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以客戶為中心 以奮斗者為本
企業以客戶為中心的競爭戰略思維在很早就被提出來,這種戰略思維需要企業培養良好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如何培養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需要我們企業管理者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不斷的強化顧客至上的理念。
1.牢固樹立「客戶為本」的經營理念
「顧客是上帝」的觀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然而樹立「客戶為本」的經營理念卻需要企業將客戶提高到戰略高度,即企業必須實行「顧客導向」的經營策略。
2.培養客戶忠誠的「惠顧」精神
要想維持客戶的忠誠度,使其繼續對產品的購買,企業就必須傳遞給客戶一種思想文化和精神,價值取向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懷舊感。將企業或企業的產品與顧客融為一體。比如,動感地帶的口號「我的地盤聽我的」樹立了一種氛圍將企業的目標顧客群——新新人類,與企業的產品相聯系,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3.建立客戶組織
建立客戶組織可以維系客戶關系,減少客戶流失,降低營銷成本。具體的客戶組織是指如俱樂部制、會員制等。目前,比較成熟的客戶組織是汽車俱樂部,幾乎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汽車俱樂部,並有較穩定人數的參與者。俱樂部定期舉行活動,不僅使消費者之間得到溝通,也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客戶的忠誠度。
4.開展客戶教育
在市場經濟中,市場既是橋梁,也是鴻溝,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永遠存在著矛盾。而開展客戶教育不僅是有效維系客戶關系的策略,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促銷手段。就像那個經典的賣鞋的故事,有兩個推銷員到一個小島上去推銷鞋子,其中一個剛去就回來了,因為他說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而另一個推銷員很高興地住了下來,兩年後,他的鞋子都賣光了,因為經過他的「客戶教育」,島上的人都開始穿鞋子了。
對於消費者沒有的需求企業是可以開發和教育的,那麼如何進行「客戶教育」呢?廣告教育、公關教育、消費學校、用戶講座、客戶培訓等都是可以選擇的手段,而具體如何選擇就要看產品的特性和企業的實力了。
5.建立客戶投訴制度
要想真正的維護客戶關系,認真對待每一位客戶的投訴是很關鍵的,調查證明,對企業或產品不滿意而進行投訴的顧客,比不滿意而沒有投訴的顧客再次購買的比例要高得多。
❷ 「以市場為導向 以客戶為中心」如何來寫
2005年以來,紅河供電局以南網方略為指導,按照「用心供電,盡興服務」的要求,依靠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建設,把社會和客戶對電力及服務的需求引入企業管理,創新營銷工作機制,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機制和營銷例會制度,形成了社會和客戶對電力及服務需求的傳遞機制,有效地協調了企業生產、經營、規劃、建設等各個系統的整體行為,真正落實「始於客戶需求,終於客戶滿意」的要求,全面推進企業向「經營型、服務型」的轉變。
創新管理模式 建立營銷機制
自2002年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以來,電力企業正逐步從計劃經濟的賣方市場向市場經濟的買方市場轉變,迫切需要企業轉變觀念,面向市場,改變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提高營銷與服務水平。因此原先的營銷體系不再適應市場變化的要求,營銷業務流程組織形式依然為「職能型」結構,不能體現「企業效益為重、社會效益為先」的經營理念。
紅河供電局針對目前營銷體系,面對思想意識形態上存在的落後、市場環境的復雜多變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問題,希望通過系統建設、流程優化、市場意識的培養,在整個企業中樹立「全員營銷,全員服務」的思想意識,以實現企業「兩型兩化」戰略發展目標。創新營銷機制,確立了以電力營銷與服務為主營業務,把電力營銷管理置於企業管理的中心位置,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機制,即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採用一定的程序有系統、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收集、分析市場信息,並結合社會和客戶對電力及服務的需求,對電力生產、調度、營銷、規劃、建設等進行協調和決策。該營銷機制,能使電網經營企業能主動掌握、及時響應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有效安排和使用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合理開展電網規劃與建設、電網運行與維護、電力營銷與服務工作。
為了加強「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機制建設,紅河供電局還建立了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傳遞機制,通過這種機制使市場變化信息在企業內部流轉起來,對企業的整體生產經營行為產生影響和作用,有效地牽引企業生產經營、規劃建設各個系統的整體行為。同時,依靠科技進步整合資源信息,推進營銷與服務信息化建設。
不斷探索機制 完善制度建設
在探索「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機制中,紅河供電局分三個步驟來進行。第一階段:探索按計劃曲線交易,按計劃電量交易的合約管理模式。主要表現在:一是針對紅河地區大小電之間存在的豐枯峰谷矛盾,探索按照合約對小水電進行管理的模式;二是針對市場和客戶與企業經營管理不對稱的問題,實施按「計劃電量」、「計劃曲線」的合約交易模式。
第二階段建立營銷例會制度,構建「營銷輔助決策系統」。一是建立了營銷例會制度。每周召開一次營銷例會,由協管電力營銷與服務工作的副局長或受其委託的局領導主持,局生產技術部、電網調度中心、工程建設部、計劃發展部、市場開發營銷處、配電管理辦公室、農電工作部等部門負責人參加,就涉及全局營銷與服務工作中電力供應能力、服務能力、電能質量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協調、整合全局資源,滿足社會和客戶的需求。營銷例會制度作用表現在四個方面,一、營銷例會是一個協調機制;二、營銷例會是一個決策機制。三、營銷例會是一個壓力傳遞機制;四、營銷例會是履行號社會責任的常態運行機制。
第三階段制度建設、流程改造。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基礎管理,規范經營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加強業務流程改造,加強過程監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市場適應能力及核心競爭能力。
管理成效顯著 凸顯五個方面
紅河供電局按照南網「兩型兩化」的戰略發展思路,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創新營銷工作機制,在「經營型、服務型」的發展方面取得了突破,使掌控電力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明顯增強,市場佔有率等經濟運行指標明顯提高。
這些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踐行南網方略邁出了新步伐。紅河供電局建立營銷例會制度,轉變了營銷工作機制及行為模式,有力推進了企業「經營型、服務型」建設,將學習南網方略化為具體的工作實踐;二是營銷與服務工作上了新層次。通過轉變營銷工作機制,強化了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使客戶需求與服務壓力在全局各系統中得到了傳遞和響應,使各部門理清工作思路,形成合力,提升了電力營銷與服務水平和能力;三是掌控電力市場的能力上了新水平。依託信息化建設,搭建營銷實時監控及信息資源平台,提升了對電力市場反應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提高了電力市場和營銷服務能力;四是員工隊伍素質有了新提高。在近兩年的探索中,培養出了一批懂技術、通理論、熟系統、,能夠適應電力行業新發展的優秀員工,建立了一支能夠適應市場化條件下電網經營企業運作的營銷專業人員隊伍;五是各項經濟管理運行指標得到優化。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2006年紅河供電局直接市場佔有率增增長了16%,同比2005年增長了8個百分點。電量計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2006年、2007年上半年,計劃完成率分別為95.7%、97.5%、101.6%;小電管理能力有效增強,購小電的增長率遠遠大於小水電裝機的增長率;電網運行經濟指標管理水平有所提高,2006年同比2005年,日平均符合率、峰谷差、最大符合利用小時數三項指標都有明顯提高。
❸ 結合自身實例談談是如何理解「以客戶為中心」
以下是我個人對我們關於客戶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的理解。
1.客戶永遠是對的。
這句話的實質是不要與客戶正面產生分歧。有時客戶想法不是最好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客戶決策向有利於客戶整體利益方向發展,向觸龍前輩學習。《觸龍說趙太後》
2.以客戶為中心。
以客戶為中心,核心是以客戶的整體利益為中心。有些配置對於客戶來講是未產生效用。開發分析對客戶有價值增值效用需求,滿足及超越客戶這方面期望才是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其終極目標是實現與客戶雙贏。
❹ 以顧客為中心的營銷理念與以社會為中心的營銷理念有什麼不同
學習營銷的? 前者以顧客為中心,只有明確目標顧客的需求,此案呢個比競爭者更有效的提供產品和服務,滿足顧客需求,實現企業目標。
後者 在滿足市場需求和獲取利潤的同時,還必須注意到社會的利益
❺ 如何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體系
企業如何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體系?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具體怎樣做呢?
1、設計「端到端」的營銷活動管理流程。「端到端」的流程就是要求將整個營銷活動視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設計。這個「端到端」的營銷管理流程實際上是包括了營銷方案設計、廣告宣傳、營銷物資供應等局部流程,涉及的部門不僅包括市場部,還包括財務部、采購部、IT等多個部門。假如,如案例中石峰所要求的,僅僅是廣告宣傳流程周期的縮短和營銷物資供應流程的完善,這種局部流程的優化並不能夠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也難以實現全局的優化。
2、樹立「後端」對「前端」的服務理念。在大型企業中很容易產生一種官僚主義,那就是後台部門經常將自己定位為對一線的管理部門,而忽略了服務的職能。例如在本案例中,區域分公司希望市場部的專業室能夠為自己准備好「炮彈」,這就是一種服務的需求。面對這種服務需求時,後台部門往往只是機械的按照職責開展工作,經常會對一線說「這個我沒辦法,你去找其他部門」、「不能那樣做,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等等,這種官僚主義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對一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造成傷害。樹立「後端」對「前端」的服務理念,就是把一線部門當作自己的客戶,積極主動的去分析一線部門的需求,並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即使面對一些與現有制度相抵觸的要求時也要多問問:是不是有其它的辦法可以完成這個服務?是不是現有的管理制度已經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3、建立營銷活動項目管理機制。成功的營銷活動是企業多個部門一起努力才能達成,相關部門在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導致項目的低效或失敗。採用項目管理的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營銷方案的質量,提升營銷活動執行效率並降低營銷管理中的風險。項目管理方式包括:在企業中建立跨部門/科室的虛擬項目團隊、確定不同項目成員的角色和分工、制訂詳細的項目計劃、對計劃執行的進度進行監控等等。
4、建立營銷知識管理機制,實現營銷知識的積累和復用。除了流程標准化以外,技能標准化也能對營銷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幫助。在企業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存在營銷專家們的經驗難以共享、新員工培養困難、同樣的錯誤反復發生等問題。這是因為市場營銷不像會計、IT等學科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它的學習更多依靠員工工作經驗的積累。因此我們需要一個能將營銷知識積累和復用的體系,能更加快速、有效地提高員工個人能力。一般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建立營銷知識庫,將企業的營銷方案、營銷活動信息、活動評估等營銷信息放入營銷知識庫,供營銷人員參考和學習。建立營銷知識庫時需要注意,因為營銷知識的錄入不僅增加了營銷人員的工作量,而且將寶貴的個人經驗變成公司的公共知識,可能會遭到營銷人員的抵制,最終使知識庫流於形式。因此,公司必須制訂相應的保障制度,才能確保營銷知識庫的動態更新。
❻ 舉兩個例子說明宜家是以客戶為中心的
樓主你好:宜家的營銷理念是「好的設計,低的價位」,但因為設計確實很人性化和時尚化,價格並不便宜,只是和合理而已。但好的設計應該說名不虛傳。
進入選購區,就有一家專門設計的導購手冊、選購清單填表(你看好了物品要記下貨號、架為和提貨的位置標號,因為選購區不直接拿貨,要到一樓提貨,展示區只是展示樣品,這樣就充分節約了空間,讓展示區顯得利落,跟時尚的家一樣,而不是像一個倉庫)、特殊的紙設計的量尺、小的鉛筆等,很人性化,可以充分調動你要當家做主人的熱情。
展示區設計的很有特點:是按照不同的空間的模塊化設計,比如55平,兩室一廳的房子如何來布置你的家,在裡面就從設計的角度體現的活靈活現,包括廚房的每一個拐角的布置都設計好了,卧室里的裝飾等也展示的很全面,如果全部選擇可以記錄下整體的組合號碼,如果只是其中的某一個小的傢具吸引了你,你也可以單獨記錄下它的編號、貨位的代碼和價格就可以了。
由於是自購的超市,所以,你必須自己熟悉流程,要DIY,宜家不提倡喋喋不休的推銷人員在現場,但是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咨詢,現場總有工作人員待命。我在現場就咨詢了一位工作人員,她很熱情地接待了我。相比較而言,這里的工作人員總是清閑的,比較其他超市的忙得不可開交的導購員而言。但是,你望眼而去,到處是熱情的選購人員,他們忙著量尺寸、記代號、拍照片等等,這時你就會恍然大悟:宜家很聰明地調動了用戶自己參與的積極性。
好的設計體現在他們對家庭空間的獨到見解:比如,一面牆怎麼利用,宜家就可以想出在上面用三個木板和幾個螺絲釘組合成一個小桌子來,而且什麼牆用什麼樣的釘子,桌子的承重等都有詳細的設計說明。這裡面還有一個細節,他們特別說明,木材不是來自天然的森林,而是自種的木材,並鄭重地提醒用戶愛護樹木,這一點還讓人肅然起敬。
設計都是模塊化的,比如一個衣櫥,他們把它分為櫥架、隔板等,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任何一部分而不一定是全部。其他的物品也是這個設計理念,包括一張嬰兒床,你可以只選擇床板或者只是一個床靠板等等。
當然宜家還提供用戶自己設計的傢具方案,甚至連具體的設計也可以越俎代庖,只不過價格肯定要貴。
在這個超市裡,還有自助的餐館,比如交5元錢,雪碧、可樂等隨便喝,但是你必須自己收拾桌子,他們有明顯的提示:為什麼必須自己收拾?「這是你自己節省成本的行動,而且如此可以讓我們一直為您維持低價,更為重要的是節約了我們為您提供更多、更好服務的時間」,理由很有說服力,很讓人欣慰,你馬上就會高興加激情地收拾自己的殘羹剩飯,而且還要感謝宜家為自己提供了這樣好的勤工持家的機會。
最後,我補充一下,宜家文化中有很重要的一點:成本意識貫穿宜家經營的各個環節,而且已經深深地植入每個宜家人的心中。比如:從復印機下面用來可循環使用的紙張到將頻繁的商旅改變為電視電話會議等。在商場里這樣的例子也處處可見,宜家有專人負責將包裝破損的產品從新包裝出售從而降低產品損耗;在出產品展示時首先考慮到產品修復區尋找散件,而不是直接領取新品。
❼ 如何以客戶為中心寫出強大的攻心內頁文案
它們的各自特點主要是,以產品為中心,4C以客戶為中心。出發點不同寫出來的內頁文案必然天壤之別。下面筆者老鍾(鍾申燕)要講的內容就是,如何以客戶為中心,寫出具有攻心的內頁文案? 內頁設計要絕對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產品為中心。無論線上線下,我們做生意,是在跟人打交道,而不是「商品」!人,是有喜怒哀樂,有感情的,故我們在賣商品時,更應該有以傳遞情感為主線,通過賣出商品把一種情感傳遞出去,讓客戶開心愉快。 我們店鋪商品定位好後,有了商品,那就應該針對商品找出具體客戶。首先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客戶到底是誰!大家都應該要知道,無論是什麼商品,其實都有兩 類人,一個是商品的最終使用者,另一個是商品的購買者。而有時候商品的購買者與使用者是重疊的,但也有時候使用者和商品的購買者不重疊的。不知大家理解 不? 舉個例子吧,特別禮品類,買的人不一定就是本人用,而是送給其他人。就算有時候我們去買衣服,有時候也不是給自己買,而是給爸爸媽媽,或者男女朋友買,是嗎?所以,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內頁文案中,我們一定要挖掘商品的一些賣點,指出購買此商品送禮有什麼好處,接受者或使用者有什麼好處。 講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講下商品的使用價值和非使用價值了。 上次的教程中我們提到過非使用價值,我也沒有明說什麼叫非使用價值。不知大家有沒有自己去查下?我們內頁文案中不僅僅只寫商品的使用價值,有時候挖掘一個商品的非使用價值更重要。 那一個商品的非使用價值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1、品牌的附加值; 2、文案中的身份和形象; 3、跟職業的相匹配; 4、感覺,很多客戶買東西就是一個感覺; 5、面子,中國人最講面子。 內頁文案一定要給客戶帶來商品非使用價值的訴求,這樣可激發一個客戶潛在的需求。比如LV包,大家都知道很昂貴,其實一個包的使用價值無法就是裝飾加裝東西,可是為什麼LV包就能賣這么貴?主要是它的非使用價值高,它可以給人帶去高貴,高端,時尚等非使用價值,滿足大部分人的虛榮心理。 文案寫作既要寫出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更要挖出痛苦。 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有兩點,一是,擁有某商品後給人帶來的好處與快樂,二是,不擁有某商品會有什麼損失和痛苦,或者說擁有商品後幫客戶解決什麼痛苦。大家 要知道,營銷學的理論告訴我們,當一個商品能幫你解決痛苦時,它的力量和幫你去追求快樂的動力比例是4:1。 這也告訴我們,在一個店鋪的文案設計中,一定要去重視這款商品能幫助消費者解決什麼痛苦。 總而言之,一切的一切,以客戶為中心的內頁文案,無論你怎麼寫,都是圍繞一個中心:成交一切只是因為愛! 無論我們是做虛擬的,還是實物的,或者提供服務的,給予消費者的,一切是因為愛!說得通俗點,就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各種問題,去思考真正能幫助到消費者的到底是什麼?商品能給客戶帶來什麼的快樂?我們能傳遞的情感因素有什麼?
❽ 以產品為中心和以客戶為中心有何區別
http://www.scude.cc/kejian/longchanpinyxx/clip_image001.gif
以產品為中心就是產品觀念,以客戶為中心就是市場營銷觀念。
科特勒提出了營銷哲學歷史發展中出現過了五種市場經營觀念: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營銷觀念和社會營銷觀念
上述五種市場經營觀可以歸並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經營觀念,包括生產觀念、產品觀念和推銷觀念;一類是新型經營觀念,包括市場營銷觀念、社會營銷觀念。
這兩類經營觀念在內容上存在著質的區別;前一類觀念的出發點是產品,是以賣方(企業)的要求為中心,其目的是將產品銷售出去以獲取利潤,這可以認為是一種「以生產者為導向」的經營觀念;後一類觀念的出發點是消費需求,是以買方(顧客群)的要求為中心,其目的是從顧客的滿足之中獲取利潤,這可以認為是一種「以消費者(用戶)為導向 」 或稱「市場導向」的經營觀念。
正因為如此,兩者實現目的的方法或途徑也是有區別的;前者主要依靠增加生產或加強推銷,企業重點考慮的是「我擅長於生產什麼」;後者則是組織以產品適銷對路為軸心的整體市場營銷活動,企業首先考慮的是「消費者(用戶)需要什麼」。
附:市場經營觀念的演變
(一)生產觀念
1. 內容 認為消費者都喜愛那些隨處得到的,價格低廉的產品。
2. 產生的條件 在賣方市場條件下,就會產生這種思想,在此觀念下,只要有生產,必要有銷路。以量取勝。
3. 企業經營中心 企業以改進增加生產為中心,生產什麼產品就銷售什麼產品。企業的中心任務就是組織所有資源,集中一切力量,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沒必要考慮不同的市場需求,因而也談不上開展市場調研活動。
4. 產生時期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段時期內,由於物資短缺,需求旺盛,許多產品供不應求,因而生產觀念在企業界非常流行。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此種觀念盛行。
(二)產品觀念
1. 內容 消費者喜歡那些高質量、性能好、有特色、價合理的產品,只要做到提高產品質量、做到物美價廉,就一定會產生良好的市場反應,顧客會自動找上門來,無需花大力氣開展推銷活動。以質、廉取勝。
2. 企業經營中心 企業經營的核心在於產品,而非消費需求。容易產生產品自戀症,即營銷近視症,陷入最好的捕鼠器的陷阱。質量並不是越高越好。經久而耐用,貨真價實的產品並不一定會(永遠)暢銷。
3. 產生條件 它比生產觀念多了一層竟爭色彩。在供給不太緊缺或稍寬的條件下易產生次觀念。
(三)推銷觀念
1. 內容 企業認為如果任其自然,消費者一般不會主動購買本企業太多的產品,因此,企業十分注意運用推銷和廣告術,大力展開推銷和促銷工作,以期望壓倒競爭對手,提高市場佔有率,來取得較為豐厚的利潤。
2. 企業經營中心 企業經營的中心在於在於推銷和促銷,而非消費需求。推銷是指賣那些生產出來的東西,營銷是指生產那些能夠賣得出去的產品。
3. 產生條件 它是在企業不擔心不能大量生產,而是擔心不能全部銷售出去的情況下產生的。但依然從既有產品出發,本質上依然是生產什麼銷售什麼。
(四)市場營銷觀念( Marketing Concept )
1. 內容 消費者需要什麼產品,企業就應當生產銷售什麼產品。企業考慮的邏輯順序不是從既有的生產出發,不是以現有的產品去吸引顧客,而是正好顛倒過來,從反應的市場上 消費需求出發,按照目標顧客的需要與慾望去 組織生產和銷售。
2. 兩個導向 消費者導向和競爭者導向。
3. 經營中心 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企業十分重視市場調研,在消費需求的動態變化中不斷發現那些尚未得到滿足的市場需求,並集中一切資源和力量,千方百計地去適應和滿足這種需求,以能在顧客滿意之中不斷擴大市場銷售,長久地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
4. 產生條件 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 50 年代以來,西方先進企業的經營思想由推銷觀念發展成為市場營銷觀念。這種革命性的演變,一方面是由於買方市場形勢的出現;許多產品供過於求進一步發展,需求變化頻率進一步加快,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迫使企業不得不改弦易轍;另一方面,也是資本主義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經驗不斷總結和積累的結果。由於這種經營觀念符合生產是為了消費的基本原理,有助於緩解資本主義經濟經濟固有的基本矛盾,因而一旦提出就引起主廣泛的注意,並成為當代市場營銷學研究中的主線。
(五)社會營銷觀念( Social Marketing Concept )
1. 內容 企業提供產品,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與慾望,而且要符合消費者和社會的長遠利益。企業要關心與增進社會福利。它強調,要將企業利潤、消費需要、社會利益三者統一起來。
2. 產生原因 社會營銷觀念出現於 70 年代。在西方,它的提出一方面是基於「在一個環境惡化、爆炸性人口增長、全球性通貨膨脹和忽視社會服務的時代,單純的市場營銷觀念是否合適」這樣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是基於對廣泛興起的、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宗旨的消費者主義運動的反思。有人認為,單純的市場營銷觀念提高了人們對需求滿足的期望和敏感,加劇了滿足眼前消費需要與長遠的社會福利之間的矛盾,導致產品過早陳舊,環境污染更加嚴重,也損害或浪費了一部分物質根源;有人則指出,「消費者主權」、「顧客至上」之類的口號對許多企業來說不過是騙人的漂亮話,它們在「為消費者謀利益」的堂皇旗號下干著種種欺騙顧客的勾當,諸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廣告欺騙等。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人們提出了社會營銷觀念。應當說,這種經營思想的正確性無可置疑,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很難得到真正徹底的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