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宏觀營銷環境會對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營銷產生什麼影響
那肯定是弱肉強食啊。而且可口可樂喝多了會不好嘛。現在的人都很注意飲食健康,
⑵ 2007年可口可樂在中國面臨的營銷環境的影響
可口可樂公司簡介
Coca-Cola Company
世界最大的軟飲料公司。公司總部設在美國亞特蘭大。1989年資產額82.825億美元,僱傭職工2萬多人。可口可樂公司1919年9月5日在美國特拉華州成立。1960年進入美國最大的100家工業公司的行列;1983年居第48位。1960~1983年,該公司的銷售額、資產額和凈收入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2%、11.5%和12.3%。
可口可樂公司製造和分配濃縮軟飲料和果汁,它的產品可口可樂是從可口和可樂兩種植物的葉子和果實中取出液汁製成的一種飲料。作為該公司主要部門的軟飲料每年的銷售額約占公司總銷售額的80%。軟飲料產品占公司總利潤的88%。可口可樂美國公司(CoCa-Cola USA)是可口可樂公司最大的銷售商;該公司食品部製造和銷售冷凍、濃縮柑橘和各種果汁、檸檬晶、咖啡和茶。酒類部門生產和銷售各種牌號的酒,主要銷於國內市場,是美國第四家最大的酒類生產和銷售者;該公司還生產塑料薄膜以及其他消費產品如防臭劑、濕手巾紙等。
可口可樂公司是舉世聞名的汽水大王,它在全球各地有500餘種產品銷售,其中可口可樂、健怡可口可樂、雪碧、芬達四大品牌 在全球最暢銷汽水前5位中獨佔4位。Coca-Cola廣告遍天下。該公司重視國際市場,在外國就地製造,就地銷售,獲取厚利。1981年,該公司在國外的銷售額占公司總銷售額的62%,銷售活動分布在145個國家和地區。在飲料、食品和其他方面,該公司在國外擁有8家子公司。在國外的裝瓶廠子公司有15家 ,在美國特拉華州的2家子公司——可口可樂國際公司和可口可樂出口公司,參加可口可樂公司的出口活動。
可口可樂早在1927年就在中國天津
、上海建立瓶裝廠,1979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重返中國市場,自1981 年起先後在北京、大連、南京、西安、武漢、杭州、廣州等地建立合資瓶裝企業,並於1988年在上海建立可口可樂濃縮液廠,除使中國大陸裝瓶廠擺脫使用進口濃縮液外,還出口東南亞
⑶ 可口可樂在中國的宏觀營銷環境是怎樣的
這幾天游盪在校園各個角落的飯店的時候,總能和一群人不期而遇——可口可樂太原分公司的工作人員。
先說前幾天看到的他們的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吧。我那天在月亮苑吃米皮兒,然後看到幾個人徑直走進來,那架勢好像跟收保護費的黑社會的似的。通過他們的對話,我知道了那是可口可樂的員工。他們要求在與他們簽訂合同的店裡營造一種可口可樂的氛圍,讓我感覺到了可口可樂的一種被我稱為視覺環境的營銷戰略。在很多與可口可樂簽約的店裡,我都能明顯的感覺到那種強烈的氛圍。從牆上的宣傳招貼畫,到冷藏櫃的外表,到桌上的擺設,紙筒,甚至連裝醋的瓶子都是可口可樂公司原來產品在發揮它們的剩餘價值。況且,可口可樂公司還要求店主在簽約過程中,要保證可口可樂品牌的專一性,產品陳列必須要保證可口可樂的統治地位。
可口可樂的這種營銷戰略完全依賴於它的品牌地位,他這種廣告策略不是要宣傳可口可樂,而是要鞏固可口可樂的地位,就是要營造一種可口可樂氛圍,讓人時時刻刻體會到可口可樂的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視覺印象一直是廣告的主導方向,所以可口可樂通過這種鋪天蓋地的品牌展示,讓可口可樂的影響深刻的印在處於它的環境中的人們。
P.s.太原今天的天氣真的很好,我感覺天很少有這樣的藍,而且陽光很燦爛,也很飽滿,讓我感覺到生活又充滿了活力,心情也好了很多。有風,但是我喜歡有微風的感覺,頭發會被吹得在眼前亂飄,感覺很舒心。
⑷ 分析在2009年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營銷產生哪些影響因素
可口可樂目前面臨的難題之一,便是中國的互聯網上部分不負責,以及別有用心的言論!比如當零度可樂在中國紅遍天時,網路上就拚命瘋食用傳零度可樂裡面的原料之一代糖的所帶來的健康影響!一夜之間,零度可樂被人所遺忘!其實代糖在中國和美國都是被允許用於食品添加劑!
個人認為短期內可口可樂在中國的市場依然會以碳酸飲料為主,但隨著所謂「健康意識」的普及,人均碳酸飲料的飲用量會減少!隨之非碳酸飲料的飲用量會上升!比如茶飲料,果汁,果奶!提到果奶就順便提一下:可口可樂在十月份會在中國市場上大規模推出一款美汁源品牌的果奶(目前國內少數地區已有售賣)!相信到時要會像零度可樂,果粒橙,原葉茶一樣!引領一波消費狂潮!
⑸ 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營銷方面的問題
針對可口可樂「無處不在」的競爭戰略,百事可樂將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幾個重點城市大肆進行立體式廣告宣傳進攻。而且百事可樂的獨到之處還在於所選擇的重點城市基本上都是可樂類飲料市場潛力巨大、發展成熟的城市。如上海、武漢、成都、廣州、長春等。在這些城市中,又針對重點的分銷渠道採取不同的分銷策略。譬如:針對高校這一類年輕一代消費集中度高的渠道,採取設立自動售貨機,出資建設公共設施等方式以提升銷售機會並增加品牌的親合力。
在中國,百事不僅集中優勢兵力實施重點的攻略,而且把自己的消費群突出定位在年輕一代,它不惜重金贊助中國足球甲A聯賽、三人籃球賽、校際音樂會等青年流行文化,同時先後網羅了貝克漢姆、王菲、郭富城、F4以及鄭秀文等巨星出任其形象大使,使體育、音樂、明星相得益彰,希望重現其當年在美國的輝煌。
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COMMS2000的監測:百事可樂在各城市的兩極分化明顯,市場滲透率高者甚至超過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消費者在總體上要比可口可樂年輕。百事可樂15——24歲消費者的比重是30.1%,可口可樂則是28.5%。
百事可樂無疑是成功了,他的成功實際上是「聚焦於重點區域市場、聚焦於重要目標消費群」這一戰略指導思想的成功。而百事的這一成功,也最終在上海、成都、重慶、武漢、深圳、長春等城市所上演的「兩樂」之爭中拔得頭籌
百事可樂國際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旗艦品牌是百事可樂、七喜、美年達、激浪。此外,還包括亞洲、天府、北冰洋等地方品牌。就產品組合的寬度而言,百事的產品線遠比可口可樂要豐富。因為可口可樂的經營非常單一,僅僅從事飲料業。而百事公司除了軟飲料以外,還涉足快餐業、食品業以及運動用品業等。
2001年8月,百事並購另一食品業巨艦——貴格公司。與貴格的聯姻使百事獲得了含金量頗高的Gatorade品牌,並大幅提高了百事公司在非碳酸飲料市場的份額。事實上,並購貴格對於百事來講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因為百事除了碳酸飲料外,還有小食品系統,而這個系統正好與貴格的食品系統是對接的,很多資源可以共享。百事與貴格合並後,經營規模擴大,百事公司將在需求強勁的方便食品和飲料兩個領域謀求重點發展。在合並後的公司結構上,將食品和飲料業務進行重組,貴格公司的麥片和谷類食品將與菲多利食品整合,專門從事方便食品的開發與營銷;而貴格旗下的運動飲料品牌「佳得樂」將與百事原有的百事可樂碳酸飲料和「純品康納鮮榨果汁」合並,形成全系列的飲料公司。
百事與貴格合並後加速了百事在中國業務投資的增長。今年5月,百事可樂宣布在廣州建設中國最大的非碳酸飲料生產基地。這一舉措標志著百事正在加速其本土化進程。而這些也正是由於百事公司的業務范圍擴大了,品牌資源擴大了,那麼在這一基礎上很好地整合碳酸與非碳酸飲料的運營結構,將會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在市場上創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在同老對手可口可樂的百年營銷交鋒中,百事可樂常常好戲迭出,精彩非凡。其中,百事可樂運用的「名人代言」廣告,是贏得市場的超級攻略之一。
最初在香港,百事可樂推出張國榮為香港的「百事巨星」,展開了一個中西合璧的音樂行銷攻勢。不久以後,百事為開辟中國大陸市場而選擇走紅於大陸和港台之間的「天王巨星」劉德華作為其代言人。
20世紀90年代百事同「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經典的廣告版本:「藍罐包裝上市」篇、「雨中飛奔」篇、「珍妮傑克遜」篇等電視廣告版本皆成為百事廣告的扛鼎之作。
1998年,百事成立百年之際,適時推出了系列營銷舉措。1998年1月,郭富城成為百事國際巨星,他與百事合作的第一部廣告片,是以他的歌曲「唱這歌」 MTV為情節的一部分。身著藍色禮服的郭富城以其活力無比的外形和矯健炫目的舞姿把百事一貫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此片在亞洲播出後,博得了年輕一代的熱烈反響。1998年9月,百事可樂在全球范圍推出其最新的藍色包裝,配合新包裝的亮相,郭富城拍攝了廣告片「一變傾城」,同時「一變傾城」也是郭富城新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曲。換了藍色新裝的百事可樂,藉助郭富城「一變傾城」這一廣告動作和大量的公關活動,再加之珍妮·傑克遜、瑞奇·馬丁、王菲的傾力加盟,共同完美地演繹了「渴望無限「的藍色風暴。
2002年F4、鄭秀文加盟百事音樂巨星家族,他們的加入為百事可樂演繹出更加精彩的「百事樂章」。
音樂傳播與營銷得益於聽眾和觀眾的傳唱,百事音樂營銷的成功正是取決於他感悟到了音樂的溝通魅力。這是一種互動式的雙向溝通,它不需要讓受眾被動地接受,美妙的歌曲旋律,引發共鳴的歌詞都是同消費者溝通的最後語言。有了這樣的傳播訊息,品牌了理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深入人心了。
進入中國以來,百事公司始終致力於建立以「百事可樂基金」為切入點的良好公共關系體系,熱心支持與贊助體育賽事和其他的公益事業。例如,贊助「八運會」、贊助中國足球甲A聯賽、支持中國申奧成功等等。再如,2001年12月由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捐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設立的專項資金——「百事可樂基金」。基金的收捐地區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准格爾旗,這筆基金將主要用於當地缺水家庭修建「母女水窖」和貧困兒童復學的項目。負責此項目的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表示:像這樣的捐助,百事可樂公司在飲料業尚屬首家。而據百事中國區總裁朱華煦介紹:百事公司從創建伊始,就與全球慈善救助事業結下不解之緣。此次「百事可樂基金」也是為配合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救助西部貧困地區而設立的,希望能為中國西部的發展貢獻一份愛心和力量。
取之於消費者,回報於社會,投身於公益事業,為百事的品牌贏得了良好的美譽度,同時也為百事在中國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在中國,百事可樂在線下傳播的同時,也不遺餘力地建立自己的線上傳播系統——百事可樂中文網站(www.pepsi-cola.com.cn)。該網站以游戲、音樂、活動為主題,其背景是年輕充滿動感的百事標志和百事的標准色——藍色。
2001年中國奧成功,百事可樂在網路廣告中獨具匠心,實現了品牌的激情無限與氣勢非凡的內涵畫面精彩結合,從而用動感的水滴傳達出了百事可樂品牌充沛的活力。醒目的文字傳達出百事樂對北京申奧的支持。廣告文案利用「渴望無限」和「終於解渴了」的雙關語,把中國人民對奧運會的期盼巧妙地跟百事可樂產品聯系在一起,從而產生了極佳的溝通效果。
在百事可樂中文網站,設有「百事足球世界」、「精彩音樂」等相關內容,這些內容增加了的網站的娛樂性與趣味性,而這也正是為創造吸引品牌注意力較好的辦法。通過線上與線下的互動,百事可樂保持了線上、線下廣告的連續性與一致性,從而突出了媒體給合的有效性。
跨國公關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實現品牌的國際間延伸。在這一延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保持既有品牌定位的核心構成要素穩定不變,一方面也要依據新市場的競爭環境,為品牌注入本土化的新要素。因此,跨國公關的一個基本目標,是實現品牌保持與品牌再造相統一。百事可樂在中國的公關戰略,即是這一點的充分體現:
其一,保持百事品牌的核心定位――新一代的選擇。20世紀中後期,百事可樂在可口可樂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全力打造了一個新的品牌定位――新一代的選擇。這一定位的提出,使百事可樂實現了與可口可樂的細分市場區隔,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百事可樂傳承了這一品牌定位,並針對中國新一代消費者的特點,提出了渴望無限、Ask for more等品牌主題。對百事可樂來說,打開中國市場是一個品牌移植的過程,而移植的關鍵是不傷及根本。根本不穩,枝葉難生,更談不上開花結果。百事可樂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將保持品牌核心定位作為打開中國市場的基本前提,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拓展;
其二,注入百事品牌的中國本土化要素。百事可樂在進入中國後,面向年輕消費群體,集中優勢兵力,策劃、實施了一系列影響重大的公關事件。無論是各項體育活動、音樂盛事、名人代言,還是捐助社會公益活動、實現網上無限溝通,百事可樂都旨在中國文化的營養中生長出本土化的品牌枝葉,結出中國年輕消費群體期望的品牌果實。這實際上是跨國品牌移植的第二步:在保持根本的基礎上,實現本土化的生長與再造。
在上述兩步中,百事可樂實現了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對接,既有品牌定位與中國區域市場定位的對接,跨國發展與中國本土化生存的對接。這三重對接,使百事可樂有效處理了本專題理論要點中提出的國際化與本土化的矛盾,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下保持了競爭優勢。
⑹ 可口可樂公司營銷活動為什麼會引起巨大的社會效益
不懂你說的什麼營銷活動。
⑺ 可口可樂的營銷問題,市場營銷學請進
1.銷售渠道的進一步鞏固,做到通路精耕.
2.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和市場定位.主要針對年輕人.
3.產品組合策略,男生的旋,酷.女生的時尚.
4.促銷和廣告策略.
⑻ 分析一下宏觀營銷環境對可口可樂公司擴大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有什麼影響
人口: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49後的即將退休,49後是中國人群數量較大的一批人,但是對可口可樂的認知度還較低,但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認知度已經大為提高,但是在這一輩人的觀念中,不太重視生活品質,生活也以節約為主。現在趨勢也有所轉變,消費意識也在逐步加強,他們有穩定的退休工資,也不用負擔兒女的生活,可以把他們劃分位單獨的人群來進行營銷宣傳和產品開發,但是要注意的是,可口可樂的現有產品可能不太適合這個年齡層的人,可以有爭對性的進行產品開發。中國的新生代就不用在詳加說明了,在對外交流越加頻繁的現在,他們對外來文化的認知度也較高。可口可樂在中年人中的認知度也在逐漸加強。 經濟:中國的經濟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還略顯穩健,但是在沿海地區還是受到一定的沖擊,大環境和消費環境都還比較穩定,在中國提出「保八」後,對中國投資還是應該持謹慎態度,在中國「保八」成功後,可以逐漸加大對中國的投資。特別是在內地,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較少,消費環境穩定,可以加大投入。 社會環境:中國現在整體的社會環境較為穩定,國內也在竭盡全力的維持社會的穩定和諧,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地區還是應特別注意,特別是在投資上。 競爭者:可口可樂的競爭者在可樂市場上主要是百事可樂,其次是國有品牌的可樂。國有品牌的可樂對可口可樂的沖擊不大,只會在二,三級市場對可口可樂有一定沖擊。在一線市場,最大的的競爭對手還是百事可樂,但在中國市場,可口可樂的認知度還是比百事可樂高,消費群體也比百事可樂龐大。在果汁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來自於台灣品牌和國有品牌,可口可樂在果汁市場的佔有率還低,應更加註意競爭對手。 政治法律:中國的法律在整體上來說還是歡迎外資投資的,但是在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失敗後,可口可樂就應該更加謹慎的對待,具體你可以看一些匯源果汁收購失敗的案列。 技術環境:中國的技術不是問題,原汁畢竟是可口可樂公司提供,其他的技術中國也具備,而且中國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人力成本低,應該可以多加利用,而且現在國家也在加大對高新技術開發的投資,也越來越重視高新技術人才的發掘。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