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秋宣傳稿,幫我改深刻些。在線等
中秋時節,招行卡項目組於9月?日開展了中秋節慰問活動。武漢公司方矚凱經理為員工發放慰問品,隨後,項目負責人潘軍組織大家一起觀看了《建黨偉業》及《藍精靈》等多部影片,給未能回家與家人團圓的留守員工營造了一個溫馨、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報道簡明扼要表明目的即可!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呵呵
2. 看建國大業電影之後的宣傳稿怎麼寫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
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祝偉大的祖國60歲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建國大業》觀後感範文三:
昨天單位組織一起去看最近相當火的《建國大業》。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平常總是看一些網路版的,一是沒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沒有人值得我陪去電影院看。
首先我要說一下,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呵呵。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布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艷」的,在形體有差距的情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知道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最後,我覺得《建國大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我第一次進影院的原因吧,對這部影片感覺挺好。呵呵
您正瀏覽的文章《作文:《建國大業》觀後感3篇》由第一範文網(www.DiYiFanWen.com)整理,訪問地址為:http://www.diyifanwen.com/zuowen/yingyongwen/ghg/200909921152856531197596.htm
3. 「勞動最光榮」的宣傳稿怎麼寫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勞動最光榮》。
同學們,我們每天生活在美麗的團中校園,沐浴著陽光雨露,享受著優質的教育,不可謂不幸福。可是,你們可曾想過:是誰曾經頂著烈日,用一磚一瓦蓋起了我們美麗的校舍,讓我們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學習?是誰種下這一草一木,讓我們的校園生機勃勃,四季如春,處處如畫?是誰,夜深了,還在伏案疾書,只為了給我們准備一堂精彩紛呈的課?又是誰?凌晨,當我們還沉浸在夢鄉中時,他們卻早已開始忙碌了,卻只為了為我們准備營養豐富而可口的早餐?的確,他們的名字各不相同,可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勞動者!正是他們,用自己辛勤的勞動,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正是他們,讓我們能夠快樂的生活,健康地成長!
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這是高爾基對勞動的詮釋,也是勞動的真諦。的確,我們吃的糧食,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坐的車,今天我們能過上吃穿不愁的日子,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哪一樣不是用辛勤的勞動創造出來的?是勞動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創造了幸福,勞動創造了社會的和諧美,更是勞動創造了人類,所以說,勞動最光榮!
熱愛勞動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共和國成立到現在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勞動的楷模,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辛勤的勞動著,為我們創造了今天幸福生活:「鐵人」王進喜不顧身體的虛弱,以「鐵人」的精神奮斗在大慶油田幾十年,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建功立業;上海平凡的房屋修理水電工徐虎,21年來「辛苦我一個,方便千萬家」,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及時雨」;原中共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一輩子愛和群眾一起勞動,被群眾稱為「草帽書記」。退休以後,他主動放棄進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一干便是20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7萬多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正是這千千萬萬普普通通勞動者的辛勤耕耘,才有我們祖國大家園的瓜果飄香、和睦安詳。他們,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作為一名中學生首先應當牢記自己的學習使命。培養高尚的情操,掌握豐富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技能,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就是力量,今天我們學會的知識越多,將來就能為祖國、為人民作出更多的貢獻。
其次,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家裡,我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洗衣服、疊被子等;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要牢記胡總書記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精神,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不浪費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錢。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用我們的雙手去勞動,用我們的雙手去釀造更甜美的、更高尚的生活吧!
4. 上海世博會英語宣傳片原稿
世博
中文:
1.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2.世博會會徽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象徵。
3.海寶,以漢字「人」字為核心創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藍色。
4.和平與發展、互促與共進。
英文:
The world is well-read
The theme of Shanghai World's Fair is: The city, lets the finer.
World's Fair emblem living be Chinese Shanghai World's Fair in 2010 symbol.
The precious , centering on Chinese character "person" character innovative idea of sea, matches it with the sea blue representing life and the vigour.
Peace and development , each other urge and advance together.
5. 上海世博會演講稿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雷鋒 。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入伍不到3年,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享年22歲。雷鋒出生於湖南省長沙望城縣簡家塘一個貧苦農民家裡。
雷鋒從小就樂於助人。
1959年12月徵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捨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民武裝部)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有點胖,娃娃臉,眉毛粗,眼睛大,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徵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後被破例批准入伍。參加人民解放軍後,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任班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願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跡。通過報紙。電台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突然,汽車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桿子砸在右太陽穴上,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這就是犧牲的經過。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劉少奇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此後,掀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此後,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是的,這就我心目中的英雄。
6. 如何寫新聞稿件請告知下謝謝你!
新聞稿,也就是通訊,是報紙、電台常用的文體。因此,通訊也應該滿足記敘文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過程、結局或造成的影響),在寫作手法上,也就可以用敘述、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但通訊和文學作品又有所不同,文學作品可以虛構,而通訊不可以。這就涉及到了通訊的三個基本特點:真實性、客觀性和時效性,也就是說,通訊必須客觀真實,而且要及時廣播出去。不真實,就是假新聞,不及時就是舊聞,就失去了新聞的價值和意義。這就要求,寫作者必須親臨現場,寫自己親眼所見、真是所感,絕不可以道聽途說妄加揣測。
通訊一般可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和工作通訊。
2
主題要明確。就是說你到底想要向讀者廣播個什麼東西,有什麼意圖。
3
材料要適當。有了主題後,就要圍繞主題去組織材料。往往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被訪者常常會給你提供許多素材,在這許多素材當中,實際上有許多材料是你所不需要的,所以,你就要從一地雞毛中,逐一甄別,合理取捨,最後遴選出你所需要的材料。
4
角度要新穎。有了材料,就要選擇成文的角度。一件事情發生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所謂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都知道,老調重彈的東西是沒有人要看的。這就要求寫作者要選擇一個即合理又新穎的角度去寫。比如,2005年,周家灣居委有一名歸僑摔傷了,由於老歸僑家庭經濟很困難,老婆和女兒全有精神疾病,所以也沒人照顧。這種情況下,街道僑聯就發動大家捐款,並且把這件事報到區僑辦,區僑辦又報到市僑辦,結果,上級部門也捐款了。當時街道要我去寫一篇報道,本意是想寫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如何捐款幫助老歸僑度過難關。我去了以後,發現了另外一個細節,就是老歸僑的家人都送進了精神科醫院,家裡很亂。老歸僑住院期間也沒人照顧。在這種情況下,居委幹部輪流去服侍老歸僑一家。我認為,從捐款的角度寫太普遍,沒有新意,於是我就選了居委幹部這一角度,再在寫的時候,把大家捐款的事一並寫進去,結果被新民晚報刊登了,而且被評為當年上海市社會新聞三等獎。
5
標題要別致。通訊稿寫好了,未必有人看。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信息量太大了,沒有人有時間有耐心一篇篇新聞看過去,都是挑著看。所以你寫的新聞要想脫穎而出,吸人眼球就非常重要。所以就必須要有一個別致的標題,使你的文字被讀者的法眼選中。當然,一個好的標題對文章來說,有時候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畫家拿了一幅畫來給《龍華社區》報投稿,那幅畫是一幅風景畫,但沒有主題。大家知道,沒有主題的畫,對普通居民來說一般是很難看懂的。我仔細看了以後,發現,畫面中有一對老夫妻互相攙扶著在鋪滿落葉的小道上。所以,在刊登的時候就想給他添一個主題,起初的時候想用「攙扶」為標題,用了以後覺得沒有詩情畫意,就改為了「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結果,畫家看了以後非常高興,說,這樣一來把畫的主題就體現出來了。還有一次,是世博會前夕,婦聯搞了一次攝影比賽,一位居民送了一幅攝影作品給我看,照片上是一位電工正在中國館前安裝路燈,我靈機一動,給照片取了一個主題,「我為世博增光」,增光用引號引起來,實際上就是諧音,結果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END
新聞標題的製作
1
要題文一致。有很多人的標題和文章是不對應的,就是說標題是標題,文章是文章,兩者毫無關系。出現這種問題的關鍵在人人都想把標題設置的更好,而在設置標題的時候,脫離了文章的主題。比如說,街道曾經有這么一篇通訊,是寫街道市政管理方面的。文章內容是寫街道拆了多少違章,種了多少綠化等等。結果他的標題是「傳承千年文化,打造魅力龍華」。文章通篇讀下來,我沒有看到半點文化。但我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應景的標題,因為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加強文化建設」。顯然這個標題是題不對文的。
2
要易讀易懂。標題不要太晦澀難懂,因為讀者是普通大眾,不是專家學者,太晦澀太難懂就偏離了新聞普眾性的要求。有些人喜歡表現自己有文化,有學問,故意在標題上拽一拽,用一些難懂的不常見的生僻字或冷僻的詩文。當然,不是說是文不能用做標題,是不能用冷僻的詩文。我記得十年前,我還在當老師的時候,我們一個辦公室的十五位老師(包括語文老師),沒有人看懂當時上海教育報的一篇新聞的標題(具體的標題我已經忘記了,但這件事記得很清楚),這樣的標題是沒有生命力的,也不可取。我對這種現象用時髦的話來說,叫裝。
3
用富有表現力的事物來當做標題。所謂有表現力,就是只要一看標題就會令人內心產生激動、感動、憤怒、討厭等心理反應。比如說,韓寒早年寫的文章《穿著棉衣洗澡》,這個標題就非常富有表現力,聽起來就讓人好奇,覺得穿著棉衣洗澡,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吸引讀者去讀這篇文章;還有以前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這樣的標題,一聽就讓人揪心;前幾天解放日報的《醫療過度:一次心臟病就裝了7個支架》,這樣的標題,一聽就讓人氣憤。像這些標題都是屬於有表現力的標題。
4
巧用詩文來當標題。用詩文做標題,既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也可以使文章增添文才,還可以使文章有文學欣賞的價值。叫做一舉三得,但不能過,過了,就是裝。比如:前幾年,湖北洪湖蓮子產業產值超十億元,當時湖北日報作了一個長篇報道,標題就是引用詩句「映日荷花別樣紅——湖北洪湖蓮子產業產值超十億元」(原文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2002年,長江受到污染,《楚天都市報》發了一篇通訊,標題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濁浪令人心憂」(原文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2004年,我發在新民晚報上的一篇通訊,是寫張家園居委書記一心為民的,用了一個標題「一枝一葉總關情」(原文是鄭板橋的『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小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
5
巧用幾個並列的詞語做標題。這里所謂的並列的詞語,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又是相關的。比如,某貧困地區的一名小學教師,看到當地缺醫少葯,心有不忍,就自學醫學。學成後,他一邊從醫,一邊教書,教書的時候對學生特別嚴格也特別慈善,當然,嚴格是對待學業,慈善是對待生活。後來當地媒體對這個老師進行了報道。報道的標題就是「嚴師、慈父、名醫」,大家看看這個標題,三個毫不相關的詞語,卻因為一個人而變得相關起來,這三個詞實際上是這名老師的三重身份,而這三個詞從不同的三個側面刻畫了人物形象。2008年,我寫的一篇徵文,獲上海市委宣傳部優秀論文,徵文的主要內容是寫我對《上海宣傳通訊》這本內看的學習和使用情況。我用的標題就是「邂逅、受益、推薦」,就是說,我如何在茫茫書海終遇到了《上海宣傳通訊》,我從這本書中如何受益,最後又如何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的人。還比如張愛玲的小說《色、戒》等。
6
用疑問句式做標題。這種標題的好處就在於直接提出疑問,讓讀者順著作者的思路去尋找答案。這種標題在寫負面新聞或面對社會某一疑問的時候採用,效果非常好。比如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標題直接引導讀者去尋找答案;前幾年,在針對深圳特區是不是要撤銷的問題,深圳晚報登了一篇通訊,標題是《深圳特區還能維持下去嗎?》可以看出,這兩篇是針對社會普遍疑問而寫的,用疑問句作標題實際上就是自己出題目,自己解答。針對社會上的一些負面新聞,這種標題更能警醒人們,引起人們的關注。比如,前兩天(2月20日),解放日報登了一篇新聞,標題是「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安全嗎?看專家怎麼說」,一看就知道,肯定不安全,安全還要拿出來討論嗎?所以這樣的標題,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眼球。
7
巧用容易引人產生遐想的模糊字眼做標題。這種標題,我把他叫做噱頭標題,這種設置標題的形式是當下最流行的。它主要是利用了人們某種不健康的心理,讓人忍不住去偷窺一眼。比如,《丈母娘要和我睡一張床》,這樣的標題看上去是很嚇人的,但看完全文以後,你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其實是一篇很溫暖的文章,它主要是講妻子出差,丈母娘來自己家照顧生病的自己,晚上睡覺的時候,自己要睡到沙發上去,丈母娘怕他受涼會加重病情,就在自己的床上另加了一床被子,讓他同床不同被。
8
巧用同音字做標題。比如最近關於蘇泊爾廚具重金屬超標的報道層出不窮,其中有一篇報道是這樣的《蘇泊爾廚具:專家再爆「錳」料」》,在這個標題中,作者就巧妙運用了「猛」和「錳」的同音;還比如,前幾天,義大利的一個紀錄片獲得了柏林金熊獎,當天的新聞標題是這樣《義大利紀錄片,柏林擒金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金熊」非彼「金熊」也。
9
直接用文中主人翁的話語做標題。這是一把萬能鑰匙,它的好處是既不會文不對題,也能很好地詮釋文章的主題。前幾天(2月17日),解放日報刊登了一篇長篇通訊,報道了解放軍105醫院院長高春芳的感人故事。通訊的標題就是高春芳的一句話「沒有菩薩心腸,就不配當醫生」。這樣的標題很切合文章的內容,也很能刻畫主人翁的思想境界,就非常好。
END
新聞角度的選取
1
緊跟時代選角度。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這是千古真理。緊跟時代的腳步就是說,當下什麼最熱,就從什麼角度去寫。
2
以小見大選角度。就是說面對一件發生的事件,寫作者不是籠統概述事件的經過,而是選取事件某一個特定的鏡頭,通過特定的鏡頭,慢慢散開,就像一個廣角鏡頭,逐漸發散開來,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貌的效果。比如,會議通訊是很難寫的。一般的人都是這樣寫的: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開了一個什麼會,會議通過(傳達)了什麼內容,最後取得了什麼好的效果。而某地的一篇勞模表彰大會的通訊就寫得非常有特色。它從勞動局局長做報告開始寫,抓住局長向老模鞠躬這一細節,以小見大地寫了社會對勞模的尊敬和愛戴,我記得當時的新聞標題是《向勞模鞠一躬》。
3
從特殊性中選角度。現在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是新聞;你捐款1000元不是新聞,乞丐捐款10是新聞;王菲歌唱得好不是新聞,王菲唱歌跑調才是新聞;王菲和李亞鵬生一個健康的女兒不是新聞,而生了一個兔唇的女兒就是新聞。所以,面對所發生的一件事情,要從共性中找出特殊性。比如今天你說我在這里和你們交流如何寫新聞,絕對成不了新聞,如果你說一個外地民工來街道給機關幹部上新聞寫作課那絕對是一件新聞。2月17日《環球時報》刊登的一條印度的新聞,角度是選得相當的新穎。講的是印度的某貧民窟中,不僅貧窮,而且臟亂差,甚至連廁所都沒有,男男女女都是就地解決。政府也一直沒有認真去解決。有一次,一外來女子和男子結婚,新婚之夜發現當地連廁所都沒有,很不習慣,第二天就逃回了娘家。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地政府被迫無奈,在當地建起了第一座廁所。按照我們的習慣思維,這個新聞一定是寫政府如何如何為民爭取資金,建起了第一座廁所。但是你想想,不要說印度,就是中國,也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廁所,建一座廁所能成為新聞嗎?結果記者轉換了一下鏡頭,以《印度新娘為廁所出走成楷模》為標題,寫了一篇新聞,結果這篇新聞傳播到了全世界。
4
從遺忘的角落中選角度。對於一件事情,共性的東西大家都看得到,都會去寫,作為一個新聞人,要善於從大家遺忘的角落中選取角度寫新聞。
END
寫作中幾個應該注意的細節
不要空話套話太多。有些人一拿起筆,就是「在xx的指導下,在xx的統領下,在xx的正確領導下」,屁放了許多,全是空屁,沒一點作用。新聞就是要短小精悍,要干貨,不要濕貨。
不要大抒特抒個人情感。有些人一寫到幫困送溫暖,就是感謝這個,感謝那個,不然就沒有我的今天。這樣寫太矯情,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就差一句給了我重新做人的機會。否則到是一篇很好的悔改書。
3
不要隨便下結論。在人物通訊中,寫到結尾的地方,有些人總忘不了寫上「他真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崇高的人,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先鋒,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其實這是錯的,新聞只是把主人翁的某一方面,甚至某一個點展示給了人們,結論應該讓讀者去下。
4
一個事件的多個方面,要按編年體的結構來寫。就是說一個事件,它涉及到許許多多的方面,寫的時候,要先寫重要的方面,再寫次要的方面,越是次要的越要放到後面寫。這樣的話,便於報紙編輯人員的編輯。因為報紙版面有限,不可能把你寫的東西全部放上去,另外編輯人員面對許許多多的稿件,也不可能來細細看你一個人的稿件,來幫你挑出重要的,剔除不重要的。一般編輯人員編輯稿件都是從後面往前面刪除,這樣一來,次要的刪除了,也不會影響稿件的質量。
5
投稿時多看幾遍,盡量不要有錯別字。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編輯的尊重。
END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摘自網路經驗
引用http://jingyan..com/article/455a9950e7cae1a16727784a.html
1、寫一則新聞,首先要具備新聞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寫一則新聞,還要具備結構的五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3、寫一則新聞,還要具備新聞的三個特點,即真實性、准確性、時效性.
4、寫一則新聞,還要注意新聞的寫作手法,即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語言要求簡明准確.
總之,要明確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摘自 作業幫
新聞的定義:「新聞」是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的本質:事實
新聞的屬性:時效性、重要性、接近性、
顯著性、趣味性
新聞的要素: 「五個W」和「一個H」
「五個W」:Who(何人)、What(何事)
When(何時)、Where(何地)
Why(何故)
「一個H」:How(如何)
新聞的分類:消息、通訊、評論等
優秀的新聞作品聽起來都是好聽的故事。講故事新聞學是用新聞中的故事抓住受眾。講故事的新聞學是一種突出描述藝術的寫作風格,強調文字描述對感官的刺激,要求記者像語言藝術巨匠那樣,用感覺化視覺化的文字報道新聞並發掘這個故事對讀者生活的意義。具體的故事敘述技巧包括:
●細節:不僅僅用who、what、where、when、why這5個w,不僅僅需要記下引語和事實,還要用你對細節的捕捉力,通過畫面的描寫,把讀者帶到新聞現場。
●人物刻畫:通過故事中人物的眼睛敘述新聞事件,讓讀者感覺到記者不僅僅是報道事實,更是從人性的視角講述這個事件。
●對話:把對話穿插到新聞報道中,會揭示新聞或新聞人物的意義。掌握好新聞報道使用對話的竅門,能加深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
●結構:忌諱使用散文式的結構,結構要緊湊。
●視點:觀點要一步到位,要毫不吝嗇地鏟除模糊報道主題和報道焦點的畫面,不要亂糟糟地把各種細節和畫面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
●讀者:在寫作上,記者要清楚地知道讀者是誰,能夠超越業內的行話,順暢並有一定的節奏感,讀起來不可疙疙瘩瘩地不順暢,最好是清晰透明直截了當。另外,數字的使用要少而精(驚)。
●篇幅:講故事的目的是增添讀者對新聞的理解深度,決不是誇張或是增加稿件的長度。
新聞的特點:內容真實、具體;
反應迅速;
語言簡明准確。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
論、描寫等
新聞的結構:
新聞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 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
標題:高度概括,抓人眼球
導語:用來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實,使讀者一目瞭然
主體:隨導語之後,是消息的主幹,是集中敘述事件、闡發問題和表明觀點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聞的關鍵所在
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後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背景: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
要點:需要准確地提煉出新聞要點,製作出富含新聞要素的生動標題
題長:一般而言,新聞標題字數以16—20個字為宜,且最好能以空白分開,並控制在7—10個字組成一段文字。
規范:單行為主、多用實題
報紙的新聞標題有虛、實之分,實題要交代新聞要素,虛題可以是議論或警句等。
摘自 網路知道
http://..com/link?url=MCu4NiSUSC4qjSX-6Y0nSvOvfgTQu67Oii_LdFNPVc2lEMNxC_
7. 請大家提供一份宣傳稿,文章名為:「不做鷹一樣的個人,要做鷹一樣的團隊."突出團隊精神,謝謝!
評動畫《勇士》的精神
游牧民族喜歡馴養鷹,他們認為鷹是草原上的聖物。然而他們忽略了馴養後失去野性的鷹,即便還能翱翔藍天,卻已經不再是真正的鷹了。天蒼蒼野茫茫的蒙古科爾沁草原上,牛羊成群,蒼鷹盤旋,草原上的勇士像鷹一樣勇往直前,無論前路是狂風暴雨還是烈日冰雪,都不失草原守護者的英雄本色。
怎樣的勇士才是蒼鷹的化身,才能擔當草原守護者呢?今年暑期檔,由上影集團、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民族史詩動畫電影《勇士》,給了熒幕前的大小觀眾一個完滿的答案。
首先,作為鷹一樣的勇士,要有仁者愛人的俠義之心。
懷揣蒼狼護身符的蒙古青年巴特爾踏上了尋找持有白鹿護身符的殺父仇人的遙遠征途,他來到科爾沁草原,恰巧看到王爺府教頭護群的女兒烏日汗幾乎葬身於奔馬怒蹄之下,巴特爾不假思索地飛身相救,終於使烏日汗脫離險境。
俠義精神,對一個勇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勇士如果缺乏基本的俠義精神,那麼即便他功夫再高強也只能算是一介武夫。影片著重表現民族風格,故事中滲透了大量的俠義成份。俠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獨特的一部分,也是較能體現傳統中國民族文化本質的一部分。對於在馬背上過一生的游牧民族來說,俠就概括體現在英雄氣概方面,勇士同時也是俠士。中國人認為,一個人若是大忠大善,那必定會是個極重信 義的人。反之一個人若是大奸大惡,那肯定就是沒有義氣的人。義字當頭是傳統英雄形象的基本特質。俠義是勇士的必備素質之一,也是人極為重要的品質。
而從西方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心中都有一種英雄情結,英雄史詩這一體裁的出現就是力證。現實生活中也許沒有快意恩仇的機會,那麼把自己幻想成為熒幕中的英雄,在大草原上懲奸除惡大展身手,想必每一個有英雄夢的小觀眾都渴望著這樣的快事。
其次,作為鷹一樣的勇士,在面對挫折時要始終秉持永不言棄的精神。
折斷了翅膀的鷹,還能再飛翔么?當巴特爾報仇不成反被霍都重傷的時候他發出這樣的疑問。蒼鷹之所以能夠飛翔,並不僅靠一雙有力的翅膀,還有一種叫作永不言棄的精神在血脈中澎湃。誰說不能人定勝天?誰說不能創造神話 ?巴特爾相信自己可以戰勝傷痛,可以達成打敗霍都的目標。他日積月累勇於拼搏,不僅恢復健康體魄,更練就一身好武藝,這就證明了永不言棄精神在成長路上的重要性。現在隨著物質條件的豐厚,越來越多的「六個口袋」孩子不肯吃苦,他們害怕失敗,不敢面對挫折,潛移默化地養成逃避的習慣。誰沒有過榮辱成敗?誰沒有過艱辛付出?然而要想獲得最終的勝利,必須有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很多人欠缺的,影片用巴特爾的成長故事為觀眾上了生動的一課。
想飛之心,永遠不死。這是鷹的精神。鷹是永不言棄的傑出代表。當雛鷹出生不久,便會接受一次生與死的考驗。雛鷹父母會在合適時期把雛鷹從建在懸崖上的巢穴里扔下去,讓它在生與死的關頭學會做鷹的本領——飛翔。如果身體或翅膀調整不當,或翅膀張開太遲,或不作飛翔的努力,它就會命喪懸崖。雛鷹在被扔出去的傾刻間奮力掙扎,憑著鷹的勇氣和求生的慾望使勁地拍打著自己的翅膀。它就這樣浮翔在萬里碧空,學會了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蒼茫大地之上。成為勇士的歷練之路也同樣荊棘密布,只有在歷經坎坷後,勇士才會把握真正的人生意義。
最後,作為鷹一樣的勇士,一定是善惡分明的正義之士。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 視淋漓的鮮血。從小教養自己的師父竟然就是當年設毒計謀害父親並在比武場上暗算護群教頭的元兇,面對這樣始料未及的狀況,巴特爾有過迷惘、有過掙扎。但他最終還是選擇正義,讓邪惡的霍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所有的義氣必須有一個前提——正義,與正義相聯系,或以正義為基礎。有時為了維護正義,大義滅親也就在所難免了。族群和英雄人物都是實體,會隨歷史而消亡,而積極、優秀、正義的英雄精神則可以千古流傳並為所有民族共享。亞聖孟子認為義氣是充滿渾身的力量。這種氣最偉大最剛強 ,用正直去培養它才沒有妨害,就能充滿天地之間。正氣,就是充滿胸間的正義精神和力量,要與義和道相互配合。這是積累了正義才產生的力量,而不是憑偶然的正義之舉所獲取的。由此可見勇士精神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靠後天的努力養成。勇士精神也不是帶有英雄色彩的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每一個有浩然正氣的人都可以達到的。
草原上鷹在飛。草原上蒼狼在奔跑。草原上勇士在拼搏。《勇士》以其健康向上的勵志主題、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氣勢恢弘的詩意畫面及扣人心弦的精彩情節,廣受觀眾好評。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少年代表的性格;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少年代表的精神。青少年可以從馬頭琴的悠揚音律中聽出大草原的豪情壯志,可以從駿馬奔騰的雄偉畫面中感受到勇士的巍然正氣,更可以在巴特爾的故事中學習到成長真理,充實自己的人生。
8. 關於世博會的演講稿
我與世博同行
剛剛送走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我們又將迎來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從1851年第一屆英國倫敦世博會到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人類已經走過了154年,世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生活的改善離不開新的創意,而世博會正是展現這些創意和文明的重要舞台.
以世博會為目標,實施,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的生動體現,是成功舉辦世博會的重要保證,也是對上海城市精神文明的檢閱.而醫療衛生環境是城市形象的一個窗口.醫療衛生環境健康與否同樣反映著一個城市的形象.
在我們日常的醫療工作中,我們常常告戒我們醫務工作者應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基本准則,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卻依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盡人意的地方,給正常的醫療秩序帶來了不必要的危害,因此迎世博文明行我們要讓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得到充分體現,就必須從文明行醫開始拋除我們工作中的陋習.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攜手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向世人充分展現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嶄新風貌,我想我們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而上海的城市風貌已經深得世界各國人民的贊譽,那麼,2010年上海的精神風貌也將受到檢閱.
我深信:我們世博園區的高科技同樣令人驚嘆,甚至比他們有過之,歷史又走過5年,高科技的腳步邁的更快了.
我們世博園區的規模已經橫跨黃浦江,也將會比任何一屆更美,更精彩;園區里的組織物品也將會不斷更新.翻新,應有盡有,中華民族的特色將令世界愛不釋手,應接不暇!
我期盼:世界變化無窮盡,各令風騷數百年,我們素有5000年文明古國的美譽,那麼在文明程度.精神風貌和和諧發展方面該由我們呈現與世界面前.
世博會是平台,我們是主人, 世博為我們搭起了平台,讓世界了解了我們, 世博為我們建造了橋梁,讓我們與世界更好的溝通,讓我們盡情的展現自己!我們是這里的主人,我們要盡地主之誼讓世界感到熱情與快樂,健康與活力!
人人都在為世博做貢獻,我們也不例外,做為醫務工作者我們倍感驕傲與自豪.在憧憬美好明天的同時,我們也為世博會的精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也要通過自己的雙手,至誠至熱的心和實際行動來實現上海對全世界的承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等到2010年世博會的時候,在完成工作的同時,我希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向全世界的朋友們介紹我們日新月異的上海和歷史悠久的中國,為世博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將期盼世博會的巨大熱情轉化為迎接世博的實際行動,我將與世博共成長與城市共發展.為上海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與上海攜手共前進.
上海申博成功的那一刻舉國歡騰,那份光榮充滿著每個人的心胸。我們期盼著世博給我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依然還記得,同事們交流世博動遷的各項優惠政策時,心中的慶幸感恩溢於言表。世博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環境。
依然還記得,2006年,當得知學校作為優質教育資源將承辦世博工程配套小學時,心中的驕傲、肩上的責任油然而生。世博給我們學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我們努力把學校打造成世博的窗口。
我們的老師,不斷學習充電,用自己的知識底蘊,用微笑、用細心、用關愛,開展活動,認真教學,潛心育人,用自己美好和奮進的形象為學校、為世博增添著一抹亮色。
我們的學生,在班級的主題班會上,講述著最新的世博信息;在班級走廊文化上,貼上了最新最美的世博圖片;在學校主題展示活動的舞台上,用稚嫩的雙手一起奏響了申博的主題曲《茉莉花》;在迎世博小手牽大手尋找身邊的陋習的活動中,以「世博小主人」為己任,對於家長的一些不文明行為敢於「吹哨」,敢於「亮牌」。我們的學生用自己的可愛和執著為學校、為世博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的家長,正在努力的改正身上的陋習,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漸漸消失了;我們的家長時常帶著孩子一起到世博工地走走,感受濃濃的世博氛圍;為了便於與外賓交流,跟著自己的孩子學習簡單的英語日常用語;他們在孩子和老師的影響下,用自己的良好的言行為學校、為世博奏響了和諧的音符。
微笑的老師,可愛的學生,滿意的家長,和諧的校園,學校因世博而生,因為世博精神理念的融入形成了獨特的學校文化。如果說上海的申博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麼我認為世博的人文主題應該是「世博,讓我們更精彩」。
讓我們攜起手來,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的智慧,譜寫出屬於我們的世博輝煌。
9. 12.4法制宣傳廣播稿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很高興能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普法工作的重大意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法用法,從我做起」。
談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或多或少的對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紀是一個法制社會,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生活將無法正常的運行。也許有些人對此會不以為然,認為人應該擁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來決定的。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一個有規則、有規矩的社會中生活,你能不顧一切地去追求這樣的自由嗎?當然不能!做為一個社會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因為在這個社會里,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我們所擁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約束下的自由,如果沒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麼我們也不會擁有自由。法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它的束縛。有了法律,社會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則我們將生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想像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麼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重要,那我們就應該要遵守法律,遵守規則。
我想通過這么一說,大家都了解了守法的重要性了,那接下來就應該要學法了。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要講道理,如果我們人人不講理,那我們的國家將是怎樣一副場面,這個國家怎能還稱其為一個國家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法律意識,提高我們的法律素質,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我們不但要好好學習它,還要合理的運用,才能更好的遵紀守法,維護自身的利益。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朝著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方向在努力。國家一直在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地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教育公民自覺守法,並且學會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對於執法機關,普法的意義則在於能促使執法者更公平、更公正、更合法的行使自己的工作職能,懲治違法犯罪份子,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多年來,我們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好像電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樣,有很多原來對法律一無所知的人,如今都能運用法律來尋求一個說法。隨著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深入的開展,使得人民群眾逐漸接受了法律意識的培養,並自覺自願地運用法律。我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並且從事著基層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我沒有什麼更好的心得,我想普法宣傳教育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效,總結其中的一條經驗,那就是大家都懂得了「學法用法,從我做起。」
應該會有很多人同意我的這個看法吧?有句古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滴小事,積累成山。別看這「學法用法,從我做起」,說著容易,可要真正做到,還是得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和覺悟的。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情,它正是你素質修養的體現,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做了一個好公民,也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違反了規章制度。舉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當你在過馬路的時候,你有沒有嚴格按照交通規則呢?「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的規定你有沒有銘記在心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體現公民的素質和修養。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從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學法用法,遵守法律,進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會形成大家都來學法用法,大家都遵紀守法的大好局面,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有越來越好的治安環境和社會秩序,違法犯罪活動就會大大減少,人民群眾就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我們的國家就會逐步成為健康、文明、法治的國家,這不正是我們普法的目的所在嗎?
同志們,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社會,為了我們自己,請記住「學法用法,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