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期間加強重點人員管控措施
【法律分析】
疫情防控期間,外出務工人員不得返鄉。已返鄉的要嚴格實行居家隔離措施,嚴禁聚集聚會聚餐。特別是城區居民和城鄉村民,嚴禁聚集打牌、打麻將、飲酒等。原則上紅事推遲、白事從簡,切實減少人員聚集。所有黨員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要發揮帶頭作用,管好自己、家人、親屬,帶動街坊鄰居,協助工作人員勸導居民按要求少出門、少上街、不串門、不聚集。確需外出的,必須佩戴口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九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願服務和捐贈活動。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
第十條 國家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教育的公益宣傳。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教育。
醫學院校應當加強預防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對在校學生以及其他與傳染病防治相關人員進行預防醫學教育和培訓,為傳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
Ⅱ 疫情下,如何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這樣做,但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不得不這樣做,收入減少,費用增加,胳膊可能斷,胳膊斷只是暫時的痛,但至少還有活下去的機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裁員和減薪,我們更需要集中精力的是剩下的人。沖向前線更要當領導我們的裁員和減薪在其中要從我們的領導開始,減薪要從領導開始,一線的職員盡量不要動,離顧客最近的是一線職員,如果一線職員受到影響,直接受影響的是顧客,所以一線職員最好不要動。
我們可以量化員工的工作和行為習慣,用積分量化,用積分排名,通過軟體顯示員工每天的工作,能怎麼辦,能添加多少積分,排名情況等。積分獎金的扣除是提醒員工對行為的補償和錯誤的行為。那麼積分排名就是職員對公司貢獻的證明。同時,排名可以對內部進行積極競爭,職員也可以對排名進行反思。為什麼我的積分比較低,職員們主動思考,最終從思考變成行動,主動得分。
Ⅲ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合易認為:疫情之下,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防控。
1)關心員工的健康。企業專在屬疫情發生時,應做好對員工、客戶的保護工作,體現出非常時期的人性關懷。鑒於此次肺炎疫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各企業應把員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對員工進行傳染病預防及治療知識教育的同時,在內部採取嚴格的衛生防範措施,定期對辦公區域、生產區域進行全面消毒。
2)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項資金。疫情來臨時,企業應成立應急應變指揮小組,並安排應對疫情的專項資金,解決非常時刻的臨時緊急問題。
3)保持企業內部的穩定,努力練好「內功」。受疫情影響,企業的部分業務可能難以正常開展。此時,企業不妨將目光內轉,在系統戰略思考的同時,將以往沒有精力顧及和放鬆了的基礎管理工作抓起來,練好內功,為疫情過後的發展積蓄力量。
4)建立健全危機預防機制。我國大部分企業目前還沒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有的盡管有企業危機管理機制的一些要素,但並沒有制度化。肺炎疫情的爆發再一次給中國企業界上了一堂沉重而有價值的危機管理課,中國企業應當以此為契機,建立完備的危機預防制度。
Ⅳ 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內容有哪些
一、堅持科學佩戴口罩
養成隨身攜帶口罩的好習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電梯等密閉空間,前往醫院就診、有發熱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從事醫療衛生、公共服務等高風險暴露人員,應正確佩戴口罩。年老及體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時,建議佩戴口罩。
二、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到人多密集場所注意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客流較多時,有序排隊等候,避免人員擁擠。
三、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劑消毒。清潔雙手前不要用手觸碰口、眼、鼻。咳嗽、打噴嚏時用肘部或紙巾遮掩。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後棄置於垃圾箱內。
四、保持室內良好通風
居室和辦公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避免空氣污濁。冬季使用空調前應進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保持一定的空氣流動和自然通風。
五、注意飲食安全衛生
到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生鮮產品,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選冷凍冰鮮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同時佩戴口罩。購買境外冷凍食品,要關注海關食品檢疫信息,做好外包裝消毒。處理食材應生熟分開、煮熟煮透。購物、處理食材、飯前飯後應保持手衛生。
六、自覺堅持安全出行
杜絕帶病上班上學。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盡量避免外出,特別是近期與發熱、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過密切接觸人員,盡量不搭乘公共交通。
乘坐公共交通時,盡量選擇刷卡、掃碼等非接觸方式充值、購票。遵守公交、地鐵等部門防疫規定,如戴口罩、測體溫等。
Ⅳ 關於疫情防控的宣傳內容是什麼
如下:
1、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2、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勢頭。
3、強化聯防聯控,依法落實疫情防控責任。
4、依法科學有序防控,堅決遏制疫情擴散。
5、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
宣傳是一種專門為了服務特定議題(議事日程,agenda)的信息表現手法。在西方,宣傳原本的含意是「散播哲學的論點或見解」,但現在最常被放在政治脈絡(環境)中使用,特別是指政府或政治團體支持的運作。
分類
宣傳有各種類型。按宣傳的內容分,可以分為政治宣傳、宗教宣傳、軍事宣傳、商業宣傳、科技宣傳等。宣傳運用多種宣傳手段:人際間面對面的宣傳,要運用語言、姿勢、表情等宣傳手段;面向大眾的宣傳,要通過大眾傳播媒介。
如報紙、雜志、書籍等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等電子媒介;理論文章、文藝演出、新聞報道也可作為宣傳手段;一面旗幟、一枚徽章、一套制服、一座博物館……都可以成為宣傳手段。宣傳還可按需要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如灌輸、鼓動、教育、勸說、誘導、批判等。
Ⅵ 疫情期間防控措施有哪些
疫情期間防疫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員工健康監測
1、做好員工健康管理;
2、實行健康狀況報告。
二、做好工作場所防控
1、加強進出人員登記管理;
2、保持工作場所通風換氣;
3、保障洗手等設施正常運行;
4、做好工作和生活場所清潔消毒;
5、減少員工聚集和集體活動;
6、加強員工集體用餐管理;
7、做好醫務服務;
8、規范垃圾收集處理。
三、指導員工個人防護
1、強化防控宣傳教育;
2、落實個人防護要求。
四、做好異常情況處置
1、明確單位防控責任;
2、設立隔離觀察區域;
3、封閉相關區域並進行消毒;
4、做好發現病例後的應對處置。
防疫措施指的是針對傳染病採取的預防、控制或消滅的對策和措施稱為防疫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發現本法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或者發現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以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時,應當遵循疫情報告屬地管理原則,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
軍隊醫療機構向社會公眾提供醫療服務,發現前款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報告。
第二十八條 在國家確認的自然疫源地計劃興建水利、交通、旅遊、能源等大型建設項目的,應當事先由省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施工環境進行衛生調查。建設單位應當根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意見,採取必要的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施工期間,建設單位應當設專人負責工地上的衛生防疫工作。工程竣工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進行監測。
Ⅶ 疫情期間身為幹部該如何教導員工
首先是以身作則。自己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當眾實踐,
Ⅷ 疫情宣傳內容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
1、利用單位宣傳欄開展新型冠狀病毒和呼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宣教。
2、確保工作環境清潔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使用空調系統的單位,要定期清洗空調。每天開啟門窗,通風換氣。開空調時,可同時開排氣扇。定期用消毒水為辦公室設備、門把手和電梯按鈕進行消毒。
3、開展手部衛生教育,各類場所配備洗手龍頭、洗手液抹手紙或干手機。倡導員工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
4、減少不必要的各種大型集會和大型會議等活動。
5、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安排做工間操。盡量不加班。
6、建立員工的病假記錄制度。有員工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應勸其不上班,並盡早到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治療。
7、工地大門必須配備專業體溫檢測儀器,人員必須經過體溫檢測合格才能進入現場。
疫情防控措施
1、所有來訪辦事人員和工作人員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在第一時間上報備案的同時,及時就近到醫療機構規范化設置的發熱門診或發熱診室就診,並做好核酸檢測。待發熱、咳嗽症狀痊癒後,憑防控部門的合格檢測報告方可到相關單位上班或辦事。
2、置辦年貨時,不購買來源不明的進口冷凍食品,應到商場超市定點專櫃實名購買,主動查驗「集中監管出倉證明」,並提供真實聯系方式。接收快遞包裹或在家清洗冷鏈食品時,做好個人防護和包裝消毒。不從高中風險地區、國(境)外網購、海淘物品。
3、各相關單位要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的監督檢查工作,突出加強檢查政務大廳、交易中心開評標區、所有出入口、地下停車庫、食堂等重點區域的疫情防控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和整改各類隱患,堅決築牢疫情防控防線。
Ⅸ 疫情期間,虎門交警進機關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為進一步提高郵政快遞員工的交通安全意識及疫情防控知識,預防和壓降疫專情期間道路交通事故屬,3月19日上午,虎門交警大隊組織民警走進虎門郵政快遞站,開展了疫情防控與交通安全宣傳活動。
通過此次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郵政快遞員工對新冠肺炎的認識和預防意識,形成了全民參與、共戰疫情的濃厚氛圍,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