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生违纪能开除吗 对于高中生开除学籍的处分
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有如下五种: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留校察看
(四)开除学籍
开除学籍为最高处分。
留校查看处分的查看期一般为一年,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在留校察看期间对所犯的错误有深刻认识和改悔表现或明显进步的,可按期解除留校察看;有立功表现者,可提前6个月解除留校察看;屡教不改或再次违纪者,立即开除学籍。
2. 请问高中生违纪次数过多被,私立学校开除,想改过自新还有读书的机会吗
可能性很大,学生应该是接受教育,虽然违纪多次的他都会有改过自新的时候。
3. 教育局有规定高中生违纪停课
楼主:
一般来说,,学生在校的违规行为导致停课? 不会有教育部门作此规定。
4. 如何对违纪学生跟踪教育
你好
这个就正常跟踪教育啊
每过一段时间
就对他们进行一次教育培训
教育感化
5. 高中生违反了校规被罚七天不上课家里呆着,家长咋办
高中生违反了校规被罚七天不上课家里呆着,家长咋办?为方便联系住校上高一的孩子,家长让孩子把手机带到了学校,一次同学借手机给家里打电话时被老师抓了个正着,手机没收了,并让孩子回家反省一周。这事儿发生在山东临沂临沭二中。作为家长,李先生认为学校可以批评孩子,但停课侵犯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希望能尽快让孩子回去上学。对此,该校一位工作人员称,“学校有明文规定,不准学生带手机等电子产品到学校,平时老师多次强调,每个学生都十分清楚。”(3月23日正义网)
电子产品用多了确实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加以限制,确有必要。至于没收的手机能否归还,本文暂不评论,想重点说说停课的事儿。
高中生被停课的,并不少见,且争议不小,大概原因有三。
一是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能不能对违规学生停课,有些模棱两可。
二是针对停课,家长和学校立场不同,各有各的难处。作为前者,高中课业紧张,别说给孩子停一周,有时停一节课,补起来都不容易,停课回家反省对当事学生的心理和自尊,可能会造成不小的负担。而学校为了维护教学秩序和管理有效性,对违规学生,必须要进行惩罚。与其他手段相比,就一般违规行为,停课简单有效。
三就是目前对一些精力有限的高中老师而言,处理违规缺乏好方案。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困惑,笔者梳理了三个角度。
首先,停课是否涉及受教育者的权利?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权利。同时,第43条规定,受教育者应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权利义务相对等,不能只要求权利,不履行义务,这是常识。但违反了不带手机的义务,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上课的权利,是问题的关键。
其次,停课能不能被拿来当处分?对此,法律法规没有明确。从教育宗旨出发,处理违规学生应把握春风化雨,重在说服教育的原则。
大部分高一学生未满18周岁,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8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
教育部在《关于高中建立学生档案的暂行规定》明确,校级“处分”系指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并不包括“停课”。除了对极严重的开除,其他处分都在不影响学业基础上进行。
其三,从一些高中校规制定情况看,并不提倡停课。比如,山东某中学曾规定“带零食者停课三天”,后来当地教育局明示:“可以规定不让带零食,但停课处罚必须废止”。山东聊城二中已出台《关于严禁对违纪学生停课的规定》,明确老师不得随意对学生进行停课,如果有违反,将受到学校相关惩罚。此可视为一种导向。
实际上,教育法第42条规定了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的权利。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待违规学生,还请学校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粗暴简单,就比如方便家长联系住校生这事儿吧,开通一些渠道并不难,毕竟,让家长和孩子保持一定的沟通,对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业有好处。
6. 我作为女纪律委员,该怎样来处理班上一些事我是高中生,我该怎样来处罚上课违纪的学生,要具体点。
打扫厕所是比较恶心的工作,大家轮流做可以.这比较公平.
四人一伙或三人一伙每一天(一周)轮一次.
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你可以任命为组长(负责整体卫生或倒垃圾)
这样谁被封为厕管,心理一定不好受,上课也许就消停了.
没有违反纪律的就都是负责人好了!嬉嬉!
7. 高中生违纪处理办法
要心生畏惧的话,那就杀只鸡给他们看看!不过作为一个学生而言,我更希望老师可以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尽量以朋友的立场去对待学生吧,我们高中生已经是大孩子了,我们知道尊重尊重我们的人,所以如果你的学生调皮的不过分的话,就随他们去吧,或者干脆陪他们一起疯吧,这样的老师才会受欢迎
8. 面对高中生经常撒谎的问题,该如何教育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长大了,自己就轻松了,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特别是高中的孩子,更加让人不省心。除了要面对人生中重要的高考之外,高中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既然为人父母,就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健康的人格的人。对于高中生经常撒谎的问题,家长们特别要给予重视,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先做思想教育
虽然我们经常说儿女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是高中三年级也不小了,后要学会长大,学会做人。如果是善意的谎言,那就另说,但通常问了这个问题的都不是善意的谎言,而是带来了一定伤害的谎言。高中生年纪也不小了,应该能体谅父母的心情,家长们可以好好的跟他面对面坐下来,好好聊,指出他的问题,并且给予真诚的意见,让他充分的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撒谎带来的后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分享!
9. 面对高中生经常撒谎的问题,应当如何教育
引言:有些高中生在家长的面前总是会出现撒谎的现象。高中生总是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主,有些事情不必像父母那么坦诚。父母在面对这样的现象,一定要正确的教育这个孩子,不要强行的阻止孩子做事情。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面对高中生经常撒谎的问题,应该如何教育?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撒谎的时候,千万不要进行打骂,不要进行唠叨,要做的就是和孩子沟通交流,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的目的不是为了打骂孩子,而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进行改正,并承诺做一个好的孩子。有些孩子经常会骗父母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父母不加以纠正的话,孩子将来就会犯下更大的错误。
10. 在哪种情况下可实施教育惩戒严重违纪的高中生该如何处罚
《细则》首次对教育处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规定教育处罚是学校和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管理、惩戒或纠正,督促学生予以警告、承认的教育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明确教育惩罚不是惩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惩罚戒律的教育属性是学校和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和评价权的具体方式。《规定》强调,教育处罚的实施应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教育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客观公正;选择适当的措施以适应学生的过错程度。
《规定》强调,教育处罚在性质上不同于体罚和变相体罚。明确禁止七种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对越界教师的处罚办法,便于各方监督。同时,《规定》还强调,学校要支持和监督教师正确履行职责,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没有过错的教师,不得因教育处罚而受到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待遇。《细则》还明确了教育处罚的相关救济程序,鼓励家长充分发挥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这些规定将于2021年3月1日生效。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指导和推动各地、各学校贯彻落实《规定》,完善教育处罚按规执行、监督和救济机制,让学校和教师懂得使用、敢于使用、慎用教育处罚,让学生和教师学会用家长和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