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培训体会
幼儿抄园的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为了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各项预防保护措施、教育孩子进行自我保护以外,还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意外伤害迅速腾空急救知识和技能。针对这一情况,近日,我园特地组织开展了一次幼儿意外伤害急救知识的中众多创造培训。我园的保健医生在此次培训中主讲了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幼儿意外伤害空间的发生,以及幼儿常见的几种伤害事故如何处理,如:流鼻血、鼻入异物、烫伤、表皮挫伤、扭伤、碰伤、腹痛、呕吐、惊厥等。通过培训,教师们都纷纷表示,以后除了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也知道了该如何更科学地处理孩子的意外伤害,真是一次受益非浅的学习啊!
❷ 如何预防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
幼儿成长需要伙伴,需要时间,需要广阔的空间,需要独立、自由,需要群体。于是幼儿来到了幼儿园,就会在宽松、和谐、温暖的集体中游戏、生活、学习。但是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好动、好奇、好模仿,知识经验缺乏,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下面列举几项幼儿常见意外事故预防措施。
1.预防外伤
1)老师应懂得只有提高儿童的自身保护能力,才能减少儿童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的可能。教育儿童不互相打闹,对中大班儿童要让他们知道身体各部位最宝贵的是眼睛、鼻子、内脏(心和肝)等,一定要注意保护;对小年龄的儿童要照顾好,少数孩子有咬人、抓人的习惯,要多组织游戏,使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2)教育儿童不玩、不带体积小、锐利、危险的玩具及物品入园,如珠子、扣子、别针、硬币、钉子等,以免其塞入耳、鼻、放入口中;班级物品老师(托小班老师尤其注意)要妥善管理好,如小刀、剪子、图钉等应放在幼儿取不到的地方。入园时、午睡时老师要检查口袋、书包,发现危险品后没收或交给家长。
3)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打火机、鞭炮等,不能玩,严禁带到幼儿园里,要谨防产生火灾及炸伤幼儿脸、手等部位.
4)教育儿童上下楼梯时、站在大型玩具上时,不要互相打闹、推拉,以免摔伤。
5)教育幼儿坐在椅子上,不要向后仰或前倾以防摔伤后脑勺或摔伤下巴、嘴唇的事故。
6)教育儿童吃饭时要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不含着筷子或小勺走动。
7)老师要对儿童细心照顾观察,动作轻柔
8)儿童关节、韧带、骨骼尚未发育完善,需要老师轻拉、轻抱,避免脱臼或骨折。
9)教室、卫生间地面要保持干燥,拖地要放在幼儿户外活动、午睡、离园时进行,以防幼儿滑倒、跌伤。
10)儿童游戏和生活设施等要经常检修,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幼儿园意外伤害
2.预防烧(烫)伤
1)热水壶要放在水杯架上面,热水、热汤一定要等温度适宜时再递给孩子,温度适宜的标准:水滴到手背上不烫,大约50度。要保证打到水杯里、碗里的汤、水孩子拿到就能喝。
2)不要将热锅放在地上。
3)老师不要带幼儿去厨房打开水、打饭。
❸ 如何防范幼儿园孩子意外伤害有什么好的办法
世界各国材料表明,现阶段在我国与世界各地一样,出现意外意外事故已变成学生的第一杀手。如何防范与提升幼儿园安全管理方法已变成家中,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发展一直探讨的难题。
幼儿园层面,必须创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幼儿园安全规章制度应标准齐备,包含幼儿在园日常生活,学习培训的所有安全内容。条款应实际,确立,可操作性强。定规章制度非常容易,落实制度难,这也是大家工作上经常出现的感受。
因而,安全教育需从教师与幼儿两层面下手。常言道“授之以鱼,比不上授人以渔”,万般关爱,比不上自护,塑造安全防范意识是塑造幼儿防范意识的前提条件。一个安全性的生存环境,是她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主要要素,必须的是大家全社会发展一同的,长期性的勤奋。
❹ 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预防外伤
1)老师应懂得只有提高儿童的自身保护能力,才能减少儿童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的可能。教育儿童不互相打闹,对中大班儿童要让他们知道身体各部位最宝贵的是眼睛、鼻子、内脏(心和肝)等,一定要注意保护;对小年龄的儿童要照顾好,少数孩子有咬人、抓人的习惯,要多组织游戏,使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2)教育儿童不玩、不带体积小、锐利、危险的玩具及物品入园,如珠子、扣子、别针、硬币、钉子等,以免其塞入耳、鼻、放入口中;班级物品老师(托小班老师尤其注意)要妥善管理好,如小刀、剪子、图钉等应放在幼儿取不到的地方。入园时、午睡时老师要检查口袋、书包,发现危险品后没收或交给家长。
3)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打火机、鞭炮等,不能玩,严禁带到幼儿园里,要谨防产生火灾及炸伤幼儿脸、手等部位.
4)教育儿童上下楼梯时、站在大型玩具上时,不要互相打闹、推拉,以免摔伤。
5)教育幼儿坐在椅子上,不要向后仰或前倾以防摔伤后脑勺或摔伤下巴、嘴唇的事故。
6)教育儿童吃饭时要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不含着筷子或小勺走动。
7)老师要对儿童细心照顾观察,动作轻柔
8)儿童关节、韧带、骨骼尚未发育完善,需要老师轻拉、轻抱,避免脱臼或骨折。
9)教室、卫生间地面要保持干燥,拖地要放在幼儿户外活动、午睡、离园时进行,以防幼儿滑倒、跌伤。
10)儿童游戏和生活设施等要经常检修,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❺ 幼儿园怎样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
儿童意外伤害如何预防与急救
1、蜂蛰狗咬,先拔刺,再冲水
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蛰,如果有刺残留在孩子皮肤内,先用镊子把刺拔出来,再用手挤出被蛰伤处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伤口。与此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此外,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与其玩耍时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6岁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猫狗咬伤,多为脸部和颈部,要尽快送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医院前,小伤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如果伤口过大,则不宜过度冲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2、跌落摔伤,分泌物,别硬堵
顽皮的孩子经常跑动、攀高,很容易摔伤。3—5岁的孩子,头部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头部的案例极为多见。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玩耍时要精心。在床上装置护栏,不要让孩子爬高。如发生意外,视孩子摔伤部位进行护理,摔破头部应赶紧送往医院,家长不要堵住和擦拭从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脑积液回流会造成颅内感染。
预防摔伤:经常发生摔伤的场所:床上、楼梯上、窗户上、树上、自行车上、娱乐设施上等等。爬行的宝贝最容易从床上摔下来,初学走路的宝贝最容易从窗户和楼梯上摔下来。在家里最容易摔伤的时间是吃饭前后。室内楼梯、台阶要安装防滑条、宝贝上下户外楼梯要有人搀扶。儿童坐椅必须保证落地面宽于坐面,才不易翻倒。同时椅子上应有安全带固定宝贝。不要把宝贝单独留在成人的床上。
3、澡盆溺水,趴床上,挤后背
3厘米的水就能淹死一个孩子!”一点不假,3岁以下儿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里溺水身亡,排在儿童意外伤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看护者疏忽而造成。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脸盘旁边,自己去别处拿毛巾,孩子一头栽进脸盆里,自己无法抬起头,意外就发生了。家长做好看护是一方面,一旦发生危险,应让孩子趴在床上,推挤孩子背部让水排出,必要时做人工呼吸。
4、误食药品,多喝水,促呕吐
孩子看到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药瓶,伸手够到并打开当糖豆吃进去的意外,经常发生。如果误服了安眠药、避孕药、抗风湿药等,可引起药物中毒;误服了灭鼠药,可造成死亡;误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伤。发生意外后,要尽快给孩子喝大量的凉水,然后刺激其喉头,使其呕吐。同时要赶紧送医院,洗胃治疗。
5、烫伤烧伤,用凉水,赶紧冲
孩子可能会被热水、热粥、热汤等烫伤,也可能因碰倒煤炉等造成烧伤。一旦发生烫伤,要立即用凉水冲,使其降温。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将衣服扒开,要连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龙头下冲洗,降温。再扒开衣服检查其烫伤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烫伤的皮肤。所有动作要轻柔,同时要保持创面干净及水疱完整,创面要涂些烧伤药膏、抗菌素软膏,或用干净的布、衣服包裹伤处,转送医院。
6、预防窒息
保鲜膜、塑料袋、花生都可能堵塞在孩子的气管里造成窒息。在吞入异物的情况下,如果异物刺激喉黏膜,则会引起剧烈咳嗽,并因反射性喉痉挛及异物阻塞而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鸣、失音、喉痛等。最严重的是,如果异物较大而且嵌在声门上,则可能很快造成窒息死亡。
7、预防意外跌落
(1)在儿童骑车,溜冰时,要准备防护用具如头盔和护膝等。
(2)非逃生用途的窗要上锁,或装上窗栏。
(3)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和其他家具。
(4)在给婴儿换尿布或衣服时,人不要离开婴儿,保持有一只手保护着婴儿。
(5)清除家中的危险因素,如卷起的地毯,暴露的电线,栏杆间距宽大的阳台和楼道等。
(6)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
(7)要注意幼儿在有滑轮的学步车中的安全,或使用其他固定的学步车替代。
(8)对孩子经常活动的场地要检查是否安全,如地面是否平整等。
8、预防吞入异物
除了家长普遍认同的小纽扣、硬币外,一些质量不好的小塑料勺也有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武器。质量不好的塑料小勺比较脆,而处于口欲期的婴儿如果拿到了就会喜欢送到嘴里把玩,如果被牙齿弄破的话,塑料勺就会形成一些外缘尖利的碎片,碎片在孩子的嘴里、咽部、食道、胃肠里都有可能引发不适和危险。
❻ 幼儿园如何做好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工作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1.首先,健全幼儿园日常安全制度。像《幼儿入离园接送制度》《一日安全作息制度》《一日巡查制度》《门卫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午间值班制度》《外来人员接待制度》等应该不断加以完善、严格执行。比如:幼儿入园时,家长要一对一刷卡进入,把孩子亲自送到老师手中;晨检时,遇到有病服药的幼儿,值班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询问孩子的病因,服药剂量、时间,做好记录,并要家长签字;离园时,家长要凭卡接孩子,老师要把孩子亲手送到家长手上;有外来人员造访时,要有园主任的许可和签字等方可入园。另外,园领导应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根据园里制定的《奖惩制度》进行奖励与处罚。安全工作必须用制度的约束力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2.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理论知识。每学期应定期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召开班长、教师、保育员的座谈会,针对各班的安全工作(比如:就餐时饭菜的冷热、活动时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等注意事项)加以研究、共同探讨、总结经验,把日常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3.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后勤主任、保健大夫和各班班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班的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召开安全会议,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根源,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如在一次孩子午睡时,值班领导到各班检查老师值班情况,发现有一个班,一名未睡幼儿嘴里含着一个尖尖的小螺丝钉,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螺丝钉咽下,后果不堪设想。值班领导当即对那位值班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接着幼儿园分组召开了安全紧急会议,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未及时发现会产生的恶果。原因是:晨、午检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值班教师监管差。针对此事件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
(1)晨检之后有的幼儿来得晚,上课之前再补检一次。
(2)午检要更加细致,认真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让幼儿把身上的装饰物摘下来,放在固定的地方老师集中管理。
(3)值班教师值班期间,不能看书看报或做别的事,更不能休息,要加强巡视,及时纠正幼儿睡姿,给蹬被子的幼儿及时盖好,爱尿床的幼儿及时提醒,遵守作息制度到点起床绝不拖延。
二、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护能力
常言说:千般呵护,不如自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1.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要求具体明确,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入园时不带闲杂、危险物品,如:小钉子、刀子、花生米等细小物品,手腕、脖子上不戴饰品,上衣不带绳链等;进餐时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睡眠时睡姿正确,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不推人不绊人;参加游戏等活动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
2.抓住身边发生的实例进行安全教育
3.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4.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加强宣传,获得安全知识
5.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加强幼儿体能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幼儿园设施的管理,为幼儿创设安全环境
四、搞好家园配合,让幼儿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巩固。
❼ 幼儿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保教人员进行处理的流程
保教人员不得擅自处理意外伤害事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保健医生。教师的不当处理造成对幼儿二次伤害的案例还有很多,如一碗滚烫的面条洒在幼儿腿上后,保育教师立即将幼儿裤子脱下,导致幼儿大腿上的创伤面变大;幼儿将小球塞进耳朵后,教师想用耳扒将小球掏出,却导致小球越陷越深;幼儿摔倒后,嘴部出血,教师让幼儿用冷水漱口止血,却不知嘴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伤口需要缝合……因此,幼儿园需明确要求:保教人员在发现意外伤害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保健医生,确保处理的专业和及时。各班要在最醒目处张贴保健医生的电话号码,保证事情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与保健医生取得联系。 意外伤害处理的全过程都必须有保健医生的参与。在幼儿园,只有保健医生受过专业的医学培训,具备正确处理意外伤害的能力,她们的参与能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工作的专业性与透明度,有效避免家园矛盾的发生。保健医生到场后,首先应查看幼儿伤情,作出正确判断:是自行处理,还是及时送往医院。然后通知园长,并再次详细询问当事幼儿及教师,弄清伤害发生的具体经过,进一步确认伤情,避免判断错误。只有专业、细致地进行处理,才能有效降低伤害的程度,为幼儿健康提供保障。 西周幼儿园现正火热招生中,欢迎上我们的官网了解看看
❽ 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应对
《自我保护》链接:
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