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十五軍黃梅革命小故事
1924年8月,李子芬、張獲伯和石炳乾加入黨組織,成立了黃梅縣的第一個黨組織,即中國共產黨黃梅小組,組長李子芬。8月11日在黃梅青年讀書會的基礎上,建立了少年黃梅學會,作為黃梅黨小組和團支部對外的公開活動機構。1925年3月,成立中共黃梅特別支部。特支書記李子芬,特支組織委員鄧雅聲。到1926年3月,黃梅特支下轄13個基層支部,全縣有黨員100餘人。早期的共產黨人,經常在『帥新屋』聚會。1924年8月,李子芬、張獲伯和石炳乾加入黨組織, 1926年5月,黃梅建立第一個縣委級的組織——中共黃梅地方執行委員會,地委下轄5個區委。熊映楚擔任地委書記,也可以說是黃梅第一任縣委書記。中共黃梅縣委員會舊址即設在『帥新屋』。
在中共黃梅縣委領導下,革命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並迅速推向全縣,乃至鄂東地區,將革命運動推向高潮。參與會議的同志後來都成為我黨重要領導幹部。帥家兒女許多人走上革命道路有著密切關系。
鄧雅聲同志,後來參加毛澤東主席主辦的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在毛主席親自主持召開的湖北省農民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省農民協會秘書長,在毛主席和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積極從事全省農民運動。後來不幸被捕,壯烈犧牲。1944年,毛澤東對聶鴻鈞同志說:『代我梢個口信,問候鄧雅聲、宛希儼的家屬。』1980年《鄧雅聲烈士及其遺著》出版,李先念、茅盾、趙朴初為其題詞、中組部副部長,鄧雅聲的戰友郭述申同志為其作序。。
宛希儼同志,在大革命時期,即為我黨省市黨委重要領導人,主編漢口《民國日報》,首先發表毛澤東同志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八一』南昌起義前夕,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長,參與策劃南昌起義,後不幸被捕,壯烈犧牲
中共黃梅縣委的故址『帥新屋』,位於黃梅縣南街,具體位置大約在現在的黃梅縣城關中心小學校區及周圍。當地習慣稱『帥新屋』.即前清探花帥承瀛所建,故又稱<探花府>.大院座北朝南,包括大小房屋108間,內設學堂,置田產專供子孫教育費用.有東、西花園,頗懼規模;作為探花帥承瀛養老及後代子孫居住。抗日戰爭以前,帥承瀛子孫基本都住在帥新屋,二十世紀初,一些青年知識分子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帥新屋』,深宅大院,較為隱蔽,成為進行革命活動最佳聚會場所。抗日戰爭時期,黃梅淪陷,『帥新屋』被毀,日本投降,『帥新屋』只留存殘牆斷垣,一片廢墟;解放初期門前旗鼓、石馬等這些文物還在,後來不知被人搬往何處。『帥新屋』規模巨大,子孫也無力修復,一直維持到解放後,大約在五、六十年代,先後被城關小學做了新校舍和其他建築;有些遺留文物在文化大革命中損失殆盡。
② 一般的縣委宣傳部都有哪些科室各個科室的正副科長以及宣傳部的領導都有哪些
基本包括辦公室(正副主任),宣傳科(正副科長),理論科(正副科長),新聞協調中心(正版副主權任),黨教科(正副科長),文化事業科(正副科長),人事科(正副科長),文明辦(正副主任)
縣委宣傳部一般設一名正部長,副部長4-6名,其中一名副部長兼辦公室主任,一名兼文明辦主任
③ 同樣是副處級領導幹部,縣委宣傳部長和副縣長,他們有何區別
一是主管領域不同;二是日後發展方向不同。
首先說說宣傳部長,主要是負責思想、文化、宣傳、新聞等領域,也就是常說的意識形態,具體包括主持制定宣傳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工作要點和推進措施,解決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組織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指導理論武裝、黨員教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組織推進宣傳輿論工作,指導新聞宣傳、社會宣傳、對內對外宣傳和輿論導向工作;組織推進文化事業發展,指導文化活動、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工作;組織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文明創建活動、文明生態村和新農村建設工作。
當然,也不排除副縣長進入黨務口,宣傳部長進入政府口的情況,但一般不多見。除非這個人能力很強,組織上面准備重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安排到不同崗位進行全面鍛煉提高。
④ 市委何市政府的區別
市委是黨組織,市政府是行政機構。市委的領導是市委書記,市政府這里是市長。兩套班子。
如果到國家級市委就相當於黨中央,市政府就是國務院。黨中央是共產黨的組織,管人,國務院是行政組織,管事。
⑤ 宣傳部職責是什麼
配合系團總支學生會各部門的學生活動,利用廣播、牆報、宣傳櫥窗、刊物等形式,做好校系中心工作的海報宣傳,宣傳教育同學,引導鼓勵同學參加學生活動。
負責學生會各項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
⑥ 黃梅縣人民政府的現任縣長副縣長簡介及分工
馬艷舟,男,漢族,湖北省團風縣人,生於1968年7月,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6月入黨,大學學歷。1990年7月至1997年4月在黃州市計委工作;1997年4月至1999年3月任黃州區計委國地科科長;1999年3月至2002年5月任黃州區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任黃州區陶店鄉黨委副書記、鄉長;2003年11月至2010年12月任黃岡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黨工委委員;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任中共黃梅縣委副書記;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任中共黃梅縣委副書記、黃梅縣人民政府代縣長;2011年3月至今任中共黃梅縣委副書記、黃梅縣人民政府縣長。
分工: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主管經濟、財稅、編制、監察、審計工作。
龔家雄,男,漢族,黃梅孔壟鎮人,1973年12月出生,1993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黨校大學學歷。1993.07--1994.01任黃梅縣五祖鎮幹部;1994.01--1996.09任黃梅縣五祖鎮團委書記;1996.09--1997.01任黃梅縣五祖鎮組織幹事;(1996.09—1996.11黃岡市委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1997.01--1998.03任黃梅縣五祖鎮黨委組織委員;1998.03--2000.05任共青團湖北黃梅縣委副書記;(1999.09—1999.11黃岡市委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2000.05--2002.12任共青團湖北黃梅縣委書記;(1999.09--2001.12 湖北省委黨校法律專業學習)2002.12--2003.05任黃梅小池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03.05--2004.08任黃梅縣小池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兼小池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2004.08--2005.02任黃梅縣小池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兼小池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2005.02--2006.11任黃梅縣停前鎮黨委書記、鎮長;2006.11—2007.03換屆待安排,當選為黃梅縣第十二屆縣委委員;2007.03—2008.05任黃梅縣政府黨組成員、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2008.05--2009.12任九江長江大橋公路橋管理局副局長、黃梅縣政府黨組成員、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2009.12--2011.11任黃梅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2011.11至今任黃梅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2012.04-2012.07省委年輕幹部成長工程中青班學習)。
分工: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分管項目建設、旅遊經濟、信訪、社會穩定、應急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金融、保險、稅收、物價、統計、政府法制等方面工作。分管縣政府辦公室、縣金融辦、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兩型」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公務員局)、縣國稅局、縣地稅局、縣民族宗教旅遊局、縣信訪局、縣統計局、縣物價局、縣糧食局、縣行政服務中心、黃岡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黃梅辦事處、縣招標投標監督管理局(縣招標投標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縣經管局、縣政府法制辦、縣志辦、縣行政學校、縣人行、縣銀監辦、縣工行、縣農行、縣中行、縣建行、縣農發行、縣信用聯社、縣郵政銀行、縣人保財險公司、縣人壽保險公司、縣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縣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協助縣長分管縣編委辦、縣財政局、縣國資局、縣農發辦、縣綜改辦、縣監察局、縣審計局。聯系黨群、人大、政協、軍隊、武警、法院、檢察院和九江大橋公路橋管理局工作。
唐志紅女,漢族,重慶人,生於1972年1月,大學學歷。1990.9至1994.7西南政法大學學習;1994.10在麻城市司法局工作;1999.12月任麻城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2005.12任黃岡市檔案局副局長,2006.11任黃梅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分工:負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廣播電影電視、體育、血防、外事僑務、對台、檔案等方面工作。分管縣教育局、縣文化局(新聞出版局)、縣衛生局、縣廣播電影電視局、縣體育局、縣科技局(知識產權局)、縣檔案局、縣外事辦、縣地震辦。
熊寶林,男,漢族,湖北黃梅人,生於1964年11月,1983年10月參加工作,1988年6月入黨,本科學歷。1983年10月至1984年09任黃岡軍分區戰士;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任信陽陸軍學院學員;1986年7月至1989年10月任41集團軍123師機要科參謀;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任鄂西軍分區機要通信參謀;1990年10月至1991年9月任鄂州軍分區機要通信參謀;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任鄭州電子技術學院學員;1993年7月至2002年3月任黃岡軍分區參謀;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任紅安縣人武部副部長;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任黃梅縣人武部副部長;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任黃梅縣人武部部長;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任中共黃梅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部長;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退伍在家待安置;2011年1月至今任黃梅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分工:負責工業經濟、外經外貿、安全生產、交通、招商引資、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葯品監督、煙草管理、鹽業管理、電力等方面工作。分管黃梅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縣經信局、縣工業經濟聯合會、縣招商局、縣商務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安監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縣供銷社、縣煙草局、縣鹽業公司、縣供電公司、縣電信公司、縣郵政局、縣移動公司、縣聯通公司、中石化黃梅分公司、中石油黃岡分公司黃梅片區。
許正清,男,漢族,湖北蘄春人,生於1966年10月,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6月入黨,黨校大學畢業。1984年7月至1991年7月在蘄春縣實驗小學任教;1991年7月至1993年3月在蘄春縣委宣傳部工作;1993年3月至1994年9月任蘄春縣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1994年9月至1997年1月任蘄春縣委宣傳部宣傳科長;1997年1月至1999年2月任蘄春縣大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1999年2月至2004年2月任蘄春縣大同鎮黨委書記;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任蘄春縣廣電局總支書記、局長;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任蘄春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廣播電視局局長;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任蘄春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2011年1月至今任黃梅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分工:負責農業、農村、民政、防洪救災、移民、扶貧開發、人口和計劃生育等方面工作。分管縣農辦、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民政局、縣殘聯、縣老齡辦、縣防辦、縣移民局、縣水產局、縣農機局、縣畜牧獸醫局、縣氣象局、縣扶貧辦、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協會;協管龍感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黃擁華,男,漢族,1977年10月生,湖北羅田人,199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7月參加工作,湖北省委黨校法學專業畢業,黨校研究生學歷。1991.09 - 1994.07麻城師范學校普師班學習;1994.07 - 1999.10任羅田縣雙鳳坳中學、城西小學教師;1999.10 - 2003.02任共青團羅田縣委辦公室科員;(期間:1998.09—2001.06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應用文專業學習;1999.09—2002.06 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2003.02 - 2005.11任共青團羅田縣委副書記;2005.11 - 2006.11任共青團羅田縣委書記;2006.11 - 2009.07任羅田縣駱駝坳鎮黨委書記、鎮長;(期間:2006.09—2009.07 湖北省委黨校法學專業學習)2009.07 - 2011.10任黃岡市審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11.10 -2011.12任黃梅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中共黃梅縣第十三屆縣委委員。2011.12至今任黃梅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分工:負責城鄉建設、城市管理、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人民防空、城市投資、園區建設、公安、司法等方面工作。分管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綜合執法局、公安局、司法局、縣國土資源局、縣礦管局、縣環保局、縣人防辦、縣房產局、縣規劃局、縣城市投資管理中心(縣綜合投資公司)。
⑦ 紅安三名副縣長公
女,1971年2月出生於黃梅縣,1989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現任紅安縣委常委、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歷任:黃梅縣五祖中學教師;黃梅縣五祖鎮向葵管理區婦聯幹事、婦聯主席;五祖鎮黨委委員、婦聯主席;五祖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黃梅縣杉木鄉黨委副書記; 黃梅縣獨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黃梅縣獨山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黃梅縣獨山鎮黨委書記;紅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紅安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紅安縣委常委、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女,1971年1月出生於紅安縣,1990年7月參加工作,非黨,大學學歷。現任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歷任:紅安縣司法局宣教股幹部、縣實潔律師事務所律師;上新集鎮副鎮長(掛職);縣司法局副主任科員;縣政協辦副主任科員;紅安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政協辦副主任科員;紅安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體育局副局長;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男,湖北黃梅人,漢族,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1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歷任:黃梅縣濯港財政所幹部;黃梅縣公安局下新派出所科員;黃梅縣公安局辦公室科員;黃梅縣公安局裝備科科員;黃梅縣公安局裝備科副科長;黃梅縣公安局張河派出所所長(期間:1998.09—2001.12 湖北省委黨校法律專業學習);黃梅縣公安局濯港派出所所長;湖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治安戶政處處長助理;黃梅縣公安局黨組成員、濯港派出所所長;黃梅縣公安局黨組成員、小池分局負責人;黃梅縣公安局黨組成員、副政委;黃梅縣公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岡市公安局龍感湖分局政委;紅安縣公安局局長、督察長;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政府黨組成員、政法委副書記,公安局黨組書記、局長、督察長。 男,1967年12月出生於紅安縣,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現任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財政局局長、黨組副書記。歷任:原宜昌醫專學生紅安縣中醫院醫師紅安縣永河衛生院醫師紅安縣勞動局幹部、仲裁辦副主任紅安縣委組織部幹部紅安縣委組織部辦公室副主任紅安縣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紅安縣委組織部紀檢員兼辦公室主任紅安縣永佳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紅安縣永佳河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紅安縣永佳河鎮黨委書記、鎮長紅安縣八里灣鎮黨委書記、鎮長紅安縣高橋鎮黨委書記、鎮長紅安縣副縣級幹部、高橋鎮黨委書記、鎮長紅安縣副縣級幹部,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紅安縣副縣級幹部,縣財政局局長、黨組副書記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財政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 男,湖北黃州人,漢族,1970年3月出生,1989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 現任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歷任: 黃岡縣但店鄉青年幹部、鄉團委書記;共青團黃州市宣傳部部長;共青團黃州市委副書記;團風縣團委書記;團風縣方高坪鎮黨委副書記;團風縣但店鎮鎮長;團風縣但店鎮黨委書記;團風縣但店鎮黨委書記、鎮長;團風縣淋山河鎮黨委書記、鎮長;團風縣副縣級幹部、淋山河鎮黨委書記、鎮長;團風縣副縣級幹部、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男,湖北黃梅人,漢族,1971年6月出生,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 現任紅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歷任: 黃梅縣第二中學教師;黃梅縣實驗中學教師;共青團黃梅縣委組織部長;黃梅縣五祖鎮黨委組織委員;黃梅縣柳林鄉黨委副書記;黃梅縣柳林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黃梅縣柳林鄉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黃梅縣黃梅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黃梅縣蔡山鎮黨委書記、鎮長;中共黃岡市委黃岡市人民政府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⑧ 宛希儼的人物事跡
1919年5月至6月,武漢地區掀起響應北京「五四」運動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在惲代英、林育南的領導下,宛希儼和同學們走上街頭,沿街散發傳單,呼籲民眾共同反對侵略者與賣國賊,要求北京政府拒絕簽和約,給學生以愛國自由。在武漢學生聯合會的組織下,各校開始罷課,並於6月1日舉行示威遊行。湖北督軍王占元、省長何佩瑢調集大批軍警鎮壓學生運動,釀成「六一」慘案。慘案發生後,熱血沸騰的宛希儼積極投身於學生運動的浪潮,他和同學們一起通過各種形式抗議軍警暴行,鼓動商界罷市、工人罷工,聲援學生運動。湖北當局懾於群眾運動的迅猛發展,被迫釋放了慘案中被捕的學生,公葬死難學生並優撫其家屬,賠償慘案造成的全部損失。武漢地區的學生反帝愛國斗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使宛希儼經受了一場斗爭的洗禮,他由此發現「全國人民之大團結」才能「為大規模之運動」,逐漸認識到無產階級的偉大力量。
1920年春,宛希儼加入林育南、謝遠定、李書渠等人發起的健學會。5月,他與陳學渭等人發起成立了以「本互助的精神,切實做人和研究適用的學術為宗旨」的進步社團——武昌人社。健學會和人社都是在惲代英首倡的互助社影響下成立的小團體。10月,惲代英親自參加健學會,與會員一道閱讀進步書刊。宛希儼受惲代英、林育南等人的影響,逐漸接受社會主義思想,並開始閱讀有關理論書籍。其中,惲代英送與他的《共產主義ABC》,宛希儼愛不釋手,常常廢寢忘食地反復閱讀。通過學習,宛希儼心裡長期存在的一些疑問,漸漸地找到了答案。
1921年9月,宛希儼考入南京東南大學。在這里,他更加勤奮而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學說,思想認識有了很大提升。1922年5月,宛希儼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他以個人身份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並於次年參與協助建立國民黨南京區黨部,兼任第一區黨部常委。這一時期,由於宛希儼等人的努力,南京國共兩黨在許多重要活動中都實現了合作。
宛希儼還利用寒暑假回鄉探親機會,與旅滬、旅寧的黃梅縣同學吳致民、熊映楚、王一飛、李子芬等人發起建立黃梅平民教育促進會、少年黃梅學會,組織群眾、進步青年學習革命理論,同時籌建黃梅黨團組織,領導開展群眾運動和反霸斗爭。1924年5月,中共黃梅縣委成立,宛希儼兼任縣委宣傳部部長。在縣委的領導下,黃梅縣的農運、青運迅速蓬勃開展。1925年初,中共南京小組分為中共南京支部和中共浦口支部,同屬中共上海地委領導。宛希儼任南京支部書記,主持南京黨組織的工作。8月,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在上海正式成立,宛希儼當選為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部長。
1925年5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在上海爆發,當時正在上海的宛希儼親身經歷了這場斗爭。他回到南京後,立即向東南大學學生會作了報告,旋即奔走於南京各學校,籌備召開全市學生大會,聲援「五卅」運動。6月3日上午,南京各界萬餘人在公共體育場集會。會上,宛希儼報告了上海「五卅」慘案經過,號召各界同胞一致奮起,積極聲援。會後,各校學生手執小旗、臂纏黑紗,上街遊行示威,一路上呼口號、散傳單,聲勢浩大。到達下關時,正值英商和記蛋廠工人下班,宛希儼當即派學生攔住工廠大門向工人作演講。在學生們的宣傳下,次日上午,和記蛋廠工人集體罷工。
此後,宛希儼和曹壯父、吳致民等人以東南大學學生會的名義,常駐下關指揮罷工運動。為使斗爭進一步深入,他們把政治罷工和爭取改善工人生活條件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向買辦資產階級提出增加工資待遇等13項復工條件,並在下關大舞台成立工會,組織動員全市30萬工人參加大罷工。面對英方鎮壓,宛希儼等4人出任調查委員,撰寫《南京和記案調查報告》,刊登在上海《民國日報》上,嚴正駁斥了英帝國主義的狡辯。
1925年11月3日,全國學生總會在北京舉行全國臨時代表大會,反對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政府密謀的關稅會議。宛希儼代表南京學生前往出席,被推選為審查委員會委員,並代表大會授權在記者招待會上報告此次學生會議對時局問題的看法。他的講話義正詞嚴,說服力強,給全體與會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底,宛希儼赴廣州,出席1926年1月1日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被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調至武漢工作。 回到武漢後,宛希儼受命協助中共武漢地委委員董必武創辦《楚光日報》,並任主編。
《楚光日報》於1926年3月24日正式創刊,是在中共武漢地委的實際領導下以民間報紙名義公開發行的四開日報。社址最初設在錦春里2號(今漢口銘新街3號)。《楚光日報》由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化名創辦,名義上是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的機關報,但因其主編宛希儼和工作人員龔孟賢、劉竹賢、祖山竹、秦君俠都是共產黨員,所以實為湖北共產黨組織創辦的第一份日報。北伐軍進入武漢以前,該報以「灰色面目」出現,慎重而巧妙地反映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北伐軍進駐武漢以後,該報先成為國民黨「中央黨部所轄之報紙」,後才明確為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的大型日報,實際是共產黨的喉舌。
董必武十分器重宛希儼,事無巨細,均與之商討,更將辦報的重任委託於他。由於當時的湖北還處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之下,若在報紙上宣傳馬克思主義,就會遭到查禁。董必武告訴宛希儼,《楚光日報》開始不要辦得太紅、太革命,先讓報紙站住腳跟,取得陣地,然後一步步發展。宛希儼根據董必武辦報的指導思想,報紙創刊初期,其評論的色彩並不濃重;而取得合法地位後,則開始大量報道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消息,不斷揭露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並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宛希儼還常常深入工人、農民和學生中,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並親筆撰寫反映群眾斗爭的報道文章,或在社會新聞版上經常刊登有關消息。6月9日,該報頭版頭條刊登了「漢口各界漢案周年紀念大會」啟事,以顯著位置刊出漢口「六一一」慘案(1925年6月11日,英國士兵在漢口射殺聚會群眾,死40人,傷數十人——編者注)紀念宣傳大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收回租界」「撤銷領事裁判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嚴懲殺人兇手」等口號。同時還在題為《再論復驗紅契與民間疾苦》的社論中揭露軍閥吳佩孚對湖北人民的橫征暴斂和各省軍閥爭奪地盤、荼毒民生的罪行。
《楚光日報》以其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場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日銷售量一度高達7000餘份;同時也引起了湖北當局的注意。1926年7月和8月,《楚光日報》兩次被漢口警察廳查封,宛希儼和編輯夏綺被拘捕,後經營救出獄,報紙被迫停刊。10月,北伐軍佔領武昌後,《楚光日報》移交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主辦,直至1927年汪精衛叛變後最終停刊。
北伐戰爭高潮到來前夕,宛希儼按照中共中央關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部署,籌備召開了國民黨漢口特別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和第二次代表大會。宛希儼是兩次大會主席團的執行主席,會上均被選為國民黨漢口市黨部執行委員、常委兼宣傳部部長。
北伐軍佔領武漢三鎮後,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開始分批從廣州遷往武漢。為適應形勢需要,中共中央秘書廳、中央組織部、中央軍委等機關也由上海遷到武漢。11月下旬,宛希儼調至《漢口民國日報》任主編。 《漢口民國日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以國民黨中央黨部、湖北省黨部、漢口特別市黨部三家名義創辦,受中共中央直接領導的大型革命報紙。其編輯方針系由瞿秋白、蔡和森領導的中共中央宣傳部制定,由董必武主持具體工作。沈雁冰回憶稱,這份報紙「實際上直接受黨中央宣傳部的領導,是黨中央的機關報」。該報於1926年11月20日正式發刊,平時出對開3大張,遇有革命紀念活動,還加出半張特刊。其社址設在當時的武漢散生路忠信二里4號(今漢口江漢路泰寧街2號),宛希儼、高語罕和沈雁冰先後擔任總編。當時,全報社不過20餘人,絕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
《漢口民國日報》並無專職記者,「為求題材豐富,消息靈通起見」,從上海、北京、天津、廣州、重慶等地聘請業余兼職通訊員撰稿,或由有關單位直接供稿。從內容看,《漢口民國日報》公開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綱領和政策,揭露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土豪劣紳的罪惡,揭發和批判國民黨右派破壞統一戰線、破壞革命事業的陰謀活動,並以大量篇幅發表國內外革命運動的消息,特別是農民運動、工人運動以及青、婦、學、商各界革命活動的消息;報道北伐戰爭勝利的喜訊以及國民革命軍進入長江、黃河流域後武漢風起雲涌的大好革命形勢;宣傳農講所為革命培養幹部的典型事例。
1927年1月3日,英帝國主義在漢口租界調水兵上岸武力驅趕集會群眾,造成「一三」慘案。慘案發生後,宛希儼等人一面以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代表的身份出面交涉,一面則在《漢口民國日報》上連篇披露慘案真相,報道武漢及湖北全省人民群眾抗議活動的消息,並奮筆疾書了社論《收回租界問題》。
而就在同日,蔣介石乘國民政府第二批成員到達南昌之機,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政治會議第六次臨時會議,背棄廣州原議,提出將國民政府搬到南昌,以便於他對國民政府進行控制。面對蔣介石叛變革命的陰謀,《漢口民國日報》發表了宛希儼署名的社論《要求中央黨部國民政府立即遷鄂》《現在大家應該注意的是什麼?》等文章,揭露並批判蔣介石違抗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關於遷都武漢的決定,擅自主張遷都南昌、欲將國民黨中央和政府置於其北伐軍總司令部控制之下、叛變革命進行分共的陰謀活動,指出其對革命運動的危險性,提出了斗爭任務是要促進黨的統一、軍事的統一,由黨指揮軍隊。同時還指出,國民黨內的矛盾,不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問題,而是國民黨自身的矛盾問題,與其造謠說國民黨「共產化」,不如說共產黨「國民黨化」,如果國民黨丟棄民主化、革命化的使命,丟離社會主要基礎農工,無異於宣告自己死亡。不僅如此,1927年3月19日,他以《蔣介石竟反對恢復黨權》為標題,詳細報道南京市國民黨黨部被無理宣布解散,九江市黨部、市總工會被武裝搗毀,4位負責人被慘殺的反動暴行,指名抨擊蔣介石。27日,宛希儼在《漢口民國日報》發表社論,首次公開提出「打倒蔣介石」的口號。郭沫若在南昌所寫的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也被宛希儼拿到《漢口民國日報》上發表。
批蔣之外,群眾運動也是《漢口民國日報》關注的重點。3月,由毛澤東在武昌都府堤撰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開始在武漢陸續發表。宛希儼以《湖南農村斗爭內容之分析》為題,於1927年3月4日和5日在《漢口民國日報》上連續發表毛澤東的報告。為突出農民斗爭的意義,宛希儼在發表這篇報告時,特意加了一個副標題「為封建勢力與民主勢力之消長」。報告發表後對當時的農民運動起了極大的指導與推動作用。
4月,宛希儼被調至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機要科長,協助秘書長林祖涵展開工作。不久,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為此,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緊急會議,分析國內外的嚴重局勢,決定到南昌組織武裝起義。宛希儼服從革命需要,投筆從戎。他奉命為起義做准備工作:一方面指示各級工作人員轉入地下活動,一方面整理文件,清理槍支彈葯。直到接到周恩來的指示後,他才與愛人黃慕蘭和部分中央機關工作人員一起,攜帶著文件和部分武器,搭乘去九江的船隻,離開了武漢。 船抵九江後,宛希儼因病在廬山住了幾天,於1927年7月27日到達南昌。陳潭秋向他傳達了黨中央的決定,即陳潭秋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宛希儼任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28日,領導南昌起義的中共前敵委員會派劉伯承、聶榮臻來到小校場三益巷(今陳家井6號),同中共江西省委宛希儼、黃道等人舉行秘密聯席會議,商討有關武裝起義的問題。劉伯承、聶榮臻在會上傳達了前委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行動計劃,希望省委做好工作,組織群眾配合起義。宛希儼、黃道代表江西省委表示:一定發動群眾,堅決支援起義部隊,配合斗爭,保證起義順利進行。
會後,中共江西省委在松柏巷女子中學召開了省、市黨團員骨幹分子會議。宛希儼代表省委在會上作動員報告,他說:「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大革命失敗了,我們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到處慘遭屠殺。但是,革命者是殺不絕的。這次賀龍、葉挺部隊集中到南昌,要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這是黨中央決定的,前委具體布置的。我們黨員和革命團體要做好配合起義的准備,保證起義勝利。」宛希儼最後要求大家回去立即行動起來,但要嚴格保守秘密,嚴防敵人破壞。此後,各級組織紛紛召開相應會議,為配合武裝起義做好准備。起義前夕,根據黨的決定,陳潭秋、宛希儼等江西省委領導成員轉入地下斗爭,不公開參加起義。
8月1日,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並取得勝利。5日,起義軍撤離南昌,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反撲,朱培德部明令封城,大肆搜捕屠殺革命者,全城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陳潭秋、宛希儼等省委領導繼續留在南昌,巧妙隱蔽身份,堅持地下斗爭。當時,中共江西省委機關設在南昌一家姓徐的醬園店中,店主徐老夫婦的兒子、媳婦都是共產黨員。陳潭秋化名徐國棟,公開身份為這家店鋪的二老闆;宛希儼則化名徐國梁,扮作小店員。如遇國民黨警察、特務來店盤查,全由陳潭秋和宛希儼應付,他們對答如流,沒有引起軍警們的懷疑。
在這段時期,宛希儼的主要任務,是和陳潭秋等恢復中共江西省委和各級黨組織。在白色恐怖下,宛希儼無所畏懼,繼續開展工作。他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的精神,為省委起草文件,並通過秘密交通送到各地黨組織負責人手裡。宛希儼還編寫了《如何做艱苦細致的秘密工作》的小冊子,闡述了保密與安全紀律的重要性,規定了秘密工作的要求和開展地下斗爭的條件,並親自到一些秘密聯絡點,挑選並培訓人員開展地下工作,這些對於指導當時的地下斗爭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他還將全國各地秋收暴動的勝利消息編成小冊子,下發到基層,使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堅持斗爭的同志們受到極大鼓舞。在大家的努力下,他們不僅與南昌城內的秘密機關有聯系,還與方誌敏所在的中共贛東北特委、贛西南特委以及井岡山前委都保持了聯系。在當時險惡的環境中,省委機關安然無恙,工作從未停止。
1928年2月,為了進一步發動農民武裝暴動,中共江西省委將全省黨組織劃分為贛東、贛南、贛西、贛北4個特委,宛希儼奉命到贛南兼任中共贛南特委書記。2月13日啟程前,他來到醫院,向剛剛生產結束的妻子黃慕蘭告別。他們在《漢口民國日報》工作時相識,兩人志同道合,經董必武介紹於1926年冬在武漢結婚。來江西後,黃慕蘭任省委秘書兼交通員。而如今,這對革命伴侶即將分離,宛希儼告訴妻子:「我奉中共中央指示,調到贛南特委工作,如果此行順利,就來接你們母子上山;如有萬一,你要服從黨的安排,把孩子送回黃梅老家,交給祖父祖母撫養,長大成人好繼續革命。」
宛希儼到贛南以後,通過一系列艱苦細致的工作,終於建立起了贛南地區的革命武裝,大余、於都、信豐、萬安等地先後爆發了農民暴動。對此,國民黨反動派一方面調動大批軍隊進行鎮壓,一方面指使警察、特務在贛州城內進行搜查。3月下旬,中共贛南特委機關遭到破壞,宛希儼等20多名黨員領導幹部不幸被捕。
在獄中,宛希儼嚴詞拒絕了敵人的利誘勸降,經受了種種酷刑折磨,保持了一名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1928年4月4日,宛希儼在贛州城內衛府里英勇就義,年僅25歲。
⑨ 湖北省宣傳部各級主要領導名字誰知道
ミ你先ㄉ彩ǚ那ωōξ├
⑩ 黃梅縣人民政府的部門設置
縣政府辦公室是協助縣政府領導同志處理縣政府日常工作的機構,主要承擔審核把關、督查落實、跟蹤調研和情況綜合職能。
主要職責
一、協助縣政府領導同志組織起草或審核以縣政府、縣政府辦公室名義發布的公文,處理來文來電。
二、負責縣政府會議的准備工作,協助縣政府領導同志組織會議決定事項的實施。
三、研究縣政府各部門和各鄉鎮請示縣政府的問題,提出審核意見,報縣政府領導同志審批。
四、根據縣政府領導同志的指示,對縣政府部門之間出現的爭議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報縣政府領導同志決定。
五、督促檢查縣政府各部門和各鄉鎮對縣政府公文、會議決定事項及縣政府領導同志有關指示的執行落實情況,並跟蹤調研,及時向縣政府領導同志報告。
六、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按照「反應靈敏,報告迅速,工作細致,注重政策,措施有力,處置得當」的原則處理突發公共事件。
七、負責辦理縣政府工作范圍內的人大建議、政協提案工作。
八、承擔縣政府規范性文件的組織起草、審查、協調、修改工作;指導全縣政府系統的執法監督、行政復議應訴、行政賠償工作;對全縣政府法制工作進行規劃、協調、監督、指導、服務。
九、負責縣政府值班工作,及時向縣政府領導同志報告重要情況;辦理縣委、縣政府領導同志交辦的有關信訪事項,接待群眾來訪、處理群眾來信,協助處理縣直各部門和各鄉鎮向縣政府反映的重要問題。
十、圍繞上級和本級政府的重點工作及領導同志的指示,組織專題調查研究,及時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建議,形成專題報告;及時做好信息收集、處理和反饋工作,負責縣政府系統信息網路建設和管理,為縣政府領導同志決策服務。
十一、負責全縣政府機關政務信息化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維護計算機區域網的安全,保證網路暢通。
十二、做好行政事務工作及行政接待工作,為縣政府領導同志服務。
十三、負責縣政府駐外辦事機構和縣政府辦公室直屬單位的管理工作。
十四、負責縣政府機關平面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公共安全工作。
十五、辦理縣政府領導同志交辦的其他事項。 文書科
1、負責以縣政府和縣政府辦公室名義制發的所有公文的審核、登記、編號、印製、分發工作;
2、負責各鄉鎮各部門呈送縣政府及縣政府領導的請示、報告等公文的登記、送批和反饋工作;
3、負責所有寄縣政府和縣政府辦公室信函的登記、送批和反饋工作;
4、負責文書檔案、保密和文件清退、銷毀等工作;
5、負責指導全縣政府系統文書工作;
6、負責縣政府全會、縣政府常務會、縣長碰頭會、縣政府辦公室工作會議的記錄和紀要的起草、送簽、印發、歸檔等工作;
7、負責縣政府辦公室印章的管理工作;
8、負責聯系縣委公文交換中心工作。
機要科(信息管理中心)
1、負責縣政府辦公室和政府系統的機要保密工作;
2、負責縣政府印章的管理工作;
3、負責國務院、省、市政府和縣委機要局、保密局轉來的文件、傳真電報的接收、登記、呈閱、辦理、立卷、歸檔工作;
4、負責縣政府計算機網路管理及信息管理工作;
5、負責視頻會議室的調試、維護和業務管理工作;
6、負責政府門戶網站《黃梅在線》的管理、維護及「政務通」的使用、管理工作;
7、負責縣政府和縣政府辦公室對各鄉鎮的電傳工作;
8、負責聯系縣委機要、保密方面工作。
調研(信息)科
1、負責縣政府重大調研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
2、負責起草、審核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要講話文稿和重要匯報材料;
3、負責縣政府全面工作情況綜合和經濟整體運行情況分析;
4、負責收集、整理、編發、報送政務信息;
5、負責領導同志對信息批示的交辦、落實和反饋工作;
6、負責管理和指導全縣政府系統信息報送工作。
總值班室(應急管理辦公室)
負責縣政府例會的會務、政務值班、縣政府領導日常活動安排等工作;負責縣政府辦公室工作安排、內設機構協調督辦等工作;協助縣信訪局接待處理來信來訪。聯系省、市及各縣市區政府總值班室、縣委總值班室、書記、縣長專線辦公室。
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發揮應急信息運轉樞紐作用;負責接收和辦理省、市政府應急領導機構下發的各類文件、材料;承辦縣政府應急管理的專題會議;督促落實縣政府有關應急管理的決定事項;指導全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指揮體系建設;指導、協調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預警、應急演練、應急處置、調查評估、信息發布、應急保障和宣傳培訓等工作。
政務督查室
1、負責上級交辦件、領導批示件、信訪件的督查落實工作;
2、負責縣政府常務會議、縣政府專題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決定事項的督查落實工作;
2、負責督辦縣政府和縣政府辦公室文件的落實;
3、負責縣政府《政務督查通報》的編輯、印發工作;
4、負責辦理或督促辦理屬於縣政府工作范圍的人大議案、政協提案與建議;
5、負責縣政府領導交辦的其它督辦協調事項。
農業科
負責農業、農村、畜牧、林業、水利、水產、農機、氣象、防洪救災、經管、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移民、民政、計劃生育、殘聯等方面的情況綜合、文電、會務、協調督辦等工作。
工交科
負責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交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工業(信息產業)、輕工業、紡織工業、燃料化學工業、商務、冶金、建材、煙草、石油、供銷、電信、移動、聯通、交通、郵政、電力、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葯品監督、鹽業管理、中小企業、經濟開發區、市場中心等方面的情況綜合、文電、會務、協調督辦等工作。
綜合科
負責城建、規劃、環保、房產、國土、公安、司法、人防、開發區建設、城市投資等方面的情況綜合、文電、會務、協調督辦等工作。
科教文衛科
負責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電視、血防、外事僑務、對台、檔案、地震等方面的情況綜合、文電、會務、協調督辦等工作。
財稅金融科
負責財政、稅務、金融保險、工商行政管理、項目建設、發展改革、編制、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統計、物價、信訪、審計、旅遊、行政服務中心、民族宗教、糧食、縣志、住房公積金、駐外機構等方面的情況綜合、文電、會務、協調督辦等工作。
政工科
1、負責辦公室幹部理論學習、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組織工作;
2、負責辦公室及所屬單位的黨務、機構編制、人事管理、工資福利、幹部職工培訓教育、考核考評、文明創建和縣政府機關及辦公室的計劃生育工作;
3、負責聯系組織、統戰、機關工委、黨史、黨校等方面的情況綜合、會務以及文件接收、登記、傳閱、處理等工作;
4、負責縣政府及辦公室離退休人員政治生活待遇按政策及有關規定落實,聯系老乾方面的工作。
5、負責承辦縣委宣傳部交辦的縣政府領導、政府辦班子成員的理論學習、教育、培訓及會務等方面工作。
行政科
1、負責縣政府機關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車輛管理、平面管理、戶籍管理和水電管理工作;
2、負責縣政府及辦公室日常接待、機關辦公服務、機關生活管理工作;
3、負責縣政府會議室管理、報刊信件收發等工作;
4、協助保衛科做好出租門店的管理和租金收取工作。
保衛科
1、負責縣政府機關的安全保衛工作;
2、負責縣政府機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公共安全工作;
3、負責縣政府門衛管理,協助政工科對院內常住人口和暫住人口進行管理;
4、負責做好縣政府機關普法宣傳工作,查禁院內賭、毒、黃等違法行為;
5、協助接待群眾來訪工作;
6、負責政府辦公室出租門店的管理和租金收取工作。
紀檢組
1、負責縣政府辦公室紀檢監察工作,制訂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計劃;
2、組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實施、檢查、考核、總結;
3、負責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方面的宣傳、學習、教育;
4、監督、查處黨員幹部違紀問題;
5、負責縣政府辦公室幹部考勤的統計、督查和通報等工作;
6、負責聯系縣紀檢、監察方面的工作。
機關工會
1、負責縣政府機關工會的日常事務和管理工作,維護職工、會員的合法權益;
2、組織開展職工活動;
3、負責聯系縣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等群團組織方面的工作。
法制辦公室
1、負責縣政府規范性文件的組織起草、審核、備案、清理工作;
2、開展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組織或參與處理行政執法中的矛盾和爭議;
3、負責行政執法主體審查和發布工作,組織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和頒證工作;
4、承辦縣政府行政復議案件、行政應訴工作和行政賠償事務並負責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工作;
5、指導行政執法,聯系軍隊、武警、公安、檢察院、法院、民政、司法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