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中国核潜艇科普活动策划方案

中国核潜艇科普活动策划方案

发布时间:2021-05-02 08:02:30

㈠ 核潜艇的知识和详细说明

您好!核潜艇,是核动力潜艇的简称,是以核反应炉为动力来源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7年1月17日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核潜艇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核潜艇按照任务与武器装备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核潜艇
1、攻击型核潜艇,它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核潜艇,用于攻击敌方的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
2、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也装备有自卫用的鱼雷,用于攻击战略目标;
3、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实施战役、战术攻击。
4、实验用途核潜艇,作为特殊作战和仪器、装备实验的平台而使用。
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使用经验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潜艇可以在水面下持续航行的时间。潜艇在水面下操作的时间受到电池蓄电量的严重限制,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浮出水面进行充电。在充电的过程当中潜艇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另外一个限制是潜艇上的电池能够发挥的最大航速以及持续的时间,尤其是水面下的最大航行速率远低于水面上的速率,若是要追随高速航行的船舰时,潜艇必须浮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才能够勉强追上航行速率较慢的快速船舰,可是这样一来,潜艇就失去海水对他的保护以及作战上的优势。因此,为了扩大潜艇的战术价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续操作时间,研发替代动力来源一直是潜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由美国海军研制和建造的。1946年,以海曼·乔治·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使用的压水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此后,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相继制造了本国的核潜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
核潜艇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首次试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鹦鹉螺”号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鹦鹉螺”号和几艘常规潜艇一起参加反潜舰队演习,反潜舰队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在演习中,常规潜艇常常被发现,而核潜艇则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摆脱追击。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袭击。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向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无法完成的壮举,此后,美国海军宣布不再制造常规动力潜艇要将所有的潜艇换成核动力潜艇。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携带导弹的核潜艇。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战略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在各种侦察手段十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发射场。
弹道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弹道导弹潜艇与陆基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核军事国在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潜对地导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星-I”型潜对地巡航导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成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导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道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世界上拥有核潜艇的国家: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中国、印度。 其中印度是2009年刚刚制造出核潜艇。 核潜艇分成两种:一种是战略核潜艇装战略弹道导弹,用于核战争的打击,是一种战略威慑力量。 一种是攻击核潜艇,可用于各种作战,主要任务是反潜、反舰、和对陆地常规精切打击。 因为核武器的强大威力,使得最初拥有武器的国家(也就是二战最主要的5个战胜,组成的联合国)限制其他国家制造和输出核武器技术造成的。 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典等等绝对有能力制造核潜艇,但是由于二战原因,或是因为美国担当其防卫任务,而放弃。使得他们不发展核潜艇。 目前攻击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技术最先进都是美国,也就是著名战略核潜艇俄亥俄级核潜艇(静音、载弹量、携带三叉戟2型导弹其射程和威力、精度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24枚三叉戟2型、每枚最大可以装载12枚分导弹头)和攻击核潜艇就是著名的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超静音(甚至低于海洋背景噪音)、配备各种精确打击武器,包括著名的战斧常规远程巡航导弹。 英国的核潜艇技术也是世界顶尖的,其战略核潜艇前卫级的载弹量不如俄罗斯著名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大(前卫是16枚导弹、台风为20枚导弹)但是,前卫级装备的导弹是美国的三叉戟2型D5导弹,其射程超过台风SS-N-20导弹近4000公里,达到12000公里而且精度更高,而且三叉戟2型可以装载的分导弹头也多),另外前卫级的噪声也要比台风低,前卫级为泵喷推进器。当然从总体威力讲还是台风级更大,因为俄罗斯装备的核弹头更多。 还有英国攻击核潜艇也是世界顶级的,例如最顶级的机敏级,也是超静音核潜艇(甚至低于海洋背景噪音),另外英国攻击核潜艇大都装备战斧常规远程巡航导弹,可以对陆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目前是战斧4型,射程达到2800公里,能在目标区上空盘旋约2小时(460km)并且以双向通信,任务规划快。 英国的军工科技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使得英国军工企业参与美国高科技军备的研制,例如世界上最大防务公司的BAE系统公司,更是参与了F22、F35的研制,今年BAE系统公司击败了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军工企业。 俄罗斯核潜艇主要是以数量取胜,技术上要比西方差一些。最新型导弹圆锤导弹试射失败,使得俄罗斯最新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级只能是空架子,至今没有建成服役,最新攻击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也是一样。
中国096核潜艇(北约[1]代号称“唐”级),暂无官方数据。外媒推测,其舰长150米、舰宽20米,最大排水量16000吨。该舰外形近似拉长的水滴型,采用双壳体设计,动力装置为两座一体化压水式核反应堆和两座蒸气涡轮机的喷水推进方式,最大航速可达32节。另外,由于舰体外壳使用高强度合金钢,所以其潜深可以达到600米。
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中国海军新开发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晋级潜艇)。094型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潜艇。预计将比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夏级潜艇)有明显改进,安静性和传感器系统性能有所提高,推进系统也要可靠得多。094型在葫芦岛的渤海造船厂建造。094型潜艇首艘已于2004年7月下水。094型核潜艇将装载新型"巨浪-2"(JL-2)洲际弹道核导弹,射程超过6000海里(据报道,最大射程约14,000km),在数目和性能上超过夏级核潜艇上装载的导弹。因此,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从中国近海的活动"阵地"瞄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目标区。2007年在网上曝光,据推测是094型潜艇的照片。
093型攻击型核潜艇
中国093核潜艇(北约代号商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造的第二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093型是“一级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其安静性、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将比在役的091型核潜艇(北约代号汉级潜艇)有所改进。在评估武器装备的性能时,对方强调:“除鱼雷和可能装备的反潜导弹外,预计093型还将潜射反舰巡航导弹,可能为自行研制的C801的后续型”。预计093型核潜艇首艇将在渤海造船厂下水,配置6门533mm鱼雷发射管。据媒体推测,093级的噪声水平与阿库拉级潜艇(鲨鱼级)或洛杉矶级潜艇相当。其隐身性能较汉级潜艇大为改观。
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092型核潜艇中国研制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北约代号“夏”级,1978年动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1985年第一次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失败,1988年第二次发射才成功。装备“巨浪一型”(JL-1)弹道导弹(发射重量14,700kg、最大射程约2,150km),12座弹道导弹发射管,数量可能在3艘,舷号均为406。2009年该型潜艇长征6号参与海军60周年阅兵时首次对外公开亮相。
排水量:6500 吨;长:120 米;宽:10 米
航 速:水面最大航速16节,水下最大航速22节
潜 深:300公尺
艇 员:140人
武 器:12枚巨浪-Ⅰ型潜射弹道导弹(携带一个25万吨克当量核弹头),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091型攻击核潜艇
091型核潜艇(北约代号“汉”级)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依次称呼为长征1-5号)。首艇(舷号:401)首艇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8月15日开始海试。1974年8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后几艘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汉级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
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排水量:5500吨(水下);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武装: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鱼雷、水雷、反舰导弹。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

㈡ 介绍核潜艇有关知识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

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4年1月24日首次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

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印度的歼敌者号核潜艇在建)。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

一、核潜艇主要分类:

核潜艇按照任务与武器装备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

1、攻击型核潜艇,它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核潜艇,用于攻击敌方的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

2、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也装备有自卫用的鱼雷,用于攻击战略目标;

3、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实施战役、战术攻击。

4、实验用途核潜艇,作为特殊作战和仪器、装备实验的平台而使用。

二、核潜艇的创始: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由美国海军研制和建造的。

1946年,以海曼·乔治·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使用的压水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

此后,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相继制造了本国的核潜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

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

三、核潜艇的弹药: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携带导弹的核潜艇。

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战略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

在各种侦察手段十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发射场。

弹道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

弹道导弹潜艇与陆基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核军事国在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星-I”型潜对地巡航导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成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导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

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道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四、中国的核潜艇:

1、091型攻击核潜艇

091型核潜艇(北约代号“汉”级)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依次称呼为长征1-5号)。

首艇(舷号:401)首艇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1974年8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后几艘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汉级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

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排水量:5500吨(水下);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2、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092型核潜艇中国研制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北约代号“夏”级,1978年动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

1985年第一次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失败,1988年第二次发射才成功。装备“巨浪一型”(JL-1)弹道导弹(发射重量14,700kg、最大射程约2,150km),12座弹道导弹发射管,数量可能在3艘,舷号均为406。2009年该型潜艇长征6号参与海军60周年阅兵时首次对外公开亮相。

3、093型攻击型核潜艇

中国093核潜艇(北约代号商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造的第二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093型是“一级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其安静性、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将比在役的091型核潜艇(北约代号汉级潜艇)有所改进。

在评估武器装备的性能时,对方强调:“除鱼雷和可能装备的反潜导弹外,预计093型还将潜射反舰巡航导弹,可能为自行研制的C801的后续型”。预计093型核潜艇首艇将在渤海造船厂下水,配置6门533mm鱼雷发射管。

据媒体推测,093级的噪声水平与阿库拉级潜艇(鲨鱼级)或洛杉矶级潜艇相当。其隐身性能较汉级潜艇大为改观。

排水量:6500 吨;长:120 米;宽:10 米。

航 速:水面最大航速16节,水下最大航速22节。

潜 深:300公尺。

艇 员:140人。

武 器:12枚巨浪-Ⅰ型潜射弹道导弹(携带一个25万吨克当量核弹头),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4、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中国海军新开发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晋级潜艇)。094型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潜艇。预计将比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夏级潜艇)有明显改进,安静性和传感器系统性能有所提高,推进系统也要可靠得多。

094型核潜艇将装载新型"巨浪-2"(JL-2)洲际弹道核导弹,射程超过6000海里(据报道,最大射程约14,000km),在数目和性能上超过夏级核潜艇上装载的导弹。

因此,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从中国近海的活动"阵地"瞄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目标区。2007年在网上曝光,据推测是094型潜艇的照片。

5、095型攻击型核潜艇

未有确切消息。

6、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未有确切消息。

㈢ 核潜艇的知识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7年1月17日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
核潜艇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装有核战略导弹的核潜艇是一支水下威慑。
核潜艇按照任务与武器装备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攻击型核潜艇,它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核潜艇,用于攻击敌方的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也装备有自卫用的鱼雷,用于攻击战略目标;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实施战役、战术攻击。
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中国海军的新开发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海军情报局认为:"094型将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潜艇"。预计将比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夏级潜艇)有明显改进,安静性和传感器系统性能有所提高,推进系统也要可靠得多。094型在葫芦岛的渤海造船厂建造。据报道,094型潜艇首艘已于2004年7月下水。094型核潜艇将装载新型"巨浪-2"(JL-2)洲际弹道核导弹,射程超过4000海里(据报道,最大射程约8,000km),在数目和性能上超过夏级核潜艇上装载的导弹。因此,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从中国近海的活动"阵地"瞄准美国的目标区。2007年互联网上曝光了据推测是094型潜艇的照片。关于中国海军新一代核潜艇093/094,民间与国外媒体一直猜测颇多,但多有不实。
093型攻击型核潜艇
中国093核潜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造的第二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据美国海军情报局报道,093型是“一级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其安静性、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将比目前在役的091型核潜艇(北约代号汉级潜艇)有所改进。在评估武器装备的性能时,美国海军情报局强调:“除鱼雷和可能装备的反潜导弹外,预计093型还将潜射反舰巡航导弹,可能为自行研制的C801的后续型”。据美国海军情报局预计,093型核潜艇首艇将在渤海造船厂下水。据说配置6门533mm鱼雷发射管。据一些媒体推测,093级的噪声水平与阿库拉级潜艇(鲨鱼级)或洛杉矶级潜艇相当。其隐身性能较汉级潜艇大为改观。
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092型核潜艇中国研制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北约代号“夏”级,1978年动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1985年第一次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失败,1988年第二次发射才成功。装备“巨浪一型”(JL-1)弹道导弹(发射重量14,700kg、最大射程约2,150km),12座弹道导弹发射管,数量可能在3艘,舷号均为406。2009年该型潜艇长征6号参与海军60周年阅兵时首次对外公开亮相.
排水量:6500 吨;长:120 米;宽:10 米
航 速:水面最大航速16节,水下最大航速22节
潜 深:300公尺
艇 员:140人
武 器:12枚巨浪-Ⅰ型潜射弹道导弹(携带一个25万吨当量核弹头),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091型攻击核潜艇
091型核潜艇(北约代号“汉”级)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依次称呼为长征1-5号)。首艇(舷号:401)首艇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8月15日开始海试。1974年8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后几艘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汉级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
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排水量:5500吨(水下);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鱼雷、水雷、反舰导弹。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

㈣ 核潜艇的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
核潜艇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弹道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核潜艇)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

核动力潜艇一般分为两种:攻击型核潜艇与导弹核潜艇。
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
按照不同潜艇作战任务的不同,分为战略导弹核潜艇/弾道导弹核潜艇(SSBN)、攻击型核潜艇(SSN)、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
在潜艇中来说目前是最厉害的了,以后就不知道了

㈤ 请介绍一下潜艇的相关知识

潜艇是根据武器装备和动力系统来划分的。 根据武器装备和作战任务,潜艇分为攻击型潜艇、战略潜艇。 攻击型潜艇使用鱼雷和反舰导弹作为主要武器,主要作为战术武器装备使用。 战略潜艇使用可以携带核弹头也可以装备常规弹头的海基潜射地对地导弹为主,主要用作核威慑力量的一种。战略潜艇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多为核动力潜艇,可以长时间隐藏在水下活动。 根据动力系统,潜艇分为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 常规动力潜艇,是柴电动力潜艇,水下使用电动机驱动,电力用完后上浮水面使用柴油机驱动和充电。它的缺点就是水下潜行的时间和距离有限,很快就需要上浮充电,增加了被敌方反潜装备发现的危险。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AIP系统的潜艇,也是常规动力潜艇,以燃料电池、柴油机为动力。柴油机本身需要消耗空气,普通柴电动力潜艇因此不能使用柴油机在水下潜行。而AIP系统的柴油机,会在潜艇内部构建一个内循环,利用柴油机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分解成氧气,补充给柴油机使用。AIP系统的优点在于,潜行水下,也能使用高效率的柴油机,但是弊端就在于AIP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核动力潜艇,使用核反应堆产生的动力,来驱动潜艇潜行。具有水下潜行时间长,隐蔽性好的优点。缺点在体积大、制造工艺复杂。不过其硕大的体积,则也提供了良好的武器平台,可以安装导弹发射器,实现远程战略作战。 潜艇的一般技术指标:水下航速、水面航速、最大下潜深度、排水量、武器装备的携带量。 中国的潜艇分级:6603型潜艇,W级潜艇
031型潜艇,G级潜艇
033型潜艇,R级潜艇
033G型潜艇,武汉级潜艇
035型潜艇,明级潜艇
039型潜艇,宋级潜艇
039A型潜艇,元级潜艇 基洛级潜艇 (购买的俄罗斯的产品)
“夏”级战略核潜艇,“汉”级攻击核潜艇
还有最新的093攻击型核潜艇、094型战略核潜艇。

㈥ 核潜艇活动规律问题冷战时期为什么美苏的

拿个地球仪,你就会发现,从北冰洋到苏联、美国都好近,缩短发射距离,留给对方的预警时间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另一方面,北冰洋恶劣的海况和天气条件以及一望无垠的冰面限制了水面舰艇和低空飞机的使用,反潜作业困难重重,潜艇生存能力加强。所以潜艇在北冰洋冰面下活动,紧急时刻上潜破冰发射,既增加了作战效能,也提高了自身安全性。

㈦ 世界潜艇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18世纪70年代,美国人D?布什内尔建成1艘单人操纵的木壳艇“海龟”号,通过脚踏阀门向水舱注水,可使艇潜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

艇上装有两个手摇曲柄螺旋桨,使艇获得3节左右的速度和操纵艇的升降。艇内有手操压力水泵,排出水舱内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携一个能用定时引信引爆的炸药包,可在艇内操纵系放于敌舰底部。

1776年9月,“海龟”号潜艇偷袭停泊在纽约港的英国军舰“鹰”号,虽未获成功,但开创了潜艇首次袭击军舰的尝试。

潜艇发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进的,因此限制了潜艇的发展。而此时,蒸汽机已经发明并被应用到了铁路运输和水面舰船上。

蒸汽机在潜艇上的应用,推动了潜艇动力装置的发展,再加上潜艇设计者的不断努力,终于出现了以机械为动力的现代潜艇。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潜艇研制的重要时期。1801年,美国人R.富尔顿建造的“鹦鹉螺”号潜艇,艇体为铁架铜壳,艇长7米,携带两枚水雷,由4人操纵。水上采用折叠桅杆,以风帆为动力。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军建造的“亨利”号潜艇长约12米,呈雪茄形,用8人摇动螺旋桨前进,航速4节,使用水雷攻击敌方舰船。

1864年2月17日夜,“亨利”号用水雷炸沉北军战舰“豪萨托尼克”号,首创潜艇击沉军舰的战例。1880年9月,中国在天津建成第一艘潜艇,艇体形如橄榄,水下行驶,十分灵捷,可于水下暗送水雷,置于敌船之下。

早期的潜艇都是使用人力推进的,航速很慢。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188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

1897年,美国建造了“霍兰”Ⅵ号潜艇,水面使用33千瓦(45马力)的汽油机动力装置,航速7节,续航力达到1000海里;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航速5节,续航力50海里,这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开端。

早期潜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体上挂带的定时引爆炸药包或水雷。1866年,英国人R.怀特黑德制成第一枚鱼雷。1881年,T.诺德费尔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诺德费尔特”号潜艇,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同年,美国建造的“霍兰”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这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

早在19世纪50年代,法国海军的一名工程师就提出了改装机械动力潜艇的建议,许多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1863年,法国建成了一艘“潜水员”号潜艇。艇体模仿海豚的外形设计,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使用一部功率为59千瓦(80马力)的蒸汽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由于“潜水员”号采用了蒸汽机作动力,尺寸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潜艇,成为了20世纪之前最大的一艘潜艇。

虽然“潜水员”号潜艇的动力装置有了质的飞跃,但它却受当时设计水平的限制,当增加压载使其浮力等于零时,潜艇下潜就失去了控制,水下航行的稳定性很差。另外,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需要大量的空气,而这在当时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潜水员”号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蒸汽机作为潜艇的动力失败后,潜艇设计师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为潜艇寻找更好的动力装置。1886年,英国建造了一艘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的潜艇成功地进行了水下航行,航速为6节,续航力约80海里。从此,电动推进装置为潜艇的水下航行展现了广阔前景。

但对现代潜艇的发展作出过最大贡献的,当属美国潜艇设计师――约翰?霍兰。

约翰?霍兰1841年出生在爱尔兰利斯凯纳镇,父亲是英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雇员。父亲的职业使霍兰从小就对海洋及战舰充满了好奇。

中学尚未毕业时,父亲不幸病故,年轻的霍兰被迫结束学业,到一所学校担任理科教员,以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在此期间,霍兰一边工作,一边设计潜艇。

1873年,霍兰辞去了教师工作,带着他的潜艇设计图纸到了美国。在美国,他一边在一个都教会学校教书,一边完善着他的潜艇设计图。

1875年,霍兰将建造新型潜艇的计划送交美国海军部。但是,美国海军对3年前支付5万美金建造的一艘名为“智慧之鲸”的小型手操潜艇的沉没仍然记忆犹新,因此断然拒绝霍兰的计划。

遭到拒绝的霍兰却没有因此而却步,他很快就得到了流亡美国的由爱尔兰一些革命者组成的“芬尼亚社”的大力资助。在“芬尼亚社”的支持下,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霍兰终于在1878年将自己的第一艘潜艇送下了水。

该潜艇被命名为“霍兰-Ⅰ”号,是一艘单人驾驶潜艇。艇长5米,装有1台汽油内燃机,能以每小时3.5海里的速度航行。

但由于潜艇水下航行时内燃机所需空气的问题没有解决,故潜艇一潜入水下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虽然这是一艘不成功的潜艇,但霍兰却在它的身上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建造新的潜艇打下了基础。

这时,“芬尼亚社”对霍兰的潜艇研制提出了要求:所建造的潜艇,大到足以能有效地进行作战,小到使其能够塞进特制的商船船舱。

这种商船要求可以装成民船的模样横渡大西洋。当遇到敌舰后,特殊商船将潜艇放出以攻击敌人。按照这一特殊要求,1881年,霍兰建造成功他的第二艘潜艇,命名为“霍兰-Ⅱ”号(也称“芬尼亚公羊”号)。

该艇长约10米,排水量19吨,装有一台11千瓦的内燃机。为解决纵向稳定性问题,霍兰为潜艇安装了升降舵。同时,他还在艇上安装了一门加农炮,使得“芬尼亚公羊”号潜艇既能在水下发射鱼雷,又能在水面进行炮战。“芬尼亚公羊”号的建成给公众以极大的鼓舞,在潜艇发展史上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世纪80年代末期,潜艇的发展引起了更多国家的兴趣。1893年,长约45.7米、排水量为266吨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在法国下水了。它以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在当时各国所出现的潜艇中,它是最先进的一艘。

“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的成功促使霍兰更加努力了。但就在霍兰全力以赴投入他的第三艘潜艇制造之中时,“芬尼亚社”的一些成员对霍兰无终止的试验丧失信心,并在一天黑夜将“芬尼亚公羊”号以及建造中的第三艘潜艇偷偷地运走了。从此,霍兰与“芬尼亚社”分道扬镳。

失去了“芬尼亚社”的资助,霍兰只得暂时停下潜艇的研究而到一家汽枪公司担任了描图员的工作。但是不屈的科学家永远不会为困难所吓倒。在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他兴办了“肛鱼潜艇公司”。

这时他与炮兵上尉扎林斯基合作,又建造了他的第四艘潜艇“扎林斯基”号。1886年,当“扎林斯基”号建成下水时,因滑道倒塌而全艇被毁。“扎林斯基”的失败,反而使霍兰有了暂时的喘息余地。

几乎就在霍兰失败的同时,西班牙却有一个名叫艾萨克伯尔的海军上尉于1889年设计了一艘由时机推进的潜艇。不幸的是,因为艾萨克伯尔与上司不和,其上司竟然不顾国家利益而否定了他的计划。

美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在与西班牙的竞争中取胜,由海军部于1893年举办了一次潜艇设计大赛。霍兰大这次大赛中技压群芳,荣登榜首。

大赛的胜利使霍兰于1895年接到了制造一艘潜艇的定货单,并从美国海军部得到了15万美元的经费。于是霍兰又开始了他的第五艘潜艇的设计。

为了建造一艘像样的潜艇,霍兰从一开始就注意解决那些潜艇史上阻碍潜艇发展的问题。为此,他反复研究并数易方案,终于建成了他的第五艘潜艇――“潜水者”号。该艇长26米,拥有水面航行的推进装置——蒸汽机动力装置和水下潜航的推进装置——电动机。

“潜水者”号由此成为了潜艇双推进系统的鼻祖。但是,美国海军部出于战争的需要,在“潜水者”号建造期间,就要求霍兰能够使“潜水者”号用于水面作战。

但霍兰却认为,按照这种要求是不会制造出满意的潜艇的。于是,霍兰放弃了“潜水者”号的建造工作,归还了海军部的经费,开始用自己的钱来设计建造一艘新潜艇。

1897年5月17日,时年56岁的霍兰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霍兰-Ⅵ”号潜艇。该艇长15米,装有33.1千瓦(45马力)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是一艘采用双推进的最新潜艇。

在水面航行时,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则以电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该艇共有5名艇员,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和两门火炮,火炮瞄准靠操纵潜艇艇体对准目标。

该艇能在水下发射鱼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潜迅速,机动灵活。这是霍兰一生中设计和建造出的最后一艘潜艇。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驱者,人们将其称为“霍兰”号。双推进系统在该艇上的运用,使这艘潜艇取得了潜艇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奠定了霍兰作为“现代潜艇之父”的地位。

但是霍兰的成就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任何好处。由于美国海军部一些官员的偏见和挑剔,这艘潜艇不仅未被海军部采用,反而使这位大发明家受到了恶毒的嘲讽。

无情的打击使时年63岁的霍兰愤然辞职。从此,一代潜艇巨匠被迫停止了其心爱的事业,并最终因肺炎病逝,终年73岁。

尽管“霍兰”号潜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在潜艇这一领域也同处领先地位。1899年,由法国科学家劳贝夫于设计的“纳维尔”号潜艇在法国下水。

“纳维尔”号与其他潜艇不同处在于,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这使得“纳维尔”号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

当该艇排除压载水柜中的水之后,即可像鱼雷艇一样具有良好的适航性,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续航力为500海里;当压载水柜中注满水之后,“纳维尔”又将与早先潜艇一样,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

不过,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双层壳体结构并非起源于“纳维尔”潜艇,而是由美国青年西蒙?莱克首创。19世纪90年代,西蒙?莱克由于受了法国著名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影响,单枪匹马地投入到潜艇的研究之中。

莱克从亲戚那里借来一笔钱,经过努力,于1893年建成了他的第一艘潜艇——“小亚古尔爸爸”号。“小亚古尔爸爸”号也许是潜艇史上自“海龟”艇以来最不像样的潜艇。它看上去像一个特大的木柜子,长4.2米,高1.5米。艇体以松木板内衬帆布垫建造而成。艇体上方有个小舱盖,艇底安有三个木头轮子(前面一个,后面两个)。

轮于是由手摇曲柄带动行走的,“小亚古尔爸爸”艇与其他潜艇相比独具匠心。它没有用于注排水的羊皮口袋或水泵、水箱等,而是采用装载足够重的压载物使之沉到海底,接着在海底用轮子滚动推进,如果要上升到海面,只要把压载物抛掉,艇体即可上浮。

不过,莱克最初建造潜艇并非为了军事目的,而完全是被迷人的海底生物所吸引。他从建造“小亚古尔爸爸”一开始,就想到能从潜艇中走出来,以便采集海底生物。所以他在潜艇中安装了空气压缩设备,并设置了一个空气闸舱。

莱克使压缩空气设备所产生的空气压力与艇外海水压力相等,这样打开空气闸舱的舱门,人们便可以穿着潜水服从艇中走出来,而海水却不会涌进闸舱。

人们将这种使海水不能涌进艇内而人能从艇的舱口自由进出的闸舱门叫做气门或水门。在气门的帮助下,莱克和他的伙伴,在迷人的纽约湾海底,采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之后,莱克开始对“小亚古尔爸爸”号不断地进行改装,并于1897年完工。改装后的潜艇命名为“亚古尔”号。该艇无论在水上或水下航行,都由一台22千瓦(3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来推动前进。

由于汽油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空气,所以莱克在艇上装有可伸出水面的吸气管和排烟管,同时取消了固体压载物,而用压载水箱来带动潜艇的沉浮。

为了改善潜艇的适航性,莱克又在吸气管和排烟管外包上一层外壳,使“亚古尔”号外形类似于现代潜艇上层建筑的第二层艇壳。

经过改装后的“亚古尔”号潜艇的上浮与下潜都是较为稳定的,并能在一个适当的深度上将内燃机水下工作时所用的通气管伸出水面,从而延长了潜艇水下滞留时间。

1898年,“亚古尔”号潜艇仅靠自身的动力,从诺福克航行到了纽约,成了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莱克的第二艘潜艇“保护者”号也于1901年下水。他很想将潜艇奉献给自己祖国,用于对敌作战。

莱克潜艇的最大特点就是艇员可以在水下自由出入潜艇,因此完全可派人进行水下作战、扫雷和布雷。但美国海军部却拒绝了莱克的好意。莱克只好到国外去寻求他自己的位置,从而埋没了一代潜艇发明家的才华。

19世纪的最后10年中,潜艇已成为至少是具有潜在威慑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美国等海军大国对潜艇仍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用于偷袭的武器,为此阻碍了潜艇的发展。

但是,当1898年法国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之后,英国人终于醒悟了,强烈要求英国政府赶快行动,以抗衡法国人正以惊人速度建造潜艇的海上新威胁。同样德国和俄国也在无意之中领悟到潜艇可能将成为一种实用性武器而投入到建造潜艇的热浪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的时间里,潜艇终于愈造愈大,愈造愈好,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但是由于潜艇发展到此时,仍然开不快、行不远,鱼雷带得又很少,更因为不能在水下长期潜航,所以,它所担负的只能是保护本国海岸、在基地附近的巡逻的任务。

20世纪初,潜艇装备逐步完善,性能逐渐提高,出现具备一定实战能力的潜艇。这些潜艇采用双层壳体,具有良好的适航性,排水量为数百吨,使用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水面航速约10~15节,水下航速6~8节,续航力有明显提高;武器主要有火炮、水雷和鱼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共拥有潜艇260余艘,成为海军重要作战兵力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被用于战斗。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在战争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192艘战斗舰艇。使用潜艇攻击海洋交通线上的运输商船,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战果,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约5000余艘,达1400万吨。

其中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约1300余万吨。同时,反潜战开始受到重视,战争期间潜艇被击沉265艘,其中德国就损失200余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海军国家更加重视建造和发展潜艇。潜艇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增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潜艇600余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战术技术性能有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水下最大航速7~10节,水面航速16~20节,续航力达1万余海里,自给力1~2个月,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0余枚鱼雷,并安装1~2门火炮。

战争后期,潜艇装备雷达、雷达侦察仪和自导鱼雷,德国潜艇还安装用于柴油机水下工作的通气管。潜艇战斗活动几乎遍及各大洋,担负攻击运输舰船、水面战斗舰艇和侦察、运输、反潜、布雷和运送侦察、爆破人员登陆等任务。共击沉运输船5000多艘,大、中型水面舰艇300余艘。战争中反潜兵力和兵器也得到很大加强和发展,被击沉的潜艇达到1100多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海军十分重视新型潜艇的研制。核动力和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955年,美国建成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正式服役,水下航速增大1倍多,而且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1958年,首次成功地在冰层下穿越北极。

1959年前后,苏联建成核动力潜艇。1960年,美国又建成了“北极星”战略导弹潜艇“乔治?华盛顿”号,并在水下成功地发射“北极星”弹道导弹,射程达2000余千米。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使潜艇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已成为活动于水下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此后,英国、法国和中国也相继建成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和核动力攻击潜艇。

20世纪80年代,核动力潜艇排水量已增大到2.6万余吨,装备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鱼雷等武器,水下航速20~42节,下潜深度300~900米,续航力、隐蔽性、机动性和突击威力大为提高。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英国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征服者”号,于5月2日用鱼雷击沉阿根廷海军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是核动力潜艇击沉水面战斗舰艇的首次战例。

㈧ 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有怎样的研制背景与计划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发展核潜艇竞争激烈。美国对于苏联“维克托”级高速攻击型核潜艇的出现深感不安。相比之下,美国“鲣鱼”级核潜艇高航速的优势,已被“大参鱼”级和“鲟鱼”级的出现而减弱,对舰队战术和作战能力有不利的影响。

同时,为了对付苏联最快的水面舰队,可以长期地搜索、跟踪和多次攻击敌舰艇,于是,从1964年开始研究SSN688级高速核潜艇,以取得对苏核潜艇抗衡的优势。SSN688级定名为“洛杉矶”级。

美国发展该级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攻击型核潜艇的航速,还力求新一级艇在水下探测和武器发展中具有技术上的进步。这些改进包括远距离探测和跟踪声呐的改进,鱼雷火控系统的改进,装备两套惯性导航系统,采取先进的降低噪声措施,以及改进首部橡胶声呐导流罩等设计目标。

“洛杉矶”级是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主要作战使命如下:

发挥水下最大快速能力搜索、跟踪、多次攻击敌方水面舰艇编队;搜索和攻击敌方攻击型和导弹型核潜艇;用于对航母编队护航,每艘航母需攻击型核潜艇1~2艘;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

用于执行布放水雷、突袭、破交和救急任务;运送特种部队到局部战争地区;利用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敌方陆上各种目标和设施。

参加海上封锁。在现代海战中可和其他大型舰艇、中型水面舰艇组成海上编队封锁作战海域,掌握较大范围的制海权。

侦察与搜集情报。该级核潜艇可用于搜集海洋水文地质资料以及跟踪敌舰队活动,搜集情报。

㈨ 请详细介绍一下核潜艇有哪几种核反应堆,工作原理有什么不同

目前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基本上都是压水反应堆.
另有一种高温气冷堆,还在试验中。
核潜艇的反应堆功率偏小,一般不会直接用到航母上。(法国戴高乐航母移植的核潜艇上的反应堆,结果问题多多,航母的最高航速只有27节,是世界上最慢的核动力航母,以至于它下一代航母可能要改用英国的燃气轮机。)

具体介绍:
核燃料组件:他是核燃料进行链式反应的核心部件。一般制作成二氧化铀,其中只有百分之几的铀235,而绝大部分是不直接参与核裂变的铀238.二氧化铀被烧结成圆柱形的小块,装入不锈钢或锆合金做的金属管中,称为燃料棒或燃料原件,然后把若干燃料棒有序的装入金属筒里组成燃料组件,最后把许多燃料组件垂直分布在核反应堆内

压力容器 是核反应堆的外壳,用来盛装核燃料及堆内部件,用高强度的优质合金钢制造而成,可承受几十兆帕的压力。在压力容器上有冷却剂的进出口。

压力容器的顶部封盖,可用来安置和固定控制棒驱动机构,压力容器顶盖有半圆形的,平顶的。

顶盖螺栓:用来连接、锁紧压力容器顶盖,使之与筒体组成一个完全密封的容器。

吊篮:是一个大圆筒,因为它是倒挂在压力容器里的,又像个篮子,因此称为吊篮 。采用吊篮一方面是易于固定反应堆内的部件,另外可以一次整篮子吊装核反应堆内的大部分部件,提高了装卸速度和减少了对人员的辐射时间。

中子源:插在核反应堆里,可提供足够的中子,是核燃料的点火器,达到启动核反应堆和提升核功率的作用。中子源一般由镭,钋,铍,锑等制作。中子源和核反应堆裂变产生的中子都是快中子,不能引起铀235的裂变,为了将其减速,需要在核反应堆中充满减速剂----纯净水。

控制棒:具有很强的吸收中子的能力,由控制棒驱动机构带动,可使控制棒在核反应堆内核燃料中上下移动,用来启动、关闭核反应堆,并可维持、调节核反应堆功率。控制棒一般用铪、银、铟、镉等金属制作。它们能够吸收中子,失去了中子核反应堆就无法燃烧,因此它能够控制反应。开始时控制棒插在核反应堆中,将中子源的中子吸收,反应堆处于关闭状态。如果要点燃核反应堆,开启核反应堆或让其火势加强,只需将一部分控制棒从核反应堆中拔出来即可,反之。如果要降低功率(核反应堆极少关闭,很麻烦),则将其插得更深。插得越深,吸收中子越多,反应速率越慢。

控制棒驱动机构:他是核反应堆的操作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 的执行机构,它严格按照系统或操作员的要求驱动控制棒在核反应堆内做上下移动,对核反应堆的功率进行有效控制。在危机情况下,还可以快速吧控制棒完全插入核反应堆以达到紧急停堆的目的

上下支撑板:用来固定燃料组件。核反应堆内充满了高温高压的纯净水(所以称为压水型核反应堆),他一方面流经核反应堆的堆芯,冷却核燃料,充当冷却剂,另一方面积存在压力容器里起到慢化中子的作用,充当慢化剂。冷却剂由核反应堆入口进入顺着压力容器四周的内壁下行,然后从吊篮下端上行经过核燃料对其进行冷却,最后从核反应堆出口流出

核反应堆一般都配置十几个辅助系统,共同组成一回路系统。

主冷却剂系统:核反应堆最主要的辅助系统是主冷却剂系统,它直接与核反应堆连接,在冷却核反应堆的同时也 带出热量,并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给二回路制造蒸汽,该系统是一条完全封闭的循环回路,主要设备除了核反应堆以外,还有冷却剂泵和一些大阀门,由于这个系统是一回路的大动脉,十分重要。

其他辅助系统基本都是从主冷却剂系统引出的分支,不直接与核反应堆连接。

净化系统:该系统可以连续取出一部分主冷却剂中的冷却水,通过离子交换等过滤手段,出去其中的杂质(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杂质),然后在输送回冷却剂系统,使核反应堆里的运行水质不断得到净化,始终保持纯净。净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被污染的水对设备、管壁的腐蚀,减少设备故障,二是降低水中的放射性水平(因为水中有的金属杂质流经核反应堆时会被活化,使金属杂质本身也具有了放射性,致使核反应堆舱的放射性水平增高)。

水质监测取样系统:该辅助系统用于在核反应堆整个运行期间及时的取出主冷却剂系统的液体或气体样品进行水质分析、以便通过分析结果,监测装置运行情况,指导运行操作,主要分析项目是固体不溶杂质、氯离子、酸度值、氧离子、裂变产物在水中的含量。

化学物添加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用于向主冷却剂系统添加联氨 、氢气、酸碱控制剂 等,主要目的是除去和减少冷却剂中的氧,抑制含氧过高的水对设备管壁的腐蚀(通常在高温状态下用氢气除氧,低温状态下特别是在启动核反应堆的过程中用添加联氨除氧);当核反应堆的控制棒因故卡死不能停堆时,通过该系统可以向核反应堆中注入中子吸收剂(如硼酸溶液),实施紧急停堆,以确保核潜艇的安全。

补水系统:一回路在工作时里面的水会减少,比如取样分析用水、设备泄露、停堆过程因为热胀冷缩冷却水减少等。该系统的作用便是制造、贮存和及时补充符合一回路用的高纯水。主要工作流程是:从船上的水箱取水 经过冷却器冷却 在专门的过滤器里进行过滤净化 由高压泵注入回路系统。

设备冷却水系统:在一回路中有一些设备在工作时会发热,如电机绕组、机械轴承、传动机构、压缩机汽缸等,为防止其过热烧坏,由该系统专门提供冷却后的淡水对发热部件进行不间断的冷却循环。该系统主要由设备冷却水泵、热交换器和辅助海水泵等组成

压力安全系统:核反应堆主冷却剂系统的压力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迅速变化,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压力过大,可能使一回路的设备遭到破坏,所以当压力值超过某个安全限值时,该系统的稳压器会自动喷放低温水进行降压,如果降不下来就会自动打开泄压阀进一步降压。当压力过低时,可能会使核反应堆内的水出现沸腾(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由于沸腾的水含有大量的不导热的气泡敷在核燃料棒的表面,影响核燃料的热量导出。严重时会烧毁核燃料棒,造成堆芯融化事故,因此必须及时提高压力。措施是开启稳压器中的电炉,加热冷却水。必要时也可以临时启动增压泵。

余热排出系统:核反应堆可能因事故紧急停堆,比如当主冷却剂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中的热交换管破损,就必须紧急关闭核反应堆,但是此时核反应堆内的裂变碎片还在继续衰变,并会维持很长时间,同时可以产生相当多的衰变热,这就需要通过余热排出系统及时带出这些热量,以保证核反应堆和整个装置的安全,即使在正常关闭核反应堆时也要启动该系统,以加快核反应堆的冷却速度。余热排出系统是一个单独的冷却水回路,该系统从主冷却剂系统引出一部分海水冷却器里冷却后,再送回主冷却剂系统。

安全注射系统:当一回路的设备或管路发生较大的破损,冷却水大量向系统外泄露(即失水事故)时,为了保证核反应堆不被烧坏,该系统强迫向核反应堆中注入大量低温水以除去衰变热。该系统的主要设备是高压注射泵。

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主要用途是收集、贮存、排放来自一回路的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废物的主要来源是一回路中多余的冷却水或设备泄露水。设备去污冲洗及人员洗涤用水、过滤后的废树脂、被污染的工具和擦拭物等。该系统主要设备是废水贮存箱,一般放在核反应堆舱的底部

去污系统:用于除去设备、阀门、管道和附件等表面的放射性沉积物

阅读全文

与中国核潜艇科普活动策划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工电子商务概论平时作业 浏览:240
东谷电子商务 浏览:504
促销活动主题名称 浏览:876
餐饮策划方案的题目 浏览:19
安化黑茶电子商务怎么运作 浏览:350
江苏无锡尚上电子商务 浏览:776
旅游项目开发策划方案 浏览:794
涵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32
白酒经销商促销方案 浏览:457
深圳国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752
公司企业体育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62
积分卡推广方案 浏览:163
五一车展策划方案 浏览:374
新教师培训管管理方案 浏览:742
促销回馈方案 浏览:889
万科地产设计方案策划书 浏览:255
促销活动员工激励方案ppt 浏览:846
关于吉列的营销方案 浏览:314
儿童歌唱比赛策划方案 浏览:407
老师续费培训方案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