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培训方案怎么写
企业培训即为了满足企业战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要而采取的培训活动。组织企业培训是解决企业各种问题的有效措施,培训可以让员工自强,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战斗力,这些也是企业进行培训的最大意义,但能让培训发挥最大意义的前提是必须要制定一个好的培训方案。那么好的企业培训方案怎么写呢?
第一要明确培训的目的——为什么要培训
(1) 引导企业员工认清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并成为可培养与发展的优秀企业员工。
(2) 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观念,更新现有专业知识,充实个人知识储备,巩固和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第二要明确培训对象
明确培训对象将直接决定培训方法:
1、高级管理者如总裁我们需要做到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2、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要提高技术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
4、公司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第三要明确培训地点和时间:
任何培训方式都会受到培训地点的限制,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在何地以及何时会展开培训,什么人会来参加,根据时间地点和参训人员做出最佳方案。不可以不切实际的随便拟定。
第四要确定培训内容及方式
企业培训方案怎么写呢?确定完培训对象,要清楚的了解到,各个阶段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水准,保证能做到因材施教.
1、对新员工需要强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培训。通过实行师傅带徒弟,对新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试用期结合绩效考核评定成绩,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2、转岗职工培训则继续进行企业文化、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团队精神、择业观念、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形象、项目进展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随着公司的扩建,内部就业渠道的增加,及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加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训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自学和参加各类组织培训,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培训需求相统一。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向不同管理职业方向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向相关专业和管理领域拓展和提高;使施工作业人员掌握2种以上的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线上、线下、直播等模式。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能快速更高效的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更多企业开始了在线培训的探索之路,线上培训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
⑵ 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很多企业在具体培训组织实施中苦于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培训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企业员工培训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
1、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我国很多企业在培训活动展开之前没有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完全按照上级的指令办事或者仅凭自己或本部门员工的推断,或者虽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但只注重岗位需求分析,而忽略了员工个人培训需求分析和企业发展经营战略需求,从而导致下一步的培训工作难以展开,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培训的需要。
2、缺乏合理的培训计划。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企业往往缺乏短、中、长期的培训计划。2001年1月14日《组织人事报》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59.7%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的员工培训计划“不完善”或“很不完善”,11.8%的人回答“本单位根本没有员工在职培训计划”。只有1.3%的人回答本单位的员工培训计划“很完善”,另外有27.3%的人认为“比较完善”。可见,我国许多企业没有明确完善的培训计划,常常是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一起上,缺乏系统安排在哪哪儿都能找到培训计划方案,可能是英语培训机构很容易找的,而且英语培训机构现在也不是太难找了吧。关于找具体的英语培训机构,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英语培训机构,之所以这里的英语培训机构比较全,其他地方的英语培训机构网,应该这里的英语培训机构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英语培训机构,原因是英语培训机构很容易找的,而且英语培训机构现在也不是太难找。找具体的英语培训机构,我推荐你到这里看看英语培训机构,之所以这里的英语培训机构比较全,其他地方的英语培训机构网,还是不如这里的英语培训机构全,我推荐你到这里看看英语培训机构,之所以这里的英语培训机构比较全,其他地方的英语培训机构网,应该不如这里的英语培训机构全面的。
⑶ 培训计划方案如制定啊
首先来说并不是给员工进行培训就能是提高绩效的整体水平。对于许多情况给员工涨工资或者升职效果更实际。公司要培训的目的首先还是要明确清楚的,到底是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什么。培训最好保证大家的心态是接受自己提升而不是随便应付,要不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制定培训计划的步骤:
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公司如果确定必须要进行培训,那可以通过每个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针对某个部门可以针对员工平时实际情况的业绩考核记录,或者前期进行一些技能考试看看成绩,哪些方面需要培训,或者是调查员工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培训。(实际中这一步就是很麻烦的,而且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2、工作岗位说明
例如招聘专员的岗位,首先的知道这个岗位需要做什么事情,搜集简历、打电话通知、接待……根据这些来明确如果对这类人进行培训是培训的内容里面要包括什么内容,哪些不需要。(这一步的情况是根据上一步中我们需求里面调查的情况)
3、工作任务分析
不同工作岗位所工作的内容不同,需要专业知识的培训或者是部门出现一些情况,就是需要我们解决的……所以这一步就是明确具体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他们对培训提出的要求。
4、培训内容排序
之前的前三步当中我们进行了许多的调查,所需要的培训可能比较多,那就是根据哪些是比较紧急的或者重要的来进行排序,确定先进行哪些培训。(这一步如果各部门配合的并不是很好,就省略了;根据经理的要求排一排序)
5、描述培训目标
把第二步里面要求的进行转化,也就是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但是之后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到底要干什么,也是保证培训的有效性。不要培训之后就结束了,费钱有费时间,大家还抱怨。
6、设计培训内容
如果公司就想自己做的话,那就是确定具体的培训项目和要培训的内容,老师以及教材都确定好。
7、设计培训方法
就是根据不同的员工组成,例如各部门的主管,我们集中进行培训,如果就是让他们提升领导能力,那就是选案例分析法,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或者如果对一个销售小组进行培训,平时就加班没时间,那就选择一个时间段集中培训,时间短而且内容精;再或者对一些员工还可以直接在工作中一边实践一边教……(就是不同的员工组成,不同的工作时间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8、设计评估标准
这个非常重要经常被忽略。专业的找些专家来测评,培训之前确定好什么结果是达到预计标准的,也就是培训是有效的。简单说我们自己做的一些方法,一种是做个简单的试卷(看具体情况,很多人都有意见就算了);评估表一定要,对培训的想法,有用还是没用,老师教材的选择,再有就是请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以备以后来改正【一定要匿名的,要不什么也得不到】(这个对你们公司现在情况比较有用,之前没有什么借鉴,有这些评估表以后再做起来就很顺手了,一定要做成档案!!!);过一个月或三个月看员工的绩效有没有改进或者是询问他身边的同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⑷ 教师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自主学习、学会反思。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深化成功经验,形成班主任工作个性风格。
⑸ 项目组织与实施
一、项目设置
(一)设置原则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项目采用分类、分级管理方式。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借鉴第一轮和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经验,参考国外政府层面油气资源评价的成功做法,以石油公司第三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为基础,充分利用已取得的资源评价成果,并保证同一盆地资源评价的完整性。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设为总项目;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设为一级项目,松辽等主要盆地和地区设为二级项目,大庆等油田和参加资源评价单位承担的项目设为三级项目。各主要盆地和地区的评价工作,应以占盆地和地区矿权较多、油气产量较高和拥有主要成果资料的油田和单位负责牵头,其他油田和单位配合。
资源评价任务分解的原则是:凡石油公司登记的排他性探矿权、采矿权区域,均由石油公司负责开展资源评价工作并提交资源评价成果。凡石油公司登记的排他性探矿权、采矿权地区内的空白盆地区域,原则上由该地区内矿权为主的石油公司或距离最近矿权的石油公司负责,大盆地周边的小盆地,原则上应由拥有大盆地矿权为主的石油公司或油田负责。
鉴于有关科研院校对某些空白盆地和地区已经拥有和掌握的科研成果,青藏高原各盆地(包括部分已登记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任务由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完成;南海南部各盆地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青海、甘肃和新疆东南部各未登记盆地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简称“地质力学所”)负责。
(二)项目分解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负责评价的盆地共有46个,包括松辽、渤海湾盆地(中油部分)、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吐哈和柴达木等已有油气田并规模开发的8个重点盆地;已有油气田的依兰—伊通、海拉尔、二连、酒泉、三塘湖等5个盆地;有少量油气产量或探明储量的彰武—黑山、赤峰、三水、延吉等4个盆地;有油气远景的银—额、河套、三江、汾渭、洞庭湖、巴彦浩特、漠河、鄱阳、大杨树、六盘山、虎林、民和、精河、勃利、民乐、和什托洛盖、麻阳、张北、黑鹰山、库米什、扎格高脑、中口黑帐房、花海、金衢、建昌喀左、太原、阜新、清江、北票等29个底勘探盆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负责31个盆地的评价任务,包括塔里木、渤海湾、东海陆架等3个已有油气田并规模开发的盆地;已有油气田的苏北、江汉、南襄、焉耆等4个盆地;有少量油气产量或探明储量的百色、陆良、保山、景谷、句容—常州、伦坡拉、柴窝堡等7个盆地;有油气远景的南华北、兰坪—思茅、楚雄、望江、茂名、银川、伊宁、汶泗、洛阳、雅布赖、塔城、昭苏、大尤尔都斯、巴里坤、吐云、塔什库尔干、胶莱等17个盆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负责近海的渤海湾(海域)、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南黄海、台西和台西南等7个盆地的评价任务。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简称“油气中心”)中心负责组织各石油公司和大学进行渤海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整合评价;开展可采资源量计算的关键参数—可采系数的研究;开展体现政府部门评价特点的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研究;负责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公室(简称“项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北黄海、冲绳海槽盆地的评价任务。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南海南部海域的中建南、万安、曾母、北康、南薇西、礼乐、文莱—沙巴、西北巴拉望、南薇东、南沙海槽、安渡北、九章、永暑、笔架南等14个盆地的评价任务。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羌塘、伦坡拉、措勤、比如、岗巴—定日、昌都、可可西里、戈木错、沱沱河、日喀则—昂仁、双湖、帕度错、伦北、羊卓雍错、拉萨、扎达、明镜湖、江孜、坡林、多玛等20个盆地的评价任务。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青海、甘肃和新疆东南部的苏干湖、库木库里、西宁、陇西、索尔库里、青海湖、哈拉湖、天水、马连泉、塔什库勒、兴海等11个盆地评价任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别承担塔里木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的整合评价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工作,协助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开展可采系数研究和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研究工作。
(三)任务说明
各石油公司最新取得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方式充分利用。具体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在石油公司之间和石油公司内部无异议的,且评价方法和参数符合本实施方案要求的,其资源评价成果直接采纳;评价结果在石油公司之间或在石油公司内部有较大不同意见的,或评价方法、关键参数取值与本方案相差较大的,则进行重新评价。
针对渤海湾盆地三大石油公司油气矿业权的分布情况,考虑目前的协调难度,项目办公室决定由油气中心集中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各油田按统一标准,以地质单元为基础进行相应地区的评价。油气中心在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各油田协助下,组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汇总并完成渤海湾盆地评价任务。
考虑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矿权交叉的特点,项目办公室决定由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双方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盆地的评价工作,最终评价结果由项目办公室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进行整合,并经专家审定后,提出塔里木盆地资源评价的最终成果。
各主要盆地和地区的评价工作,凡是两个以上石油公司或单位参加评价的盆地和地区,由排在第一位的石油公司或单位负责汇总盆地和地区的评价报告,其他石油公司或参加单位应按要求和标准,按时向负责单位提交本单位承担的评价报告,并协助做好盆地和地区的报告编写工作。
二、工作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办公室设立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小组和综合协调小组,具体协调组织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日常工作,并组织渤海湾盆地的资源评价工作,承担塔里木盆地资源评价成果的整合,完成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各项成果汇总和报告编写工作。
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小组在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下,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资源评价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研究,负责审查接收各石油公司及油田和其他资源评价参加单位提交的资料、报告和图件,参与各石油公司及油田和其他资源评价参加单位提交的资料、报告和图件和验收工作,负责资料、报告、图件和成果的汇总和整理,负责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各种图件编制和报告的编写。
综合协调小组按照项目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负责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实施方案的执行和落实。组织实施方案的培训,参与项目设置和分解,参与项目资金分配,指导实施方案进度的落实,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协调各盆地资源评价资料的提交和汇总工作。
(二)进度计划
项目的实施划分为调研阶段、编写实施方案和项目设计阶段、设计评审和培训阶段、评价阶段、成果验收阶段、成果汇总分析阶段、报告编写阶段、评审验收阶段、成果发布阶段。
三、项目实施过程
(一)项目启动
2003年11月24日,召开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启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2003年11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对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国土资源部和发改委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很及时,也很重要。希望你们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这次评价工作,摸清我国的‘家底’,为国家制定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实基础。”
2003年11月30日~12月2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联煤”)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技术专家组首席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技术人员约210人参加了会议,国内20余家新闻媒体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大量报道。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入讨论细化《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方案》的意见,就今后工作的开展和总体设计的编写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指出,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意义重大,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有基础、有条件、势在必行。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明确和坚持这次评价工作的总体思路。会议号召,各参加单位要抓紧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按《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总体设计》要求,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所评价的盆地为129个,评价面积530×104km2,约占我国670×104km2沉积岩面积的80%。
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设10个评价项目,4个研究项目,共计14个项目。承担评价任务的单位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油矿管理局(简称“延长油矿”)、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003年12月19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实施方案设计”通过专家评审,开始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同时,各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分工,开始编写项目设计。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油气中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编写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多次修改后,于2004年4月1日经过专家评审,并于4月12日通过项目工作组全体会议审议,5月17日通过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启动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二)项目设计评审与技术及规范培训
2004年6月开始进行各承担单位项目设计的评审工作,6月29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9个承担单位的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设计通过专家评审;8月29日,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的青藏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设计、油气中心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的常规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工作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分别承担的塔里木盆地工作设计及渤海湾盆地工作设计通过评审。11月16日,中国含油气区构造单元划分项目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2004年7月30日~8月2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培训班”在北京昌平举办。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延长油矿管理局等15个单位124人参加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总体设计、实施方案;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应用培训;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相关管理办法3项内容。
通过培训,学员们明确了概念、强化了理论,明晰了思路、解决了疑点,增加了交流、开阔了视野,这是一次规模大、效果好、针对性强的会议,有效地促进了资源评价工作高质高效地顺利完成。
(三)展开评价工作
2004年8月31日~9月2日,项目办公室召开了“三大石油公司油气资源评价阶段成果专家评议会议”,专家听取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阶段成果汇报后认为,各石油公司提交的阶段成果科学合理,参数选择有据,总体上符合《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总体设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三大石油公司较好地通过了评议,这标志着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在顺利展开。
评价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油矿管理局、广州海洋地质局、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等11个单位、1700余名科技工作者加班加点,投入了紧张的评价工作中。
项目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狠抓了渤海湾、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通过积极主动协调,推动了塔里木、渤海湾盆地资源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专家组严格把关,常规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在2004年10月22日专家组的具体意见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11月11日通过专家组初审。加强阶段成果预审,11月17日至29日,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先后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油矿、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等单位承担的评价项目进行了预审,对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了预审。
(四)阶段成果评审和汇总
2004年12月1~9日,新一轮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阶段成果评审会在北京举行,孙枢、翟光明两位首席专家主持了评审会议,28位专家参加了10个子项目的评审。技术专家认真负责,在给出审查验收意见的同时,明确提出了限期完成的修改意见,确保了评价成果的可靠性。通过评审,中石油、延长油矿管理局阶段成果获得优秀,中石化、中海油、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较优秀,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获得良好。
2004年12月17~27日,项目办公室按照技术专家给出的审查验收意见以及限期完成的修改意见,与各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对有关成果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的业务骨干,项目办公室顾问以及油气中心、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等有关工作人员,对10个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阶段成果进行了汇总。形成了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阶段成果报告初稿、评价数据表、相关图件以及汇报多媒体。
2004年12月底~2005年7月,项目办公室以汇报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将汇总成果多次向专家组和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听取具体修改意见,并多次集中修改完善。由于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项目办公室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决定设立专项进行研究,并于2005年7月11日通过工作方案评审。
同时,项目办公室继续积极与各承担单位共同努力,继续推进各子项目研究,并从2005年4月下旬~7月开始对10个子项目进行初审,8月初开始预审。
(五)汇总成果和子项目成果评审
2005年7月22日,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汇总成果专家评审会在国土资源部召开,与会专家审阅了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数据表、附图册和附表册,认真听取了汇报之后一致认为,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规模大、难度大,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评价任务。该成果基础资料扎实,研究深入,方法得当,参数合理,论证有据,特色鲜明,评价结果客观、可信。这是一份全面、科学、高水平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是所有参评专家、单位和科研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验收。并建议对成果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尽早上报国务院,以便为制定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编制油气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005年8月18~20日,常规油气资源评价10个子项目最终成果通过专家组评审。
⑹ 如何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更多关于来企业管理培自训的详细资料以及方案请参考中旭商学院专家团队的管理和支持。
http://hi..com/jinleitufei/blog/item/d19e39dd0d28ac3810df9b01.html
⑺ 跪求 员工培训实施方案 和资金申请书(政府给补贴员工培训费用大概20万)
你这个内容很长也很多,在这里是展现不开的,你在邮件里找我,我回复你内容吧,[email protected]
⑻ 企业员工培训实施方案
企业员工培训实施方案一般包含如下:
第一要明确培训的目的——为什么要培训
(1) 引导企业员工认清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并成为可培养与发展的优秀企业员工。
(2) 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观念,更新现有专业知识,充实个人知识储备,巩固和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第二要明确培训对象
明确培训对象将直接决定培训方法:
1、高级管理者如总裁我们需要做到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2、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要提高技术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
4、公司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第三要明确培训地点和时间:
任何培训方式都会受到培训地点的限制,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在何地以及何时会展开培训,什么人会来参加,根据时间地点和参训人员做出最佳方案。不可以不切实际的随便拟定。
第四要确定培训内容及方式
企业培训方案怎么写呢?确定完培训对象,要清楚地了解到,各个阶段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水准,保证能做到因材施教.
1、对新员工需要强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培训。通过实行师傅带徒弟,对新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试用期结合绩效考核评定成绩,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2、转岗职工培训则继续进行企业文化、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团队精神、择业观念、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形象、项目进展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随着公司的扩建,内部就业渠道的增加,及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加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训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自学和参加各类组织培训,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培训需求相统一。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向不同管理职业方向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向相关专业和管理领域拓展和提高;使施工作业人员掌握2种以上的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线上、线下、直播等模式。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能快速更高效的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更多企业开始了在线培训的探索之路,线上培训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