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奉化宣傳片

奉化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2-05-14 17:37:31

Ⅰ 國內最大的彌勒佛像在哪裡當地有什麼特色

提起“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相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即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和浙江普陀山,分別對應著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和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如今也都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深受無數遊客及信徒的喜愛與歡迎。

Ⅱ 浙江奉化的「溪口」地名由來

溪口歷史
溪口歷史悠久,被稱為「千年古鎮」。蔣介石出生與此地。據清乾隆<奉化縣志>志載,早在唐代貞元中(794前後),「右相樊澤致仕卜居。。。樊氏子孫世居此焉。」樊澤就是今溪口鎮沙堤村樊姓的始祖。寧監察御史樊良忠因與丞相王安石不合,棄官歸里,陷居溪口。至宋景德五年(1006)溪口建村。據宋寶慶年間統計,人中口已近八千。南宋丞相魏杞奉孝宗命出使金國,不辱使命,成為一時重臣,淳熙十一年(1184)去世。他是安徽壽縣人,卻選擇溪口飛鳳山安葬,可見宋時溪口在外地已頗有名氣。1902年重修的<光緒奉化縣志>中,溪口已列為鎮,在現有資料中,這是溪口稱鎮的最早記載。
此後,溪口稱鄉鎮,變更多次,民國8年(1919)正式成為行政鎮,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又曾一度改鄉,1951年起,一直稱鎮至今。
溪口在近現代史上曾經發生幾次重大事件。清咸豐十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將領范汝增率兵數萬,自嵊縣入境。六詔、蹕駐、三石等地農民400人餘人響應,經溪口,於11月26日攻克縣城,12月9日建立農民政權。受戰火影響,溪口商業一度蕭條,玉泰鹽鋪也一度停業。

浙江奉化溪口雪竇山導游詞
溪口鎮簡介一武嶺門一奎閣凌霄一小洋房—蔣氏故居—玉泰鹽鋪一摩訶殿一蔣母墓道一御書亭一錦鏡池一千丈岩瀑布一妙高台一雪竇寺一將軍楠一中旅社原址一三隱潭一徐梟岩—亭下湖景點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游覽的景點是奉化溪口和雪竇山。溪口是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故鄉,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為海內外人士所矚目。 溪口,位於寧波市區的西南方向,奉化市西北方向,距寧波市區22公里,沿寧奉公路南行至江口右轉彎再行8公里即可到達。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源頭,主流出於剡界嶺,由新昌入奉化境,稱「剡源」。沿溪風光優美,剡源九曲為古代旅遊勝地。九曲公棠以下稱「剡溪」,由西向東流過全鎮,至東端,有武嶺頭與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來。又以武嶺橫亘鎮東,以山名命地,故也稱「武嶺」。這里山水如畫,風景秀美,騷人墨客,尋幽探勝,古代即已形成「溪口十景」,即奎閣凌霄、武瀦浪暖、平沙芳草、碧潭觀魚、松林曉鶯、溪船夜棹、錦溪秋月、雪峰晚照、屏山雪霽、南園早梅。特別是西北的雪竇山,名勝古跡眾多,為浙東著名旅遊勝地,漢代即有人以「海上蓬萊,陸上天台」來贊美她。 民國時期,溪口出了個蔣介石,慕名而來者不絕於道。蔣介石回鄉期間,黨政要員紛至沓來,溪口道上車水馬龍,一時成為人們矚目之地。1949年4月,蔣介石離鄉去台。5月溪口解放,由於歷史的原因,溪口一度被冷落。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送來強勁的東風。改革開放之後的今天,溪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各位遊客,溪口鎮已到,請下車。 我們由此而去,首先看到的是武嶺門。武嶺門是進溪口鎮的必經之路,相傳在1929年前還是一個小庵堂,旁設茶亭供人歇息。1929年蔣介石在這里改造成三間二房城樓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有「武嶺」兩字,外面是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所寫,而裡面則是蔣介石自題,之所以將此取名「武嶺」,是蔣介石為了體現尊重前輩之意。因為,其一蔣介石祟尚武德;其二「武嶺」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的諧音,進武嶺門後的三里老街便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倆從小生活的故鄉。沿街有小洋房。進入武嶺門左邊是文昌閣,有邊是武嶺中學。好吧,我們拾級而上去參觀文昌閣。文昌閣為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於武山南端高處,別名「奎閣」,故將此景稱為「奎閣凌霄」。原建築造於清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至民國時期已破敗不堪。 1924年,蔣介石從廣東回鄉掃墓,見其楹棟傾斜,於是就請他的哥哥蔣介卿召集民工重建,至第二年造成飛檐翹角的兩層樓房,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完工之日,蔣介石名之為「樂亭」,作《樂亭記》以描述其勝。但溪口人仍稱之為「文昌閣」,文昌閣改建後,成為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 1927年蔣宋聯姻後,常攜宋美齡來此小住。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被軍委會「嚴加管束」,次年1月13日,被送到溪口幽禁。張學良到達溪口,最先的落腳點就是文昌閣,幾天以後才被押送上雪竇山,1939年12月12日,6架侵華日機轟炸溪口,把文昌閣夷為平地,以後直至蔣介石離開大陸,始終是一片廢墟。1987年,政府撥款,按原樣重建,雕梁畫棟,風姿勝舊。 現在我們去參觀小洋房。這所三間二層小平房就是蔣經國先生住過的小洋房,建於1930年,由於當時所用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稱為「洋灰」,故此房叫「小洋房」,原是為美國軍事顧問端納先生所建。這房子背靠武山,面臨剡溪,風景優美,環境清幽。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留學回來居住於此,直至1939年到江西贛州任國民黨行署專員,蔣介石曾為其子請了兩位老師,嚴教不懈,以解除其馬列主義武裝,同時為其妻蔣方良女士教國文。蔣經國住讀時。樓上東面一間為卧室,西面一間為書房,中間為客廳,屋頂平台較寬敞,樓下由伴讀徐道鄰、高理文等住宿。屋內有一石碑攜刻著蔣經國手書的「以血洗血」四字,表示他對日侵的痛恨及替母復仇的決心。各位朋友9我們繼續游覽其他景點。 我們由此而下順著沿江街道往前行百米即到「蔣氏故居」。這里就是溪口最主要的景點——蔣氏故居豐鎬房。1996年11月,國務院公布蔣氏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蔣氏故居豐鎬房,位於溪口下街。豐鎬房原有蔣介石祖傳房屋六間。據1948年重修的《武嶺蔣氏家譜》第三冊記載:「清光緒十四年,公(指蔣介石)2歲,肅庵公由玉泰遷居報本堂之西廂房」。遷居的原因是蔣肅庵(蔣介石父)經商之處玉泰鹽鋪被火焚毀;西偏房即今報本堂西邊的獨立小樓。蔣肅庵死後,蔣介石兄弟分家,蔣介卿得重建後的玉泰鹽鋪,蔣介石、蔣瑞青得豐鎬房。蔣瑞青分家不久即亡,豐鎬房歸蔣介石獨有。1928年,蔣介石擴建故居,遷走25戶鄰舍,發展成佔地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的現有規模。 整個建築為傳統的前廳後堂、兩廂四廊的格局。樓軒相依,廊廡回環,墨柱赭壁,富麗堂皇。前庭及左右還有三個花園,有月洞門相通,中間小天井,兩邊有金銀桂花各一枝,是宋美齡親手所栽。而兩旁則為東西廂房,東由宋美齡居住,西為毛福梅(蔣介石的元配)的住所。但因毛福梅居住在此,宋美齡直至1939年從未到過此地。 廳堂廊廡布滿雕刻彩畫,有取材於《封神演義》的「文王求賢」,取材於《三國演義》的「劉備招親」、「送皇嫂」、「古城會」,取材於《說岳全傳》的「岳飛出世」等系列雕刻和「渭水垂釣」、「八仙過海」、「狸貓換太子」、「聞太師回朝」等彩畫。中堂為「報本堂」,匾額為吳敬恆所書。這是蔣家祭祖宗、拜天地之處,裡面供有蔣家四代宗位。堂門外走廊上有匾一塊,上書「寓理帥氣」,是蔣介石為兒子蔣經國40歲生日所書,以鼓勵他能繼承父業,以理服眾,統帥萬物。兩邊楹聯是蔣介石自寫:「報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 各位遊客,剛才我把豐鎬房的簡要情況向你們作了介紹。現在我就豐鎬房的雕塑藝術向大家單獨作些介紹,因為這里反映了主人的許多思想內涵。 蔣介石的故居豐鎬房,是他發跡後在祖傳房子的基礎上擴建而成。院中雕梁畫棟琳琅滿目,富有民間藝術風味。跨進前廳,就可望見屋頂正中的堆塑,中間是「福祿壽三星高照」,兩邊是「雙龍戲珠」。中堂系蔣介石祭祖敬天的「報本堂」,是豐鎬房整個建築的中心。走廊兩端壁上有兩幅彩畫,東首是「八仙過海」,西首是「姜太公釣魚」,柱頭兩側在建築上稱為「牛腿」上的木雕,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歷史故事,有「子牙釣魚」、「太子邀請」、「文王拖車」、「登壇拜帥/,等一系列畫面,把周文王降格求賢的過程表現得洗練而生動。四個柱頭的木雕,是《三國演義》的四齣戲,從東到西分別為「甘露寺」、「夜戰馬超」、「關羽戰長沙」、「回荊州」。東西廂房四個柱頭上的木湘,也是四齣三國戲,即「送皇嫂」、「古城會」、「上馬獻金」、『『斬顏良」。東廂房走廊上的雕刻,內容是《精忠岳傳》,有「湯陰大水」、「拜師周侗」、「操場比武」、「岳母刺字」等畫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將岳飛的成長過程。西廂房走廊上的雕刻是上八洞神仙的群像,有神態怪異的鐵拐李、瀟灑飄逸的呂洞賓,持笛橫吹的韓湘子,手執花籃的何仙姑等等,均栩栩如生,引人注目。前廳、中堂屋檐下的粉牆上』,還有取材於《封神演義》的「聞太師回朝」,取材於《狸貓—換太子》的「陳琳抱盒」,取材於《說岳全傳》的「岳飛收蛇槍」等彩畫整個豐鎬房的雕刻、堆塑、彩畫,既反映了房子主人對這些歷史題材的愛好和祈求飛黃騰達、吉祥如意的願望,也反映了我國民間藝術的高超造詣。 下面讓我們再往西邊走,去看看蔣氏故居的西平房和蔣母舊居。 西平房為蔣家親戚和蔣介石警衛隨從所住之處,抗戰開始後毛福梅因腿腳不便而居住於此,1939年12月12日日軍飛機轟炸,她逃向摩河殿(祖廟)時被炸死於後門的短牆下。蔣經國得知後馬上從江西趕回,手書「以血洗血」四字。旁邊的那棵銀杏為毛福梅親手所植。這兒就是蔣介石母親王彩玉的舊居,同樣是中國式的建築,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這是蔣介石於1929年設計建造的。這幢二層三間的小樓,就是蔣介石分家時原來的六間平房。中間是王彩玉舊居,此屋樓梯特殊,主要是蔣介石考慮到其母親年邁,況且是舊式中國女人,均以纏小腳為美,三寸金蓮,上下樓梯不便,因此特設此窄梯,僅有一人之寬,這樣其母藉助兩邊欄桿,可上下自如,由此可知蔣介石對父母之孝心了。樓上樓梯繁多,那是為了連絡風水。1929年擴建新房的高度也未能明顯超過此屋,這是蔣介石為了顯示尊祖之心而已。 下面我們去另一處名叫「玉泰鹽鋪」的景點。玉泰鹽鋪是蔣介石的出生地,位於溪口中街章牆弄口,蔣介石祖父斯干、父親肇聰(即肅寇)曾在此經營糧、鹽、酒、雜。據蔣氏宗譜記載,清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蔣介石出生於此屋樓上。蔣介卿在寧波江海關監督卸職後與子女也曾在此居住。現有樓房三間,平房三間,還有廚房、廁所等附屬建築,大門為石砌框架,門額上書「清廬」兩字,門前牆角蔣介石題字「玉泰鹽鋪原址」,外有圍牆,一如當年原貌。 不知有沒有哪位遊客看過《金陵春夢》?如有人看過了—,在參觀了玉泰鹽鋪後可要與《金陵春夢》中關於蔣肇聰去河南販鹽一事區別開。蔣介石的父親蔣肇聰在溪口確實開了鹽鋪,但他卻不會去河南販鹽,這是因為蔣壁聰主要是做山裡人的生意,更何況,溪口地東海之濱,寧波沿海各縣均有鹽場,有的是鹽,他何苦要跑到千里之遙的河南去呢? 各位遊客,我們穿過幾條小巷,就可到達「摩河殿」。摩河殿是家的私底,因蔣氏祖宗摩河太公是個佛徒,所以這個私淹稱之為「摩河殿」。這裡面供奉著蔣家祖宗。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也安葬於此,大家看到的吳敬恆所題「先批毛太君之墓」即是。 以上我們游覽溪口鎮上的一些主要景點,下面我們即去蔣母基道,它主要包括石牌坊、跨路亭(又叫下轎亭)、八角亭、基廬、墳墓等建築。石牌坊有三個門,中門和左有邊門,因石牌中門刻有「蔣母基道」四字,放從入口至墳墓統稱「蔣母墓道」。從石牌坊到墳墓,依山坡而築,是一條長的8米的卵石路,夾在一片松林之中。進石牌坊行約300米,有一跨路亭,形若古代書生的方巾帽,據說蔣介石回鄉祭母,到此下轎故被稱為「下轎亭」。蔣介石每次掃墓,便在此下轎後步行而上,以此表示孝心。過亭上行約200米,橫在途中有一座共12問平房的墓廬。 現在我們到了基廬——慈寇。它建於1923年,1930年又重建,改成為現在的11間排房。現在我們來看看基廬主房中的四塊石碑。正門迎面的是孫中山的《祭蔣太夫人文》,由譚延闓(譚是北伐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書寫,背面是蔣介石口述、於右任先生寫的《蔣太夫人事略》;左、右兩邊分別是《哭母文》和《慰勞蔣總司令文》;而為這張《蔣老伯母遺像》題字的是汪精衛(汪兆銘)。 正廳右邊是蔣介石掃墓時居住的小屋,從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蔣介石在當時國民黨中的地位已經相當高了。左邊一個兩室套間.,是蔣介石回鄉掃墓或下野休息常任之處。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他在此養傷110多天,是使得最長的一次。右邊兩間為招待親友的客房。附房作看墓人居住和做飯用膳之處。作為孝子的蔣介石為他母親修的墓穴到底如何呢?好吧,我們再上168米就可一清二楚了。 這就是蔣母之基,蔣母亡於1921年6月14日,各位看了可能會說::好普通啊2」其實這里卻大有來頭。此墓以石塊砌成,上面扇形攔土石上刻有「壺范足式」四字,含有女中模範、楷模之意。下面墓碑上刻孫中山先生親題的「蔣母之墓」。兩旁對聯為「禍及賢慈,當日頑梗悔已晚;傀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拜台刻有風竹圖,以示婦女之墓且出身於葛竹村。墓穴朝北就對著蔣介石之父的墓穴(桃坑山)。那為什麼蔣介石父母沒有合葬在一起呢?蔣母死時,蔣介石身價已高,當時蔣介石在乎叛廣東軍閥陳炯明,任粵軍前敵總指揮。蔣母系其父第三房續配夫人,在其父死後立碑時無法再刻上王氏的姓氏位置。另外在分割遺產時,蔣母同蔣介石的阿哥蔣介卿有矛盾。故在臨終前,曾囑托蔣介,不要把她同葬在其父親墓穴里,所以蔣介石在其母死時,為他母親另擇基地,而在兩墓中都留出了一個空穴。 參觀完了蔣母墓道後,有的遊客可能會問,蔣介石父親是誰?叫什麼7他葬在什麼地方?對此,我現在就告訴你們。蔣介石父親名叫蔣肇聰,,字肅魔,其墳墓位於溪口後馬路北面的桃坑山上。肅魔死於1895*年,墓有四穴。肅淹與其前妻徐氏、孫氏合葬。空;穴原擬留給蔣介石生母王彩五,後因王氏堅持另葬而始終空著。墓碑「肅寇蔣公之墓」,為蔣介石任滬軍團長時的上級和好友黃郭所書。兩邊「別頭柱」的對聯,上聯為「武嶺山懷抱」,下聯為「判溪水長流」。蔣父墳墓的修復,澄清了《金陵春夢》「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末見他祭掃父墓」之說的謬誤。 大家參觀完了墓道,下面我們將去干丈岩。為使大家更好地觀賞千丈瀑布的雄姿,我們徒步而上,望各位要有準備。 這兒是御書亭。御書亭位於雪竇寺東南,為「入山第一門」。耪場翹檢,古樸莊重。據宋代雪竇寺住持廣聞撣師《御書應夢名山記》雲:景佑年間,宋仁宗趙幀夢游「八極之表」,醒來後,沼「圖天下山幾[以進」。雪竇山「雙流效奇,珠琳挺秀」,「默契聖心」,即派內侍張腰新道去救偷和徹賜物品沉香木雕山一座。自此;雪竇山、寺名離次攝,南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冬,宋理宗趙陶追書「應夢名.山」四個大字。翌年四月,勒石建亭,將「應夢名山」四字置於亭內,並由廣聞撣師作記。供人觀瞻,現存亭子,由雪竇寺僧人於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募捐重建,1981年5月進行了大修。御書亭已成為雷竇山的入山第一景。 再接下來的是錦鏡池,在雪竇寺西南、東、西兩條澗水匯聚處。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雪竇寺方丈智鑒在此挖池、築堤,經半年而成,「池深一尋(8尺),縱四百三十尺,廣半之」,其上修橋置閘,控制干丈岩的瀑布,南宋詩人張良臣名之為「錦鏡池」。此池早已淤塞,成為水稻田。為了保證干丈岩的觀瀑用水,1986年政府撥款重修,挖土1米,池面積約200平方米;砌助築路300米,並修復了在其上端的關山橋,重建了橋上的青鎖亭。錦鏡池、關山橋、青鎖亭的修復,為千丈岩瀑布增添了美好環境和氣勢。 穿過青鎖亭,沿鵝卵石路走,大家看到前面是一片平地,約有四五十畝,這是山頂平地,要不是我們乘車繞山上來,絕不會感到這里會是600米高的山頂上呢。現在我們去看看號稱「浙東名瀑」的干丈岩。 所謂「干丈」,雖然誇張,但也有186米的落差,水源終年不斷。臨崖探首,叫人膽戰心驚。現在各位還是到安全的飛雪亭上去一覽瀑布全景。 干丈岩瀑布9在雪竇寺南0.5公里處,以雄奇壯觀而名聞江南,北宋真宗曾賜名「東浙瀑布」。瀑布落差128米,來自東西兩澗之水,在錦鏡池匯聚9經關山橋至崖口,凌空怒瀉,至半壁與一突出巨石相撞,灑若飛雪,把瀑布分成上下兩折,上層如五龍騰空,下層如珠簾垂地,經日光照耀,現出七色長虹,在各地眾多的天然瀑布中別具特色,觀者驚絕。觀干丈岩瀑布,有兩個角度:一為崖口對面,古人築「飛雪亭」讓人坐觀;二為瀑布穀底,古人建「仰止橋」、「午雷亭」供人仰視。1986年政府撥款改建了飛雪亭,亭前拓建了水泥平台,圍以欄桿9以適應日益增多的遊客觀瀑的需要。仰止橋和午冒亭也進行了整修。 各位,我們要發揚堅韌的攀登精神,再爬一段山路,去參觀蔣介石的別墅——妙高台。 妙高台離雪竇山勝景干丈岩約500米,有峰突起,截出萬山之表,稱「妙高台」,又名「妙高峰」,或曰「天柱峰」。峰頂有坪如台,東西約13米,南北倍之,前面是懸崖峭壁,三面凌空,下臨深淵,登雪竇絕頂俯視,只見平台不見峰。從山下仰望,只見山峰不見台,堪雪竇山勝景中的一絕。這裏海拔396米,氣候涼爽,周圍松樟翠竹蔽日,腳下山岩奇突多姿,是一個理想的避暑勝地。據1948年重修的《武嶺蔣氏宗譜》第六冊記載,蔣介石8歲時「始上雷竇山見妙高峰愛之」,「民國十六年總統蔣公建別墅於其地」,自題門額「妙高台」。別墅為中式建築,中間是三開間兩層樓,前有天井,黑漆大門,進門兩邊各有一問平房,上是陽台,有水泥走廊相連,後有三間平屋,有圍牆連成一個整體,建築面積為436平方米。刻有蔣介石手跡「妙高台」的門額,現仍懸掛於樓前。房屋右側有兩只亭子,大門外為平台,台上岩右突起一塊,方形平滑,可容一人下坐,稱「縣坐石」。「文化大革命」時妙高台被拆毀。1986年重建復原,但原故在正門進口的石塔卻被換了位置,放在了中間。這個石塔是清末民初時雪竇寺的方丈石奇和尚的浮屠,因蔣介石非常敬重他,故在造如高台時把它移了過來,並每次到此叩拜。 各位遊客,我們參觀游覽了妙高台後,現在沿路直奔下一個景點雪竇寺。雪竇寺是雪竇山風景區釣中心,歷史悠久,名揚海內外。據《雪竇寺志》記載:晉時有尼結廬山頂事佛,名瀑布院。唐會昌年(公元841年)改建今址。大中末年(公元859年)為襲甫所毀。咸通三年(公元867年)重建,改名「瀑布觀音禪院」。景福元年(892年),常通禪師來寺主事,刺史黃昆施田1300畝,寺院作了大規模64擴建,遂成十方禪院。咸豐二年(公元999年)宋真宗趙恆賜「雷竇資聖撣寺」寺額。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失火焚毀,隆興年(公無116;年)復建。南宋寧宗時評定天下寺院等級,雪竇寺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在宋代,從太祖開始,先後為雪竇山下過4道渝旨。贊賞不已。元代至元二十五年和明代祟幀末年又兩次被毀,清順治年間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雷竇寺又一次遭到破壞。1986年4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開工重修。重建的大雄寶殿高23,7米,寬380,7米,深29.3米,大木立架,輔以磚瓦1宏偉壯觀。1988年10月21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來寺考察,建議把雪竇寺建成別具一格的彌勒道場。根據民國二十三年蛆934年)出版的《佛學辭典》「四大名山』』條目載:「近有主張於四大名山外,加奉化雪竇彌勒道場為五大名山者。」而彌勒佛的原型——布袋和尚契此就出生於奉化,且在奉化後林寺出家9死後葬於城北封山(即今錦屏山)的中塔禪院。1990年6月13日,彌勒殿在原天王殿遺址動工興建。殿字建築面積745。53平方米,高15,9米9寬28,7米,深23.2米。彌勒殿完成後,還將重建山門、方丈殿、藏經樓、鍾樓等。一5外我要告之各位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雪竇專是按「文化大革命」前的樣子恢復的。順便我想出道題問問大家9為什麼雪竇寺有如此聲望?雪竇寺最有名的對聯是什麼?(雪竇寺出了個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正是彌勒佛的化身9而彌勒佛又是在名』國各寺廟中的第一個佛像,因此雪竇寺有如此聲望。對聯是「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參觀了雷竇寺,下面我們轉到這座大殿的後面去看兩棵樹——將軍摘。 提起當年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大多數人都知道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壯舉。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可從這兩棵樹中領略當年歷史風雲和將軍的業績。張學良將軍手植的四株槐木,今尚存其中兩株,枝繁葉茂,剛勁挺拔,直指藍天。見樹如見人,張學良將軍那種氣宇軒昂、大義凜然的神態彷彿就在眼前。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回溪口養傷,張學良將軍被幽禁在雪竇寺附近的中國旅行社9現在此處也已按原樣修建竣工。當年蔣介石對張學良活動范圍親自規定:東不出鎮海口,西不過曹娥江,到溪口有人跟隨,去外地出動憲兵。還派了者秀才給張學畏講四書五經。張在心胸積郁之餘,打靶、鳴炮、種花植樹,在雪竇山的水澗岩栽了紫玉蘭、法國梧桐,在雪竇寺栽了四株柄木,成長後僅存的兩株,當地人士奉贈雅號為「將軍摘」。 無獨有偶,雪竇寺前山門右側有高澇橋(現改名龍珠橋)橋畔有一古松,據說明隆慶五年(1571年)奉化縣官要將樹砍掉,翰林戴詢曾作詩要求留下,因此,本地人稱這株古松是「翰林松」。「將軍捕」與「翰林松」,雖屬古今不同時期不同境遇,然而都值得人們傳頌。 為了使各位更好地了解當年西安事變及張學良將軍的有關業績,下面我們去參觀中旅社。中旅社位於雪竇寺西側,有建築面積438平方米,1934年6月建成開業,屬上海中旅社管轄。內設客房六間。餐廳一個,旅遊旺季還在雪竇寺廂房設行軍床100張,接待旅客。1937年1月,房子被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包用,稱「張學良先生招待所」,張學良和他的副官、護士,以及軍統特務隊長同住在這里,另有30餘名特務隊員和一連憲兵駐扎在雪竇寺,進行監視。張學良在這里度過了八九個月的幽禁歲月。此年中秋,木結構廚房起火,房子全部焚毀,張學良在雪竇寺小住幾天之後,即被遷往安徽黃山。1987年5月,政府撥款按原樣重建,1988年竣工對外開放,並陳列了張學良的業績和照片。 各位遊客,請大家留意雪竇寺前有一處含珠林。這里有個傳說,在這吁陌間,有圓阜如珠,蒼松參天,稱為含珠林。四周群峰環抱,鳥瞅恰似九龍搶珠。林中原有茅亭一座,名含珠亭,1941年被日軍燒毀。相傳含珠林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墓地。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黃巢外甥林言投降朝廷,黃巢兵敗退至山東泰山狼虎谷被擒。林言不忍殺娘舅,乃殺一與巢貌似者代,巢逃出為僧。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張奎義為西京留守,識黃巢於群僧中,後住四明雪竇山,即雪竇禪師是也。」後人《詠黃巢墓》詩:「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即指此事。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去參觀游覽「隱潭三瀑」。位於雪竇寺西北約1.5公里,東吞、班溪兩鄉交界處。澗水從東喬村下流,形成三級瀑布,即上隱潭、中隱潭、下隱潭。上隱潭以幽險見長,中隱潭以清秀取勝,下隱潭則秀奇雙絕。 上隱潭,位於東喬車站西南角,從崖上通向深潭石階216級,陡壁深塑9青苔斑班,蒼松挺立石隙。澗底碧水深潭,南有水泥平橋,瀑布循崖傾落,高約49餘米,呈條線狀,鏗然有聲。憑欄仰望,水沫濺衣,涼氣沁心。潭北崖原有龍王廟,相傳北宋皇桔年間(1049年至1054年),朝廷遺使至此投金龍玉簡於潭中,祈雨抗旱,故昔日稱此處為龍潭。現建有小型水力發電站。 中隱潭,自上隱潭下行約500餘米處,濃蔭覆澗,澗有巨石橫卧,瀑布從巨岩俯沖而下,呈橫幅狀,水沫隨風飛濺,似霧如雨,富有溪谷野趣。 下隱潭,從中隱潭沿小徑下行約500米處。有巨石,寬9至12米,旁石筍,高20至24米,人稱石筍峰。峰底中空,一半覆蓋潭上,猶水上廣廈,瀑布橫傾潭處,仰視如彩雲橫空,絢麗多彩。集峰、洞、潭、澗於一境,風景獨秀。胡行之《下隱潭》詩:「百尺銀濤掛石飛,蒼崖翠壁紫岩扉。四時不息雷鳴耳,六月寒生潭上衣。」現因欄壩建小水電站,景色道損。 各位遊客,徐鬼岩瀑布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徐鬼岩在雷竇寺西北7.5公里,東番鄉直蠶村附近,重岩峭壁,岩頂海拔476米,瀑布落差242米。崖口一巨石外突,傳說仙人騎鬼徐徐升天,故名。遠望巨石,酷似石猴倚天而鞠,故又稱鞠猴岩。宋寶慶《四明志》載,絕壁鑿有「鞠猴岩」三大字,可能唐人所刻。『今新刻「徐鬼濺雪」四大字。岩邊草木叢生,崖頂澗闊,有洞橋o:澗水澄白,源自躊躇嶺,過谷穿林,至此湍急奔突,循崖而瀉,大雨後聲若雷理,震撼山谷。臨崖俯視,萬丈深淵,JL、寒股慄。崖下白霧蒸騰,飛珠舞玉,底下有潭,樹枝拍擊水面,雄奇壯觀。宋代奉化人王時會詩雲:「一片懸崖勢插天,昔人曾道此登仙;鬼飛赤局凌雲漢,鶴載瑤望度紫煙」。

Ⅲ 八佰這部劇是在哪裡拍攝的

說起《八佰》這部電影,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這部電影已經上映,也收獲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績。那麼,說到這里,《八佰》這部電影的取景地在哪裡?事實上,《八佰》這部以松湖之戰最後一戰為題材的中國大片,主要是在寧波江北和奉化這兩個地方拍攝的。

總而言之,《八佰》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非常值得一看,電影的場景也相當的還原,給人一種歷史震撼感。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話,一定要看。

Ⅳ 較量無聲的內容梗概

梗概

上集介紹了上個世紀下半葉,中國、蘇聯、美國三個國家在冷戰時期的格局,中國在文革之後的發展,以及中美在冷戰後的關系變化。

下集指出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顛覆中國現行體制,試圖滲透中國,包括政治、文化、輿論思想、社會、組織五條戰線上的滲透以及干涉。

(4)奉化宣傳片擴展閱讀

簡介

《較量無聲》是2013年6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保衛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三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聯合推出的90多分鍾的宣傳片。總策劃是劉亞洲,撰稿人和總編導是秦天。

背景音樂

該片使用美國電視劇《權力的游戲》(冰與火之歌)的背景音樂。

總策劃介紹

劉亞洲(1952年10月19日-),安徽宿縣人,生於浙江寧波奉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將,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Ⅳ 蔣夢婕在溪口哪裡拍宣傳片

奉化

Ⅵ 寧波旅遊必去景點有哪些

1、象山影視城

象山影視城的周邊是一些民居,有很多旅館,價格也並不貴。從旅館到影視城走路大概要半個小時左右。我們坐人力三輪去大概十分鍾左右。票價一百五,進去走一段路便能看見巍峨的城牆,高高的聳立在不遠處。聽說很多著名的戰爭戲都是在這里拍攝的。

比如神鵰俠侶裡面的大戰襄陽城。雖然這些都是人工布景,但是走在上面,看著那些仿古的建築,仍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6、雪竇山

雪竇山因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夢中到此一游而得名「應夢名山」,南宋理宗皇帝趙昀追書「應夢名山」。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稱,標志性景點包括千丈岩、雪竇寺、三隱潭、徐鳧岩、妙高台以及全球最高的銅質坐姿彌勒佛造像。

位於雪竇山心的雪竇寺,創於晉、興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高僧輩出,是彌勒佛的根本道場。浙江雪竇山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Ⅶ 奉化大堰鎮有哪些景點

1、巴人故居

巴人故居位於奉化市大堰鎮大堰村,分為上下兩層,為純木質結構,主體成紅色。巴人晚年的卧室在故居一樓,有前後兩間組成。卧室北面為廚房,陳列有巴人使用過的部分器具,二樓為陳列室,收藏有巴人塑像一尊、巴人著作49冊、相關書籍21冊、原始照片28幅及巴人手稿等。

前洋古建築群位於奉化市大堰鎮柏坑村前洋,當地人稱為「走馬樓」。北臨柏溪,南傍山,其餘兩面均為其他民居,呈狹長形布局。

Ⅷ 奉化的桃花開了嗎

正在開,趕緊來.奉化溪口. 或奉化林家那一片,漫山遍野的桃花.
來了一定要吟頌那個千古名篇【題都城南庄】唐五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多麼美麗而傷感的詩文.

Ⅸ 溪口什麼地方最好玩啊

溪口風景名勝區,位於寧波市西南二十公里,它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臨雪竇山,水繞山環,景色秀麗。據說: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是今天的溪口。近代又因這里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故里而引世人注目,是華東主要旅遊干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先後榮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浙江十佳美景樂園」等桂冠。

景區總觀賞面積140平方公里,包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氏故居」系列人文景觀;浙東名瀑千丈岩和徐鳧岩瀑布,曾隱居過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九曲剡溪;還有「天下禪宗十剎」之一的雪竇資聖禪寺,因是彌勒菩薩應跡聖地,千百年來,香火鼎盛,被佛教界譽為「中國佛教五大名山」。

溪口,集人文之精華,山水之靈秀,佛教之庄嚴,民風淳樸,特產豐富,芋艿頭、水蜜桃聞名遐爾;景區內接待、娛樂、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一應具全。

武嶺是溪口的屏障,穿過雄渾壯觀的武嶺門,眼前豁然開朗,三里長街沿溪而築,街旁屋舍儼然。蔣介石的出生地"玉泰鹽鋪原址",祖居"豐鎬房"就坐落其中。 雪竇山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翠峰寒瀑,氣象萬千。南宋仁宗皇帝曾做一夢,夢里有一大山不知其名,醒後急命呈天下名山圖來見,當看到奉化雪竇山時,即拍案認定那就是他夢中所游之山。理宗皇帝於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秉承先帝旨意,追書"應夢名山"四字賜之,遂稱"應夢名山"。

早在1600多年前已有比丘尼在千丈岩瀑布口結廬事佛。唐昭宗景福五年(公元892年)常通禪師將寺院作了大規模的擴建。後幾度重建,幾度被毀。清初順治年間,當家和尚石奇重修山門。雪竇資聖禪寺,早在宋代就被列入"天下禪宗十剎"之一,蔣介石為雪竇寺題有"四明第一山"的橫幅。相傳,奉化布袋和尚本是彌勒佛的化身,他樂善好施,笑口常開。曾在雪竇資聖禪寺掛單。因此,雪竇寺又稱彌勒道場。 九曲剡溪,清澈澄碧,潺潺而流。上游的亭下湖蜿蜒於崇山峻嶺之中,形態各異的小島錯落有致,湖光山色,令人流連。湖水的源頭,隱潭、徐鳧岩、葛竹,景色各異如詩如畫。 溪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正以它嶄新的面貌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中外遊客。

Ⅹ 環保義務宣傳的宣傳資料和照片

1.關於環保的資料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2.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3.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環保觀

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生態環保觀和資源開發觀?環保和資源開發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嗎?我看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因此科學的生態環保和資源開發是能夠做到對立統一的。
我相信所有關注環境問題的人都懷著一顆為了我們的子孫萬代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誠之心。我們也不應懷疑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盡早脫貧致富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他們同樣也有著一顆保證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過極力主張保護的人考慮的是整個人類長遠的生存問題,而積極主張開發的人要解決的卻是當前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問題。我們有理由剝奪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嗎?
這些年來,在各環保組織的宣傳努力下,廣大公民已經有了一定環保意識,這是各環保組織和人士的功勞,但有環保意識並不等於懂得了環保。我們還有很多人雖然有了環保意識,但出於對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慮和貪圖享受,並不願意自覺地去遵守環保准則。例如,我們一些已經無需為自己的溫飽擔憂問題的人,為了嘗一嘗野味,穿戴高檔皮毛時裝,顯耀自己的富有,於是促成並刺激了野生動植物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使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真正該受到指責的應是那些衣食無憂的消費者,而不是那些衣食無著,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資源的人,也不應去指責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困境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
為什麼環境問題至少在工業革命以前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現在卻成了一個越來越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全球緊迫性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及產生的各類垃圾還沒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已經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這又是怎麼造成的呢?是人類在解決溫飽問題後,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窮奢極欲的不斷追求。要徹底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遏制人們這一不斷膨脹的享樂慾望。因此我們在宣傳環保和揭露環境問題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在我們這些衣食無憂,享受著現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種為富濟貧的道德觀,過一種簡約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貧困落後地區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落後簡約了,已經簡約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了。該如何解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呢?
我們應該反對那種教條的,極端的環保思想。這種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確,也極能蠱惑人心,實際上卻是非常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為他們剝奪了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
在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當地的人打獵,伐樹,燒荒,那是為了生存。也正是因為現代文明的曙光還沒有照射到他們,所以還沿襲著這一落後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存狀況下,不打獵伐樹,請問你讓他們吃什麼?燒什麼?用什麼?對這些地區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的一些環保者總愛不分青紅皂白的加以指責,而且常犯一個善意的錯誤,那就是:你們不能砍伐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殺野生動物,不能在這的江河上建大壩,保留這的原始風貌,你們可以通過開發綠色旅遊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啊。但是在當前我們國民素質和環保意識還不高的情況下,旅遊真是綠色的嗎?開發旅遊就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嗎?讓我們來看看會出現什麼情況吧。1.過去當地人只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幾乎沒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現在由於大量遊客的湧入,帶來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別是那些過去當地極少見到的塑料食品包裝袋;請問這是誰之過?2.由於遊客們要品嘗當地的野味,原來不存在的野生動植物交易運營而生了;過去當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滿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現在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也為了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他們開始大量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了;請問這是誰之過?3.過去當地人,民風淳樸,待人真誠;而現在伴隨著各色遊客而來的各種光怪陸離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販帶來的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和花樣百出的坑人,騙人的手段,讓當地人受益匪淺,從此民風不再淳樸,待人不再真誠;請問這是誰之過?
雲南的瀘沽湖景區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央電視台曾報道過。然而這個報道僅僅只是簡單地指責了當地的有關政府部門,有幾個人想過這一切是誰帶來的呢?這種情況幾乎所有景區都未能倖免。在此我並不是反對開發旅遊,我想說的是,開發旅遊並不是解決環保與發展的萬能葯,搞不好,開展旅遊比開發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大。而實際上旅遊本身也是對自然資源的一種利用,因此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該不該得問題,而是怎樣開發的問題。
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應該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動,一絲一毫都不能改變。持這種極端環保觀的人在關心環境的同時,忽略了生存和發展問題,特別是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他們把環保理想化和教條化了,使環保失去了生命力。這種人自己吃飽喝足,無憂無慮地在城市享受著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好處,有幾個到過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更別說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數人去過,那也不過是坐著豪華越野車蜻蜓點水般去遊山玩水而已。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飯飽後能有個娛樂和尋幽獵奇的後花園罷了。按照他們的觀點,人類恐怕要回到原始社會才符合要求。這種思想只能使我們作繭自縛,讓社會停滯不前。
一次我到雲南省的獨龍江旅遊拍照。那裡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同時當地居民貧困的生活狀況也給我留下了難以泯滅的印象,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邊防戰士對我說的一段話:「這里對你們旅遊者來說是青山綠水,可是對我們這些天天在這的人來說則是窮山惡水。」請注意,這還只是一個只需在此服役兩年的人說出的話,那麼對於那些世代生活於此的人來說又會如何呢?這句話對我猶如當頭棒喝,使我這個也曾大喊環保的人清醒了許多。
我們不能把所有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都視為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樣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條。我們反對的因該是那種不顧長遠利益,盲目的,過度的毀滅性開發,而對那些能使當地人脫貧致富,步入文明,已做過生態評估,考慮到了開發後的生態恢復,有序的,科學合理的開發不因橫加指責和阻止。實際上,只要做到科學合理的開發,那種局部的,暫時性的破壞並不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而相反會形成新的生態景觀,甚至改善原來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沒有。遠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貫通南北的大運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島湖和雲南的魯布革水電站。
在環保方面,我們目前最急迫的目標不是簡單粗暴地去指責和阻止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是要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特別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現代城市人的環保意識。那些偏遠貧困地區沒有環保意識的人,他們對環境的破壞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為了保證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說其行為本身就是當地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鏈。反倒是我們這些有文化的現代城市人在吃飽穿暖之餘,為了貪圖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業如皮毛,高檔木製傢具,野味餐飲,一次性用具的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才真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徹底而毀滅性的打擊,現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態環境直接和間接的殺手。
試想,假如有兩個人,一個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個是衣不掩體,食不果腹的窮人,一隻珍惜的野生動物出現在他們面前,富人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殺之,而窮人則是為了禦寒,填飽肚子活命而捕殺之,請問兩種行為都該受到指責嗎?

5.怎樣的環保才「理智」
——兼評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隨著時間范圍的普遍的環境惡化,環保已經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面對各種各樣關於環保的建議、提案、規則、法律,有人提出要對它們進行選擇。比如,大學英語書的某篇課文宣揚這樣一種被稱為「理智環保論」的觀點,這種觀點「理智」地宣稱:人類「不是為大自然,而是為我們自己保護環境」,因此人類應該「僅在居住環境受威脅時再作出緊迫調整」。為了爭取支持,該理論「不要求人們為其它生物作出犧牲」。

人類確實是為了「我們自己」而保護環境,但問題在於如何保護。這篇文章宣稱我們應該在「居住環境受威脅時再作出緊迫調整」,就是說我們應該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護環境。是誰讓環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確實,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氣候變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業化革命以來的短短幾百年裡,把環境變得不宜於人類居住的,主要還是人類自己。面對一天比一天惡化的環境危機,不檢討自己的錯誤,不改變視環境為「自由資源」的錯誤觀念,而是借口某些環境問題不緊急而聽任環境繼續惡化,這絕對不是一個「理智」的人應有的態度。

事實已經證明,採取「先污染,後治理」的環境污染治理方式,會造成大量資金的浪費——因為製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於消除污染要花費的成本。然而,由於這只是「外部不經濟」,不用作者自己立即買單,因此他就會對消除這些污染毫無興趣。於是,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作者在心甘情願地為別人的「外部不經濟」買單的同時,又採取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大量地為別人,甚至他的後代,製造著代價巨大的「外部不經濟」。

該文的另一個奇怪的觀點是「不要求人們為其它生物作出犧牲」。試想一下,如果人們被要求為其它動物作出「犧牲」,那麼「犧牲」的會是什麼呢——大概僅僅是一些金錢,或者改變食用野味的愛好而已。我們知道,當生物間有沖突的時候,要不兩敗俱傷,要不總有一個要作出「犧牲」。現在人類不「犧牲」,那隻有讓其它生物犧牲了。它們應該如何為人類犧牲呢?很簡單——獻出生命。

作者說,他喜愛北極馴鹿(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把這句話說出口的),但是為了能開採到石油,他不惜破壞馴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為這樣能避免戰爭。且不說事實已經證明,開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戰爭;即使可以避免戰爭,為了人類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極馴鹿無法繁衍後代,這種在種族延續和金錢間選擇金錢的做法是否理智,實在值得考量。

類似的,作者喜愛斑梟(但願他喜愛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為了伐木工的生計,他不惜支持他們砍倒森林滅絕斑梟。我不知道作者怎麼會持這樣一種奇怪的邏輯——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並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經濟來源,因此他們不伐木就無法生存,所以為了他們的「生存問題」,只好把斑梟「出賣」了。

在這位作者的眼裡,只要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利益發生沖突,哪怕只要犧牲人類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換回其它生物的寶貴生命,他也會認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這就是所謂的「理智」的環保觀。在這種「理智」的環保觀中,我們看不見一點「理智」的影子,透過冠冕堂皇的包裝,我們只能看到一種莫名的「唯我獨大」的霸氣、一種為了一丁點的經濟利益可以聽任其它生物滅絕的可怕的漠視。

作者說,那些為不會立即對人類的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的事進行的環保是「奢侈環保」,「奢侈環保」僅當只需很小的代價就能達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麼與環保有關的事只需很小的代價就能達到嗎?幾乎沒有。也就是說,作者對那些為不立即對人類的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的事而進行的環保是不會支持的。

我們需要這樣的「理智環保論」嗎?這種「理智環保」,其實就是坐等環境惡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後齊心協力把某個環境問題緩解一下。一方面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另一方面,緩解環境問題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它產生的速度。有些問題,我們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階段,可「理智環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時才出手。可以說,這種「理智」已經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樣的環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個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環保的辦事方式。要環保,就要熱愛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們「利用」的對象;要環保,就要把環境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而不是聽任問題一天天擴大。這樣的環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環保。

有關環保的節日

2月 2日 國際濕地日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3月21日: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4月的某一周:全國各地的愛鳥周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31日:世界無煙日
6月4日:受侵略戕害日
6月5日:世界環境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5日:中國土地日
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8月9日:世界土著居民國際日
9月16日:保護臭氧層的國際日
9月27日:世界旅遊日
10月4日:國際動物日
10月14日:國際減災日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
10月17日:根除貧困國際日
10月24-30日:裁軍周
11月16日:國際寬容日
11月11-18日:國際科學與和平周
12月29日:生物多樣化國際日

閱讀全文

與奉化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有哪些變數 瀏覽:763
宣傳片的策劃方案 瀏覽:160
市場營銷專業就業所需要的能力 瀏覽:428
優鯊電子商務 瀏覽:522
電子支付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瀏覽:661
校園保安培訓方案 瀏覽:843
優衣庫市場營銷策略的發現 瀏覽:329
最重要的網路營銷工具 瀏覽:578
美的產品促銷活動總結 瀏覽:453
產品售後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322
試用期員工培訓及考核方案 瀏覽:57
銀行開業活動存款營銷方案 瀏覽:301
華為市場營銷廣告戰略 瀏覽:997
2p大市場營銷 瀏覽:965
農業科技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8
市場營銷培訓哪家好 瀏覽:213
企業文化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瀏覽:270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飯店 瀏覽:165
農村黨員就業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9
教師全員培訓研修方案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