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大聖歸來營銷策略

大聖歸來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7-01 09:42:45

⑴ 票房爆炸《大聖歸來》你看了嗎

在《大鬧天宮》上映 54 年後,另一部西遊題材的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終於又引起了大家對於這個經典動畫題材的討論熱情。
在 7 月 10 日上映以來,《大聖歸來》在三天時間里取得了 9520 萬元票房,並以單日 4000 萬打破了國產動畫片的單日票房紀錄,電影的排片量也從首日的 9% 增加到了本周一的 13%。按照現在的票房走勢,它將極有可能打破《熊出沒2》 2.95 億元的紀錄,成為首部票房突破 3 億元的國產動畫電影。
沒有人想到這個結果。如果光看片名的話,你大概也會認為又是一個打著西遊記名號來騙錢的國產動畫--畢竟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回。這部電影沒有明星沒有緋聞,除了西遊題材沒有別的宣傳點,所以觀眾不了解它,影院經理也沒有什麼信心和期待。
上周末,《大聖歸來》舉行了兩天的提前點映。這是這部影片第一次出現在普通人面前,效果出奇地好。不僅拿到了 970 萬票房,還在互聯網上形成了口碑--一些微博電影賬號和微信公眾號開始轉發與電影相關的素材,包括海報、預告片和動畫手稿,一些看過點映的用戶(包括我的幾個同事)開始自發地在朋友圈和豆瓣上留言推薦這部影片,後來被大家調侃為「自來水」--自願而來的水軍。
目前在豆瓣上給這部電影打分的已經超過了 4.5 萬人,評均分達到了驚人的 8.8 分。特效和對原著人物設定的創新是評論中得到認可最多的部分,而負面意見主要集中在故事過於簡單,以及懷疑影片抄襲了一些同類電影的人物形象和橋段。這些不同的聲音又進一步增加了觀眾對於《大聖歸來》的好奇心和討論熱情。
就在一個月前,還沒有多少人聽說過這部電影,你也很難在互聯網上看到關於這部電影的宣傳。那時接受我們采訪的導演田曉鵬,整個人的狀態也更加放鬆,他覺得自己已經做了該做的,剩下的就讓觀眾去看了。而當我們今天試圖再次聯系他時,他已經因為找上門的人太多而「躲」起來了。
田曉鵬為《大聖歸來》籌備了 8 年,製作了 4 年,而直到製作完成前 1 年,他都花的是自己的錢。
孫悟空是個大叔、唐僧成了小孩,土地公公竟然是土撥鼠--田曉鵬會很認真地跟你解釋為什麼這才是他心中西遊記里人物該有的性格和形象,而這些改動在大部分投資人眼中可能是「異想天開」和「胡來」,沒有人願意給他錢。
除了錢,田曉鵬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找不到合適的人,現有的設備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以及繞不開的審察和修改。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影片也跟原來發生了一些改變,或者更直白地說,做出了一些犧牲和妥協。
比起那些無法上映的電影,田曉鵬是幸運的。不僅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電影,而且還收獲了難得的掌聲和票房。
田曉鵬告訴我們,他希望《大聖歸來》可以拍 5 部,第二部的故事大綱已經寫好,小唐僧會進入青春期,會開始叛逆和懷疑悟空的「威信」。
但這些都需要建立在第一部票房大賣的基礎上。「大家認可就最好了,有成就感啊。但是成不成還不一定啊。」 田曉鵬當時說。
以下文章首次發布於 6 月 15 日,原標題為《孫悟空是個大叔,唐僧萌萌噠,<大聖歸來>票房會好嗎?》
「我去!」,這是國產動畫《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里悟空大戰山神時的一句台詞。但廣電總局審片的時候,這句話被剪掉了。
剪掉的原因是廣電總局把《大聖歸來》定位成兒童片。而事實上呢,片方並不這么認為。准確的說法是,導演田曉鵬正是覺得國產動畫都太低幼,所以才做了這么一部動畫。他覺得,「動畫是做給成人看的」。
這部動畫田曉鵬籌備了 8 年時間。之前有報道稱這部動畫投資耗資過億,並在戛納電影節創下國產動畫海外版權銷售歷史之最。而田曉鵬說在籌備這部片子的時候一直沒有人投資,因為實在等不住,他在 4 年前用自己的錢開始製作這部動畫,真正有投資加入都是在 1 年前了。
不想做低幼的國產動畫,也不想做傳統的西遊故事。也許是因為做這個事情最初的起因,是想送兒子一個禮物 在田曉鵬的西遊記里,悟空和唐僧更像是一種父子關系。
在《大聖歸來》里,悟空是一個頹廢的大叔,而唐僧還是個熊孩子。「你說被關了 500 年得什麼樣?」悟空肯定心情不會好,而且它也不會是十幾、二十幾歲的少年,而應該是大叔。人掛相也得跟經歷有關,不能說悟空長生不老就一直是少年的模樣。而唐僧,他心裡有大愛,可「如果不經過七情六慾,他會心甘情願去西天取經嗎?」
導演在解釋人物設定的時候常常提到這樣的問題。類似的考慮還有,唐僧應該貧,但是不能讓人討厭吧?土地公公的形象應該是什麼樣?還是以前那樣畫成一個矮矮的白鬍子老頭?想想土地公公的傳說最先是怎麼流傳出來的,難道不是有人在山林里見到了一隻機靈有趣的土撥鼠,土撥鼠有「長鬍子」,就覺得它是神靈了么?這種人物應該更「自然」,就像小白龍,起初它的行為方式更應該像一隻野龍。
在田曉鵬的團隊看來,原版《西遊記》里很多邏輯是不成立的。田曉鵬說他小時候看《西遊記》,最喜歡的是前 10 回,因為在這之後講的是孫悟空伴隨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就想,孫悟空怎麼這樣了,不是「人」了。所以,在他的西遊記故事裡,他盡量想還原一個人的心路歷程。
在配音上,田曉鵬也有一樣的要求。給唐僧配音的小演員算是比較有經驗的,在配音前一晚,他照常把配音資料全背下來了。第二天一配導演就覺得不對勁,他覺得一個小孩不能像個小大人一樣字正腔圓地念台詞。最後,六歲的配音演員按照導演的要求配出來,有的長段台詞甚至前半段話,你都有點聽不清。
類似的例子是給小唐僧的師父配音的吳文倫(之前給《功夫熊貓》的烏龜大師配音),有一段念激動了,假牙飛出去了。田曉鵬說那一段他配得最好,因為那正好需要一個說話說不清楚的激動的老頭。
(海膽頭唐僧:動畫要表現頭發一直在長。當然,這誇張的頭發造型最後沒有用。)
現在它距離上映只有一個月時間。你可能從未聽說過《大聖歸來》這部動畫。在網路上目前已經發放的物料並不多。如果在優酷搜索該片,排在前面的居然是一個打著完整高清版旗號,但實則是一段莫名其妙的鋼琴曲的假冒視頻。盡管片方力圖讓觀眾認識到即將上映的這一部是不一樣的、高質量的中國動畫,但它在網路社交媒體上的熱度並不夠。
對此片方的解釋是,動畫電影發行有很多特殊性,沒有明星,不好找新聞點,只能靠曝光物料等,但又容易劇透…所以信息過早釋放很容易後繼乏力,之前他們一直在各種籌備,近期才開始密集宣發,
到目前為止,《大聖歸來》被最多提及的場合是戛納電影節。今年的戛納常被稱作是中國電影最熱鬧的一年,而《大聖歸來》也和《聶隱娘》、《山河故人》、《尋龍訣》、《兔俠傳奇》、《搖滾藏獒》一同亮相戛納,發放了預告片。甚至,還有消息說它在戛納電影節上收回了相當於成本四分之一的海外發行費,成為中國近年來戛納電影節銷售最好的電影。
但這個消息並不準確。出品方高路動畫的路總告訴《好奇心日報》,《大聖歸來》的成本在 6000 萬左右,海外發行費用還沒有最終確定,不過按他的估計,最後視頻網站版權銷售和海外發行加起來可以收回一兩千萬。
所以是否是近年戛納銷售最佳還不易考證。可是對於這個動畫來說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仍然不見得有多少人知道它。實際上,《大聖歸來》本來定在今年 2 月 6 日上映,在 1 月中旬的時候換擋。原因就是宣發不到位,另外,對於成片,製作團隊覺得還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也許這樣的忐忑在最開始就有。田曉鵬說,對於這部動畫他第一次得到關注是在 2013 年的香港電影節上。當時,他們在展會上播放《大聖歸來》的片頭片段,組委會的人在會場里來回轉悠,看到了片頭,覺得這動畫片很新穎,於是在官方網站上做了報道。這事不大,但田曉鵬覺得他是從那個時候有了一點信心的,因為到那個時候這部動畫還沒有投資,都是田曉鵬拿自己的錢在做。
(動畫片里豬八戒的變形)
之後,有海外發行經驗的製片人馮奕開始聯系國外的電影節,找外國電影商看片。另外,一年前也陸續的有出品方找上門來投資。
田曉鵬大概在 8 年前開始籌備《大聖歸來》,從真正開始製作算起花了 4 年時間。4 年,對於一部中國動畫來說可能算是一個比較長的製作周期。在重要的編劇環節。田曉鵬作為主編劇將故事大綱寫下來。之後,再分場次與製作團隊討論劇情,一點一點地確定。《大聖歸來》里的對手戲都有真人演員預演過,這些演員當時是電影學院的學生,他們在劇情預演中實際上貢獻了很多即興發揮的台詞。
比如,在現在的電影預告片中可以看到一段小唐僧與孫悟空初識時「嘮叨」悟空的戲。這連續的發問中,有一句:「哪吒是男的還是女的?」這是導演小時候一直就弄不明白的問題,現在放在這兒由小唐僧來問悟空。而問托塔天王真的有塔嗎?並接著再問塔里有人么?後邊這接著的發問就是預演演員臨場搭戲搭出來之後,導演覺得有意思而留下來的台詞。
其實用真人預演來填補動畫師對場景、人物的想像力,這個方法在中國動畫製作過程中已經有很多團隊在用了。之所以需要這個環節是因為中國動畫師們太害羞了。在製作過程中,他們不好意思像國外的動畫師一樣在工作台前自己一邊表演一邊製作。
真正落實到一部動畫製作中的時候,這個弱點其實很致命。因為動畫和真人電影製作的有一個很大的不一樣:在動畫製作中,動畫師也是演員,甚至也擔當著像燈光師這樣的「現場幕後工作」。只要想一想這些角色在真人電影中多麼重要就可以理解動畫師的害羞、局促對於生產動畫來說影響有多大。所以,動畫也就是這個影片形成的過程中最難的部分。
《大聖歸來》的製作團隊來自田曉鵬所創建的十月動畫。在這之前,田曉鵬帶領團隊負責完成過央視的兩次動畫春晚,也為好萊塢做過加工。他們比較出名的案例是為《蜘蛛俠》、《仙劍奇俠傳 5》製作過游戲宣傳片,為國家科技館和義大利龐貝博物館製作過 4D 電影。這樣能拿出來說的「小」項目還很多,但按照田曉鵬自己的說法是這些都不值一提。
十月動畫的員工有將近 100 人。在製作《大聖歸來》的過程中,團隊還需要再臨時僱人來完成工作。在用人高峰時期,有超過 200 人參與製作。可是,很讓人抓狂的是,「這些人中真正能做出滿意東西的人不超過 4 個。」田曉鵬說,他的製作人經常跟他提到的是怎麼按流程、按工種、按工序管理團隊,但是在真正的製作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死磕。田曉鵬說,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需要找到一個適合東方人行為方式的管理方法。
悟空
說到這里的時候,田曉鵬轉到了另一個話題,說到適合東方人,他覺得有一個問題也很重要,很多動畫師給好萊塢做加工做多了,思維上有了慣式。比如,一個人物在動畫中要做吃驚的動作,動畫師的反應是他會像功夫熊貓一樣往後彈一下。他覺得這是不對的,這不是中國人。這也再次使得重視真人預演對動畫師會有很大幫助。
一個星期前,《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第一次做提前場放映,觀眾是北京幾個高校動畫專業的師生們。他們觀看的是 1 月改檔前的那一版,大家看完指出了很多問題。導演田曉鵬說,這些問題基本上他都意識到了。
他也是在一月的時候,第一次在大熒幕上看《大聖歸來》。很多問題都出來了,因為他們的團隊沒有大熒幕經驗。所以,那一版動畫片有了很多硬傷。最重要的一點是,之前他們有意地在影片中多放了打戲,縮減了文戲,讓節奏變得很快。但是那適應小熒幕,在大熒幕上看起來就太快了。在改檔的這幾個月里,有針對性地放慢節奏是他們很重要的一個修改工作。
這也許展現了中國動畫製作里的一個誤區。《大聖歸來》的出品方說,他們和美影廠的前輩們溝通的時候,前輩們就說動畫裡面就應該是打戲,大家看動畫片不就看的是這個嗎?文戲是緩和氣氛的,武戲才能打動人。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基本已經被導演視為是這部電影的遺憾:這部電影里的一段重要插曲用到了汪峰的一首歌。在幾年前找到汪峰買這首歌版權的時候,導演還沒有想到汪峰作為藝人的內涵會這么豐富。在第一場看片會的時候,大家看到這一段就笑場了,很跳戲。但是,很難再改。原因是,那一段的動畫都是搭配歌詞做的,而版權方又沒有給他們提供音軌,只是給了一張 CD ,說你們自己去摳吧……這樣就更不好改了。
電影在其他的配樂方面其實算下了力。他們請到了周星馳《功夫》的音樂總監黃英華來配樂。片頭的《闖將令》、打鬥的時候的《爭鋒》,大概可以從這里感受一下打戲的感覺。
除了音樂、節奏的調整,在台詞和配音上,製作團隊也還在緊張地磨。第一場放映後,有學生問導演,出這么一部動畫電影,你是想要填補中國動畫的什麼呢?導演說填補不了,就是要一個信心吧。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動畫做到這個程度。中國的動畫技術可以達到這個地步。
說是這樣,但是有的方面,礙於中國動畫的現狀其實還是達不到。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動畫技術的開發能力很弱,就是說現成的動畫製作軟體提供的功能,你可以用,但是它並不一定完全滿足你的要求。你還需要一邊製作動畫,一邊開發插件。舉個例子說,《冰雪奇緣》里的雪,要做這種「定製」的動畫,你就只能自己開發插件。但是,在中國,人才資源上不滿足這個要求。另外,像《大聖歸來》,它並不像迪士尼的大製作動畫,沒有足夠的錢去做這個開支。
在重新定檔的宣傳階段,《大聖歸來》選擇了一種叫做類似 Apple 拆機的宣傳策略。具體地說,就是把《大聖歸來》的製作環節在網上拋出。開始鋪開是在第一次放映後的這個星期。採用這種類似蘋果營銷的方式,這是為了表明,片方對這動畫的內容、製作有信心。有沒有用,得過一陣才知道。
高路動畫的路總說,這部動畫票房能達到 1.1 億到 1.2 億就夠(製片費)回本了。但問到田曉鵬的時候,他說:「關於預期票房,大家都說怎麼也得上億,甚至有更誇張的,我真沒這么樂觀,現實會打個大折扣。」
2 月初的檔期里,和《大聖歸來》一起競爭票房的是《霍比特人:五軍之夜》、《奔跑吧兄弟》、《熊出沒之雪嶺雄風》、《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以及春節檔以《澳門風雲 2》為首的一撥電影,有大片,有國產熱門。在 7 月初的暑期檔里,雖然沒有好萊塢大片,但卻是國產熱門扎堆,《橫沖直撞好萊塢》、《道士下山》、《我是路人甲》、《小時代 3》、《少女哪吒》、《梔子花開》、《捉妖記》、《煎餅俠》……形勢一樣嚴峻。
典型的國產動畫片票房尷尬是《魁拔》。口碑都很好,但票房不高。前三部的票房分別是 498 萬(2011 年)、2529 萬(2013 年)、2429 萬(2014 年)。按照出品方高路動畫路總的分析,如果不遇上好萊塢大片,其他票房沖擊都不會大。是,《魁拔 3》在 2014 年國慶檔碰到了《銀河護衛隊》,但是當時最大的票房吸納者是國產電影《心花路放》 。
「大家都認可就最好了,有成就感啊。」田曉鵬也許也可以不在意票房。當初,田曉鵬學的是軟體設計,但他小時候就喜歡畫畫。一個正經孩子怎麼會拿畫畫當專業,在中國這大概是很多人的想法。但是他後來還是做動畫了。「當初就是為了理想做動畫,現在要說有什麼想法,那可能是野心更大了吧。」
田曉鵬接下來在准備的是一部更加成人向的懸疑動畫。另外,《大聖歸來》也計劃拍 5 部,話是這么說。但田曉鵬說,成不成不一定。不過他把第二部的劇本大綱已經做出來了。
所以,第二部里,小唐僧會進入青春期,會叛逆,會懷疑悟空的「威信」。而悟空在之後,會從一個沒有信仰的人變得願意把小唐僧當作信仰。這些內容的鋪墊在第一部里都有。田曉鵬覺得現代人都不相信《西遊記》了,所以他需要花很多篇章來講為什麼唐僧願意去取經,為什麼孫悟空會願意追隨唐僧去取經。
說到最後,為什麼這動畫片會講一個西遊的故事。田曉鵬說,不是為了趕西遊熱,他開始的時候還沒有這么厲害的西遊熱。選擇西遊,只是因為重新造一個新的故事,讓大家去熟悉和喜歡更費勁。找西遊記這個題材,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省事兒。

⑵ 如何做好口碑營銷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要構建一個口碑營銷體系。這裡面有兩點非常重要,一個是企業的口碑營銷模型,還有一個是口碑營銷驅動模型。


現在我們做口碑營銷,我們需要根據用戶的社交影響力,包括他跟品牌的緊密關系去建立模型。


(1)企業的員工和渠道

離品牌最近的是誰呢?是企業的員工,還有渠道。他是對企業的產品最了解的,也是最懂的,也是最容易給消費者安利清楚的人群。而這些人的價值往往被企業忽略了。


(2)忠誠用戶和社群成員

往上一層,是企業的忠誠用戶,包括社群成員,這個是離企業是比較近的。現在有很多產品型的社群,他們做產品可能是先建一個群,把一些種子用戶加進來,這些種子用戶人數不是特別多,1000人或者幾百人1000人。然後他們會不斷地跟這些人互動,去改進產品。他們跟企業是有情感鏈接的,這種關系非常緊密,也更加容易幫助企業去做口碑營銷的傳播。


(3)意見領袖/KOL

再往上的群體是意見領袖,也就是我們講的KOL。現在網紅很流行,很火,但是很多企業不太喜歡網紅,因為網紅什麼產品都賣,跟企業沒有什麼價值觀的一致性。所以我們講的意見領袖更多從哪來?是從員工中來,從渠道中來,從你的忠實用戶和社群成員裡面來。


(4)潛在消費者

在口碑營銷的模型裡面,我們發現一般做得好的企業,關注到的往往是一個冰山的最頂層,也就是潛在消費者這個層面上。比如說小米,他們是做口碑營銷做得非常好的一家企業。雷軍經常在外面講,小米的粉絲就是小米的一切。小米做口碑營銷非常厲害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口碑營銷體系是從底層往上建立的。也就是從員工渠道開始,到中層用戶,再到意見領袖的。


如果一家企業想做好口碑營銷只做最上面的層級,那你的費用一定是最高的。因為我們去思考說,1000個你的忠實用戶,和1000個員工給你帶來的成本價值,跟10萬粉絲,哪個高呢?可能是你跟自己的1000個忠誠用戶去做好溝通,進而讓他們產生口碑傳播,會比影響10萬個潛在消費者,要來得容易。


☞如何激發口碑傳播?


口碑營銷在驅動的時候,我們發現做內容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尤其像杜蕾斯這樣的企業,如果它要保持自己在創意的領先性的話,它的團隊規模,包括投入的費用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任何一個營銷策劃大師都沒法保證自己做的每一個內容全都能引發大量的傳播。


在企業說盡量把自己內容做好一點的基礎上,怎麼能盡量推動傳播呢?這裡面有一個被很多企業忽略掉的東西,就是激勵機制。因為有了激勵機制,才會讓不同的人群更主動地傳播,而且還會使這個傳播更加有持續性。


做好社會化營銷

創意和技術同等重要


與用戶的一對一溝通和廣告都是數據驅動的。內容是十分奢侈的,又很難以承諾。激勵機制被大多數企業忽略了,數據和技術能力在社交紅利消逝的今天更重要。


我記得喬布斯以前說過一句話,說我們現在正處在科技跟人文的十字路口上,其實對於企業的營銷,對於企業的每一個市場人員,每一個CMO來說,我們正處在一個創意跟技術的十字路口上。創意很重要,技術的布局同樣重要。


比方說大數據這個概念,大家已經說了好幾年了,但是真正有哪些企業用到了呢?能夠做得好的企業有哪些呢?是寥寥無幾的。


我們做過的大部分成功的營銷案例,都運用到了數據和技術的分析,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我知道哪些用戶是我們的目標用戶,哪些用戶是願意幫我們傳播和分享的。

⑶ 口碑營銷應該如何做

那口碑營銷怎麼做呢?以下六點打造口碑營銷:

第一:產品「有爆點」

首先要策劃一個引起關注的爆發點,讓產品在消費者口中形成口碑效應,有了這個點消費者才能感興趣,消費者才會主動關注產品跟企業的信息,並且會通過自己的媒體平台傳播這些信息,比如在朋友圈發布買了什麼產品得了什麼獎品,或者參加什麼學習達到什麼級別並被哪些授予證書等,這樣才有了引發口碑傳播的基礎。

還有某商城促銷產品,以性價比限量款等打造產品賣點,消費者拿到一款性價比如此之高的產品,一定會安耐不住激動地心,通過自媒體論壇等分享,並圍繞此產品的品牌向周邊朋友分享。

春節回家就聽朋友買了一輛十多萬的車,把這個車企的其他產品都給吹了一個遍,讓一桌子吃飯的朋友都對這個品牌有了從新的認識,這樣也影響了將要買車的朋友,口碑營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表示先去看看朋友買的品牌其他款式,這就是產品有爆點引發的口碑效應,要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做爆發點,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產品的價格、服務、售後,並真的做到消費者有售後,售後有保證,這樣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

口碑營銷怎麼做呢?有哪些口碑營銷成功

第二:受眾「有話題」

口碑營銷最重要的是讓消費者願意傳播,消費者願意高談闊論,品牌通過爆點引發話題,口碑營銷的主要任務,是樹立產品口碑,並設法讓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樣人們才能持續關注與傳播。

如:某款汽車策劃了一場新品促銷活動,本月提車除了價格優惠還有保險贈送,發朋友圈另外贈送汽車內飾裝飾燈,此活動一出當時准備提車的,還有同時關注幾個品牌准備入手的消費者,即開始形成圍觀,既然是新品肯定也有自己產品的噱頭,省油、空間大、配置高、發動機高配、自動變速箱、懸架好、安全系數高、適合小白領等話題會越聊越多,逐漸形成發酵話題,產品話題氛圍能夠促進銷售,消費者也有教育消費者的心態,自己買的產品品牌肯定是有眼光有遠見的,會教育身邊的朋友消費者來選購產品品牌,這也就讓話題再一次升級。

還有一些話題炒作事件快速發酵的,如:喝塗料,砸冰箱,洗冰浴等話題炒作事件,任何目的都要引導品牌的正向發展為主,別最後劍走偏鋒一發不可收拾了。

口碑營銷

⑷ 社會化營銷、數字營銷、網路營銷、互動營銷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一、重心不同
傳統網路營銷重心在企業和產品身上,企業控制著信息,更加看重的是媒介的識別。傳統網路營銷的用戶搜索產品時所得到的信息只有產品本身想要傳達給你的信息,你很難自己分辨它的好壞和真假。社會化媒體營銷看重的是用戶,用戶是主角,信息不受企業控制。社會化媒體更加看重的是如何與用戶產生互動。跟傳統網路營銷不同的是,社會化媒體營銷用戶可以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了解其他用戶體驗,從而決定是否銷售,這就讓我想起了現在我們很多人在淘寶買東西,總是習慣性的會去看買家秀一樣。
二、內容類型不同
在社交媒體營銷中,內容是在適合的背景下建立社交平台,社會化媒體是基於社區的互動式營銷,內容更多的是建立社交平台。而傳統網路營銷是營銷商和受眾的單一對應,而且,傳統的內容營銷在網站中允許更長時間形式的內容。品牌可以發表博文、視頻、咨詢圖表等等。
三、目標不同
雖然社交媒體營銷和內容營銷都可以作用於多種目的,但是社交媒體營銷則是傾向於兩種目標:
首先是品牌意識:組織圍繞品牌的活動或討論
其次是挽留和滿足顧客:公司可以圍繞著用戶存在的疑問和問題,使用社交渠道作為一個開放的論壇與客戶對話。
四、 成本代價不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網路營銷成本也越來越高,無論是sem뇈堿軟文廣告,營銷成本都是在上升。廣告的點擊費用也一直在上漲,給想要在傳統網路營銷的企業和個人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就像去年爆出的「莆田系」醫療,就比較依賴dsp推廣。
然而,社會化媒體營銷則不同,其重點在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等用戶聚集地來進行營銷,強調的是和用戶的互動,能夠產生一批「自來水」,在由他們代用吸引外圍用戶的關注,最好的例子就是電影「大聖歸來」由忠實用戶來帶動其他用戶。
簡單點可以總結為:
傳統營銷:
單向性
企業品牌是主角,能夠把控信息
追求大量的關注度
社會化媒體營銷:
用戶是主角,信息不受控制
社群,找出和維護好影響者
零碎細微,人性化的維護每一個觸點

⑸ 《大護法》票房口碑雙撲街 動畫電影宣發有哪些套路

目前有小黃人力壓暑期檔所有電影,同期又有強IP強陣容的《悟空傳》迅速吸金,《大護法》的排片量非常少,上映首日只有13%左右,第二日《喵星人》上映後,《大護法》的排片更是不足9%。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截至今日,《大護法》上映3天入賬2000萬,票房與口碑的對比著實有些尷尬,線上的討論也非常有限。關於《大護法》的內容方面,本篇不做展開,僅從其宣發的角度來看看,動畫電影都有哪些套路,而這些套路現在到底能否奏效。

從《大聖歸來》的成功開始,光線似乎就認准了同一套動畫電影宣發模式:全國路演+口碑營銷+眾籌衍生品+三次元明星參與,後來的《大魚海棠》、《你的名字。》和近日的《大護法》,宣發模式大同小異。如果說兩年前情懷還值9.5億票房,如今,光線帶著主創團隊全國做路演點映講故事,似乎已經不那麼容易讓觀眾買單了。

依靠導演往期作品和眾籌吸引核心粉絲

《大護法》的導演不思凡,從閃客時代開始就以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打動了核心的動畫愛好者,擁有了一批最初的導演粉絲,從《黑鳥》、《小米的森林》到《妙先生》系列作品,都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在豆瓣上評分遠高於多數國產動畫。

2015年,不思凡開始籌備《大護法》,同年1月開通了官方微博@電影大護法,並由好傳動畫主導在美國眾籌網站Kickstarter發起了項目眾籌,一共獲得了2萬美金的支持。

Kickstarter上的《大護法》眾籌頁面

與《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一樣,《大護法》眾籌是其宣傳的重要方式,在國際舞台上發布了海報、人物設定和一些場景圖片,製作人海格提到,《大護法》的第一批粉絲都是從當時的眾籌開始關注這部作品的。同時,依託於Kickstarter成熟的推廣渠道,《大護法》通過眾籌反響在初期就掌握了作品的市場反饋,靈活調整後續創作。

這個階段,《大護法》所吸引的都是核心粉絲。2016年裡,《大護法》還舉行了數次小型的路演活動,面向的都是動漫行業的專業人群,直至今年4月,電影開始面向大眾人群進入密集宣傳時期。

全國路演,重點攻略高校年輕學生

從4月起,《大護法》陸續發布了海報、PV等物料,並邀請到戴荃、周深、蔡琴、關曉彤獻唱。

至6月時,《大護法》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路演,首輪路演走過沈陽、成都、雲南、廣州、上海、武漢、西安、濟南八個城市的高校,之後又在杭州、北京等地舉行首映,共有近萬名觀眾參與其中。這與《大聖歸來》、《大魚海棠》、《你的名字。》的全國路演類似,都是導演及主創團隊在活動現場與觀眾交流。

在活動現場,《大護法》每次都會放出一些新的宣傳物料,如發布新的主題曲,公布新的宣傳PV,放出新的海報等。除了主創之外,活動還會邀請當地的知名動畫製作人參與宣傳。

結束後,《大護法》官方又會將現場活動照片及參與觀眾評價做成合集長圖,希望形成口碑效應在受眾間自發傳播。

不過從結果來說,也許是對路演營造口碑的套路已經免疫了,也許是路演活動宣傳受眾具有局限性,總之遠遠比不上像《大聖歸來》時全微博熱捧的盛況,也不及《大魚海棠》上映後毀譽參半的激烈討論。除了在少數參與的觀眾之間有所交流之外,並沒有將《大護法》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

電影衍生品眾籌,與《大聖歸來》等作品聯動

在電影上映前,《大護法》開啟了衍生品眾籌預售,這又與《大魚海棠》的策略相同,不過《大護法》的衍生品品類較少,不超過10類,集中在毛絨玩具、手辦等收藏性質的衍生品類,合作方也有限,而《大魚海棠》的衍生品超過了20類,包括各類手辦、雨傘、帆布鞋、各式首飾、手機殼、VR眼鏡等日用品類。

從銷售情況來看,光線電商的淘寶旗艦店內,《大護法》賣得最好的存錢罐和毛絨玩具,月銷量600左右,其他手機殼、門簾、筆記本等,銷量只有數十份。對比一下已經上映一年之久的《大魚海棠》,現在其手機殼月銷量還能達到300。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因為《大護法》在衍生品方面沒有下足功夫,特別是手機殼、門簾等日用品類,外形不夠亮眼,顏色搭配、圖案設計都欠考慮,因此對銷量影響很大。

同期《大護法》另一項比較有特色的宣發策略,是與《大聖歸來》、《大魚海棠》、《昨日青空》聯動,推出了宣傳海報,還得到了《星游記》、《魁拔》、《茶啊二中》等有人氣基礎的國產動畫聲援。

這一系列宣傳算是《大護法》宣發的高潮,喚起了許多動畫愛好者關於國產優秀動畫的回憶,更是打著「延續大字型大小國產動畫電影」的招牌將情懷賣到了極致。

宣傳始終未能突破二次元用戶

《大護法》宣發最大的問題在於,始終未能突破二次元用戶的范圍,當然,這也與題材內容有關,《大聖歸來》是全年齡向的合家歡動畫,《大魚海棠》和《你的名字。》是受年輕女性喜歡的青春戀愛故事,都適合廣泛傳播。

但是從宣發的策略和實際效果來看,《大護法》確實缺乏三次元受眾基礎,購票平台上顯示的想看人數很不理想,與其他話題片的差距非常大。

舉個例子,從邀請的歌手陣容來看,《大聖歸來》邀請了汪峰和陳潔儀,《大魚海棠》邀請了陳奕迅、徐佳瑩和周深,除了周深是主要面向二次元用戶的歌手之外,其他都是三次元受眾所熟知的流行樂壇大牌明星,具有很高的認知度。而為《大護法》獻唱的戴荃、蔡琴和關曉彤,雖然也是三次元明星,但在年輕人中的號召力還是有限,而且他們與動畫電影的搭配,實在讓粉絲覺得有些違和感。

路演活動也是同樣,雖然面向的是全國高校,但一方面,參與路演的中傳學生、清北二次元觀影團等,本就都是動畫愛好者,盡管為電影口碑打下了基礎,其宣傳范圍和口碑影響卻都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大護法》雖然是動畫的形式,但其內核還是比較深刻,自主分級PG-13,有觀眾認為應該提到PG-18,《大護法》照搬光線此前動畫電影宣發的經驗,在年輕學生群體中做大量宣傳,這些觀影人群不一定完全匹配作品。

而在線上的宣傳,無論是與《大聖歸來》、《大魚海棠》推出聯動海報宣傳,還是《茶啊二中》、《魁拔》等國產動畫官博,盧恆宇、顏開等資深從業者的支持,包括使徒子、非人哉、幽靈等微博大V條漫作者的聲援,都像是圈子內部互相打氣支持。

再以三文娛參加的《大護法》北京首映禮為例,哪怕現場邀請到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作者張嘉佳、《綉春刀》導演路陽、《分手大師》導演及編劇俞白眉等影視圈名人,《大護法》卻沒能有效利用起這些資源來,在社交平台上幾乎未見他們的個人賬號為電影做任何宣傳。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大護法》票房的失敗並非僅僅因為宣發不足,也並非質量上有重大瑕疵,主要還是在於題材過於小眾,難以在大眾人群中掀起熱度。既不是老少咸宜的合家歡電影,也不是年輕受眾青睞的愛情題材,而是晦澀難懂的政治寓言,無疑大大提高了觀影門檻。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原因,比如雖然有貓眼平台的票補,但院線方面沒有達成合作,排片量非常有限;內容不夠商業性的同時,其藝術性又沒能在宣傳時很好地傳達出來等等因素。

在經歷了上映前兩天的票房失敗後,從昨天到今天,已經陸續有Sir電影、視覺志、獨立魚電影等自媒體為其發聲,無論他們是自來水還是屬於《大護法》宣發的一部分,至少都起到了一定效果。

《大護法》真正代表了中國動畫新的可能性——新的視覺風格,新的題材,新的內核。票房只是一部電影商業價值的體現之一,三文娛期待,將來還能有更多勇於嘗試的中國動畫,而不全是徹頭徹尾的爆米花電影。

⑹ 總感覺大聖歸來要比哪吒好看,可為什麼大聖歸來票房只有9億多

因為國內當時的動漫已經有將近十年沒有出現過精品了,所以大家對於動漫都不是太抱有希望。

對比《大聖歸來》上映的2015年,當時國內電影年度票房第一的是《捉妖記》創下的24.40億,而今年的年度票房第一目前是《流浪地球》創下的46億,而《哪吒》目前正在向這個目標進行著沖擊。



所以不管是42億的《哪吒》還是9億的《大聖歸來》都是國產動漫的巔峰之作,票房雖然是評判一個電影好壞的因素之一,但是並能夠成為確定電影好壞的關鍵因素。

⑺ 未來十年最緊缺職業是什麼

軟體開發挺緊缺的,你可以考慮去一度教育

⑻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就業前景好嗎

其實就業特別廣,像我們中傳的學生基本都能找到很好的方向去發展,具體可以分以下幾個點。



⑼ 2016年營銷關鍵詞有什麼

每一年的營銷盤點,總是聚焦在關鍵詞或關鍵案例之上,似乎在時間線上,每一個公司總是按照同樣的節奏跳動著不同的舞步,可2016年卻不太一樣。


不妨透過關鍵詞,去管中窺豹一番,看看那些顯而易見的營銷背後藏著怎樣的「猴急」,怎樣的新意。


關鍵詞:網紅


作為一個網紅爆發的元年,2016年的營銷必然也必須和網紅扯上千絲萬縷。4月21日,在大熱網路脫口秀《羅輯思維》和其主播羅振宇的強力推薦和主導下, 號稱2016年中國第一網紅的papi醬視頻廣告貼片以2200萬的價格成功售出,被麗人麗妝拿下。


這一典型的營銷事件,其關鍵並不在於是否有了央視廣告招標的爆款範式,而在於將網紅這一詞彙從過去局限於「三俗」的范疇,通過做知識社區的《羅輯思維》包裝,而形成了一個可以被雅俗共賞的文化現象。隨後的各種網紅營銷中,盡管也出現了「假慈善」之類的泥沙,出現了杜蕾斯「百人試戴」直播之類噱頭十足、卻乏善可陳的廣告直播外,也出現了一些優質網紅和一些行業有效結合形成跨界營銷的案例。盡管,據中青報調查,72.7%受訪者覺得網紅代言的營銷方式恐難持久。


9月,騰訊動漫讓一位「可愛風」少女裝扮成國產動漫《狐妖小紅娘》中塗山蘇蘇的樣子,直播了與刺綉、油紙傘、刻紙、泥塑、皮影5位手藝人的交流;10月,阿里藉助淘寶直播,對藏戲、唐卡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連續3天的全方位展示,並順勢在淘寶的西藏館眾推出68個特色產品,訂單超過3萬筆。而此前,其亦嘗試過讓10名網紅直播其向蘇綉、龍泉寶劍等「非遺」傳承人拜師學藝的內容,其實也是先期進行嘗試。


其實,在2月爆紅的韓劇《太陽的後裔》背後,「宋仲基」就是網紅,而愛奇藝商城同步推出了宋慧喬、宋仲基劇中同款商品,成功變身電商平台,這種借鑒韓劇+韓流+韓貨的營銷方式並不鮮見,關鍵在於怎麼做成雙料爆款。


點評:

網紅作為一種營銷媒介,在真正走向商業化營銷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探索的煩惱。從貼片廣告到內植入,再到直接為電商導流,各種姿勢的頻繁迭代,其最後的依託,依然是網紅所輸出的內容創造是否有價值和受眾的切合度是否嚴絲合縫。以90後、00後為主要受眾族群的網紅經濟,如何合理利用,在2017年也將繼續探索。而其核心引爆點,還是「如何抓住年輕人的心」。一些傳統文化如戲曲,恰恰因為這種隔代感,再加上網紅、直播的演藝,依靠年輕人的好奇心,結合年輕人喜歡的網游、網文素材,起到了「二次創業」的營銷奇效。至於傅園慧和她的洪荒之力,那是個「意外」,但也體現了「抓心」的要訣。


關鍵詞:皮卡丘


當業界還在討論虛擬視覺(VR)如何運用在商業之上,幾個大平台紛紛暢想著用VR試衣間、VR逛商場打造新的消費和營銷場景時;現實增強(AR)寵物養成手游《精靈寶可夢GO》卻一夜爆紅,在最熱的7月間掀起了一場全球性的「捉妖記」熱浪。在現實世界裡抓一隻皮卡丘該是多麼愜意的事。可當大家還在談論任天堂如何通過游戲賺錢時,它卻轉向做起了用游戲為線下店鋪導流的O2O營銷生意。


毫無懸念要模仿。在國內,騰訊應了把奧運景,玩了把AR火炬傳遞活動的實驗,僅用了虛擬的勛章就獲得了1億互動,由此萌生了在春節搶紅包活動中用真金白銀來繼續AR玩法的打算;而愛奇藝則為《櫻桃小丸子》劇場版登陸院線做推廣,在中秋期間聯動新浪遊戲、新浪微博、愛奇藝游戲上線「玩游戲送《櫻桃小丸子》影票」活動,在輔之以各種事件營銷,形成全民捕捉小丸子的線上線下聯歡;而在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則先行一步,在移動端首頁推出AR搶紅包活動,除了贈送雙11精品店鋪的折扣紅包外,還根據LBS直接為線下合作門店做導流。


有意思的是,在國內的企業忙不迭的在AR上玩營銷時,任天堂的套路卻在快速迭代,一會趁皮卡丘火熱,推出皮卡丘+馬里奧的合體公仔,用奇葩造型為其即將發售的黃金皮卡丘卡牌之類的土豪周邊做眼球吸引;一會又撞車雙11,拋出30年前的經典紅白游戲機復刻版(NES),用「舊貨」和一字之差,為2017年即將推出的次世代游戲機NS做向導,順便「惡心」下11月10日老對手索尼推出的PS4升級版……


點評:

AR作為一項技術,在營銷中的短促出擊,並迅速形成戰力的現象,過去在諸多黑科技中都曾出現過。就如許多黑科技作用與營銷那樣,其實作為底層支持的技術未必很復雜,關鍵是做營銷的人是否想到了合理的運用途徑。而更重要的是,在營銷手段上,快速迭代也是必要的策略,任天堂的連續變招,未必高科技,但卻實打實的有效。同時,本來需要營銷的產品,卻成了可以自帶營銷技能的產品,為自家的「小夥伴」做神助攻。這樣的功法,其實也是頗有點戲劇性。


情懷、自黑、網紅和皮卡丘,其實是2016年諸多營銷關鍵詞中的一部分,諸如敬業福,網路神燈這樣的愚人節營銷,《百鳥朝鳳》和那一跪的爭議,支付寶圈子上線即涉性的話題營銷,郵政「網紅郵筒」跟風推廣等,但新的營銷思維或許更講求持續的營銷效果,而不是短期曝光,更注重讓造勢和商業價值相得益彰,並精準投放到目標人群,而非一味強調熱力無限覆蓋大而無當的「所有人」。

⑽ 《歡樂頌》電視劇里哪些可以說是營銷策劃的手法

策劃方法如下:

前期預熱,未播先紅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作為正午午陽光、山影聯合出品的年度女性職場大戲,早在開播之前,《歡樂頌》就被預言是一部霸屏劇。


賣點一:侯鴻亮團隊的 「金字招牌」


「山影一出,必有精品」,隨著《北平無戰事》、《偽裝者》及《琅琊榜》熱播及口碑的不斷傳播,侯鴻亮團隊一時間可謂是全粉無數,因此《歡樂頌》的出現自然是自帶光環,引發觀眾期待。


賣點二:顏值滿滿,全部在線


單看《歡樂頌》的演員表也著實令人期待,女主演部分,劉濤、蔣欣、王子文、楊紫、喬欣,顏值也是沒話說。再看男演員部分,過去看幾部劇才能集齊的男神們,這次一鍋端上來,其中靳東、王凱已在《琅琊榜》《偽裝者》劇中積累了很多人氣,勢必會引發女粉絲的追捧。

不難看出,《歡樂頌》走的是口碑營銷路線,內容來自威信:品牌趨勢 有了《偽裝者》、《琅琊榜》的品質保證,這部劇同樣打著良心國產劇的旗號,細節完美,畫面優美,演技一流,顏值在線,劇情不狗血,沒有辜負粉絲的期待;同時,該劇將宣傳主戰放在了微博上,通過水軍與微博大號的雙向推波助瀾,實現持續熱度,同時不斷加強微博話題的互動性,最終實現了口碑與人氣的雙豐收。

閱讀全文

與大聖歸來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能酒店合作策劃方案 瀏覽:394
縣旅遊宣傳營銷方案 瀏覽:508
國際市場營銷期末考試題 瀏覽:46
市場營銷的求職目標情況及簡況 瀏覽:253
如何解決電子商務交易安全問題 瀏覽:105
微觀市場營銷環境的競爭者 瀏覽:269
建湖電子商務 瀏覽:327
舞蹈品牌加盟策劃方案 瀏覽:689
培訓學校集體活動安全方案 瀏覽:654
微信網路營銷的禮貌用語 瀏覽:528
年會晚宴策劃方案ppt 瀏覽:411
當當網的網路營銷策略ppt 瀏覽:356
交付及培訓方案 瀏覽:442
銷售企業新人培訓方案 瀏覽:939
面膜促銷活動名稱 瀏覽:188
企業重視市場營銷的主要因素 瀏覽:774
大型活動策劃方案實施方案 瀏覽:38
寧波qq網路營銷 瀏覽:156
移動電子商務教案 瀏覽:515
講座市場營銷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