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存在哪些问题
电子商务推动了物流业的巨大转变,其中最大的影响是使物流的运输速度获得了很大专地提高,从而使物流属的运作效率也提高了。同时,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对物流需求量的增加,进而提高了物流业的社会地位。此外,电子商务的高效化对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地要求,要求物流企业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更广泛地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同时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管理方法。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并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
㈡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1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对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相对落后,没能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忽略了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优势的发挥。
2物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物流企业上网率普遍较低,且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电子数
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利用系统集成软件技术优化物流配置的企业非常
少,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其主要表现是:小、少、散、弱。“小”是
指物流配送企业数量、经营规模小;“少”是指物流配送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物流增值少;“散”是指物流企业网络分割,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网络设
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系统物流服务;“弱”是指竞争力弱,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没跟上。
另外,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不清晰,物流市场竞争机制、进入和退出机制缺失,行业中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等,限制了物流企业配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同时,专业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成为了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制约因素。
㈢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的要求有哪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求物流企业除了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之外,还要配备GPS、RFID,并开通SP短信增值业务和WAP无线查询业务等。
㈣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与传统物流模式有什么不同
1)对货物的要求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目的地多是非常分散的消费专者,因而配送的属货物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传统商务环境下,配送的目的地多是中间生产商或者零售商,物流配送的货物具有大批量、少批次的特点;
2)对时间的要求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对于送货的时间要求具有随机性,因为消费者在网上订购所要求的送货时间是随机的;而传统商务多是进行定期的货物配送;
3)对于运输的要求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要求各种运输方式(空运、水运、铁运和卡车运输)灵活组合;而传统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的运输方式相对固定。
㈤ 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管理由什么需求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传统的物流和配送企业需要建造大面积的仓库,而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强大的物流信息管理功能,可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大大拓展,既减少了生产企业库存,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优化了库存配置,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宏观调控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更表现在:
(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发展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物流自动化的设施众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即外部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内部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而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