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1、首先是加大投资,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如今国际经济状况都不太好,这时候最好的经济政策是自产自销,所以加大投资是很有必要的。
2、因为交通关系,一直与中国贸易往来比较密切的国家大多靠海,而一带一路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陆上联系。
3、通过陆地链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可以避免海里遭到国外遏制,多出一条贸易通道,促进国家发展以及周边国家军事贸易往来。
㈡ "一带一路"行动方案 对百姓有啥影响带来什么好处
1)影响:①引起的“商业革命”使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主要商路
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②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
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③这场“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行动,从此把人
类融合成为一部整体的历史。④残酷的殖民掠夺从此开始,给亚洲、非洲、拉
丁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畸形局面,使西欧资
本主义的发展具备了原始积累。⑤新航路开辟后,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主
义发展过程中获取原始积累的行为表现,它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却起了把资
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到落后国家、落后地区的作用,为推动近代美
洲文明的进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㈢ 如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①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充分发挥中国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勇于创新,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
④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
㈣ 一带一路的目的及意义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
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
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使命: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㈤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发布 看有哪些亮点
一、战略布局:
1、构建东联西进的陆路通道;
2、构建贯通全球的空中通道;
3、构建内陆开放的战略枢纽。
二、重点任务:
1、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①畅通陆路通道
②拓展航空网络
③建设内河航道
④构建综合交通枢纽
⑤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2、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①增强郑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流量疏通能力
②推进“宽带中原”建设
③统筹布局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
3、口岸开放平台互联互通:
①优化特殊监管区域布局
②完善口岸建设布局
③推进跨区域一体化通关
㈥ 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国际民间代号1216),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㈦ 看各家媒体怎么报道“一带一路”
人民日报:加大新媒体报道力度
人民日报将在头版推出“共建‘一带一路’”专栏, 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全方位参与报道,人民网推出9种外文报道,在线访谈政界、学界、业界等权威人士;人民日报海外版将开设《丝路》周刊,海外网、海外客户端推出“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专栏。
新华社:内外联动多平台报道
新华社记者分赴国内有关地区和沿线国家, 围绕海内外对“一带一路”的关切,开设“一带一路”专栏,在新华网、“新华社发布”“新华国际”等客户端、“新华视点”“我报道”等微博微信、海外社交媒体账号“New China”等平台展示,加强国内外联动报道。
光明日报:深度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内涵
开设“一带一路 大战略新图景”专栏刊发20多名编辑记者的一线稿件,开设"丝路文化专家谈""行走的丝路""图说事件 一带一路"等专栏,以专访、图片等形式呈现"一带一路"的人文色彩,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内涵。
经济日报:集中报道“一带一路”建设新进展
刊发“一带一路”系列综述,在重要版面推出“一带一路在行动”专栏,报道有关地区落实“一带一路”的进展。在“环球”版推出系列访谈,专访沿线国家驻华大使,畅谈双方合作前景。中经网开设专题并做好“中经在线访谈”报道。
中央电台: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以讲好“一带一路”精彩故事为主线,发挥广播优势,集中打造拳头产品《丝路故事》,重点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天下财经》分别推出《“一带一路”进行时》《“一带一路”新观察》等,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舆论环境。
中央电视台:打内外传播组合拳
《新闻联播》围绕“一带一路新蓝图”等主题开设“一带一路”专栏,中文国际频道通过《中国新闻》《今日亚洲》做好报道,外语频道推《丝路新机遇》等报道,讲述丝路沿线商贸故事,新闻多媒体平台推出“一带一路”路线图与成绩单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