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otc葯品營銷策略

otc葯品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0-12-15 23:55:42

① 葯物制劑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工作

本畢業挺多年的葯物制劑狗,也曾經困惑的考慮從業過問題,說說我身上的經歷還有想法。

當然還有考研,考研你路子就會寬一點,但是研究生3到5年的默默研究期,相比於其它應屆畢業就業的人,這個寂寞也夠你耐的,而且那個時候,年紀真的不小了!!(唉,我好像在勸別人轉行,但這實在是心裡話)

對了,可以多考慮的還是葯企,不過記得!!現在國內葯企招研究生什麼的,一般只看你「做過什麼,用過什麼」!!!

好了,牢騷完畢。

② 非處方葯該如何營銷

在各類葯品中,非處方葯既不像處方葯一樣在醫務人員心目中和疾病的治療上佔有主導地位,也不如保健食品一樣在宣傳、推廣和銷售等方面佔有絕對的優勢。它猶如一個被半透明盒包裝得嚴嚴實實但又看得見的"蛋糕",可望而不可及,使眾多生產、銷售企業只能"望梅止渴",欲"吃"不及。筆者認為,其實只要轉變經營理念,把非處方葯當作保健食品來賣,就一定能夠取得較好的銷量。因為不論是處方葯還是非處方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反正都是葯品",葯品無病不宜服用,而"保健食品"則為身體保健之用,當身體偶有不適時可對症服用,當服用無效時才有必要去找醫生。故此,把非處方葯作為"保健食品"來操作,使之迅速普及市場,擴大消費人群,對提高銷售業績有一定的作用。筆者認為,非處方葯按保健食品渠道進入市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重塑營銷理念。 既往的非處方葯營銷,營銷策略大多數是強調其功效、主治、適應症廣,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少等,其目的是想從處方葯市場中分一杯羹。其實,這是一種很不明智的營銷策略。非處方葯比處方葯略勝一籌之處也許就是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較少,但療效也就打了折扣。非處方葯應避強就弱,另闢蹊徑,方可出奇制勝。為此,非處方葯應重塑營銷理念,積極尋求新賣點,不談或少談功效、主治、適應症和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少,多談傳統醫葯文化、名醫(包括古代名醫和現代名醫)、葯材以及所含原料等優勢,並附帶談現代健康新理念,以引導患者或潛在患者購買其產品。如國內某醫葯企業不久前推出某傳統中成葯新劑型,放棄原有"功效、主治和不良反應少"的訴求,重塑"葯材好,葯才好"的營銷理念,並一改過去延用的"×××牌",改以古代醫聖張仲景名字命名;在包裝上參照了保健食品的樣式,突出了產品原料、產地以及品牌部分,使之易於與其它為類產品區別。這種在外包裝上不過分強調功效、主治和適應症等,而把產品主要成分公之於眾的保健食品營銷理念非常易於使患者和潛在患者接受,並因品牌形象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使其銷量大增。 其次,樹立產品形象。 既往的非處方葯銷售,在營銷策略上總體上是與處方葯處於競爭態勢,除強調產品"功效、主治、適應症和不良反應少"等所謂的"優勢"外,還想在產品包裝上與處方葯"平分秋色",主要表現為外包裝圖案、顏色和在包裝大小上與處方葯大致相同,總體上過於拘謹;有的或乾脆在外包裝上與刻意模仿處方葯,以期模糊患者或潛在患者的視野,使患者或潛在患者"判斷失誤"而購買。其實,這樣做不但收效甚微,甚至會適得其反。因為非處方葯在療效上已處於競爭劣勢,再在外包裝上沒有新意和特色,無疑會使優勢盡失。因為和購買其它產品一樣,患者或潛在患者在選擇非處方葯上也有一定的隨意性,如果產品外包裝不吸引眼球,產品就有可能不被選中。而保健食品在此方面則大有借鑒之處,其產品不但有大、中、小包裝,而且還有禮品裝、豪華裝等;在室外產品形象展示上,推出燈箱廣告、櫥窗廣告、專櫃展示、門面招牌以及宣傳單張等等;甚至還在一些公共汽車身車上和路邊護欄上也大做廣告,使產品形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故非處方葯應也應以保健食品為鑒,從上述諸多方面"求新、求奇、求特",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患者或潛地患者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在產品前駐足,取下仔細撫看,直至購買。 再次,廣開銷售門路。 既往的非處方葯銷售市場,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只能進入醫療機構(如各大中城市醫院葯房、縣醫院葯房、鄉鎮衛生院葯房、村衛生站以及個體診所等)和葯店。而現在,隨著處方葯和非處方葯的明細區分,以及有關政策的逐步放寬,非處方葯的銷售可延伸至商場、超市的葯品專櫃,而這些地方既往只准予銷售保健食品,非處方葯無法佔有一席之地。故此,葯品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除讓繼續使非處方葯進軍醫療機構這個主渠道之外,還大可以把部分非處方葯分流到商場、超市的葯品專櫃,以廣開銷售門路。毫無疑問,商場、超市畢竟是人們日常購物的主要場所,它們離廣大消費者更近些,加上而非處方葯具有使用方便、服用安全等特性,是家庭的必備之物,故開創商場、超市銷售渠道,長遠來說意義更為重大。因此,非處方葯品生產和銷售企業不妨放下"架子",把非處方葯品按保健食品來進入市場,以擴大銷售面,提高銷售量。 最後,加強科普宣傳。 既往的非處方葯銷售,往往只重視一般性的廣告推介,而忽視科普宣傳。也許非處方葯生產、銷售企業認為科普宣傳是有關單位和醫葯人員的事,與生產和銷售企業無多大關系,故不大熱心參與,或根本就沒想到對自已所生產或銷售的非處方葯品進行科普宣傳。其實,這種認識是落伍的。因為科普宣傳不但可以把非處方葯品的歷史淵源、傳統制劑、研發初衷、葯材來源、配方組成、功效主治、適應症以及適用人群等告知人們,而且還可通過易為人們所接受的廣告文體、通俗易懂的藝術語言,把溫馨的健康提示以及滲透在字里行間的人文關懷傳遞給患者或潛在患者,從而使他們在愉悅的閱讀中感受到葯企的關懷,對該葯品甚至生產企業產生好感,成為長期購買者。如近期常見某非處方葯在某些大眾音畫媒體上請專家大做科普宣傳,或在紙質媒體上開科普宣傳專欄,無一例外地在先不動聲色地介紹某些病的症狀體征,然後指出這些病給人們心身健康造成的危害,再說說類似處方葯的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並從葯物安全形度和經濟學角度勸導人們少用處方葯,最後才道出欲銷售的某非處方葯,水到渠成地宣傳了某非處方葯的傳統文化、名醫與該葯的關系、葯材來源等等信息,並向觀眾或讀者灌輸現代健康理念,從而使該葯銷量大增。 由此可見,非處方葯品銷售市場雖然競爭劇烈,但只要轉變思維方式,以保健食品的營銷理念來銷售非處方葯品,取保健食品銷售之長,補非處方葯品銷售之短,即可使非處方葯品的生產、銷售企業獲得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③ OTC葯品與處方葯在營銷策略上有什麼區別

產品角度:抄OTC葯品同質化嚴重,因此更注重品牌打造,處方葯則相對注重產品研發與療效;
價格角度:OTC葯品在葯店銷售,一般是消費者自行選購,因此價格不宜過高,需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而處方葯則是由醫生開方,因此一般患者對價格敏感度較低,因此利潤相對較高;
渠道角度:OTC葯品注重渠道覆蓋及分銷,類似於快銷品,講求渠道的深度與廣度,而處方葯則注重醫院的招標;
促銷角度:OTC葯品可以打廣告,而且促銷方式也較豐富,國家政策限制不多,而處方葯則只能在專業雜志打廣告,促銷方式少,而且,OTC葯品促銷主要針對消費者,而處方葯則主要針對醫生。
如果擴展到6P來看,還有一個是公關和法律,處方葯要求有很強的政府和醫院公關,而OTC葯品則要求較低,法律法規上,國家對處方葯的管理也明細強於OTC葯品,因此處方葯的營銷需更注重公關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

閱讀全文

與otc葯品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活動促銷贈品 瀏覽:587
汽車節日促銷方案 瀏覽:388
健康飲料營銷方案範本 瀏覽:793
市場營銷有哪些企業文化 瀏覽:853
少兒書畫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737
中專市場營銷就業方向 瀏覽:61
奧迪汽車品牌營銷 瀏覽:342
電話銷售可以採用微信營銷嗎 瀏覽:47
管理幹部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203
山東優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41
員工集中培訓方案 瀏覽:748
格力空調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580
學院通訊員培訓方案 瀏覽:903
房地產微信端推廣方案 瀏覽:155
如何利用電子商務提升零售商家的競爭力 瀏覽:710
市場營銷渠道與分銷渠道有何區別 瀏覽:663
電子商務開發與設計 瀏覽:1
移動電子商務方向 瀏覽:554
小學農村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79
直播電商電子商務法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