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三勵志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出其中的情感。
有歇斯每個人都底里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在床頭的小櫃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後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都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布高考復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夢想。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的未來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許多有夢想的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這場這場戰役」!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刻起我開始感到高考的真實。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後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1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里過。
做個會思考的書獃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我只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做姿態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盡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高考。「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獃子又何妨呢?」我想著。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復,簡單充實,略顯乏味。但是沒有關系,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著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復習資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么多?」隨後,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拚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飯時嘴裡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裡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罷了……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么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復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獲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煉沒有成鋼」的郁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復習,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復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躲在小房間里用塔羅牌和自己游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里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
成績下來後,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自己變得不知所措,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對於每個高三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後轉身默默離開……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復習資料。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占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類型試卷和習題集):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寫著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切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想哭的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
「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求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高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
⑵ 今天中午見到我喜歡的男生和他們班女生在一起說話,我很生氣,一下午都在郁悶,我這是怎麼了!!!
你這是吃醋,也是佔有欲強的表現,就好像小時候一樣,喜愛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傷心,不開心,這個是正常現象,不過這個你要剋制,不可以表現出來,不然的話會讓你喜歡的男人覺得你莫名其妙,或者說無理取鬧,這個你是要正確去應對的。你內心不夠強大,你不夠優秀,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要麼直接表白,在一起,要麼做朋友,不要在意,要麼暗戀,別莫名其妙,男生都喜歡和女的說過和聊天,這個是無法避免的。
⑶ 讀者上一篇清華大學寫的文章回憶高三生活.裡面有我們不是神的孩子我們是有夢想的孩子,很好
是這個吧!!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作者簡介 :林麗淵,2007年高考廣西文科狀元,畢業於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高考總成績672分。現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其實她是一個活潑開朗得「近乎無可救葯」的女孩,喜歡背著包呼啦啦的「橫掃血拚」大街小巷的各類店鋪和瘋玩種種不可思議的事。但為了實現她早已有之的大學夢想,高三時她全心全意做一個「無趣」的人,無趣地做了300套試卷。或許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們總能發現,自我覺醒與人生盛宴之間,存在著由此及彼的關系。北大的新生舞會上,想起高三「無趣的輝煌」,她笑靨如花。為了夢想,無趣點也蠻值得的!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出其中的情感。
有歇斯每個人都底里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在床頭的小櫃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後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都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布高考復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夢想。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的未來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許多有夢想的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這場這場戰役」!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刻起我開始感到高考的真實。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後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1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里過。
做個會思考的書獃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我只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做姿態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盡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高考。「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獃子又何妨呢?」我想著。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復,簡單充實,略顯乏味。但是沒有關系,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著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復習資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么多?」隨後,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拚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飯時嘴裡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裡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罷了……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么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復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獲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煉沒有成鋼」的郁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復習,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復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躲在小房間里用塔羅牌和自己游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里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
成績下來後,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自己變得不知所措,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對於每個高三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後轉身默默離開……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復習資料。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占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類型試卷和習題集):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寫著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切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想哭的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
「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求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高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⑷ 高三公布成績的宣傳欄叫什麼名字好聽
普通版:分數欄
逗比版:顏值得分排行榜
文藝版:琅琊榜
⑸ 急需高三打動人的勵志文章*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作者:林麗淵
高三生活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出其中的情感。一 個個相似卻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現在的腦海里已經成為回憶:空氣中恆久飄浮著的粉筆屑,擦 了又寫寫了又擦不停更換的板書,班主任用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棍」,數學課上講 了一道題目 N 遍我們還沒弄懂時老師恨鐵不成鋼的郁悶表情……我和我的同學抱著或大或小 但都很遙遠的夢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 做一個稱職的、沒有一丁點歪思邪念的高三生。值得慶幸的是在那些一無所有的日子,我們 永不放棄的夢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們。 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到我的夢 想。每天無數次地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在床頭的小櫃子上 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我老 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都被我忍 痛拋棄了,長達 7 年的 Q 齡也戛然而止。我真 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 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 的那個大學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布高考復習計劃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 頁上,只有一句話:復旦,等著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 分以上。 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 力與希望。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未來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 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變成現實。」這 3 頁,一直默默地支撐著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的 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 我的中學是一所縣城的中學,跟其他的重點高中比起來,實在是太不起眼了。有時候我在想, 這真是個被遺忘了的世界。學校里沒有很好的硬體,更沒有令人羨慕的軟體,自主招生、保 送生這種「優惠待遇」,我們都沒有。對於每一個有「山外夢想」的孩子來說,有的只是短短的、 寶貴的那兩天高考。也是從選擇高考的那一刻起,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 這場戰役」,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輸不起。 高三上學期,10 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感到高考的真實。國 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起,一直到 4 天後假期結束,每天 早上 7 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 1 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裡拼 命學習,睜開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 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後來我才知道, 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做個會思考的書獃子又何妨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與高三學生相關的榜單和通知,我突 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我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
1
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作姿態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 要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你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盡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 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有利於高考。「 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獃子又何妨?」我想著。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復,簡單而充實, 略顯乏味,但是沒有關系,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 5 樓的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蒙矓,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 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復習資料, 有點神經質地發牢 騷:「最近紙張是不是又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么多?」隨後,在座位上蹺著 腿,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拚命地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出窗外;中 午吃飯,嘴裡塞滿了飯的同時翻看著下一 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 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里描述的那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這是我的一天,我 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或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么過 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機械地吃著飯、做著題、上著課,平 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從來不會白吃 臨近高考的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月考已經不算什 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 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從高三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 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絕對屬於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 N 張寫得密密麻麻的試 卷,也會收獲 N 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又很值錢的傢伙,在那 年的秋天,它的威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三生恐懼不已,既愛又恨。雖然我早已是身 經百戰,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出好成績。百煉沒有成鋼的郁悶籠罩著每一次將要到來 的考試: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無數個白天和黑夜,卻沒有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 也是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 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 看著分數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 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 學…… 我的學習計劃非常周密,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都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 天的日程都排滿,然後一步步循序漸進地復習。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 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下,不管考得好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
2
努力。我一直奉行著「苦,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我是個超級 shopping 迷,飾品店是我的最 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心情,然後躲進 小房間里用塔羅牌和自己游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 這也許算是我高考前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拚命學習的時候, 潛意識里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樣效率就會很高, 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你也會覺得是值得的。高考前 15 天的一個早晨,我很安靜地端詳著鑽進窗 縫的那一縷陽光,那麼柔和卻又充滿力量地照在我鋪開的書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 必須堅持一心一意地努力。我如往常一樣地度過了高三生活中最後的那段時光,沒有特別的 釋放和最後的狂歡,心好像沉在某個寂靜之處,不知道哪來的鎮靜和風輕雲淡。 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 高考的前一天,我提前去看考場。我去得很早,走進那個考場時,一個人也沒有。我循 著序號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環顧著空盪盪的教室和一字排開的桌子,心裡問自己:明天我就 會在這個地方了,我能從這兒拿到去復旦的通行證嗎?轉頭望見過道上掛著的「積極准備,坦 然面對」的大紅色橫幅,我想,或許就是僅此而已吧。兩天的高考過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語時 小睡了 15 分鍾。我 35 分鍾完成了語文作文, 25 分鍾答完了數學的選擇和填空。真正考完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面對老師,我說的第一句話 是:「我把試卷都填滿了,除了數學的最後那道題,我很滿足。」往家走的時候,我心中藏著 對自己說的話:高考,無論好壞,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盡力了。考完的第二天我就對了答 案,估了分數。按照往年的錄取情況,以我的分數能上復旦了,我似乎已掂量出那份通知書 的重量。我興奮了很久,所有對未來的期待和 擔憂都在我幻想著通知書大駕光臨時成為我狂喜的碎片。後來知道自己成為狀元,高興了一 陣子,但我真的沒有狂喜,雖然我也曾想得到那個名號。隨後我去南寧參加招生咨詢會,面 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也變得茫然失措了,終 於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對於每個高三學生來說都是不可 抗拒的。咨詢會那天,我特意去復旦大學的 展位看了很久,然後轉身默默地離開……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復習資料。 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佔了半個書架, 還有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語文 83 套,英語 52 套,數學 65 套,文科綜合 95 套。除了文科 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上我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了很多的筆記 及注意事項。4 本數學參考書,我從頭到尾看了 5 遍,每一本上都寫著我的心情和日期;英 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個大本,完形填空 3 本,
3
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 3 本;歷史課本 5 本,背了七八次;地理的地圖,被我剪貼了滿滿一大 本……翻弄著一套套試卷和有些凌亂破碎的紙,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腦子里一片空白。陽光 透過窗戶照進來,白花花地晃著我的眼睛,我只想躺在書堆里睡覺,把一切都忘了……別人 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和一帆風順,其實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 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 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想哭的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條 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想起在數學遭遇瓶頸時,把自己關進房間里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 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 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才會在高考中順利過關。我也一次次從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 為我一直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未來的成 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為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 重要的在於你擁有一個怎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 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 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想的孩子。
★ 花開不敗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地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都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
曾陪她們開放
花兒開過了。我們承認也好,忽略也罷,只要花開於心,就會不敗。
有些故事還沒有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還在開吧
我們就這樣
各自奔天涯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寫,准確地說是不知道用怎樣的文字把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來,讓它們如絢麗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掛在那兒,讓你們分享,讓你們明白。
在這個熱得要命的八月寫下第一個字元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綻放著許多不知名的小花,紅的,黃的,粉白的,澄藍的,花花綠綠地漾在一起,滿目漂亮的色彩。天啊,這些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呢?這樣如火如荼的勢頭應該不會只有幾天的時間吧。
我不知道這一年裡這些花兒是不是也是這樣漂亮地開放著,如果是,我想我應該感謝它們。我嗅得出空氣里有許多甜美的味道,有一個很美麗的詞突然冒出來:花開不敗!
花開不敗。
花開不敗啊! 我想我終於可以平靜下來,告訴你們這一年裡發生的許多故事,我想無論將來再發生什麼事情,這一年裡的點點滴滴、滴滴點點,我是再也不會忘記了。
高三開始的前一個星期,開了一次家長會。
那是一次很嚴肅的家長會,一次沒有人缺席,甚至沒有人遲到的家長會。班主任在那次會議上調動起了家長幾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謂"成也高三,敗也高三",無論過去孩子們多麼輝煌,也不論他們多麼失敗。班主任那麼一個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講台邊上一講就是鬥志昂揚的兩個小時,無非是讓我們相信,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奇跡或惡果,都會在這一年裡戲劇般地粉墨登場。
學校為了讓每個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甚至在區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製作了一張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績排名表。現在想起來,我不得不佩服那張表的細致程度了。每一門成績的總分、標分、名次,與年級里的均分對比情況,甚至還有精心設計的由此得出的成績曲線走勢圖,最後還附帶綜合名次的具體分析。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一張紙,真可謂煞費苦心。
父親是陰著臉從學校回來的,情況如我所估計的一樣不容樂觀:年級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還有希望的。老師說的,什麼都是有可能的。"父親說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卻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是過了河的孩子,不能回頭。
我惟有揚鞭策馬,奮起直追,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備期,終於到了要拉開戰幕,拚命一戰的時刻了。我必須和我的散漫、不負責任的過去說聲再見。
我在已輸得一敗塗地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然而戰斗已經開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樣。
對於高三來說,寫文章絕對是一件奢侈又浪費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強大動力,書桌上的催稿單越積越多,我收拾起鋼筆和稿紙,毅然地和它們說再見。那隻雕著好看的龍紋的銀白色鋼筆太沉重,我拿起來的時候真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我決定放棄。
在高三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是躊躇滿志地躍躍欲試,每個人都魄力異常得非復旦交大不進。我在床頭貼了一張"殺進復旦"的特大標語,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幾遍,以增加自己那點少得可憐的信心。所有的夢想都在高考的壓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認定的那座神聖學府。當時一聽到關於復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在那所學堂耀眼的光環下黯然失色。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第290名的分數和復旦的巨大差距,周圍的同學們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可怕陣勢。我們固守著心中的夢想,祥林嫂般地嚷嚷著"我要××",那種心理和由此製造的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是沒有高三經歷的人所不能體會的。
來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較量很快來臨了。
第一學期的期中測驗。一次我們認為已經准備得很好卻被殺得慘不忍睹的考試。
我們的排名就如同老師先前所預言的那樣來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班裡許多從前名不見經傳的同學如同一匹匹的黑馬,一下子讓大家大跌眼鏡,起起浮浮、竄上滑下之間,許多人開始變得實際起來。北大的校門的確藝術得夠格,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那兒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尷尬讓每個高三學生在現實與夢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狽不已。
我是極少數仍抱著幻想不放的人。請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詞,也就是那種在當時看來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事。按理說,我這種在高一高二不爭氣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間,而在高三已開始1/4,卻仍是保持小幅盤長勢頭的人對復旦這樣一所全國頂尖的學府是不應該再產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曉得我當時怎麼就會有如此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固執地抱著"每考一次,前進50"的念頭,痴痴地盤算,傻傻地得意。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正是由於當初自己那種嚇人的樂觀,才有了執著下去的動力,才使絕對不可能的事逐漸地一步步閃現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平淡,越來越簡單,單一得重復。
每天早晨,我氣喘吁吁地沖進那間坐得撲撲滿的教室,放書包,拿練習,開始演算。那一個個相似卻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現在想來已經抽象成了總是寫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紙,黑板上一直擦不幹凈的公式、習題,教師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叮嚀和永遠飄浮在空氣里的粉筆屑。
班裡同學的幽默細胞在這種單純的環境中被訓練得異常尖銳,任何一點細枝末節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誇張地擴大再擴大,然後引來全體的轟動。某作家的一篇關於"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來了全班同學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瘋狂舉動。老師說,這是一種高三綜合症的表現,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單一了,因此,任何一點能激得起漣漪的東西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快樂。
"玩的時候就拚命地玩,學習的時候就拚命地學習。"是我們高三學生信奉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越來越小,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老師向我們嚷:"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吧。"
後來有一天,不知是誰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鮮的百合,粉白的那種香水百合。整個秋季,教室里始終縈繞著百合恬靜的味道。我們就不經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復一日地演算,沒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卻真真實實地深深烙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准確地表達那一階段自己的感覺,可能是"踏實"吧。我依舊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時候大喊一句"殺進復旦",但卻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將"復旦"掛在口頭了。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將夢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盡最大的可能努力著。進步和榮譽這些縹緲的東西都是我們不能抓住的,只有這一天一天實實在在的日子是我們可以看到並握有的。我看得見我的同學們和我自己在這一天天質朴的日子中真實地努力著,我的成績就在這種踏實感中穩步攀升,一點一點不快也不慢地前進。這種感覺,現在想起來,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學期的日子較之第一學期的平靜有了較大的改變,增添了許多躁動與不安的成分。
第一輪對知識的梳理和第二輪對綜合題的系統掌握已經告一個段落,第三輪緊張的考試和題海戰術的轟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難以形容的日子。
課表改成了"語語數數外外+1+1自修自修"這樣可怕的形式。老師上課通常不再幫我們概括什麼,只是發下一疊一疊的各科模擬卷當堂測驗。我不知道老師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考卷,每個區的每種卷子我們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還有別的市的、全國的各類統考卷,甚至連那些不知名的學習類報刊上的怪試題也被老師無一遺漏地搜羅下來給我們做。
一節課的小測驗,兩節課連在一起的大測驗,全年級統一的自修課模擬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師來不及批的小測驗就讓同學互相交替著批。分數於是成了這個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熱的季節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錢的東西。
那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個單詞,每天做n張試卷,每天完成n份訂正。
計劃表上塗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樣就用彩筆劃去一樣。那一道一道觸目驚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紅艷艷的大**,滴零滴落地灑滿了每一個黃昏和早晨,鋪滿了學校和家庭那條惟一看得見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樣高的發黃的紙頁,浸在發霉的空氣里緩緩地挪動。有時候在家背書背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書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幾遍"復旦"馬上就會平靜下來。我載著沉重的腦袋、空白的心,心甘情願地埋在那間要餿掉的屋子裡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 b c d",執著啊執著,我不明白我這么一個散漫慣了的人怎麼會一下子變得這么正襟危坐,感天動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調房裡愜意地整理著高三一年的書籍,仍是佩服自己當時的毅力和勇氣。幾大本密密麻麻寫滿批註的筆記,半米高的每張都仔仔細細做、仔仔細細訂正和分析的考卷,還有一本字典一樣厚16開的數學經典習題,每道題竟都有四、五種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個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氣候怪異的春天裡,我用龜裂的雙手和粗糙的筆跡一個字一個字、一道題一道題地編織著心中那個惟一的夢想。我想這就是高三所帶給我的影響與改變吧。
成長是憧憬和懷念的天平
當它傾斜得頹然倒下時
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
該用怎樣的聲音去撫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歡,在那一段日子裡,老狼讓我安靜,讓我釋然。我想如果要用一個人的歌聲去給我的高三配樂,老狼的,很合適。平靜下藏著波瀾的聲音。
我帶著290名的恥辱,用一種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現實作最後的搏鬥。我仔細審視了一下手中的砝碼,什麼都沒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個曾經拼搏過高三的人都體會過這種攔截掉所有退路的狹隘的美麗,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後的心情里的那種悲壯情懷。
填志願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遠比我設想的要復雜,讓人受不了。
我以為我會瀟灑地在第一志願填上"復旦大學"的字眼,然後得意地繼續我的夢想。我甚至設想了假如父母反對或老師不贊成,我會用怎樣的話語去填塞,用怎樣的言辭去反駁。然而,那都是填志願以前的想法了。"以為"是"以為","現實"是"現實"。
而事實上,填志願這一過程,的確成了我高三歷程中最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師反復強調一定要根據以前幾次重大考試的分數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現來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於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較中消失殆盡。我行嗎?我可以嗎?在"殺進復旦"的橫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氣不足,細弱的聲音在殘酷的現實里被攪得支離破碎。
老師們原本鼓勵的態度在這個時候全都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他們找你談話,用升學率,用前幾屆慘不忍睹的失敗例子想方設法地讓你害怕,讓你體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報志願的首要原則。
我的處境有些令人絕望。全家上下的那點可憐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愛的眷顧,自己的成績又軟弱得沒有一點吶喊的能力。縱是大半年的努力換來了年級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陰影和復旦這道高不可攀的門檻前也變得悵然無力起來。
開始不斷地有同盟者退出來。
他們中有的因為某所次一點的學校的五分承諾,有的因為父親認識某所高校的靈魂性人物,還有的因為被老師們的軟磨硬纏弄得暈頭轉向,總之,他們放棄了。
我一下子變得孤立無援起來。父親甚至背著我去華政領了一張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沒完沒了地向我陳述學法律的無量前途。最後,甚至連校長也發話了:"你考復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慮清楚啊。"
那幾日我的神經變得空前脆弱起來,在難以企及的夢想與相對保險的退步中飄忽不定,猶豫不決。一位華政的學長竟然用這樣的話安慰我:"先填我們學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數,大不了坐到復旦門口去哭一場嘛!"
於是,我選擇放棄。我不敢讓復旦如同一個美麗的童話僅僅存在於口頭,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雞蛋去碰一下那堅硬無比的石頭。我無法忍受萬一失敗所帶來的那種從天堂到地獄的絕望。我在全票贊成的歡呼聲中,顫顫抖抖地寫下了那所想也沒有想過的學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腦中炸開。
交掉表格後,我一個人坐了兩個小時車偷偷地跑到復旦的校園里去坐了一個下午,去哀悼我夢想的破滅。
復旦真漂亮啊。鋪天蓋地的杜鵑安靜地在校園里醉人地開放,恰到好處地映襯著我想像中肅穆、神聖的復旦校園。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下來。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個做了12年的夢就這樣被一張薄薄的紙所徹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這一年來日日不顧一切的拼搏就這樣被一句"保險"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復旦在我心中的那種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進了其他學校的任何一個系,那種遺憾又豈是坐到復旦門口去大哭一場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個燥熱無比的星期天下午,對我而言意味著一種執著信念的勝利。現在想起來,那一個下午的寧靜美麗的復旦,幫助我做出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多麼重要的決定。
我終於還是在所有人詫異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張志願表,鄭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復旦大學"那四個令我激動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來寫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個字。這四個字也是我這么多年來憑自己的意願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是體現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個決定。
我要我所要的,縱使是在現實面前被撞得頭破血流,縱使是在高考場上輸得一敗塗地,這是我自己做出的選擇。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書寫的地方了。交掉了志願表的我們,沒有什麼再值得勞心傷神的東西,讀好書,做好卷子,放鬆下心情,一切就是這么簡單。
至於那被無數人稱之為黑色的三天,我以為緊張是有的,但對於身經百戰的我們來說,當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擬考,坦然面對就可以了。我覺得自己當時真是超乎尋常的冷靜,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監考老師露出難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結束了。走出考場的時候,腳有一點發軟,腦子里嗡嗡作響。整個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癱作一團。疲倦像小山一樣壓過來,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彷彿交走了半生的囑托。 三百多個飽含汗水與淚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覺涌過來,把我無聲無息地淹沒。
拿到復旦的通知書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間熟悉的教室。五樓南邊走廊向里走的最後一間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從這里流走。講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著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綠的小碎花瓣零星地點綴其中,輕輕地在風里搖曳。
我和我的朋友們就在這樣一間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綻放的屋子裡共同走過了一段最最艱苦的歲月。現在,他們中間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個遙遠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學們把頭埋在亂七八糟的草稿紙里演算水的張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腳蹺在前座的凳子上嘰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將這個小屋子裡曾經那麼真實地上演過的每一個飽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
⑹ 高考狀元自述高中生活或經驗。
書——《做最好的自己》文——《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作者簡介] 林麗淵,2007年高考廣西文科狀元,畢業於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高考總成績672分。現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勁銳標記] 其實她是一個活潑開朗得「近乎無可救葯」的女孩,喜歡背著包呼啦啦的「橫掃血拚」大街小巷的各類店鋪和瘋玩種種不可思議的事。但為了實現她早已有之的大學夢想,高三時她全心全意做一個「無趣」的人,無趣地做了300套試卷。或許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們總能發現,自我覺醒與人生盛宴之間,存在著由此及彼的關系。北大的新生舞會上,想起高三「無趣的輝煌」,她笑靨如花。為了夢想,無趣點也蠻值得的!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2007年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出其中的情感。一個個相似卻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現在的腦海里已經成為了回憶:空氣中恆久漂浮著的粉筆屑,擦了又寫寫了又擦不停更換的板書,班主任用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棍」,數學課上講析一道題目N遍我們還沒弄懂時老師恨鐵不成鋼的郁悶表情,我和我的同學們抱著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遙遠的夢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著做一個稱職的沒有一丁點「歪思邪念」的高三生。慶幸在那些一無所有的日子,我們永不放棄的夢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們。 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在床頭的小櫃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後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都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布高考復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夢想。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的未來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我的中學是一所縣城的中學,跟其他的重點高中比起來,實在太不起眼了,有時候我在想,這真是個被遺忘了的世界。學校里沒有很好的硬體,更沒有令人羨慕的軟體,自主招生,保送生這種「優越待遇」,我們都沒有。對於每一個有「山外夢想」的孩子來說,有的只是短短的寶貴的那兩天高考,也是在選擇高考的那一刻起,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這場這場戰役」,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輸不起,否則,將難已走出2007年的冬天……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刻起我開始感到高考的真實。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後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1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里過。 2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做個會思考的書獃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我只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做姿態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盡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高考。「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獃子又何妨呢?」我想著。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復,簡單充實,略顯乏味。但是沒有關系,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著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復習資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么多?」隨後,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拚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飯時嘴裡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裡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罷了……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么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復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獲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煉沒有成鋼」的郁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復習,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復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躲在小房間里用塔羅牌和自己游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里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高考前15天的一個早晨,我很安靜地端詳著鑽進窗逢的那一米陽光,那麼柔和卻又充滿力量地照在我鋪開的書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須堅持一心一意的努力。我還如往常一樣地度過了高三生涯中最後的那段時光,沒有特別的釋放和最後的狂歡,心好象沉在某個寂靜之處,不知道哪來的鎮靜和風輕雲淡。 3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 高考的前一天,提前去看考場。我去得很早,走進那個考場時,一個人都沒有。我尋著序號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環顧著空盪盪的教室和一字排開的桌子,心裡問自己:明天,我就會在這個地方了,我能從這拿到復旦的通行證嗎?轉頭望見過道上掛著的「積極准備,坦然面對」的大紅色橫幅,我想,或許就是僅此而已吧。兩天高考,過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語時小睡了15分鍾。我35分鍾完成了語文作文,25分鍾答完了數學選擇和填空題,真正考完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面對老師,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把試卷全都填滿了,除了數學最後那道題,我很滿足。」往家裡走的時候,心中藏著我只對自己說的話:高考,無論好壞,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盡力了。考完的第2天我就對了答案,估了分數,按照往年的錄取情況,我的分數能上復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份通知書的重量,我興奮了好久,所有對未來的期望與擔憂都在我幻想著通知書大駕光臨時成為我狂喜的碎片。後來知道自己成為了狀元,高興了一陣子,但我真的沒有再狂喜,雖然我也想過那個名號。隨後去南寧參加招生咨詢會,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自己變得不知所措,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對於每個高三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後轉身默默離開……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復習資料。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占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類型試卷和習題集):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寫著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切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撥弄著一套套試卷和有些凌亂破碎了的紙,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腦子里一片空白,陽光透過窗戶穿進來,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書堆里睡覺,把一切都忘了……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想哭的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顆心靈,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為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高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 」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⑺ 設計高三宣傳欄
找一些好的學校、寫上學校的宣傳語、
在寫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和激勵同學的小故事吧、、
高三寫宣傳欄主要起激勵作用吧
⑻ 高三勵志文章
《美麗的歧視》 《學習是最容易的事兒》 你自己查 網上很多
遠大的學習目標 + 良好的學習習慣 + 踏實的學習態度
他人之石 可以攻玉
「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巔峰」——一位清華在校生的報告
下面是其中部分內容 供參考
……
(二)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
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沒有辦法把成績再提高一點。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我記得電影《勇闖奪命島》有這樣一句台詞:「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我個人覺得,當你還有力氣說出「我已經盡力了」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盡到力。我覺得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大家看看人的潛力有多大。
我在高中時體育特別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從來都是不及格。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學也對這項體育達標深惡痛絕。到了清華之後,第一節體育課,老師告訴我們體育好是清華的傳統,我們每年要測3000米長跑,跑不過不許畢業,取消推研資格。怎麼辦?誰來到清華都不想拿不到畢業證吧,我的同學大部分和我一樣體育很差。於是每天晚上10:30,我們的自習教室關門後,清華的操場上人就多起來了。跑半個小時再回寢室繼續學習。練了一個學期,我瘦了40斤,最後考試的時候我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們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鍾以內跑完了。想起我高中向體育老師抱怨:「我已經盡力了,1000米就是不及格。」現在覺得很搞笑。清華的校訓中這個「自強不息」我覺得給我的影響非常大。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盡力的時候,往往再堅持一下就會突破自己的極限,喚醒自己的潛力。思維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可以把全世界圖書館藏書的信息都裝進去,然而人類思維至今才僅僅開發出百分之七到八。所以在這里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永遠不要說自己己經盡力了。什麼叫成功?人們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這就叫成功。
(三)怎麼學好高中的課程
接著上一個問題,永遠不要說自己已經盡力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努力呢?我在高中聽過不少關於學習方法的報告,也很多次給別人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樣才能把知識學好。
大二我們上一門課叫《模擬電子線路》,特別難。我們的老師——高文煥院士告訴我們一句話:「學習模擬電子線路和學習其它學科有一個共同的竅門,八個字——題海戰術、題海戰術」我當時非常費解,從小到大老師都說要講方法,不要死做題,怎麼院士這么說呢?之後幾件事我明白了這八個大字的含義。
我們班有一個山東的省高考狀元,得了713分(750滿分),我問他,你到底是怎麼學成這么「牛」的。他說:我高中的時候只要市場上能買到的習題集我都做過。
如果大家覺得省狀元離我們太遠的話,我再舉一個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學的例子,看看他是怎樣做題的;他的智商不會比在座各位高的,因為他在清華電子系學習非常吃力。他說他高考6個主科的題典他至少做了五遍。
所以我覺得高文煥院士還是對的,題海戰術絕對是學好高中課程的好方法。我自己也有體會,比如我高三時英語的短文改錯總做不好,於是一個周末,我連續做了50篇改錯,之後的英語考試短文改錯幾乎沒有錯過。大家可能覺得大學生就很少做題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學的情況,但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在清華每年做的題肯定比我高三的時候做得多。
現在同學們一定會說,想題海戰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時間啊?這就引出我下面的問題。
(四)怎樣擠時間
下面,我告訴大家我在清華了解到的一個湖北同學的高中是怎樣度過的:他在一個縣城的重點高中,他們學校全體學生住校,每年春節時放假三天,其餘每個月放假半天。一年一共放假9天。我想我們中學還不敢這么變態,但是那些湖北的學生真的是比我們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這也導致了他們的基礎比我們要好得多,也導致了清華寧可在湖北擴招30人也不在河北擴招一個。回想我的高中,我現在非常後悔,如果當時我像那些南方的同學那麼抓緊時間,我高考絕對會拿省狀元。同學們,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們身上責任很重,如果我們還是把好多時間都用來娛樂和休息,當我們進入大學、走向社會的時候,就會感到那些南方省市來的人對你的巨大壓力。
那麼我們怎麼擠時問呢?
首先,我個人覺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我看到的是大家有說有笑踱著步子慢慢走。大家如果到了清華可以看到,所有的學生騎車都是飛車,走路幾乎都是小跑。我們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你很快從校門走進教室就可以比別人多看一會書,多做一道題。時間久了,日積月累,你就會在時間上佔有絕對的優勢。
其次,我們的課間十分鍾也非常寶貴,這一點我到了高三下學期才意識到,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鍾,我們一天可以擠出將近兩個小時,可以比別人多做一套題。再有就是我們最好別看電視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每天必須看電視,當時主要是因為要面子,看了體育比賽、晚間新聞去和別人侃,看了電視劇去和別人吹。整天裝出一副不太用功但成績不錯的樣子,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別人說自己聰明。我現在的觀點是被人說「他聰明但就是不學習」的人是最蠢的人。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但是如果我們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與自己前途無關的事情上,就是對自己的最大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在清華的好多同學都是在高中期間沒看過一眼電視——包括春節晚會,有的同學甚至從初中開始都沒看過電視。現在在學校,我們每個寢室都有電視。但是我們寢室的電視幾乎就沒開過。期末考試之後都沒人看一場歐洲杯。大家考試後沒有休息放鬆,所有的人都是准備下學期的課程,准備托福、GRE考試,或者是學一些實用的技術。所有人腦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使自己在今後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同學們不要把清華的學生想得太牛了,清華學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佔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他學生的智商不會比在座的各位高到哪裡去,他們比你們多的東西我覺得只是對待自己未來的態度。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任何誘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華的自習教室也會人滿為患。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說:「Students of Qinghua,no Satumay,no Sunday,no holiday!」(清華的學生,沒有星期六,沒有星期日,沒有節假日),就是這種精神鑄就了清華的神話,不這樣就很難考上清華。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你說的很對,但是我們很難讓自己堅持下去,最多三分鍾熱血。之後就不想再努力了,好的,我們下面就討論怎樣讓自己的血一直熱下去。
……
「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巔峰」全文請打開下面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