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篇3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
初一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在这个假期中的我参加了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的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7月31日这天,有着蒙蒙的小雨,我和我们班的几位同学,一起在裕华路上铲除小广告,在少年宫对面,有很多很多的小广告,我们拿上小铲子,竭尽全力的得来消灭他们。凉风阵阵,阴雨绵绵,可是我们丝毫不觉得冷,我们都觉得我们这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终于这些小广告被我们都消灭了,但是我们谁都不太高兴,因为我们想,这些小广告只是城市里的极少的一部分,这些贴小广告的人们,把城市的街道,当成自己的广告背景,这样子不是太过分了吗?
在平时骑车上学的时候,总感觉扫马路的人很讨厌,他们扫的时候尘土跑到了路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想来,这些人是应该让我们敬重的,请问在他们扫马路的时候,是谁沾土最多?我们只是今天为社会做里一点贡献,而他们是年年日日都在做。
我们身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要学习扫路人的精神,而反对前者的做法。
『贰』 如何写一篇关于"青春之歌,成长之路"的社会实践报告
范文:
一:活动介绍
主题:回归母校 ,回报家乡
背景:
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放假回到家乡后非常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特别是母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鉴于此,兖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组织了03、04、05、06年毕业生80余人,举办这一次带有公益性质的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乘车到乡镇六所中心中学,将自己募捐所得的书籍、课外书等赠予学弟、学妹;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与他们分享自己在高中、大学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更可以提前感受大学,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为梦想奋斗。
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为一中历届校友创造一个“回归母校、服务家乡”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校友之间可以便利地进行交流,并为校友提供一个与各学校和家乡企业交流的平台;并借此机会建立一个校友联合组织,为以后举办更大的校友活动打好基础;进一步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
意义:
①、在加强兖州一中校友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聚集更大的力量为兖州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②、增加毕业生与自己母校的联系,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举行各种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通过赞助活动,进一步使公益活动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倡良好的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社会风气;
④、通过与面临中考的学弟学妹们的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气息,坚定他们为梦想奋斗的决心。
二:具体流程
(一)活动始发仪式
时间:2008年2月6号星期二下午1:30
(各队成员须在1点前,全部到位)
地点:兖州市第一中学阶梯教室
参与人员:学生代表、各团队等
耗用时间:30分钟左右
主要内容:
1、校友代表讲话;20分钟
2、合影留念;10分钟
3、各团队整齐出发,分赴各自乡镇中心初中。
注:(1)各分队均有一名队长,一名主持人,负责本队与相应学校及队员的沟通联系,控制活动流程,活跃现场气氛;队长由各分队推举选出,要求在活动组织和沟通交流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2)各队人数不少于10人;
(3)每队选出一名同学负责拍照。
(二)各镇初中活动进行程序
时间:2008年2月6号下午
地点:各队相应镇中学初中
参与人员:镇初中校领导、镇初中学生、团队成员
耗用时间:1个半小时以内
主要内容:
1、欢迎仪式;
2、图书、文具等物品捐赠仪式;
3、与学弟学妹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主要内容是我们高中、大学的生活学习经验。(各团队需提前准备好要进行交流的话题,并且保证现场气氛比较活跃)
注:
(1)、我们将向每个镇捐赠至少100本书;
(2)、经协商,学校领导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场所、器材等,并对我们进行相应接待;
(3)、我们将与100名左右初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座谈的形式进行;根据各镇中学不同的条件,座谈将在会议室、阶梯教室以及课堂内进行。
(4)、活动结束后进行相关反馈工作,为以后的活动总结经验。
三:相关具体事宜
1、联系03~06级毕业生,每级召集20名以上的校友参加此活动;分为八组,每组至少十人参加;
2、每组有一名同学负责活动拍摄,由校友会策划组指定同学,并提供相关设备;
3、准备所要捐助的物品,(共向8所乡镇初中进行捐赠,估计图书800余册,来自参与人员募集,且经过活动组织者精心挑选与包装)
4、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每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前往兴隆、军民、十五中的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彩旗多面。(活动结束后,每队需将队旗交给随队负责拍摄的同学,送回一中南门东边传达室)
5、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三支团队,分别乘坐3路、4路、7路公交车前往,每队队长需在途中认真负责每一位队员的安全;来回车费报销;(报销方式,会议后说明)
6、每支团队到达目的中学后,与校方商商妥,将宣传条幅挂出,时间双方最好不要发生纠纷;与校方的联系工作由每队队长负责完成,具体联系方式会后给出,所以请各队队长会后暂留!
7、每支团队不得向校方提出任何要求(除了宣传事宜),不得向校方索要任何财物,如发现有此行为,定将严惩!
希望能获得各位各级校友的认可与支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多背一公斤"是民间发起的公益旅游活动,它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多背一公斤"通过传递-交流-分享三个简单的步骤为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实现良性的公益循环:
传递--出行时多背一公斤,把文具或书籍等带给沿途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或孩子;
交流--旅途中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彼此的视野,激发信心和想象力;
分享--归来后通过一中校友群分享学校信息和活动经验,发动更多朋友参与。
本次活动由兖州一中校友会承办,目的在于集中闲散在家的大学生的力量,宣传光大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帮助家乡贫困的孩子们,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丰富的书籍资源,营造一个和谐安详充满爱心的社会。
二、活动流程
1.招募会员
活动前期以一中校友会成员为主,伴以适当的宣传,吸纳部分社会上关注公益活动的成员;
2.前期调查
本市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可与其交流,发觉他们渴望知识的一面)并与其校领导联系,约定赠书时间形式;
3.外联
与外界单位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可联系单位如下:
各大新闻媒体 兖州日报、电视台等
各大商企 联诚公司、广场商厦、太阳纸业等
4.募捐仪式
在一中校门设立募捐点,号召广大回家大学生及关注于公益事业的市民前来募捐;
『叁』 多背一公斤是不是一个民间组织
多背一公斤不是一个民间组织。
民间组织,是指由各级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并纳入登记管理范围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涉外社会组织四类类社会组织。因此多背一公斤并不是一个民间组织,而是民间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
以创新精神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行动者余志海在2004年发起了“多背一公斤”活动,鼓励旅行者在乡村旅行的时候将图书和文具带给乡村学校,并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信心和想象力,最后,通过1KG网站将活动的信息和经验分享出来,让学校和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让更多的旅游者受益。多背一公斤迅速得到了广大城市白领的支持,成为国内知名的公益活动。
『肆』 兖州作文那教的好
一:活动介绍主题:回归母校,回报家乡背景: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放假回到家乡后非常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特别是母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鉴于此,兖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组织了03、04、05、06年毕业生80余人,举这一次带有公益性质的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乘车到乡镇六所中心中学,将自己募捐所得的书籍、课外书等赠予学弟、学妹;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与他们分享自己在高中、大学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更可以提前感受大学,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为梦想奋斗。目的:通过这次活动,为一中历届校友创造一个“回归母校、服务家乡”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校友之间可以便利地进行交流,并为校友提供一个与各学校和家乡企业交流的平台;并借此机会建立一个校友联合组织,为以后举更大的校友活动打好基础;进一步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意义:①、在加强兖州一中校友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聚集更大的力量为兖州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②、增加毕业生与自己母校的联系,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③、在举行各种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通过赞助活动,进一步使公益活动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倡良好的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社会风气;④、通过与面临中考的学弟学妹们的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气息,坚定他们为梦想奋斗的决心。二:具体流程(一)活动始发仪式时间:2008年2月6号星期二下午1:30(各队成员须在1点前,全部到位)地点:兖州市第一中学阶梯教室参与人员:学生代表、各团队等耗用时间:30分钟左右主要内容:1、校友代表讲话;20分钟2、合影留念;10分钟3、各团队整齐出发,分赴各自乡镇中心初中。注:(1)各分队均有一名队长,一名主持人,负责本队与相应学校及队员的沟通联系,控制活动流程,活跃现场气氛;队长由各分队推举选出,要求在活动组织和沟通交流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2)各队人数不少于10人;(3)每队选出一名同学负责拍照。(二)各镇初中活动进行程序时间:2008年2月6号下午地点:各队相应镇中学初中参与人员:镇初中校领导、镇初中学生、团队成员耗用时间:1个半小时以内主要内容:1、欢迎仪式;2、图书、文具等物品捐赠仪式;3、与学弟学妹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主要内容是我们高中、大学的生活学习经验。(各团队需提前准备好要进行交流的话题,并且保证现场气氛比较活跃)注:(1)、我们将向每个镇捐赠至少100本书;(2)、经协商,学校领导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场所、器材等,并对我们进行相应接待;(3)、我们将与100名左右初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座谈的形式进行;根据各镇中学不同的条件,座谈将在会议室、阶梯教室以及课堂内进行。(4)、活动结束后进行相关反馈工作,为以后的活动总结经验。三:相关具体事宜1、联系03~06级毕业生,每级召集20名以上的校友参加此活动;分为八组,每组至少十人参加;2、每组有一名同学负责活动拍摄,由校友会策划组指定同学,并提供相关设备;3、准备所要捐助的物品,(共向8所乡镇初中进行捐赠,估计图书800余册,来自参与人员募集,且经过活动组织者精心挑选与包装)4、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每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前往兴隆、军民、十五中的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彩旗多面。(活动结束后,每队需将队旗交给随队负责拍摄的同学,送回一中南门东边传达室)5、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三支团队,分别乘坐3路、4路、7路公交车前往,每队队长需在途中认真负责每一位队员的安全;来回车费报销;(报销方式,会议后说明)6、每支团队到达目的中学后,与校方商商妥,将宣传条幅挂出,时间双方最好不要发生纠纷;与校方的联系工作由每队队长负责完成,具体联系方式会后给出,所以请各队队长会后暂留!7、每支团队不得向校方提出任何要求(除了宣传事宜),不得向校方索要任何财物,如发现有此行为,定将严惩!希望能获得各位各级校友的认可与支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活动背景及意义"多背一公斤"是民间发起的公益旅游活动,它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多背一公斤"通过传递-交流-分享三个简单的步骤为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实现良性的公益循环:传递--出行时多背一公斤,把文具或书籍等带给沿途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或孩子;交流--旅途中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彼此的视野,激发信心和想象力;分享--归来后通过一中校友群分享学校信息和活动经验,发动朋友参与。本次活动由兖州一中校友会承,目的在于集中闲散在家的大学生的力量,宣传光大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帮助家乡贫困的孩子们,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丰富的书籍资源,营造一个和谐安详充满爱心的社会。二、活动流程1.招募会员活动前期以一中校友会成员为主,伴以适当的宣传,吸纳部分社会上关注公益活动的成员;2.前期调查本市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可与其交流,发觉他们渴望知识的一面)并与其校领导联系,约定赠书时间形式;3.外联与外界单位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以扩大社会影响力;可联系单位如下:各大新闻媒体兖州日报、电视台等各大商企联诚公司、广场商厦、太阳纸业等4.募捐仪式在一中校门设立募捐点,号召广大回家大学生及关注于公益事业的市民前来募捐;
『伍』 如何利用网络推广公益活动
有很多办法,你可以到各大论坛去发布公益活动的消息,最好去当地的知名论坛。那样影响力比较大。再一个就是用这公益活动的名称去注册个微博,可以发布微博消息,等等类似的手法。
『陆』 多背一公斤的发展历史
在风光秀美的云南元阳多依树村,100多户人家的孩子,能上初中的女孩只有2人。孩子除了课本,没有其他儿童读物,不少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橡皮、卷笔刀都没有。大多数游客见到这样的情景也许会感慨一番,一些有爱心的旅游者也许会留下一些财物送给当地的小朋友,但一名去那里旅游的叫安猪的网友却想到了更多:“能不能利用数量庞大的旅游者的力量去帮助这些贫困落后地区的小朋友?”
于是,在2004年的4月,安猪在网上提出了一个叫做“多背一公斤”的计划。最初的思路很简单,鼓励每位旅游者在出游时背上一点书籍或者文具,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为了让这一切更有效,安猪建立了“多背一公斤”的网站,在网站上收集和提供学校的信息和需求,作为旅游者出行前的参考。
“一公斤很轻,但如果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一公斤,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就是这个朴素的理念,立即得到了旅游爱好者的广泛认同,仅仅依靠口口相传,在最初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广州、上海、北京的旅行者已经自行组织了20多次活动,参与人数超过200人,活动遍及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捐助文具超过10000份,书籍超过3000本。 面对取得的成绩,安猪的心是雀跃的,但他的行为也同时被人质疑:“对旅游者来说,每次山长水远地背一点点东西过去,意义到底有多大?”“对山区来说,每次这一点点的物资,又有什么用?要缺物资的话还不如直接从邮局邮寄呢,量又大,又省时间。”
这些质疑的声音让安猪迷惑了。于是,他于2004年8月再次到贵州和广西进行调研和实践。通过和当地老师和志愿者的交流,安猪肯定了自己这个“人人多背一公斤”的行动。但在一次喝酒时,贵州白碧小学文老师无意中说:“物质的匮乏还是可以克服的,但真正的问题是观念和信息的落后。”一语惊醒梦中人,安猪为自己的无知和短视感到惭愧。他意识到,“多背一公斤”的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旅行者更应该“背”去信息和观念,在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多地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之后,安猪对“多背一公斤”行动指南做了部分修改。他建议,旅行者最好自备信纸、写有回信地址和贴上邮票的信封,见面时交给孩子,让彼此保持长期通信联系;下载并打印若干梦想卡片,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梦想;把旅途见闻、照片、梦想卡片等发到网站,以便捐助者之间交流经验……
“我们不强调可怜和同情,如果说最初的‘多背一公斤’只是提倡扶贫,那么现在的‘多背一公斤’更注重的是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安猪反复强调这一点。
这种平等交流的快乐也成为了“多背一公斤”成员的共识。“其实这个旅游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满了人情味。我送了一些小礼物,而孩子们回馈给我们更多,有灿烂的笑容,不断的进步……与其说是我们帮助了这些孩子,不如说是这些孩子给了我们启示、触动和快乐,这多背的‘一公斤’其实是送给了自己。”广州的网友Ansel从云南回来后,这样总结自己的感受。
目前,在安猪的领导下,“多背一公斤”活动和网站全部由志愿者在业余时间开展和维护,对比他们获得的影响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安猪对此仍不满意,他一直在尝试与商业力量合作,他认为:“在今天,企业应该能做更多的事,而不仅仅是开一张支票。我相信,只有当社会的各种力量都在为一个共同的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时,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有希望。”“一公斤很轻,但如果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一公斤,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 10月12日晚8时,安猪抵达成都,他多次来到这个充满温情的城市,“温情”是安猪的用词,他说,成都怡人的环境总是能给他焦虑慌张的心一丝安慰。照列,在一架烧烤摊面前安个座位,然后坐下来,看着大姐摇着扇子,白烟缓缓在夜空中升起来,安猪忽然莫名地感动起来:“多么熟悉的成都生活!”
“下午还是北京郊外阳光下斑驳的树影下,晚上就已经坐在成都的街头。”从5月到9月,五个月紧张感现在终于可以有所懈怠。面对震后救援繁杂的工作,他们还必须承受生活的煎熬,整整三个月没有发一分工资。所有的全职人员,只能顿顿吃方便面。这些年轻人,带着一腔热血投入到公益当中,艰难的处境将他们的勇气点点剥落。作为管理者,安猪焦虑却又无可奈何,那段时间,由于申请的基金迟迟未能到帐,他们失去了唯一的支柱。
这是所有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常态,作为最底层的执行者,他们往往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向基金组织申请是唯一的正途。徘徊在政策夹缝的民间公益组织,依然默默地做事,等待着政策的眷顾。 安猪和他的“多背一公斤”组织一等就是四年,四年中,有无数的民间公益组织倒下,一些生存下来民间组织不得不寻求突变。安猪将“多背一公斤”带向公司化,注册一个合法的公司,经营盈利项目,然后再来操作公益性质的“多背一公斤”。这样的转变既解决了合法化问题,又解决了可持续的资金问题。目前状况下,不改变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你无法活过今天,那么未来是什么样子对你一点意义都没有。”安猪说。
转变的收获就是让安猪走得更顺当了一些,却依然困难重重,安猪说,虽然困难,但至少看到了一些微弱的希望。此行成都,他要去看看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所建的板房图书室。另外他还需要面试几个全职的图书室管理员,这既是他公司化的转变,也是“多背一公斤”对灾区援助可持续的一步重要的步伐。
2004年,“多背一公斤”首先以公益旅游作为切入点,向大众倡导一种快乐、简单易行的公益行动,它鼓励每个人在出行时背上学校需要的少量物资,在旅途中拜访学校,同时与乡村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传播知识,分享快乐。“多背一公斤”主张一种平等交流、快乐行动的价值观,它相信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是快乐和有天赋的,公益行动是一种相互的分享和交流而非单方面的同情和给予,这颠覆了“同情、可怜、给予、救助”等等传统的慈善观念。因其人性化的理念,“多背一公斤”受到了参与者的欢迎,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一位参与者这样说道:“其实这种旅游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满了人情味。我送了一些小礼物,而孩子们回馈给我们很多,有灿烂的笑容和不断的进步,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给我很多的启示和触动。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是我们帮助了这些孩子,不如说是这些孩子给了我们快乐,这多背的‘一公斤’其实是送给了自己。”
随着对乡村教育需求了解的深入,“多背一公斤”也开始尝试更多的社会创新,为乡村教育设计大规模的解决方案。2007年,“多背一公斤”提出了双子书项目,以图书为媒介,让乡村儿童在获得全新的优质图书的同时建立与城市儿童的联系,增进了解,共同成长。截至2008年4月,该项目已经为乡村学生送出了接近两千本全新的图书。经过四年的发展,“多背一公斤”已经成为一个用户协作参与的公益平台。网站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由用户收集、上传并维护;所有公益活动也由用户自发组织和参与。“多背一公斤”网站则致力于为用户的公益行动提供全方位的平台支持。我们期望,通过这种大众协作的公益参与方式,“多背一公斤”在2012年底前可为中国5000所以上的乡村学校提供图书、电脑、互联网、教育及师资等方面的系统服务。
在运作上,“多背一公斤”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公益活动的良性循环。“多背一公斤”的参与者在网站自发组织活动,探访学校,并在旅途结束后继续关注和服务学校;他们还在沿途收集新的学校信息,扩大“多背一公斤”的学校服务范围。单是2007年,“多背一公斤”的参与者就进行了超过130次公益旅游活动,并发掘了98所新的服务学校。目前,多背一公斤的服务学校超过300所,遍及中国西南及其他各省份的著名乡村旅游点。
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多背一公斤”建立了全职团队,并根据中国目前的政策和法律现实将组织以公司的形式完成了合法注册。“多背一公斤”将自身定位成社会企业,即:不以赢利为目的,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手段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善。“多背一公斤”的榜样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一个以商业银行形式运作的组织,帮助千百万孟加拉妇女脱离了贫困,并把自己的模式复制到了全世界。 “多背一公斤”在各界爱心人士的不断收集,收录了全国有近千所贫困学校的讯息。在完善每所贫困学校的讯息时,同时也在传播贫困学校信息,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帮助这些贫困学校。
公益不仅是国家、企业的专利,也是我们普通人的权利与责任。随着媒体的镜头聚焦在致力于公益活动的爱心人物,大家也越来越关注身边默默做着公益爱心行动的普通人。2012年,由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公益助学微群(微公益*爱心助学)发起的“寻找助学微民星”活动,获得了新浪微群平台的认可及主动推广扩散,在网友们的热心举荐与关注之下,7月15日三位草根“助学微民星”被推举出来。他们分别是90后传承大爱的王春晖、博爱干妈王志航以及坚持助学的田成志。
90后的王春晖,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才上大一的他,已然成为支教社团的领队。他曾受到过加多宝的资助,如今想通过支教这种公益方式,将大爱传承下去。而且目前王春晖对于公益的传承,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已是中国地质大学支教社团领队的他在传承公益大爱的同时,也成功地把个人的公益坚持,变成群体的坚守。博爱干妈王志航,北漂助学人田成志他们虽然并不富有,但是他们都将自己热衷于公益的心化为实际行动帮助山区的孩子们。
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公益只要我们想,我们就能做到。
『柒』 求“多背一公斤”爱心公益活动的新闻稿 ,文章
一、收集和传播更详细、准确的受灾学校信息。在这里,我们提供了汶川、都江堰、德阳、梁平、北川、彭州、绵竹等受灾地区的一千多所学校的基本信息,公众如果可以联络到这些学校中的任何一所,都可以把他知道的、看到的发布出来。我们也欢迎任何人将学校的信息以各自的方式传播。我们相信,当信息被充分披露并自由流动起来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力量,更好的决策和更持久的效果。二、组织和管理公益活动。我们在网站上提供了活动发布和管理的功能,任何一个希望为灾区学校做点事的朋友,都可以在这里发起公益活动,包括募捐、实地考察等,或者参与某个活动,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们也将联合各界的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物资的收集、接收和分发,让大家的爱心得到有效的传递和监管。三、为灾区学校提供长期的支持服务。根据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经验,重建阶段所需要投入的经费、时间、人力等资源,是紧急救援阶段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灾区重建不仅需要爱心和热情,更需要智巧和持久的努力。我们愿意在了解受灾学校详细信息和需求的基础上,联合各方力量,为受灾学校提供长久的支持服务。我们也期望您的参与。
『捌』 3000字的 社会实践报告
一:活动介绍 主题:回归母校 ,回报家乡 背景: 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放假回到家乡后非常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特别是母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鉴于此,兖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组织了03、04、05、06年毕业生80余人,举办这一次带有公益性质的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乘车到乡镇六所中心中学,将自己募捐所得的书籍、课外书等赠予学弟、学妹;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与他们分享自己在高中、大学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更可以提前感受大学,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为梦想奋斗。 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为一中历届校友创造一个“回归母校、服务家乡”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校友之间可以便利地进行交流,并为校友提供一个与各学校和家乡企业交流的平台;并借此机会建立一个校友联合组织,为以后举办更大的校友活动打好基础;进一步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 意义: ①、在加强兖州一中校友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聚集更大的力量为兖州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②、增加毕业生与自己母校的联系,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举行各种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通过赞助活动,进一步使公益活动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倡良好的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社会风气; ④、通过与面临中考的学弟学妹们的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气息,坚定他们为梦想奋斗的决心。 二:具体流程 (一)活动始发仪式 时间:2008年2月6号星期二下午1:30 (各队成员须在1点前,全部到位) 地点:兖州市第一中学阶梯教室 参与人员:学生代表、各团队等 耗用时间:30分钟左右 主要内容: 1、校友代表讲话;20分钟 2、合影留念;10分钟 3、各团队整齐出发,分赴各自乡镇中心初中。 注:(1)各分队均有一名队长,一名主持人,负责本队与相应学校及队员的沟通联系,控制活动流程,活跃现场气氛;队长由各分队推举选出,要求在活动组织和沟通交流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2)各队人数不少于10人; (3)每队选出一名同学负责拍照。 (二)各镇初中活动进行程序 时间:2008年2月6号下午 地点:各队相应镇中学初中 参与人员:镇初中校领导、镇初中学生、团队成员 耗用时间:1个半小时以内 主要内容: 1、欢迎仪式; 2、图书、文具等物品捐赠仪式; 3、与学弟学妹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主要内容是我们高中、大学的生活学习经验。(各团队需提前准备好要进行交流的话题,并且保证现场气氛比较活跃) 注: (1)、我们将向每个镇捐赠至少100本书; (2)、经协商,学校领导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场所、器材等,并对我们进行相应接待; (3)、我们将与100名左右初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座谈的形式进行;根据各镇中学不同的条件,座谈将在会议室、阶梯教室以及课堂内进行。 (4)、活动结束后进行相关反馈工作,为以后的活动总结经验。 三:相关具体事宜 1、联系03~06级毕业生,每级召集20名以上的校友参加此活动;分为八组,每组至少十人参加; 2、每组有一名同学负责活动拍摄,由校友会策划组指定同学,并提供相关设备; 3、准备所要捐助的物品,(共向8所乡镇初中进行捐赠,估计图书800余册,来自参与人员募集,且经过活动组织者精心挑选与包装) 4、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每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前往兴隆、军民、十五中的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彩旗多面。(活动结束后,每队需将队旗交给随队负责拍摄的同学,送回一中南门东边传达室) 5、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三支团队,分别乘坐3路、4路、7路公交车前往,每队队长需在途中认真负责每一位队员的安全;来回车费报销;(报销方式,会议后说明) 6、每支团队到达目的中学后,与校方商商妥,将宣传条幅挂出,时间双方最好不要发生纠纷;与校方的联系工作由每队队长负责完成,具体联系方式会后给出,所以请各队队长会后暂留! 7、每支团队不得向校方提出任何要求(除了宣传事宜),不得向校方索要任何财物,如发现有此行为,定将严惩! 希望能获得各位各级校友的认可与支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多背一公斤"是民间发起的公益旅游活动,它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多背一公斤"通过传递-交流-分享三个简单的步骤为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实现良性的公益循环: 传递--出行时多背一公斤,把文具或书籍等带给沿途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或孩子; 交流--旅途中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彼此的视野,激发信心和想象力; 分享--归来后通过一中校友群分享学校信息和活动经验,发动更多朋友参与。 本次活动由兖州一中校友会承办,目的在于集中闲散在家的大学生的力量,宣传光大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帮助家乡贫困的孩子们,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丰富的书籍资源,营造一个和谐安详充满爱心的社会。 二、活动流程 1.招募会员 活动前期以一中校友会成员为主,伴以适当的宣传,吸纳部分社会上关注公益活动的成员; 2.前期调查 本市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可与其交流,发觉他们渴望知识的一面)并与其校领导联系,约定赠书时间形式; 3.外联 与外界单位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可联系单位如下: 各大新闻媒体 兖州日报、电视台等 各大商企 联诚公司、广场商厦、太阳纸业等 4.募捐仪式 在一中校门设立募捐点,号召广大回家大学生及关注于公益事业的市民前来募捐;
『玖』 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一:活动介绍
主题:回归母校 ,回报家乡
背景:
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放假回到家乡后非常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特别是母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鉴于此,兖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组织了03、04、05、06年毕业生80余人,举办这一次带有公益性质的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乘车到乡镇六所中心中学,将自己募捐所得的书籍、课外书等赠予学弟、学妹;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与他们分享自己在高中、大学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更可以提前感受大学,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为梦想奋斗。
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为一中历届校友创造一个“回归母校、服务家乡”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校友之间可以便利地进行交流,并为校友提供一个与各学校和家乡企业交流的平台;并借此机会建立一个校友联合组织,为以后举办更大的校友活动打好基础;进一步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
意义:
①、在加强兖州一中校友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聚集更大的力量为兖州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②、增加毕业生与自己母校的联系,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举行各种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通过赞助活动,进一步使公益活动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倡良好的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社会风气;
④、通过与面临中考的学弟学妹们的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气息,坚定他们为梦想奋斗的决心。
二:具体流程
(一)活动始发仪式
时间:2008年2月6号星期二下午1:30
(各队成员须在1点前,全部到位)
地点:兖州市第一中学阶梯教室
参与人员:学生代表、各团队等
耗用时间:30分钟左右
主要内容:
1、校友代表讲话;20分钟
2、合影留念;10分钟
3、各团队整齐出发,分赴各自乡镇中心初中。
注:(1)各分队均有一名队长,一名主持人,负责本队与相应学校及队员的沟通联系,控制活动流程,活跃现场气氛;队长由各分队推举选出,要求在活动组织和沟通交流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2)各队人数不少于10人;
(3)每队选出一名同学负责拍照。
(二)各镇初中活动进行程序
时间:2008年2月6号下午
地点:各队相应镇中学初中
参与人员:镇初中校领导、镇初中学生、团队成员
耗用时间:1个半小时以内
主要内容:
1、欢迎仪式;
2、图书、文具等物品捐赠仪式;
3、与学弟学妹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主要内容是我们高中、大学的生活学习经验。(各团队需提前准备好要进行交流的话题,并且保证现场气氛比较活跃)
注:
(1)、我们将向每个镇捐赠至少100本书;
(2)、经协商,学校领导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场所、器材等,并对我们进行相应接待;
(3)、我们将与100名左右初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座谈的形式进行;根据各镇中学不同的条件,座谈将在会议室、阶梯教室以及课堂内进行。
(4)、活动结束后进行相关反馈工作,为以后的活动总结经验。
三:相关具体事宜
1、联系03~06级毕业生,每级召集20名以上的校友参加此活动;分为八组,每组至少十人参加;
2、每组有一名同学负责活动拍摄,由校友会策划组指定同学,并提供相关设备;
3、准备所要捐助的物品,(共向8所乡镇初中进行捐赠,估计图书800余册,来自参与人员募集,且经过活动组织者精心挑选与包装)
4、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每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前往兴隆、军民、十五中的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彩旗多面。(活动结束后,每队需将队旗交给随队负责拍摄的同学,送回一中南门东边传达室)
5、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三支团队,分别乘坐3路、4路、7路公交车前往,每队队长需在途中认真负责每一位队员的安全;来回车费报销;(报销方式,会议后说明)
6、每支团队到达目的中学后,与校方商商妥,将宣传条幅挂出,时间双方最好不要发生纠纷;与校方的联系工作由每队队长负责完成,具体联系方式会后给出,所以请各队队长会后暂留!
7、每支团队不得向校方提出任何要求(除了宣传事宜),不得向校方索要任何财物,如发现有此行为,定将严惩!
希望能获得各位各级校友的认可与支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多背一公斤"是民间发起的公益旅游活动,它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多背一公斤"通过传递-交流-分享三个简单的步骤为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实现良性的公益循环:
传递--出行时多背一公斤,把文具或书籍等带给沿途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或孩子;
交流--旅途中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彼此的视野,激发信心和想象力;
分享--归来后通过一中校友群分享学校信息和活动经验,发动更多朋友参与。
本次活动由兖州一中校友会承办,目的在于集中闲散在家的大学生的力量,宣传光大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帮助家乡贫困的孩子们,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丰富的书籍资源,营造一个和谐安详充满爱心的社会。
二、活动流程
1.招募会员
活动前期以一中校友会成员为主,伴以适当的宣传,吸纳部分社会上关注公益活动的成员;
2.前期调查
本市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可与其交流,发觉他们渴望知识的一面)并与其校领导联系,约定赠书时间形式;
3.外联
与外界单位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可联系单位如下:
各大新闻媒体 兖州日报、电视台等
各大商企 联诚公司、广场商厦、太阳纸业等
4.募捐仪式
在一中校门设立募捐点,号召广大回家大学生及关注于公益事业的市民前来募捐;
『拾』 兖州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三中)作文
一:活动介绍 主题:回归母校 ,回报家乡 背景: 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放假回到家乡后非常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特别是母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鉴于此,兖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组织了03、04、05、06年毕业生80余人,举办这一次带有公益性质的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乘车到乡镇六所中心中学,将自己募捐所得的书籍、课外书等赠予学弟、学妹;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与他们分享自己在高中、大学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更可以提前感受大学,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为梦想奋斗。 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为一中历届校友创造一个“回归母校、服务家乡”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校友之间可以便利地进行交流,并为校友提供一个与各学校和家乡企业交流的平台;并借此机会建立一个校友联合组织,为以后举办更大的校友活动打好基础;进一步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 意义: ①、在加强兖州一中校友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聚集更大的力量为兖州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②、增加毕业生与自己母校的联系,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举行各种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通过赞助活动,进一步使公益活动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倡良好的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社会风气; ④、通过与面临中考的学弟学妹们的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气息,坚定他们为梦想奋斗的决心。 二:具体流程 (一)活动始发仪式 时间:2008年2月6号星期二下午1:30 (各队成员须在1点前,全部到位) 地点:兖州市第一中学阶梯教室 参与人员:学生代表、各团队等 耗用时间:30分钟左右 主要内容: 1、校友代表讲话;20分钟 2、合影留念;10分钟 3、各团队整齐出发,分赴各自乡镇中心初中。 注:(1)各分队均有一名队长,一名主持人,负责本队与相应学校及队员的沟通联系,控制活动流程,活跃现场气氛;队长由各分队推举选出,要求在活动组织和沟通交流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2)各队人数不少于10人; (3)每队选出一名同学负责拍照。 (二)各镇初中活动进行程序 时间:2008年2月6号下午 地点:各队相应镇中学初中 参与人员:镇初中校领导、镇初中学生、团队成员 耗用时间:1个半小时以内 主要内容: 1、欢迎仪式; 2、图书、文具等物品捐赠仪式; 3、与学弟学妹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主要内容是我们高中、大学的生活学习经验。(各团队需提前准备好要进行交流的话题,并且保证现场气氛比较活跃) 注: (1)、我们将向每个镇捐赠至少100本书; (2)、经协商,学校领导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场所、器材等,并对我们进行相应接待; (3)、我们将与100名左右初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座谈的形式进行;根据各镇中学不同的条件,座谈将在会议室、阶梯教室以及课堂内进行。 (4)、活动结束后进行相关反馈工作,为以后的活动总结经验。 三:相关具体事宜 1、联系03~06级毕业生,每级召集20名以上的校友参加此活动;分为八组,每组至少十人参加; 2、每组有一名同学负责活动拍摄,由校友会策划组指定同学,并提供相关设备; 3、准备所要捐助的物品,(共向8所乡镇初中进行捐赠,估计图书800余册,来自参与人员募集,且经过活动组织者精心挑选与包装) 4、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每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前往兴隆、军民、十五中的团队,分配一面队旗,一条横幅,彩旗多面。(活动结束后,每队需将队旗交给随队负责拍摄的同学,送回一中南门东边传达室) 5、前往漕河七中、颜店十八中、新驿二十中的三支团队,分别乘坐3路、4路、7路公交车前往,每队队长需在途中认真负责每一位队员的安全;来回车费报销;(报销方式,会议后说明) 6、每支团队到达目的中学后,与校方商商妥,将宣传条幅挂出,时间双方最好不要发生纠纷;与校方的联系工作由每队队长负责完成,具体联系方式会后给出,所以请各队队长会后暂留! 7、每支团队不得向校方提出任何要求(除了宣传事宜),不得向校方索要任何财物,如发现有此行为,定将严惩! 希望能获得各位各级校友的认可与支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多背一公斤"是民间发起的公益旅游活动,它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多背一公斤"通过传递-交流-分享三个简单的步骤为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实现良性的公益循环: 传递--出行时多背一公斤,把文具或书籍等带给沿途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或孩子; 交流--旅途中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彼此的视野,激发信心和想象力; 分享--归来后通过一中校友群分享学校信息和活动经验,发动更多朋友参与。 本次活动由兖州一中校友会承办,目的在于集中闲散在家的大学生的力量,宣传光大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帮助家乡贫困的孩子们,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丰富的书籍资源,营造一个和谐安详充满爱心的社会。 二、活动流程 1.招募会员 活动前期以一中校友会成员为主,伴以适当的宣传,吸纳部分社会上关注公益活动的成员; 2.前期调查 本市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可与其交流,发觉他们渴望知识的一面)并与其校领导联系,约定赠书时间形式; 3.外联 与外界单位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可联系单位如下: 各大新闻媒体 兖州日报、电视台等 各大商企 联诚公司、广场商厦、太阳纸业等 4.募捐仪式 在一中校门设立募捐点,号召广大回家大学生及关注于公益事业的市民前来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