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汽大众奥迪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1、奥迪最初以“高级公务车”的概念进入中国市场,目标客户为单位和企业领导者。区别于奔驰的豪华和宝马的运动时尚方面,奥迪的外观更加低调,给中国人一种沉稳、有地位的印象。因此,很多中国官员放弃了原来的红旗车,转而选择了奥地利。迪,尤其是奥迪的A6系列作为公务用车。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先入优势和高端公务车的定位,为品牌积累了第一要务一批消费者。公务车市场的庞大体量不仅让奥迪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还为奥迪进行了免费有效的宣传,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4、奥迪有产品、技术和品牌资源,急需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而一汽集团有产能、政府资源和国内市场领域的了解,双边合作和强有力的合作。在本土化问题上,中外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中国要奥迪的生产、零部件采购和生产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应尽可能本土化,以实现中国在技术、管理、配套和销售等方面的最大利益,但奥迪希望尽可能多地进口零部件,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品牌形象。一汽大众和奥迪成功解决了这个矛盾,找到了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法在利益交汇处,本土化战略贯穿于采购生产全线,形成了高端汽车品牌本土化程度最高的合作关系。
2. 大众汽车的营销为何如此成功
先是市场进来的早,别人还没进来的时候搞合资。当年日系车其实口碑很好,开蓝鸟,皇冠(参数|图片),公爵王,被认为是有钱人,再往上就是大奔,但是老百姓能看到的车是桑塔纳,捷达(参数|图片)。因为进来的早,国内的合作者也是最强的,一汽是半个政府机构,上汽也是实力最强的。成功达成利益共同体。
但是在中国,日系的坚持未必合理,有什么市场就造什么车,今年丰田也开始上涡轮增压了,这就对了,消费税在这,你坚持自吸不是傻吗?消费者还在对品质不敏感的阶段,供应链你搞封闭高可靠性不是自己挡财路吗?学习德国人,找个研发成本摊完了的老旧平台,用国产的供应链压成本,出个中国专用低价车型不就行了。
3. 一汽大众是如何进行销售促进的尽可能详细点啊,500字左右,拜托大神了
才20分啊。。。。一汽大众以口碑式营销为主啊。。 呵呵。至于销售促进,就要看经销商的市场部以及一汽大众每个区域的事业部了
4. 如何做好(一汽大众)销售工作
了解你的车比其他品牌的车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弱势(同档次的)。你的车有回什么独门答技术或者相对较先进的技术应用,并且知道它所带来的好处。购车人的主要用途,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做到有目的的推销。千万不要为了卖车承诺做不到的事情。
5. 一汽大众太原启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营销策划方案里的活动主题,请
展车加装全部精品,做特别版随车销售9378
6. 你觉得大众汽车的营销成功在什么地方
我自2001年开始销售大众汽车,一卖就是五年。转行后也从未中断与大众打交道。承蒙题主看得起,我说说我眼中的大众汽车营销。不擅长篇,扼要概括。
1,父辈熏陶。汽车消费的品牌倾向是有延续性的,大众入华30年,品牌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可以透过网易的一篇专题窥视一二。对这段历史缺少感受的请点击。《视野》 第11期:“国民神车”桑塔纳
2,德国标签。受益于与奔驰、宝马、保时捷同样来自德国,为大众和奥迪加了印象分。我为大众起草过近50篇AB展(北京、上海、广州)公开讲稿,从辉腾到新桑塔纳,强调德国血统是必须的,偶尔强调得不够还会被大众要求增补。
3,缺少竞争者。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给人的感觉竞争白热,但大众真正的竞争者还未出现。无论是网点规模,还是产品线长度,或是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没有哪个品牌能在综合优势方面超过大众。丰田和通用在海外做得到,但在中国,目前做不到。
4,坚壁清野。南北大众为何呈现产品高度重叠?表面看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内耗,其实是增强南北大众在东北、华北和长三角的传统优势市场地位,饿死竞争者的默契。大众汽车为何要把工厂陆续改建、新建在南京、成都、佛山,甚至乌鲁木齐?除了优化布局,其深意在于复制坚壁经验,这是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5,营销思维主导下,充分本地化的车型开发。我曾是大众汽车狂热的追随者,但现在更趋向冷淡的批判者。这其中的转折点源自个人知识面的扩大和大众不厚道的转身。从时间来看,2004年是转折点,之前是工程师造车,之后是大忽悠造车。从产品来看,初代途安是大众产品保持德国标准的巅峰,其后就是持续下滑。从起源来看,一汽大众被上汽大众带坏,上汽大众被上海通用带坏,上海通用被泛亚带坏的。
7. 2020年的一汽-大众将如何发展董修惠这样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销量为万辆,同比下降9.1%。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23.1万辆,同比下降10.5%。中汽协预估,2019年全年汽车行业产销下滑将达到10%左右,车市真正进入了“寒冬”期。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有的车企在加速“冲量”,有的则在艰难转型。“破冰”,成为每一家车企都要思考的课题。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修惠对未来依旧充满信心。
据了解,一汽-大众目前上市的几款新车都在销量爬坡阶段,SUV方面,探岳、探歌增长势头不减,探岳稳居“2万辆俱乐部”,11月终端销售22,309辆,位列细分市场第一,环比增长2.3%;1-11月累计终端销售142,075辆。探歌11月终端销售11,629辆,同比增长29.4%;1-11月累计终端销售109,886辆。
轿车方面,“标杆级”车型增长势头强劲。A级主流轿车宝来家族11月终端销售36,016辆,同比劲增55.7%;1-11月累计终端销售284,671辆,同比增长29.5%。速腾11月终端销售35,299辆,同比增长20.4%;1-11月累计终端销售270,304辆。高尔夫家族11月终端销售9,108辆;1-11月累计终端销售112,058辆。迈腾11月终端销售15,087辆,1-11月累计终端销售156,591辆。CC1-11月累计终端销售21,032辆,同比增长47.9%另外,董修惠在采访中还透露,一汽-大众大众品牌采用的是全系列布局的策略,而未来,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在未来三年之内,会全方位的布局SUV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我需要一份汽车市场细分方案
专 题 策 划
题目 中国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学号 班级
专业 系别
作者姓名 完成时间
指导教师 职称
中国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摘要
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2009年国家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效应在四月份继续显现,而这时的国际市场除中国之外2009年世界月销售欧系车系平均下滑18%,日美车系平均下滑30%-50%不等,全球产能缩减25%以上,这对任何一家汽车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风暴。
面对日新月异、动态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要想在诸多挑战保证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而对我国汽车市场进行细分,则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汽车市场 细分 方案
市场细分程度是衡量一个汽车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也是汽车企业制定品牌、车型战略的基础条件。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汽车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差异化,也带来了市场的极度细分。
“没有哪个国家的消费者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汽车市场像中国这样,极度多元化、极度细分。”广州车展期间,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对国内汽车市场的独特性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一、 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汽车市场将领跑世界。2009年一季度车市的增长已经足够让人兴奋,最初公布的四月份数据更是让我们惊讶,创下了历史新高,一季度中国汽车总销量首次超过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美国,历史上首登季度销售冠军,是什么让我们中国汽车业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答案无疑是信心。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消费者没有信心支持难以抗衡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燃油税推出、购置税下调到汽车下乡,再到汽车产业振兴计划出台都表明中国政府致力于振兴汽车产业的信心。
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
有人对世界汽车巨头瓜分中国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中国汽车若不能独立发展,而只是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并驾齐驱。更严重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那时,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因此,对市场进行细分,则有利于汽车市场的欣荣景象。
二、 消费者市场细分
中国汽车工业及汽车消费市场面对国3标准的实施,钢铁有色金属及其他原材料等价格波动变化,国家强化节能减排,促使汽车技术加快发展,汽车制造成本大幅增加,使汽车产品价格竞争更加激烈。
(一) 以价格细分市场
以价格细分市场,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给消费者一个很明确的定位。这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赛欧通过“10万元小别克”的品牌定位成功切入原来由“老三样”把持的10万元级家庭轿车市场。
但现在的市场情形是,没有一个价格区间是空白的,每一个以万元为单位的价格区间都挤满了多款车型,价格战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以2006年为例,销量前十位的车型没有一款是当年上市的新车型,清一色是老车型,表明许多新车型并没有真正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取得明显优势。
由此可见,既然价格并不是细分市场的唯一武器,厂家还应从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角度,通过外形、性能、品牌、服务等方面寻求差异化。以宝来为例,它定位于“驾驶者之车”,突出操控性能,从而在中级车市场上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其后续车型速腾走的也是性能的路子,喊出了“生为强者”的口号,同样赢得了那些追求速度与操控的消费者的喜爱。
(二) 以地理标准细分市场
二、三级城市市场也是稳定增长的基地,虽然说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发展环境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二级市场发展态势依然趋于良好。就国内车市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中心城市等一线市场已趋于饱和,随着二、三先市场的启动,这一“蓝海计划”将成为未来汽车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蓝海”是尚未有竞争对手的新创市场空间)。 以丰田为例,作为融合SUV、轿车和MPV风格的独特车型,汉兰达就是丰田在中国市场的“蓝海”车型。该款车型在海外市场一直是最畅销的SUV车型之一,而且获奖无数。丰田把汉兰达投入中国市场,意在突破原有紧凑型SUV市场的局限,把战线进一步延展到“全领域”车型上,占领消费者思维中的“定位”。
其实,汉兰达虽然是一款SUV车型,但是更注重满足消费者多重需求,这一点对于注重车型多功能性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应该算是切入了要害。比如,汉兰达宜家宜商的外形,兼具MPV车型的商务风格,又很好平衡了舒适性和操控性,对于注重生活品质的城市高端车主来说,汉兰达的到来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丰田选择汉兰达作为在中国市场的突破点,加大豪华SUV市场的投入,从侧面也说明丰田从曾经的谨慎转变为务实。此次汉兰达的引入,丰田并没有因为中国市场的消费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引入落后车型,而是采取了全球同步的战略,以进一步加固中国市场。
三、 目标市场覆盖模式图
因为现在车市品种齐全,无论是从价格、品牌、性能、款式等方面来讲,都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满足其消费欲望。所以可以说目前我国国内汽车行业的目标市场的覆盖模式是市场全面化模式,如下图:
市场全面化
汽车市场细分图
四、 市场细分战略
(一) 品牌多样化战略
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改变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和偏好,在购车时会更关注哪个车系的答案当中,关注自主品牌的比例实际为34.2%,受北美汽车三巨头深陷困境不利影响,美系品牌以41.66%排名最后,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如此高的肯定不能不说是近些年全方位提升改进的结果,有了关注度,我们希望自主品牌要完善其自身开发,提高质量和技术含量,贴合市场需求,才有更大的发展的明天。
通过品牌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理念的不同,来有效区隔消费心理,为消费者创造新的购买理由。现在大型的跨国汽车巨头如通用、丰田、福特、大众、日产、本田基本上都采用了多品牌战略,连奔驰也为了攻占年轻人市场而创造出SMART品牌,宝马则收购了MINI、劳斯莱斯等品牌。在同一公司内部,不同品牌之间也可以共享一些技术平台,比如帕萨特和奥迪A6的共用零件比例相当高,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国内多品牌战略运用最典型的当数上海通用,国产凯迪拉克主攻豪华车市场,进口萨博(SAAB)比凯迪拉克档次稍低一点,别克则定位于公商务轿车,雪佛兰主攻家庭轿车市场,从而实现了对大部分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其余像上海大众引进了斯柯达品牌,一汽大众拥有大众和奥迪两个品牌,神龙汽车则有标致和雪铁龙两个品牌,长安福特也拥有福特、马自达和VOVLO三个品牌。
(二) 营销战略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市场营销,达到扩充发展的目标,大众通过奥运营销整合其在华的合资企业,降低成本并提高国产化率,成功夺得2008年全国乘用车终端销量、批发量和上牌量的冠军,这是汽车企业在华成功的案例之一。
(三) 平台战略
汽车的平台战略,就是指在汽车研发、制造过程中,几个车型共用一个技术平台,生产出来的车型在外形、功能方面可能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同的底盘、发动机技术和车身结构等。平台战略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研发费用,同时也加强了制造系统的柔性,使得几款车型在同一生产线上进行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也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同一平台可以演化出不同外形和配置的车型,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目前,几大跨国巨头都采用了平台战略。比如德国大众推出PQ35平台,速腾、迈腾、途安、高尔夫、奥迪TT等车型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开发,福特福克斯、VOLVO S40、马自达3这三款车也共用同一技术平台,丰田的皇冠和锐志也共用一个平台。
国内的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几年前车型较少,并没有产品平台的概念,随着产能的扩大,像奇瑞、吉利等厂家也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产品平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 结
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在国家的政策大力推动下,我们既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如今,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同一细分市场车型的扎堆竞争,大大削减了这种一枝独秀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要在多个细分市场上“全面开花”,挖掘更大的机遇,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和汽车金融内容,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市场实际需求,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事业飞速发展,保持汽车消费持续增长,开发二手车市场经营资源,为振兴我国汽车市场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教师评语: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论文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系审核意见:
主任签章:
年月日
9. 大众集团在华营销战略
1月份的开门红似乎令车商信心增强不少。相比于金融海啸初始期的去年10月、11月,目前整个汽车行业都开始乐观起来了。尽管新一年的产销目标比以往要迟了点出来,但从厂商所宣布的目标可以看出,市场的预期是渐趋乐观的。
最早嗅到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商机的大众汽车,近期又将加大力度在中国开辟疆土。日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共同发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018战略:到2018年,大众中国的销量将在2008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可能代替德国成为大众全球第一大市场。
2018年目标销量达200万辆
大众中国期望2008年在华实现轿车销售1024008辆(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超额完成100万辆的既定目标,同比2007年增幅达12.5%,因此,2018年的战略目标将翻番,达到200万辆。
大众汽车自1885年进入中国以来战果累累:零售销量累计超过730万辆汽车,占中国汽车销售总量的28%;在中国投资累计已达68亿欧元,占中国汽车工业投资总额的20%.实际上大众汽车不仅在中国有着一汽集团与上汽集团这样重要的汽车行业合作伙伴,南北大众长期在中国汽车销售排行榜三甲中占有两个席位;还与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等行业也有着重要地位。
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在金融风暴重创全球经济、主要汽车销售市场明显萎缩的背景下,大众汽车在全球的销售量基本保持增长势头。在中国、巴西、中欧、东欧和印度等地区增幅明显,且中国成为大众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已经指日可待。中国对于大众来说地位如此重要,大众加大对这一战略市场的投入合情合理。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2008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而今年由于北美汽车市场惨遭滑铁卢,中国汽车销量在1月份已经超过了美国,相信在中国政府一系列振兴计划刺激之下,未来中国车市将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销量第一大国家。作为新兴汽车市场,中国车市尽管遇到短暂低迷,未来仍有巨大
潜力。因此丰田、通用、日产等很多车厂都将中国作为未来的赢利重点,并在公开场合强调这一点。近几年大众在中国轿车市场的份额一直维持在23%左右,而其劲敌丰田却从2005年的6.4%上升到208年10月的14.8%,日产从7.2%飙升到10.4%!面对竞争对手的追赶,大众中国当然要“挽起袖子大干一场”。
网络产品多渠道拓市
除了大量引进新车与采用新动力技术外,渠道扩张也是提升销量的主要途径。大众中国预计将目前的1000家4S店扩至2018年的2000家,这种疯狂的渠道扩张计划肯定会拉升销量,但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刺伤厂商两方。大众中国的主战力市场一直是北方,南方市场销量一直不甚理想、新经销商加盟其销售网络的积极性不高;而北方的销售网络已经很完善,新增的特约店将可能影响到原有商家的利润,进而影响到整体的销售战略。2008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8成以上经销商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厂家布点太密,导致品牌内部竞争过于激烈。
为了实现2018年销售200万辆这样的宏伟目标,大众中国打算同时兵分三路:首先是积极开拓销售网络,在2018年4S店数量也会增加一倍;其次是加大新品发布力度,在2009年-2010年间陆续引进10余款新车型,在未来10年中,每年至少将4款新产品奉献给中国消费者;再次,引进全球领先的TSI(涡轮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技术和DSG(双离合器变速箱)技术,实现发动机小型化,到2010年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车型的平均油耗和排放降低20%.
知名汽车分析师向寒松认为,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拥有9大品牌,其中大众汽车、奥迪、宾利、兰博基尼和斯柯达5大品牌已经进入中国。大众中国战略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大新车引进力度,为了达到计划中所提到的新车发布规模。大众汽车集团很有可能再引进其他品牌或者是发布更多的上汽自主品牌车型。(林辉莹 黄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