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果品加工与贮藏培训方案

果品加工与贮藏培训方案

发布时间:2021-05-01 16:12:10

A. 果品怎样进行加工

以新鲜果品为原料,制成各种水果制品的技术。主要方法有罐藏、制汁、干制、糖藏、酿酒和速冻等,与之相对应的加工品有果品罐头、果汁、果干、果酱类、蜜饯、葡萄酒和果酒,以及冷冻水果等。果品加工与果树生产和食品工业有密切关系,发展果品加工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果品资源,减少果品损失,丰富食品市场,促进果品生产和发展商品经济。

发展概况

中国果品加工历史悠久,远在汉代就已有蜜饯、果干和葡萄酒等加工品,但历代长期处于手工操作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果品加工的工业生产水平甚低,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才有显著进展。

干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保藏法,果品在人工干燥条件下的工业生产,却迟至18世纪末才有。罐头生产始于19世纪初,果汁和速冻就更迟。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果加工品中的果汁及其饮料发展很快,发展迅速远远超过了其他加工品。与此同时,世界葡萄酒工业也有长足的进展。

果品加工属农产品加工或食品加工范畴,以植物学、化学、物理学、植物生理、植物生物化学、果树育种、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食品卫生检验以及果树栽培等学科作为广泛基础。20世纪由于基础学科的发展,加速了果品加工的发展。诸如果品加工原料的贮藏和原料基地的建立,水果罐藏品种、制汁品种和葡萄酿酒品种的选育,层压塑料罐和二片罐等包装容器的开发,果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罐头的无菌操作工艺,水静压和高温短时杀菌等新工艺,成套高效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检测,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新一代食品添加剂的开发,以及现代新食品新工艺的开发等方面都有显著进展。

加工原理和方法

水果为易腐食品,极易败坏,水果通过加工才得以长期保藏,在这意义上,果品加工实质也是一种保藏方法,常称之加工保藏。因此加工保藏原理包含果品加工原料、果品败坏的原因和果品加工保藏措施三个方面。

加工原料

果品种类和品种众多,质量属性不一,加工适性也不同。选用适于加工的种类和品种为原料,方能有优质、高产、低耗的加工品。果品加工原料的选择是以果实的质量属性,包括感观特性、隐蔽特性和数量特性为依据。感官特性主要是色泽、大小、形状、缺陷、气味和风味等,是能凭人的感觉器官进行评价的特性。隐蔽特性是指不能凭感觉器官作出评价的特性,包括营养价值和农药残毒。数量特性包括果树品种的丰产性和加工成品的产量。具有优良加工适性,专用于加工的品种,称为加工用种或加工专用种。

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制品对原料均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一般要求果品种类和品种适宜,果实成熟度适当,且具有新鲜完好的状态。干制要求的果品种类和品种,须是干物质高,水分低,大小合适、糖、酸含量高,风味良好,果实废弃部分少,果肉丰厚,粗纤维少,酶褐变轻微等。酿酒和制汁要求果实多汁,取汁容易,糖、酸含量高,果胶适宜,色香味好,风味有特色。罐藏要求果实肉质丰满,可食部比例高,质地紧密,耐煮制,糖、酸比例适当,色香味好,果实加工后不变形,不软烂。冷冻水果的要求与罐藏基本相同,但要求解冻后汁液流失少。果酱类制品要求果实肉质丰满,色香味好,糖、酸含量高和比例适当,果胶物质丰富。蜜饯类制品要求果实肉质丰满,富粘性,糖分高,色泽好,耐煮制。

罐藏果实成熟度要求坚熟(熟而不软),果汁和果酒要求达到完熟,干制以充分成熟为好,果酱类要求成熟,蜜饯以坚熟为宜。

果品和加工品的败坏

食品的败坏含义较广,凡变质、变味、分解和腐烂都属败坏。一种果品或加工品凡是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和状态,不符合质量要求就是败坏。引起败坏的原因主要是有害微生物和化学因素的影响。由微生物引起的败坏通常表现为生霉、酸败、发酵、软化、腐烂、膨胀、产气、变色和混浊等。微生物种类繁多,而且在加工用水、原料和加工设备上均有存在,加之果品营养丰富,极易滋生微生物。引起果品败坏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其中新鲜水果主要有抗酸性霉菌,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葡萄孢霉属(Botrytis)、根霉属(Rhizopus)、麯霉属(Aspergillus)、芽孢霉属(Cladospor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和木霉属(Trichoderum)的一部分。果干和果酱类中主要是一些耐渗酵母,包括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和串状酵母属(Torula)。水果罐头中有抗酸杆菌、如巴氏固氮梭状孢杆菌(Clustri-dium pasteurianum)、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短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和酪酸梭状芽抱杆菌(Clustridium butyricium)等。不管什么制品,一旦被有害微生物感染,往往产生严重后果,轻者产品变质,重者不能食用,误食甚至中毒死亡。加工中引起微生物感染的原因很多,制品杀菌不完全,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加工用水及原料被污染,某些制品密封不严,以及保藏浓度不足等,均会造成感染。

造成加工品败坏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加工和成品贮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的化学变化,氧化、还原、分解、合成和溶解等。这类变化或者由于其内部本身化学物质的水解,或由于果实与大气氧接触发生氧化,或与加工设备、包装容器、加工用水接触发生作用。这类败坏常表现为成品的变色、变味、软烂、维生素损失等。与微生物败坏相比,化学败坏程度较轻,但也普遍存在,常使制品不合标准。主要的化学败坏有①酶褐变。是水果体内的酚酶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成醌及其聚合物的结果。②非酶褐变。包括蛋白质和氨基酸与糖作用产生糖胺型褐变,以及有机酸与糖、有机酸与含氮物、有机酸及糖本身的焦化等,其中以糖胺型褐变最为重要。③叶绿素的褐变是果块在酸性介质中,所含叶绿素的四吡咯环中的镁离子被氢离子取代,生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之故。④花色苷的变色常受介质酸碱度的影响,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中性和微碱性下为紫色,碱性条件下变为蓝色。花色营遇光也不稳定,久之会引起退色。⑤金属变色是水果加工时与金属接触所致,例如水果中的单宁物质遇铁变黑褐色,与锡长时间加热显玫瑰色等;又如马口铁罐内壁腐蚀生成的硫化铁和硫化铜也会使罐头内容物变色。⑥变味是果品的天然风味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引起损失或产生不良变化的结果。例如柑橘汁的苦味是柚皮苷溶出之故,烯味是所含d-苧烯氧化生成萜类物质之故,而后显苦味是有柠碱生成之故。⑦软烂是果块中的果胶物质过度水解的结果。⑧维生素的损失往往是加热、氧化和介质酸碱度所引起。

果品加工保藏措施

果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消灭果品中存在的微生物,并防止外界微生物的继发感染,或是改变环境条件,以抑制原存在微生物的活动。果品加工所采取的加工保藏措施,主要有低温和干燥、真空和密封、冷冻、热力杀菌以及应用防腐剂等。由于加工品种类不同,具体的加工保藏措施也有差异,水果罐头和果汁常用加热杀菌,并结合真空密封以隔绝外界微生物的继发感染。果干采取排除果实中的水分,以改变微生物的环境条件,使之缺乏水而不能生长。果酱和蜜饯是加用多量食糖以提高浓度,造成强大的渗透压,使微生物因生理干燥而不能活动。冷冻水果是利用低于果实冰点的低温,冻结果实,使微生物处于低温环境而不能活动。果酒是利用酵母及其酶类的发酵作用,将果实中的糖分代谢为乙醇,并结合他种杀菌措施以抑制有害微生物。

低温和干燥

保藏加工原料或成品于适当低温下,能使微生物活动受阻,各种化学变化也因而减弱,生霉、腐败、物质分解就不易发生,食品得以保持良好状态。所谓低温均不达到结冰的温度。除去果品中多余的水分,保持一定程度的干燥状态,或相对地增大加工品的固形物含量,使微生物缺乏水分而不能生长繁殖,并且干燥也降低了果品的水分活性,使微生物不能利用果品的剩余水分。果干的含水量愈低,水分活性愈小,愈易保藏。含水量15~20%,水分活性0.60~0.65的果干,除了耐渗透酵母外,其他微生物都被抑制,含水量约15%,水分活性低于0.60的葡萄干,能抑制一切微生物(见果干)。

真空和密封

在某些果品加工操作过程和加工品的保藏上,应用真空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真空处理不仅可以防止由氧化引起的种种不良变化,有助于加工品的保藏,而且在干制和加热浓缩时,可以缩短加热时间,并能在较低温度下完成其加工过程,使加工品品质得以提高。密封是保证加工品与外界空气隔绝的一种必要措施。包装食品的容器要保持一定的真空度,也必须在密封条件下才有可能。不论何种加工品,如能很好地密封和杀菌,大气中的水蒸汽、氧和微生物均无法与之作用,因而可以久贮不坏。

冷冻

指低于果品冰点的冻结过程,果品速冻常取-18℃或更低一些的胶体结合水冻结温度。果品冻结后失去生命,化学变化微弱,微生物极大部分死亡,少数幸存的也被抑制,因而可以长期贮藏。果品速冻常加用适量食糖,用以降低冰点和增进风味。

杀菌

是保藏加工品最重要的方法。加工品的杀菌以热力杀菌为主。热力杀菌时,因微生物对热的抵抗性不同,致死温度有较大差异,同时加工品的性质也影响微生物的致死温度。此外,还要考虑加热对加工品品质的影响,所以杀菌温度和时间须依具体情况而定。热力杀菌依杀菌条件分为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两法。巴氏杀菌温度在水的沸点以下,一般使用范围为60~90℃,须与杀菌时间相适应。温度高时间要短,温度低时间可延长。此法只能杀灭细菌的营养体,不能杀灭芽孢,只适用于果汁和果酒等液态食品和果酱、蜜饯等用糖保藏的浓厚食品。高温杀菌温度在水的沸点以上,为100~120℃,常用于水果罐头,使罐内不存在致病菌和败坏食品的微生物,即达到所谓商业无菌状态。此法因杀菌温度和处理方法不同,又分为常压杀菌和加压杀菌。常压杀菌是在大气下进行,温度一般为水的沸点。在增加大气压力下进行的称为加压杀菌,杀菌温度通常是115~200℃。

添加防腐刑

热力杀菌虽是保藏食品的重要方法,但有些加工品,例如果汁及其饮料等,为了保存原来的品质,杀菌常不能采用很高的温度,以致杀菌不易完全,那么可以考虑加用适量防腐剂以增进保藏作用。防腐剂的作用在于毒杀微生物,使之在加热杀菌时易于致死。防腐剂种类较多,效力和性质也不相同,须按规定剂量使用,不可滥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盐类、二氧化硫、亚硫酸及其盐类、己二烯酸、维生素K5和脱氢醋酸等。这几种防腐剂都是在低酸碱度时效果显著,用于酸性的水果加工品十分适宜。

生物发酵

水果中含有的糖类在食品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发酵,生成有保藏作用的产物,如酒精和醋酸等,以之加强食品的保藏性,果酒和果醋就是利用这类发酵制成的加工品,但只有酒精或醋酸还不够,尚须结合应用其他措施才能作长期保藏。

B. 果品如何加工

龙眼加工主要有制干、制罐、制肉、制膏和制酱。果肉还可以酿制果酒,核富含淀粉,亦可酿制白酒、提取酒精。

龙眼干的制作有日晒与烘焙两种。日晒方法简单,将果实摊放在阳光下连续曝晒,半个月后收拢存放数天以平衡内部水分,再晒数天使果核断面由白色转灰褐色、肉色淡黄透亮即成。晒制的龙眼干肉色较浅、品质较好,但制作时间长,如遇雨天也要生火烘焙,否则易霉变。此法仅限家庭少量制作,不宜批量生产。烘焙法可批量生产,且时间短、技术简单、费用较低,是产区传统制干技术,但较为落后,难以适应生产发展之需。目前有部分产区开始使用烘房,以电、煤为能源,机械操作。

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剪果→浸水→摇砂→烘焙→挂黄→分级→包装2.制作要点

(1)原料选择

要求果型大、果皮厚薄中等、肉厚、核小、果肉含糖量高的品种,如乌龙岭、油潭本、东壁等,果实需充分成熟但又不能过熟。

(2)剪果

采后果实当天处理,当天烘焙。剔去果枝,用平口剪刀逐粒剪下,剪口与果基平,同时除去病虫果、裂果及小果。

(3)浸水摇砂

果粒浸清水5~10min,洗净果面脏物、泥沙,果壳浸软后捞起滴干,倒入悬挂在木架上的特制腰形竹笼中,每笼装鲜果35~40kg,河沙0.5kg。两人往复摇动竹笼300~400次,以磨光果皮为度。然后倒出果粒,用清水洗去沙粒及粉屑后摊放在阳光下曝晒,当晚入灶烘焙。

(4)烘焙

用砖或土坯砌成前后长2.1m、左右宽2.2m,前高1m、后高1.2m的向前倾斜的方形焙灶,此灶一次可焙300~400kg鲜果。目前果农已采用三至四个连体灶,一次可焙800~1200kg。龙眼焙干分为初焙和复焙:①初焙:初焙温度控制在65~70℃。每烘焙6h要翻焙一次,连续三次,使上、中、下层均匀焙干,经24h烘焙后,果粒6成干即可起焙。此时果壳坚硬,果肉黄褐色、富有光泽、呈细小皱纹,果核易脱落。即起焙散热收存。②复焙:把初焙经存放数天后的龙眼干,分级并拣去破壳果,再按大小果分开复焙。温度控制在60℃左右,复焙6h,每隔2h翻焙一次,至果蒂轻推即脱落、果核既干又脆为度。

(5)挂黄

是在龙眼干的果面染上姜黄粉,有增进商品外观并防止虫蛀的作用。挂黄原料为70%姜黄粉加30%白土配制而成。把经复焙的龙眼干12~14kg,倒入竹笼中边摇边喷清水,待果面均匀湿后加300~400g姜黄混合粉,再往复摇300~400次,使果面着色均匀,然后倒入40~50℃焙灶烘1~2h。

(6)分级包装

烘焙好的龙眼干,经分级后即行包装。目前常用密封性能好的胶合板箱,内衬塑料袋,边装果边摇动,使之填装充实。每箱装30kg,密封袋口,以防返潮。龙眼干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福建泉州产区称大泡、中泡、小泡和底泡;莆田产区称三圆、四圆、五圆和中圆。商业上又将其分为六级,表1-20。

表1-20 龙眼干分级标准

注:泡圆和桂圆分别系福建泉州地区和莆田地区龙眼干商品名称。

C. 如何进行水果和蔬菜的贮藏和加工

自然降温贮藏是一种简易的、传充的贮藏方式。人们常用的自然降温贮藏主要有堆藏(垛藏)、沟藏(埋藏)、冻藏、假植贮藏和通风窖藏(窑窖、井窖,它们都是利用外界自然低温(气温或土温)来调节贮藏环境温湿度。使用时受地区和季节限制,而且不能将贮藏温度控制到理想水平。但是,因其设施结构简单,有些是临时性的设施(如堆藏、垛藏、沟藏),所需建筑材料少,费用低廉,在缓解产品供需上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这种简易贮藏方式在我国许多水果和蔬菜产区使用非常普遍,在水果和蔬菜的
总贮藏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虽然降温贮藏产品的贮藏寿命不太长,然而对于某些种类的水果和蔬菜,却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如沟藏适合于贮藏萝卜;冻藏适用于菠菜;假植贮藏适用于芹菜、莴笋、菜花;大白菜、苹果、梨等可以窖藏;白菜、洋葱可以堆藏或垛藏。它们多在北方有外界低温的冬季和早春使用,适用产品的贮藏温度O℃左右。我国其它地区也可以,如南通地区柑橘的地窖贮藏。

D. 果品加工与贮藏研究生有哪些学校,都考什么科目谢谢!

这个专业最好是中国农大,南京农大,东北农大,华南理工等等,一般是英语、政治、数学农或者化学农、再次是专业课,这个专业课每个学校不一样,可以去买历年真题,有很大帮助,希望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也是满意的学校!好好加油吧!

E. 新鲜水果的贮藏与加工后水果的保藏不同点是什么

加工后的食品,由于本身已不再有生命,因此其保藏是通过控制一种或几种环境条件以达到防止腐烂变质的目的。

而新鲜水果由于其本身是有生命的机体,所以,它依靠水果所特有的对不良环境和致病微生物的抵抗性,才能使其得以延长贮存期,保持品质,减少损耗。

F. 华农的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专业课怎么复习

这个我觉得没什么窍门啦,就是按照学校要求版本的专业课书复习,去网上买些试卷以及其他参考资料,边看书边划重点,只要你每天按计划看书,从现在开始努力,华农应该不难考的。有兴趣的话你去华农吧去逛逛,问问本校的同学一些经验,或许有意外的收获呢

G. 贮藏和加工有什么方法

1.贮前处理

板栗娇嫩,采前又常有病虫寄生,极易霉烂。采后应置于地势较高阴凉通风处,堆积高度不超过1m,10d后大部球苞开裂后剥出坚果,将伤、虫、霉以及不饱满及畸形果剔出,摊开阴干一天。还应熏蒸杀虫,方法是袋装后置于密室或容器中,每50m3用二硫化碳1.5~2.5kg,熏杀1~2d后可达到杀虫效果。

2.贮藏方法

库温0~2℃、RH90%左右冷藏可贮一年;500倍甲基托布津浸洗栗果5min,晾干后装入有换气孔的小型塑料袋,置通风室内可贮数月;以湿砂或湿木屑与栗果按2∶1混合后置阴凉室内或挖沟贮藏。不论哪种方法都要经常检查并及时将坏果剔出。

3.加工

(1)糖炒栗子

栗、砂、饴糖、茶油按100∶100∶5∶0.2比例炒制。为长期保持炒栗香甜风味,先用D-山梨醇溶液渗透保护再焙烤。

(2)糖水栗

去种皮煮熟、加糖液。

(3)糖衣栗

种仁煮熟,糖液系列浓度渗透,白糖浓沸液中沾附糖衣干燥。

H. 如何进行苹果梨果品产地节能贮藏保鲜

为了做到果品的周年供应和为果品加工持续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果品贮藏十分重要。
(1)改良式通风贮藏库。
半地下式自然通风库是我国东北地区贮藏苹果、梨的主要形式。由于这种库结构不很合理,致使秋季降温慢、库温高、不能及时入贮,严冬库温又过低,果品受冻,贮藏腐烂率高。改良式通风贮藏库,是在原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造,如封闭原有的天窗、通气孔,以库门为进风口,在与大门相对面墙上设排风扇,改自然通风为机械强制通风;在库体裸露地面部分加保温层,即在原库顶内搭一天棚,在天棚上铺50~100厘米的稻壳或稻草作保温层,在边墙外加砌空心墙,内填充用塑料薄膜袋装的稻壳,厚30厘米,或用5~10厘米厚的膨胀珍珠岩做成隔热层,或用土在边墙外做保温层,堆土厚度要保持在1米以上,如能达2米以上则效果更好。
采后立即剔除不合格的果实,分级后速就地装入0.06毫米厚的无毒聚氯乙烯薄膜袋中,扎紧袋口,放进纸箱内,运至贮藏地,当晚开袋放热,第二天早晨重新扎好袋口,封好箱,运入库中垛码堆放。
入库时库温较高,当库外温度低于库内温度时,开排风扇进行通风,引冷空气入库降温。(2)简易冷凉库。
库体结构为砖木或土木结构。库墙壁用空砖墙(370+240毫米),中间填充300~400毫米厚稻壳作保温材料;用300毫米炉渣+200毫米三合土铺设库内地面;用300毫米稻草等植物秸秆作库顶房盖,或者作吊顶,在吊顶上铺500毫米厚的稻壳作保温层。一般在建筑面积264米2,使用面积200米2,贮100~150吨果品的冷凉库内,配制一台制冷量为10.45千焦/小时的制冷机及其配套的冷风机组即可。另外,为了利用自然冷源,在库内设置通风口和自动控制轴流风机,引冷空气入库。
在果品入库前7~10天,每天制冷机先开6~8小时,使库温降至8~10℃并趋稳定时将果品贮于库内,果品入贮前的包装、处理也同改良式通风库。果品入贮后,当库外温度低于库内温度时,即可启动轴流风机,引冷空气入库。
无论是哪一种贮藏方式,为了达到理想的贮藏效果,还必须注意下列问题:①果实应在适宜成熟度时采收。②在贮藏前,库内应进行消毒。每个1个月在库内空间喷洒1000倍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③入贮果实必须先剔除病虫果和机械损伤果,装箱贮藏的果实宜按级分装,无毒聚氯乙烯薄膜袋的厚度要严格按规定要求。④贮藏过程中,要彻底灭鼠。⑤经过贮果前期利用排风扇引库外低温入库,降低库温。一般到11月上旬库温即可降到0℃左右,此时应停止通风,将门关严,使库温稳定在0℃左右,直至3月上旬。贮藏后期,库温上升时,应进行通风。如库温上升到5℃时,应立即处理果实,以免发生果实生理病害。

I. 贮藏和加工怎么做

鲜枣耐贮性很差,室温下自然存放5d左右即失去鲜脆状态,一周后皮皱缩,Vc含量大幅下降,失去鲜食价值。目前采用塑料薄膜小包装冷库低温贮藏,袋内RH90%~95%,CO2浓度在5%以下,使鲜枣贮藏期达到100d以上。加工方法同毛叶枣。

J. 果品如何进行贮藏

延长果实采后保鲜时间以保持营养和食用价值的保存技术措施。由于新鲜果品具有生产的季节性(不均衡性)与市场需求的周年性(均衡性)相矛盾,通过产地贮藏或转运到非生产地区贮藏,避免市场商品过剩或短缺,以稳定供需要求。

发展简史

随着人类对果实的利用,产生了对果实贮藏与加工的要求。中国西安市半坡遗址中出土有栗、榛等果实,证明在公元前4115年,人类已经注意收贮这些果实。秦汉之际,干果的贮藏已有相当规模,《史记》记载皇家仓廪中有大量枣、栗贮藏。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533~544年),具体介绍了多种果品的贮藏方法,如葡萄、梨的窖藏,栗的沙藏等;北宋苏轼的《格物粗谈》首次记载了樱桃和橙的原始自控气调贮藏:《群芳谱》(1621年)开始介绍冰窖贮藏苹果。中国古老的贮藏方法,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些山区农村仍用改进的类似方法贮藏水果。

现代贮藏技术的发展,只有约160年的历史。1834年世界上第一部可液化气体的压缩式冷冻机问世,在欧洲出现机械冷藏库;20世纪40年代才正式提出气调贮藏这一名称,并逐步推广应用于生产。长期贮藏的水果有苹果、梨和柑橘等,贮藏方法以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为主。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已广泛采用气调贮藏法。此外,有些国家在水果贮藏中开始采用低压贮藏、辐射贮藏、充气包装、化学药物贮藏等比较先进的方法。中国自1956年开始试行荔枝的气调贮藏,到80年代已建立了一批中小型果品气调库,主要应用于苹果贮藏。从8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产地节能贮藏技术的研究,已建立起一套以气调理论与简易设施相结合的苹果产地贮藏系列技术。

贮藏原理

果实采收后仍是活的有机体,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但其主要方向是分解果实内部贮藏营养,形成简单分子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维持其生命活动,是一个不可逆的由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见果实成熟与衰老)。贮藏果品的损失,来自果实本身生理活动的消耗以及真菌和细菌的侵染。果实的耐贮性又取决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采收成熟度(见果实采后生理)。贮藏新鲜水果的关键是采取各种措施如控制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和使用化学药剂等,有效地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衰老速度,使其维持缓慢而正常的生命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实的新鲜状态。

贮藏方法分类

可以根据不同目的、条件和方法分类:

按果品贮藏性能分类

有鲜果贮藏、干果贮藏和留树贮藏。鲜果贮藏必须保持果实成熟时的水分含量,呈现采收当时的新鲜状态,如苹果、梨、柑橘、香蕉、葡萄等。干果贮藏是将采收后的果实经过通风干燥脱水,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长期贮藏,如核桃。留树贮藏适用于柑橘类,如甜橙类果实是在基本成熟时,向树体喷布一定浓度的赤霉素、2,4-滴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并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果实继续留在树上保鲜60~80天,品质明显提高;留树贮藏的果实,采后不宜再作长期贮藏;冬季气温低的地方不宜采用留树贮藏。

按贮藏地点分类

可分为产地贮藏和销地贮藏两类。大宗水果的贮藏,最合理的措施是在生产地就近建库贮藏,多采用气调库贮藏。产地贮藏可以做到根据气调贮藏所要求的果实质量适时采收入库,并根据预定贮期长短的要求,采收与其相应的适宜成熟度和质量的果实,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产地贮藏还可以避开收获季节集中外运,减轻运输部门的压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销地贮藏,是城市销售部门根据销售的产品种类繁多、供应周期长的特点,在销售的城市建立冷藏库(见机械冷藏),作为周转各类果品的短期性贮藏。

按贮藏设备和方法分类

分为机械冷藏、气调贮藏、冷凉库贮藏、通风库贮藏、窖藏、土窑洞贮藏、沟藏、冻藏、减压贮藏、辐射贮藏等。①机械冷藏。利用机械制冷维持适宜低温的贮藏方法。包括普通冷藏库、预制装配式冷藏库、简易冷藏库等(见机械冷藏)②气调贮藏。通过调节和控制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达到延长果品贮藏期的方法。包括快速降氧气调、自发气调、塑料大帐气调、塑料薄膜袋小包装气调、硅窗气调等(见气调贮藏)。③冷凉库贮藏。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为产地设计的一种简易贮藏设施。利用自然低温与人工制冷相结合的节能贮藏技术(见冷凉库贮藏)。④通风库贮藏。包括自然通风库和强制通风库,是完全利用自然冷源降低库温的果品贮藏方法(见通风库贮藏)。⑤土窑洞贮藏。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贮藏方法(见土窑洞贮藏)。⑥沟藏。包括普通沟藏和改良式地沟贮藏,是简易的临时贮藏措施(见沟藏)。⑦窖藏。包括棚窖、吊金窖等多种简易地下建筑,是利用气温缓慢改变土温和窖温来延长鲜果贮存期的方法(见窖藏)。⑧冻藏。用略低于果品冰点的低温使果品在贮藏期间呈轻微冻结状态,而不损伤果实生机的一种贮藏方法(见苹果冻藏)。⑨减压贮藏。通过降压装置使贮藏室空气压力降低到1/10大气压甚至更低的贮藏方法。对压力的大小和气压回升周期,根据果品的特性和贮温而灵活掌握(见减压贮藏)。⑩辐射贮藏。利用钴60产生的伽马(γ)射线,电子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和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对贮藏物进行中剂量照射,从而达到保鲜目的的贮藏方法(见辐射贮藏)。

贮藏辅助技术

化学药利

采用化学药品对采后果实进行处理,以防止果实生理病害和防腐保鲜(见果品化学处理)。

塑料薄膜和硅橡胶

20世纪60年代以后,塑料薄膜包装发展很快,已为果品贮藏提供多种型号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和复合薄膜。主要采用的有塑料薄膜包装、带孔塑料薄膜包装、绿色包装、无菌包装、加吸附剂或添加剂包装、充气包装、加脱氧剂包装等。中国将塑料薄膜用于水果小包装或塑料帐贮藏,作为自发气调的主要设备,效果良好。硅橡胶薄膜有一定的透氧、透二氧化碳的性质,被安装在塑料小包装袋或塑料帐上,如能按果品的呼吸强度合理使用,可以较理想地自动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自发气调贮藏效果。

果品涂料

在果实表面打蜡、涂膜,以美化外观,适当地抑制呼吸作用和水分蒸发,从而起到保鲜作用。此外,淀粉膜、蔗糖膜、卵磷脂膜等涂料虽有各种试验,但尚未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

乙烯脱除剂

效果较好而易于在生产上应用的是高锰酸钾。将饱和高锰酸钾溶液吸附于载体(如蛭石等),放在装有香蕉、苹果等果品的塑料薄膜袋中,可以延缓成熟,显著改善贮藏质量。

脱氧剂

利用亚铁盐类制成的脱氧剂,脱除环境中的氧气,防止氧化。柿子在密封环境下利用亚铁盐类脱氧可以脱涩,既简便又有效,是柿子脱涩的新方法。

应用负离子和臭氧发生器

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贮藏中微生物引起的腐烂;负离子除有臭氧的作用外,还有保持果实新鲜度的作用。中国研制的KFB-1型空气放电保鲜机,具有发生臭氧、负离子和正离子的功能,并可配合使用,在常温下对温州蜜柑的防腐保鲜有良好效果,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阅读全文

与果品加工与贮藏培训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餐饮策划方案的题目 浏览:19
安化黑茶电子商务怎么运作 浏览:350
江苏无锡尚上电子商务 浏览:776
旅游项目开发策划方案 浏览:794
涵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32
白酒经销商促销方案 浏览:457
深圳国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752
公司企业体育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62
积分卡推广方案 浏览:163
五一车展策划方案 浏览:374
新教师培训管管理方案 浏览:742
促销回馈方案 浏览:889
万科地产设计方案策划书 浏览:255
促销活动员工激励方案ppt 浏览:846
关于吉列的营销方案 浏览:314
儿童歌唱比赛策划方案 浏览:407
老师续费培训方案 浏览:431
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方案 浏览:85
电子商务系统可用性数据 浏览:127
新能源推广应用推广方案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