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具体做法包括
你好朋友,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提高民主素质,请问还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随时联系。
『贰』 怎样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张希贤
第一,坚持选拔标准。《决定》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12字标准要求,就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这既体现了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条件和应尽义务的基本要求,也从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理解,就是要选拔那些紧跟党中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人;那些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善做群众工作,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人;那些热爱基层、对群众有感情,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的人;那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党员群众信得过的人。我们既要坚持用这一标准要求选拔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也要以此来规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言行,决不能降格以求。
第二,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式。《决定》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要求,首先从调整党组织负责人着手,加大整顿力度。要落实《决定》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乡镇党委书记变动频繁、做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决定》提出,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这是加强这些领域党的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之举。要注重从年纪较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从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骨干中选拔企业党组织书记。《决定》提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这是总结多年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叁』 如何开展和创新党内主题活动及培养基层党支部带头人
(一)、上级党组织党委抓党支部队伍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到位
(二)、党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的载体不断创新,机制日臻完善
(三)、党支部带头人队伍的素质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四)、党支部带头人队伍整体上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加强党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1、实行“两推一选”,改进党支部带头人的选任方式
2、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党支部带头人队伍的内在素质
3、加大优秀青年中培养选拔村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力度
4、优化环境,健全机制,着力夯实党支部带头人队伍发挥作用的外部基础
5、加强管理,完善监督,规范书记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
1、党支部带头人健康成长保障机制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
3、完善激励机制
4、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支书素质
5、建立退职保障机制
1、健全选拔机制。
『肆』 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一、坚持择优原则,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
要严格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标准。强化以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明白人”,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的致富“能人”,甘愿吃亏、甘心奉献的“热心人”选拔进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外出返乡务工优秀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生产发展能手作为基层后备干部人选,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原则,经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确定等程序,采取动态管理、定期培训、实践锻炼等办法,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需求的基层后备干部队伍。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后备干部主动参与村庄整治、征地拆迁、纠纷调解等中心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二、坚持需求原则,优化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
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素质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要紧扣形势,狠抓带头人的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
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教育培养力度,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提供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公共卫生、市场营销管理、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知识,让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可根据农村发展需要和个人需求,享受“菜单式”培训。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要“走出去”,要培养带头人宽阔的视野。
『伍』 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和“一个好的支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详细内容
中央要求基层组织建设年要集中力量抓支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整顿后进支部,努力使每个支部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对照以往基层组织建设相关教育活动的要求,这次中央特别强调要有“一个好的保障机制”。怎么落实一个好的保障机制呢?笔者认为,“一个好的保障机制”就是像李源潮部长要求的那样:“要加大基层组织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一些基层组织缺经费,找场所的问题,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基层组织建设年要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基层组织建设年应该成为一个基层组织保障机制建设年。
时下,个别地方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致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在“嘴上”,加强在“会议上”,就是落实不在行动上。有的“只要马儿跑,不让马吃草。”工作任务不轻,目标要求不低,活动载体不少,就是舍不得投入,即使“下决心”投入也是“拿个小钱当月亮、递块砖头要盖房”、“给一个纽扣要基层缝一条裤子、发一碗稀饭要大伙儿饱餐一年”。基层对此怨声载道,“投入难、难投入”自然而然成了基层组织建设的“老大难”。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物质条件丰富了,省吃俭用仍然很有必要,要求基层组织“勒紧裤带过日子”、“一分钱最好颁成两分钱来用”也并不过分。农村基层组织也应该克服“等靠望”思想,积极主动跑项目、要资金,千方百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自身“有钱办事”难题,让村级集体经济源头活水不断来。但客观的讲,现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交通无优势、山中无资源、发展无项目、办厂无资金”,要实现自我“造血”的难度相当大,有的边远贫困村寨更是如此。基层组织建设要能够迈上新台阶,出现新变化,除了配强领头雁、制定好制度、确定好思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之外,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立一套好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
建立一套好的保障机制,就是要坚持“快马加鞭让马跑,千方百计保粮草”的原则,树立“小地方可以有大作为,小财政也要有大投入”的理念,舍得“花血本”抓基层,打基础,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资金帮助和扶持力度。重点要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稳定的村级干部生活待遇补贴机制,让村干部“安心干事”;建立一套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财政补足机制,让村级组织“有场所议事”;建立一套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资金补足机制,让村级组织“有钱办事”。
“一个好的保障机制”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题中应有之义。各地各部门在研究制定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工作落实过程中,应该在“一个好的保障机制”上多下些功夫,最好能够“浓墨重彩”强化一下,千万不能够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不费力不花钱的活计就干,要“投入”要“输血”的难题就拖就让,更不能“支花猫功”、“玩花架子”,建几个制度往墙上一挂就“捷报频传”,喊几声大口号往汇报材料里面一装就“硕果累累”。
『陆』 怎样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第一,坚持选拔标准。《决定》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12字标准要求,就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这既体现了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条件和应尽义务的基本要求,也从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理解,就是要选拔那些紧跟党中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人;那些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善做群众工作,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人;那些热爱基层、对群众有感情,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的人;那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党员群众信得过的人。我们既要坚持用这一标准要求选拔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也要以此来规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言行,决不能降格以求。
第二,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式。《决定》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要求,首先从调整党组织负责人着手,加大整顿力度。要落实《决定》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乡镇党委书记变动频繁、做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决定》提出,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这是加强这些领域党的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之举。要注重从年纪较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从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骨干中选拔企业党组织书记。《决定》提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这是总结多年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柒』 如何抓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一)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二)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增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干事活力
(四)制定三年发展计划,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五)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增强“三改一化”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