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四十年社會變遷1978-2018》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四十年社會變遷1978-2018》(畢競悅)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FHBKvzKZpLT-xRqYCYEQoQ
書名:中國四十年社會變遷1978-2018
作者:畢競悅
豆瓣評分:5.8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1
頁數:266
內容簡介: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從鄉土中國向城鎮中國、從 農業社會向工商社會的轉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這是中國城市 化進程的動力之源。隨著中國由計劃經濟模式轉向市場經濟模式,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出現, 帶來了商品的極大豐富。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加入了世界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成為 開放社會和信息社會。
本書的敘述有兩個角度:一是從宏觀角度分析了四十年來中國幾個重要方面的社會變 遷;二是從熱門事件入手,反映四十年來中國的社會生活變遷。全書試圖展示一幅中國四十 年來的社會變遷全景圖並分析發生變遷的原因,並對未來進行了展望。
作者簡介:
畢競悅,法學與管理學交叉學科 博士。主要學術興趣為公共政策。有 多年智庫工作經歷。曾任《改革內 參》執行主編、圖書策劃人。現為神 華研究院戰略所研究員,高級經濟 師。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憲法與 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 行為法學會企業治理研究會常務理 事、中國互聯網協會青年專家,騰訊 文化頻道專欄作者。
出版專著《法治美國》《世界煤 炭行業公共關系戰略實證研究》,出 版《羅斯福憲法》《聯邦黨人與反聯 邦黨人文集》《權利的成本一—為什 么自由依賴於稅》等學術譯著十餘 本,在報刊、新媒體發表論文、評論 百餘篇。
2. 深圳改革開放40年,文字+圖片,形式匯總成word版文檔怎麼做
需要三步。
全選文字和圖片,然後復制,然後粘貼到word文檔中,最後調整格式。
還有一種是文字圖片不可以直接進行編輯,需要用識別軟體識別文字圖片進行解析後,再復制粘貼到word文檔中。
3. 《我們這40年》手抄報 四年級
改革開放40年手抄報
我的祖國
長江、黃河橫越的山川
神洲處處呈現出燦爛
輝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燈盞
光芒照亮了遠航的船帆
我的祖國
您用睿智的靈魂
帶領普天大眾
開拓了廣闊的道路
使祖國鮮花般嬌艷
描繪出東方的璀璨
我的祖國
鮮花般美麗的祖國
從你的精神里
從你的藍圖中
讀懂了燃燒的靈魂
開拓輝煌明天的艱辛
我的祖國
從邊疆到海岸
有你的嬌嬈美麗
我懷揣質朴的情感
將滿腔的深情遙寄
願祖國更加繁榮璀璨
我的祖國
黃河、長江、長城
鑄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開放、發展
點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於祖國的輝煌
4. 改革開放40年變化總結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不斷創造輝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深刻變化,資本市場也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巨大轉變。
4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679億元,2017年站上8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達到827122億元,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1978年全國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40年間,中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供給能力實現從短缺匱乏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其中交通運輸建設成效突出。2017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較1978年末增長1.5倍,其中高速鐵路達到2.5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量60%以上。
2017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77.35萬公里,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長4.4%。
40年來,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元;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增幅達150倍。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增長8.5%。
法律依據
《海南省金融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第二條 加強後備上市企業培育。在企業培育方面,我局正在配合省金融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建立企業上市(掛牌)後備資源庫,下一步,將對入庫企業分層次、分梯隊進行孵化培育、動態管理,推動更多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5. 說一說改革開放40年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1、信息傳遞的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通信技術迅猛發展,從固定電話到移動手機,從語音通話到視頻聊天,人們的聯系告別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
現代化的生活靠電力支撐。早些年夜生活還一直靠「煤油燈」過日子。如今通了電,電子競技,用手機視頻通話,娛樂方式從單一的打撲克發展到如今的多元娛樂。
2、家電的改變
過去家家戶戶沒有一件電器,如今太陽能路燈在村裡徹夜通明,液晶電視的屏幕越來越大,家家戶戶接上了寬頻網路,看上了APTV。改革開放之初,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用蜂窩煤做飯。每到做飯高峰,樓道里就會充滿嗆人的煤煙味,廚房的牆壁也會被熏黑。短短幾十年,蜂窩煤爐子換成了煤氣罐,再換成了管道天然氣,電磁爐、微波爐等各種廚房電器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真是越來越方便了。
3、農用工具的改變
以前村裡犁地用犏牛,每家每戶都要養上幾頭犏牛,一個農忙時節就得犁上幾天的地。現在好了,隨著科技發展,犁地用上了拖拉機,後面掛個犁耙,既省時又省力。地里的糧食也不用人背馬馱了,直接裝農用車拉到家門口。
4、衣著服飾的改變
改革開放40年來,服裝也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變得絢麗多彩。如今,人們的衣著早已不再顏色單調、款式單一,服裝講究多樣化,款式趨向個性化,製作強調工藝化,面料趨向高檔化。
5、交通出行的改變
改革開放40年來,交通道路四通八達,不僅家用汽車步入尋常百姓家,居民出行還可以騎共享單車、叫網約車,出行更便捷。
6、住房條件的改變
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的住房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覽中,一張柱狀圖顯示,1978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僅為6.7平方米,到2017年增長到36.9平方米,增長了4倍多。
7、飲食條件的改變
改個前憑票才可以購買一塊點心或一碗小餛飩,小小糧票見證了人民生活從全面短缺到日漸豐富的轉變。吃得飽曾經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期望。而今天,國民的膳食結構從單一的吃飽,發展到既講究葷素搭配又注重粗細結合,食品更追求營養、健康。
6.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結合實際談談中國這40年發現變化及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一千字左右)
四十年來,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改革開放]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全面深化改革]還有哪些難啃的[硬骨頭]?
中國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過程中又將面臨怎樣的困難和挑戰?
1.四十年的時間,我國的GDP總量在世界上所佔的比重,從不到5%,達到了15%,我國從積貧積弱,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發展奇跡!
2.中國沒有走資本主義的道路,我們堅持走西方所謂的[異道],走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可以說是打破了西方的神話,打破了所謂的普世價值。中國開辟出的新的制度道路,是對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各國人民最大的貢獻。
3.我們現在進行的頂層設計的改革,是政府推動型的改革,是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
革命,就不可避免地會有阻力,這需要我們拿出非凡的勇氣和魄力,拿出大無畏的精神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將改革進行到底。
4.我們要通過建設[一帶一路]把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還要讓所有的發展中國家看到,中國在這個過程當中,究竟是實施欺凌和霸權,還是公平公正地對待周邊各國,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共贏]。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總結40年來的成就與經驗,不僅是為了認識過去,更是為了引領未來。
第一,[改革開放]發展了中國。
1840年,中國進入了百年屈辱的歷史,一代一代,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地探究解放中國、解救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的方法。從鴉片戰爭,到戊戌變法,再到國民革命,各方面的探索都沒有取得成果。直至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此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實現了一個偉大的飛躍,讓中華民族站了起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所面臨的最大的歷史責任。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的實踐,給我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和政治前提,以及通過推進工業革命、建立工業體系,奠定了必要的經濟基礎。在這樣的條件下,改革開放實行以來,中國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40年的時間,我國的GDP總量在世界上所佔的比重,從不到5%,達到了15%,我國從積貧積弱,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發展奇跡!
第二,[改革開放]發展了社會主義。
蘇聯的解體、東歐的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進入低潮。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重重,讓中國的發展也異常艱難。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創新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一種獨特的理論和道路,沿著這條道路,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巨大活力與召喚力,改革開放實現了對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
第三,[改革開放]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的指導思想,但馬克思主義怎麼樣去指導中國,則需要我們的積極探索。中國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新境界,不斷推進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得到了印證。馬克思主義理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價值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時間里,得到了一個充分的體現。那麼,我國的[改革開放]能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過往那麼多仁人志士和黨派,都沒有找到一種辦法,找到一種道路,運用一種理論去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中國共產黨找到了。這麼多年來,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的種種成就。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對四十年的一個經驗總結,也是未來的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的真理。
2.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發展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為人民所共享。
[改革開放]是依靠著人民的智慧和創造。例如,最初的農村承包責任制,就是小崗村的農民自己的一種創造,這是純粹中國農民的智慧,這之後我們將其上升到理論,上升到國家的政策,進而在全國推廣。大家發現自己在改革過程中,以主體的方式參與進去了,並且得到了中央的認可,這充分調動了全國人民關於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為什麼大家支持改革、擁護改革、參與改革?原因就是改革是人民自己發起的,並通過改革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就是改革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3.始終堅持守住底線原則。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也是有底線的。比如說我們的改革始終沒有放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再比如,在對外開放方面,我們把世界文明成果為我所用,但是在為我所用的過程當中,做到了以我為主,堅持經濟安全和國際主權的底線。在這些底線原則都把握住的情況下,我們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的各種資源,不斷推進改革開放。
4.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的方法論。
我國的改革開放沒有現成的理論和現成的經驗。歷史上,沒有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情況下去推進改革的經驗。所以當我們沒有理論指導的時候,就需要去推進實踐的創新。在推進中國富起來的過程當中,我們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通過解決問題,我們推進了改革的發展,進而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擁護改革,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把經驗上升到了理論,從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乃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通過實踐創新推動了理論創新,這實際上都是紮根於中國大地,植根於改革開放的豐富的土壤,長出來的豐碩的成果。
7. 求《40年改變中國經濟學大家談改革開放上下兩冊》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40年改變中國經濟學大家談改革開放上下兩冊》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V7hyqitF-AVkaUVF0Fi3NA
8. 改革開放40年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201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40周年。40年前,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這篇被從哲學專刊撤下,復又經過其作者與中央黨校職員多重切磋打磨,且經過精心編輯、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在頭版的文章,已經不是一篇學術性的討論哲學的文章。而這篇文章發表後產生的石破天驚般的效應,也說明了其所具有的巨大沖擊力遠不限於學術界乃至思想界,而是波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所有方面。以這篇文章破冰開道,中國的思想解放拉開了序幕。思想解放,是去除精神桎梏的利器,是實事求是的鋪路機。正是40年前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其後幾個月召開的、標志著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精神上和社會心理上的准備,並為其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40年前開始的、在當時風騷獨具、引領了世界潮流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將中國帶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其定數正來自十一屆三中全會。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做出了「把全黨工作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在《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中明確肯定和支持了正在進行著的農村生產制度變革,並以此為標志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國策。其後40年,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淵源於這個轉折了中國命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