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威尼斯双年展,双年展是什么
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人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
简介: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馠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超现代艺术 。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份。1893年 4月19日, 威尼斯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策划一个意大利的艺术双年展,他的发起人正是当时的市长里卡多·塞瓦提可 ,就这样在1894年4月22日第一界威尼斯双年展拉开了帷幕。
㈡ 顾振清的展览策划
2012年 “任我行”新媒体艺术展,北京,中国。
2012年 “心动上海”一汽大众-奥迪艺术大展,上海,中国
2011年 留尼旺双年展,le Port市,留尼旺,法国。
2010年 活化石:翁奋个展,Leon Dierx美术馆,留尼旺,法国。
2010年 两条路线,绿山城市立美术馆,绿山城,波兰。
2009年 来自5.8米,荔空间,北京,中国。
2009年 “主场”当代艺术展,白盒子艺术馆,798艺术区,北京,中国。
2009年 谈话就是运动,荔空间,北京,中国。
2009年 “各搞各的:岐观当代”艺术展,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
2008年 “和解”首届波兹南国际双年展,城堡艺术中心,波兹南,波兰。
2008年 “过来”当代艺术展,荔空间,北京,中国。
2008年 第1展,荔空间,北京,中国。
2007年 “中国梦:乌利·希客收藏展”,新加坡博览会,新达城会展中心404展厅,新加坡
2007年 “陌生人约会”中德当代艺术展,朱屺瞻艺术馆,上海,中国。
2006年 “二踢脚”,北京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6年 人文·山水:中国惠州当代雕塑艺术展,江北公园,惠州,中国。
2006年 幻想与未来,大都会博物馆,马尼拉,菲律宾。
2006年 中国馆:利物浦双年展独立项目,独立角艺术中心,利物浦,英国。
2006年 红楼基金会“中国行动”展,Hospital俱乐部,伦敦,英国。
2005年 “聚焦中国:多样性与同一性”,自由艺术学院艺术中心,海牙,荷兰。
2005年 亚洲城市,首尔市立美术馆,首尔,韩国。
2005年 “各玩各的”当代艺术展,〇工场实验艺术中心,798艺术区,北京,中国。
2005年 “初次约会”中德艺术交流计划展,盐博物馆,班特拉吉修道院内盐公园,瑞内;明斯特兰德画廊,艾
姆斯德滕;格拉文休斯特修道院DA艺术中心,休斯泰尔,德国。
2005年 回到未来2,浮士德美术馆,汉诺威,德国。
2005年 回到未来1,IF美术馆内部空间艺术中心,波兹南,波兰。
2005年 “Hexa计划:闪现”,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年 “四两拨千斤”,东海大学艺术中心,台中。
2005年 “上海酷:创意在生产”国际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年 “生趣盎然:中国新摄影十年”,以色列摄影美术馆,特尔海,以色列。
2004年 C04台湾前卫文件展之“幻想与物”公开征件展,四连栋,华山创意文化园区,台北。
2004年 “上海集”艺术展,先进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4年 “什么艺术”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就掌灯展示营销中心,西安,中国。
2004年 “轻而易举·上海拼图2000-2004”,国立当代美术馆,奥斯陆,挪威。
2004年 “中国:当下语境”画展,唐人画廊,曼谷,泰国。
2003年 “打开天空”当代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3年 “左翼”中国当代艺术展,左岸工社,北京,中国。2003年 杜塞尔多夫大展“人造现实”中国特展,当代
艺术宫,杜塞尔多夫,德国。
2003年 “欢乐颂”(木马记升级版)国际当代艺术展,圣划艺术中心,南京,中国。
2003年 “木马记”当代艺术展,圣划艺术中心,南京,中国。
2003年 “二手现实”当代艺术展,今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苹果分馆,北京,中国。
2003年 “另一种现代性”当代艺术展,犀锐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3年 第三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山西,中国。
2003年 “趣味过剩”纽约展,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02年 “海市蜃楼”,苏州美术馆与苏州格多美术馆,苏州,中国。
2002年 “面对自然”,Inner Space,华沙,波兰。
2002年 第二届平遥国际摄影节“日常态度”中国图片艺术特展,平遥棉织厂,山西,中国。
2002年 “外在与内在”中泰当代图片艺术展,唐人画廊,曼谷,泰国。
2002年 “趣味过剩”,3H艺术中心,上海,中国;客艺廊前卫馆,新加坡。
2002年 “成都双年展精选”,四合苑画廊,北京,中国。
2002年 “感受现场”艺术展,南宁郊外公共空间,广西,中国。
2001年 “16届亚洲国际艺术展”, 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1年 首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2001年 “身体资源与物”艺术展,香港艺术公社,香港,中国。2001年 “虚拟未来”当代艺术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1年 “中国魅力”泰国展,当代艺术空间,曼谷,泰国。
2000年 “异常与日常”当代艺术展,原弓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0年 “人文山水”中国当代环境艺术展,浪岛地景艺术公园,桂林,中国。
2000年 “人与动物”行为组合展,北京、成都、桂林、南京、长春、贵阳,中国。
2000年 “中国魅力”观念影像展,东廊画廊,上海,中国。
1999年 “传统视觉影像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中国。
1998年 “梁志明艺术展”,辽宁省博物馆,沈阳,中国。
1998年 “当代中国艺术精华展”,卜劳德画廊,伦敦,英国。
1998年 “中国1966-1976宣传画展”,安大略省中国美术馆,多伦多,加拿大。
1996年 “中国东北油画展”,亚洲民俗文物馆,槟城,马来西亚。
1994年 “中国东北油画大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中国。
1993年 “东北当代油画展”,辽宁省美术馆,沈阳,中国。
1992年 “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东北巡回展”,东北师范大学美术馆,长春,中国。
㈢ 上海双年展的2010年展
2010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将于10月23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主题为“巡回排演”。“巡回”是巡游与回归,“排演”是排布与推演。“巡回排演”是开放性的和流动性的,强调展览的策划情境和展开的过程,强调展览的创作与生产意识。在巡回排演中,展览空间不仅仅是艺术品的陈列场所,而且是生产性的、变化中的、反复试验的感性现场。本届双年展旨在打造一个流动性的论辩、展示、表演与生产的巡回剧场。 2010年6月11日,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第二次新闻通气会在中国美术馆召开。策展团队成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等参加新闻发布会。
双年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它的体制化和均质化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反思和批判的焦点。“巡回排演”试图以上海为文化“基地”,在不同的机制平台上检验双年展的学术思考,共同探讨展览这一“展示-生产”领域的内在界限、它和社会空间的关系、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和制度批判的历史对于展览体制本身的挑战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巡回排演”是对当代艺术展览制度的一次反思,并从这种反思出发,对双年展的办展机制进行优化。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最大的特色就是学术结构,学术结构是这次双年展的载体。本次双年展重在“排演”,排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跨主体的艺术生产方式。本届双年展将从剧场、排演的跨主体性出发,强调创作的群体互动性,推动当代艺术家具体现场的探索和呈现;二,当代艺术作品的过程性,这是更具有魅力的东西,更有效的视觉文本;三,巡回,重在流动性,作品的动态化,这是展览的一种新的模式与结构,重在对主题的讨论,最终将成果带回到上海主场馆。 范迪安
策展人
1955年出生于福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著有《当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主编《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世界美术院校教育》、《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等丛书。
2000年以来,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艺术,策划的重要展览有:《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2002,上海)、第50届、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总策展人、《20世纪中国绘画展》(中法文化年)、《中国当代艺术展》(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05年12月调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提出“以公众为中心”的办馆理念。主持召开“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2006年会,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走向海外,如《开放的中国艺术》(俄罗斯)、《展开的现实主义:1980年代以来的大陆油画》(台北)、《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韩国)、《中国:面向现实》(奥地利)、《中国水墨展》《中国园林展》(德国);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大型表演方案策划、参与2009年“建国60周年成就展”总体方案策划。中国中央电视台《人物》专栏、美国《时代周刊》等为其作过专门报道,被美国《艺术与投资》杂志评为“影响世界艺术的50位名人”之一。
李磊
策展人
1965年生于上海,现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96年起主要从事中国抽象艺术创作和研究,力求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国际上成熟的抽象艺术语言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的抽象艺术之路。创作有《禅花》系列、《忆江南》系列、《意象武夷》系列、《醉湖》系列等。曾在中国北京、上海;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林茨;荷兰阿姆斯特丹、博克斯梅尔;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专集《海上油画名家——李磊》、《中国当代艺术家画传——李磊、诗意的抽象》、《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李磊、楼高人远天如水》。
近年策划及管理的重要展览包括:《上海青年美术大展》(1999,上海)、《上海春季艺术沙龙》(2003,上海)、《上海抽象艺术大展》(2004,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上海)。
高士明
策展人
1976年生于山东,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
近年来,他参与策划了许多大型学术性展览,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2007)、“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等。近年来,高士明还编辑出版了《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等学术著作,即将出版专著《镜子与面具:关于现实与实在的视觉研究》(2009)。
华怡
助理策展
1977年生于上海,现任职于上海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项目策划。
曾参与策划及协调:《果冻时代》(2007,上海)、《图像的故事—安特卫普古典及新时代大师展》(2009,上海)《果冻时代》(2009,安特卫普),参与协调《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0,上海)、《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上海)、《蔡国强艺术展》(2002,上海)、《诠释现代—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画展》(2003,阿姆斯特丹,上海,新加坡))、《形而上2003》(2003,上海)、《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上海)、《古刚果王国文物展》(2004,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胡项城艺术展》(2007,上海)、《方力钧艺术展》(2007,上海)、《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上海)、《许江艺术展》(2009,上海)《台湾艺术新世代》(2009,上海)。
㈣ 2020南京春节展览活动有哪些
“古道今承——张清雷玉雕作品及南京市博物总馆藏玉器联展”
即日起至2002年1月中旬, 六朝博物馆一楼展厅 将展出礼仪用器、日常装饰和生活起居用品等历代玉器近30件,以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当代南京玉雕代表人物张清雷的玉雕作品72件。
“刻意江南——竹刻名家张泰中作品展”
2002年1月10日至2月28日,在 南京市博物馆 将有以竹文具系列、茶文化系列、挂件系列、竹制家具系列以及高端定制等文化系列组成的展览。
“春色满园——当代南京名家国画联展”
2002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在 太博馆第五展厅 将有纪太年、张迎春、平莉、李楚洋、林奕溥、徐熊等六位画家的作品,题材多样,为小伙伴们送来春节的美好祝愿。
“皇家气象--沈阳故宫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
2002年春节前后, 江宁织造博物馆 通过展出沈阳故宫珍藏的精品文物,以此向小伙伴们展示清代皇家历史文化和文物精粹,引导小伙伴们探寻满族皇室的龙兴之路。
南京城墙系列展览
2019年7月至今,“传·城——普天同庆贺华诞 不忘初心勇前行”“城城垣垣小讲堂——这些兵器你都认识吗?”“童语话城墙”展览都在 中华门 举办。
大明皇都——明故宫历史文化展
2019年10月至今,在 明故宫遗址公园 展出的展品综合展现了明代的历史与文化,呈现明故宫这一重要遗产点的文化内涵。
2002年1月18日上午,子鼠迎春来——庚子年迎春特展将在 南京市民俗博物 馆开幕。本次展览策划以“子鼠迎春来”为主题,以传统年俗为线索,辅以配套的年俗活动、展出鼠年非遗作品及时尚创意的现代文创,展现出传统鼠文化的时代新意。
2002年1月18日下午,欧洲十字路口的印记—斯洛文尼亚珍宝展将在 南京市博物馆 开幕。展览汇集斯洛文尼亚国家博物馆、民族博物馆、养蜂博物馆(拉多夫利察市博物馆)等馆的精美藏品及现代设计师作品共计140件/组。参展的旧石器时代骨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铁器时代的万斯之桶是礼器装饰艺术的优秀代表作、罗马时期的埃莫纳人雕像是唯一一座非罗马皇室成员的纪念柱。
即日起至2020年2月26日,在 梅园新村纪念馆 将展示“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把青春全部献给祖国海防事业的先进事迹。
2002年1月中旬—2月中旬,在 民俗博物馆42号临展厅 将举办“鼠岁报佳音—鼠年非遗贺岁展”。此次展览结合“生肖鼠”主题,展出鼠年非遗作品及时尚创意的现代文创,为非遗文化传承者搭建起展现技艺的平台。
2002年1月中旬到3月初,在 六朝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将举办 “锦缘匠心——云锦·雕花鹅绒精品展”。展出金陵织物的代表性人物——金文、殷志聪夫妇的《应天繁华图》《宝瓶观音》《汤莎会》等60余件精美云锦作品。
2002年1月24日至1月31日,在 林散之纪念馆阅翠楼展厅将 以第五届林散之·双年展入选的五大书体中各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出。
除了展览活动,2020春节期间,南京还有什么好玩的活动呢?
微信搜索公众号“ 南京本地宝 ”,关注南京本地宝微信公众号;在南京本地宝微信公众号对话框输入【 春节 】即可获取 南京春节活动汇总 ,还可以查看 南京各景点春节开放信息 、 春节灯会 详情等有价值信息。
㈤ 谁有上海双年展的策划书
上海加分展的策划书倒有很多
㈥ 威尼斯双年展的简介
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超现代艺术 。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份。
1893年 4月19日, 威尼斯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策划一个意大利的艺术双年展,他的发起人正是当时的市长里卡多·塞瓦提可,就这样在1894年4月22日第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拉开了帷幕。
㈦ 上海双年展的历届回顾
第七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快城快客》
当前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现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城市化率也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伴随着体制改革,实现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变,也是中国在21世纪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是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这一语境中,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在历届双年展的经验基础上,循着上海双年展自身的文化逻辑,继续坚持立足本土经验、面向全球境域的文化姿态,把视点聚焦于城市及城市的主体——人。 第六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超设计》
今天,我们生活在设计无处不在的时代,社会、生活和艺术,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设计往往被与功能化和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以设计为题,旨在打破艺术和实用之间的那种过于简单的对立关系,对艺术与设计、创作与工业、生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反思,力图重新恢复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焕发其能量与活力。
设计这一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创造形式将我们引向生活美学、技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的思考。设计在不断地自我超越,“超设计”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推动者。“超设计”反映了我们时代共同的美学目标,艺术家希望探讨的是一种以“设计作为材料”进行观念创作的艺术。在此,设计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创造出一种功能性对象,更重要的是,它还贯穿着美学意志,包含着艺术价值和社会理想;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出一个作品,它还指向一系列生活方式、社会理想和历史计划。在这个意义上,设计走向了“超设计”。 第五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影像生存》
当2004年(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于2004年9月28日--11月28日举行。本届双年展的学术主题为“影像生存”(英文为Techniques of the Visible),它致力于探讨可视世界的制像技术,呈现影像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影响,致力于在人文关怀中思考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建立人文的关怀。本届双年展将围绕着“影像生存”这一主题,以上海美术馆为核心,将在上海市区设置若干系列展示,建立起一个彼此投射、多重现场的展览系列,使上海双年展更加体贴公众,进一步发挥文化窗口的职能。 第四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都市营造》
2002上海双年展由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主办。本届双年展主题为“都市营造”,它由“都市营造”主题展、“都市营造”国际学生展回顾展和“上海百年百座历史建筑图片展”三个部分组成。本届双年展意在对迅速推进的都市化进程,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中国面貌的新型城市建筑所导致的原有文化格局和生活形态的急剧变化进行探讨。以建设性的态度审视这一现实,思考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等当代全球文化发展的新课题,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海上·上海》
2000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海上·上海”。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位艺术家带来了包括油画、国画、版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录像艺术、媒体艺术和建筑等各种艺术样式的300余件作品。
本届双年展首次由中外策划人组成策划小组,由策划小组推荐的外国艺术家是90年代在国际艺术界很活跃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亚洲,代表了当代国际艺术潮流,并对当代文化问题有着积极的态度和敏锐的把握。策划小组推荐的中国艺术家大部分是当代中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他们凭借着各自的影响力成为中国艺术的新锐。其间还举办了“‘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的主题研讨会。 第二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融合与拓展》
1998上海(美术)双年展由上海美术馆、梁洁华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展览于1998年10月20日-11月20日举行,展览场地为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98上海(美术)双年展的主题是“融合与拓展”,展出作品共256件。作品以近年来的水墨创作为中心,展示具有悠久历史的水墨艺术的最新状态。作品按艺术风格倾向分为两部分。 第一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开放的空间》
上海美术馆经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批准,于1996年3月18日—4月7日举办了'96上海(美术)双年展,首届双年展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术馆主办。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旨在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局面,内容以油画这一外来艺术样式在中国的发展为重点,包括具象、表现、抽象以及装置艺术等多种风格,参展艺术家共29名,展出作品共160件。
㈧ 米兰设计双年展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是什么
1951年的米兰设计双年展第一次向世界宣告:意大利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设计运动。展品包括奥利维蒂公司的列克西康80新型打字机、小型的里特拉22(Letters22)型手提打字机,维斯帕小型摩托车,庞蒂设计的维谢塔(Visetta)缝纫机,西斯蒂格奥尼(Castiglioni)兄弟设计的灯具、西斯塔里亚(cisitalia)轿车等。1954年的另一次米兰设计三年展更加明确地表明了意大利工业设计的方向,即不是简单的实用化,而是走艺术化的道路,如奥里维蒂公司就视它的设计人员为艺术家。另一方面,公司也建立了明确的设计程序与规范:1.管理人员决定产品新开发并提出具体的目的性要求;2.研究人员收集情报,进行市场研究和技术状况研究;3.研究人员根据情报和研究的结果向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提出具体的情况简报;4.负责企业总体形象的部门介入,参与设计人员的初步讨论;5.当一切的商业、市场问题都已经澄清以后,设计人员开始工作,形成概念与方案。意大利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许多公司普遍喜欢采用新材料,探索新形式,并逐渐形成一种特别的企业风格和政策,称为“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它对于意大利的建筑家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1948年皮列利公司就要求扎努索利用泡沫塑料设计新产品,后因为设计成功,公司特地成立了一个分公司——阿弗列克斯(Arflex)来生产新设计的产品。意大利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还在于它从战后就有一支强有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评论队伍,用文字来确定发展的方向,提出共同的问题,引起争论,引导设计文化良性发展。
㈨ 2010年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什么
2010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巡回排演”
http://cul.sohu.com/20101014/n2756525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