洪泽湖区的大闸蟹生产,湖区两市六县区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独立发展,每个县区都有各自的自主品牌。洪泽县的“洪泽湖”、“老子山”牌大闸蟹;泗洪县的“金水”、“绿康”牌大闸蟹等。虽然有些品牌经各地政府的宣传,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因品牌杂乱,推广局限性大。
四、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推动农业科技和管理体系的创新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技术创新是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决不动摇,并努力提高龙头企业扶持的政策效率。鼓励科技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有针对性地研究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不断培育新的品种;通过在示范园内试验、总结,逐步把农业科学技术向基地推广,推进洪泽绿色农产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激励水平科学的激励机制设计是提高农技推广体系运转效率的关键。建立科学的薪酬体制,将推广人员的劳动绩效与利益分配挂钩。以政府为主导,因地制宜地推行联产定额的综合技术承包、联质联效的单项技术承包以及指导性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制;引入民主机制,强化对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的监督。在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考评价中,更多地吸收和采纳农户的意见。推广项目的制订也应当采取需求导向制,加强对推广项目经济可行性的研究 。
(三)强化对生产者,主要是农民的科技教育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教学、明确责任、互相协作”原则,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开放运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相互协调、功能齐全的科教体系,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科技培训落到实处。形式上可以是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在电台或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等。同时要积极总结推广其他地区的有益做法和先进经验,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增设职业教育培训课,对完成文化课的初、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未来合格农民。
(四)彰显品牌特色,推进地理标志在农产品品牌推广中的应用地理标志效应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而绿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效应更加明显,对农产品消费者的产品品质评价和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因此,挖掘、弘扬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于特定区域内产业和企业的市场开拓和营销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洪泽县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应继续明确政府、工商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主体地位,促进产业集群并完善集群内部的市场服务体系,引导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依据价值链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扶持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此外,必须在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的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