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一建軍節要干什麼要做什麼
1、擁復軍活動
每年建軍節,制部隊都組織盛大的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同時,還要組織擁軍優屬活動,宣傳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檢查優撫工作的落實情況。
2、墓祭奠英雄人物
在這一天,全軍將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他們自己的活動。有的在部隊舉辦文藝演出,展示他們的才能;有的則到社區訪問孤寡老人,為他們獻上一份親情般的溫暖;而有的則會到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或者進行網上祭奠,以此來紀念那些為革命、為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人物。
3、看望慰問老同志
走訪慰問軍隊離退休老同志老幹部,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4、為貧困家庭獻愛心
在一些偏遠的地區或者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地區,尤其在節日期間,訪貧問苦,切實把黨的溫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2. 請您為八一建軍節以及其思想內涵的宣傳提出一些建議
摘要
3. 八一宣言是什麼
1935年8月1日,紅軍在長征途中,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王明等人,根據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會議上有關在各國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要求,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義在莫斯科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是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著中共關門主義的結束,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開始。
宣言深刻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和蔣介石國民黨政府賣國內戰政策所造成的民族危機,論述「九一八」以來愛國將士、民族英雄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救亡圖存,在偉大精神和必勝信念之後,比較完整地闡述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戰線,同以前的統一戰線口號、主張相比,《八一宣言》有許多特點。宣言提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糧出糧、有力出力、有專門技能出專門技能」的口號,把地主、資產階級、一切軍隊都包括在統一戰線之中。
宣言所主張的聯合抗日,已不止於訂立協定、停止沖突、互相支持的聯合,而是建立「統一的國防政府」、「統一的抗日聯軍」、「組成統一的抗日聯軍總司令部」,要求更有成效、更高級的聯合。
宣言雖未把蔣介石包括在統一戰線內,但卻號召黨派拋棄過去的成見,以「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精神,「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
宣言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比1934年所提六大綱領,更為完善。
宣言的發表,不再是出於策略上的考慮,而是真誠地要求付之實踐,要求各界立即進行協商、談判,召集各界的代表大會,討論抗日救國的實際工作,並表示我黨願作發起人。
宣言倡議成立國防政府,作為救亡圖存的臨時領導機關;一切願意抗日的軍隊共同組成統一的抗日聯軍,實行宣言中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宣言號召全體同胞總動員,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宣言並表示中共願意作為成立國防政府的發起人,紅軍願意在國防政府的領導下,盡抗日救國的天職。
4. 八一宣言的重要影響
《八一宣言》發表以後,很快在國內傳播開來。到這年年底,北平、上海、天津、南京、太原等各主要城市都流傳著這一宣言。到第二年春天,一些邊遠地區如海南島等地也看到了這個宣言。同時,它也在世界40多個國家的華僑中廣泛傳播開來。隨著它的廣泛傳播,《八一宣言》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極大地鼓舞了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抗日愛國熱情,推動了「一二·九」愛國運動的爆發,從而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許多學生讀到宣言後,「如瀕臨死亡的人突然獲救一般,高興得夜不成寐」,「覺得政治上有了方向,目標明確,行動更堅決了」。毛澤東也曾肯定「一二·九學生運動發生於八一宣言之後」。
《八一宣言》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地方實力派等中間勢力發生了深刻的影響,推動了他們與共產黨的合作抗日。當時,退居泰山的馮玉祥看到《八一宣言》後,就公開提出聯合抗日的主張。流亡在莫斯科的方振武,從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吳玉章那裡見到《八一宣言》後,「大受感動,潛到美國去宣傳」。張學良在1935年11月間從杜重遠那裡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不久前發表了《八一宣言》後,當即表示同意與紅軍聯合抗日,並要杜重遠幫他尋找與共產黨聯系的線索。可見《八一宣言》對張學良的思想轉變起了不小的影響。
《八一宣言》還客觀上推動了國共兩黨間的直接接觸,為國共兩黨重新合作開辟了道路。當蔣介石看到《八一宣言》關於各黨派組織全國統一的國防政府的呼籲後,認為可以藉此達到從政治上解決共產黨的目的,立即要宋子文、陳立夫、曾養甫等人設法打通與共產黨的關系。1935年底,國民政府駐蘇大使館武官鄧文儀通過蘇聯政府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王明、潘漢年等人進行了接觸,曾養甫派人與中共中央北方局和長江局取得了聯系。從1936年1月起,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周小舟、呂振羽到南京同曾養甫等人進行了談判。2月,國民黨也派人到瓦窯堡與中共中央聯系聯合抗日的問題。這些談判雖未成功,卻為兩黨重新合作開辟了道路。
《八一宣言》也激發了國外僑胞和流亡國外的愛國人士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更加了解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一位身居國外的同胞當時在倫敦寫信給《救國時報》說:「我以最高的感激與興奮,一而再、再而三地看了救國報上所轉載所翻印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這不獨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篇空前的偉大的文獻,就是在全世界全中國的文書中,也是最庄嚴偉大最沉痛悲憤的一篇。」他又說,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政綱,不只是代表他們黨和無產階級的利益,而且是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民族民主的政綱……任何人,只要是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慶幸和歡迎。」在美國紐約,許多華僑於1935年12月聽完方振武的演說後,立即致電南京政府:要求即行建立國防政府。 《八一宣言》在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方面的積極作用和王明起草宣言的工作,中共中央領導人和黨的文獻都是加以肯定的。例如從1936年1月到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周小舟、呂振羽到南京與國民黨代表曾養甫、岑小岑談判的過程中,周小舟帶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等給宋子文、孫科、馮玉祥、程潛、覃振、曾養甫等人的信件,每信都附有《八一宣言》。
5. 中國共產黨發表了《八一宣傳》,又叫做什麼
您問的是《八一宣言》嗎,如果是,又叫《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沒有專門《八一宣傳》
6. 單位八一建軍節可以開展一些什麼活動
我建議看一下詮釋中國軍人的英雄氣概與大國崛起的精神氣度、把鏡頭的回焦點對准集體答的力量、凸顯中國軍人熱愛和平、不懼犧牲的英雄氣概和國際人道精神的影片,以激勵人們。觀影後還可以召開座談會,讓大家講講自己的感受,然後領導致辭,給單位定下年度目標,讓大家之後又方向地工作。
另外,還可以提前准備,讓單位人員自願報節目,當然這些節目是要體現我國軍人的精神的,八一建軍節這天就可以舉辦一個表演,屆時讓選定的評委投票已經在場的人進行匿名投票,選出最好的節目,排好名次後,當場宣布,給的將的人送上獎品,讓他們講一講他們節目的深層含義以及精神。
7. 八一建軍節怎麼過才有意義
參觀一些跟軍人相關的地方,要是時間允許,今天可以帶小孩出去外面一些博物館或者一些烈士碑,一起去緬懷革命先烈等,並在參觀過程中,教會小孩一些禮貌問題及一些注意事項。
唱關於軍人的歌曲,了解一下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以及相關故事,看一些勵志視頻,感受到軍人的光榮與艱辛,要對軍人致敬。
八一建軍節誕生於1933年,第一個節日慶祝活動在中央蘇區首府——江西瑞金舉行的。
2020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2020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紀念日。
從守邊固防到演訓一線,從疫情防控到抗洪救災,從練兵備戰到脫貧攻堅,從國際維和到遠洋護航……哪裡有戰斗,哪裡就是人民軍隊奮戰的疆場;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子弟兵沖鋒的身影。
往年「八一」前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招待會,共同慶祝「八一」建軍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像往常一樣與各位朋友在現場歡聚一堂,在此,謹向大家致以節日的問候。
8. 八一建軍節的意義
八一建軍節是為了紀念人民軍隊的誕生或艱辛歷程,激發將士們捍衛國家的鬥志,接接濟在每年的8月1日,通常這天,中國各地都要集中開展擁軍有所擁政愛民的活動,紀念人民軍隊的黨參建軍節的習俗,一般是機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開展新設各式各樣的擁軍活動,每年建軍節部隊都組織盛大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各級政府也組織隆重的軍隊聯歡晚會和誰座談會,邀請老紅軍,軍隊離休幹部會員,退伍軍人革命長革命三場軍人叫烈士軍,所代表參加。同時還要組織永軍優秀活動宣傳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檢查,由於工作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的困難及時給予解決,各級政府,廣大人民群眾歷來把開展永久優秀的活動作為紀念,建軍節的保留節日。
9. 八一建軍節知識
八一建軍節由來及相關知識:
八一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的二十軍、十一軍二十四師和十師一部、四軍二十五師兩個團,第五方面軍的三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裝,共兩萬餘人。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起義原定7月30日夜發動,後因張國燾的阻撓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餘人,繳獲槍支5000餘支,子彈100萬余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旋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議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這樣做的目的,是准備同富有革命傳統的廣東東江地區農民起義軍匯合,發動土地革命,進軍廣州,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並奪取出海口,取得共產國際的援助,重新舉行北伐。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佔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匯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起點。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成為工農紅軍的骨幹之一。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據統計,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的10個人當中直接或間接參加過南昌起義的有7位:朱德、賀龍、劉伯承、聶榮臻、陳毅、林彪、葉劍英。
第一個「八一」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誕生於1933年,她的第一個節日慶祝活動,是在中央蘇區首府——江西瑞金舉行的。
1933年6月26日,中共蘇區中央局發出《關於「八一」國際反戰爭斗爭日及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決定》。決定指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紀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動,已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的日子。」爾後,中央革命軍事委會員針對為什麼確定「八一」為建軍節作出這樣的解釋:「1927年8月1日發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中國工農紅軍在歷年的艱苦戰爭中,打破了帝國主義國民黨的歷次進攻,根本動搖了帝國主義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已成了革命高漲的基本杠桿之一,成了中國勞苦群眾革命斗爭的組織者,是徹底進行民族革命戰爭的主力。本委會為紀念南昌暴動的勝利與紅軍的成立,特決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7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作出《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批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
隨後,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軍委就如何搞好第一個建軍節作出了一系列決定。蘇區中央局宣傳部還特別統一擬定頒布了16條宣傳標語和31條口號,出台了《「八一」紀念宣傳大綱》。蘇區黨、政、軍領導紛紛作出動員,毛澤東專門撰寫了《新的形勢與新的任務》一文,發表在7月29日的《紅色中華》報上;博古作了以《戰斗的紀念節,戰斗的任務》為題的多場專題演講;張聞天到機關、學校作了《「八一」與帝國主義戰爭危險》的專題報告。與此同時,蘇區各級政府組織群眾開展了集會、遊行、晚會活動,紅軍各部的宣傳活動更為熱烈。
1933年8月1日,第一個「八一」建軍節慶祝活動在葉坪紅軍廣場舉行。凌晨,蘇區軍民打著火把,從四面八方朝葉坪村涌來,工農劇社組成的歡迎表演團站在紅軍廣場入口處,邊舞邊唱。慶祝活動分閱兵式和分列式,為防敵機轟炸,決定閱兵式在天亮前進行完。4時整,閱兵式開始,軍樂奏起,禮炮齊鳴,毛澤東、朱德、項英三位領導策馬而行,檢閱長達六百餘米的紅軍隊列,紅軍指戰員以注目禮相迎,歡呼聲、口號聲響徹雲霄。第二項是宣誓。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新成立的紅軍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授軍旗,向兩個師發出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的戰斗命令,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組成兩塊方陣,指戰員高舉拳頭進行宣誓。第三項是授旗授獎。中革軍委領導分別給各紅軍學校授校旗,給紅軍各團隊授戰旗,向功勛卓著的紅軍指揮員頒發紅星獎章。此時,天已大亮,中央政府和各黨、群團體代表致祝辭,分列式隨之開始。紅軍方隊在一面面戰旗引領下闊步通過檢閱台,戰士們一面高呼著口號、一面向檢閱台上的首長行注目禮。長長的受閱隊伍從檢閱台前整整走了一個多小時。堅定的步伐踢落晨霧,踏碎塵土,踹動著這個令人難忘的清晨,把「八一」兩個大字嵌入史冊。
我軍稱謂的歷史演變:
中國人民解放軍名稱誕生於1927年8月1日,誕生以來曾先後使用過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 四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名稱。
從中國工農革命軍到中國工農紅軍
1927年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的北伐軍兩萬餘人,在江西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在起義過程中並沒有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仍稱為國民革命軍。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同志在湖南、江西邊界地區,領導農民、工人和革命士兵舉行了秋收起義。參加起義的主力部隊編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這是我黨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轉戰到井山,同毛澤東同志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後改稱政治委員)。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第51號通報,規定各地工農革命軍一律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據地的工農革命軍及其他工農武裝開始陸續改稱紅軍。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紅軍又先後編成了紅一、紅四、紅二方面軍。1933年5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組織中國工農紅軍總部,任命朱德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周恩來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
從中國工農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根據黨的洛川會議和我黨同國民黨達成的協議,於1937年8月將紅軍主力部隊改名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下轄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師和直屬隊。全軍共4.6萬人。同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八路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屬第二戰區序列,並任命朱德為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彭德懷為副總司令。由於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八路軍這個名稱已在群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國民政府令其改變番號,但一般情況下,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八路軍。
1937年10月,根據國共兩黨協議,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廣東、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於1938年1月6日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為副參謀長,鄧子恢為副主任。新四軍下轄4個支隊和1個特務營。全軍共約1.03萬人。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為對抗蔣介石取消新四軍番號的反動命令,中共中央軍委於1941年1月20日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軍長葉挺在皖南事變中與國民黨軍談判時被扣),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新四軍新的軍部在江蘇鹽城,以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為基礎組成,並將活動於隴海鐵路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統一整編為7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全軍9萬餘人,繼續堅持華中敵後抗戰。
從八路軍、新四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獨占勝利果實,消滅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蓄謀發動內戰。為適應國民黨將要發動內戰的形勢,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各戰略區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調整戰略部署:由關內各解放軍抽調11萬主力部隊及2萬余名黨政軍幹部挺進東北;浙江、蘇南、皖南、皖中地區的新四軍撤至長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國軍(即八路路軍南下支隊)及我河南軍區部隊分別撤至以桐柏為中心的鄂豫解放軍,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合。
1945年10月31日,由關內各解放區進入東北的部隊和東北抗日聯軍等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羅榮桓分別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分別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勁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任副政治委員。1946年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中共中央在調整戰略部署的同時,發出關於野戰兵團的編組與指揮關系的指示,要求各戰略區都應編有能夠機動的突擊力量,能夠實行極大機動,即能夠脫離本戰略區域到其他區域作戰。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戰略區的部隊都陸續進行整編,先後組成了晉冀魯豫野戰軍、晉察冀野戰軍、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等。至1946年6月,全軍共組成27個野戰縱隊(有的稱師)及6個野戰旅。全部野戰軍61萬人,另有地方軍66萬人。
1946年6月,國民黨公開撕毀國共兩黨簽定的《停戰協定》,悍然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各解放區軍民奮起自衛,人民解放戰爭全面展開。由於戰略任務發生了根本變化,從1946年9月中旬起,我軍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和彭德懷分別任正副總司令。從此,我軍一直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於當時戰事繁忙,各部隊改稱的時間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10. 8月1日建軍節的內容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軍節。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所以,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的習俗主要是個機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開展形式各樣的擁軍活動。
每年建軍節,部隊都組織盛大的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各級政府也會組織隆重的軍民聯歡晚會或座誡會,邀請老紅軍、軍隊離退休幹部復員退伍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及烈軍屬代表參加。同時,還要組織擁軍優屬活動,宣傳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檢查優撫工作的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