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隆回縣宣傳片

隆回縣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2-06-28 05:22:03

Ⅰ 舌尖上的隆回,邵陽市隆回小吃美食介紹是什麼

舌尖上的隆回,邵陽市隆回小吃美食介紹是豬血丸子、柴火臘肉、隆回米粉、剁辣椒、血漿鴨等。

1、豬血丸子:豬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臘辣可口,同時攜帶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時一道開胃的冷盤。

2、柴火臘肉:農家使用各種各樣的小樹柴火和種類繁多的花草遺體來炕制臘肉,不但香味層次不同,而且可以渾然一體。

3、隆回米粉:隆回米粉以回民米粉最正宗,又香又油又辣,潲子的分量也特多。

4、剁辣椒:剁辣椒是隆回人家中最常見,也是最喜愛的食物之一。

5、血漿鴨:血漿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但最能做出口味的是秋季,其營養豐富、香甜俱全,吃起來香甜、酸辣、嫩脆、鮮美。

Ⅱ 隆回魏源故居的媒體宣傳

2008年10月15日,湖南經視頻道工作人員來到隆回縣魏源故居拍攝紀錄片《魏源》。
《魏源》屬於湖南經視《博物館翻箱底》系列節目之一,以珍藏在省博物館的魏源寫給賀熙齡的兩封信為引子,通過實地拍攝魏源故居、采訪《魏源全集》編輯夏劍欽等人,系統講述魏源作為我國近代「睜眼看世界」最優秀的代表,對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日本明治維新以及湖湘文化所產生的重大影響。《魏源》在2008年10月21日晚上9時30分至10時在湖南經視金鷹紀實頻道播出。

Ⅲ 湖南隆回的特產和傑出人物

隆回地處湘中稍偏西南,轄26個鄉鎮,總面積2866平方公里,110萬人口。與安化、新化一樣,隆回同樣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我縣小沙江地區的瑤族就是梅山蠻的後代。在隆回這塊鍾靈毓秀的土地上,梅山文化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觸目皆是。百里辰河,風光秀美;神秘瑤山,特色獨具。遠古以來,傳說屈子行吟,即曾經此地,給隆回抹上了神奇絢麗的色彩。近代史上,隆回孕育了中國第一位睜眼看世界的偉大思想家魏源,清末重臣魏光燾,民主革命先驅譚人鳳,毛澤東的老師袁吉六等傑出人物。隆回還是有名的詩歌之鄉,民間繪畫之鄉。瑤族挑花、灘頭年畫,聞名遐邇,被譽為「中華二絕」。
隆回,中國金銀花之鄉,周恩來贊譽的三辣之鄉,寶慶辣椒、紅皮大蒜、虎爪生薑馳名中外,年種植面積6萬畝,是國家辣椒生產基地和辣椒外貿出口基地。
金銀花
隆回金銀花自70年代初,開始栽培以來,已有30餘年歷史。近10年來,我縣把金銀花列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了產業建設步伐,面積、產量、產值穩步增長,2003年面積已發展到28萬畝,產量10000噸,產值1.5億元左右,產品暢銷桂林、廣州、重慶、南京等大中城市及及全國各大制葯廠。

隆回辣椒(寶慶辣椒)
隆回辣椒為本縣傳統產品,現在常年栽培面積3萬畝左右,主產區分布要桃洪鎮、山界回族鄉、北山鄉,其餘在全縣范圍各地都有栽培。解放前主要分布在隆回南面山界回族鄉,北山鄉回族居住地區,據縣志記載,民國38年的播種面積2500畝,產干辣椒150噸,50年代後發展較快,面積增到萬畝,57年被定為國家辣椒生產基地,播種面積突破1.2 萬畝,總產1000噸,58年當時的生產區:紅旗人民公社出席全國先代會,獲國務院獎旗。70年代外貿市場看好面積維持在1.2—2.5萬畝,總產在550—1670噸之間。79年定為外貿出口基地縣。生產面積擴展到3萬畝,總產突破2000噸,以後一直維持在3萬—2.5萬畝之間。

紅皮大蒜
隆回大蒜以紅皮蒜為主,株高60—70厘料,葉條帶披針形,成株攻能葉6—12片,色深綠,蒜苔長50——70厘料,鱗莖扁球形,外皮紫皮紅色,莖瓣(蒜瓣)肥大,一股6—9瓣,縱徑3.5——3.8厘米,橫徑4.5—5厘米,單個蒜球頭重30——41.5克,辛辣味濃,具有香氣,品質上等,八十年代港商曾在香港大公報上的 版面刑栽四個小字,三個大字:寶慶大蒜香、辣、鮮、 隆回紅皮大蒜生長期210天左右,九月中、下旬播種,株距2——3市寸,行距6——7市,每667m2,產蒜苔300——4000市斤。

虎爪生薑
隆回生薑主要品種為產區農民稱的虎爪姜。根據形態應劃歸為紅爪姜一類,因為它的地上部分擔株過長勢強,根莖肉應豐腴肥厚,纖維少,淡黃色,成熟根莖表皮淡黃色,芽帶紅色。形成浙江花爪姜,但又有略有區別,,其形似虎爪,根莖伸長略勝花爪姜。其次也有紅芽姜和福建的竹姜的特點。平均株單重0.5—1公斤,667平方產量一般在2000公斤左右,近十年播種面積維持在4000—6600之間,主要分布在山界回族鄉、桃洪鎮、北山鄉、金石橋鎮等地。解放初期播種面積在80—100畝左右。隆回生薑經歷了50年代與70年代兩個發展時期,81年總產量為1236噸,種植面積1646畝,98年播種面積為4650畝,總產3822噸,2000年播種面積6600畝,總產6027噸。
玉 竹:又名尾參,是少有的葯食同源品。性甘,微苦,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效,適用了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乾渴,內熱消渴等病的治療。
玉竹在隆回已有40餘年的栽培歷史,經長期生產實踐和科研探索,已形成了成熟的種植、加工技術體系。近年來,玉竹被隆回縣人民政府列為優先發展的葯材品種之一,在政策資金給予重點傾斜,使這一產業在短期內得到迅速發展。2002年,全縣種植面積達到9000畝,常年產量2500噸(玉竹),產值5000萬元。相配套的加工業也得到花足發展,據統計個產值上百萬元的加工廠家共有20家,其它規模有對較小的加工廠50家,並實行了規范的行業管理,產品質量很穩定,暢銷廣東、香澳及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國。
境內有金、錳、硅石、稀土等礦產資源80餘種,經中國科學院實地考察,認定我縣是世界罕見的富硒地區,部分鄉鎮硒含量是世界硒平均含量的25倍,是全國的30倍。富硒農產品得到有效開發,毅鵬和銀仙牌金銀花茶、寶慶牌龍牙百合、桃花牌辣醬、昊之源牌南瓜粉、峰都牌翠螺茶等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金銀花作為全縣的傳統優勢富硒農產品,正式錄入了國家葯典,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金銀花之鄉」。
http://www.longhuiren.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321

http://www.hn.xinhuanet.com/misc/2004-10/15/content_3042647.htm

Ⅳ 湖南隆回有哪三辣

隆回辣椒(寶慶辣椒)
隆回辣椒為本縣傳統產品,現在常年栽培面積3萬畝左右,主產區分布要桃洪鎮、山界回族鄉、北山鄉,其餘在全縣范圍各地都有栽培。解放前主要分布在隆回南面山界回族鄉,北山鄉回族居住地區,據縣志記載,民國38年的播種面積2500畝,產干辣椒150噸,50年代後發展較快,面積增到萬畝,57年被定為國家辣椒生產基地,播種面積突破1.2 萬畝,總產1000噸,58年當時的生產區:紅旗人民公社出席全國先代會,獲國務院獎旗。70年代外貿市場看好面積維持在1.2—2.5萬畝,總產在550—1670噸之間。79年定為外貿出口基地縣。生產面積擴展到3萬畝,總產突破2000噸,以後一直維持在3萬—2.5萬畝之間。

紅皮大蒜
隆回大蒜以紅皮蒜為主,株高60—70厘料,葉條帶披針形,成株攻能葉6—12片,色深綠,蒜苔長50——70厘料,鱗莖扁球形,外皮紫皮紅色,莖瓣(蒜瓣)肥大,一股6—9瓣,縱徑3.5——3.8厘米,橫徑4.5—5厘米,單個蒜球頭重30——41.5克,辛辣味濃,具有香氣,品質上等,八十年代港商曾在香港大公報上的 版面刑栽四個小字,三個大字:寶慶大蒜香、辣、鮮、 隆回紅皮大蒜生長期210天左右,九月中、下旬播種,株距2——3市寸,行距6——7市,每667m2,產蒜苔300——4000市斤。

虎爪生薑
隆回生薑主要品種為產區農民稱的虎爪姜。根據形態應劃歸為紅爪姜一類,因為它的地上部分擔株過長勢強,根莖肉應豐腴肥厚,纖維少,淡黃色,成熟根莖表皮淡黃色,芽帶紅色。形成浙江花爪姜,但又有略有區別,,其形似虎爪,根莖伸長略勝花爪姜。其次也有紅芽姜和福建的竹姜的特點。平均株單重0.5—1公斤,667平方產量一般在2000公斤左右,近十年播種面積維持在4000—6600之間,主要分布在山界回族鄉、桃洪鎮、北山鄉、金石橋鎮等地。解放初期播種面積在80—100畝左右。隆回生薑經歷了50年代與70年代兩個發展時期,81年總產量為1236噸,種植面積1646畝,98年播種面積為4650畝,總產3822噸,2000年播種面積6600畝,總產6027噸。

Ⅳ 優質龍牙百合產地在哪裡

優質龍牙百合產地江西省永豐縣藤田鎮開元新村算一個!江西農佳源百合種植基地就坐落於永豐縣開元新村!
農佳源鮮百合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既能食用也能葯用。農佳源鮮百合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農佳源鮮百合具有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理脾健胃、補中益氣、利大小便、解無名腫毒及止血等功效。
農佳源百合基地位於歐陽修故里永豐,這里氣候宜人,陽光雨露充足,土壤肥沃,早晚溫差大,特別適合龍牙百合的生長,更重要的是我們永豐是中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基地縣」、全國「生態蔬菜之鄉」。

Ⅵ 中國最窮的縣城是那裡

河 北 39 石家莊市(3):平山縣、靈壽縣、贊皇縣
張家口市(1 O):康保縣、張北縣、陽原縣、赤城縣、沽源縣、懷安縣、崇禮縣、
尚義縣、蔚縣、萬全縣、(涿鹿縣趙家蓬區)
承德市(6):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圍場縣、寬城縣
秦皇島市(1):青龍縣
保定市(4):阜平縣、淶源縣、順平縣、唐縣
滄州市(6):東光縣、海興縣、鹽山縣、南皮縣、獻縣、孟村縣
衡水市(2):武強縣、武邑縣
邢台市(3):臨城縣、廣宗縣、巨鹿縣
邯鄲市(4):魏縣、大名縣、涉縣、廣平縣

山 西 35 太原市(1):婁煩縣
大同市(5):天鎮縣、靈丘縣、陽高縣、廣靈縣、渾源縣
朔州市(1):右玉縣
長治市(3):平順縣、武鄉縣、壺關縣
忻州市(11):神池縣、五寨縣、五台縣、偏關縣、靜樂縣、繁峙縣、河曲縣、保德縣、
岢嵐縣、代縣、寧武縣
晉中市(2):和順縣、左權縣、
臨汾市(5):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吉縣
運城市(1):平陸縣
呂梁地區(5):中陽縣、興縣、臨縣、方山縣、嵐縣、石樓縣

內蒙古 31 呼和浩特市(3):托克托縣、和林縣、清水河縣、
包頭市(1):固陽縣
赤峰市(8):寧城縣、林西縣、喀喇沁旗、巴林左旗、敖漢旗、翁牛特旗、
克什克騰旗、巴林右旗
通遼市(2):庫倫旗、奈曼旗
鄂爾多斯市(5):准格爾旗、烏審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杭錦旗
興安盟(2):科右中旗、扎賚特旗
錫林郭勒盟(2):多倫縣、太僕寺旗
鳥蘭察布盟(8):武川縣、商都縣、化德縣、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後旗、
四子王旗、達茂旗

吉 林 8 白城市(3):大安市、鎮賚縣、通榆縣
白山市(1):靖宇縣
延邊州(4):汪清縣、安圖縣、龍井市、和龍市

黑龍江 14 哈爾濱市(1):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3):拜泉縣、甘南縣、泰來縣
大慶市(2):林甸縣、杜蒙縣
鶴崗市(1):綏濱縣
佳木斯市(5):同江市、樺南縣、樺川縣、撫遠縣、湯原縣
雙鴨山市(1):饒河縣
綏化市(1):蘭西縣

安 徽 19 合肥市(1):長豐縣
阜陽市(4):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利辛縣
安慶市(5):太湖縣、宿松縣、樅陽縣、岳西縣、潛山縣
六安市(6):壽縣、霍山縣、霍邱縣、裕安區、舒城縣、金寨縣
巢湖市(1):無為縣
池州市(1):石台縣
宣城市(1):涇縣

江 西 21 九江市(1):修水縣
萍鄉市(1):蓮花縣
贛州市(8):安遠縣、贛縣、寧都縣、尋烏縣、興國縣、於都縣、會昌縣、上猶縣
上饒市(4):上饒縣、波陽縣、余干縣、橫峰縣
撫州市(2):廣昌縣、樂安縣
吉安市(5):永新縣、遂川縣、井岡山市、吉安縣、萬安縣

河 南 31 三門峽市(1):盧氏縣
洛陽市(5):汝陽縣、洛寧縣、嵩 縣、宜陽縣、欒川縣
新鄉市(1):封丘縣
安陽市(1):滑縣
濮陽市(2):台前縣、范縣
開封市(1):蘭考縣
商丘市(4):虞城縣、睢縣、民權縣、寧陵縣
平頂山市(1):魯山縣
南陽市(4):桐柏縣、淅川縣、南召縣、社旗縣
信陽市(5):淮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光山縣
周口市(2):沈丘縣、淮陽縣
駐馬店市(4):確山縣、平輿縣、上蔡縣、新蔡縣

湖 北 25 十堰市(6):丹江口市、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
孝感市(2):大悟縣、孝昌縣
黃岡市(5):麻城市、紅安縣、蘄春縣、英山縣、羅田縣
黃石市(1):陽新縣
宜昌市(2):秭歸縣、長陽縣
恩施州(8):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恩施市、宣恩縣、來鳳縣、成豐縣、鶴峰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1):神農架林區

湖 南 20 張家界市(1):桑植縣
益陽市(1):安化縣
岳陽市(1):平江縣
郴州市(2):桂東縣、汝城縣
永州市(2):新田縣、江華縣
邵陽市(3):隆回縣、城步縣、邵陽縣
懷化市(2):沅陵縣、通道縣
婁底市(1):新化縣
湘西州(7):古文縣、瀘溪縣、保靖縣、永順縣、鳳凰縣、花垣縣、龍山縣

廣 西 28 南寧市(4):馬山縣、天等縣、隆安縣、龍州縣
桂林市(1):龍勝縣
柳州市(4):忻城縣、融水縣、三江縣、金秀縣
百色市(10):凌雲縣、樂業縣、平果縣、德保縣、田林縣、西林縣、田東縣、靖西縣、
那坡縣、隆林縣
河池市(9):天峨縣、鳳山縣、南丹縣、東蘭縣、環江縣、羅城縣、巴馬縣、
都安縣、大化縣

海 南 5 保亭縣、瓊中縣、五指山市、陵水縣、白沙縣

重 慶 14 城口縣、巫溪縣、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開縣、萬州區、秀山縣、黔江縣、
酉陽縣、彭水縣、石柱縣、武隆縣、豐都縣

四 川 36 廣元市(3):蒼溪縣、朝天區、旺蒼縣
南充市(4):閬中市、儀隴縣、嘉陵區、南部縣
廣安市(1):廣安區
樂山市(1):馬邊縣
瀘州市(2):古藺縣、敘永縣
宜賓市(1):屏山縣
巴中市(3):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達州市(2):宣漢縣、萬源市
阿壩州(3):壤塘縣、黑水縣、小金縣
甘孜州(5):石渠縣、理塘縣、雅江縣、新龍縣、色達縣
涼山州(11):美姑縣、金陽縣、昭覺縣、布拖縣、雷波縣、普格縣、喜德縣、鹽源縣、
木里縣、越西縣、甘洛縣

貴 州 50 六盤水市(3):盤縣、六枝特區、水城縣
遵義市(5):正安縣、習水縣、道真縣、務川縣
安順市(4):普定縣、紫雲縣、關嶺縣、鎮寧縣
畢節地區(5):大方縣、織金縣、赫章縣、納雍縣、威寧縣
銅仁地區(7):石阡縣、德江縣、印江縣、沿河縣、松桃縣、江口縣、思南縣
黔東南州(1 4):從江縣、施秉縣、麻江縣、台江縣、天柱縣、黃平縣、榕江縣、
劍河縣、三穗縣、雷山縣、黎平縣、岑鞏縣、丹寨縣、錦屏縣
黔南州(6):荔波縣、三都縣、長順縣、獨山縣、羅甸縣、平塘縣
黔西南州(7):望謨縣、睛隆縣、興仁縣、普安縣、冊亨縣、貞豐縣、安龍縣

雲 南 73 昆明市(3):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
曲靖市(2):富源縣、會澤縣 』
保山市(3):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昭通市(10):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威信縣、綏江縣、
彝良縣、鎮雄縣
麗江市(2):寧蒗縣、永勝縣
思茅地區(8):墨江縣、景東縣、鎮沅縣、江城縣、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普洱縣
臨滄地區(7):永德縣、鳳慶縣、滄源縣、鎮康縣、雲縣、臨滄縣、雙江縣
德宏州(1):梁河縣
怒江州(4):瀘水縣、蘭坪縣、貢山縣、福貢縣
迪慶州(3):維西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
大理州(9):漾濞縣、鶴慶縣、彌渡縣、南澗縣、巍山縣、永平縣、雲龍縣、
洱源縣、劍川縣
楚雄州(6):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姚安縣、武定縣、永仁縣
紅河州(6):屏邊縣、金平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

陝 西 5 O 延安市(6):子長縣、安塞縣、延長縣、延川縣、吳旗縣、宜川縣
銅川市(3):耀縣、宜君縣、印台區
渭南市(3):畲陽縣、蒲城縣、白水
咸陽市(5):永壽縣、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
寶雞市(3):麟游縣、太白縣、隴縣 、
漢中市(5):洋縣、西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
榆林市(1 0):清澗縣、子洲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橫山縣、
靖邊縣、定邊縣、府谷縣
安康市(8):漢濱區、漢陰縣、寧陝縣、紫陽縣、嵐皋縣、鎮坪縣、甸陽縣、白河縣
商洛市(7):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

甘 肅 4 3 蘭州市(1):榆中縣
白銀市(1):會寧縣
天水市(6):武山縣、清水縣、甘谷縣、張家川縣、秦安縣、北道區
武威市(3):天祝縣、古浪縣
慶陽市(5):華池縣最新國家級貧困縣名單出爐!

Ⅶ 湖南省37個貧困縣分別是

分別為:新邵縣、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綏寧縣、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武岡市、石門縣、慈利縣、桑植縣、安化縣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縣、新晃縣、芷江縣、靖州縣、通道縣、新化縣、漣源市、瀘溪縣、鳳凰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花垣縣、茶陵縣、炎陵縣、宜章縣、汝城縣、桂東縣、安仁縣。

1、湖南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1個):

吉首市、永定區、武陵源區、寧遠縣、江永縣、雙牌縣、祁東縣、雙峰縣、洪江市、洪江管理區、鶴城區。

2、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外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個):

江華瑤族自治縣、新田縣、平江縣

(7)隆回縣宣傳片擴展閱讀:

湖南省37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9元:

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獲悉,2020年上半年全省37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629元,同比增長10.8%,比全省農村居民平均增速高2.1個百分點。

城步縣、桑植縣、麻陽縣、通道縣、瀘溪縣、鳳凰縣、古丈縣、永順縣、花垣縣、保靖縣和龍山縣為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上半年,這11個深度貧困縣精準扶貧力度不斷加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14元,增長12.1%,比全省農村居民平均增速高3.4個百分點,比37個貧困縣平均增速高1.3個百分點。

Ⅷ 羊古坳鄉的新聞報道

新華社2013年9月29日電 ,農業部29日發布消息,農業部28日組織國內著名水稻研究專家,對地處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的第四期超級雜交稻苗頭組合 「Y兩優900」101.2畝高產攻關片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結果顯示,百畝片平均畝產988.1公斤,創下了全國水稻百畝連片高產新記錄。
羊古坳鄉是全國豐產超級稻試驗攻關項目示範基地,除雜交水稻之外,該鄉採取多種渠道爭取政府扶助和公司聯農戶等靈活方式,率先在該鄉轉角丘等村首次試種「兩優6326」富硒有機稻新品種2000畝,使之成為邵陽市唯一的千畝富硒有機稻示範片。由於實行連片連戶規模種植,統一科學管理,獲得高產豐收。經農業科技部門測定, 項目區內有機稻平均畝產達600公斤以上。
袁隆平表示,除了種子和栽培方法兩個因素,水稻超高產還需要得天獨厚的栽培環境。此次創下世界紀錄的百畝攻關片,位於雪峰山余脈望雲山腳下的隆回縣羊古坳鄉。這里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小環境氣候非常適合種植超級雜交中稻。2000年和2004年,超級稻大面積畝產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攻關先後在該鄉取得成功。
2014年4月9日,粉壟耕作新技術在隆回縣羊古坳鄉韓家鋪村超級稻試驗田開機啟動,吸引了當地上百名農民現場觀摩。 「粉壟耕作技術」是應用立式粉壟深耕深松機將土壤垂直旋磨粉碎並自然懸浮成壟,在壟面種植作物的耕作新技術。它突破傳統耕作局限,可一次性完成深耕、粉碎、成壟等作業,具有省力、省工、節約成本、增加效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粉壟旋磨後土壤的有機質和速效氮、磷、鉀含量均比非旋磨的土壤增加10%—30%,利於種植作物的營養吸收。
為了實現袁隆平院士超級稻第四期高產攻關項目,突破畝產1000公斤,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廣西農業科學院等相關單位合作在羊古坳鄉韓家鋪村實施粉壟耕作進行超級稻高產攻關。

Ⅸ 司門前鎮的歷史沿革

司門前俗稱隆回,舊時隆回政治文化中心在司門前,故司門前,真隆回也。此言並非矯揉造作之談,而是有其廣為流傳的歷史淵源.自有歷史記載的唐、虞、夏、商、周代之前,就有一位名叫壽福爺爺的禪師,為了尋找佛地來到瞭望雲山。初來時,認為這里風景優雅,放眼一望,就可見遠遠的西南武岡雲山,即命名為望雲山,欲定居於山頂,曰頂山堂。有一次,從馬鞍界下山,經大橋邊去寶慶,有一條活龍跟在他的後面,半途中,壽福爺爺發現了,就不讓它去,立即用手杖猛打一棍,便把活龍打回了頭。其龍長大的身軀就橫卧在望雲山後,龍頭伸向了金潭的金板鏟龍門,鎖住了活龍,並把這塊很寬的丘陵地帶命名「龍回」。還封賜說:「任憑天下旱,此處一半收,任憑天下亂,此處永無憂。」本來,壽福爺爺打算長期在山頂修道,但糧食都要從十多里以外的山下擔上來,比較艱難。於是施法術將屋前高低不平的山地推平,開出水田種糧。一天晚上,忽降暴雨,洪水愈漲愈高,蛟龍出洞,龍乘水勢翻騰,有吞滅住房之勢,有些和尚害怕被洪水沖走,立即打鼓敲鍾,洪水很快消退了,水田就沒有開成,只留下了一塊大坪,後人取名為「野翁坪」,成為古跡。後來壽福爺爺在山頂一打望,上看下看,前看後看,左看右看,覺得這里不是四面八方,而只有三面六方了,認為不是自己坐禪修身之地,於是捲起行李就走,當地人們留也留不住,於是派一腳夫護送,朝廣西金洲方向走去,離開望雲山後,壽福爺爺回首戀望山頂,正是四面八方的寶山聖地,但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忘記了自己背面的一方。知道自己沒有福緣在此休練真仙,只好「出了五台不入五台」,再度尋找名山。為了回報隆回,送到中途,壽福爺爺就打發腳夫返程,並給了一個紙包包,一再叮囑其一定要回到龍回地段才打開看,轉身時,腳夫夜宿龍潭,他不顧壽福爺爺的囑咐,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壽福爺爺的厚禮,便打開一看,見是一包糞便,心想無用,就丟在龍潭的田裡,頓覺香氣撲鼻,遠近可聞。腳夫後悔不已,把紙留下,龍潭地方的土地非常肥沃,種田不要下肥料。腳夫回到一都,才把包紙扔在金潭,只見滿目金光,後從金山至石橋鋪、司門前、金潭一帶遍地是黃金。這就是壽福爺爺的大恩大德,造福龍潭龍回。壽福爺爺到底是哪個朝代,無可考證。不知過了多少年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當上了皇帝,欲求長生不老,故派人到全國的名山聖地四處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重臣盧生便來到瞭望雲山尋找仙葯未獲而隱居此山。據說後來盧生採食了仙草(其實是斷腸草)而登仙界。地方人們就在山上建起寺廟,號稱「盧公真仙」,求晴則晴,求雨則雨,威靈顯應,至今香煙不斷,朝拜不止.追溯歷史,在周朝以前,這里為古荊州之地,春秋戰國時為楚地。到了公元前219年以後的秦朝,此地為長沙郡管轄,公元前206年以後的漢朝,為零陵郡昭陵管轄;到公元220年後的三國及至晉朝,為昭陵郡昭陵縣所轄,直至公元581年以後歷經隨、唐、宋、元、明、清等六朝,均為寶慶府邵陽縣所轄,其中於明朝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在此建立了「隆回巡檢司」,簡稱「隆回司」,司下設都,都下面設團,如一都中的趙、劉、龍、魏稱四團,現羊古坳的中團即沿用古名。所謂「隆回八都」,就此應運而生。由於司衙門立於此地,所以以「司門前」為地名。
有這樣幾句民謠:一都管根線,二都管把扇,三都管條壠,四都管個片,五都管個圍圍轉……。「八都」的管轄范圍是:一都所轄司門前、金潭、石橋鋪、孫家龍及小沙江等地;二都轄黃金井、土橋、高洲、胃溪龍等地;三都轄羊古坳、韓家鋪、匡家鋪、田家壠、蔡家壠、江家壠等地;四都轄鳥樹下、水打鋪、千古坳、十里山等地;五都蘇家洞、大水田、桐木溪、西山、大東山、馬坪、桐木橋南部、碧山、曾家坳東南部、澄水、銅盆江等地;六都轄六都寨、丁山、荷田、梅塘、九龍山、長鄄、茅鋪北部等地;七都轄岩口、蘇塘、馬頭山、添壁大部、茅鋪東部、塘市、灘頭、周旺西北部等地;八都雨山北部、長扶、高田北部、雙江橋、石門中部和北部、桃花坪中部和北部等地。按經濟特點,有這樣一段口頭禪:「一都咯屋,二都咯谷,三都咯雜糧,四都咯豬,五都咯排樹,六都咯布,七都八都壇灌出」。清代道光十二年開始,司門前就有「隆中鎮」之稱。
因此,「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北路隆回一都司門前」的稱謂沿襲了五百多年的歷史。司門前一直都處於邵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具有「魏家段的頂子〈官帽〉司門前的票子〈經濟活躍〉孫家壠的架子,石橋鋪的棍子」之謂。 公元1911年民國創建後,縣以下設區,司門前先後為「邵陽縣第三十一區」和「邵陽縣第九區」的行政體制,到民國中後期建立鄉保甲體制,隆回司分割為「八鄉一鎮」,即隆回鄉駐地司門前,所轄十三個保,包括小沙江、茅坳、龍坪、麻塘山等四個保;隆中鄉駐地土橋,轄十二個保;隆治鄉駐地水打鋪,轄十二個保;中和鄉駐地朝陽鋪,轄二十個保;西勝地鄉駐地荷香橋,轄十三個保;果勝鄉駐地灘頭,轄十九個保;禮數鄉駐地周旺鋪,轄十二個保;保和鄉駐地雨山鋪,轄十二個保;桃洪鎮轄八個保。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隆回八鄉一鎮組織請願建縣,於1947年1月31日,國民黨中央行政院批准設置隆回縣。縣治設六都寨劉氏宗祠、李萼為第一任縣長。從此,隆回鄉改為興隆鄉。鄉公所仍設在原巡檢司衙門內,約駐一個排的兵力。衙門口上連接一條合面街,史稱「大街上」,左側有岳飛廟、警察局、田糧、稅務、鹽政等單位;右側有一條合面街,史稱「財官田街」,司門前進口處有一條合面街,史稱「石子坳街」。三街形成品字,經濟活躍,生意興隆。成為寶慶北路的商賈通衢。 1949年冬,隆回解放後,於1950年在司門前建立了隆回縣第三區人民政府,首任區委書記王潤民,區長華蘭序。轄原一都、二都、三都和小沙江等地。司門前仍然是隆回縣北面地區的中心,在這里領導和指揮了減租減息,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等運動。
1949年解放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司門前,人才輩出,新秀崛起,先後有數千人投入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可謂黨政軍工學,東西南北中,遍及全國,各顯才華。其中副廳級以上的領導幹部有魏先來、魏惠生、龍達實、鄭昌文等;副處級以上的領導幹部有魏松岳、羅承虎、李敦水、鄒建湘、鄒功美、鄒百成、袁育才、劉文成、陳慈英、歐陽拔、歐陽燦、歐陽春曙、歐陽春瑞、歐陽鵬、歐陽詔、歐陽早春、歐陽國庭、歐陽征橋、歐陽勝成、歐陽范水、區陽超美、歐陽日光等;其中備受家鄉父老稱道的有邵陽市委機關黨委書記袁育才,積極爭取國家扶貧款修好家鄉吉山村的公路;隆回縣常務副縣長劉文成,爭取扶貧資金,修好家鄉白芽山的公路。還有中國科學院科學家歐陽俊文,曾多次出國講學。此外,有司門前供銷社營業員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赤腳醫生廖世清,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二十周年觀禮,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人民日報》還刊登了《掏盡紅心為人民》的長篇通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世界播出了他的先進事跡,一時名噪全國,譽滿中華。有歐陽松業,六十年代初參加大慶油田會戰,被評為青年突擊手,獲全國獎章;有歐陽征助,榮獲全國師生書畫比賽一等獎奪金杯。至於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一類的人才,為數甚多,其中海外學子和定居異國都也為數不少。他們不愧為司門前的皎皎者,為古老的家鄉不斷增添光彩。
司門前古鎮舊貌變新顏,布局合理,規劃有序的城區,寬廣的街道,整齊的市容,優美的環境。日臻完善的配套工程,是古鎮煥發出青春活力。尤其令人可喜的有一條初具規模的旅遊線,把名山名水、名人名景、名泉名樹串若珍珠:如魏源湖——石山灣圍田工程——魏光燾故居——獅子山——魏家段田壠(飛機場遺址)——魏源故居——天馬寺——魏源溫泉——丫鬢山七仙姑親生兒子董獲隱居地——千年仙桃樹——石橋鋪千年古杏——五通明代石祠——竹山院仿明代建築物歐陽宗祠——大茅坪古楠木樹——土嶺界天險古道——神奇的子聖廟——直通小沙江瑤族避暑山等等。若把金潭龍門七層高塔、石龍廟、藤王閣、金星觀和革命英雄紀念碑及烈士事跡陳列館重新修復,再現古鎮風貌,增加景點,把司門前著力打造成為隆回縣境內獨一無二、名振湘楚的旅遊重鎮。盛世華年,古鎮司門前,踵先哲前賢,躍馬揚鞭,追趕時代步伐,一往無前,看宏圖美景,富貴神仙。 新世紀的司門前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人才輩出的人文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日益加快的小城鎮建設、便利的交通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和旅客的目光。在全鎮人民的熱情奮斗下,成功創建」全國文明鄉鎮「榮譽稱號,集湖南「省級文明鄉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省級安全生產示範鄉鎮」三個省級榮譽稱號於一鎮,成為隆回名副其實的「明星鎮」。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旅遊產業的發展。「文武二魏」的名氣越來越大。司門前鎮黨委、政府緊抓機遇,開發利用歷史文化遺產,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適時打出「兩魏」品牌,積極實施「旅遊活鎮、工業興鎮」戰略,以推進全鎮經濟社會和農村的和諧發展。目前,魏源品牌的旅遊業迅速崛起,魏源湖、魏源故居、魏源溫泉等旅遊景點,集自然、歷史文化、休閑三種不同類型的旅遊於一體,既可獨成魏源故里精品一日游,又可成隆回旅遊多日游的重頭戲。通過招商引資已投入2200餘萬元的魏源溫泉自開業以來,該鎮旅遊人數成倍增長,並有力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積淀著厚重歷史的司門前古鎮,正沐浴著科學發展的春風,在魏源思想的指引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譜寫著魏源故鄉人敢為人先的奮進之歌!

Ⅹ 隆回有多少種方言

湘語方言點主要集中在湘、資流域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向西南方向以邵陽、武岡等混雜性方言作為過渡,有城步、綏寧兩個點,向東南方向以衡陽、耒陽(耒陽雖然歸入西南官話,但混雜程度很高)作過渡,有永興、資興兩個點。這四個點就整個音系來看仍屬湘語,但都不純粹,城步的韻母系統屬官話系統。

西南官話方言點為湘西北、湘南兩片。湘西北片與湖北、四川、貴州境內的西南官話連成一片,湘南片與廣西境內的西南官話連成一片。兩片加起來有四十四個方言點,是湖南省勢力最大的方言。

從整個音系來看,湖南境內沒有真正的贛方言點,但贛語的影響可從湘贛交界的混雜性、獨立型方言點中看出來。

獨立型方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湘鄉型」,包括隆回、祁東在內。

這種方言可能原來就是獨立的,受周圍方言影響較小,原來的特點保留得比較多,因而不同於其他方言,同屬獨立型方言的方言點之間的關系尚需研究。

另一種是「醴陵型」,醴陵話的音系就整個系統來說很難把它歸入湘語或贛語,可又都同時具備湘語和贛語的一些特點。

這種方言大概屬於因方言間的相互影響(當然也有自身的音系特點)而產生的既不同於甲這種母方言也不同於乙那種母方言的新型方言,這類方言還有攸縣、茶陵、桂東、汝城等,它們之間的關系也需進一步的研究。混雜性方言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湘語和贛語相混雜的「平江型」,一種是湘語和官話相混雜的「衡陽型」。平江型只有一個點,衡陽型則有祁陽、江永、武岡、洞口、邵陽、新化、會同、黔陽,桃源等十一個點,

這十一個點可以合成一類。從衡陽到黔陽一線的混雜性方言點正好處於湘語東北片、湘語西南小片和湘語東南小片的分岔處,也是官話湘西北片和湘南片被沅、資、湘三水分割的地帶,事實上是湘語和官話的交接處,這一地區的方言成為混雜性方言,應該是合情合理的事。從整個分區的結果來看,所有的混雜型方言或因混雜而成的獨立型方言都處於方言區交界處,可以說,這樣的分區結果是比較合乎語言事實的。

這個分區可以用湖南花鼓戲的流行地域來驗證。

花鼓戲是湖南省各地民間小戲的總稱。湖南各地花鼓戲名稱有別,源流亦異,但其曲調唱腔都與當地人的山歌小調密切相關,唱詞道白都使用當地方言,是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因此,其流行的地域與方言的地理分布是大致平行的,可以相互證明。

長沙花鼓戲內部可以分為長沙路(流行於長沙、湘潭、株州等地)、寧鄉路(流行於寧鄉城鄉)、平瀏醴路(主要流行於平江、瀏陽、醴陵等地)、西湖路(主要流行於洞庭湖西岸的南縣、益陽、沅江等地)四種小類,其分布范圍與湘語中心區域是一致的,其之所以分為四路,也與湘語內部的方言差異有直接關系,如平瀏醴路。前述諸家多把平江、瀏陽、醴陵劃歸贛語,完全可以想像讓平瀏醴路長沙花鼓戲分別在長沙和南昌演出時兩地觀眾可懂程度的大小。

除長沙花鼓戲外,湖南還有兩種重要的花鼓戲,這兩種花鼓戲的流行地域與混雜型方言密切相關。

一種是衡陽花鼓戲,流行地點主要有衡陽、衡山、常寧、耒陽、安仁、永興、郴州、茶陵等地。從其流行地域可以看出,它既可在衡山,永興等湘語區流行,也可在郴縣、常寧等官話區流行,還可在茶陵等因混雜而成的獨立語區流行。

另一種是邵陽花鼓戲,其流行的地點主要是:邵陽、邵東、武岡、隆回、新寧、城步等地。和衡陽花鼓戲一樣,邵陽花鼓戲也可在湘語、官話、混雜型方言區流行。從邵陽花鼓戲的形成歷史來看,它和湘西陽戲、零陵花鼓戲有密切關系,相互影響、滲透、融合的程度很深,從分區第二圖看,這地區的方言的韻母系統就頗具西南官話的特徵,大多可以劃入西南官話。

其他還有常德「喀喀戲」、零陵花鼓戲、湘西陽戲等,其流行地域均與官話湘北、湘西、湘南各片相對應。

閱讀全文

與隆回縣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年級家長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669
建材活動禮品策劃方案 瀏覽:126
中華牙膏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155
純電子商務的企業 瀏覽:586
場外促銷活動的意義 瀏覽:785
青島幸福九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3
校園招聘創意策劃方案 瀏覽:779
商家為什麼要搞促銷活動 瀏覽:732
行業聯盟的策劃方案 瀏覽:178
天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03
三八促銷活動及裝飾 瀏覽:748
億贊普跨境電子商務 瀏覽:974
2016年黨員培訓內容方案 瀏覽:418
中介型電子商務 瀏覽:113
什麼是電子商務的靈魂 瀏覽:800
大連鼎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63
培訓班開學准備工作方案 瀏覽:667
網路促銷方案設計中的背景分析 瀏覽:456
義烏市電子商務龍頭 瀏覽:800
2020年警銜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