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宵节可以搞哪些活动
元宵节民俗活动一、舞龙舞狮
舞龙灯,也称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民俗活动二、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元宵节民俗活动三、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一项传统习俗。元宵又称汤圆,“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过元宵节即流行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每当正月十五,各地民众纷纷制作元宵,以庆贺佳节。
元宵节民俗活动四、情人相会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民俗活动五、赏花灯
赏花灯是老百姓过元宵节的一件乐事,也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一项活动。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许多说法,其中一个神话传说甚是有趣。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犹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时至今日,赏花灯仍然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庙会、公园便纷纷推出赏花灯的活动,届时天上繁星万点、地上火树银花,人间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元宵节民俗活动六、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经典民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节日文娱方式。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文人墨客,他们为了展现才华和闲来解闷儿,就制作出了“文义谜语”,他们一边把酒推盏,一遍吟诗猜谜,极富情趣。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流传至今。
元宵节民俗活动七、放烟花
燃放烟花是我国庆祝节日必不可少的助兴活动,元宵节自然不例外。当五彩缤纷的烟火射向高空,顿时夜空锦绣团团、璀璨夺目,地上火树银花,天上人间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最爱观赏的节目之一。
2.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活动方案啊
有奖灯谜猜!猜!猜!
2011年2月16日—17日,凡在和家乐阜阳(阜南、太和)购物广场、回临泉商都、华联商答厦一次性购物38元以上,均可参加猜灯谜一次;满76元以上参加两次;依次类推,最多限5次。奖项设置:
一次性猜对1条以上,送礼品一份(价值1元)
一次性猜对3条以上,送100g思念汤圆一袋(供应商赞助600袋,限阜阳购物广场。其他各店送价值3元的商品。);
一次性猜对6条以上,送价值6元礼品一份;
3. 求超市元宵节的促销方案,谢了
北方卖元宵,南方卖汤圆!摆几个冷柜,屋里要有,外面也要有,5个6个一专字排开,冷属柜前面贴上大POP,要是元宵,必须有散装的,散装的比袋装的卖的快!
这是主要卖点,天黑的时候一定要挂灯笼,有气愤,
选个时间段,做个促销,在当天设立当天大促销!
如果有能力的话 可以进行抽奖等活动,大小奖品看食品非食的主管能
向供应商要来什么了!也可以让财务去买点大的奖品,或者进点锅什么的小
家电!
以上希望对你有用!
4. 元宵节给老人送汤圆活动策划书活动目的怎么写
1、活动背景:为什么要做这次事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做这件事情,怎么做。
2、参与单专位:包括属给哪里的老人送,哪些人送,送多少。
3、时间:什么时间进行,活动时间持续多久。
4:总结:(可以在做完后编辑内容)
5. 元宵节有什么活动
一、耍龙灯也复称舞龙灯或龙舞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二、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三、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6. 元宵节送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望采纳
7. 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内容
一、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8. 元宵节活动内容
1.吃元宵:也叫吃汤抄圆袭,元宵即汤圆,它们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
2.看花灯: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元宵节赏花灯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3.猜灯谜: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 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且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元宵节的一种独特民俗文化。
9. 大家家乡元宵节都有什么新颖的活动了
元宵节祖庙的雕塑和汤圆都引人回味
No.1佛山·行通济桥
推荐理由:
佛山人有句俗话“行通济,无闭翳”,意为行完通济,便没有烦恼,事事顺利。每年正月十六“行通济”是佛山独有的祈福习俗,寄托着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年。发展到如今,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会有数十万来自各地的人自发来到佛山市中心的通济桥“行通济”,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向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顺顺利利、万事胜意。
元宵看点:
通济桥广场以通济桥、门楼及南北两个广场为主轴线,再配以桥下水体、周边绿化,形成一个面积7300平方米的公园。门楼的主体用青砖砌成,两边配拱形门洞,屋脊采用石湾公仔图案,表现佛山美术陶瓷的魅力,勾画出古代通济桥兴旺发达的情景,里面有财神、舞狮、卖风车等,两边分别有龙凤各一,寓意龙凤呈祥。门楼公仔图下面,是灰雕图“蝙蝠踩双钱”,用“福”、“钱”寓意富贵。
元宵节与正月十六两天,通济桥上行人摩肩接踵,手里举着风车,嘴里默念着“行通济,无闭翳”,再捎上一把“盛意菜”(生菜),几十万人浩浩荡荡走过通济桥,讨的就是一个“九出十三归”的吉利兆头。风车是“行通济”的必备品,数十万人拿着各式各样的风车,构成了广东最壮观的风车展览。
佛山最久负盛名的祖庙,将举办第三届“元宵喜乐会”的民俗系列活动,共分为三大部分:祈福篇、团圆篇和灯谜篇,充分展示佛山本土民俗特色的文化魅力。
No.2湛江·舞人龙
推荐理由:
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是全国各地汉民族的一种习俗,而湛江市东海岛的东山镇是以“人龙舞”的形式来表现。人龙舞始于明末清初,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广场表演艺术,每逢春节、元宵、中秋佳节和一些重大喜庆节日,东山圩村必连舞几个晚上“人龙”,东西两街户户张灯结彩,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元宵看点:
人龙舞之所以被称为“人龙”,是由于演出的“龙”全部由人组成,而不是用物构成。龙身巨长,一般由五六十人组成,有的达数百人,气势雄伟壮观。而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的人龙舞素有“东方一绝”的美称。表演时,几十至数百名青壮年和少年均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显现出独特的海岛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是东海岛乃至雷州半岛经久不衰的民间风俗和大型广场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海岛的28公里长的沙滩更是有“中国第一长滩”之美誉。
在湛江地区,元宵节人龙舞出色的还有雷州市沈塘镇沈塘村。村中的大中街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全长一公里,大中街从仁德门走到老鱼行,青石板街路有着明清古建筑和清末民初商业发达的缩影。虽然商业区已经迁出,但老街并没有老去,街两旁的灰瓦白墙、飞檐走壁的明清古民居还住着不少村民,每逢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沈塘人龙舞就在这条街上表演,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让人看到昔日老街的热闹繁华。
No.3广州·逛广府庙会
推荐理由:
要说广州最有传统文化习俗氛围的元宵节活动,那肯定是广府庙会。它在传统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五(3月5日)至廿一(3月11日)举办的传统庙会,是广东省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也是一项广府文化嘉年华活动。为期7天的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10个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元宵看点:
以城隍庙忠佑广场、中山四路(文德路口至北京路口)、府学西街、北京路、惠福东路美食街、大佛寺、五仙观为支点,每天都有专场民俗文化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制作展示、传统小商品展销、传统美食展销等活动,推荐广府本土文化。活动高潮当然是初定在3月7日举行的广府庙会城隍出巡:广州“城隍爷”坐在金漆木雕八人抬大轿上缓缓走出忠佑广场。作为广府庙会的重头戏,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大巡游正式拉开帷幕,各大方阵跟随城隍爷出巡。最特别是将有一批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神将”,也会参加出巡活动,大家将见到:苟元帅、庞元帅、刘元帅、张元帅、李靖将军、黄飞虎元帅、金吒太子、木吒太子等各大“神将”。
除了逛广府庙会,元宵节怎么能少去了越秀公园赏花灯?越秀公园今年灯展规模很大,灯会围蔽面积达28万平方米,有大、中型花灯28组,各色环境气氛灯5000盏,分《魅力穗城》、《欢庆羊城》和《锦绣花城》三大展区,将羊年生肖、岭南故事、风土人情灯组与鲜花结合布展。还有皮影戏表演、群众歌舞表演、广府文化进公园展(包括广府茶居展示和广府文化图片展示)及欢乐猜灯谜等精彩游园活动。
No.4德庆·炮仗攻狮子
推荐理由:
德庆县作为历史悠久的岭南古郡,德庆境内保留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以“过大年,闹元宵”最为出名。“炮仗攻狮子”更是西江流域最具特色、最大规模、群众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特色传统群众文化品牌,每逢元宵便是万人空巷。
元宵看点:
元宵节当日,最精彩、最刺激、最热闹的当属“炮仗攻狮子”。德庆人喜爱舞狮,视狮子为吉祥物,认为雄狮是兽中之王能镇妖驱邪,据民间传说,德庆民间舞狮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希望醒狮前来拜年贺岁。“炮仗攻狮子”在当地也称为“炸狮子”:春节舞狮时,人们还点燃一串串爆竹投向“狮子”,与“狮子”共嬉同乐,以示“恭敬”之意,因而,人们常说的爆竹“攻”狮子,其实也是爆竹“恭”狮子。爆竹和狮子结合起来,具有“避邪驱鬼”作用,并能代表节日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意义。当日,德庆县城基本每个大商铺、大企业都会邀请狮队上门舞狮采青,然后组织人员点燃鞭炮“攻”狮子。
同时,作为龙母故乡,德庆旅游文化部门参照古时习俗,恢复了正月十五龙母行宫出巡的习俗,并结合闹元宵活动,接受游客和市民的礼拜。德庆孔庙元宵也恢复举办祭孔大典,活动仿照清朝的例制举行庄重典雅的公祭仪式,并安排孔氏后裔家祭活动,同时融入体现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元素,在岭南是难得一见。
No.5怀集·壮瑶闹元宵
推荐理由:
地处广东西北山区的肇庆市怀集县,有一个下帅壮族瑶族乡,这里的壮、瑶、汉三族人民有着别树一帜的闹元宵活动,当地特色春牛舞、壮狮舞和“炮仗攻狮子”,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起喜气洋洋。
元宵看点:
今年元宵节,怀集县将举行第三届民间艺术节。届时将有龙鱼舞、春牛舞、壮狮舞、贵儿戏、凤舞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一批富有岭南特色民间艺术精品演出。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下帅壮族瑶族乡最热闹的节日,全乡村民家家户户准备上好的佳肴,宴请亲朋好友,同贺元宵。中午,成千上万的村民和游客相聚在下帅墟,欣赏最具特色的“春牛舞”、“壮狮舞”、“马舞”、唱山歌和“采茶戏”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当中而最吸引人的就是“炮仗轰狮头”,醒狮队沿着墟镇的各家各户和店铺不停地舞动及表演,为主人送上祝福和吉祥,人们在家门前准备了一大堆鞭炮,与亲朋好友一起燃放鞭炮“攻狮子”。
No.6丰顺·烧火龙
推荐理由:
在粤东地区的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每年元宵都会举行“烧火龙”活动,至今有300年历史,是当地人们为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于元宵节当天晚上举行的祈福活动。作为中国别具一格的客家民间艺术之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各地游客的前来一饱眼福。
元宵看点:
丰顺埔寨火龙是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由烧火树(烧烟架)、烧禹门(鲤鱼跳龙门)、烧火龙三项组成,其中的“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爆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数不胜数。每条火龙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达200多人。火龙游走在人群中,并喷射出各种绚丽的烟火,场面相当壮观。当燃烧着的巨龙在广场上奔跑时,观众也跟着火龙奔跑,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