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家书屋标准化应包括哪些内容
农家书屋验收评分标准
一、 选址(8分)
1. 符合计划。(2分。不符合扣2分)
2. 选址合理,覆盖面较广。 (2分。不符合扣2分)
3. 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2分。不符合扣2分)
4. 环境整洁,适宜借阅。(2分。不符合扣2分)
二、 出版物(60分)
1. 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1200种)。(20分。少于者视为不达标)
2. 报刊20—30种。(10分。少于20种扣10分)
3. 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10分。少于100种扣10分)
4. 出版物按照推荐目录选配。(14分。推荐目录内出版物不足70%视为不达标;本省出版物超过30%视为不达标,少数民族地区可适当放宽)
5. 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类陈列。(6分。不符扣6分)
三、 基础设施(10分)
1. 悬挂统一标牌。(3分。不符扣3分)
2. 书柜、桌、椅、照明等基础设施齐全。(5分。缺第一项扣2分)
3. 配备防火设备。(2分。不符扣2分)
四、 管理人员及管理制度(22分)
1. 管理人员经村民推荐,经过初步培训。(4分。不符扣4分)
2. 健全《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6分。缺一项扣2分)
3. 配备图书借阅登记本、图书目录登记本和征求意见本。(6分。缺一项扣2分)
4. 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4小时。(6分。每周累计开放时间少于20小时扣6分)
㈡ 农家书屋开展哪些活动
跟书和阅读有关的都可以撒,比如组织阅读、科普、捐书、实践、知识竞赛那些
㈢ 记录在农家书屋读书写作思考的生动场景,怎么写
通过开展农家书屋阅读实践活动,让农村少年儿童学习做人、学习立志、学习创造,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乐园和第二课堂。学校还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绘画和手抄报展演活动,用缤纷画笔呈现农家书屋读书写作的生动场景,描绘乡村振兴和祖国昌盛的美丽图景,抒发爱国之心和强国之愿。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努力改变以往“看电视,打游戏”等不良习气,他们用书籍丰富了自己,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大部分的孩子在参与暑期阅读活动后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借助书屋的平台,圆了自己的读书梦,让书籍伴着自己的梦想飞翔!
㈣ 农家书屋活动情况记录怎样写
每天有多少人来看书,看的是什么书,每周来个小总结,每月来个大总结。
周总结这周共多少人,看了那些书。月总结每周人数的变化情况,还有原因;那些书受欢迎,那些书看的人少,为什么。
总的总结一下活动情况啦,优点缺点啦,需要改进那些方面,然后歌功颂德,继续努力,继续发展。
㈤ 农家书屋的成立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农家书屋工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大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农家书屋建立之后,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具备条件的书屋,政府将鼓励支持其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支持“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㈥ 乡镇开展八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方案怎么写啊!!! 急
这是个内容比较实、而且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象这样的活动方案,就是要着眼于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去写。我觉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或总体要求)。主要回答为什么开展这项活动;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要求等(可参照类似文件中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参加活动的范围。都什么样的人(或组织)参加这个活动。
第三部分:活动的内容。分八个部分回答你这“八个一”都具体干些什么事。
第四部分: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也可分开写,主要看两个方面的内容多不多)。完成这“八个一”工作分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用多少时间,安排在几月份来做,等等。
第五部分:几点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可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来组织这项活动,具体工作责任如何落实,等等;(2)求实务实。主要讲求真务实,真正让农民满意,不搞形式主义;(3)把参加“八个一”活动的表现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你还可从实际出发提出其他方面的要求。
㈦ 社区农家书屋需要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这个问题涉及到如何办好社区农家书屋,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领导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社会、面向社区居民的文化惠民工程。目的在于通过在社区建立居民自助读书点,从而达到提高社区居民素养,丰富社区人民生活的目的。
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建设形式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持农家书屋的长久生命力,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明确要求,要遵循因地制宜和便民原则,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运行的情况来看,我社区农家书屋是以居委会为主导的类型。在书屋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坚持“政府主导、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鼓励大胆探索、创新方式。图书流通上,采取流动交换阅读和免费借阅的方式;在运行费用上,由社区负担,管理人员由社区干部兼任,无报酬。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必须由社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负责。此外,还制定了登记制度。其中,书目登记制度和借阅登记制度用以规范居民的借阅行为,防止图书的丢失、破坏;而需求登记制度则可以帮助居民寻找喜欢和需要的图书,为他们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这些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居民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使“农家书屋”成为居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
三、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我社区农家书屋已正常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居民读书活动。通过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丰富了居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农家书屋的发展。有居民表示,以前想看本书,还得跑到区图书馆去,很不方便,因此大部分居民闲暇时除了打牌和聊天,就闲着没事干。现在社区有了“农家书屋”,不光居民借书、看书方便了,社区的孩子们放了学,也可以到这里来读课外书。农家书屋实实在在成了培养新型居民的“充电”场所。我们认为,实施“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书屋建立在社区由居民自己管理,镇文化站和区图书馆认真做好辅导,作为书屋建成后的工作重点。目前,社区农家书屋运转正常,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居民的文化需求,并给居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农家书屋”的建成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带动了居民走上了科技致富路。
四、创建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书屋图书藏量偏少,种类不丰富,图书更新缺乏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形式比较单一,功能不够完备;三是现有人员均为兼职,无专门管理人员;四是社区办公阵地较小,社区图书室还未达到区级相关部门要求,阻碍了社区农家书屋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拓宽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切实推动文化工作重心向社区转移。
㈧ 农家书屋是什么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农家书屋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农家书屋建立之后,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
农家书屋的意义
文化不应该是某一个区域的人所专有的,而是应该所有人进行分享的,每个人都有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的权利,在这一点上农村居民与城市聚美没有任何区别,但是迫于农村现实情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乡镇居民并不能很好地进行书本音像制品上的文化自修。
因为距离和农业生产活动的问题,农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书店看书或者买书,而他们内心还是渴求书本这样的文化知识的,农家书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农村书屋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真正让农村居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和城市居民一样,在农家书屋的文化熏陶下,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稳步提升,文化共享,知识共享这是科学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