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论述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传统的系统分析方法有什么异同
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周期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一个包括商务、技术、支付、物流等许多角色与要素的系统工程。所以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需要和外界发生信息交流。同时,这一系统内部还包括不同的部分,例如:网络、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等。首先,在决策方面,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需要将建立和管理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所需要的各类的专业人员组织成一个团队;当然也可以将该项任务外包给一些高科技公司(现在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的做法)。此外,要确定网站所采用的硬件、软件和电信设施。虽然有技术顾问帮助决策,但是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的正常运行最终是企业的责任。制定电子商务网站规划的一种方法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systemdevelopmentlifecycle,SDLC)是一种用于了解系统的商业目标并设计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的方法。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1)系统分析规划:选定商业模式,确定商业目标、系统功能及信息需求(2)系统设计: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3)系统开发:企业内部开发与系统外包(4)系统实施: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5)系统运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㈡ 查询3个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分析其不同的特点,写出分析报告。
1、电子商务模式定义
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个主体,按照一定的交互关系和交互内容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商务活动样式。
2、定义释义
(1)主体
无论是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来看,还是从国内外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实际来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企业、消费者(家庭)和政府。因此,此定义中的“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即企业(Business,B)、消费者(Consumer,C)和政府(Government,G)。
(2)交互关系
即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主体——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按照其交互关系的不同,理论上可以有9种交互关系,如图所示。
企业(B)
消费者(C)
政府(G)
企业(B)
B to B
B to C
B to G
消费者(C)
C to B
C to C
C to G
政府(G)
G to B
G to C
G to G
(3)交互内容
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主体的交互关系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内容,这就是定义中“交互内容”的含义。具体地,可以将交互内容划分为4个方面或者4个层次:
①网络通信
②商务信息
③业务管理(协同)
④商品交易
3、模式的种类
将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个主体与交互关系和交互内容结合起来考虑,即将3×3=9种交互关系再分别赋予4种不同的交互内容,则理论上可以有3×3×4=36种电子商务模式。
例如,企业间商务信息模式(B to B,商务信息),企业对消费者商品交易模式(B to C,商品交易),政府与企业间的业务管理模式(G to B,业务管理),等等。
当然,可以而且事实也存在大量同时具有几种交互内容、甚至几种交互关系的电子商务模式,如同时进行商务信息和商品交易的交互内容,或者同时具备B to B、B to C的交互关系,等等。
4、模式细化与扩展
事实上,将电子商务应用活动归纳为若干种模式,只是便于我们进行理解和应用的一种方式,观察、研究、应用的角度不同,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描述和分类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特定的“参照物”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细分与扩展,比较常见的细分与扩展“参照物”有支付和平台等。
按照是否具备网上支付的功能,可以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网上支付型电子商务模式,和非网上支付型电子商务模式。例如,可以有网上支付型的B to B交易模式,和非网上支付型的B to B交易模式。
按照是否平台,可以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平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和非平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例如,B to B交易平台,或者企业自建的B to B交易网站(非平台型)。
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并不一定严格遵循以上电子商务模式的划分方式和标准,而是根据需要,适当简化甚至重叠,以突出对其研究和应用的目的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