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商促销 > 国外电子商务理论研究

国外电子商务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05:55:04

电子商务国内外研究

国内最有名的电子商务专家(理论派)的应该是杨坚争和冯英健两位老师了,他们写的著作在国内流传很广。

国外的不太清楚,帮不了你。

② 电子商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是什么,提出了哪些理论或技术

研究下京东的电子商务模式吧,卓越亚马逊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国内只是在模仿而已。。淘宝耍流氓。。。

③ 国外研究电子商务的名人或网站

网络知道对连接管理的很严。不让发live link的。
你说的ecommerce 的 payment processing 吧。可以搜索啊。也内可以到国外站长论坛容 digital point, webmaster talk, v7n 相关板块去提问。

④ 国外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有哪些观点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指手机、传呼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版无线上网技权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比如电子钱包、移动支付、移动银行、移动证券等移动数据业务。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移动电子商务可以真正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整个网络的信息和服务。

1,移动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有待完善
2,网络支付、安全认证、线下配送等系统和电子商务的立法有待完善
3,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4,消费和交易习惯还需要逐步地培养和改善

⑤ 国外做电子商务研究的网站或学者有哪些

magento

⑥ 国外学者对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研究

您好,您是否是需要国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状况的文献综述

⑦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新趋势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人们对网络购物的了解和熟悉,C2C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国外,C2C交易市场非常火爆。如今仅eBay一个网站的注册用户就有1.5亿。年交易额有342亿美元。观察全球C2C市场也正在蓬勃增长,今年前九个月全球总销售额比去年增长40%,达到250亿美元。在我国对于C2C这个目前已经发展了超过6年的市场,已经被证明是国内互联网剩下的一块“肥肉。
目前电子商务流行B2C和C2C两种模式.通过对当当网和淘宝网的分析,不难发现,B2C和C2C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发展趋势来看,伴随而来的将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一个跨模式的全方位电子商务平台很快就会诞生;融合B2C和C2C,不仅可能,而且将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采购、网络交易,成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哪个企业没自己的网站,在所处的行业当中就属于落后者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普及化,潜在的客户有可能先认识网站,通过网站上了解到企业信誉、产品信息再与你联系。
但是企业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模式的网站,以及是企业自己组建团队开发网站?这无疑是一个问题,所以以创想商务这样的电子商务软件及服务提供商的存在则为企业解决了这一难题。
创想C2C商城系统,为企业搭建多用户对多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平台提供了优秀的解决方案,系统功能仿照淘宝设计,采用模块标签技术和静态html生成技术 基于Asp.Net/C# SQL的开发的创想多用户商城系统,具有智能化、高扩展、稳定安全等特性,后台可自由添加频道,自由修改界面风格,商品无限级 分类,支持在线支付整合,通过安装和使用创想C2C商城系统,就可以轻松建立起专业大型的网上交易平台,如网上书城、二手市场、汽车网、团购网、游戏物品 等不同类型的在线交易商城。
1、分站功能:
后台自由设置分站城市,商铺根据注册选择所属分站。商铺所发商品均显示在该所属分站上。便于买家尽快寻找本地区货品,有利卖家针对本地宣传,增加网站实用性。
经营思路:可将网站管理延伸为地区代理模式
2、支持1级城市,2级城市等分站查询
社区搜索,本市搜索和全网搜索
3、支持积分商城,B2C站方式发布功能。网站虚拟货币(可冲值,可兑换成积分)
积分来源:一是注册;二是购买本网站商品根据购买金额赠送。
积分消费:专用于购买积分商城的商品,积分商城的商品也仅限于网站经营方发布。
经营思路:有利于网站知名度上升期的热度保持。站方可小礼品放入积分商城用于兑换,让买家在同样购买商品的同时有种超值的体验。留住买家,也留住卖家。
4、首页全部商品位、店铺位推荐功能。特色商品推荐功能。
5、店铺实际地图功能,实际地图标注功能,很快在现实中找到店家位置。
6、店铺托管功能(当店铺会员设置了托管后,网站方可帮会员处理定单)
7、商品分类采用的无限级分类,突破了传统C2C的二级或者三级分类的限制。便于用户精确查找自己需求的商品。

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2010-09-08 06:20:33)
转载
标签:
互联网
电子商务
网购
生活消费
大趋势
it
分类: 横看IT

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随着网购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商务有了新的认识,其实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网购那么简单,我们看看团购网站的流行,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随着网络生活的不断延伸发展,电子商务的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想要探讨的就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演变?

最近笔者关注了网络世界,注意到“有啊生活导航”的诞生,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内涵,其中掌门人蔡虎的演讲让我茅塞顿开。结合蔡虎的观点,笔者认为,有三个趋势值得我们把握,无论是对计划进入这个行业的还是已经在布局行业的人来说,都是需要研究把握和积极应对的。

趋势1:电子商务不等于网络购物,未来会覆盖网民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包括我们认知的基本电子商务来看,很多人都会把电子商务和网购直接划上等号。但是,当商务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尤其是网络时代一种虚拟经济刺激实体经济的变化发生之后,我们已经看到电子商务的范围正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仅仅把网购等同于电子商务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其实从社交网站的发展,网页游戏的流行,团购网站的异军突起,我们看到很多网络商务模式开始给我们演绎电子商务更加多彩的发展趋势。这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兴发展机会。可以说,电子商务越来越呈现一个平台化营销模式,也就是说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究竟买什么,卖什么都可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而不仅仅是我们认知的网购那么片面。

电子商务和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以及生活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换。这种转化也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特质。随着90后的不断崛起,网络化带来的一种新兴生活模式将变得越来越直观,这给电子商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可以说,电子商务将帮助人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赋予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我们出行时的网上订票,订酒店,我们购房、装修时的网络团购,我们寻找品牌商品的最佳性价比而进行的代购等等,都是电子商务带来的一种影响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如果说你还是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网购,那么我们看一组数据,或许能改变你这种认知。网络对每天用户提交的7亿次检索请求分析结果显示,4成以上的关键词与生活消费有关,除了常见的“商品信息”,更包括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服务信息”。这也是团购得以流行的一种潜在影响。

趋势2:电子商务的形态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淘宝一种模式。

一度时间国内用户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几乎都是来自淘宝,这不能不说是淘宝的一种成功。而从众心理也注定了淘宝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不过电子商务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并不只有淘宝这一种模式,虽然淘宝已经做到足够好。但是其他竞争对方依然有机会。事实上,一些平台化的商务模式,已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电子商务带来的机会。

如今的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到一个泛电子商务时代。简单地看看网络新近推出的有啊生活导航,也能看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带来的商务需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喜欢用各种圈子来界定自己的外联范围。而商圈也是对于喜欢互联网创业以及消费习惯的人们共同追逐的一个范围。

其实,我们从一些社交网站中也能看到商务的一种潜在机会,因为大家都喜欢扎堆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有人在哪里买了什么了,消费了什么了,就可以共享给其他的朋友。当然,也可以通过这种平台,进行进一步拓展的机会。比如聚会、消费、采购等等。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商务机会?这也是平台带来的优势,当然这种平台将变得更加宽泛。

趋势3:搜索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紧密。

搜索和电子商务的结合是一种强强联手,因为在互联网信息资讯异常庞杂的情况下,准确找到自己的需求就必须借助搜索工具,这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为何淘宝要和搜狗合作,而网络有啊强力借助网络搜索的原因所在。

毕竟,在这个信息海量的时代,精准定位很关键。尤其是当进入泛电子商务时代,我们的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购物,有更多的生活消费习惯开始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寻求准确的信息必然会借助搜索的帮助。这也是为何电子商务企业和搜索企业要紧密联系的关键所在。

在这方面,淘宝是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因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过淘宝更多还是对商户的一种搜索,而在泛电子商务时代,这种搜索的外延进一步延伸,因为不仅仅是商户的搜索,更是一种生活消费习惯的搜索。在这方面,网络有啊用一种新的平台理念诠释这种转换。据悉,有啊生活平台引入更多元化的元素,比如团购、优惠等目前火爆的网络营销方式都在其平台中得以展现。而采用了创新的PPC(按有效电话付费)和PPD(按天展示付费)模式,也满足了大量本地商户“只为效果付费”的推广需求。其实无论平台的积累和展现究竟如何演变,最主要的还是给我们带来体验的快乐,并引领一种潮流。

未来电子商务形态与趋势预测趋势政策
一、"商务电子化"必将是下一个蓝海市场
电子商务盈利继续增长,海内外资本频频介入电子商务领域。去一年,中国电子商务产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无论是行业网站还是综合性网站,都纷纷实现盈利,增长率超过50%,市场价值逐渐呈现。互联网实验室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增长率超过100%。增长速度全球遥遥领先。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具有坚实的用户基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股市持续追捧。商务部预测十年内将有70%贸易额通过电子商务产生……这一切都预示着电子商务即将成为最主流的商业经济模式,电子商务将会是真正的主角
二、各种电子商务形态在未来都将融合,结合在一个大平台上运行
环境在动荡中迅速变化,模式在混沌中不断创新,无论在思想、理念还是实践上都已不在一个层次上了。"网商""实客"概念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概念,反映了一类新的事实,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电子商务特别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新的变化和新的方向。基于BtoB/BtoC/BtoB/CtoC的模式分界开始消融,新的电子商务更加开放、融合,更加秉持以人为本、商务为本的理念,商业生态特征日益突出。综合与垂直两种电子商务模式未来将趋于融合,一体化网上交易及传统业务电子化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现在的电子商务还停留在交易双方的供求信息匹配阶段,而相关的信息服务并没有实现整合,如双方在线上达成交易之后,包括支付、物流、税务登记、保险等相关服务还普遍在线下通过传统手段完成。软件和网络的结合能将零售企业的多种需求动态传达到下游,并可能实现长期的B2B业务关系。电子商务和ERP整合是趋势。在几年前,就有人预言:"各种电子商务形态在未来都将融合,结合在一个大平台上运行"事实上,"网商"正在成为互联网世界新的主题,并将在今后若干年里引导和影响中国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互联网世界的主题也从网民、网友渐次跃变到了网商。
三、未来十年的电子商务:分散化、个性化、去互联网化。
第一大趋势叫做分散化。今后十年,电子商务不再是巨头们的游戏,一些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甚至个体户,开始用很少的投入,在互联网上做生意,做营销、做推广,成本很低,而且有机会和别的大企业平起平坐,所以他们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互联网来。
第二个趋势呢,就是电子商务个性化的特点会越来越鲜明。因为分散化了,所以一定带来个性化(一些更有趣、更多样化的电子商务模式)。
第三个特点,那就是去互联网化。因为电子商务的中心会越来越少,电子商务的节点会到每一个企业去,到每一个职业商人的家里去,所以才会带来更多个性化的应用,更多样化产业面貌。也正因为此,电子商务将来的的张力、渗透力也许会比互联网还要快,会很快渗透到互联网以外的地方去。将来只要能通信的地方,那里的用户就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用上了电子商务。
四、搜索引擎成了电子商务的基础,社区是电子商务的基石。
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成为紧密的价值环耦合。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合作可提高商务信息搜索的效果对电子商务而言,与搜索引擎合作,可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在线销售。搜索技术的进步不仅使用户选择商品的范围相对扩大,而且能帮助用户比较精确地寻找所需要的商品,深入比较能为用户提供更科学的决策,用户买到合适商品的机会也就相对提高。另外,基于搜索平台的电子商务,卖家也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展示自己的产品,更能提高自己的企业形象。由于买卖双方都能够比原来找到更合适的合作机会,在线销售就会增加。
五、"网商"时代营销规则发生裂变
网商不需要定位,只需要将充足的产品去供应;利基市场也可大行其道。产品质量,消费者说了算。口碑传播,决定网商生死。消费者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网络连接生产与消费。网商时代就是平民经商时代,任何人、任何企业,小品牌与大品牌,小商人与大商人同台平等的竞争。传统的许多营销规则被颠覆、改写,新的秩序在不断创立。
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今天,运用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中的五种力量来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传统商务时代的竞争结构的。
1)电子商务时代的新生力量
2)电子商务时代顾客的讨价还价的力量
3)电子商务时代供应商的力量:一方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产品的差异性。
4)电子商务时代的替代产品的力量:只有提供附加的独特的服务才能有机会在夹缝中生存。
5)传统商业时代竞争加剧的力量:核心产品的附加值成为了企业普遍使用的竞争武器与工具。
六、"全民皆商"时代即将到来
如一些生态化形态:社区、网盟、网络化组织、商业社会等等。网商会主动拉上下游供应或销售商加入"实客"(我的商务信息中心)的诚信社区自我规范这个世界的行为,商业网络社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潜规则比显规则更有效的规范商业行为。那时,会有介绍有专门依附人本社会网络生存的甚至寄生虫一样的企业等等。在美国就有专门的企业开发产品协助企业更好地在"MYSPACE"的网站上开展广告宣传,并依赖美国第一社区"MYSPACE"生存。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虚拟组织在网商生态系统中会很自然的演绎出来,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引导,但是这会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它是由价值驱动的,网商生态有机组合的组织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具有生命力。它们更需要低成本的电子商务。如:辉瑞制药就首先参与到社区互动中来,它与美国最大的医生社区网站合作,通过有针对性与专家库医生进行沟通,以互动形式交流医学及疾病治疗方面问题,已达到推广公司和产品目的,它推销的是产品理验及产品学习,间接就是通过医生来推广企业产品。
七、电子商务呼唤全新服务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并不尽人意
从商业角度上看:商业服务标准不统一;缺乏完整的商业服务体系;子商务服务应用不深入
从技术角度上看:缺乏统一的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标准;没有真正成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电子商务呼唤全新服务:
1)点对点服务:服务人员需与实体企业建立面对面的服务关系;
2)用户实施与辅导:基于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匮乏,B2B服务供应商须对用户进行充分的实施辅导工作;
3)用户参与频繁程度:互联网交易平台用户需达到相应的最低参与度以保证交易平台的信息效率;
4)用户信用体系维护:B2B交易平台需建立相应的信用维护体系,以规避用户交易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将必须具备足够的信用基础,就像证券交易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
5)资讯覆盖率:B2B交易平台目前仍处于信息平台的发展阶段,因此资讯获取能力成为B2B服务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6)综合市场判断分析能力:B2B服务供应商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机构,有必要保证其会员用户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并提前规避风险;
7)解决方案提供能力:B2B服务供应商有义务为其用户提供最佳网络应销解决方案,使其成本收益比趋于合理;
8)商业信息业内覆盖比率:对于典型的B2B行业,供应商需将用户的信息有效覆盖足够比例的目标用户;
9)服务机构对用户产品研发方面的引导:通过国际化大企业标准采购,影响B2B平台内部的中小企业规范产品生产规格,提高技术水准,并参与国际竞争;
10)交易信息的有效匹配:B2B服务平台需建立有效的匹配机制,是供求信息达成更完美的匹配效果;
11)采购成本节约:B2B交易平台面向采购者的目标并非单纯地压低采购成本,但从短期看,该服务提供的主要利益点在于压低采购成本;
12)供应商级别划分:B2B平台与大买家共同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的跟踪评定;
13)商人服务:所有B2B平台均属于为商人服务之平台工具,供应商需按照商人的需求进行应用部分之研发;我们可以看到,距离上述的13个方面的要求,目前的交易平台仍存在很大差距,运营商在下一阶段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开展,我们很难说未来谁会更加出色,当然这还要看两个方面,其一是平台是否给用户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其二是平台本身的长期定位与战略方向。
归类:电子商务的趋势,有六点:
第一个是纵深化,深入到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各种商务模式。
第二个是融合化,商务网站跟行业性网站,越来越强
第三个是专业化。专注于一个信息化行业,并形成一个行业。
第四个就是国际化。这是主流的不可替代的。
第五个个性化,个性化消费和网络订制化服务越来越强。
第六是产品数字化与服务化,产品越来越数字化。

⑧ 国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北美的现状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约4000多万Internet用户,占总人口的20%多。目前,Intern et网站的数量约有2000万个。在1996年1月,网站数量仅有约20万个;到1996年底,网站数量增加了约十倍达到200万个;1997年仍然保持了这个速率。主干网的速率为622M,有9个大节点。每个节点下挂几个一级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每个一级ISP下,又挂几个二级ISP,直至最终用户。用户的速率一般是56Kbps或33.6Kbps/28.8Kbps。现在有些地方已开始使用Cable

Modem,速度达500Kbps,许多地方已开始试用ADSL,速度达1.5Mbps。每个月用户要交给ISP的费用大约为15加元(相当于人民币90元),而且不限制通信量,服务很好,大部分ISP声称24小时×7天的技术支持。ISP出口到上一级ISP的速率一般为一根或多根T3(45Mbps)或T1(1.5Mbps)。一根T1线包月大约5000元人民币,一般标准是挂300个左右的终端用户。

大体上讲,Internet的发展,从近年起有了爆炸性的发展,应用面遍及各行各业。纵观美国Internet的历史及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从Internet的应用角度看,可贩种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电子邮件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认为从70年代开始,平均的通信量以每年几倍的速度增长。比如,笔者在1996年发了大约200个电子邮件,1997年则有约1000个电子邮件。

第二阶段,信息发布阶段。从1995年起,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发布系统,爆炸式地成长起来,成为目前Internet的主要应用。

第三阶段,EC(Electronic Commerce),即电子商务阶段。EC在美国也才刚刚开始。之所以把EC列为一个划时代的东西,笔者认为,是因为 Internet的最终主要商业用途,就是电子商务。同时反过来也可以很肯定地说,若干年后的商业信息,主要是通过Internet传递。Internet即将成为我们这个商业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

三个阶段开始的三个应用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高速扩张中。电子邮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着目前的信件、一定程度上的电话和传真;信息发布功能已经取代了一部分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发布功能,几乎所有重要的报纸都有了免费的电子版本供查阅。许多日常工作,尤其是情况信息的搜集,通过一个鼠标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免去了出差、长途电话、传真、邮寄等过去是必须的动作,这些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由于Internet对社会资源的巨大发挥和节约,美国政府在促进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上,不遗余力,总统、副总统亲自上阵。比如,在Internet商业活动还不充分时,政府出钱使Internet免费运行,直至近年在Internet走上轨道,能自行良性快速发展壮大时为止;还规定美国政府的各个部门1997年必须在Internet上购买不少于450万件的商品,把指标分散开来,分配到政府各地和各部门,以培养在Internet上购物的习惯和环境。1997年5月份,克林顿公布了一个政策,即Internet-Tax-Free-Zone(Internet免税区),即在全球范围内,通过Internet网所购、销的商品不加税,包括关税和商业税。这个政策已得到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国的不同程度的支持。所以,Internet免税区,可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意义极其宽广和深远。

总而言之,在美国和加拿大,一场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以Internet为纲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席卷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其变革的速度之快,其影响之大,其涉及面之广,无可比拟。

亚洲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新加坡企业调查揭示:亚洲电子商务发展不容小觑

作为最具高回报及商业机会的区域,亚洲电子商务发展一直受到信息技术和商界人士的关心。1993年至1996年,亚洲Internet网站数目激增137%。有调查预测,到2001年,亚洲国家应用电子商务的贸易额将达300亿美元。由此可见,亚洲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容小觑。

以新加坡为例,Price Waterhouse曾于1998年进行一项专题调查,访问了83家主要的商业组织,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围绕电子交易和市场推广,其中尤以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网上广告为主。而电子邮件及网站是它们在Internet上宣传的主要工具。另外,网上智能卡缴款及电子转账服务也正在成为公司下一个信息技术发展项目。可见,从数据往来至交易程序都将以Internet为平台,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值得关注。

各行业趋向网上销售网上EDI逐渐普及

事实上,迈入1999年,网上银行服务(Internet Banking)已成为业界不可或缺的服务,不少大银行不但有网站,而且还提供网上转账和查询账户的功能。而零售及娱乐事业也大量应用网站从事订购服务,如大型超级市场、花店、唱片公司等。在商务方面,贸易商也利用Internet进行交易及报关工作,使Internet EDI活动逐渐成为工商业的信息科技应用趋势,并取代传统的EDI网络和服务。与此同时,金融投资也正在向网上电子交易发展,这有助于简化交易程序及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

调查发现,公司发展电子商务是为了提高客户服务及竞争力,而以增加收入为目的者只有20%弱。再者,大多数公司还不知道发展电子商务的成本,而且20%的公司认为需要10万~50万美元。

用EDI未必会降低成本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网站上提供服务及产品信息,无疑有助于客户方便地掌握更多的资料。而电子商务的最大优点,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及突破时间和地区界限。至于成本降低及收入增加与否,就要看应用电子商务的策略和营运之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服务素质及效率必能高出同行。在成本方面,从专业角度评估,应该在13万~15万美元以下,因为其中的软、硬件和人手其实可沿用现有的部分资源,关键是要有一个熟悉电子商务的专业人员带领,使之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及人力资源发展网上业务。

最大的开支是系统维护

有意发展电子商务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公司认为维护及后勤系统是电子商务的最大开支,其次便是保安措施。事实上,调查结果证明了这一看法的正确性,电子商务依赖网站服务器甚至需要公司的Intranet相配合,涉及的软硬件不少,而除了硬件的保养成本外,维持网站运行的人力及管理资源和不断的服务改善工程也是一笔主要的花销。

因此,在进行电子商务前,项目管理者、供应商和管理层应有充分的沟通,并且做好计划预算,以便在电子商务发展时能在技术及成本关系中得到最大的效益。尤其是考虑网站连接上公司Intranet或数据库时,在技术工作中所费时间甚多,而且可行性往往是最大难关。一旦预算失败,应用不了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就可能损失不少的资金及时间。

日本推崇电子商务

过去,日本的计算机化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优化以及在公司中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现在的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削弱了。由于这些原因,日本迫切需要改变现在的系统。作为这种结构性改变的工具之一,电子商务被日本政府和私人机构推到了显要位置。

在这种环境下,根据企业界的要求,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国际经贸部积极同私人机构合作,在日本经济的每一个商务活动中开展电子商务的促进计划。

日本国际经贸部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分类,把商家和客户之间的电子商务称作客户电子商务,把商家和商家之间的电子商务称作公司电子商务,并在1994年,准备了总计2亿5千万美元的预算。接着,他们为19个客户电子商务项目分配了8千万美元的预算,为26个公司电子商务项目分配了1亿7千万美元的预算。

在客户电子商务方面,日本现在有超过50家的本国银行准备采用SECE(安全电子商务环境)协议。在公司电子商务方面,日本已经发起了一项称为CALS的计划,以实现从研究发展部门到生产部门之间的过程数字化。在这个计划中,大量书面工作和商业过程被计算机的程序所代替,大大降低了费用,缩短了时间。

在客户电子商务方面,在开放性网络如Internet上进行电子交易必须做到安全可靠。而

SECE实现了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进行日本式的商务活动。1997年10月,由富士通、日立和NEC联合成立了日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以提供这种颁发电子认证的服务,现在已开始这项服务。

1996年,日本成立了电子商务促进委员会,简称ECOM,有251家公司或机构参加了该组织。此后,ECOM在诸如电子授权认证和电子预付款或"ECOM现金"协议等领域制订了规划和模型协议。这个授权认证规则得到了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及OECD的高度评价,并被指定为共同的全球规划的主要基础。因此,电子商务计划通过一些私人机构的努力得到了较大发展。

日本的电子商务促进计划采用了以下规则。首先,知识产权由发起这个计划的政府和公司共享;其次,对参与公司的选择是一个开放过程,一些外国公司实际上已经参与进来;第三,零售商通过提供系统服务来支持这个计划;第四,每一个计划有2年的时间框架。通过采用以上这些规则,这些计划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物流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进程产生和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贸易范围的扩大,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等趋势,由于这些趋势大多数也呈现于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轨迹之上,而且在这些方面前人已有较多论著,本文不再重复。

现代物流业存在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但又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门类的独特产业特性,它是一个复合产业,依附于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等等,这些产业特性必然使物流业的发展有着个性化的独特趋势。随着产业环境、服务对象以及产业自身的发展变化,现代物流正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布局:新的物流中心伴随产业转移而兴超

现代物流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首先是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在这些地区,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分工的细化,要求物资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之间更为顺畅地流转。在需求的引导下,现代物流逐渐发展、成熟起来,一些大的物流中心也在这些地区逐渐形成。

但是,产业的积聚也使这些地区的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约束也日益凸现,于是大批产业特别是对原材料、劳动力投入量较大的制造业开始从这些地区转移出来,而承接这些产业的基本都是经济相对欠发达,拥有大量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的地区。

以制造业为主的这些转移产业生成的物流量巨大,对物流服务需求旺盛,因此,产业的转移必然引起物流中心的转移。海运是国际物流最主要的载体,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的大型港口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但近些年来亚洲港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成长起来,如今,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和远洋班轮航线都集中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这些港口绝大多数都是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第三代港口。这些地区以港口为核心,整合其他运输方式,拓展各种物流服务功能,成为新兴的国际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又通过国际航线的延伸和信息的交汇构筑了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

由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的,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产业首先落户于发展中国家区位条件相对较好、物流环境相对完善的地区,而这些地区会因为承接了转移产业而使经济发展加速,同时其本地产业也依靠外来资金和技术的注入而迅速成长起来。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达到饱和所经历的时间一般要比发达国家短,由此也加速了产业二次转移的进程,即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转向相对落后地区。伴随产业的二次转移,新的物流中心又会在承接产业二次转移的地区兴起。

二、产业分工:物流产业由水平分工转向垂直分工

物流业是一个复合产业,它是在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等多个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整合发展而来的,因此,过去物流产业内部分工一般是水平横向的,即按照功能进行划分,而物流供应商也是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配送企业、装卸公司等这些具有单一功能的传统物流企业。但是,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发展,整合了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也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取代了传统物流服务模式的主体地位。物流服务主体也由功能单一的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发展到具备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企业,物流产业水平分工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与此同时,物流需求时间与空间跨度的不断加大促使物流网络不断扩展,物流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而“门到门”、“JIT”等物流服务理念的产生又要求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运作精度。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物流供应商能够在构建覆盖全球物流网络的同时,又在所有网点建立起综合各种功能的物流服务企业,再加上不同国家物流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物流企业独立建立纵向的经营链条难度很大。因此,物流产业只能依靠垂直分工来整合和完善整个系统,形成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国内物流乃至地区物流的垂直层次结构。如今,许多跨国物流集团与当地物流企业之间就已经建立起_r这种垂直纵向分工关系,这些大的集团布设了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但在许多物流节点上都采用或部分采用向当地物流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物流活动。这种垂直产业分工模式既降低了大集团开辟新市场的门槛和风险,也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拓展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是双赢之举,也有利于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运营模式:物流管理与设施“软”,“硬”分离

最原始的物流形态是企业自办物流,即生产和销售企业自己拥有运输工具、仓库堆场、装卸机械等物流设施设备,并且这些设施一般只为本企业服务。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企业间的联合配送,之后又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物流开始走向社会化,物流服务供应商和服务对象逐渐分离。但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股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物流硬件设施设备,因此,这个阶段物流产业还维持着硬件设施与软件管理一体化的状态。

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第四方、第五方物流,即专门提供物流方案和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的企业或机构。虽然这些划分方法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但是应该看到,那些不依托或者不完全依托物流硬件设施设备的物流服务提供者或参与者在产业内开始涌现,并且其市场份额在逐渐扩大。这种类型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本身不拥有物流设施设备,但它们会为所服务的企业制定完整的物流方案,然后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实现方案。还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向这一方向发展,它们保持甚至减少自有物流设施设备的规模,与此同时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服务于自身,也就是变“拥有”物流硬件为“控制”物流硬件。

物流产业内“软”的管理、设计与“硬”的设施、没备相分离,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并且能够加速市场发育和产业升级,这一物流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会更加明显。

四、产业驱动力: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趋于—致

传统物流业发展模式将物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样就使物流具有明显的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物流产业对资源占用、能源消耗只需付出极低的价格,对环境污染的补偿十分有限,甚至无需补偿,这就造成了物流产业的外部成本;而物流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设施设备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了资源并保护了环境,企业加大了内部的成本投入,但获益的是物流服务对象和全体社会成员,如果在无序竞争的状态下,物流企业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和回报,这就造成了外部效益。物流业的成本与效益独立于社会、环境系统之外,而企业具有逐利性,因此必然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但是,现代物流理念已经意识到物流业是一个独立地位较弱的产业,它不能独立地创造价值,而是依附于其他产业创造附加值,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由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物流服务提供者就必须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此外,现代物流始终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而这个系统不仅限于各个功能组成的内部系统,而是涉及由物流连接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及其所在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大系统。伴随“绿色物流”理念在全球的推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物流业发展模式将受到限制或付出高昂成本,同时,“服务更好”而不是“价格更低”的物流企业将在市场中获得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和更加合理的回报,物流业的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都将逐渐内部化。现代物流理念的进化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回报与社会、环境效益将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⑩ 请问国外的电子商务权威期刊有哪些

这是从我们学校图书馆网站找到的,由于字数限制指提供一部分,详情请访问如下地址:
http://lib.chd.e.cn/tstj/hxqkml.asp

中文核心期刊表
摘录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分以下七类,供大家参考

一、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研究 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3教学与研究 4.马克思主义研究 5.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B 哲学
l.哲学研究 2.哲学动态 3.自然辨证法研究 4.孔子研究 5.道德与文明 6.现代哲学 7.周易研究 8.人文杂志 9.齐鲁学刊 10.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1.自然辨证法通讯 12.心理学报 13.心理科学 14.心理发展与教育 15.心理学动态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法音 3.中国穆斯林 4.中国道教 5.中国天主教 6.天风 7.中国宗教 8.宗教学研究
C8 统计学
l.统计研究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中国统计 4.统计与决策 5.上海统计 6.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中国社会工作 (改名为:中国社会导刊) 4.中国社会保险(改名为: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l.中国人口科学 2.人口研究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与计划生育 5.人口学刊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贵州民族研究 3.黑龙江民族丛刊 4.西藏研究 5.世界民族 6.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满族研究 9.回族研究 10.云南社会科学 11.民族论坛 12.中国藏学 13.西北民族研究 14.西域研究 15.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1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2.人才开发
D0 政治理论
1.社会主义研究 2.理论探讨 3.政治学研究 4.国外社会科学 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学习与探索 7.探索 8.社会科学研究 9.中国行政管理 10.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D1,3,5,7,8 国际政治
1.国际问题研究 2.当代亚太 3.西亚、非洲 4.欧洲 5.世界经济与政治 6.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7.拉丁美洲研究 8.东欧中亚研究 9.现代国际关系 10.当代世界 11.外交学院学报 12.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3.日本学刊 14.美国研究 15东南亚纵横 16 燎望 17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D2,4,6 中国政治
1.中共党史研究 2.求是 3.党建研究 4.党的文献 5.探索 6.党建文汇 7.理论探讨 8.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9.理论探索 10.理论导刊 11.毛泽东思想研究 12.理论学习月刊(改名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3 党政论坛 14.求实 15.工会理论与实践 l6.青年研究 17.当代青年研究 18.中国青年 19.辽宁青年 20.妇女研究论丛 21.中国机构 22.理论与改革 23.理论学刊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7.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8.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9.领导科学 30.半月谈 31.当代思潮 32 特区理论与实践 33 党建
D9 法学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政法论坛 4.法学家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律科学 8.法商研究 9.法学评论 10.法学 11.比较法研究 12.政治与法律 13.公安大学学报 14.人民司法 15.人民检察 16.犯罪与改造研究 17 行政法学研究 18 中国监狱学刊 19 民主与法制

二、经济类
F0 经济理论
l.经济研究 2.经济学动态 3.经济科学 4.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5.中国经济史研究 6.经济评论 7.当代财经 8.财贸研究 9.经济学家 10.当代经济研究 11.学术研究 12.当代经济科学 13.探索 14.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6.南开经济研究
F1 世界经济
l.世界经济 2.东欧中亚研究 3.世界经济研究 4.拉丁美洲研究 5.世界经济文汇 6.现代日本经济 7.经济学动态 8.世界经济与政治 9.当代亚太 10.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1.国际贸易 12.国际经济合作 13.现代国际关系 14.西亚、非洲 15.国际贸易问题 16.亚太经济 17.国外社会科学情况(改名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8.欧洲 19 国际经济评论 20 东北亚论坛
F12,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l.经济研究 2.经济经纬 3.管理世界 4.经济问题探索 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6.经济体制改革 7.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8.经济学动态 9.经济纵横 10.经济问题 11.上海经济研究 12.经济评论 13.经济学家 14.特区理论与实践 15.经济与管理研究 16.江苏经济探讨 17.湖南经济 18.中国经济问题 19.中国物资流通 20.经济管理 21.宏观经济管理 22.经济改革与发展 (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23.特区经济 24.港澳经济 25. 当代财经 26.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7. 南方经济 28. 浙江经济 29.中国劳动科学 30.经济改革 31. 改革与理论 32. 改革与战略 33.中国工业经济 34. 中国房地产 35. 物资流通经济 36. 城市改革与发展 37 北方经济 38.财经科学 39.财经研究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财务与会计 3.审计理论与实践 4.财会通讯 5.中国审计 6.上海会计 7.中国农业会计 8.四川会计 9.当代财经 10.广西会计 11.财会月刊 12.财贸研究 13.审计与经济研究 14.财经理论与实践 15.审计研究 16.财会研究 17。山西财经学院学报(改名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F3 农业经济
l. 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农村经济 4.农业技术经济 5.中国农垦经济 6.农业经济 7.经济问题 8.江西农业经济 9.林业经济 10.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1.农场经济管理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江苏农村经济 14.乡镇经济研究(改名为:乡镇经济) 15.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16.世界农业 17.农村经济导刊 18.南方农村 19.生态经济 20.农村发展论丛 21.中国土地 22.中国农业会计 24.渔业经济研究
F4(含F27、F6) 工业经济
l.中国工业经济 2.经济管理 3.管理世界 4.煤炭经济研究 5.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6.改革 7.建筑经济 8.外国经济与管理 9.经济问题 10.经济研究 11.经济体制改革 12. 邮电企业管理 13.集团经济研究 14.财经科学 1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6.经济论坛 17.企业经济 18.经济工作通讯(改名为:中国经贸导刊) 19.浙江经济 20.经济问题探索 21.中外管理 22.上海企业 23.经济与管理研究 24.经济纵横 25.现代企业导刊 26.经济学动态 27. 企业活力 28.企业管理 29. 管理现代化 30. 上海经济研究 31. 企业家 32.工业技术经济 33.经济师 34.经营与管理 35.国有资产管理 36.经济改革与发展 (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F7贸易经济
l.财贸经济 2.商业经济研究 3.国际贸易问题 4.北京商学院学报 5.商业经济与管理 6.商业经济文荟 7.商业研究 8.价格理论与实践 9.国际经贸探索 10.国际贸易 11.中国物价 12.价格月刊 13.对外经贸实务 14.财贸研究 15.财金贸易 16 世界经济 17.国际商务 18.商场现代化 19 国际经济合作 20 国际商务研究 21 江苏商论
F8l 财政(含税务、海关)
l.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收与企业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上海财税 6.财贸经济 7.财经问题研究 8.税务与经济 9.当代财经 10.中国税务 11.四川财政 12.财会研究 13.涉外税务 14.湖北财政研究 15.财经研究 16.财经理论与实践 17.财经论丛 18.财金贸易 19.外国经济与管理 20.财经科学 21中国财政
F82/83/F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中国投资管理 3.金融理论与实践 4.国际金融研究 5.农村金融研究 6.金融管理科学(改名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7.中国金融 8.银行与企业 9.投资研究 10.国际金融 11.金融与经济 12.广东金融 13.上海金融 14.财贸经济 15.财经理论与实践 16.财金贸易 17.保险研究 18.上海保险 19.证券市场导报

三、文化教育类
G0/2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
l.中国记者 2.新闻与传播研究 3.新闻战线 4.新闻大学 5.新闻与写作 6.新闻知识 7.新疆新闻界(改名为:当代传播) 8.编辑学刊 9.新闻界 10.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1.中国出版 12.中国图书评论 1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4.编辑之友 15.出版发行研究 16.新闻与成才 17. 编辑学报 18.国际新闻界 19, 现代传播 20. 新闻爱好者 21. 新闻实践 22. 收藏家 23. 图书发行研究
G25, G35图书馆学,情报学
l.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5.图书馆建设 6.图书情报知识 7.图书馆论坛 8.图书与情报 9.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0.图书馆杂志 11.图书馆 12.情报理论与实践 1 3.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 4.情报资料工作 1 5.情报杂志 l6.情报学报 1 7.情报科学
G27 、档案事业
1. 档案学通讯 2.档案学研究 3.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上海档案 7.档案 8.山西档案 9.四川档案 10.档案管理 11.北京档案 12.湖南档案 13.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l.科学学研究 2.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3.科学管理研究 4.科研管理 5.科技进步与对策 6.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改名为:中外科技信息) 7.中国软科学 8.软科学 9.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 10.中国科技论坛
G4 教育学
l.教育研究 2.教育评论 3.教育理论与实践 4.外国教育资料 5.教育研究与实验 6.教育探索 7.外国教育研究 8.比较教育研究 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现代教育论丛 11.教育与经济 12.中国教育学刊 13.上海教育科研 14.人民教育 15.山东教育科研 16.教育科学
G6l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l.学前教育研究 2.学前教育 3.早期教育 4.幼儿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l.学科教育 2.课程·教材·教法 3.天津教育 4.数学通报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高三数理化(改名为:高中数理化) 7.上海教育 8.历史教学 9.班主任 10.语文教学通讯 11.普教研究 12.中学语文教学 13.中小学外语教学 14.北京教育 15.化学教学 16.生物学教学 17.物理教学 18.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思想政治课教学 20.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1.中小学管理 22.数学通讯
G64 高等教育
1.中国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研究 (武汉) 3.中国高教研究 4.上海高教研究 (更名为:教育发展研究) 5.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7.江苏高教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0.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1.黑龙江高教研究 12.高教探索 13.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4.高校理论战线
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电大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 3.教育与职业 4.现代远距离教育 5.农村成人教育 6.上海成人教育 7.中国成人教育 8.父母必读 9.中国电化教育 10.电化教育研究 11.中国特殊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4.中国体育科技 5.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6.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7.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8.体育与科学 9.体育学刊 10.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1.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2.体育文史 13.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l.中国语文 2.语文建设 3.修辞学习 4.语言教学与研究 5.方言 6.语言文字应用 7.汉字文化 8.语文研究 9.古汉语研究 10.民族语文 11.语言与翻译 12 语言研究 13 汉语学习 14. 演讲与口才 15. 世界汉语教学 16.辞书研究
H3/9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学刊 4.现代外语 5.中国俄语教学 6.外语界 7.国外语言学 (改名为:当代语言学) 8.中国翻译 9.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0.外语与外语教学 11.外语教学 12.中国科技翻译 13.日语学习与研究 14.外语电化教学
I1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外国文学 4.当代外国文学 5.世界文学 6.国外文学 7.俄罗斯文艺 8.外国文学动态 9.译林
I2 中国文学
l.文学评论 2.文学遗产 3.当代作家评论 4.文学自由谈 5.文艺研究 6.红楼梦学刊 7.鲁迅研究月刊 8.文艺争鸣 9.文艺理论研究 10.中国文学研究 11.文艺理论与批评 1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3.小说评论 14.明清小说研究 15.当代文坛 16.新文学史料 17.民族文学研究 18. 通俗文学评论 19. 名作欣赏
作品:
l.收获 2.中国作家 3.北京文学 4.上海文学 5.当代 6.十月 7.人民文学 8.钟山 9.解放军文艺 10.小说月报 11.中篇小说选刊 12.花城 13.诗刊 14.大家 15.青年文学 16.天涯 17.作家 18.清明 19.民族文学 20.散文 21.儿童文学 22.民间文学 23. 故事会
J2/5 绘画,书法,摄影
1.美术 2.美术观察 3.美术研究 4.新美术 5.书法研究 6.中国书法 7.装饰 8.民族艺术 9.中国摄影
J6 音乐
l.中国音乐学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音乐研究 4.中国音乐 5.音乐艺术 6.人民音乐 7.音乐创作 8.黄钟
J7/8 舞蹈/戏剧艺术
l.中国戏剧 2.戏剧 3.戏曲艺术 4.戏剧艺术 5.四川戏剧 6.剧本 7.上海戏剧 8.艺术百家 9.中国京剧 10.当代戏剧 11. 舞蹈
J9 电影、电视艺术
l.电影艺术 2.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3.当代电影 4.世界电影 5.中国电视 6.电影通迅 7.电影文学 8.电影创作 9.电影新作 10.当代电视 11. 电视研究 12. 中外军事影视
K 历史
l.历史研究 2.近代史研究 3.世界历史 4.中国史研究 5.史学月刊 6.中国史研究动态 7.史学理论研究 8.历史档案 9.中共党史研究 10.文史哲 11.民国档案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安徽史学 14.文史知识 15.史林 16.史学集刊 17.中国文化研究 18.当代中国史研究 19.文博 20.清史研究 21.中国农史 22.中国经济史研究 23.史学史研究
K85 文物考古
l.考古 2.文物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敦煌研究 6.故宫博物院院刊 7.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8.江汉考古
C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4.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5.江西社会科学 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9.江汉论坛 10.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l.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2.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学术交流 14.中国社会科学 15.社会科学辑刊 16.学术研究 17.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8.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西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20.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社会科学 22.江苏社会科学 23.学术月刊 24.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6.世界知识 27.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0.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31.社会科学战线 32. 甘肃社会科学 33.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4.杭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并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5.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江海学刊 37.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 山东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39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0.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1求是学刊 42.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5.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南昌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6.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7.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9.思想战线 50.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自然科学类
O1 数学
l.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 ·A辑 3.数学杂志 4.应用数学 5.应用数学学报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计算数学 8.数学进展 9.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0.应用概率统计 11.系统科学与数学 12.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3.数学物理学报 14.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5.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6.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7.工程数学学报 18.远筹学杂志 (改名为:远筹学学报) 19.系统工程
O3 力学
l.力学学报 2.应用数学和力学 3.航空学报 4.振动与冲击 5.力学与实践 6.计算力学学报 7.固体力学学报 8.空气动力学学报 9.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 10.应用力学学报 11.振动工程学报 12.力学进展 13.工程力学 14.实验力学 15.上海力学(改名为:力学季刊) 16.航空动力学报 17.爆炸与冲击
O4 物理学
l.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物理 5.大学物理 6.金属学报 7.半导体学报 8.低温物理学报 9.强激光与粒子束 10.材料研究学报 11.真空 12.量子电子学报 13.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4.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15.无机材料学报 16.物理学进展 17.人工晶体学报 18.低温与超导 19.声学学报 20.高压物理学报 21.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2.发光学报 23.中国激光 24.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5.计算物理 26.波谱学杂志 27 光子学报 28 原子能科学技术 29 物理实验 30.核技术
O6 化学
l.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化学学报 3.中国科学.B辑,化学 4.物理化学学报 5.化学研究与应用 6.分析化学 7.高分子学报 8.应用化学 9.无机化学学报 10.化学通报 11.有机化学 12.化学物理学报 13.色谱 14.催化学报 1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6.中国稀土学报 17.分析实验室 18.结构化学 19.化学试剂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1 分子催化 22.分析测试学报 23. 分析科学学报
P1天文学
l.天文学报 2.天体物理学报 3.天文学进展 4.云南天文台台刊 5.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6..空间科学学报
P2 测绘学
l.测绘学报 2.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3.测绘通报 4.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 5.地图 6.测绘科技通讯
P3 地球物理学
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西北地震学报 4.地震研究 5.地震 6.中国地震 7.空间科学学报 8.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 9.地震地质 10.水文
P4气象学
l.气象学报 2.大气科学 3.气象 4.气象科技 5.应用气象学报 6.热带气象学报 7.气象科学 8.高原气象 9.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P5 地质学
l.地学前缘 2.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3.地质学报 4.地质科学 5.地球科学 6.地质评论 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8.岩石学报 9.地球化学 10.古生物学报 11.矿床地质 12.长春地质学院学报(改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3.地层学杂志 14.沉积学报 15.地震地质 16.地质与勘探 17.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8.中国区域地质 19.矿物学报 20.第四纪研究 2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2.地质科技情报 23.岩石矿物学杂志 24.地质地球化学 25.地球学报 26.矿物岩石
P7 海洋学
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海洋科学 4.海洋工程 5.热带海洋 6.海洋通报 7.海洋技术 8.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9.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0.海洋环境科学 11.海洋预报 12.黄渤海海洋
K9,P9 地理科学
l.地理学报 2.地理研究 3.经济地理 4.干旱区地理 5.地理科学 6.冰川冻土 7.自然资源(改名为:资源科学) 8.中国沙漠 9.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0.遥感学报 11.城市规划 12.第四纪研究 1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4.自然资源学报 15.城市问题16.旅游学刊 17.地理科学进展 18.人文地理 19.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Q生物科学
1.生物化学杂志(改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4.生物物理学报 5.动物学杂志 6.微生物学报 7.古生物学报 8.动物分类学报 9.生物工程学报 10.微生物学通报 11.动物学研究 12.细胞生物学杂志 13.古脊椎动物学报 14.遗传学报 15.生理学报 16.动物学报 17.生态学报 18.植物学报 19.昆虫学报 20.兽类学报 21.生物学通报 22.生态学杂志 23.微体古生物学报 24.水生生物学报 25.实验生物学报 26.昆虫分类学报 27.人类学学报 28.植物分类学报.29.植物生理学通讯 30.云南植物研究 31.广西植物 32.植物生理学报 33.植物生态学报 34.木本植物研究 35.中国科学 C辑,生命科学 36.菌物系统 37.遗传 38.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N,T 综合性科学技术
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6.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南大学学报 8.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9.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0.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11.华东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2.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4.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5.科学通报 16.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天津大学学报 23.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6.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9.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 30.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3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自然杂志 35. 中国科学· E辑,技术科学 36.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3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3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39.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陕西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41.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改名为: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42.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3.中国科学基金 44.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45.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6.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47.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华中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49.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50.自然科学进展 51.华东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5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3.科技通报 54.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55.自然科学史研究 56.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五、医药卫生类
Rl 预防医学、卫生学
l.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3.职业医学 4.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5.中国公共卫生.提高版 6.环境与健康杂志 7.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8.中国学校卫生 9.中国卫生统计 10.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1.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2.营养学报 13.卫生研究 14.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5.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6.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7.中国卫生经济 1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卫生毒理学杂志 20.中国医院管理 21.劳动医学 22.中国老年学杂志
R2 中国医学
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中医杂志 3.浙江中医杂志 4.四川中医 5.上海中医药杂志 6.陕西中医 7.新中医 8.中药材 9.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中国针灸 11.中国中药杂志 12.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改名为:中华实用中西医学杂志) 13.中草药 14.山东中医杂志 15.中成药
R3 基础医学
l.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生物化学杂志(改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4.解剖学报 5.解剖学杂志 6.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7.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8.生理学报 9.上海免疫学杂志 10.中国免疫学杂志 11.免疫学杂志 1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3.基础医学与临床 14.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5.神经解剖学杂志 l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7.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8.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1.病毒学报 22.生理科学进展 2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l.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3.临床检验杂志 4.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5.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6.中国急救医学 7.综合临床医学(改名为:中国综合临床) 8.中华护理杂志 9.实用护理杂志 10.护士进修杂志 11.中华放射学杂志 12.实用放射学杂志 13.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改名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4.临床放射学杂志 15.中华核医学杂志 16.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阅读全文

与国外电子商务理论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厦门美乐购电子商务 浏览:434
元旦旅行社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71
运动品牌营销表 浏览:312
大型朗诵比赛策划方案 浏览:87
农特产品线下推广方案 浏览:870
酒店夏季送清凉活动促销 浏览:999
策划方案中演示bd 浏览:931
市场营销讲师招聘 浏览:682
南通毕业那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01
单位学习培训方案 浏览:728
互联网医疗试点推广方案 浏览:218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校本培训方案 浏览:655
金通达电子商务 浏览:439
三八节家电商场策划方案 浏览:648
培训机构周年庆报名方案 浏览:167
酒店业务系统网络营销订房 浏览:172
银行吸引客户营销方案 浏览:858
新产品上市策划方案剃须刀 浏览:71
端午节小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40
幼儿园园本保育员培训方案 浏览: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