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1协同创新中心被取消了么
没有取消,国家重点项目,很多传言说取消了,其实没有官方明文说明,就是没取消呀
② 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现状
已经挂牌(已通过初审及已通过答辩名单见上表)的高校自主2011协同创新中心有: 中心名称 共建单位 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 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 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协鑫集团 生命的化学基础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 水污染控制先进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等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 紧缺战略矿产资源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等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 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世界文明与区域研究协同中心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台等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现代口岸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市口岸办公室 “绿色智慧岛”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手性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牵头、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 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 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广东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等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 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等 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国科技大学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农业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华侨大学牵头,暨南大学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天津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贸大学、商务部 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等 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 湖南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等网络计算与信息处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共同建设。 通航时代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镍钴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兰州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金川集团 三峡地区灾害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等 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华大学、西南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工业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 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工业生态修复及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云天化集团等 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精密冷轧板带生产技术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燕山大学、河北钢铁集团通信系统协同创新中心(通信系统联合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电信福建公司 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戏剧学院海西新型显示器件与集成协同创新中心福州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等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等 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东莞市横沥镇、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洪泽湖生态区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淮阴师范学院 中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协同创新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常州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三化协调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 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中国艺术国际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海洋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等 汽车连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云南西仪等 活塞和缸套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成都银河动力有限公司等现代天文与空间探测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 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等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天津财经大学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
③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的中心简介
管理委员会职责
> 对上级教育部、财政部主管部门负责,提交中心战略决策与执行报告,下达并执行各主管部门的政策与建议;
> 中心机制体制改革的协调推动、政策支持、指导督促;
> 组织机构的设立和变革;
> 提名并聘任中心主任;
> 聘任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
> 审批中心发展战略规划;
> 审核中心年度报告;
> 促进资源集成,创造发展环境。 管理委员会名单 职责协调、机制、筹资主任王树国校长 西安交通大学副主任郭东明 院士 副校长 大连理工大学宋晓平 副校长 西安交通大学吴朝辉 副校长 浙江大学邵新宇 副校长 华中科技大学龙兴元 董事长 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梁波 董事长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员研究生、实验室、人事、财务部门负责人(陈天宁、贾申利、吴宏春、朱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荣命哲、赵广社、蔡丽红及三校科研院长 科技咨询委员会职责
> 审定中心的研究方向和创新任务设置;
> 审定中心岗位设置;
> 参与中心人员招聘与考评;
> 审定自主创新项目立项、检查和评估;
> 指导人才培养等;
> 参与中心的其他重大学术决策咨询。 科技咨询委员会名单 主任钟掘 院士中南大学成员王立鼎 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高金吉 院士 北京化工大学卢秉恒 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谭建荣 院士 浙江大学郭东明 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林忠钦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雒建斌 院士 清华大学蒋庄德 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杨华勇 院士 浙江大学宋天虎 副董事长 机械工业联合会倪 军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Hans kurt Toushoff CIRP 主席、汉诺威大学教授 职责
中心执行机构是负责中心日常运行的机构,负责落实管理委员会决策的规划任务,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设立主任1人,常务副主任1人,副主任3人,成员由各联盟单位组成,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管理,由联盟牵头单位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享有国际声望的著名专家担任。中心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创新研究部、产业化推广部、海外交流部,在各联盟单位设立工作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协调和保障工作。中心主任具体的职责包括:
全面负责中心的发展规划、人员聘任与运行管理等工作;
规划中心及各协同创新平台的研究方向及建设规模、支撑部门设置及人员配置,公开招聘和任免平台主任;
提出改革试点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方案,每年向工作委员会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制定中心内部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组织对相关人员的评估与考核。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执行机构主任卢秉恒 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主任陈雪峰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骨干成员企业骨干:田沙、叶军、黄付中、张晓毅、刘春时、杨京彦、陈吉红高校骨干:康仁科、陈耀龙、史铁林、付新、赵万华研究部部长张树有、史铁林、康仁科、王煜、赵万华办公室李瑞萍 籍渊冰
④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单位
中心围绕我国实现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解决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两大行业需求,以钢铁共性技术为协同创新方向,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分工协同”的原则,以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这两所冶金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为依托,联合上海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研究院所,鞍钢、宝钢、武钢、首钢等大型生产企业,共同组建。
⑤ 如何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大前天我去华侨华人协同创新中心研讨会,许多国务院侨办的领导来祝贺并表态说,这个中心要为侨办政策提供支持,几个广东周边学校的校长们也表态支持暨南大学,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听着上真的很高兴,只有一位五邑大学副校长指出了问题,什么是协同创新的机制?高兴之余,有了一份担心,因为直到最后,轮到我发言的时候都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唱赞歌。 我说,“方才,五邑大学张校长提了个问题大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是‘如何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全称是是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教育部提出新的口号,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创新,但是,教育部背后有高人,提出口号以后让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研究什么是协同创新。为此,去查了一下,知道协同创新是集成创新的第三个层次,但是,高校如何协同创新仍然是含糊的概念。我认为,搞好协同创新先要明确这个中心要做什么,华侨华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什么呢?我同意江门华侨协会秘书长讲的,以华人为主进行研究。为什么?这是对象方法,因为华人是本质,华侨是表象,没有华人的凝聚力,何来华侨?那么,华人什么特征呢?华人有不少遗传特征,但管理学研究不到人类学和遗传学,而研究组织特征,不是个体特征。华人组织研究在管理学院开展多年,也有了不小的成就,但管理学院准备继续 下去,用华商组织方向来凝炼队伍,现在我们仍然在开展案例研究,不久我们转向理论研究,希望中心给我专门立项,也拨付专门的经费。集成创新的第三个层次要求不同单位,不同学科协同,为什么需要为同单位呢?因为中国研究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大家都研究一个问题,都在竞争数量,却不能产生大成果,中国无法在研究方面翻身。为了避免竞争,相同单位可以协同,集中精力研究一个大问题,产生大成果的同时,有所分工,有所差异化。协同创新中心是让各高校找好自己的定位,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所谓综合型研究大学。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每个大学都应该有自己长处,协同创新就是这个意思,在突出大成果的同时产生分工效应。”我讲完以后,好几位领导与我交换名片,我知道,我讲的是方向性的意见。 昨天,产业经济研究院也举行了“产业转型与科技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时间安排很紧凑,我抓住了校长们还没有讲话的时候讲了创新学院的事。为什么呢?因为产研院把产经管创并列,经管都知道,创不知道,我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向校内营销,因为学校部处处长们来了多数,抓住机会讲话。其实是在我前面有几位广东省科技厅和发改委领导讲话,但是我认为,协同中心并非仅为政府服务,虽然政府出了钱,但也不能说只政府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前面几位领导讲了许多,我认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于企业。世界大型企业中,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转型而获得新的生命力的,所 协同创新的对象更应该是企业。我是创业学院,也是管理学院负责人。科技管理是我在当产院副院长时与院长一同提出的,当时台湾的袁教授想来应聘,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我极力推进这个事儿。现在有了结果。袁教授是亚太地区孵化器领导人,我们要抓住这个领袖型人物,与台湾有重要科技管理经验的地区和高校合作。创业学院用三招保三创,三创是‘创意创新创业’我认为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而不只是论文或者是项目,赐刚结束的创业文化节,我们完成了三招,招标-我们与三个企业达到了课程授课协议,其中一项是‘设计的产业化’,第二招是招聘,在创业文化节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批内创业团队招聘,还组织了创业投资进校园活动。我们希望校友和创业投资对在校生的想法给予批评和支持,以批评为主,以支持为辅。” 中午吃饭时,我们学校的校长提出更高要求,面向全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争取在这个方向成为国内第一。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我去喝了一杯。另外,我对两次挂牌都做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机制方面,一定要在重大选题以后,形成招标制度。
⑥ ifsa协同创新中心是什么意思
“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地归纳为“1148”,即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有什么区别
有,两个地方,一个很早就有,一个13年成立的
⑧ 协同创新中心招收博士,大家知道有什么区别吗
协同创新中心有国家级和省市区级之分;目前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仅有十几个,基本设在大学。这些协同创新中心因为设在大学,所招博士和大学研究生院招收的博士没有任何区别,可能更有利于博士就读期间的科学研究。
⑨ 协同创新中心是什么情况
“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地归纳为“1148”,即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