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ept宣傳

ept宣傳

發布時間:2022-06-21 01:13:01

Ⅰ 導出的數據包,ept是什麼類型

您好,一、主板與晶元組的關系
晶元組是主板的靈魂,決定了主板的性能和價格。主板上的晶元組又稱之為控制晶元組(Chipset),與主板的關系就好像CPU 對於整機的關系一樣,提供了主板所需的完整核心邏輯。正如人的大腦分左腦和右腦,主板上的晶元組由北橋晶元和南橋晶元組成。其中北橋晶元負責管理L2 Cache 、支持存的類型及最大容量、是否支持AGP 加速圖形介面及ECC 數據糾錯等。對USB 介面、UDMA/33 EIDE 傳和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級電源管理)的支持以及是否包括KBC (鍵盤控制模塊)和RTC(實時時鍾模塊)則由南橋晶元決定。因此,晶元組的類型將直接影響主板甚至整 機的性能。
二、主流晶元組一覽
在386 和486 時代,生產主板晶元組的廠商很多,其中包括VIA 、UMC(聯華)、SiS 和ALi 等。Pentium
處理器上市後,由於各晶元組製造廠商對其技術不熟悉,使得早期586 級主板對Pentium 處理器的支持 不盡人意。在這種情況下,Intel 公司開始自己研發主板晶元組,使其能夠更好地支持Pentium 系列處 理器。在Intel 公司正式加入晶元組競爭的短短幾年中,很多專業晶元組廠商的市場份額大幅下降,甚 至轉行生產其他產品,Intel 晶元組的市場份額也一度達到了近90%。
1.Intel 晶元組
(1)Intel 430TX
Intel 430TX 是Intel 於幾年前推出的專門支持Pentium MMX 級 CPU 的晶元組,針對MMX 技術進行了優化。同時該晶元組還支持AMD K6 和Cyrix M Ⅱ CPU 。Intel 430TX 晶元組利用動態電源管理結構,長了攜帶型電腦的電池使用時間。430TX 晶元組支持APM(高級電 源管理),可使電腦在不工作時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從而達到節能的 目的。430TX 晶元組能更好地支持SDRAM,對內存的讀取時間也比此 前的VX 晶元組有所縮短。此外還支持UDMA/33 和USB 介面。

(2)Intel 440BX
Intel 440BX 晶元組可以算做一個奇跡,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技術更新一日千里的IT 界特別是 晶元組領域存活這么長時間的,目前還只有Intel 440BX 晶元組。440BX 晶元組由北橋82443BX 和南橋 82371EB(或2371AB)組成,支持雙CPU 、100MHz 外頻、1024MB 內存,並支持ECC 內存校驗。440ZX 晶元 Intel 440BX 晶元組 的北橋晶元82443BX 組是BX 晶元組的簡化版,不支持雙CPU,只支持

2 個DIMM 插槽、3 個PCI 插槽和1 個ISA 插槽,最 多支持512MB 內存,且不提供ECC 校驗功能。
同時,440ZX 晶元組還細分出了82443ZX 和 82443ZX-66 兩種版本,後者不支持100MHz 前端總 線(FSB ——Front Side Bus)。時至今日,還有 許多主板廠商在改進440BX 主板,比如增加UDMA/ 100 和RAID 功能,以滿足新的需要。不過隨著新 一代晶元組的推出,440BX 終將成為人們的回憶。

(3)Intel 440GX
Intel 440GX 晶元組是為了滿足伺服器領域的需求而開發的 高檔晶元組,從這個意義上講,Intel 440GX 晶元組較之其他芯 片組而言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在性能方面,作為440BX 的超集, 440GX 除了具有440BX 晶元組的全部特點外,主要增加了在100MHz 匯流排頻率下對Slot 2 介面的Xeon(至強)處理器的支持,最多允 許4 顆CPU 以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對稱多處理) 模式工作。440GX 晶元組也為南北橋結構,北橋晶元為82443GX, 南橋晶元依然使用82371EB 。440GX 支持高達2GB 的SDRAM(單條 512MB)內存,允許使用ECC,有更完善的AGP 2x 介面和USB 介面, 並具有Modem 及網路遙控喚醒功能,符合PC97 能源管理規范。

(4)Intel 450NX
Intel 450NX 晶元組是專門為企 業級伺服器量身製造的晶元組。由於 大多數伺服器系統對圖形顯示沒有太 高要求,所以Intel 450NX 晶元組沒 有提供對AGP 的支持。Intel 450NX 晶元組使用了地址位序列改變(ABP) 和高帶寬的四路交錯技術,支持8GB 內存,可提供4 個32 位PCI 介面和兩 個64 位PCI 介面(或兩個32 位PCI 、一 個64 位PCI 介面)。
處理器匯流排介面的地址寬度為 36 位、數據寬度為64 位,工作頻率 為100MHz 。用特別的群集控制器能同使用8 個Xeon 處理器。高性能的內 存管理系統包括C2C 和ABP(Address Bit Permutiong),它能提供充足的 帶寬(1GB/s)。450NX 由4 部分組成:
82451NX 內存和I/O 橋控制器、 82454NX PCI 增強橋、82452NX RAS/CAS 發生器和82453NX 多重路徑數據訪問 。450NX 晶元組也具有企 業級伺服器必需的可靠性 ,它可在 3 個主要的數據傳輸接合點進行檢查:MIOC 和系統匯流排有ECC 校驗, 匯流排控制器也有奇偶校驗;MIOC 和內存子系統的ECC 校驗;MIOC 和PCI 增強橋(即MIOC/PXB 增強匯流排和 PCI 匯流排之間)的奇偶校驗。

(5)Intel 440EX
Intel 440EX 晶元組是Intel 當初為賽揚處理器特別開發的一款 晶元組,支持AGP 。Intel 440EX 晶元組採用了傳統的南北橋晶元組 結構,北橋晶元型號為82443EX,南橋晶元仍使用82371AB ,外頻只 支持66MHz 。與440BX 晶元組相比,Intel 440EX 晶元組除成本稍低 外,並無過人之處,目前已被淘汰。

(6)Intel i810 系列
Intel i810 晶元組是Intel 公司1999 年特別針對賽揚處理器設計 的面向低端市場的主流晶元組,包括i810L 、i810 、i810-DC100 和i810E 。 Intel i810 晶元組在440EX 和440ZX 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同時不再 採用傳統的南、北橋架構。
該晶元組由GMCH (Graphics & Memory Controller Hub,圖形與內存控制中心) 晶元——Intel 82810 、ICH(Input/Out- put C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 中心)晶元——Intel 82801 和FWH(Firmware Hub,固件中心,與BIOS 類似)晶元 ——Intel 82802 組成。i810 集成了i752 圖形加速晶元,同 時針對66MHz 與100MHz 系統匯流排頻率 、PC100 SDRAM 使用的同步或非同步 主內存介面等作了適當優化。由於採用了Hub-Link 架構,GMCH 晶元和 ICH 晶元間的帶寬達到了256MB/s,IDE 設備、USB 設備和AC97 音效卡直 接連在ICH 晶元上,大大提高這些設備 和CPU 交換數據的速度。傳統的PCI 匯流排也接到ICH 晶元上,仍為 133MHz,用來插一些功能卡,如網卡等。總之,i810 的性價比不錯, 比較適合普通的商業及家庭用戶。但最值得關注的是它所採用的全新 架構。
i810-DC100 支持100MHz 前端匯流排頻率(CPU 到GMCH)和4MB 外置顯 存,最大內存容量由i810 的256MB 增加到512MB 。i810E 則是在i810- DC100 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支持133MHz 前端匯流排頻率,可支持的PCI 插槽數增加到 6 根。而從i810E 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i810E2 則支持P Ⅲ和新賽楊處理器,由於採用了ICH2 晶元,可以支持UDMA/100 。

i810 系列晶元組性能對比表

(7)Intel i820
i820 晶元組由82820(MCH)、82801AA(ICH)和82802AB(FWH)組成。由此可見,它和i810E 的最大不 同就在MCH 晶元上。82820 提供了133MHz 內存匯流排頻率,使內存和CPU 工作在相同的頻率下。i820 支 持oppermine 處理器、AGP 4x 、Ultra DMA/66 傳輸模式、AC97 規范、兩個USB 介面、6 個PCI 插槽,

再配合Rambus DRAM,其帶寬由SDRAM 的528MB/s 提升到1.2GB ~1.6GB/s,系統性能大幅提升。
i820 晶元組支持標準的PC133 規范、AGP 4x 、Ultra DMA/66,並採用同i810 相同的加速Hub 架構,
但未集成圖形顯示晶元,所以GMCH 晶元就成了MCH 晶元,MCH 到ICH 間的帶寬依然為256MB/s 。i820 最
大的特點是支持Rambus DRAM(Direct RDRAM)內存,其內存頻率高達300 ~400MHz,帶寬可達1.6GB/s 。
由於Rambus DRAM 內存價格昂貴,Intel 為了加快i820 進入市場的速度,在i820 主板上增加了一個新
晶元,這就是MTH(內存轉接橋)晶元,以支持在i820 主板上使用普通SDRAM 。但由於SDRAM 的帶寬和Rambus
DRAM 相差甚遠,i820 的性能不能充分發揮,後來又發現MTH 晶元有Bug,導致Intel 回收所有帶MTH 芯
片的i820 主板。
(8)i820E
作為820 晶元組的增強版本,i820E 重新確定了自己面向商業和e- Home 市場的定位,主要針對於高端用戶的需求。與其上一代相比, i820E 晶元組最大的改變就是把ICH 升級為新的82801BA 控制晶元 (ICH2)。i820E 支持100/133MHz 外頻雙處理器,支持最高2GB 的PC600 、 PC700 和PC800 的Direct RDRAM,內存帶寬最高可達1.6GB/s,比100MHz SDRAM 的峰值速度快兩倍。i820 還支持STR(Suspend To RAM,內存喚
醒)、UDMA/100 、省電模式、AGP 4x 和CNR 介面。 82801BA ICH2 採用324 針BGA(Ball Grid Array,球狀矩陣排列) 封裝,包括兩個USB 控制器、6 聲道、完全環繞聲AC97 音頻、全面整 合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功能,此外還支持1Mbps Home PNA 、10/100Mbps LAN 和管理10/100Mbps LAN 。ICH2 的輸入信號INTRUDER#可在系統文件被打開時自 動執行,並激活SMI#或TCO 中斷 ,在沒有操作或懸掛的情況下,能夠發現軟體故障或系統入侵,然後 發出AlertCLK 和AlertData 信號,通知網路管理器進入戒備狀態。

(9)i815/i815E
i815 晶元組(代號Solano)是Intel 公司第一款全面支 持PC133 SDRAM 的晶元組,其GMCH 晶元為82815,ICH 芯 片為82801AA,FWH 晶元為82802AB 。i815 支持133MHz 前 端匯流排頻率,即整合了i752 顯卡,又支持外接AGP 4x 顯 卡,同時支持UDMA/66 。
盡管許多廠家充分挖掘Intel BX 晶元組的潛力,開 發支持UDMA/66 和133MHz FSB 的主板,但由於晶元規格 的問題,如晶元只是針對100MHz FSB 設計,導致在133MHz FSB 下,所支持的內存從1GB 降到768MB,而且440BX 不支

持AGP 4x 等高級性能,所以在和VIA 的694X 等新款晶元組競爭時,已沒有多少優勢可言。而i820 又一時得不到承認,所以Intel 推出了i815 晶元組,作為440BX 的替代產品。 在i815 之後,Intel 又發布了i815E 晶元組,採用了與i820E 相同的ICH2 晶元,相對於i815 所用 的ICH 增加了對UDMA/100 的支持,USB 介面的數據傳輸速度從12Mbit/s 增加到24Mbit/s 並支持CNR 接 口。i815/i815E 晶元組既支持eleron 系列處理器,也支持P Ⅲ Coppermine 處理器。

(10)Intel 815EP
Intel 成功地推出了i815 和i815E 晶元組後 ,由於其自帶i752 顯卡的3D 效果遠低於目前的主流顯 卡,Intel 又推出了不帶顯示功能的i815EP 晶元組。由於去掉了整合的顯卡,所以成本得以降低。在 功能方面,除了不帶顯卡外,其他均同i815E 。由於MCH 晶元的晶體管數量減少,有利於提高其成品率, 減少晶元內部的出錯概率。另外,部分廠家還根據晶元組的特點開發了附加功能,如技嘉的SCR(智能 卡閱讀器接頭)。
(11)i815G 和i815EG
i815G 晶元組在截稿時仍然沒有發布,但預計應該在2001 年3 季度問世。它似乎是為了取代i810系列而設計,過去也被稱為i815 Stepping B 。i815G 支持最新的Tualatin 處理器和PC133 SDRAM,這兩個 特性都是i810E2 所沒有的。同時它也整合了i752 顯卡, 提供AGP 插槽。其ICH 提供了對UDMA/66 、兩個USB 端
口和整合的AC?7 音效卡的支持。
i815EG 晶元組問世的時間很可能與i815G 接近,同 樣的是i815 Stepping B 版。但它的輸入輸出控制芯 片採用的是ICH2,支持UDMA/100 、雙USB 埠等。CNR 插槽替代了過去ICH 中支持的AMR 插槽。
雖然這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標記i815 Step- ping B 的測試主板面世,而且它們都帶有AGP 插槽,但也許未來還會有不配備AGP 插槽的版本,它會 用來代替i810 。由於Intel 在晶元組方面的工作重點已經全面轉移到支撐P4 的i845 和i850 上,目前 有關i815G 和i815EG 的消息很少,估計到發布時也不會看到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它們不是主力產品, 只是Intel 低端政策的延續。

Ⅱ ept是什麼ept支持又是怎麼回事(在網路測試中)

一、主板與晶元組的關系
晶元組是主板的靈魂,決定了主板的性能和價格。主板上的晶元組又稱之為控制晶元組(Chipset),與主板的關系就好像CPU 對於整機的關系一樣,提供了主板所需的完整核心邏輯。正如人的大腦分左腦和右腦,主板上的晶元組由北橋晶元和南橋晶元組成。其中北橋晶元負責管理L2 Cache 、支持存的類型及最大容量、是否支持AGP 加速圖形介面及ECC 數據糾錯等。對USB 介面、UDMA/33 EIDE 傳和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級電源管理)的支持以及是否包括KBC (鍵盤控制模塊)和RTC(實時時鍾模塊)則由南橋晶元決定。因此,晶元組的類型將直接影響主板甚至整 機的性能。
二、主流晶元組一覽
在386 和486 時代,生產主板晶元組的廠商很多,其中包括VIA 、UMC(聯華)、SiS 和ALi 等。Pentium
處理器上市後,由於各晶元組製造廠商對其技術不熟悉,使得早期586 級主板對Pentium 處理器的支持 不盡人意。在這種情況下,Intel 公司開始自己研發主板晶元組,使其能夠更好地支持Pentium 系列處 理器。在Intel 公司正式加入晶元組競爭的短短幾年中,很多專業晶元組廠商的市場份額大幅下降,甚 至轉行生產其他產品,Intel 晶元組的市場份額也一度達到了近90%。
1.Intel 晶元組
(1)Intel 430TX
Intel 430TX 是Intel 於幾年前推出的專門支持Pentium MMX 級 CPU 的晶元組,針對MMX 技術進行了優化。同時該晶元組還支持AMD K6 和Cyrix M Ⅱ CPU 。Intel 430TX 晶元組利用動態電源管理結構,長了攜帶型電腦的電池使用時間。430TX 晶元組支持APM(高級電 源管理),可使電腦在不工作時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從而達到節能的 目的。430TX 晶元組能更好地支持SDRAM,對內存的讀取時間也比此 前的VX 晶元組有所縮短。此外還支持UDMA/33 和USB 介面。

(2)Intel 440BX
Intel 440BX 晶元組可以算做一個奇跡,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技術更新一日千里的IT 界特別是 晶元組領域存活這么長時間的,目前還只有Intel 440BX 晶元組。440BX 晶元組由北橋82443BX 和南橋 82371EB(或2371AB)組成,支持雙CPU 、100MHz 外頻、1024MB 內存,並支持ECC 內存校驗。440ZX 晶元 Intel 440BX 晶元組 的北橋晶元82443BX 組是BX 晶元組的簡化版,不支持雙CPU,只支持

2 個DIMM 插槽、3 個PCI 插槽和1 個ISA 插槽,最 多支持512MB 內存,且不提供ECC 校驗功能。
同時,440ZX 晶元組還細分出了82443ZX 和 82443ZX-66 兩種版本,後者不支持100MHz 前端總 線(FSB ——Front Side Bus)。時至今日,還有 許多主板廠商在改進440BX 主板,比如增加UDMA/ 100 和RAID 功能,以滿足新的需要。不過隨著新 一代晶元組的推出,440BX 終將成為人們的回憶。

(3)Intel 440GX
Intel 440GX 晶元組是為了滿足伺服器領域的需求而開發的 高檔晶元組,從這個意義上講,Intel 440GX 晶元組較之其他芯 片組而言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在性能方面,作為440BX 的超集, 440GX 除了具有440BX 晶元組的全部特點外,主要增加了在100MHz 匯流排頻率下對Slot 2 介面的Xeon(至強)處理器的支持,最多允 許4 顆CPU 以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對稱多處理) 模式工作。440GX 晶元組也為南北橋結構,北橋晶元為82443GX, 南橋晶元依然使用82371EB 。440GX 支持高達2GB 的SDRAM(單條 512MB)內存,允許使用ECC,有更完善的AGP 2x 介面和USB 介面, 並具有Modem 及網路遙控喚醒功能,符合PC97 能源管理規范。

(4)Intel 450NX
Intel 450NX 晶元組是專門為企 業級伺服器量身製造的晶元組。由於 大多數伺服器系統對圖形顯示沒有太 高要求,所以Intel 450NX 晶元組沒 有提供對AGP 的支持。Intel 450NX 晶元組使用了地址位序列改變(ABP) 和高帶寬的四路交錯技術,支持8GB 內存,可提供4 個32 位PCI 介面和兩 個64 位PCI 介面(或兩個32 位PCI 、一 個64 位PCI 介面)。
處理器匯流排介面的地址寬度為 36 位、數據寬度為64 位,工作頻率 為100MHz 。用特別的群集控制器能同使用8 個Xeon 處理器。高性能的內 存管理系統包括C2C 和ABP(Address Bit Permutiong),它能提供充足的 帶寬(1GB/s)。450NX 由4 部分組成:
82451NX 內存和I/O 橋控制器、 82454NX PCI 增強橋、82452NX RAS/CAS 發生器和82453NX 多重路徑數據訪問 。450NX 晶元組也具有企 業級伺服器必需的可靠性 ,它可在 3 個主要的數據傳輸接合點進行檢查:MIOC 和系統匯流排有ECC 校驗, 匯流排控制器也有奇偶校驗;MIOC 和內存子系統的ECC 校驗;MIOC 和PCI 增強橋(即MIOC/PXB 增強匯流排和 PCI 匯流排之間)的奇偶校驗。

(5)Intel 440EX
Intel 440EX 晶元組是Intel 當初為賽揚處理器特別開發的一款 晶元組,支持AGP 。Intel 440EX 晶元組採用了傳統的南北橋晶元組 結構,北橋晶元型號為82443EX,南橋晶元仍使用82371AB ,外頻只 支持66MHz 。與440BX 晶元組相比,Intel 440EX 晶元組除成本稍低 外,並無過人之處,目前已被淘汰。

(6)Intel i810 系列
Intel i810 晶元組是Intel 公司1999 年特別針對賽揚處理器設計 的面向低端市場的主流晶元組,包括i810L 、i810 、i810-DC100 和i810E 。 Intel i810 晶元組在440EX 和440ZX 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同時不再 採用傳統的南、北橋架構。
該晶元組由GMCH (Graphics & Memory Controller Hub,圖形與內存控制中心) 晶元——Intel 82810 、ICH(Input/Out- put C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 中心)晶元——Intel 82801 和FWH(Firmware Hub,固件中心,與BIOS 類似)晶元 ——Intel 82802 組成。i810 集成了i752 圖形加速晶元,同 時針對66MHz 與100MHz 系統匯流排頻率 、PC100 SDRAM 使用的同步或非同步 主內存介面等作了適當優化。由於採用了Hub-Link 架構,GMCH 晶元和 ICH 晶元間的帶寬達到了256MB/s,IDE 設備、USB 設備和AC97 音效卡直 接連在ICH 晶元上,大大提高這些設備 和CPU 交換數據的速度。傳統的PCI 匯流排也接到ICH 晶元上,仍為 133MHz,用來插一些功能卡,如網卡等。總之,i810 的性價比不錯, 比較適合普通的商業及家庭用戶。但最值得關注的是它所採用的全新 架構。
i810-DC100 支持100MHz 前端匯流排頻率(CPU 到GMCH)和4MB 外置顯 存,最大內存容量由i810 的256MB 增加到512MB 。i810E 則是在i810- DC100 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支持133MHz 前端匯流排頻率,可支持的PCI 插槽數增加到 6 根。而從i810E 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i810E2 則支持P Ⅲ和新賽楊處理器,由於採用了ICH2 晶元,可以支持UDMA/100 。

i810 系列晶元組性能對比表

(7)Intel i820
i820 晶元組由82820(MCH)、82801AA(ICH)和82802AB(FWH)組成。由此可見,它和i810E 的最大不 同就在MCH 晶元上。82820 提供了133MHz 內存匯流排頻率,使內存和CPU 工作在相同的頻率下。i820 支 持oppermine 處理器、AGP 4x 、Ultra DMA/66 傳輸模式、AC97 規范、兩個USB 介面、6 個PCI 插槽,

再配合Rambus DRAM,其帶寬由SDRAM 的528MB/s 提升到1.2GB ~1.6GB/s,系統性能大幅提升。
i820 晶元組支持標準的PC133 規范、AGP 4x 、Ultra DMA/66,並採用同i810 相同的加速Hub 架構,
但未集成圖形顯示晶元,所以GMCH 晶元就成了MCH 晶元,MCH 到ICH 間的帶寬依然為256MB/s 。i820 最
大的特點是支持Rambus DRAM(Direct RDRAM)內存,其內存頻率高達300 ~400MHz,帶寬可達1.6GB/s 。
由於Rambus DRAM 內存價格昂貴,Intel 為了加快i820 進入市場的速度,在i820 主板上增加了一個新
晶元,這就是MTH(內存轉接橋)晶元,以支持在i820 主板上使用普通SDRAM 。但由於SDRAM 的帶寬和Rambus
DRAM 相差甚遠,i820 的性能不能充分發揮,後來又發現MTH 晶元有Bug,導致Intel 回收所有帶MTH 芯
片的i820 主板。
(8)i820E
作為820 晶元組的增強版本,i820E 重新確定了自己面向商業和e- Home 市場的定位,主要針對於高端用戶的需求。與其上一代相比, i820E 晶元組最大的改變就是把ICH 升級為新的82801BA 控制晶元 (ICH2)。i820E 支持100/133MHz 外頻雙處理器,支持最高2GB 的PC600 、 PC700 和PC800 的Direct RDRAM,內存帶寬最高可達1.6GB/s,比100MHz SDRAM 的峰值速度快兩倍。i820 還支持STR(Suspend To RAM,內存喚
醒)、UDMA/100 、省電模式、AGP 4x 和CNR 介面。 82801BA ICH2 採用324 針BGA(Ball Grid Array,球狀矩陣排列) 封裝,包括兩個USB 控制器、6 聲道、完全環繞聲AC97 音頻、全面整 合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功能,此外還支持1Mbps Home PNA 、10/100Mbps LAN 和管理10/100Mbps LAN 。ICH2 的輸入信號INTRUDER#可在系統文件被打開時自 動執行,並激活SMI#或TCO 中斷 ,在沒有操作或懸掛的情況下,能夠發現軟體故障或系統入侵,然後 發出AlertCLK 和AlertData 信號,通知網路管理器進入戒備狀態。

(9)i815/i815E
i815 晶元組(代號Solano)是Intel 公司第一款全面支 持PC133 SDRAM 的晶元組,其GMCH 晶元為82815,ICH 芯 片為82801AA,FWH 晶元為82802AB 。i815 支持133MHz 前 端匯流排頻率,即整合了i752 顯卡,又支持外接AGP 4x 顯 卡,同時支持UDMA/66 。
盡管許多廠家充分挖掘Intel BX 晶元組的潛力,開 發支持UDMA/66 和133MHz FSB 的主板,但由於晶元規格 的問題,如晶元只是針對100MHz FSB 設計,導致在133MHz FSB 下,所支持的內存從1GB 降到768MB,而且440BX 不支

持AGP 4x 等高級性能,所以在和VIA 的694X 等新款晶元組競爭時,已沒有多少優勢可言。而i820 又一時得不到承認,所以Intel 推出了i815 晶元組,作為440BX 的替代產品。 在i815 之後,Intel 又發布了i815E 晶元組,採用了與i820E 相同的ICH2 晶元,相對於i815 所用 的ICH 增加了對UDMA/100 的支持,USB 介面的數據傳輸速度從12Mbit/s 增加到24Mbit/s 並支持CNR 接 口。i815/i815E 晶元組既支持eleron 系列處理器,也支持P Ⅲ Coppermine 處理器。

(10)Intel 815EP
Intel 成功地推出了i815 和i815E 晶元組後 ,由於其自帶i752 顯卡的3D 效果遠低於目前的主流顯 卡,Intel 又推出了不帶顯示功能的i815EP 晶元組。由於去掉了整合的顯卡,所以成本得以降低。在 功能方面,除了不帶顯卡外,其他均同i815E 。由於MCH 晶元的晶體管數量減少,有利於提高其成品率, 減少晶元內部的出錯概率。另外,部分廠家還根據晶元組的特點開發了附加功能,如技嘉的SCR(智能 卡閱讀器接頭)。
(11)i815G 和i815EG
i815G 晶元組在截稿時仍然沒有發布,但預計應該在2001 年3 季度問世。它似乎是為了取代i810系列而設計,過去也被稱為i815 Stepping B 。i815G 支持最新的Tualatin 處理器和PC133 SDRAM,這兩個 特性都是i810E2 所沒有的。同時它也整合了i752 顯卡, 提供AGP 插槽。其ICH 提供了對UDMA/66 、兩個USB 端
口和整合的AC?7 音效卡的支持。
i815EG 晶元組問世的時間很可能與i815G 接近,同 樣的是i815 Stepping B 版。但它的輸入輸出控制芯 片採用的是ICH2,支持UDMA/100 、雙USB 埠等。CNR 插槽替代了過去ICH 中支持的AMR 插槽。
雖然這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標記i815 Step- ping B 的測試主板面世,而且它們都帶有AGP 插槽,但也許未來還會有不配備AGP 插槽的版本,它會 用來代替i810 。由於Intel 在晶元組方面的工作重點已經全面轉移到支撐P4 的i845 和i850 上,目前 有關i815G 和i815EG 的消息很少,估計到發布時也不會看到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它們不是主力產品, 只是Intel 低端政策的延續。

Ⅲ 目前國內做幹細胞的公司很多,有沒有哪家企業是比較權威的!

博天奧能國際部與美國stemedica公司合作,作為stemedica在華唯一服務商,最具權威性。相關資料可以登錄stemedica國際網站。技術領先國內不止20年。主要臨床地點在哈薩克首都國立總統醫院(國內除造血幹細胞外不允許進行臨床幹細胞治療),就診案例不下1000例。35年臨床和實驗室經驗。可以看FDA相關認證資料(世界上只有stemedica一家製造商獲得FDA認證)。stemedica在無錫高新園也有幹細胞基地

Ⅳ 實況足球2009補丁問題…高分!

實況足球10都出來了!你還玩這個!況且9都沒中文解說暈死! 實況9最好的補丁是PC_PES2009_EP10.3.0!!!
PC_PES2009_EP10.3.0說明文件:

聲明:
本補丁是以學習與研究為目的的修改,不得用於商業用途,所有將本補丁用於商業用途的行為均與EPT小組無關,EPT小組亦不承擔由此產生的相關法律責任,特此聲明。
Pro Evolution Soccer 2009的游戲版權歸KONAMI所有,請購買正版游戲。
本補丁是EPT小組集體製作的作品,是為廣大實況迷們免費提供的,轉載必須特別註明EPT字樣、並要完整附上原文說明,未經小組成員允許不得對其進行修改再發布。
EPT小組的目標-要做就做最好,要出就出精品!

【特別注意】:

本補丁不會破壞KONAMI公司游戲的完整,需在PES2009原版基礎上以外掛形式安裝!
本補丁採用一鍵安裝方式,補丁和原版共存,能在安裝好之後隨意卸載。
本補丁增加更多增強模塊,方便各位玩家DIY使用。

【版權聲明】
本補丁為EPT小組測試游戲專用,任何個人或團體不得將其用與商業行為。一旦用於商業行為,將自行承擔法律責任。

本補丁為原創作品,請勿盜用,否則,EPT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PRO EVOLUTION SOCCER 2009的游戲版權歸KONAMI所有,請購買正版游戲。

本補丁是EPT小組集體製作的作品,是為廣大實況迷們免費提供的,轉載必須特別註明EPT字樣、並要完整附上原文說明,未經小組成員允許不得對其進行修改分解再發布。

EPT小組的目標——要做就做最好,要出就出精品!
•本小組不會提供侵犯KONAMI版權的完整游戲iso鏡像下載,請廣大玩家自覺提高版權意識,若在論壇詢問類似問題,我們有權拒絕回答。
•本補丁僅能對應PRO EVOLUTION SOCCER 2009的PC版,不兼容對應其他版本的實況足球;
•本補丁是原創作品,EPT擁有獨有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www.ept-team.com,並請標明EPT作品。

【PC_PES2009_EP10.3.0補丁內容說明】:
1、修正菜單文本已知bug,菜單文本翻譯完成100%,一球成名和我是傳奇全部文本全部翻譯完成
2、漢化設置文件
4、追加EPTV專用記分牌
5、增加位置漢化圖
6、替換數雙球鞋
7、真實聯賽、杯賽圖標
8、追加球隊橢圓真實隊徽和球隊實名漢化;
9、追加球場實名漢化;
10、追加足球包更新和漢化;
11、追加簡體中文實名以及中日韓中文,其他英文實名存檔
12、全新回放圖標以及真實廣告牌指向破解。
13、全球首家完成球衣指向破解,大量精美球衣,真實號碼完整附上!
14、國籍漢化。
15、增加獨立外掛模塊,提供原版真實補丁、繁體粵語補丁外掛模塊,絕無沖突。
16、採用一鍵安裝模式,一次安裝,隨時卸載恢復原版;
17、採用一鍵啟動菜單,可在菜單中選擇原版、簡體中文、繁體粵語,以啟動不同的補丁模塊,方便玩家使用。
18、更新8.07中文版外掛共存
20、添加cjk、cht外掛真實要素
21、添加存檔
22、增加簡體中文執行文件、繁體粵語執行文件、原版免DVD執行文件以及配套設置文件

【補丁使用方法】
直接使用一鍵安裝程序,按步驟提示操作,完成之後即可進入游戲!

PC_PES2009_EP10.3.0

補丁製作人員名單
程序:NEOGEO64
統籌:承宇
程序支持:NEOGEO64
菜單漢化:雨朝旭嵐、Amiclan、承宇,stirb,YZWANG、土得掉渣
菜單繁體化:wei777、TANYINGXIN
粵語國籍、粵語球隊名:wei777、qhq
圖形文本:雨朝旭嵐、TANYINGXIN、simon
記分牌和台標:pavallia
設置文件漢化:youniss
真實隊徽:fan
球員實名:鳳飛翱翔{英文}、鳳飛翱翔、SIMON、番鼠華特{簡體中文}、wei777{繁體粵語}
真實足球:SG
橢圓真實隊徽:白飯
球隊中文實名:鳳飛翱翔,amiclan
真實球衣:Otaka,kaka』,ajay_yeung,billy
補丁模塊共存程序:youniss、simon
補丁一鍵安裝程序:youniss
一鍵啟動設計:chengyu[策劃]、simon[界面]、youniss[程序實現]
廣告牌:pavallia、youniss、tribal
球鞋:CPY520,52YFY,AKDMKS
外掛漢化:qhq
宣傳畫設計:simon、chengyu

特別感謝:happyriver大力協助
juce提供外掛程序

官方網站:www.ept-team.com 或 bbs.ept-team.com

特別聲明:任何個人、單位或者法人不得將所發布的補丁用於商業運作或者進行盜用,否則,將由侵權個人、單位或者法人承擔所引起的法律責任,EPT亦保留追訴權。
——EPT法務代理人:槍手
EPT官方網站:
www.ept-team.com
請訪問官方網站以獲得更多的補丁信息

Ⅳ 調查報告《水,就這么浪費掉了》

河南遠航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專為各類洗車場的洗車廢水凈化回用而設計的水循環凈化處理系統。該系統可以將洗車後的污水凈化處理後循環回用,以達到既環保又節水省錢的目的。該設備採用生物物理一體化工藝,設計精緻,美觀大方,全自動化,出水水質好,性能優良。一年質保,終身維修。

根據洗車點現場條件的不同,萬森牌系列洗車水循環凈化機分Ept 5110經濟型、Ept 5120豪華型系列兩大類。

小型水池 適用於新老洗車美容店,尤其適合挖大池困難的城市;

無須葯劑 常用的葯劑通常是氧化性的,會傷及汽車漆面,避免了二次污染,節省了葯劑費用;

絕無臭味 先進工藝能保證循環水絕無臭味;

全自動化 無須人工操作,全天候傻瓜運行。

Ⅵ 主板的810.845.865是什麼意思他們後面的T.G.GL.GV.GL-D.PE.PE-D.EPT.ET.是什麼意思怎麼區分呀

一、主板與晶元組的關系
晶元組是主板的靈魂,決定了主板的性能和價格。主板上的晶元組又稱之為控制晶元組(Chipset),與主板的關系就好像CPU 對於整機的關系一樣,提供了主板所需的完整核心邏輯。正如人的大腦分左腦和右腦,主板上的晶元組由北橋晶元和南橋晶元組成。其中北橋晶元負責管理L2 Cache 、支持存的類型及最大容量、是否支持AGP 加速圖形介面及ECC 數據糾錯等。對USB 介面、UDMA/33 EIDE 傳和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級電源管理)的支持以及是否包括KBC (鍵盤控制模塊)和RTC(實時時鍾模塊)則由南橋晶元決定。因此,晶元組的類型將直接影響主板甚至整 機的性能。
二、主流晶元組一覽
在386 和486 時代,生產主板晶元組的廠商很多,其中包括VIA 、UMC(聯華)、SiS 和ALi 等。Pentium
處理器上市後,由於各晶元組製造廠商對其技術不熟悉,使得早期586 級主板對Pentium 處理器的支持 不盡人意。在這種情況下,Intel 公司開始自己研發主板晶元組,使其能夠更好地支持Pentium 系列處 理器。在Intel 公司正式加入晶元組競爭的短短幾年中,很多專業晶元組廠商的市場份額大幅下降,甚 至轉行生產其他產品,Intel 晶元組的市場份額也一度達到了近90%。
1.Intel 晶元組
(1)Intel 430TX
Intel 430TX 是Intel 於幾年前推出的專門支持Pentium MMX 級 CPU 的晶元組,針對MMX 技術進行了優化。同時該晶元組還支持AMD K6 和Cyrix M Ⅱ CPU 。Intel 430TX 晶元組利用動態電源管理結構,長了攜帶型電腦的電池使用時間。430TX 晶元組支持APM(高級電 源管理),可使電腦在不工作時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從而達到節能的 目的。430TX 晶元組能更好地支持SDRAM,對內存的讀取時間也比此 前的VX 晶元組有所縮短。此外還支持UDMA/33 和USB 介面。

(2)Intel 440BX
Intel 440BX 晶元組可以算做一個奇跡,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技術更新一日千里的IT 界特別是 晶元組領域存活這么長時間的,目前還只有Intel 440BX 晶元組。440BX 晶元組由北橋82443BX 和南橋 82371EB(或2371AB)組成,支持雙CPU 、100MHz 外頻、1024MB 內存,並支持ECC 內存校驗。440ZX 晶元 Intel 440BX 晶元組 的北橋晶元82443BX 組是BX 晶元組的簡化版,不支持雙CPU,只支持

2 個DIMM 插槽、3 個PCI 插槽和1 個ISA 插槽,最 多支持512MB 內存,且不提供ECC 校驗功能。
同時,440ZX 晶元組還細分出了82443ZX 和 82443ZX-66 兩種版本,後者不支持100MHz 前端總 線(FSB ——Front Side Bus)。時至今日,還有 許多主板廠商在改進440BX 主板,比如增加UDMA/ 100 和RAID 功能,以滿足新的需要。不過隨著新 一代晶元組的推出,440BX 終將成為人們的回憶。

(3)Intel 440GX
Intel 440GX 晶元組是為了滿足伺服器領域的需求而開發的 高檔晶元組,從這個意義上講,Intel 440GX 晶元組較之其他芯 片組而言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在性能方面,作為440BX 的超集, 440GX 除了具有440BX 晶元組的全部特點外,主要增加了在100MHz 匯流排頻率下對Slot 2 介面的Xeon(至強)處理器的支持,最多允 許4 顆CPU 以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對稱多處理) 模式工作。440GX 晶元組也為南北橋結構,北橋晶元為82443GX, 南橋晶元依然使用82371EB 。440GX 支持高達2GB 的SDRAM(單條 512MB)內存,允許使用ECC,有更完善的AGP 2x 介面和USB 介面, 並具有Modem 及網路遙控喚醒功能,符合PC97 能源管理規范。

(4)Intel 450NX
Intel 450NX 晶元組是專門為企 業級伺服器量身製造的晶元組。由於 大多數伺服器系統對圖形顯示沒有太 高要求,所以Intel 450NX 晶元組沒 有提供對AGP 的支持。Intel 450NX 晶元組使用了地址位序列改變(ABP) 和高帶寬的四路交錯技術,支持8GB 內存,可提供4 個32 位PCI 介面和兩 個64 位PCI 介面(或兩個32 位PCI 、一 個64 位PCI 介面)。
處理器匯流排介面的地址寬度為 36 位、數據寬度為64 位,工作頻率 為100MHz 。用特別的群集控制器能同使用8 個Xeon 處理器。高性能的內 存管理系統包括C2C 和ABP(Address Bit Permutiong),它能提供充足的 帶寬(1GB/s)。450NX 由4 部分組成:
82451NX 內存和I/O 橋控制器、 82454NX PCI 增強橋、82452NX RAS/CAS 發生器和82453NX 多重路徑數據訪問 。450NX 晶元組也具有企 業級伺服器必需的可靠性 ,它可在 3 個主要的數據傳輸接合點進行檢查:MIOC 和系統匯流排有ECC 校驗, 匯流排控制器也有奇偶校驗;MIOC 和內存子系統的ECC 校驗;MIOC 和PCI 增強橋(即MIOC/PXB 增強匯流排和 PCI 匯流排之間)的奇偶校驗。

(5)Intel 440EX
Intel 440EX 晶元組是Intel 當初為賽揚處理器特別開發的一款 晶元組,支持AGP 。Intel 440EX 晶元組採用了傳統的南北橋晶元組 結構,北橋晶元型號為82443EX,南橋晶元仍使用82371AB ,外頻只 支持66MHz 。與440BX 晶元組相比,Intel 440EX 晶元組除成本稍低 外,並無過人之處,目前已被淘汰。

(6)Intel i810 系列
Intel i810 晶元組是Intel 公司1999 年特別針對賽揚處理器設計 的面向低端市場的主流晶元組,包括i810L 、i810 、i810-DC100 和i810E 。 Intel i810 晶元組在440EX 和440ZX 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同時不再 採用傳統的南、北橋架構。
該晶元組由GMCH (Graphics & Memory Controller Hub,圖形與內存控制中心) 晶元——Intel 82810 、ICH(Input/Out- put C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 中心)晶元——Intel 82801 和FWH(Firmware Hub,固件中心,與BIOS 類似)晶元 ——Intel 82802 組成。i810 集成了i752 圖形加速晶元,同 時針對66MHz 與100MHz 系統匯流排頻率 、PC100 SDRAM 使用的同步或非同步 主內存介面等作了適當優化。由於採用了Hub-Link 架構,GMCH 晶元和 ICH 晶元間的帶寬達到了256MB/s,IDE 設備、USB 設備和AC97 音效卡直 接連在ICH 晶元上,大大提高這些設備 和CPU 交換數據的速度。傳統的PCI 匯流排也接到ICH 晶元上,仍為 133MHz,用來插一些功能卡,如網卡等。總之,i810 的性價比不錯, 比較適合普通的商業及家庭用戶。但最值得關注的是它所採用的全新 架構。
i810-DC100 支持100MHz 前端匯流排頻率(CPU 到GMCH)和4MB 外置顯 存,最大內存容量由i810 的256MB 增加到512MB 。i810E 則是在i810- DC100 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支持133MHz 前端匯流排頻率,可支持的PCI 插槽數增加到 6 根。而從i810E 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i810E2 則支持P Ⅲ和新賽楊處理器,由於採用了ICH2 晶元,可以支持UDMA/100 。

i810 系列晶元組性能對比表

(7)Intel i820
i820 晶元組由82820(MCH)、82801AA(ICH)和82802AB(FWH)組成。由此可見,它和i810E 的最大不 同就在MCH 晶元上。82820 提供了133MHz 內存匯流排頻率,使內存和CPU 工作在相同的頻率下。i820 支 持oppermine 處理器、AGP 4x 、Ultra DMA/66 傳輸模式、AC97 規范、兩個USB 介面、6 個PCI 插槽,

再配合Rambus DRAM,其帶寬由SDRAM 的528MB/s 提升到1.2GB ~1.6GB/s,系統性能大幅提升。
i820 晶元組支持標準的PC133 規范、AGP 4x 、Ultra DMA/66,並採用同i810 相同的加速Hub 架構,
但未集成圖形顯示晶元,所以GMCH 晶元就成了MCH 晶元,MCH 到ICH 間的帶寬依然為256MB/s 。i820 最
大的特點是支持Rambus DRAM(Direct RDRAM)內存,其內存頻率高達300 ~400MHz,帶寬可達1.6GB/s 。
由於Rambus DRAM 內存價格昂貴,Intel 為了加快i820 進入市場的速度,在i820 主板上增加了一個新
晶元,這就是MTH(內存轉接橋)晶元,以支持在i820 主板上使用普通SDRAM 。但由於SDRAM 的帶寬和Rambus
DRAM 相差甚遠,i820 的性能不能充分發揮,後來又發現MTH 晶元有Bug,導致Intel 回收所有帶MTH 芯
片的i820 主板。
(8)i820E
作為820 晶元組的增強版本,i820E 重新確定了自己面向商業和e- Home 市場的定位,主要針對於高端用戶的需求。與其上一代相比, i820E 晶元組最大的改變就是把ICH 升級為新的82801BA 控制晶元 (ICH2)。i820E 支持100/133MHz 外頻雙處理器,支持最高2GB 的PC600 、 PC700 和PC800 的Direct RDRAM,內存帶寬最高可達1.6GB/s,比100MHz SDRAM 的峰值速度快兩倍。i820 還支持STR(Suspend To RAM,內存喚
醒)、UDMA/100 、省電模式、AGP 4x 和CNR 介面。 82801BA ICH2 採用324 針BGA(Ball Grid Array,球狀矩陣排列) 封裝,包括兩個USB 控制器、6 聲道、完全環繞聲AC97 音頻、全面整 合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功能,此外還支持1Mbps Home PNA 、10/100Mbps LAN 和管理10/100Mbps LAN 。ICH2 的輸入信號INTRUDER#可在系統文件被打開時自 動執行,並激活SMI#或TCO 中斷 ,在沒有操作或懸掛的情況下,能夠發現軟體故障或系統入侵,然後 發出AlertCLK 和AlertData 信號,通知網路管理器進入戒備狀態。

(9)i815/i815E
i815 晶元組(代號Solano)是Intel 公司第一款全面支 持PC133 SDRAM 的晶元組,其GMCH 晶元為82815,ICH 芯 片為82801AA,FWH 晶元為82802AB 。i815 支持133MHz 前 端匯流排頻率,即整合了i752 顯卡,又支持外接AGP 4x 顯 卡,同時支持UDMA/66 。
盡管許多廠家充分挖掘Intel BX 晶元組的潛力,開 發支持UDMA/66 和133MHz FSB 的主板,但由於晶元規格 的問題,如晶元只是針對100MHz FSB 設計,導致在133MHz FSB 下,所支持的內存從1GB 降到768MB,而且440BX 不支

持AGP 4x 等高級性能,所以在和VIA 的694X 等新款晶元組競爭時,已沒有多少優勢可言。而i820 又一時得不到承認,所以Intel 推出了i815 晶元組,作為440BX 的替代產品。 在i815 之後,Intel 又發布了i815E 晶元組,採用了與i820E 相同的ICH2 晶元,相對於i815 所用 的ICH 增加了對UDMA/100 的支持,USB 介面的數據傳輸速度從12Mbit/s 增加到24Mbit/s 並支持CNR 接 口。i815/i815E 晶元組既支持eleron 系列處理器,也支持P Ⅲ Coppermine 處理器。

(10)Intel 815EP
Intel 成功地推出了i815 和i815E 晶元組後 ,由於其自帶i752 顯卡的3D 效果遠低於目前的主流顯 卡,Intel 又推出了不帶顯示功能的i815EP 晶元組。由於去掉了整合的顯卡,所以成本得以降低。在 功能方面,除了不帶顯卡外,其他均同i815E 。由於MCH 晶元的晶體管數量減少,有利於提高其成品率, 減少晶元內部的出錯概率。另外,部分廠家還根據晶元組的特點開發了附加功能,如技嘉的SCR(智能 卡閱讀器接頭)。
(11)i815G 和i815EG
i815G 晶元組在截稿時仍然沒有發布,但預計應該在2001 年3 季度問世。它似乎是為了取代i810系列而設計,過去也被稱為i815 Stepping B 。i815G 支持最新的Tualatin 處理器和PC133 SDRAM,這兩個 特性都是i810E2 所沒有的。同時它也整合了i752 顯卡, 提供AGP 插槽。其ICH 提供了對UDMA/66 、兩個USB 端
口和整合的AC?7 音效卡的支持。
i815EG 晶元組問世的時間很可能與i815G 接近,同 樣的是i815 Stepping B 版。但它的輸入輸出控制芯 片採用的是ICH2,支持UDMA/100 、雙USB 埠等。CNR 插槽替代了過去ICH 中支持的AMR 插槽。
雖然這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標記i815 Step- ping B 的測試主板面世,而且它們都帶有AGP 插槽,但也許未來還會有不配備AGP 插槽的版本,它會 用來代替i810 。由於Intel 在晶元組方面的工作重點已經全面轉移到支撐P4 的i845 和i850 上,目前 有關i815G 和i815EG 的消息很少,估計到發布時也不會看到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它們不是主力產品, 只是Intel 低端政策的延續。

Ⅶ 圖拉丁是什麼

圖拉丁
相信不少喜愛DIY的老手,一定聽說過採用「圖拉丁」(Tualatin)內核的奔騰III-S,「圖拉丁」內核是一款相當優秀而且性能卓越的內核,也正是因為它的優秀而決定了它悲壯而短暫的命運,最終成為了商業競爭的犧牲品。「圖拉丁」在Intel的產品史上還是值得特別的書寫一筆的,因為它是Intel的第一款採用0.13微米製程的CPU(今天的北木奔騰4也是0.13微米工藝)。
讓我們回顧這樣一段歷史,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圖拉丁所處的位置:在奔騰III的家譜中一共經歷了3代內核,1999年第一代奔騰III採用了基於0.25微米生產工藝的Katmai核心,與過去的奔騰2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支持新的SSE多媒體指令集。這款最早的Pentium III處理器採用了512KB二級外部半速緩存。2000年初由於引入了0.18微米生產工藝,使得處理器構架發生了巨大轉變,原本在外部的二級緩存現在可以非常方便的集成到核心中去而且是全速的二級緩存(即8路聯合機制,運行時速度與處理器主頻相同),於是誕生了第二代奔騰III,銅礦(Coppermine)奔騰III,採用100MHz及133MHz兩種不同版本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分別用「E」及「EB」來表示,雖然二級緩存容量從512K降低到了256K,但是更高的二級緩存工作頻率彌補了二級緩存容量減少帶來的性能損失。那麼在銅礦奔騰的終結者是誰呢?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圖拉丁」核心的處理器。

關於「圖拉丁」誕生的故事,一道美麗的彩虹,但卻轉瞬即逝:
圖拉丁是由奔騰III向奔騰4過渡的產品和銅礦的替代品,它的誕生很富戲劇性。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第一塊突破1Ghz的桌面處理器是由AMD推出的,這件事情令一項高傲的英特爾很沒面子。再加上AMD Athlon處理器在市場上取得的成功讓英特爾始料不及。於是AMD和英特爾展開了一場速度競爭的比賽。
但在這個時候英特爾遇到了大麻煩,銅礦核心的奔騰III在跨越1GHz的關鍵位子上出現了問題,而AMD的處理器卻可以在不改變架構的前提下繼續提速。英特爾不甘心就此敗給AMD,於是硬著頭皮推出了1.13GHz的銅礦奔騰III,本想藉此挽回自己的形象,但是這款CPU在上市後,經過評測機構的測試發現1.13GHz的銅礦奔騰III嚴重不穩定存在巨大缺陷,結果在發售不到一個月後便召回了所有的1.13GHz銅礦奔騰III,因此人們都稱1.13GHz的銅礦奔騰III為「礦渣」。很長時間里,Intel對於1.13Ghz決口不提。
在這樣的環境下,英特爾信匆匆的推出了第一代採用威拉姆特核心(423針插口,以前的奔騰III都是370針插口)的奔騰4,與此同時圖拉丁核心的奔騰III-S(370根針)也面世了。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發生了,由於圖拉丁採用了更加先進的0.13微米工藝,512k的二級全速緩存。在性能和執行效率上遠遠超過採用較老的0.18微米工藝和256K外部二級緩存的威拉姆特奔騰4。也就是說,奔騰III-S比奔騰4還要強!這是英特爾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苦心培育的奔騰4市場居然受到了來自奔騰3的威脅。再加上英特爾以前說過:「socket370是要逐步淘汰的構架」,因此如果英特爾這個時候推出的socket370圖拉丁比423根針的威拉姆特奔騰4還強,豈不是出爾反爾嗎?沒辦*,只能忍痛割愛,於是令人敬畏的圖拉丁奔騰III-S轉向了伺服器領域和筆記本領域,幾乎沒有在零售市場上出現。但是英特爾不會白白丟棄這一有著優秀血統的內核,於是將圖拉丁奔騰III-S的閹割版本——圖拉丁賽揚(就是我們說的賽揚3代)推向了市場,成為英特爾低端市場的殺手鐧,大獲全勝,擊敗了低端市場的佼佼者AMD的毒龍,毒龍隨即退出了市場,AMD轉而用低端的AthlonXP 1700+和1800+作為反擊。
圖拉丁賽揚:「我有著優秀的血統,是PIII-S的嫡親」
原本令人敬畏的圖拉丁PIII-S,由於英特爾的商業競爭需要,被活活打入冷宮,貶為庶民——賽揚3。但是即便如此,閹割並不徹底。512K的二級全速緩存砍掉一半還有256K,外頻由133MHz降為100MHz,其他構架上沒有任何改變還是0.13微米工藝。從這點來看圖拉丁賽揚的性能依然比同頻率的威拉姆特奔騰4要強,在運行效率上1.1Ghz的圖拉丁賽揚比1.7GHz的奔4賽揚要強,因為圖拉丁賽揚擁有256k二級緩存0.13微米工藝,而2.0G以下的奔4賽揚仍然是威拉姆特核心也就是0.18微米工藝和128K二級緩存(2.0G以上的奔4賽揚採用了全新的北木核心0.13微米,但是二級緩存依然是128k)。
圖拉丁賽揚最大的優點就是擁有0.13微米的製造工藝和超大256K的二級緩存,使得圖拉丁賽揚的發熱量很低而且超頻性能強勁1.0G-1.1G的圖拉丁可以毫不費力的輕松上133MHz的外頻。也就是說除了二級緩存比圖拉丁奔騰III-S少一半以外,其他指標都完全相同。因此有人將圖拉丁賽揚比作:「socket370末路狂花」。它擁有著很高的性價比,目前不到300元的價格更是誘人,是眾多老主板用戶升級和學生低價配機的首選!
CPU的頻率和效率要分開來看,頻率高不一定效能高。圖拉丁核心的賽揚CPU頻率從900MHz到1.4GHz,外頻100MHz,工作電壓1.475v-1.5v,在超頻之後,其效能遠遠高於2.0G以下的奔騰4賽揚。

圖拉丁:「我很委屈」
說了那麼多關於圖拉丁內核的優點,那麼它的缺點在哪兒呢?圖拉丁作為一個奔騰III向奔騰4的過渡產品,的確很是委屈。首先圖拉丁PIII-S和圖拉丁賽揚,雖然都採用了Socket 370的構架,但是需要特殊的主板才可以支持,以前的插奔騰III和賽揚的主板是不可以上圖拉丁的(因為內核的電壓發生了改變),這就給升級帶來不便。由於商業原因,圖拉丁的宣傳攻勢肯定要比英特爾的主力奔騰4系列差,圖拉丁短暫的存在,勢必導致支持它的晶元組的開發不夠完善和全面,目前支持圖拉丁的晶元組只有Intel815EP-B、VIA694T和SIS635T 3款,其中前兩款都只能支持SDRAM內存,僅有SIS635T和VIA694T改良版694Tpro266可以支持DDR266內存。顯然和支持奔騰4的五花八門的晶元組而言,圖拉丁陣營顯得單薄許多,而且支持圖拉丁的晶元組性能也因為沒有太多投入而有什麼功能上的突破。這就成了制約圖拉丁發展的最大瓶頸。俗話說:「好馬也得配好鞍嘛。」圖拉丁因為採用的是Socket370的構架,而現在英特爾主推北木核心的Socket478針腳的構架,因而圖拉丁發展的空間渺茫,僅僅成為老機器升級的首選和學生用戶的選擇。圖拉丁這個詞語也隨著socket370的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而載入史冊。

圖拉丁賽揚相關參數:
· 基於0.13微米Tualatin PentiumIII核心
· 起始頻率達1GHz
· 100MHz FSB (輕松超頻133)
· 一級緩存:32KB(16KB指令緩存+16KB數據緩存)
· 二級緩存:全速256KB(8路全速),
· 核心電壓:1.475v
· FC-PGA2封裝(Socket 370 針腳)
· 支持MMX、SSE
· 正常發熱量27w

特別補充:那麼採用的圖拉丁內核的PIII都有那些呢?
PIII-S:這可以說是採用了圖拉丁內核最強的處理器,前面已經詳細介紹過了。它擁有512K的全速二級緩存和133外頻,由於性能上的卓越表現,Intel不得不將他轉向伺服器市場,主攻低端伺服器領域。
PIII-M:這款處理器可以看作是移動版的PIII-S,同樣用有512K的全速二級緩存和133外頻,具有更低的功耗,主要攻佔筆記本市場。就今日來看PIII-M依然是非常先進的,可以說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移動處理器,絲毫不比P4-M差。一個擁有PIII-M處理器的本本也可以算是經典了。
PIII-T:這也是一款採用了圖拉丁內核的PIII,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簡化版的PIII-S,因為它只有256K的二級緩存與圖拉丁賽楊相比僅僅是擁有133外頻,所以PIII-T的性價比還不如圖拉丁賽楊。PIII-T作為後期產品是Intel為了完整產品線的尷尬之作。

(二)游戲王卡名
卡包:其他
日文名:テュアラティン
中文名:圖拉丁
星級:8
罕貴度:金字UR
卡種:效果怪獸
屬性:光
種族:天使
攻:2800
防:2500
效果:對方的戰斗流程才能發動。自己場上怪獸存在2隻以上,那些怪獸在一次戰斗流程中被戰斗破壞送去墓地時,這張卡可以從手卡特殊召喚。這個方法特殊召喚成功時,可以宣言一個屬性,場上存在的表側表示存在的宣言的屬性的怪獸全部破壞。之後,只要這張卡在場上表側表示存在,對方不能在場上召喚·特殊召喚被宣言的屬性的怪獸。

Ⅷ 在線等....有關圖拉丁cpu的問題

圖拉丁P3的主頻是1.26-1.4,圖拉丁C3的主頻是1.0-1.4
關於補充問題:請購買圖拉丁C3 1.0或1.1,50元左右。或者圖拉丁P31.4,200元左右。815EPT主板,100元左右。顯卡請購買9600移動版或者9550,150元,是性價比最高的AGP顯卡。

我轉的以下文章不是故意搜出來的,而是早前我在論壇看到的。覺得寫的很好,我也據此弄來了圖拉丁C3。
文章主要詳細說了圖拉丁賽揚和圖拉丁P3的詳細產生和發展。也可以直接去這里看
http://itbbs.pconline.com.cn/topic.jsp?tid=6477512&lastUpdate=04-26.20:54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轉貼自ZOL】 生不逢時的祭品 談英特爾圖拉丁處理器

摘要:如今火熱的扣肉是圖拉丁的後代?我正好是2002年1月購的機,當時p4 1.6 1000多一點 845D的板子也900多呢 圖拉丁塞揚1.0 600,815ept的板子600多。慶幸當時買了圖拉丁,沒白花冤枉錢。超頻後的圖拉丁 p4 2.0以下都不是對手,現在還在用,性能真的很強,絕對經典。就是815系列構架和sdram限制了他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本文主要闡述以下幾個問題:

1、圖拉丁的分類與技術淺談;

2、英特爾為何要推出圖拉丁;

3、圖拉丁與奔騰4,性能孰優孰略;

4、奔騰4的致命缺陷,輕薄筆記本仰仗圖拉丁;

5、奔騰4止步3.8GHz,英特爾迷途知返;

6、酷睿遙祭圖拉丁:奔騰4 NetBurst架構終結,古老的P6架構重新登場

第一部分 圖拉丁的分類與技術淺談

圖拉丁,英文名Tualatin,是美國一條河流的名字。這是英特爾最後一款奔騰III處理器的核心研發代號,圖拉丁奔騰3的歷史極為短暫,但又有著特殊的地位。不要忘記,桌面版奔騰III有三種核心:最古老的Katmai奔騰III(其實就是奔騰II的核心加上SSE指令集,0.25微米工藝,512KB半速二級緩存,Slot 1介面)、最流行的Coppermine奔騰III(0.18微米工藝,256KB全速二級緩存,Socket 370與Slot 1兩種介面),以及本文的主角Tualatin奔騰III(0.13微米工藝,256KB全速二級緩存,Socket 370介面)。在這三種奔騰III中,只有圖拉丁被單獨羅列出來,以示與另外兩種奔騰III的本質區別:圖拉丁奔騰III集古老的P6架構優點於一身,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發熱量的優勢,是奔騰III的極致,也是奔騰M和酷睿(這兩種處理器依舊是繼承了P6架構)出現以前的P6微處理器架構的極致。時至今日,就連不懂CPU技術的二手筆記本商家都懂得以「圖拉丁」的名字來標榜自己奔騰III二手筆記本的與眾不同,由此可見圖拉丁在用戶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上面所說的都是桌面版本處理器的情況。其實圖拉丁除了具有桌面版以外,還有移動版和伺服器版,桌面版也有奔騰III和賽揚的分別,下面就來具體介紹一下它們的區別。

先說桌面版圖拉丁奔騰III。這款處理器和133MHz FSB銅礦(Coppermine)奔騰III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同為133MHz FSB,同樣具有256KB全速二級緩存,不同的地方在於:圖拉丁奔騰III不支持雙路處理器並行工作模式而銅礦奔騰III支持;圖拉丁奔騰III的二級緩存延遲時間為1而銅礦奔騰III為0;圖拉丁奔騰III支持自奔騰4開始採用的數據預讀取技術而銅礦奔騰III不支持。因此在性能方面,同主頻的圖拉丁奔騰III並不比銅礦奔騰III快(數據預讀取技術可以彌補二級緩存延遲時間長而帶來的性能損失)。圖拉丁奔騰III有如下幾款:1A GHz/1.13A GHz/1.2 GHz/1.33GHz。

再來談談桌面版圖拉丁賽揚。很多人認為圖拉丁賽揚就是採用100MHz FSB的圖拉丁奔騰III,這是不正確的。圖拉丁賽揚的性能比同主頻的圖拉丁奔騰III要低,除了FSB低以外,還因為圖拉丁賽揚僅支持精簡的數據預讀取技術(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本不支持,筆者手中資料有限,所以不做論證),此外二級緩存的位寬也低,所以不能和圖拉丁奔騰III相比。根據我的測試,圖拉丁賽揚1.4 GHz的性能略低於圖拉丁奔騰III 1.13A GHz,但是高於1GHz的銅礦/圖拉丁奔騰III。圖拉丁賽揚有如下幾款:900A GHz/1A GHz/1.1A GHz/1.2 GHz/1.3GHz/1.4 GHz。很多人都否認圖拉丁賽揚有1.4GHz的版本,其實IBM NetVista A22就有採用賽揚1.4 GHz的機型,筆者就買了一款。

第三談談伺服器版的圖拉丁奔騰III-S。這款處理器是圖拉丁家族的性能王者,價格也是出奇地昂貴(筆者收藏過兩款:1.26GHz和1.4GHz)。圖拉丁奔騰III-S面向雙路伺服器市場,採用133MHz FSB,具有512KB全速二級緩存,二級緩存延遲時間為0,支持增強型數據預讀取技術,性能極為強悍。當時國外很多英文硬體評測網站都有圖拉丁奔騰III-S與奔騰4/Athlon XP的對比評測,以Tom's Hardware Guide網站的評測為例,在採用815平台、PC133 SDRAM內存的情況下,圖拉丁奔騰III-S 1.26GHz戰勝了850平台、PC800 Rambus內存的奔騰4 1.8GHz。圖拉丁奔騰III-S有如下幾款:1.13 GHz/1.26 GHz/1.4 GHz,此外還有極少量的1.53 GHz工程樣品散落於世界各地的著名硬體評測室。

最後來談談移動版的圖拉丁奔騰III-M。這款處理器的技術特徵基本等同於桌面版圖拉丁奔騰III,但是二級緩存增大到了512KB,同主頻下的性能顯然強過桌面版圖拉丁奔騰III而直追圖拉丁奔騰III-S。圖拉丁奔騰III-M顯然比桌面版圖拉丁奔騰III的地位高,因為移動版奔騰4處理器發熱大功耗高,很難應用在輕薄筆記本上,相比之下發熱低功耗低的圖拉丁奔騰III-M就有了用武之地,得到了長足發展,直到奔騰M出現以前,圖拉丁奔騰III-M都是輕薄筆記本的當然之選。而桌面版奔騰III因為性能太強會威脅到奔騰4,所以英特爾人為打壓它:閹割二級緩存、保持高售價和低產量、鼓勵品牌機廠商採用奔騰4等等不公正的市場舉措。圖拉丁奔騰III-M的型號很多很復雜,以正常電壓版為例,主要有866 MHz/933 MHz/1 GHz/1.13 GHz/1.2 GHz/1.33 GHz等幾款。

第二部分 英特爾為何要推出圖拉丁

奔騰III及以前的微處理器時代,是一個處理器性能與主頻緊密結合的時代。那個時候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他們的處理器產品在主頻提升的同時,同樣也會帶來相應的性能提升。以Katmai奔騰III為例,在FSB相同的情況下,主頻每提升50MHz,性能相應提升7%左右(參考《PC Shopper-電子測試》)。當時英特爾與AMD的處理器競爭和現在一樣,說到底就是性能之爭。但是當時處理器的性能高低與主頻高低是合二為一的事物,因此性能之爭也就是主頻之爭。從4004微處理器推出以來,英特爾一直就是微處理器性能(也就是主頻)領先者,而Cyrix和AMD等則是追隨者,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奔騰III時代,直到AMD Athlon推出時為止。還記得當時AMD提前宣布將要發布全新架構的Athlon處理器,主頻為600MHz的時候,英特爾著慌了。那時候奔騰III還停留在0.25微米工藝時代,最高主頻僅有550MHz, 如果讓AMD超越,微處理器老大的顏面何在?於是英特爾匆匆忙忙給奔騰III加了0.05v電壓,搶先推出了奔騰III 600MHz處理器以保持顏面。誰成想AMD在如期發布Athlon 600MHz處理器的時候,還同時發布了此前根本沒有對外宣布的Athlon 650MHz處理器!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英特爾在微處理器發展史上第一次被自己的競爭對手超越!挨了一記當頭悶棍的英特爾開始昏招迭出,先是將Katmai核心奔騰III的外頻提升至133MHz,推出了奔騰III 533B和奔騰III 600B(有人將這兩款處理器說成是新核心,代號Confidential,真是天大笑話,各位自己去查查Confidential是什麼含義,英特爾任何一款沒有正式發布的工程樣品處理器都有Confidential的標記),但是性能無法抗衡同主頻的Athlon,於是採用0.18微米工藝的Coppermine奔騰III匆匆登場,主頻從500E MHz直到700MHz,介面從Slot 1到Socket 370,FSB有100MHz有133MHz,型號十數款,讓人眼花繚亂。Coppermine奔騰III的二級緩存是256KB全速,延遲時間為0,位寬也高於512KB半速二級緩存的Katmai奔騰III,因此性能有了明顯提升,和同主頻Athlon相比互有勝負,基本持平。這時候英特爾與AMD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主頻之爭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主頻高就意味著性能高,沖擊1GHz大關也因為變得分外引人注目,當時英特爾拚命尋找加工最好的硅晶元,希望能搶先製造出1GHz的處理器,這也使933MHz高主頻的奔騰III產量極少進而斷貨(因為最好的硅晶元都用來生產測試1GHz奔騰III了)……

最先達到1GHz主頻的是AMD的Athlon,僅僅領先奔騰III 1GHz不到一個月,但這足以讓AMD自豪了。美中不足的是,1GHz的Athlon性能不敵1GHz奔騰III,這是因為AMD找不到能在500MHz下穩定運行的Athlon二級緩存晶元(最早的Athlon二級緩存也是外置在CPU PCB板上的晶元,以處理器主頻一半的速度運行),因此不得不讓二級緩存的運行速度降低到CPU主頻的三分之一也就是333.3MHz,而奔騰III 1GHz處理器的二級緩存雖然容量較小,但是運行速度高達1GHz,依靠強大的二級緩存,1GHz的奔騰III在性能上戰勝了1GHz的Athlon,多少為英特爾挽回了一些顏面。

但是事情卻沒有這么簡單。

AMD已經意識到了外置半速緩存的缺陷,決意開發二級緩存On Die的Athlon XP。這是最讓英特爾害怕的,於是英特爾想搶先推出1.13GHz的奔騰III,先在性能上領先,然後再去建設0.13微米工藝的生產線,用圖拉丁來對抗Athlon XP,備用方案就是奔騰4 Willamette,這是因為英特爾可以用0.18微米工藝來生產奔騰4,但是因為奔騰4高頻低能,非要到主頻提高到一定程度下(例如2GHZ以上)才能發揮威力,並且奔騰4的NetBurst為架構是需要超線程、高FSB來配合的,所以英特爾並不希望奔騰4過早登場,而是寄希望於圖拉丁。當時英特爾給媒體的內部文當中規劃的圖拉丁桌面處理器,技術參數基本等同於實際生產的圖拉丁奔騰III-S,只是FSB提升到了166MHz/200MHz,規劃中的830晶元組也是准備支持DDR內存的,令人頗為期待。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當時的0.18微米工藝應用不到一年,生產1.13GHz的奔騰III實在是勉為其難。英特爾霸王硬上弓的後果,就是全面回收幾乎不能正常運行的奔騰III 1.13GHz處理器。而這時候呢,AMD正在春光滿面地向媒體介紹他們剛剛推出的1.1GHz Athlon XP處理器呢……

英特爾顏面盡失,於是開始籌劃轉移視線,把處理器的主頻-性能之爭轉變為純粹的主頻之爭,以轉移公眾視線。於是,奔騰4 1.4 GHz/1.5 GHz發布了,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們根本想像不到,剛剛回收了1.13GHz處理器的英特爾居然能馬上拿出這么牛x的處理器,1.5 GHz吶!這時候天真的人們還在用主頻即性能的固定套路來看待奔騰4,這就中了英特爾的奸計。

可是總有清醒者,那就是公正的硬體評測媒體。

奔騰4 1.4 GHz/1.5 GHz發布前夕,就有評測媒體質疑:為何奔騰4的主頻這么高,但是實際測試項目很多都不如1GHz的奔騰III呢?對此英特爾的回答是:奔騰4是一種全新的架構,它的性能不能用傳統的觀點去評判,用1GHz奔騰III去對比1.5GHz的奔騰4沒有實際意義。可是奔騰相對於486也是一個全新的架構,為什麼那時候英特爾大肆宣傳奔騰比同主頻的486快兩倍並且拿出了官方測試數據呢?此後奔騰MMx/奔騰II/奔騰III的發布,英特爾同時也都會拿出他們與前一代處理器的性能對比評測數據,為什麼奔騰4發布,英特爾卻交了白卷沒有官方評測數據呢?事實上,英特爾直到2GHz的奔騰4問世,才羞答答地拿出了一個2GHz奔騰4與1GHz奔騰III的性能對比官方測試數據。當然,2GHz的奔騰4自然是完勝1GHz的奔騰III了,但是,這又有什麼意義嗎?486DX4-100MHz處理器也照樣完勝奔騰 60MHz處理器,人家的主頻高啊。

奔騰4的發布,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從來沒有下一代處理器在同主頻的情況下性能低於上一代處理器,奔騰4做到了;英特爾處理器發展史中處理器的更新換代從沒出現過主頻斷檔,奔騰4也做到了。奔騰4的起始工作主頻是1.4GHz(1.3GHz的奔騰4是過了很久才發布的,僅限量供應品牌機廠商),奔騰III的截止工作主頻是1GHz,400MHz的頻率斷檔靠誰來填補?這個受累不討好的任務,就交給幾乎已經胎死腹中的圖拉丁來完成了。這幾乎是圖拉丁奔騰III桌面版問世的唯一原因。圖拉丁奔騰III就像一個受虐待的童養媳,小心翼翼地出世了,為了盡量壓低它對低主頻奔騰4的巨大性能優勢,英特爾先是閹割了它一半的二級緩存;一看性能還是太牛x,再把FSB降低到133MHz;一看性能還是太牛x,於是再把二級緩存延遲時間增大為1;一看還是太牛,於是還要閹割,我靠打住吧,再閹割不就成了賽揚了嗎?圖拉丁的開發工程師不幹了,於是英特爾又在配套晶元組上打主意,取消了830主板的發布,而是推出了整合i752顯卡的815GM晶元組來搭配圖拉丁奔騰III……即便這樣,圖拉丁奔騰III 1.13A GHz還是打得奔騰4 1.5GHz滿地找JJ,於是英特爾又出損招,嚴格限制圖拉丁奔騰III的出貨量,將其售價人為提升到很高的位置,鼓勵品牌機廠商採用奔騰4處理器。這樣一來,圖拉丁奔騰III在市場中芳蹤罕覓,其稀缺程度甚至超過了伺服器版的奔騰III-S……從1GHz攀升到1.33GHz,圖拉丁奔騰III終於完成了填補兩代處理器主頻空白的任務黯然退場了(圖拉丁奔騰III 1.33GHz最慘,才發布就停產)。

圖拉丁賽揚的命運比同門大哥好得多。這是因為英特爾需要它來抗衡AMD的鑽龍(毒龍),繼承了圖拉丁的優良性能,256KB緩存(圖拉丁賽揚的256KB緩存可比賽楊D的256KB緩存實在多了),100MHz FSB,加上精簡數據預讀取技術,圖拉丁賽揚確實出色完成了任務。可是圖拉丁就是雙刃劍,英特爾又開始擔憂它和Willamette賽揚的工作交接了,如果圖拉丁賽揚像圖拉丁奔騰III痛扁低主頻奔騰4那樣痛扁Willamette賽揚怎麼辦?如果他也把Willamette賽揚打得滿地找JJ怎麼辦?哦忘記了,賽揚本來就是太監,沒有JJ,不過圖拉丁賽揚顯然是韋小寶,假太監真男子漢。英特爾想不出妙策,於是就給兩款賽揚留下了300MHz的主頻空白,外行一看,我考,怎麼賽揚1.4GHz完了就是賽揚1.7GHz呢?1.5/1.6GHz的產品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圖拉丁賽揚1.4GHz照樣輕輕鬆鬆把Willamette賽揚1.7GHz打得滿地找假陽具……

伺服器版的圖拉丁奔騰III-S問世有英特爾自己的苦衷。奔騰4至強的性能不濟(照樣被圖拉丁奔騰III打得滿地找JJ,更不要說跟奔騰III-S叫板了),配套主板平台昂貴(1GB Rambus內存,價格您自己算去吧),用戶不理睬,於是拿出奔騰III-S來,兼容現有815平台,性能強大發熱低,做1U伺服器和低端雙路伺服器最理想,得,就它吧。於是奔騰III-S高價問世了。這里透露一下,圖拉丁奔騰III-S很多都是不鎖頻的喲……相比之下,移動版的圖拉丁奔騰III命最好。如前所述,奔騰4具有高發熱量高功耗的特點,用來做筆記本CPU實在是趕鴨子上架趕豬爬樹,勉為其難。圖拉丁奔騰III呢,具有發熱低功耗低的優點(其實 圖拉丁用好的散熱片,機箱通風良好情況下根本不用風扇),同時還具有很高的性能(圖拉丁奔騰III-M一樣能把主頻比自己高幾百MHz的移動版奔騰4打得滿地找JJ,不過移動版處理器太小巧,找JJ要用放大鏡),是最適合筆記本的處理器。所以英特爾高調宣傳圖拉丁奔騰III-M,還給它設計了一個和移動版奔騰4風格類似的logo,希望能用圖拉丁奔騰III-M占居主流移動處理器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但是圖拉丁再好也是奔騰III,英特爾不是用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說4比3好嗎?為什麼買筆記本不買奔騰4的卻買奔騰III的呢?英特爾有苦說不出,筆記本廠商也跟著倒霉,不得不用移動版奔騰4來製作主流筆記本,輕薄筆記本實在容不下移動版奔騰4這位大爺,才採用圖拉丁奔騰III。結果呢,用戶紛紛抱怨,買了主流筆記本的責問廠商,你的最新款筆記本怎麼電池使用時間比老奔三筆記本短這么多?買 了輕薄筆記本的用戶也責問廠商,都說輕薄筆記本採用的才是筆記本廠商最先進的技術,你為啥賣給我一個已經淘汰的奔騰III筆記本啊?廠商的不滿用戶的抱怨,促使英特爾另闢蹊徑,開始設計奔騰M。這個奔騰M迅馳平台,其實就是換了新湯(名字)加了調料(SSE2)搭配了兩碟點心(無線網卡和855晶元組)的圖拉丁奔騰III而已。

第三部分 圖拉丁與奔騰4,性能孰優孰略

說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打個比方。你認為要完成扣籃動作,需要什麼條件?答案是身高和彈跳力。身材很高的人輕輕一跳就能扣籃,但不是說矮個子就不能扣籃,我們國家那些一米六左右的舉重運動員,不用助跑就可以原地跳起輕松來個倒扣,靠的就是機器發達的腿部肌肉和驚人的彈跳力。同樣道理,決定處理器性能高低的因素也不是一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主頻,一個是單位主頻下的執行效率。

奔騰4能夠在同樣的0.18微米工藝下輕松達到2GHz的主頻,奔騰III剛剛達到1.13GHz就已經到了極限,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奔騰4的運算流水管線多達20級甚至31級,而奔騰III只有11級。運算流水管線越長,就越容易在同樣製造工藝下達到更高的工作主頻。Athlon在同樣製造工藝下可以達到奔騰III難以達到的高主頻,就是因為Athlon的運算流水管線比奔騰III略長。但是運算流水管線過長也會帶來負面影響,管線越長,單位主頻下的處理器執行效率就越低,性能的發揮就會受到影響。眾所周知,奔騰4正是在流水管線上的加長設計,才能夠達到如此之高的主頻,並在主頻爭霸戰中戰勝AMD,逼得Athlon XP「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指Athlon XP不用真實主頻標注,而用「相當於奔騰4多少」的主頻標注)。但是流水管線的加長會導致數據在管線逗留的時間增長,導致數據出錯的可能增加,一旦一 個數據出錯,其結果就在於整個運算步驟都將重新來過,這樣就會造成處理器處理性能的降低。依靠高效的分支預測體系和Cache機制可以改善這一點,但僅僅是「改善」而不是「彌補」。要想彌補高頻低能的缺點就要靠更高的主頻來抵消,比如同樣製造工藝下,2GHz的奔騰4性能總會高過1GHz奔騰III,這就是在不改變製造工藝的前提下帶來的性能提升,只是英特爾不厚道,故意把人們誤導到「高主頻=高性能」這個自奔騰4問世後已經不再是真理的誤區中來。而AMD呢,即便是Athlon 64,流水管線也很短,所以執行效率非常高。Athlon 64的整數流水線達到12級,浮點流水線達到17級,相比Athlon XP僅僅提高兩個工位,但是大力改善了分支預測機制,所以同主頻下性能提升明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英特爾設計奔騰4與AMD設計Athlon的兩個根本不同思路:英特爾是追求主頻優先,靠極高的主頻來提升性能;AMD則是追求效率優先,靠高效的執行機制實現在相同主頻下達到更高的性能。AMD這種做法,其實師承於英特爾的P6架構設計思路(奔騰III、奔騰M以至酷睿,承襲的就是這種設計思路)。
明白了兩種設計原理,再考慮到奔騰4單位主頻下的執行效率只有奔騰III 70%-75%左右的事實,我們就能很容易得出如下結論:同主頻下,奔騰III的性能顯然要高於奔騰4。但是,奔騰4在相同製造工藝下可以達到奔騰III所不能達到的高主頻,這個高主頻完全可以彌補低性能還顯得綽綽有餘。如果不考慮處理器的功耗和發熱量,我們可以認為,這兩種處理器設計思路都是可行的。但是處理器不能只停留在紙面上,必須要生產製造出實物來才能實現價值,而實際的處理器在工作時必然要耗費電量發出熱量,這時候就要看哪種設計思路更實際更合理的問題了。流水線運算管線不是像輸精管輸卵管那樣細微的生物細胞管子,而是由一個個的晶體管組成的。顯而易見,流水線運算管線越長,晶體管數量就越多;晶體管數量越多,耗電量就越大;耗電量越大,發熱量就越高。這就是奔騰4處理器的命門所在,誰願意養一個電老虎在家裡供著?

第四部分 奔騰4的致命缺陷,輕薄筆記本仰仗圖拉丁

自從奔騰4問世以來,先後經歷了三代核心。筆者給這三代產品的評價是「從失敗走向成功,然後從成功走向新的失敗」。

奔騰4第一代核心就是Willamette,於2000年11月發布。它採用0.18微米工藝製造,擁有256KB全速二級緩存,400MHz FSB。在整數處理速度和浮點性能這兩個重要指標上,Willamette奔騰4相比P6架構的奔騰III沒有有任何提升,它僅僅是對抗雷鳥Athlon的權宜之計,因為當時英特爾根本沒有準備好0.13微米工藝生產線用來生產Northwoood奔騰4和圖拉丁奔騰III。好在當主頻提升到1.7GHz以後,奔騰4在性能上已經完全超越了銅礦奔騰III,多少給英特爾帶來一些心理安慰。但是Willamette奔騰4的最致命問題不是性能低下,而是它的功耗和發熱量實在大得驚人。曾有個內部消息指出,英特爾某些工程師建議給Willamette搭配512MB緩存甚至三級緩存(後來在Gallatin至強和北木奔騰4至尊版實現了),以求提升Willamette的性能,至少要讓它的性能不輸給自家的上代產品奔騰III。但是這個建議很不現實,反駁的人士指出,如果真得這么做了,恐怕Willamette奔騰4就會做得像一塊板磚一樣龐大。這或許是笑話,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Willamette奔騰4是倉促推出的事實。但是英特爾的宣傳能力是在強大,很多新裝機的朋友都花了數千元的高價去買Willamette奔騰4+850主板+Rambus內存的套裝,卻根本想不到自己成了英特爾死要面子舉動無辜的替罪羊。

第二代核心Northwood由於有充裕的准備時間,加之採用了0.13微米工藝製造,較好地解決了發熱與功耗的問題,所以迅速取代了Willamette成為市場主流。此後隨著800MHz FSB、超線程等新技術的引入,NetBurst架構的威力的以充分發揮,所以從性能上來講,圖拉丁奔騰III已經沒法和Northwood奔騰4叫板了。筆者自己實際使用,無論是玩游戲(Q3A)還是看高清晰影片,奔騰4 2.8C GHz都遠遠超過奔騰III-S 1.4GHz。就算是AMD,也開始認真審視起奔騰4這個一向被它看成是成人玩具的處理器來了。

Northwood奔騰4確實可以成為一代經典,因為他很好地再現了Netburst開發團隊的本意。Netburst架構採用超常流水線運算管線,這么長的運算管線天生就是為超線程技術准備的,要知道像奔騰III/奔騰M/酷睿那樣P6架構短流水線的處理器是沒辦法實現超線程技術的!有關超線程的技術文章有很多,我在這里不再贅述。Northwood奔騰4的繼任者Prescott則是一個新的失敗作品。這個敗筆使得英特爾最終下決心放棄了Netburst架構。我很奇怪Netburst的開發團隊是怎麼想的,搞出這樣一個怪物來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它繼承並發揚了Willamette奔騰4的一切缺點,流水線更是加長到31級!雖說Prescott奔騰4也有優點(例如SSE3、更大的二級緩存和更高效的超線程技術),但是玉不掩瑕,它的晶體管太多了,以至於它每個時鍾周期比Northwood多產生大約60%的熱量,同時功率消耗也增加大約10%!Prescott處理器很容易過熱,過熱的結果就是降頻運行。Prescott最終敗給了溫度,英特爾必需要考慮到風冷散熱能不能滿足Prescott的需要,如果一定要採用水冷散熱的話……那還是讓Netburst去死好了。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英特爾不得不全部放棄Prescott架構,並且開發4GHz部分的努力也被認為是浪費內部資源而被放棄了。止步3.8GHz,英特爾終於承認自己錯了。不要忘記當初英特爾發布奔騰4時吹噓說奔騰4是為10GHz的運算速度設計的,這肯定是英特爾歷史上最重要的或許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工程失敗事件。

移動版奔騰4脫胎於桌面版奔騰4,它的致命缺陷當然也是功耗和熱量。專門網的網友幾乎都有筆記本,想必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本本溫度低低,電池續航能力長些長些再長些吧?移動版的奔騰4顯然不符合朋友們的要求。

說起移動版奔騰4,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2002年4月23日發布的移動奔騰4-M處理器(Mobile Pentium 4 M),具備SpeedStep和深度休眠技術,但是不支持超線程技術,功耗約35W。另一類則是移動奔騰4處理器(Mobile Pentium 4),它的發布原因是因為進一步提升移動奔騰4-M主頻的同時保持較低功耗的努力已經被證實為不可能,移動奔騰4就是為了給筆記本提供一個高主頻的處理器,當然它的功耗也比台式機奔騰4低一些,「僅僅」有70W,是不是很爽?移動奔騰4-M無法進一步提升主頻,功耗的控制也差強人意。移動奔騰4的主頻提上去了,功耗和發熱量又大得嚇人……這就是擺在英特爾和筆記本廠商面前的難題。圖拉丁這時候派上了用場,它具有移動處理器所需要具備的一切優點:低功耗、低熱量以及高性能。如果光從技術設計的角度講,幾乎所有的筆記本廠商都喜歡圖拉丁奔騰III-M,但是從市場的角度來講,在英特爾鋪天蓋地廣告的宣傳下,主推圖拉丁筆記本就是自尋死路。在嘗試了主推圖拉丁奔騰III-M受冷落的苦果以後,幾乎所有筆記本廠商都不約而同地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以移動奔騰4來設計製造一般的筆記本,將圖拉丁專門用於輕薄便攜筆記本產品的開發。只要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採用移動奔騰4處理器的筆記本,不論品牌如何都是又大又厚又重,設計得好的廠商可以解決這類筆記本機身過熱的問題,但是電池續航能力就無法保證了,總不能為又大又厚又重的筆記本再配一塊又大又厚又重的電池吧?相比之下,圖拉丁奔騰III-M就好得多,採用這類處理器的筆記本,輕巧便攜,電池續航能力超長,同時性能也很強大。我不知道英特爾設計與桌面處理器完全不同的奔騰M的靈感到底源自哪裡,但是圖拉丁奔騰III-M就是奔騰M的原型,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第五部分 奔騰4止步3.8GHz,英特爾迷途知返

2004年10月15日,英特爾決定不再推出4GHz的奔騰4處理器,並表示將不再以時鍾速度作為評價晶元性能的主要標准。在宣布這一決定的時候,時年64歲的英特爾總裁克雷格?貝瑞特面對著6500人說道:「請原諒我們」。或者這個性情幽默的可愛老頭是在開玩笑,可是現在的他卻是右膝著地、

閱讀全文

與ept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菜市場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40
安防維保培訓方案 瀏覽:271
感恩節的營銷方案 瀏覽:55
街兩新黨組織書記培訓方案 瀏覽:865
退休老幹部春遊策劃方案 瀏覽:28
早教開業預售策劃方案 瀏覽:656
青年骨幹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375
酒店廚師培訓方案 瀏覽:99
職業培訓投標方案 瀏覽:304
區域市場營銷與促銷策略答案 瀏覽:529
俄羅斯市場營銷 瀏覽:74
好利來網路營銷 瀏覽:585
酒店搞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36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培訓方案 瀏覽:695
新疆乾果網路營銷策劃書 瀏覽:761
中專市場營銷專業技能 瀏覽:652
幼兒園青年教師學期培訓方案 瀏覽:678
滅火器的使用培訓方案 瀏覽:851
酒店謝師宴促銷方案 瀏覽:324
教育培訓立項報告方案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