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uber國內營銷案例

uber國內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1-06-30 14:13:55

A. Uber在中國可以合法使用嗎

可以。雖然用戶在使用優步實現叫車服務當中,出現了一些安全事件,但是優步在中國沒有觸犯法律,是可以合法使用的。

Uber,中文譯作「優步」,是一家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他們提供專車服務,和打計程車相似,通過Uber可以呼叫專車,通過Uber計算路程並結算費用。

進入中國大陸

2014年7月14日,美國用車應用Uber正式宣布進入北京市場。此前Uber已經在北京試運營了兩個半月,主要覆蓋了三里屯和國貿區域。北京是其進入的全球第100個城市。

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親自來北京宣布了這一消息。

2014年10月20日,Uber(優步)宣布將拼車服務人民優步(People』s Uber)在國內七個新的城市推出,包括天津、深圳、上海、廣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寧波。透過Uber平台,搭乘者可以找到擁有車輛的車主,向車主分擔相應的出行成本得到拼車服務。

每一趟行程都是通過Uber的系統,並且在搭乘結束時,Uber要求搭乘者和車主互相評分,以便系統可以為雙方進行服務匹配。

Uber 中國戰略高級副總裁柳甄2016年6月3日在香港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未來的 12 個月里,Uber 在中國市場將會超過滴滴出行,成為中國專車市場的老大。

2016年1月13日,優步在南京、北京、武漢、重慶和青島等5個城市同步推出拼車服務「人民優步+」。

2016年6月15日,優步宣布進入中國第60城——昆明。

(1)uber國內營銷案例擴展閱讀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吳濤)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

據悉,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後,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餘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

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網路共同投資的企業。同時,滴滴出行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

未來,優步中國將保持品牌和運營的獨立性。滴滴出行將整合雙方團隊在管理和技術上的經驗與專長,在用戶資源、線上線下運營和營銷推廣等層面共享資源、協同發展。

同時,滴滴出行亦會倡導內部競爭和相互促進,以更加精細化、多元化的創新服務,滿足消費者日趨豐富的出行需求,持續提高司機收入。

滴滴出行還將與監管機構緊密合作,持續進行市場培育;創造健康有序的行業生態,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轉型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B. 如何利用事件營銷進行網路炒作

利用事件營銷進行網路炒作,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概念炒作法
是企業為自己產品或服務所創造的一種「新理念」、「新潮流」。像某品牌當年就是通過推出一個都不能少的成功人士概念,從而引領了掌上電腦消費新潮流,創造了非凡的銷售業績。
2、懸念炒作法
懸念炒作是要提煉一到兩個所謂核心、神秘的賣點;根據進度,慢慢抖包袱,所有的資訊不要一次放完,說一半留一半。
3、落差炒作法
用一些很熟悉的東西,在平常人頭腦中產生了相對的思維定勢,當一旦打破這種定勢,人有如在太空的失重感,這種炒作方法要有平中見奇的功夫,善於提煉普通的素材,讓媒體耳目一新,讓大眾或分眾耳目一新。
4、事件炒作法
策劃「打假事件」、「維權事件」等,進行炒作。雖然借勢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營銷利器正在被更多的營銷人來回揮舞,但它那獨具魅力的市場殺傷力,在一些人的心中依然無法遮蔽雕蟲小技、自我炒作、惡性跟風的陰影。
5、名星炒作法
根據馬斯洛分析的人的心理需求學說:當購買者不再把價格、質量當做購買顧慮時,利用明星的知名度來加重產品的附加值,可以藉此培養消費者對該產品的感情,從而贏得消費者對產品的追捧。比如世界盃期間炒得沸沸揚揚的「米盧現象」等。
名星效應是人物炒作的首選,名星是人們較關注的焦點,所謂效應,有效果和作用兩方面的內涵,是個很實際也很物質的詞。名星效應的關鍵是名星的知名度,而知名度,又是一個人的社會認知程度,名星效應之所以具有號召力,原因也正在於此。
6、反向炒作法
古人雲「反其道而行之」,以反引出正,以邪突出正。反向炒作是把讀者從一個概念引入到另一個概念,大自然和事物的發展都有它的規律性,為了吸引人們的好奇心理和打破傳統規律,策劃者反其道而行之,沖破人的慣性思維方式與人的定式規律相背馳。
7、爭議炒作法
針對企業產品、質量、企業行為等,策劃容易引起爭議的事件或觀點,引發社會討論,吸引公眾注目。
8、雙簧炒作法
在現實生活中,黑與白雖然是對立的,但對於愛看熱鬧的人們來說,投其所好,對立得越強烈則關注得越熱烈。而差異化的心理感應就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對炒作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結果不置可否,而炒作的意識已達到。
其次當新聞登出後,熱度不夠,就要安排所謂的正反觀點「媒子」向報社打電話,以此人為達到輿論高溫,讓媒體關注此事,讓社會公眾注意,從而達到炒作目的。
9、新聞炒作法
企業利用社會上有價值、影響面廣的新聞,不失時機地將其與自己的品牌聯系在一起,來達到借力發力的傳播效果。企業也可通過策劃、組織和製造具有新聞價值的炒作,吸引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
10、第一炒作法
人們的記憶中只能記住第一,比如人們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二高峰是什麼就不知道了。
「第一」容易引起人的興趣,容易吸引公眾眼球,容易被記住,還會使對手難以逾越,品牌形象脫穎而出。因為人人都想爭第一,冠亞軍一字之差卻失之千里,新鮮的事物往往是讓人們記得最深的,跟風者,將不會引起更多注意,只會帶來更多批評與冷眼,人們只會記住第一。
但是,「第一」畢竟只有一個,絕大多數企業很難擁有「第一」,這就需要變通地策劃出「第一」,或者說「製造」出「第一」。
對「第一」縱向追蹤,挖掘「第一」背後的秘密,以滿足社會公眾一探究竟的獵奇心理。而實際上,把良好信譽、產品、質量、科技、發展潛力等企業信息,直接或間接地輸送到公眾心裡。圍繞「第一」橫向造勢,統籌謀劃市場營銷,達到促銷與塑造品牌雙贏。
11、叫板炒作法
叫板某知名人士、名企業或產品,設下擂台,從而吸引消費者和媒體的注意,讓媒體關注、報道結果,讓自己變成可讀性新聞。適合行業競爭中的弱者,一舉成名。
12、深挖炒作法
將自己的失敗(成功)以探討的形式向外推薦,吸引媒體的討論與關注,讓人們記住這一現象,達到炒作目的。還可以借流行觀點提出異論,如非典商機有泡沫,此等營銷純屬捕風捉影,無中生有。大有眾里尋她干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境界。不搭草船也借箭,成本呢?低得可想而知,各類企業都可?。
13、糾紛炒作法
策劃一個「糾紛」,吸引社會關注。一段時間後,不了了之,但企業聞名於世,實現了炒作目標。
14、贊助炒作法
主要就是藉助贊助、冠名等手段,通過所贊助的活動來推廣自己的品牌。
15、危機炒作法
通過一些危機事件來炒作,不誠信、社會性危害,用危機炒作法來挽救社會影響。
16、輿論炒作法
企業通過與相關媒體合作,發表介紹和宣傳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文章,來宣傳自己。關於這一點,很多企業都已認識到了它的作用。
17、商標炒作法
其成本只是申請了一個標。
18、活動炒作法
是指企業為推廣自己的產品而組織策劃的一系列宣傳活動,吸引消費者和媒體的眼球達到傳播自己的目的。
19、內幕炒作法
策劃自曝「內幕」,或者別人揭「內幕」,進行炒作。為了顯示自己的本質,不惜揭露行業黑洞,用它人的缺點突出自身的優點,實質是一種對比形式,別人黑在何處,而我怎樣怎樣,讓社會公眾對黑洞痛恨,對自己認可。
20、借勢炒作法
所謂借勢,是指企業及時地抓住廣受關注的社會新聞、炒作以及人物的明星效應等,結合企業或產品在傳播上欲達到之目的而展開的一系列相關活動。
借勢炒作就是借人們關注的焦點,順勢搭車,讓更多的人認識,關注自己,以此提高自己(產品)的知名度。借自己某一點讓消費者注意自己,知道自己。
20、借勢炒作法
所謂借勢,是指企業及時地抓住廣受關注的社會新聞、炒作以及人物的明星效應等,結合企業或產品在傳播上欲達到之目的而展開的一系列相關活動。
借勢炒作就是借人們關注的焦點,順勢搭車,讓更多的人認識,關注自己,以此提高自己(產品)的知名度。借自己某一點讓消費者注意自己,知道自己。

C. Uber火了它是怎樣玩郵件營銷的

選擇對的產品很重要!下面是一米軟體精準外貿郵件開發系統,你可以了解回一下

1,無需vpn獲取國外站點

一米答獨有的VVPN技術使您不需要藉助第三方的VPN即可直接獲取國外任意站點如Google等數據,穩定高效,保證獲取數據的實時性。

2,全球海量精準客戶信息提取

可根據多個關鍵詞及郵箱類型及公司後綴自動組合提取全球多個主流搜索引擎及地區性搜索引擎精準搜索結果。

3,深度分析提取客戶郵箱

智能矩陣演算法模擬蜘蛛深度爬取結果頁,獲取真實有效的客戶郵箱、電話等信息。

4,實用的有效性過濾

可以對獲取的郵箱進行批量驗證有效性,防止發送大量無效郵箱造成的損失,並可自動過濾去重。

5,批量郵件發送

內置郵件批量發送平台,可支持自定義郵箱smtp介面群發郵件。

6,批量小語種翻譯

自帶谷歌翻譯介面,可一鍵翻譯多個國家小語種。

D. 神州租車的營銷戰略有哪些成功之處

我們說到市場傳播,傳與播是兩部分,很多low level的撕逼結果往往是「傳」得很廣,但並不能在用戶心中「播」下什麼種子。所以從ROI的角度,撕逼的意義是什麼呢?

事兒火了,但用戶什麼都沒記住。廣告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被浪費了,但不知道是浪費在哪兒了。」

就像年初那場莫名其妙的鬼畜視頻《Duang~》,這個流行語是火了,但是推手這么辛苦的鋪資源,最後沒落著什麼好,這不是典型的自嗨么?

首先,比「你的用戶是誰」這個問題更關鍵的是「你的敵人是誰」?

你要打的對手,是不是最需要注意的那家?同業競爭時,最需要找准競爭對手。而且你要打的對手,到底打不打得動?大家都知道撕逼的時候要「以小博大」,選行業第一去打最有效,其實這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你打不打得動這個對手。

不管是學市場傳播技巧,還是學運營方法論,都不要只看錶面,照著樣子學肯定會出問題。360發起「3Q大戰」的時候,是騰訊歷史上口碑最差的階段,所以3Q大戰一出,大部分用戶是選擇和360站在一起的。這是360當年敢於發起3Q大戰的原因,放到現在再打?輿論導向絕對不一樣。

另外,玩撕逼的事件營銷,撕逼的核心在於「你想表達的點,能否和用戶的理解是否一致,用戶是從來不會覺得自己錯了「。我都要笑死了,用戶你咋不笑呢?我都要被自己感動死了,用戶你咋不感動呢?我都覺得自己牛逼到家了,用戶你就不覺得我很牛逼嗎?

作為撕逼,打的點一定要是對方的的確確存在問題,就像做產品一樣,要打用戶有所感知的痛點,否則就會遭到用戶反感。就像這次神州專車從Uber是否安全這個點,其實對大部分坐專車的人群來說,安全並不是痛點,對於專車來說真正的用戶痛點是價格和服務,但這又是Uber的優勢,所以神州才會招來一致反對。



最後,在玩撕逼大戰的時候,爭議是肯定少不了的,包括這次神州專車營銷事件爭議非常大,那麼爭議到底是好是壞?市場人看品牌曝光,運營人則看ROI,也就是這場事件到最後沉澱下來,給產品帶來了什麼。

應該說,所有的營銷行為都是為了最終促進銷售,否則就是資源的浪費。這里講的銷售促進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直接銷售促進,即營銷行為的效果立刻反應在銷售額增長上。二是間接銷售促進,即形成品牌偏好,是一種優先選擇權,在未來的某一刻轉化為購買/使用/情感支持。以互聯網行業為例,做產品的營銷傳播,就是希望用戶能拋棄競品,轉向用我們的產品,從而帶來業務贏利點的增長。

業內這種例子其實不少,臭名昭著的WiFi萬能鑰匙,絲毫不影響它刷地鐵廣告、上蘋果APP Store下載排行榜首位。而矯情的安妮寶貝用一篇《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讓大家在朋友圈反復爭論,她的快看漫畫APP用戶數立即突破30萬。

所以,從運營營銷的角度看,WiFi萬能鑰匙和安妮寶貝其實是成功的。至於神州專車?目前而言這種爭議非常大的攻擊行為也是成功的,只不過,只問一句,「凡客體」當年也是刷遍了社交媒體,甚至可以說是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營銷事件,凡客現在怎樣了?所以,後續我們再看,成敗還不一定。

E. uber和支付寶合作算不算跨界營銷

不算吧

閱讀全文

與uber國內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中職班主任培訓方案 瀏覽:453
組織建設基層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70
雲智造電子商務崑山 瀏覽:347
商場促銷活動宣傳詞 瀏覽:236
校園網路信息化培訓方案 瀏覽:591
智能酒店合作策劃方案 瀏覽:394
縣旅遊宣傳營銷方案 瀏覽:508
國際市場營銷期末考試題 瀏覽:46
市場營銷的求職目標情況及簡況 瀏覽:253
如何解決電子商務交易安全問題 瀏覽:105
微觀市場營銷環境的競爭者 瀏覽:269
建湖電子商務 瀏覽:327
舞蹈品牌加盟策劃方案 瀏覽:689
培訓學校集體活動安全方案 瀏覽:654
微信網路營銷的禮貌用語 瀏覽:528
年會晚宴策劃方案ppt 瀏覽:411
當當網的網路營銷策略ppt 瀏覽:356
交付及培訓方案 瀏覽:442
銷售企業新人培訓方案 瀏覽:939
面膜促銷活動名稱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