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型冠状肺炎怎么才能确诊
通过患者早期发现发热症状并到医院就诊后,结合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并提取患者标本,经省疾控中心检测,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即确诊。
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出院标准:
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通报出院标准: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正常,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才能确保出院没有传染性。
(1)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培训试卷扩展阅读:
疫情防控:
取消多年传统的留学生团年饭、发布病毒性肺炎预警提醒、发放一次性口罩等防护用具,逐个当面提醒学生注意疫情防控。湖北教育部门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措施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力争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在汉高校均已发布病毒性肺炎防护预警提醒,不少高校均要求学生宿舍不允许留宿他人,访客必须在门房登记后在规定时间内离开。在汉各校均明确建议留校研究生、留学生非必须原因尽量不要外出,尤其不到人流量大的场所逗留。
作为基础科研重要力量,华中科技大学各附属医院、十个临床医学院等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此外,湖北省教育厅2020年1月21日也向全省大中小学发布寒假安全提示,提醒家长做好基础防护。
㈡ 2021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题答案
1.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正确答案:会
2.口罩戴了一面后,可以反过来再戴一段时间,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3.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____类传染病,并采取了____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乙、甲
4.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能把双手各个部位洗干净,“七步洗手法”的七字口诀是什么?
正确答案:内外夹弓大立腕
5.医用口罩在没有接触明确或疑似感染源,未变形、弄湿或弄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____个小时。
正确答案:4小时
6.和同学说话,最好隔____米以上。
正确答案:1
7.疫情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的时候要不要去学校?____(填“去”或者“不去”)
正确答案:不去
8.教室和图书馆的桌、椅等物体表面消毒时,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浓度是____mg/L最合适。
正确答案:500
9.物品表面消毒时用多少浓度的酒精?____%
正确答案:75
10.在食堂吃饭时为了方便交流,要近距离面对面地坐,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1.佩戴多层口罩,才能有效预防病毒,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2.为了预防病毒感染,宿舍不能开窗,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3.疫情期间,每天对课桌椅、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等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消毒液擦拭一次即可,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4.佩戴医用口罩时,浅色朝外,金属条朝上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大多数会发展至重型、危重型,所以很恐怖,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6.只有去过武汉,或者与武汉人接触后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7.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要切断传染源,目前主要措施就是不吃野生动物,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8.要开学了,我虽然从湖北赶回学校,但只要我家里没有疑似或确诊病人,就可以不用告诉老师,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19.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主要表现为什么?
正确答案:发热、乏力、干咳
20.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立即用手掌去遮捂,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21.公共区域的洗手池旁,需要备一块擦手毛巾,用于洗手后擦干双手,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22.疫情期间,只要发热、咳嗽,很有可能就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对吗?
正确答案:不对
㈢ 最近院里要进行护士专题培训考核,哪里能找到新冠肺炎培训技能试题
e答的专业速度就是这么令人惊叹,之前院感的时候他们也是第一时间上线培训考核相关的资料题库,希望能有更多像e答这样的平台出现,给更多的医院护士在工作学习中带来更智能便捷的帮助。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的话,请采纳
㈣ 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来了,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第六版方案与五版方案的主要区别如下:第一、诊断标准不在分湖北和湖北,统一标准,统一治疗。
第二、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给出了明确的疗程:10天,增加了对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的推荐;
第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
第四、增加了出院后注意事项,要求继续14天健康监测、医学观察和出院后随访。
从此次的改动来看,让人民的安全更具保障。
㈤ 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第五版涉及到哪些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第五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目前报告的病例多数有武汉居住史或旅行史,在个别地区已发现无武汉旅行史病例。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试行第二版、试行第三版和试行第四版。
试行第五版内容包括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转运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等内容。
第一,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介绍了冠状病毒亚科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加上这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大多数冠状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炎、甚至重症肺炎,且可在人际间传播。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大部分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毒剂。
第二,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改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第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因部分重症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低氧血症,改为“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强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实验室检查增加“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和“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胸部影像学的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第四,病例诊断根据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区别对待。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仍然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基于已经发现没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确诊病例,故将“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也纳入疑似病例进行排查。
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而且“疑似病例”标准修改为: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两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相当于疑似病例标准放宽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第五,临床分型。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是否有肺炎、肺炎的严重程度、是否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有无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分为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的);重型(呼吸窘迫,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和危重型(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第六,鉴别诊断。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多达100余种,其中病毒约占30%,而且其他病毒导致的肺炎与常见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有相似之处,单从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难以鉴别,需依靠病原学检测来区分。
第七,病例的发现、报告与排除。湖北省和湖北以外其他省份有所不同。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病例的发现与被告程序和第四版一样,没有变化,强调转运要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尽快将疑似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
针对湖北省,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和临床诊断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单间隔离,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尽快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方可排除。
第八,治疗包括隔离、对症支持,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指氧饱和度等。
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收治在同一病室。
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抗菌药物使用: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抗病毒治疗:增加“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在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基础上,增加“或可加用利巴韦林”。同时,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及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成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要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病情监测,增加“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呼吸支持:(1)氧疗: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2)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强调“若短时间(1~2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3)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4)挽救治疗: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其他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日,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100mL/次,每日2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关于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可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第九,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在“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基础上,增加“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第十,转运原则。为保证转运安全,运送患者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㈥ 护士培训需要的新冠肺炎最新培训资料,护士学习的配套题库
这方面的培训资料应该有视频和文字资料,题库的话比较少,楼上说的e答我先去看看,如果真心不错的话我再来推荐。
㈦ 我们院护理部最近要开展应对新冠肺炎的全员培训,求同行们推荐护士新冠肺炎在线培训工具
是的,我前面也看到e答上发布的最新的新冠肺炎防控和院感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