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帶一路的絲路精神是指什麼
一帶一路的絲路精神是指: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的精神。
中國追求自身發展,同時注重與他國共同發展,中國歡迎各國「搭車」。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指出,古絲綢之路綿亘萬里,積淀了新時期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1)絲路精神的策劃書擴展閱讀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採用同一種發展模式。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農業是重要領域,推動農業信息互通、技術互補、經驗互享和模式互鑒,助力各國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我們新聞媒體的重要責任,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機遇,抓住、用好這一機遇有助於提升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
和平發展、攜手合作已經成為當今各國實現共贏、多贏的時代要求。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已成為各國媒體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加強新聞共享,積極探索可持續多樣化的合作方式,當好文明互鑒的橋梁紐帶,以法治的視角共同講好和平安寧、合作共贏、成果共享的一帶一路故事。
Ⅱ 如何在「絲路戰略」框架下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6月11日中午,「漢堡視界」第二期學術講座在圖書館教工之家如約與上外師生見面。由校工會的老師和「iPR工作室」的同學們精心布置的會場一片綠意盎然。本期講座主講嘉賓是我校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國際關系專業博士生導師馬麗蓉教授。她主要從事宗教與國際關系、中東問題、中國人文外交和絲路學研究等,本期講座主題圍繞從絲路戰略角度看中美關系。校工會常務副主席於朝暉等10多位教師與40名預約學生一同聆聽了此次講座。
講座圍繞主要圍繞四個方面展開,包括「絲綢之路」是如何從一條亞歐商貿大通道演變為一個大國戰略博弈的主戰場、比較中美 「絲路戰略 」的異同、如何應對美國對華形成的戰略擠壓並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上外學子致力於絲路學研究的優勢、責任及其研究方法等。
馬老師強調要理解絲路學和「絲路戰略」,首先要了解絲路的歷史,尤其要進一步研究張騫「鑿空西域」、鄭和「七下西洋」對中國和平外交傳統形成的重大貢獻、深入分析「朝貢體系」的本質、特徵及其深遠影響。她指出,「絲綢之路」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第一個有著重大影響的公共產品,應該進行規范,得到證明、塑形和定性。如今來看,絲路從中國出發,沒有終點,延伸至全世界。柔軟的絲路穿過美國的島鏈限制,傳播的是文明形象,而不只是商品和技術。絲路象徵著和平發展的一種治理模式,旨在打破逢強必霸的修昔底德陷阱,向全球傳播一個理念:中國強而不霸。先前周恩來總理提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現在政府反復提倡建立夥伴關系,不搞對抗、樹敵、霸權的軍事結盟,維護絲路沿線命運共同體的利益。
2011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提出「新絲綢之路」戰略,美國學界早有學者反復研究報告並出有論著。美國專家斯塔爾作為「新疆工程」的負責人,中亞戰略項目的策劃人,指出新疆問題已經納入美國的中亞戰略之中。希拉里的亞洲戰略有三個目標:擴大對華交流;加大對華制約;重視區域共同體。綜合看來,美國絲路戰略的特點包括:目標是排斥中、俄、伊朗;主要通過離岸操作;911之後,繞開聯合國開展兩場戰爭,堂而皇之進入中亞,主導中亞中東陸上絲綢之路;把新疆作為扼制中國的一張牌。因此,美國「絲路戰略」屬地緣政治性的,中國的「絲路戰略」強調「命運共同體意識」,採用「五通」推進地區與國際合作,強調互惠型的經濟觀、包容型的人文觀、合作型的安全觀,屬地緣人文經濟性的,前者維護的是美國的霸權利益,後者維護的是中國與沿線各國戰略合作夥伴間的共同利益。
廣義的「絲路」應該輻射全球,美國對中國實施「兩路圍堵、內外夾擊」的戰略擠壓態勢,包括島礁問題、抑華反華情緒、涉疆暴恐事件頻發等一系列挑戰。對此,中國一定要有戰略耐心與定力,決不能開拉響「戰略第一槍」,要切實弘揚「絲路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國內穩定、發展、轉型等大事,對外要懷包容胸襟、以柔克剛,避免像美國一樣動武而失信於全球,抓住「絲路戰略」機遇,謀求中華文明的復興與「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馬老師還鼓勵在場的同學關注絲路學,可以參與相關的研究:沿線國家與地區的區域國別研究;小語種的跨文化語言傳播,如研究孔子學院、甘地學院、法語聯盟等;區域組織合作機制研究,如上合組織、東盟、海合會等。
演講結束後,馬老師與現場同學進行了互動,並就同學們提出的「如何從可持續發展觀點經營新絲綢之路」 、「新疆地區的多民族性以及政府對疆政策」等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漢堡世界」是校工會今年發起的公益學術活動,借鑒國外高校的相關經驗,利用中午時間,為學生提供「漢堡午餐」和清新香茶,並邀請一位新銳教師與學生分享其學術經歷和學術體驗,以作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學術思維、增加師生互動。
Ⅲ 中國政府應該怎樣弘揚絲路精神
「一帶一路」倡議,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版路,更權是一條友誼之路。在中華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特徵的絲綢之路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
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正所謂「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採用同一種發展模式。否則,這個世界就太單調了。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
中國追求的是共同發展。我們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直接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
Ⅳ 什麼是"絲路精神
絲路精神即絲綢之路精神的簡稱。絲綢之路作為人文社會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各個國家之間形成了「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的絲路精神。
(4)絲路精神的策劃書擴展閱讀:
弘揚絲路精神及其意義: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正所謂「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我們應該一道努力,倡導文明寬容,防止極端勢力和思想在不同文明之間製造斷層線。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採用同一種發展模式。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中國追求的是共同發展。我們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倡導對話和平。中國將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地區事務,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推動通過對話找到各方關切的最大公約數,為妥善解決地區熱點問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Ⅳ 談一談作為青年一代如何傳承絲路精神
傳承絲路精神:第一,青年應該充分地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在過去的工作經驗中不斷去總結、探索「新方法、新點子、新技能」,當然,這種創新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一帶一路」的倡議,任何項目、任何理念完全不能和2000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一樣緩慢發展,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技術更新的頻率不可同日而語,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也不可能是停滯不前的,踐行發展、共享理念更多的需要我們廣大青年要有創新意識,基如此,才能更好的傳承絲路精神。我們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在讓創新意識在我們身上更好的體現。
第二,傳承絲路精神我們年輕人應該具備協作意識,藉助他人的力量完成既定的目標,相互幫助,找出他人或者自己的不足,身在團隊之中要有團隊意識與集體榮譽感,遇事不能相互推諉,要勇於承擔集體責任,這樣才能有「1+1>2」效果。
Ⅵ 絲路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絲路精神的核心。
絲路精神即絲綢之路精神的簡稱。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更重要的是絲綢之路體現的「絲路精神」。絲綢之路作為人文社會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絲路精神的核心。
弘揚絲路精神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採用同一種發展模式。
Ⅶ 絲路精神的核心有哪些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更重要的是絲綢之路體現的「絲路精神」。絲綢之路作為人文社會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絲路精神的核心。
中國將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地區事務,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推動通過對話找到各方關切的最大公約數,為妥善解決地區熱點問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弘揚絲路精神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正所謂「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我們應該一道努力,倡導文明寬容,防止極端勢力和思想在不同文明之間製造斷層線。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採用同一種發展模式。
Ⅷ 作為學生如何弘揚絲路精神
剛學的。。。有六點:1。結合時代呵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2。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3。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4。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5。要正確面對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6。青少年要把自己培養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呵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Ⅸ 絲路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強調堅持以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Ⅹ 絲路精神的介紹
絲路精神即絲綢之路精神的簡稱。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更重要的是絲綢之路體現的「絲路精神」。絲綢之路作為人文社會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各個國家之間形成了「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的絲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