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段锦一般坚持练习多久才有成效
至少要练半年才能起效,必须坚持,在练的时候调动起全身气机,该吐纳的时候吐纳,该气沉丹田的时候要到位,马步弓步的一定要专业,练的时候感觉指尖脚尖酸麻,有一团气顶着,练一次后全身一层黏黏的薄汗,全身都很放松,到了这个程度你就差不多了。
延展资料: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时,就一直坚持练习八段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练习者的喜爱。
2. 八段锦的内容简介
。八段锦在现代养生保健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效果。前人将每段锦的功能和要领都浓缩成七个字,作为该段锦的名称,简单易记。
本书编者详细地描述了八段锦的功法特点以及动作变换和学习方法,并配以详尽的插图,便于学习和掌握。
3. 中年人练习八段锦的方法是什么
八段锦,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相关图书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 ,功效显著。共八节,八段又分武与文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南宋曾慥《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 。另《医方类聚》、《灵剑子导引子午记》等均载有类似功法。现在流行的是晚清时所传的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望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文八段又称南派,多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气。其图式出南宋·河滨丈人《摄生要义》。明·王圻《三才图会》载有类似图式并附有功法。高濂《遵生八笺》括为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脚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精。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汨汨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子后午前后,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亦附有功法八图,并于歌诀有详细注释。曹无极《万育仙书》曾转载此诀 ,后世流行颇广。
4. 八段锦的八式词
八段锦八式名称: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的创编者到底主要是钟离权和臞仙两说。
学者吴志超先生认为:“前者显然过早,在唐代至五代的各种养生文献中均未见到八段锦其名;后者与史实不符,在宋代的文献中已提到八段锦。
故上述两种说法均难为人接受。按其歌诀‘八卦是良因’及其功法动静互制,此法当是在北宋陈抟、周敦颐、邵雍等人倡导太极图说之后创编的。
新编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委托北京体育大学对立八段锦进行了重新研究与整理,将之定名为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
(4)八段锦活动方案策划书模板扩展阅读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时,就一直坚持练习八段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
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练习者的喜爱。
5. 八段锦的介绍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时,就一直坚持练习八段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练习者的喜爱。
6. 八段锦的其他
《八段锦》的写作用意是无须读者和评论者概括的,因为原作目录中每段则有三字题旨,各段有七字双句的回目名称,每段故事前都有作者意义鲜明的诗词及解释、入语及评议,各段故事的结尾又有作者简练的点题警语,这就非常全面地将作品的故事表层意义和人物经历的深层教训告诉了读者。例如第一段故事,题旨:“惩贪色”,回目名称是:“好才郎贪色破钞,犯色戒鬼磨悔心。”开场诗曰:“恃宠娇多不自由,骊山举大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接下去的诗词解释和入话结合在一起,讲了著名的烽火台,点火博褒姒一笑、陈灵公私通夏姬、隋炀帝宠萧妃、唐明皇宠杨贵妃等因贪色政乱的故事。再以“你道这几个官家,都只为爱色以致丧身亡国,如今愚民小子便当把色欲警戒才是。你说戒那色欲则甚,我今说一个……”一段话作承上做下之用,引出所讲的故事。结尾则以这样一句话告终:“看官们牢记此段以诫子弟,勿谓野史无益于人,不必寓目也。”几乎每篇都是如上格式(只是入话中有偏重小故事,或偏重于议论、结尾语文字有多有少之区别)。这种形式是中国话本体小说特有的,它似乎面对听众(读者),如教师上课一般,有耳提面命的味道。这些内容,自然又起着中国文艺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务有补于世”等等的作用。
当然,这种较为生硬的说教式语句,随着社会和文艺的进步与发展,逐步地退出了在作品中的直接地位,小说愈来愈注意将具与故事情节本身融合在一起,其致于根本不出现,而只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因为小说毕竟是以形象生动地叙述故事、描写环境和刻画人物为主,抽象的、观念性的主旨和意义应深蕴其间。
拿这一标准来衡量和比较八段故事,就可以看出一些优劣高下之分。八段故事,因而可分为四种类型与品位。第一种类型:基本是生拉硬拽、不合情理与无稽之谈的故事。这可从第四段与第八段故事为例。第四段“何瞎子听淫捉汉,火里焰远奔完情。”故事有意最后点出:“……粪箕对着支笤帚,再无话可说,况何瞎子是个瞽目之人,只该也寻个残疾的做对,这如花似玉的妻子,怎不做出事来,如何管得到底?”何瞎子抓住了正在行奸的乌云,四周邻居却纷纷劝他不要声张此事,讲的多条道理,归根结底,还是认为他与羞月不般配。
其实这并无甚道理,不说是歧残疾人吧,起码与封建贞节观念、世俗人情不符。再则是情节设计的不全情理,乌云与羞月当着何的面寻欢,虽然是盲人看不见,但盲人的听觉远高于普通人。近在咫尺的交合,除后面讲的以洗衣声掩盖交合声还有可能外,前面说的单纯欢幸,就绝对说不过去。实际上何已听到,羞月以什么猫嚼老鼠、磨豆腐等声音作掩饰,只是一种哄小孩的方式,已成为丈夫而又极灵敏的何瞎子,怎么可能被哄得过去呢?第八段故事写三位年青寡妇与一俊男子轮流淫乱。结尾说:“一个个都惩报,此乃天道恶淫,亦人所自取。”淫乱固然可憎可恶,但作品设计的三个寡妇和那个华春的不佳结局,偶然性太大。再嫁后怎么都会碰到恶运?这与一开始说的她们三个的丈夫“相继而亡”一样,人为编造的痕迹很深。其实,作品按着上面那段话后的警语倒较合现实和情理:“但有寡妇者,亦不可不知寡妇不容易做,惟云我等人家,岂有再嫁之妇,勉强留守,至于秽张丑着,悔不早嫁,岂不晚乎?”第二种类型:是神魔虚击穿插于现实故事之中。第一段和第三段故事,即是此种类型。先看第三段故事--戒赌。因赌博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这是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事实。作品以此为内容与戒赌也未尝不可,但如第三段那般写法,手法确属不高。
一是扯开讲赌者妻子的遭遇,原也可以此作侧面,写赌博的危害。但小说中却在她欲自尽时,写了一位老人(土地神)给了她钱和米,又将大火隔开,让其烧到兄嫂家去,烧死了嫂嫂。这实在太虚乎,脱离了原先的现实情景和表现意图,引入了天人感应的旧套中去了。二是妻子与丈夫同在扬州,丈夫又投入一场大赌博。赌注特大:一头是当铺;一头是老婆。幸好赢了。倘若输了怎么办?赢了就戒赌,输了就不戒赌?后面讲的他俩从此有了钱报了恩,这不是反而说赌博的瑚幡吗?裴胜大赌时,妻没劝(可能没在),事后才又喜又劝,这怎么说得上“裴胜幸有个妻子在。不然,不愁不输子”呢?作品中的第一段故事写“好才郎贪色破钞伤身”,这已通过形象和人物故事表现出来了。但后面又穿插个梦中和尚来索命,被云发父亲焚香点烛和做道场给打发走了。于是,病入膏肓的云发,重新苏醒康复过来。这又与前半部的现实生活叙述不合拍,无形中损害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病中做恶梦(与犯淫有关的梦)是顺理成章的、有可能的,但突然间鬼神离去,人物复活,这就不合情理了,反而削弱了“贪色破钞伤身”这一主题。
第三种类型:是情节较生动,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较自然的小说。如第二段、第五段和第六段故事。第五与第六段故事写法差不多、主题提示手法也相似。第五段讲鲁生在外嫖娼纳妾,几乎耗尽钱财,又险遭人迫害至死,实际还是说要戒色欲。第六段是戒嗜酒的故事。马周一再为酗酒所害,一旦发誓不饮酒、少饮酒,才华就得到了发挥,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美好机遇接踵而至。这两个故事虽然简单了点,但线索较为清晰,人物性格发展和际遇的转折,较合乎生活常理。第二段故事生动,人物关系较为复杂,作品也以客观叙述和描绘故事为主,只是最后羊玉夫人华氏的死,较为突然。值得指出的是,悲剧结局并不是或主要不是羊玉的惧内引起的,而是华氏与人淫荡纵欲而造成的。
这与作者“戒惧内”题旨不吻合,仍应是“戒色欲”。
第四种类型:是完全以人物性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而构成的故事,作者要阐述的道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这就是全书写得最为出色的第七段故事。赤口好说大话的性格与他巧妙地让韩民倒了一杯茶的举动,引发出林松打骂韩氏、韩氏出走、赤口入监、邹光被捉,以及赤口逃走和入庵寺被杀、邹光入庵寺听出杀人真情等一系列故事情节。所以,赤口的讨茶喝与吹牛夸口,像一块石头扔入平静的湖面,顿时涟漪阵阵,向外波动。搅得四周的水草、鱼虾,惊慌动汤,中心在于那块石头。故事产生的原因、人物坐牢、出家、死亡等等,根源就在于赤口的那张浪嘴。小说“戒浪嘴”的主题旨,自然而又充分地揭示了出来。
《八段锦》目录前题“醒世居士编集”、“樵叟参订”,作者姓名不详。内封署“新编八段锦”、“醉月楼梓”,今刊清初醉月楼刊本,现珍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因是版刻,字迹较模糊,无序跋。书中某些题材,出自《古今小说》等话本集,如第一段“好才郎贪色破钞,犯色戒鬼磨悔心”就出自于《古今小说》卷三的“新桥市韩王卖春情”,以及第六段“马周嗜酒受挫跌,王公疏财识英雄”,出自于《古今小说》卷五中的“穷马周遭际卖馍媪”。因全书写男女奸淫纵欲篇幅较多。清道光十八年江苏按察使,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巡抚设局查禁淫词小说,所列书目中均有《八段锦》,后同治七年所禁小说,亦再度被查禁过。
7. 八段锦的简介
《八段锦》是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写的是八段故事八种劝戒,即书目中所标明的:“惩贪色”、“戒惧内”、“赌妻子”、“对不如”、“儆容娶”、“悔嗜酒”、“戒浪嘴”、“蓄寡妇”,等八个故事,实际上只是四戒:戒色欲、戒赌博、戒嗜酒、戒浪嘴。 宋时临安新桥有个巨富,儿子叫云发,有妻有小。一日,有三个妇人擅自将一些家伙搬入他家。云发欲发火时,其中一小娘子道福致歉。云发见她年少美貌,欣然允许。次日,云发不与父母说此事,就到小妇人处。小妇人引他上楼搂抱云雨。她说她寸赛金,实际是个娼妓。此事被邻人窥见。云发交给赛金一些银子,让她寻找住处,他再去看顾。赛金搬至南横桥住下,云发逢暑生病,身体虚弱。赛金写书送礼邀他相会。
云发见了赛金,欲火难忍,连着欢幸两次,弄得神思散乱,梦见和尚拉他出家。回家后即重病,医师说这是色欲过度。云发将真情告诉父亲,父亲焚香跪拜,求禅师放回儿子。
拜完后,儿子身体复原。梦中和尚带了一条柱杖走了。云发恢复生理,感慨人生不要奸淫。 南直隶本府城有一人叫羊玉,好交友,有威信,只是惧内。妻华氏,生得美貌。羊玉好友高子兴,与另一好友苟美都的孤母诸氏私下有染,被人拿住。羊玉调解停当。羊玉与苟美都同性合欢,被华氏打骂。华氏看中高子兴,约他相会,被羊玉另一好友希要得窥见。因此,华氏通过诸氏约来高子兴,刚想私会,就被希要得搅掉。
华氏又约高子兴到船上寻幽,船上人告诉了羊玉,羊玉怒将华氏推入水中淹死。并将高子兴诬为那江洋大盗,囚死于牢中。 唐太宗时,博州有个才子名叫马周,家境贫寒,年过三旬无妻室,却嗜酒如命。博州刺史曾用过他,但他两次酒醉失态,被刺史怒骂而退。马周发誓少饮酒。
一日,马周到新丰,得到一店主相助,留吃酒饭后,店主留书让马周到长安城找外甥女王氏。马周找到店主的外甥女王氏,因王氏丈夫已死,不便往下。王氏将马周介绍给常中郎的苍头,常中郎正要用饱学之士,因朝廷要下属直言得失以凭采择。马周写的对策,太宗读后赞叹不已,马周即被拜为御史。常中郎又为马周向王氏求亲,王氏嫁给马周。
马周后又做了尚书,助他的店主得知大喜,当时的刺史前来请罪,马周反而感谢他的教训。从此,马周与王氏富贵偕老。 嘉兴县人应时巧,生平好看美妇,好说大话,绰号叫赤口。一次与邹光的打赌说,他能让一美妇倒茶给他喝。那妇人叫韩氏,丈夫叫林松。她倒茶招待了自称是他丈夫大哥的赤口。赤口同邹光及哥哥邹福、邹福好友林松聚会时,说起他与韩氏有暧昧关系,不想林松以为妻子做出了风流事,回家后打骂逼问。韩氏不堪忍受,遂出家为尼。林松到县里告状,赤口被关入监。半年后,赤口被邹兄弟保了出来,但他怕再惹麻烦,就溜得无影。林松说他们是一伙的,又让县衙将邹光捉来,说捉住了赤口才放。
三年后,赤日来探消息,走入一庵寺,被义愤的老尼姑杀死。因为韩氏在此当尼姑,认出了赤口,邹光解配中逃到庵寺,知韩氏等人杀了人。县衙将有关人员全扣押,县官判赤口罪无可赦,老尼义侠可宥,韩氏与林松重归于好。 沛县有三个寡妇:索氏、余氏和丁氏,都极美艳。一日,有个俊生华春经过,被她们的娇美所动,索氏企图勾引他来。次日,让他进门,与她砸舌抚摸。华春还想着另两个。索娘与他云雨后,又设法将余氏和丁氏都引到房中,与华春轮流寻欢作乐。他们的行径被索氏小儿看见,他以为老虎咬人,便告诉了婆婆。婆婆将她们另嫁出去。索氏后成了娼,余氏被丈夫弄死,丁氏嫁个赌棍,华春为流贼所杀。
8. 八段锦的图书信息
书 名: 八段锦
ISBN: 9787536465350
开本:16开
定价: 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