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寻找资料!谢谢帮忙!!
网上商店营销策略 作为营销工具的网上商店,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呢?一个不起眼的网上小商店,隐藏在一个网站中若干层次之下的某个角落,被别人发现的概率实在有限。不过,如果你为此多下点工夫,甚至投入一些必要的资金的话,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
我们谈论网络营销时,很少涉及到与产品直接销售相关的问题,因为,网络营销不等于网上销售。网上销售通常与电子商务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不过,有时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界限,网上商店策略便是一例。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建立网上商店的初衷是为了在网上销售产品,或如那些网上商店平台服务商所言:开展电子商务。听起来好象不错,借助于那些电子电子商务平台,任何企业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开展电子商务了,甚至不需要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便可来一个三级跳,但是实际上,这些网上商店并不一定如预期的那样带来满意的销售额。
不过,如果您已经或正打算开一个网上商店,也不必为了这种现状感到悲哀——如果你不把网上销售额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的话。因为,网上商店除了其“电子商务”功能之外,还是一个不错的网络营销工具。
在目前情况下,B2C的热潮已经过去,甚至有人对B2C这种商业模式也产生了怀疑,因此,一个企业一般不会投入巨资兴建一个只为销售本公司产品的大型网上商场,那么,利用第三方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一个网上专卖店就成了比较明智的选择。
现在有许多提供这种服务的网站,网络企业对传统行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了许多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平台”,他们希望大量的传统企业站在这个平台上,快速开展电子商务。因此,我们将建立一个网上商店作为一种网络营销手段,实在是利人力己的好事。
但是,作为营销工具的网上商店,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呢?这恐怕是很多人觉得没有把握的事情,因为,一个不起眼的网上小商店,隐藏在一个网站(网上商店平台)中若干层次之下的某个角落,被别人发现的概率实在有限。不过,如果你为此多下点工夫,甚至投入一些必要的资金的话(除去店租之外的投入),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
下面是网上商店营销策略中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选择一个理想的平台
现在,各种网上商店平台很多,但是,最好不要轻易下决定,先试用一下再说。无论你建店的目的是为了给顾客提供一个了解你的产品的窗口,还是真的希望通过网上商店实现电子商务的目的,选择一个理想的平台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你要建立的网上商店相当于租用商场的一个柜台,经营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场的知名度、客流量,以及你的柜台位置等因素,因此,选择一个功能完善、管理方便、访问量大的网站平台至关重要,即使为此比那些人烟冷清的网站付出多一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如果你是第一次开店,还是选择租金相对低一点的网站好一些,因为,经营效果的好坏,除了网站流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比如你的店面布置是否有吸引力、产品或商店是否有最合适的分类、是否占据显著的位置等等。如果其他条件跟不上,为此支付高额租金,岂不是浪费?
争取获得网站的特别推荐
这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做广告啊,而且效果甚至还好过自己吹捧自己。不过,可能要为此投入许多精力才行,除了自己的产品容易引起访问者的兴趣、有一个响亮的店名之外,店面的布置和装饰可能更加重要,有时甚至需要请专业人士来为你设计。
首先,不要相信那些电子商务平台所宣传的“五分钟建店”、“十分钟开展电子商务”的宣传,即使再傻瓜型的“电子商务”也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要弄明白那些网站的说明和他们的租金就很费劲(也许是商业机密吧),然后,把你的产品一个一个连图片带说明、价格、售后服务措施、配送方法等等送到网上去,还要将杂乱的店面整理布置得漂亮大方。想想看,10 分钟够吗?
当然,获得网站特别推荐的机会也许不是很多,尤其在网站首页的机会更少,当你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很充分之后,不要忘记想办法争取呀,即使在分类页面的宣传机会也不要放弃。
为商店申请一个独立域名
因为获得网站特别推荐的机会不多,何况,还要求人,最好还是靠自己来推广,求人不如求己嘛。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为商店申请一个独立域名。
在申请完成建立网上商店手续之后,通常可以获得一个属于该网站的二级域名作为商店的网址,你会被告知,这就是你专用的独立网址,你可以将它印刷在名片上、公司的宣传册上、登录到搜索引擎上等等,当然,从功能上讲,你可以这么做。不过,从网络营销的角度来看,最好不要这样做,道理很简单,这个域名带着浓重的网上商店提供商的色彩,即使没有多少互联网专业知识的人,看到你的网上商店某某著名网站联系在一起,也会觉得有些不对劲。 将这类二级域名作为公司网站来推广时,有几个方面的负作用:第一,会严重伤害到自己的公司形象;第二,在同一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的网店可能会很多,这种类似的网址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也很难给别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第三,有些搜索引擎可能拒绝这类网址登录;第四,由于网络平台多采用数据库格式的网站设计,你的网上商店如果不做特殊设计,可能很多搜索引擎都无法检索得到。总之,不便于推广自己的网上商店。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为网上商店申请一个专用的独立域名,不过,这需要服务商的配合,需要将你的域名指向解析到你的网上商店才行。假定你拥有独立网址,那么,就可以采取各种常规的网络营销手段进行推广了,也许你的网上商店就可以名声大震了。
回答者:Dodd2008 - 经理 四级 1-4 10:59
络推广经典方法
如何增加网站访问量?以下是你可以考虑采用29个方法。其中,你或许已经采用了一些,有的方法你可能忘了采用,还有一些是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总之,在这里你可以了结到当前各种有效的网站推广方法。首先你要了解,网站推广是一个长期而且系统的过程,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Ⅱ 黄敏学的介绍
黄敏学,男,生于1973.10,湖北大冶人,经济学博士、计算机硕士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的常务理事、劳动部电子商务师专家委员会的主任专家、湖北省电子商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市场学会理事。
Ⅲ 黄敏学的学术科研
(一)近期主要著作《网络口碑的形成、传播与影响机制研究》,合著(第一),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丛书),2011/1《电子商务(第三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网络营销(第二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09《电子商务(第二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企业电子商务》,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电子虚拟市场的演进与交易模式》,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网络营销基础》,编著(第一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电子商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网络经济与网络营销》,合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3《网络营销》,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
(二)近五年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冯小亮&黄敏学&张音(2013).矛盾消费者的态度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吗——不同态度成份的变化差异性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1期 .92-101(CSSCI)王峰&黄敏学(2012).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的新产品市场成长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第7期.26-35(CSSCI)李新建&吴春梅&黄敏学&李崇光&李小玲(2011).基于顾客信任的网络商店显示价格对比性信息的策略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第5期.124-130 (CSSCI)黄敏学&谢亭亭&冯小亮(2010).矛盾的消费者是如何解读多元化口碑信息的?.心理学报.第10期.998-1100 (CSSCI)朱华伟&黄敏学&符国群(2010).价格促销为何只能带来人气而没有买气?.经济管理.第1期.86-91(CSSCI)黄敏学&才凤艳&周元元&朱华伟(2009).关系范式对消费者抱怨意愿及潜在动机的影响模型.心理学报.第10期.989-999(CSSCI)黄敏学&李小玲&朱华伟(2008). 企业被“逼捐”现象的剖析:是大众“无理”还是企业“无良”?. 管理世界.第10期. 115-126(CSSCI)黄敏学&周学春(2012). 顾客教育、就绪和参与研究:以基金为例.管理科学.第7期.李新建&黄敏学&李小玲(2012).营销渠道如何“无为而治”:渠道政策的制度化机制研究,第4期.1-17(CSSCI)张音&黄敏学(2012).产品召回为何“弄巧成拙”.经济与管理研究.第4期.96-105(CSSCI)王长征&周学春&黄敏学(2012)“求同”与“存异”:面子如何抑制或促进消费者的独特性需求,第4期.18-34(CSSCI)张音&黄敏学(2012). 企业产品召回的多视角研究述评.经济纵横.第4期.121-124(CSSCI)朱华伟&黄敏学(2012).高瞻远瞩导致自控还是冲动:自我建构与冲动购买.第3期. 45-62(CSSCI)黄敏学&王岩&姜书琴(2011).基于互联网的病毒式人际信息传播机制.珞珈管理评论.第1期.105-116黄敏学&冯小亮&谢亭亭(2010). 消费者态度的新认知:二元化的矛盾态度.心理科学进展.第6期. 987-996(CSSCI)黄敏学&王殿文(2010).从客户关系管理到客户圈子管理.企业管理.第6期.98-100黄敏学&冯小亮&王峰&蔡融(2010).不满意消费者的网络负面口碑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第3期.138-146(CSSCI)黄敏学.李蔓(2010). 品牌流失者的差异化管理.企业管理,第2期.90-92黄敏学&王峰&谢亭亭(2010). 口碑传播研究综述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初探.管理学报.第1期.138-146 (CSSCI)黄敏学&李小玲&潘黎(2008). 销售经理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质量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第6期.862-867(CSSCI)黄敏学&谢亭亭&董孝鹏(2008). 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口传动机的研究综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4期.152-156
(三)近期国际检索论文(SSCI:5/ABI: 1)
Fang, Eric., Xiaoling Li,Minxue Huang(2015).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Buyers and Sellers on Search Advertising Revenues in Business-to-Business Electronic Platf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SSCI,营销国际权威期刊)
Wang,Feng,Minxue Huang,Zhigang Shou(2015).Business expansion and firm efficiency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stry: Evidence from the U.S. and China.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Forthcoming,SSCI)
Zhou,Yuanyuan&Minxue Huang&Alex Tsang&Nan Zhou(2013). “Recovery strategy for group service failures: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recovery modes and recovery dimens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7(8):1133 - 56Wang,Rui &Xiaoling Li & Minxue Huang(2012). Channel Management through Selective Announcement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Decisions,Journal of Business-Business Marketing,19(2):129- 146 (SSCI) Huang, Minxue&Fengyan Cai& Alex Tsang& Nan Zhou (2011). Making Your Online Voice Loud:The Critical Role of Resender and WOM Inform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5(7/8):1277 - 97 (SSCI).Huang, Minxue and Alex Tsang (2010).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Issues Related to Interne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11(1) (ABI)Huang,Minxue&Huawei Zhu&Xuechun Zhou. Can E-Tailers Benefit from Providing More Information?,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SSCI, forthcoming)Zhou,Yuanyuan,Alex S.L. Tsang, Minxue Huang, Nan Zhou. Does delaying service-failure resolution ever make sens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SSCI, forthcoming)
(四)近期国际重要会议论文(EI: 12/ISTP/ISSHP: 9/ABI: 1)刘茂红&黄敏学(2009). The Optimal Pricing Model of Commission of China Futures Exchange.: Competition-oriented or Cost-oriented. ICIM 2009.12 (EI)李新建&黄敏学&李小玲(2009).Consumer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with Time Tolerance. EMS 2009.10 (EI)叶柯&朱华伟&黄敏学(2008).Can ETailers benefit from providing rich information?” Proceedings -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08.12 (EI)黄学松&刘茂红&黄敏学(2008). People as transmitters: What makes An online marketing message contagious? Proceedings -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08.12 (EI)朱华伟&周元元&黄敏学(2008).Do Consumes always keep Silence in the Internet Era When Dissatisfied? EMS 2008 Proceedings,2008.10(EI)黄敏学&王峰(2008). Using Online WOM to Forecast Box Office for Movies Coming Soon. WiCOM 2008 Proceedings,2008.10(EI)才凤艳&黄敏学(2007).Consumer as monitor: the role of relationship norm in consumers' complaint intention.2007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Conference, 2007.10(美国消费者研究学会年会 入选工作论文)黄敏学&朱华伟&刘茂红(2007).Why Do Chinese Users Use Pirated Software: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EMS2007 Proceedings,2007.9(EI)黄敏学&李小玲(2007).Service Quality in Web 2.0 Electronic Commerce: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from Typical Service and Technique Adoption. ISM2007 Proceedings, 2007.7 (EI)朱华伟&黄敏学(2009).Customer Attitudes toward Credit Card in an Emerging Market. WHICEB 2008. (ISTP/ISSHP)刘茂红.谢亭亭.黄敏学(2008).How to Improve Software Development? A Perspective from Customers' Perceived Quality. WHICEB 2008.( ISTP/ISSHP)徐珊珊&黄敏学(2007). Does Negative Online Word-of-Mouth Influence Consumer Negatively? WHICEB 2007. (ISTP/ISSHP)黄敏学&梅澎&张宁(2006).How Web Contents Influence Price Sensitivity of Online Consumers for Different Tangible Procts. WHICEB 2006.( ISTP/ISSHP)廖以臣&黄敏学(2006).What are motivations of experiential tour? A study based on on-line. WHICEB 2006. (ISTP/ISSHP)黄敏学&黄勇&曹火平(2005). How Personal Skill and Challenge of Websites Affecting Online Behaviors on Information-Oriented and Trade-Oriented Websites. WHICEB 2005. (ISTP/ISSHP)才凤艳&黄敏学(2005).How the Characters of Online Messages Influencing on Buying Behaviors of the Members in the Online Community. WHICEB 2005(.ISTP/ISSHP)黄敏学&肖莉(2004).How Interactivity and Vividness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under Different Proct Types. WHICEB 2004.(ISTP/ISSHP)朱华伟&黄敏学&马菁(2004).Effects of Functional Factors and Symbolic Factors on Online Brand. WHICEB 2004.(ISTP/ISSHP)
Ⅳ 黄敏学的个人经历
1995年在武汉大学原管理学院任教,1997年晋升讲师,200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营销管理与电子商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美国著名理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一年,并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进行短期交流访问,参加了包括欧洲举办的多次国际会议。近年来,出版多本著作如:《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电子虚拟市场演进与交易研究》、《网络营销基础》、《网络经济与网络营销》与《网络营销》等;在国内知名经济管理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六篇被ISTP检索;主持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教育部的跨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一项,以及科技部的“基于Internet的科技信息快速反应信息系统”一项;个人获得了教育部的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一次以及中国高校市场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次,集体获得湖北省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一次。
Ⅳ 我需要一份市场营销专业所学的全部课程的书名,作者及书的简要内容.
我是武大市场营销的
我们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武大自己出版的 还不错 主要的书有:
新产品管理 黄静
分销渠道管理 张广玲
网络营销 黄敏学
组织行为学 (这个不是武大出版的) 人大版的红色封皮
消费者行为学
广告管理
电子商务(这个没有教材
市场营销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的 超赞的一本书)
其实我觉得武大的书还不错 比较易懂 而且比较全 推荐!
Ⅵ 《电子商务》4
1-5: A B A C C
6-10: D B D D C
11-15:A D A A B
16-20: D B D C D
1、供应链是围绕供应、生产、物流来满足需求来实施的。
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高服务水平。(四要素: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3、服务托管可以自主决定服务类型,可以不断添加服务种类。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不需要担心日后主机的维护问题。
4、安全库存是为了防止不确定四要素对物流的影响,需要另外储备一部分订货量。(库存包括:基本库存和安全库存)。
5、根据商品分类判断。
6、若为订单处理完毕,还需要生成帐目吧。
7、外包是指将自己企业的某部分事务委托给ISP提供商处理。
8、外包的种类有:早期外包、晚期外包和部分外包。
9、电子商务实施的管理内容有:项目管理、信息加密、SSL协议、配备人员、事后审计、……
10、存货周转率=平均库存金额/总销售额
11、电子商务交易四流是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
12、消费者决定市场。企业生存的核心的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13、在供应链中中间商数目可以造成产品价格的差异化。
14、供应链计划系统包括五大模块: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计划、利润计划、……
15、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利润。
16、ISP是电子商务中较好的服务中间商。
17、缺货是一种销售不正常现象。在企业中这是一种不好的情形哦。
18、供应链一般包括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
19、合并订单是指将消费者的商品进行综合,既减少成本又方便管理。
20、主机托管,虚拟主机是服务器,也就是主机上分划出来的小空间。
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税务专业入学考试科目及书籍
http://yjsb.znufe.e.cn/news.asp?id=1080这是2010年的,我们学校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初试参考书目
241 二外法语
1、《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242 二外日语
1、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43 二外德语
1、《大学德语》(修订本)1、2册,张书良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01 政治学原理
1、《政治学基础》,王浦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6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黄楠森、陈晏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4 社会学原理
1、《普通社会学理论新编》,庞树奇等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05 法学基础
1、《法学通论》(法学理论、宪法学部分),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或以后各版本)。
606 基础英语
1、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 (1、2、3、4),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2、《高级英语》(修订本1、2),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607 新闻学基础
1、《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08 公共管理基础综合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四版。(或以后各版本)
2、《公共管理学》,徐双敏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8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803 西方哲学史(不含现当代)
1、《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美)梯利著,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2、《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04 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05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占40%;微观经济学占60%)
1、《政治经济学》,朱巧玲、梅金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或《高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张宇、王捷、卢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微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06 经济学(宏、微观)
1、《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微观)全两册,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经济学原理》中文第4版(宏观、微观)全两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807 管理学
1、《管理学通论》(第二版),张中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8 法理学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09 中外法制史
1、《中国法制史》,范忠信、陈景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次印刷。
2、《外国法制史》,郑祝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10 宪法与行政法
1、《中国宪法导论》,刘茂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宪法》,胡锦光、韩大元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方世荣、石佑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论行政相对人》,方世荣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石佑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次印刷。
811 民法学
1、《民法学》,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印刷。 (或以后各版本)
2、《物权法》,梁慧星、陈华彬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参阅近三年来法学核心期刊上的民商法论文。
812 诉讼法学
1、《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诉讼法学》,蔡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刑事诉讼法学》,姚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诉讼法》,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参阅近三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诉讼法学的论文。
813 经济法学
1、《经济法学》,刘大洪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经济法学研究生教材,经济法方向导师组集体撰写)。
2、《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第二版),刘大洪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学》,覃有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或以后各版本)
4、《商法学教程》(第二版),雷兴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814 环境资源法学
1、《环境资源法学》,吕忠梅、高利红、余耀军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环境法案例辨析》,吕忠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参阅近三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的论文。
815 国际法
1、《国际法》,王献枢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816 刑法学
1、《刑法学》,齐文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17 侦查学
1、《侦查学》,杨宗辉、王均平著,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2、《侦查学总论》,杨宗辉主编,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818 治安学
1、《治安管理学概论》,熊一新、李健和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近三年来法学核心刊物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上刊载的治安学论文。
819 语言学、文学与翻译
1、《语言学教程》(第三版), 胡壮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7月版。
5、《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7月版。
820 综合知识
1、《大学语文》,胡德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2、《法学通论》,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或以后各版本)。
3、《经济学通论》,赵凌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21 管理学
1、《管理学》(第7版),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或以后各版本)。
822 农林经济管理综合
1、《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2、《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耿玉德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823 土地经济学
1、《土地经济学》,毕宝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五版。
824 会计与财务
1、《会计学原理》(修订版),唐国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中级财务会计》,夏成才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财务管理》,张志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
825 人口学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杨云彦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826 公共行政学
1、《行政管理学》,徐双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丁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27 卫生经济学
1、《现代卫生经济学》,邱鸿钟、表杰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8月版。
828 教育经济学
1、《教育经济学》,范先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29 社会保障与财政
1、《社会保障》,赵曼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2、《财政学》,张馨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复试参考书目
003 经济学院
020101 政治经济学
1016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1、《政治经济学》,朱巧玲、梅金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
020102 经济思想史
1017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相关著作(任意一版)。
020103 经济史
101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中国近代经济史》,赵德馨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020104 西方经济学
1019 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二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020105 世界经济
1020 世界经济
1、《国别地区经济》,成协祥、佘群芝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版。
020106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102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杨云彦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3次印刷),1999年版。
★020120 法经济学
1022 法和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朱巧玲、梅金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刘大洪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020101 国民经济学
(政府经济管理方向)
1023 国民经济管理学
1、《国民经济管理学》,李华、刘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04 财政税务学院
020203 财政学
1024 财政学
1、《财政学原理》,陈志勇、刘京焕、李景友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版。
2、《税收原理与中国税制》,庞凤喜等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版。
3、《财政研究》,2007年以来各期。
4、《税务研究》,2007年以来各期。
005 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020201 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方向)
1025 投资经济
1、《投资学》,张中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版。
020204 金融学
1026 金融学
1、《货币金融学》,朱新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2、《货币金融学》(第七版),(美)米什金著,郑艳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汇率与资本市场》,周骏、张中华、朱新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020205 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方向)
1027 工程造价与项目评估
1、《工程造价》,许焕兴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项目评估》,吴大军、王立国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020220 投资学
1028 投资学
1、《投资学》,张中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2006年3月第1次印刷)。
★020221 保险学
1029 保险学
1、《保险学》,魏华林、林宝清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保险经济学》,王国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20222 金融工程
1030 金融工程
1、《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第3版),(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2004年7月第3次印刷。
2、《货币金融学》,朱新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020223 房地产经济学
1031 房地产经济
1、《房地产金融》,陈柏东、张东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2003年第2次印刷)。
2、《土地经济学》(第五版),毕宝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1032 项目评价与估价
1、《项目评估》,吴大军、王立国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工程估价》(第二版),郑君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06 法学院
030101 法学理论
1033 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近现代部分)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法律思想史》,严存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以后版均可)。
030102 法律史
1034 中国法律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
1、《中国法制史》,范忠信、陈景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国法律思想史》,俞荣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或《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35 外国法律史(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1、《外国法制史》,郑祝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法律思想史》,严存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以后版均可)。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1036 宪政综合(比较宪法学50分、外国行政法100分)
1、《比较宪法学》,王广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四国行政法》,应松年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30105 民商法学
1037 财产法
1、《合同法学》,陈小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6 诉讼法学
1038 民事诉讼法学、1039 刑事诉讼法学
1、《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诉讼法学》,蔡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刑事诉讼法学》,姚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诉讼法》,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参阅近三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诉讼法学的论文。
030107 经济法
1040 经济法(含商法)
1、《经济法学》,刘大洪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经济法学研究生教材,经济法方向导师组集体撰写)。
2、《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第二版),刘大洪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学》,覃有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商法学教程》(第二版),雷兴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5、近三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经济法、商法、社会法的论文。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041 国际环境法
1、《国际环境法》,王曦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030109 国际法(国际公法方向)
1042 国际公法
1、《国际法》,王献枢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030109 国际法 (国际私法方向)
1043 国际私法
1、《国际私法》,刘仁山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030109 国际法(国际经济法方向)
1044 国际经济法
1、《国际经济法》,吴志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07 刑事司法学院
030104 刑法学
1045 外国刑法学
1、《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30121侦查学
1046 侦查学
1、《侦查学》,杨宗辉、王均平著,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2、《侦查方法论》,杨宗辉著,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3、《侦查学总论》,杨宗辉主编,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030122 治安学
1047 治安学
1、《治安管理基础教程》,谢川豫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年版(修订版)。
2、《治安管理学概论》,熊一新、李健和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08 外国语学院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048 外国语言学综合(含听力及专业基础理论)
1、《语言学教程》(第三版), 胡壮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英国文学简史》(新修订本,第三版),刘炳善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常耀信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09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050301 新闻学
1049 新闻学综合(含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影视文化)
1、《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3、《当代新闻写作》,周胜林、尹德刚、梅懿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新闻采访》,罗以澄、 吴玉兰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6、《新闻编辑学》,吴飞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7、《影像的传播》,贾磊磊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10 工商管理学院
020205 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方向)
1050 产业经济学
1、《产业经济学》,邬义钧、胡立君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020205 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方向)
1051 贸易经济学
1、《贸易经济学》,柳思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版。
020206 国际贸易学
1052 国际贸易学
1、《国际贸易学》,张相文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国际贸易实务》,张相文、曹亮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国对外贸易》,黄汉民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0202 企业管理(公司管理方向)
1053 企业管理
1、《管理学通论》(第二版)(下篇), 张中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120202 企业管理(物流管理方向)
105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物流管理通论》,刘仁军等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0203 旅游管理
1055 旅游学基础(含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市场营销学)
1、《基础旅游学》,谢彦君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056 企业管理
1、《管理学通论》(第二版)(下篇),张中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120220 市场营销
1057 营销管理
1、《营销管理》,菲利蒲•科特勒著,梅清豪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11版。
★120225 电子商务
1058 电子商务综合
1、《电子商务》(原书第7版),加里 P.施奈德著,成栋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版。
2、《网络营销》(第二版),黄敏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20226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059 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于桂兰、魏海燕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人力资源管理》,冯忠铨、赵琛徽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1060 农业经济与管理
1、《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2、《农业政策学》,钟甫林等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1061 林业经济与管理
1、《林业经济学》,邱俊齐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耿玉德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062 土地管理总论
1、《土地管理总论》,陆红生著,中国农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7年版。
011 会计学院(会计硕士教育中心)
120201 会计学、★120222 财务管理、★120224 审计学
1063 专业综合课(高级财务会计40%,成本会计30%,审计30%)
1、《高级财务会计》,罗飞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或《高级财务会计》,汤湘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成本会计》,罗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成本会计》,王雄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审计》,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30100 会计硕士
1064 专业综合课(财务管理60%,成本会计40%)
1、《财务管理》,张志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2、《成本会计》,王雄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012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
020201 国民经济学(宏观调控与社会发展方向)
1065 国民经济学
1、《国民经济学》,钱伯海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020202 区域经济学
1066 区域经济学
1、《区域经济学》,杨云彦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区域经济理论》,陈秀云、张可云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020207 劳动经济学
1067 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杨河清、王守志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030302 人口学
1068 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0226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
106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赵曼、陈全明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120401 行政管理
1070 政治学
1、《政治学》,赵丽江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071 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厉以宁主编,章铮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1072 教育学
1、《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0404 社会保障
1071 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厉以宁主编,章铮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90100 公共管理硕士
1073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赵曼主编,陈全明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013 信息学院
020208 统计学
1074 数理统计学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020209 数量经济学
1075 计量经济学
1、《计量经济学》(第1-6、8、11、12章),庞皓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76 数据库原理
1、《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暄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方向)
1077 运筹学
1、《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程理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运筹学》,刁在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经济与IT管理方向)
1078 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刘腾红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0202 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方向)
1078 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刘腾红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或2008年版。
★120227 信息安全管理
1079 计算机基础
1、《大学计算机基础》,刘腾红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14 安全科学与管理学院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管理方向)
1080 安全学原理
1、《安全学原理》,林柏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015 知识产权学院
★030120 知识产权
1081 民法学及知识产权法学
1、《民法》(第二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0202 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方向)
1082 知识产权法与管理学
1、《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知识产权年刊》(近三期),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管理学通论》(第二版), 张中华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017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410100 法律硕士(非法学)
1084 法律硕士综合知识
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00 法律硕士(法学)
1085 法律硕士综合知识
1、《法学通论》,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或以后各版本)。
830 知识产权法学
1、《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近三期《知识产权年刊》,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参阅近三年来法学核心刊物上刊载的知识产权论文。
你要的估计是这些
020203 财政学(003财税学院)
初试参考书:
1、《财政学原理》 刘京焕、陈志勇、李景友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8;
2、《税收原理与中国税制》 庞凤喜等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1;
3、《财政研究》2006年以来各期;
4、《税务研究》2006年以来各期。
复试参考书:
1、《微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1;
2、《宏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8;
3、《国家预算管理》王金秀、陈志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020224税收学(003财税学院)
初试参考书:
1、《财政学原理》 刘京焕、陈志勇、李景友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8;
2、《税收原理与中国税制》 庞凤喜等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1;
3、《财政研究》2006年以来各期;
4、《税务研究》2006年以来各期。
复试参考书:
1、《微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1;
2、《宏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8;
3、《税收管理与稽查》 李大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
Ⅷ 网络采购和销售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企业营销管理的深刻影响,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在营销对象、营销基础、营销方式、营销组织、营销沟通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及其特点,提出了我国企业迎接新时期营销管理变革的对策建议。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企业的营销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对企业的营销管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挑战?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管理发生了哪些根本变革?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新时代营销管理的变革?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互联网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和挑战
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是一种以TCP/IP网络协议连接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个机构的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的数据通信网,是世界上唯一面向全世界的大众公用网。互联网向企业营销领域中的全方位渗透,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营销模式和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
(一)创造全新的营销模式
1.营销环境 Internet将营销导向信息经济的环境,网络上的电子空间距离使得各方相隔的“时差”几乎不存在。Internet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上网人数与电子营销额同步激增。
2.营销界面 企业可以利用Internet制作介绍自身形象的主页、发布多媒体的虚拟产品清单、电子订单或在线客户支持系统,使Internet成为市场营销的新途径。
3.营销决策 决策内容及响应速度更多、更快且以企业Internet连接Internet构成的信息系统综合环境,将各种决策条件和资源有效集成,为网络营销的决策提供了支持。
4.产品 在Internet进行市场营销的产品可以是任何产品或任何服务项目。
5.价格 通过Internet进行营销时,可以把价格调整到更有竞争力的位置上。
6.分销 网上销售采用直接模式,实现零库存、无分销商的高效运作;电子营销将营销活动倾向于买方市场,众多客户通过Internet来寻找、提出实现自己的购买需求。
7.促销 各种广告、公关都可以在Internet上实现,而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如实现动态广告、双向沟通等。
(二)重塑企业竞争优势
1.降低交易成本 互联网营销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和采购成本。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因特网上的广告活动,能使销售额增加十倍,费用却是传统广告的十分之一。通用电气公司采用网络采购系统后,人工成本降低了20%,原材料成本降低了20%。
2.减少企业库存 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生产商可以准确地依据销售商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库存保持在适当的容量,并提高库存管理水平。
3.缩短生产周期 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快速市场调查,了解最新市场需求;利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及时了解产品的市场反馈,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实现对产品策略的及时调整。
4.创造市场机会 借助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企业营销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增加大量经营机会。
5.提供满意服务 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将产品介绍、技术支持和订货情况等信息都放到网上,顾客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信息,并使企业随时为顾客提供高效满意的服务。
二、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的深刻变革
(一)营销对象变革
变传统的大众规模化营销为现代个性化集中营销。建立在市场细分基础上的传统营销,无论怎样细分,仍然是以一定规模的细分市场用户群为服务对象,过度的细分需求在传统的规模生产和销售条件下无法满足。而在网络营销条件下,营销服务对象可以是每一个个体消费者,实现了服务对象的极限化。互联网的个性化服务体现在可以实现服务时空、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等全方位的个性化。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在任意时间为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角落的顾客提供没有交易距离的服务;互联网使得市场的广度扩大,用户可以有更多选择余地,且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为个体消费者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企业可以设计出客户喜爱的新闻项目、题材栏目。为更好地培养网络客户,营销人员必须创建个性化的销售信息,根据每个顾客的喜好、购买习惯,设计和运用有针对性的说服技巧。
(二)营销基础变革
变以4P为基础的传统营销为以4C为基础的现代整合营销。传统的营销理论主要是由美国营销学家麦卡锡(E.McCanhy)总结的4P策略,即企业通过对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这4个交易变量的调节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及变化。美国著名营销学家科特勒(P.Kotler)指出,4P营销“代表卖方的观点,4P是卖方用以影响买方的营销工具。”
1990年美国营销学家劳特伯恩 (R.Lauterborn)提出,“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应当从买方的观点或立场出发,将营销交易的要素从 4P转向4C:从卖方的产品(Proct)转向买方的需要和欲望(Customer needs and wants);从卖方的定价(Pricing)转向买方的成本(Cost to customer);从卖方的渠道或网点(Plylacing)转向买方的便利 (Convenience);从卖方的促销(Promotion)转向买卖双方间的沟通(Communication)。以买方(顾客)为出发点的4C策略,将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将网络环境下的营销策略建立在了新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营销,有助于最大范围和最快地捕捉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降低顾客成本,给顾客带来各种便利,与顾客实现有效沟通。
(三)营销方式变革
变传统的间接营销为现代的直复营销。在传统营销中,企业的产品往往要经过多层中间商传递,市场反映和顾客的反馈信息周期长。而网络营销是典型的直复营销,直复营销中的“直”(其实是“直接”,Direct的缩写)是指不通过中间分级渠道而直接通过媒体连接企业和消费者,利用网络进行销售,顾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企业订单付款;直复营销中的“复”(其实是“回复”,Response的缩写)是指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互,顾客对这种营销努力有一个明确的回复(是买还是不买),企业可统计到这种明确回复的数据,由此对以往的营销努力作出评价。直复营销最大的特性是对营销效果的可测试性、可度量性、可评价性和可控性。利用互联网营销的这一特性,可以大大改进营销决策的效率和营销执行的效用。
(四)营销组织变革
变传统的实体营销组织为现代的虚拟营销组织。传统的实体化的营销组织的基本特点是:(1)功能化,实体组织具有完成业务活动所需的全部功能。(2)内部化,实体组织依靠自身的功能、资源完成组织的活动。(3)集中化和规模化。实体组织将各种所需的功能、资源集中在一起使用,在地理范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性。
而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营销组织具有虚拟性。虚拟营销组织具有不同于实体组织的根本特征:(1)专长化,只保留自己的核心专长及相应的功能,使组织规模小型化、分子化;(2)合作化,虚拟营销组织不再具有完整的功能和资源,而必须利用外部的市场资源和别的能在功能及资源上形成互补关系的虚拟企业进行合作;(3)离散化,虚拟营销的资源、功能呈离散状态分散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间通过高效的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总之,虚拟营销组织突破了企业的有限界限,便于企业实现外部资源和优势的有效整合,发挥企业核心能力,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模式的典型形态。
(五)沟通模式变革
变传统的单向分离式传播为现代双向互动多媒体式传播。传统的营销手段只能提供单向的信息输送,消费者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且信息传播模式是分离的,电视主要传播视频信息,电台传播音频信息,而报纸、杂志等传播的是文字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和传播,企业可以借助网络的互动功能在短时间内与世界各地的用户进行交流,使用户对商品和企业的服务有更多的[
发言权,并对用户的要求和建议马上作出积极的回应。同时,互联网络被设计成可以传输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使得营销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传播效果。
三、我国企业迎接网络经济时代营销管理变革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网络经济发展机遇,尽快形成网络竞争优势
互联网蕴藏着无限商机,互联网营销将成为 21世纪企业营销的主导方式。已有愈来愈多的企业认识到国际互联网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之视为未来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美国《财富》杂志统计的全球前500家企业几乎都已在网上开展了营销业务。原英特尔CEO葛洛夫曾声称:5年之内所有企业必须上网,否则必然倒闭。网络营销消除了企业规模大中小之间的差别,使各个企业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此我国企业应把握历史机遇,制定企业网络化经营战略,尽快形成网络竞争优势。
(二)建立企业的信息优势,加快构筑企业网络营销平台
信息优势是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建有网站的企业仅有15000家。国家经贸委对 30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也显示,这些企业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仅占总资产的0.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我国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建立企业的网络站点和网页。 (2)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对企业内部产、供、销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主要环节实施全面的计算机管理。(3)建立企业的内联网和外联网。内联网是连通企业内部各组织、各成员之间联系的计算机网络;外联网是企业对外设立的一个营销运作的虚拟平台,企业可据此进行宣传品牌、企业形象、服务内容,沟通与外界的商贸联系,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等活动。(4)建立合理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包括对企业域名的树立和宣传,提高企业对有关基础数据的管理水平及对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三)将企业的信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
取得网络竞争优势,首先要将企业的信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其次要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包括建立崭新的市场理念,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尽可能好的信用、尽可能优秀的服务开展网络营销;定制产品,提供个性化的顾客服务;开展互动式营销;遵循网络礼仪,实施软营销,即混淆广告、公关、产品目录和销售的界限,提供大量信息代替说服;利用网络虚拟特征,降低营销成本等。
(四)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势,提高企业营销决策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各种信息。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要更加重视决策的快捷性和科学性。企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这一信息宝库,及时收集企业营销决策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快速丰富的基础资料和信息。同时,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要求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即时满足,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向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倾斜。因此,企业要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使科学决策得以快速响应与实施,为企业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五)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现代营销人才具备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语言交流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并掌握新的人际关系技能,能通过对话与顾客实现良好的沟通;了解市场决策对企业组织的影响,能控制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在重视人才引进的同时,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和不间断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增进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现代网络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光峰,魏仁坚.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黄敏学.网络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 姚立新.电子商务透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 陈祝平.4C营销创新与互联网[EB/OL].http:// www.yestock.com.
[5] 编委会.电子商务战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0.
[6] 赵春明.虚拟企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来
Ⅸ 网上商店经营时主要应考虑哪些问题
根据正在学的电子商务,说下本人的意见:1.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2.支付系统(不过现在大多数都用网银的吧),3.物流(这个没学过= =),4.安全要求(销售者现在面临的威胁7点,安全要求是5个方面),5.营销策略(网络广告)。
如果是和我一样期末复习的,就不用相信我了- -因为是我自己的意见,还是问下同学吧,电子商务背得我好辛苦- -
Ⅹ 目前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是什么原因
摘要:本文分析BtoC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物流配送是BtoC模式首要问题,它是制约BtoC模式发展的“瓶颈”因素。着重分析解决物流配送问题的方式,即由第三方物流(中小速递公司)解决物流配送问题;本文讨论的重点是BtoC模式和中小速递公司如何进行有效地结合,以及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
随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上交易的发展,商品的交易时间已经达到“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的程度。网上交易使商品交易发生了巨大的革命,但并不能简单地将电子商务理解成网上交易,网上交易只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完整的电子商务应该是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全部实现的过程,在互联网上可以高效地 快速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完成,也就是“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只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但尚未完成商品实体的转移, 只有物流配送才能解决商品实体的转移,但物流配送发展相对滞后,越来越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正常的、高效的运作,物流配送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一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电子商务就是指通过电信网进行的生产 、营销、 销售和流通的活动,它不仅指基于Internet上交易,而且指所有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 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 采购、产品展示、 订购到出品、储运以及电子支出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电子商务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随着电报的出现,电子商务也就随之产生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话和传真机逐渐发明出来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当时商务人员利用电报、电话、传真机进行的一系列商务活动,这就是电子商务的早期形式。
(2)发展阶段.也就是EDI电子商务阶段。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系统就是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中的报文数据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进而将这些结构化的报文数据经由网络,从计算机传输到计算机。电子商务利用EDI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使得许多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无线贸易”,并且缩短了交易的时间,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3) 基于Internet网的全新阶段。Internet网是一个连接无数个遍及全球范围的广域网和局域网的互联网络,Internet网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般而言,电子商务就是指基于Internet网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具有降低成本,节省交易时间,降低安全库存量,增加贸易机会等优点。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明显得优点,许多企业开始青睐电子商务,并且涉足于电子商务.
二 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电子商务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电子商务的主流形式就是按参加主题划分:<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toB),<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toC).目前进行BtoB交易的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它们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有综合的大型物流集团为它们服务,所以BtoB型电子商务得到快速的发展;相对的BtoC型电子商务发展有点滞后,而且相对的发展较慢,由于BtoC型电子商务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笔者重点讨论BtoC型电子商务,以下电子商务就是指BtoC模式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少一套与电子商务配套的、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
未出台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仅仅出台部分行政性法规.
(2) 交易的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没有绝对的安全保障,这
些信息随时可能被第三者窃取.例如:消费者VISA卡的帐号、密码等有可能被窃取;这样对交易双方均是不利的.
(3) 交易双方的信用问题.许多消费者担心网上付款后得不到
应买的商品,而对于货到付款的商品,商家往往担心货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拒绝支付货款.
(4) 目前BtoC电子商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有三种:a 无形产品和
劳务的电子商务模式 b 实物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 c 综合类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三种经营模式将共同发展一段时期.
(5) 目前BtoC电子商务经营商品的品种范围较窄。经营商品大
多是耐用消费品,从交易量来看经营商品主要集中在图书、音像制品、软件这三种商品上,这三种商品被称为 BtoC电子商务的“三架马车”。
(6) 未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合的物流配送体系。相对于BtoC电子
商务的发展,物流配送的发展相对滞后,物流配送已经制约BtoC电子商务的发展,它已经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三 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瓶颈”问题的两种方式
BtoC电子商务企业要从当前的低迷状态走出来,首先就需要有一套健全的、高效的、快速反应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配合,只有拥有高效的、快速反应的物流配送体系,才能进一步扩展经营品种和创新经营模式,才能从“三架马车”向快速消费品转移。当消费者通过INTERNET开始购买快速消费品时,BtoC电子商务的春天就来临了。当前BtoC电子商务公司解决物流配送这个“瓶颈”问题,无非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策略,独自重新建立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部分企业利用原有的设备和富余人员筑建自己的物流配送部门,充分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有利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物流配送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它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十分方便,而且有利于对各个部门进行控制,各个部门能够协调发展。
(3)有利于获得第一手市场信息。企业的物流配送人员接触终端客户,理解消费者的喜好、消费的倾向等;他们可以将市场动态的信息反馈动企业,企业的有关部门可以预测市场动态的变化,预测信息有助于企业作出明智的决策,这样就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4)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商业秘密的泄漏。由于企业的商业活动均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调共同完成的,公司各个部门都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企业的商业秘密就很安全,泄漏的机会就很小。
这种方式的劣势表现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部分BtoC电子商务企业来讲,自建物流配送体系的成本较高,企业需要在原投资的基础上追加投资,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有企业的资本是有限的,自然就影响企业对主营业务的投资,这样就不利于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
(2)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将分散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将影响主营业务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企业的核心业务。当一个企业没有核心业务时,就缺少核心竞争力,也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BtoC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的网上交易量是有限的,配送达不到规模效应,就是规模不经济;自然配送成本较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如果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电子商务的商品就缺乏竞争力,企业也就缺乏竞争力。
(4)缺乏专业的物流配送人才。许多自建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员工大部分是原有的富余人员或失业人员,这些员工对物流配送更本就不了解,他们很难适应新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这样即浪费大量的资源,又不能顺利开展物流配送工作。
四 中小速递公司的现状、问题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种方式是“业务外包”,也就是让“自己的后院变为别人的前庭”,由专业第三方物流完成物流配送工作。第三方物流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结果,它将独立于生产领域、消费领域而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第三方物流对它所服务的企业提供高效的、系统的物流服务,它将是未来生产线性的企业、商业性的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公司的首选合作伙伴,而且它将逐渐代替许多企业自建的物流部门。 对于Bto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活动,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小速递公司非常适合服务BtoC电子商务企业.以下将对国内的中小速递公司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优势、劣势进行分析.
首先简单介绍中小速递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服务行业的种种政策限制逐渐被取消,同时国外部分速递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国内有 眼光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开始投身于这一行业由于当时的政策不是很清晰,这些公司暗地进行秘密经营,所以这些中小速递公司产生的时间就不是很明确。1992年之后,我国明确经济改革地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逐渐放开,所以中小速递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部分速递公司的网络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例如:大通快递、东方快运、东方捷运、 中通速递等。但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以及潜在的危机,以下主要分析当前中小速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中小速递公司的存在环境十恶劣的。 国家邮政总局有政策法规规定它们的经营范围,所以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将遭受重罚。再者许多的行政部门对它们的种种限制,这些中小速递公司总是如履薄冰。它们是在“缝隙”中成长和发展。
(2)整个速递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首先来自中国邮政的竞争,中国邮政是我国最大物流供应商,它拥有全国性的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中国邮政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改善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尤其是中国邮政的EMS(特快专递)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成为中国邮政的“金字招牌”,所以中国邮政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再者国外四大快递公司开始进入中国,这四大快递公司分别是FED、UPS、DHL、TNT.由于他们具备品牌优势,便捷快速的优势,高质量服务优势以及技术、人才、资金上的优势,所以它们在国内的业务发展很快,几乎在所有的大中城市均成立了分公司或代理机构.同时来自国内各个中小速递公司的竞争,由于它们在同一起跑线,经营管理方式 水平 技术以及服务质量均在同一水平上,所以它们的竞争只能是价格的竞争,相互压低价格.这样就使整个速递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3)中小速递公司经营业务范围较窄,经营品种较少。一方面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它们经营范围就不能延伸;另一方面它们未发现新的 潜在的市场需求,没有有效地去开发市场的潜力;所以它们的业务量增长缓慢。
(4)由于整体竞争能力较低,两者相互之间价格战,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这样许多客户就丢失了;大客户愿意同实力较强的快递公司进行合作。它们的大客户的数量在减少,只剩下中小客户;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大部分利润由你的大客户创造,所以许多中小快递公司的业务有缓慢增长,但利润未见有起色。
(5)在资本的融通上缺乏支持。这些由于中小快递公司的经营者大部分都白手起家,他们缺乏原始的积累,所以他们连改善经营环境,运输设备上有点力不从心。这样经营设备,运输设备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适应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在经营上就缺乏竞争力。
(6)在技术领域缺乏支持。作为一个现代的快递公司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但这些中小速递公司未能应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创建自己的信息系统。
(7)人才上的匮乏。缺乏高层次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同时许多中小速递公司的速递员是下岗职工或待业青年,这些中小速递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就不高.整体服务水平大打折扣,影响中小速递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中小速递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它们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是中国邮政和国外快递公司所不具有的优势的。重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比较优势。作为快递公司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聘用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目前是严重过剩)和大量失业人员.虽然这些员工的素质不高,但经过培训之后均能适应工作;节省了管理费用,形成了有利的成本优势。
(2)后发优势。作为快递行业在国内市场上几乎找不到比较规范的速递公司,大家都在学习中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学习国外快递巨头的先进经营理念,管理信息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投资成本,同时可以缩短与快递巨头的距离。
(3)灵活性强,效率较高。中小速递公司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些公司的工作效率很高,员工的工作时间可达到几个小时。它们具有汽配,摩配,人工配送等多种配送方式,尤其对于市内的配送,它们的灵活性更加明显。
(4)健全的配送网络。由于思想观念的限制,这些中小速递公司地域性较强,它们都是某一省份、地区或某一大中城市具有健全的配送网络。值得庆幸的是众多的中小速递公司有联合合作的趋势,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地域优势,相互合作或联合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目前新兴快递网络有“东方捷运”,“东方快运”等。
五 如何有效地使电子商务企业和中小速递公司进行结合
中小速递公司如何在当前的严峻的竞争的中有效地从困境中走出来,以及如何有效地快速发展?这是众多中小速递公司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得到很快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中小速递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可以这样说电子商务为中小速递公司带来一个春天。同时中小速递公司也使电子商务的优势得以发挥,完善的物流体系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双方的优势互补,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有效地使两者进行结合,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将是以下讨论的问题。
为了满足顾客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就需双方进行结合,双方应该本着一条“一切为顾客服务”的原则和五个R服务目标,即把最好的产品(The right proct),在规定的时间(At the right time),规定的地点(In the right place),以适当的数量(The right quantity),合适的价格(At the right price)提供给客户。为迅速实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并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就需要电子商务企业与速递公司进行有效地结合,大体上有以下两种结合模式:
<一>从电子商务企业向速递公司延伸。
信息查询,交易在网上进行;配送业务由速递公司来做,而各种要素的整合则由电子商务企业来完成,如代为选择物流企业,物流方式和运输手段;代付运费,保管费及保险费;代为生产提单和送达提单;代为结算货款,提供信息查询功能等。而速递公司则只是从事保管分拣、加工、配送和运输工作。
<二>从速递公司向电子商务企业延伸。
信息查询、交易、货物送达均由速递公司来做,电子商务公司仅提供商品货源(主要针对生产性企业的BtoC电子商务公司)。速递公司代为选择物流方式的运输手段;代付运费,保管费及保险费,代收货款,并提供信息查询功能等。
笔者认为第一种模式更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电子商务企业向速递公司延伸更适合双方的共同发展。以下主要讨论在具体操作上如何使两者有效地结合:
(1)统一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电子商务企业和速递公司的员工均要树立“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让这种思想贯穿工作的始终。让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只有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满意,公司才能取得利润,才能发展”。一定要让这种思想体现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2)建立的建全一套信息系统。双方需要建立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并让这两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有利于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速递公司需要建立和建全物流配送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条码技术(bar code),Internet技术,快反应技术(quick response ,QR)及有效的客户反应(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 ,ECR)等。
(3)筑建规范的自动化的高效率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产生的。配送中心对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配送中心的规范化,自动化从而实现配送中心的高效率。比如利用激光条码技术可以自动地对商品的入库,分拣,出库进行操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同双方公司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4)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企业和速递公司的网络优势。两者均有各自的网络系统,使这两方面的网络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配送的效率。
(5)充分利用协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所谓协同配送就是在短距离范围内,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或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配送,它也是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提高协同配送的能力,降低配送的成本。
(6)各种运输工具配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对于较距离的配送,可以利用车辆优化配置系统,对车辆和线路进行优化,使配送效率提高,配送成本降低。对于近距离的配送,可以充分发挥摩托车配送和人工配送的优势。
(7)努力提高配送的柔性化,满足消费者“多品种,多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个性化的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8)注重引进高层次的物流人才和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目前,由于高层次的物流人才缺乏,所以要善于引进和吸纳这些高层次物流人才,提高物流配送管理水平,同时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
以上几个方面是两者具体操作上共同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以及两者的矛盾和分歧。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1)当商品在配送过程中受到损坏或遗失,需要对顾客进行赔偿,这种赔偿应该由哪方来支付。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速递公司都有明确的规定,规定只给予该商品的原价值3%的赔偿,显然电子商务企业、速递公司、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责任,来支付赔偿,而不能由某一个单方来负责任。
(2)售后服务的问题。由于这些商品整个交易是由多方共同参与完成的,究竟由哪一方负责售后服务,目前,这并未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些商品最终贴上哪家的品牌,哪家负责最后的售后服务。
(3)商业秘密的问题。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秘密,由于双方的信息和资源共享,这些商业秘密对合作者来说,就已经不再是商业秘密。如何保证双方均能保守对方的秘密?在硬件上几乎无从做起,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商业道德,坚守诚信原则,相互信任,相互不泄露对方的秘密。一定要将诚信思想贯穿于整个业务过程。
综上所述仅是对两者在结合过程将面对的主要问题的一点分析,两者在实际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就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推动事物的不断向前发展。笔者认为只要有计划、有步骤去解决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两者的结合将能顺利进行;Bto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瓶颈”将会慢慢地得到解决,中小速递公司也将创造一片新的天地,双方将共同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书目:
1 黄敏学 主编《电子商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丁立言 主编《物流配送》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王之泰 主编《现代物流管理》 中国工人出版社
4 马士华 主编《供应链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李新华 主编《企业物流管理》 中国物资出版社
6 金真 主编《物流管理--新经济的增长点》 中国物资出版社
7 宋华 主编《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
8 菊池康也(日) 主编 《物流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