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宣傳片有哪些情感表達技巧
1.靈活運用畫面景別抒發情感
景別是指由於相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取景器畫面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由近至遠分別為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
不同的景別可以引起觀眾不同的心理反應,遠景、全景主要用來表現環境、氣氛,近景、特寫這些景別主要用來刻畫細節、情緒,側重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中景主要用來表現人物的交流。
拍攝同一對象時,進行一定的景別變化可以表現出獨特的情緒效果:景別由大到小,表現的情緒越來越強、愈益高漲的情緒;景別由小到大,畫面的情緒表現出遠離、深沉、悠遠或悲傷等。
通常,只要攝影師拍攝時和對象之間的距離越遠,拍的是遠景,我們觀看時就越冷靜;也就是說,我們在空間上隔得越遠,在情感上參與的程度就越小,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較遠的鏡頭本身有一種使場面客觀化的作用,這首先是因為遠景鏡頭中的空間關系是清晰明確。遠景鏡頭可以拍下很大的范圍,但是加大距離會使我們看不清楚細節,從而使形象抽象化,使觀眾只能了解較少的東西。
因此它對我們的感官提出更多的要求,這就會使我們在感情上對自己正在看的場面採取超然態度。
相反,如果我們採用近景甚至於特寫對於被攝物進行描寫,那麼觀眾對於被攝物的情感會有一種放大通感的效果。
2.利用拍攝角度形成心理暗示
畫面拍攝角度對觀眾有著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正常的角度可以將現實客觀、公正地展示出來;而一些非正常的角度會使觀眾產生一些特殊的心理體驗和情感傾向。
拍攝角度主要有兩個:垂直角度、水平角度。在垂直角度上又分平、仰、俯、頂等角度。平攝屬於正常的角度,一般表現平等、客觀、公正,常用於新聞紀實片的拍攝。
俯拍表達渺小、受制的感覺,隱喻弱勢或壓抑的情緒氣氛;俯拍會使人物形象萎縮、表達貶意的情感。
與俯拍相反,仰拍而成的作品會給人一種高大、偉岸的直觀感受,對於表現被攝物的挺拔與高度有著比較好的幫助作用。
在水平角度上拍攝有正、背、側等角度。有利於情感表達的主要是正面和背面拍攝。正面拍攝可以看到人物的臉部特徵和表情動作,有利於被攝主體與觀眾的交流,產生親切感,同時容易顯示出莊重穩定、嚴肅靜穆的氣氛。
背面拍攝使主體背面中的事物成為畫面的主要內容,將主體與背景融為一體,讓觀眾有強烈的參與感,容易與畫面主體產生情緒共鳴。
3.藉助影調的力量
影調這一概念來源於音樂,是一個源於音樂中的術語,因為攝影這種利用光影變化而構成的畫面更具有一種音樂般的視覺上的節奏與韻律。
不同亮度的景物,形成有明亮差別的影像,這些明暗差異形成影調。影視拍攝構圖中的畫面色彩層次全靠影調來表現。
攝影畫面,由於影調的亮暗和反差的不同,分別以亮暗分為高調、低調和中間調;以反差分為硬調、軟調和中間調等多種形式。
不同的影調給人以不同的情緒感受:低調可表現憂郁、壓抑、深沉、恐怖等,大面積的黑色佔了畫面的絕大部分面積。
高調表現明快、歡樂、激昂、純靜;中間調表現平衡、安定;柔調富於浪漫色彩和抒情意味;硬調反差強烈,有鮮明、爽快、堅定、強硬之感。
影調的構成直接影響了觀眾對於作品的第一視覺體驗,如果想真正成為一位有「腔調」的攝影師,那麼學會如何藉助影調的力量為自己的作品加分也是一門必修課。
4.適當的為畫面留白
文學創作中有一種手法叫做「留白」,在攝影中同樣也有這個方法,並且作用類似。留白的本質就是聯想空間的延伸。
但是,由於攝影涉及到視覺,所以又有它的特殊要注意的地方:攝影構圖方法的留白,不一定是在構圖時留出一片空白,可以是天空、綠地或者海洋等等景物。
攝影中的留白更多的時候表現為一種取捨的過程,即如何使畫面看上去更加簡潔有力,富有意境。在繪畫中,其成畫的過程就是做加法,因為你要在原先空白的紙上一筆一筆地累積出一幅畫作來。
而在攝影中,做的更多的是一種減法,將畫面中許多的干擾因素剔除出去,使主體更醒目。在這一層面上,留白的取捨過程顯然也是一種做減法的過程——如何更加地突出主體,簡潔畫面,使畫面更富意境和沖擊力。
適當的留白不僅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還可以喚起觀眾的聯想,從而借景抒情,烘托氣氛與感情。
5.合理的色彩搭配
在攝影中,色彩搭配對整個畫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觀眾觀看時的情感也會起到一系列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巧妙地運用色彩搭配,使照片更加「有腔調」。那麼經典的色彩搭配應該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展開細說。
單色搭配即是用顏色相同,純度、明度不同的色彩組成畫面。單色搭配可使畫面呈現出安穩、祥和的氛圍。
同色系搭配是一種顏色與這種顏色相近的顏色搭配在一起。例如:紅、橙、黃;黃、綠、藍。同色系搭配比單色系搭配色彩更豐富,在搭配得當的情況下,可以營造出更為協調、平和的氛圍。
對比色搭配,是指將兩種對比強烈的顏色放在一起。例如紅與綠,黃與橙。對比色搭配視覺沖擊力強,會使畫面更生動,叫人心情愉悅。
非色彩搭配,最常見的組合是黑白灰。非色彩搭配會使照片產生強烈和光影感,也更易表達相片的情緒。這類色彩搭配在人文紀實攝影和肖像攝影中比較常見。
在對於顏色的處理上,大家也可以記住一個小竅門,那就是純度低的顏色更容易與其他顏色相互協調。可以說是一種「萬金油」式的色彩搭配辦法。
掌握好每一種色彩搭配的基本要領,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拍攝出「有腔調」的照片了。
⑵ 心理健康教育影片
1.《畢業生》(美國 1967年)
當《寂靜之聲》的音樂響起,每個人的心裡都會盪起淡淡的離愁;當看到達斯汀·霍夫曼對著未知世界,充滿彷徨和嚮往,我們發覺自己就是那個男人。畢業前夕,面對未來的路是心存餘悸還是澎湃激情?這就是畢業生最應看的《畢業生》。
2.《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內地 1996年)
畢業了,我們的青春還在延續,畢業的字眼裡除了傷感還有躁動和激情。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曾經相互擁抱,也曾在啤酒前罵聲震天。除了愛情,我們還有友誼。
3.《阿甘正傳》(美國 1994年)
人生是場賭博,誰也不知下個開局是贏是輸。阿甘懂得這個,所以他用愛和勇氣完美了很多正常人也無法實現的精彩人生。又或者說,精彩與否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曾經認真活過。智商75的阿甘懂得,畢業前夕,這些道理你懂得嗎?
4.《壞孩子的天空》(日本 2000年)
沒誰是天生的壞,但我們卻都是影片里那個失意的拳擊手或黑社會小混混。我們究竟是完蛋了,還是生活根本就沒開始。影片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也艱難地思考著。看完電影,誰清晰地看到了自己青春的流逝,在遠離校園的明天,哪裡才是一個開始?
5.《當陽光穿過雨滴》(中國內地 2003年)
4個來自五湖四海的男孩相遇在大學的校園里,在度過了彷徨、困苦又懵懂無知的日子後,他們用努力和淚水追逐著各自的夢想。生命可以有陰影,但心理卻不可以有殘疾。那個在冰天雪地里,在烈烈炎日下吶喊、掙扎的人不是保爾。柯察金,而是一群平凡而又不隨波逐流的人,他們是普通的大學生,也就是我們。
6.《洛奇》(美國 1976年)
香港的影評人這樣說:「怎樣才震撼?看看《洛奇》吧,由一個人的奮斗開始,事業越做越大。較之《第一滴血》又更勝一籌。」其實,《洛奇》講的就是一個小人物老套的奮斗歷程,看起來轟轟烈烈又平平常常,卻讓你覺得被深深地打動,尤其在畢業前夕的那個前途未卜的夜晚。
⑶ 心理訪談宣傳片
http://lib.verycd.com/2006/01/24/0000086446.html
中文名稱:心理訪談
資源類型:RMVB
版本:一月的
發行時間:2006年
電視台:CCTV-12
主持人:張小琴
阿果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⑷ 《女心理師》預告曝光,楊紫的眼神有多嚇人
楊紫在這部劇當中飾演的是一名心理師,她必須要冷靜機智對待對方,所以她的眼神比較嚇人。
在《女心理師》曝光預告當中,楊紫的眼神上了某網站的熱搜,內容是楊紫眼神,因為她在裡面飾演的是心理師的職業,所以她的一切表情反應都是一個沉穩理智的傾聽者。而且在這部劇當中楊紫的表現能力特別強,感覺她是可以看透對方的內心。而且心理師這個職業確實需要沉著穩重冷靜的人,完全符合的一個心理師的眼神,所以我認為楊紫的演技真的很不錯,把角色完整的演出來了。
楊紫這么的優秀說明背後也努力了很多,同時也很期待《女心理師》的播出,將又會是一部大熱劇。
⑸ 請問廣告片,宣傳片,微電影這三個有什麼區別么我覺得差不多啊
廣告:以介紹產品為主,節目有很強的銷售意識,圍繞著一個產品為核心。說白了就是,我有個小毛驢,騎著各種方便,只賣998(稱作;硬廣告)容易使人產生厭煩心理
宣傳片:就涵蓋更廣泛的東西,可以宣傳一種產品(類似廣告),也可以宣傳一種社會風氣價值觀(公益宣傳片),也可以宣傳一種文化,就是,我騎著小毛驢逛街,毛驢很好看,沿途的風景也好看,你想要嗎?(就是是一種軟廣告)
微電影:是有完整的故事,人物,劇情沖突(和電影一樣)的東西,當然,也有不少微電影是廣告的一種,但是相對廣告來說因為有故事情節,人物描寫,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把商品融入其中,不會顯得像硬廣告一樣生硬,更容易吸引眼球,讓人接受(我有隻小毛驢,騎著它經歷各種歷險,翻越高山,跨過河流,打敗惡龍,救出了公主,如果沒有它我就做不到)
⑹ 張若昀公益宣傳片為保護未成年人發聲,未成年人需要哪些保護
張若昀公益宣傳片為保護未成年人發聲,可以說張若昀就是一個正能量的代表。他能夠一直在娛樂圈中立足,就是憑借著自己的能力,而且還憑借自己的優秀品質。對於明星們來說,優秀的品質是非常的重要,也正是因為這個樣子,張若昀能夠在娛樂圈中立足。
張若昀在娛樂圈中是一位演員,出演了很多代表性的作品,而且每部作品都是非常的經典,現如今的張若昀在娛樂圈中的發展是特別的好。其實一個人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必須擁有一個好的品質,只有這樣子你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張若昀的品質就是非常的好,而且他一直是一個正能量的代表。在這一次,張若昀還為未成年人發聲,呼籲更多的人來保護未成年人。其實未成年人是需要我們呵護的,只有我們呵護了他們的發展才會變得更好。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張若昀的這一種精神,只有這樣子,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的和諧。
⑺ 企業宣傳片製作如何抓住受眾的心理
抓住觀眾心裡就是獲得觀眾的喜歡。
全道文化覺得就得做到不管是從外在形式還是內在內容都精心製作。
內容不是隨意編排的,而是根據企業的特點來寫,寫受眾喜歡看的內容。
形式上可以用特效增添視覺上的可看點。
⑻ 求 珍愛生命 主題宣傳片 急!!!
上個月,我市某重點中學相繼有兩位學生自殺,一個是殉情服用安眠葯,一個是賭氣跳樓。去年,本市某小學一個學生因與別的孩子鬧矛盾,母親罵了他一頓,他就服用農葯自殺,因救治太遲而不幸身亡。
自殺的人從大學生到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都有。情況愈來愈不容家長學校樂觀。
是啊,在學生中想以「死」來逃避考試、逃避家長老師的責罵同學的嘲笑的不在少數。我就曾經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做過問卷調查,其中有過自殺念頭的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學生自殺身亡的人數也在增多。
這些如花一樣的生命啊,就這樣因一時的沖動凋零在青春飛揚的時刻。為什麼?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生命的美麗?還是在我們的教育中,忽視了對學生珍愛生命的教育?
古人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說法,自戕則是對父母的不孝;西方宗教里說,自殺的人是上不了天堂的,所有的罪過都得不到上帝的饒恕。
曾在醫院里看到被醫生推出手術室的渾身插滿管子的病人,也曾看到在病榻著掙扎著與病魔作斗爭的患者,那時候,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可貴,在生命面前,其它的一切都不值得一提。曾經有人這么說:比金錢更重要的是健康;比健康更重要的是生命。
當前全國上下為抗擊非典表現出的熱情足以證實生命的重要,感受到人們對生命的熱愛。
年青的朋友啊,請你,也珍愛你的生命!
珍愛生命,要學會善待自己,學會放飛自己,讓自己更貼近自然。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生命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我們完全可以去嘗試著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踢踢球、上上網,與朋友去郊遊,去大海里游泳,去小溪邊釣魚,去看看喜劇片,去爬喜歡的山,去看看飛瀑,去聽聽濤聲……那麼多的事等著我們去做,那麼多的開心需要我們參與。我們奔跑,我們跳躍,我們歡笑,我們歌唱,這一份美好,皆因有了生命。
珍愛生命,要讓自己的生命有所價值。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為了人生的充實,為了生命的完美,你沒有理由不努力,讓生命因奮斗而精彩。
珍愛生命,還要學會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平靜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要相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一首小詩踏上人生之路吧: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無論生活怎樣回敬我。
報我以平坦嗎?我是一條歡快的小河;
報我以崎嶇嗎?我是一座大山莊嚴的思索;
報我以幸福嗎?我是一隻凌空飛翔的燕子;
報我以不幸嗎?我是桿勁竹經得起千擊萬磨……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小陳、小胡和小孫是三個小球迷。一天放學,他們一邊走一邊談論著「世界盃足球賽」的精彩場面。談著談著,他們就學著球星的樣子手舞足蹈起來。小孫是學校足球隊的隊員,每天帶著球上學。這時候,他忍不住把球拿出來比試,不料「砰」的一腳,把球踢到了馬路中間。小孫這下可急了,不顧一切地奔到了馬路中間去撿球。正巧,一輛汽車過來,小孫倒在了血泊之中……由於搶救及時,總算脫離了危險,但是一條左腿卻被截去了一半,小孫成了殘疾。
為什麼會出現這樁事故?就是因為我們交通文明的意識淡薄,以至於造成了這場慘劇。孩子從此永遠失去了站立的機會,帶來了生活中諸多的不便,少了孩子那份純真的歡笑。父母從此又增添了一份艱辛、一份酸楚……一個幸福、美滿、完整的家庭就被交通事故這一枚無形的利箭射得支離破碎。但人們並未從這一樁樁事故中吸取教訓,悲劇仍然在我們的身邊繼續上演……
今年10月的一天早晨,我們學校五(2)班的徐佳一在上學的路上被摩托車撞倒,手腳都是傷,滿嘴都是鮮血,當面的一顆牙齒被撞斷,經杭州的專家診斷:永遠也接不上了。而造成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駕駛者和行人交通文明意識淡薄。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大多的事故都是由此造成的。
血的事實告訴我們:遵守交通規則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生命安全的防護線。特別是我們小學生,不要在馬路上嬉戲玩耍,候車時不要相互擁擠,過馬路時要走人行道或斑馬線,上學戴上小黃帽……
人的生命是無價的,為了圖一時之快,以生命作為代價,那是決不值得的。同學們,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以此為戒,為了身邊每一個愛我們的人;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社會的安定,珍愛自己的生命。
⑼ 心理協會活動策劃怎麼寫
我是一名心理協會的會長,舉辦過一些關於心理的活動,你可以在各班安排協專會的人屬員做心理輔導員,定期交份工作報告。還可以配合老師或者會員組織團體心理輔導,主題可以切合現在大學生所需要的。還可以組織放一些心理輔導宣傳片,記得有部電影《心靈捕手》,很好,推薦給你~
⑽ 央視《心理訪談》宣傳片那段話是誰配音的
就是她,北京交通台主持人,春曉 主持藍調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