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京山市宣傳

京山市宣傳

發布時間:2022-05-13 05:39:36

1. 京山縣的文化

4000多年前的屈家嶺文化,蘇家壟文化和1900多年前的綠林文化世代流傳於長江中游地區,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由新市(即今京山)人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繼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的第二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更有一批如劉英,劉鐵等追隨過孫中山的革命忠烈,在京山發起「永漋河起義」,策應辛亥革命的成功。
文化遺址
王匡、王鳳與綠林起義。這場斗爭長達10年之久,這次農民起義的主要策源地,就是湖北省的京山縣,它的主要領袖――即綠林軍的主要領袖王匡、王鳳,就是京山人。綠林赤眉起義是繼陳勝、吳廣起義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歷時10年,席捲全國,推翻了王莽政權,打擊了豪強勢力,掃盪了奴隸制殘余,推動了社會歷史的發展。
屈家嶺文化
屈家嶺遺址位於京山縣境西南離縣城30公里,現屬屈家嶺管理區園藝分廠。1954年冬,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配合石龍水庫工程進行文物調查,在乾渠必經地屈家嶺發現該遺址。水庫工程指揮部文物工作隊、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和荊州博物館,先後進行三次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專門發表了科學研究報告《京山屈家嶺》,結論指出:「屈家嶺遺址出土的遺物,具備了較多的特有的文化特徵,應屬於已發現的新的一個文化系統,因此我們把它命名為『屈家嶺文化』」。此後長江中游的廣大區域,均發現了屈家嶺文化遺存。屈家嶺文化,是長江中游第一個被命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體系。
屈家嶺文化遺存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生產發展狀況。大量磨製精巧的石器表明生產工具的進步與生產的發展。在屈家嶺遺址,1956年僅發掘800多平方米,就發現一片面積500平方米、約200立方的紅燒土(經燒烤的地基或抹牆泥土),紅燒土中摻進的稻殼密結成層。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丁穎教授對屈家嶺出土的谷殼進行考察鑒定,他在結果中說「從圖片的稃毛、粒形和標本測定看,這些穀粒當屬於粳稻,且在我國是比較大粒的粳型品種,與今天栽培的粳型品種最為接近。」這表明以生產優質稻穀著稱的京山,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大量種植水稻。屈家嶺文化遺址出土的豬骨、豬牙、陶制雞表明,當時家庭已普遍飼養生豬,家禽業以養雞為主。出土的大量輪制陶器、紡輪表明,手工業已形成獨立的生產門類,有專門的制陶作坊,製作的陶器胎壁均勻,造型美觀規整,能制出薄如蛋殼的彩繪杯碗。
屈家嶺文化遺物還反映了先民的文化藝術精神生活。彩繪的陶器,黑紅對比,濃艷莊重;不同的碗、豆而均用雙弧雙腹,做到了多樣中的統一;各式彩繪紡輪、彩繪蛋殼杯碗,顯示了先民的藝術創造力與審美情趣。屈家嶺文化遺存出土的陶祖(陶制男性生殖器)和成套陶器組合的陶祖表明,當時的社會奉行男性崇拜,證明屈家嶺文化已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社會,人們經常在公共場所進行祭祖宗教活動,祈求氏族平安,人丁繁衍興旺。
科學家們對屈家嶺文化炭化遺物進行了炭14科學測定,科學測定表明:以京山屈家嶺遺址命名的屈家嶺文化,存在於距今4600年至5000年,文化綿延了400年。屈家嶺遺址發現命名後,長江中游各地大量發現屈家嶺文化遺存。屈家嶺文化的中心在京山、天門、鍾祥,文化覆蓋整個長江中游,其北抵河南方城、豫中,南至洞庭湖北岸,東接鄂城、黃石,西到宜昌西陵峽西端。
蘇家壟文化遺址
蘇家壟文化遺址,位於京山縣坪壩鎮羅興村,1966年7月,在開挖鄭家河水庫乾渠時發現了該遺址。出土的古代生活器皿,經鑒定為西周晚期青銅器。這批出土青銅器有鼎、鬲、甗(音yǎn,眼)、簋(guǐ,詭)、豆(高圈足盤子)、方壺、盉(音hé,和)、匜(音yí,夷)、盤和車馬器等,共計97件,重800餘斤,具有極珍貴的考古價值。鼎、豆和方壺都有曾中(音yóu,由)父自作器的銘文(其中兩鼎銘文均為「」,豆和方壺上則為「斿」。文獻記載,歷史上有三個曾國:姓姒者有兩個,一個在今山東嶧縣,一個在今河南柘城縣北;第三個姓姬,在今湖北境內。
蘇家壟這批出土青銅器,分別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市博物館和京山縣文化館。部分實物參加過我國對外文物展覽並攝入有關電影,在國內外廣為頌傳。其中一尊曾侯壺最為著名,壺身銘有「曾中斿父用吉金自作寶尊壺」銘文。其製作工藝精湛,造型典雅優美,紋飾豐富流暢,展現了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神韻魅力,為中華青銅器文化的傑出代表。其銘文字樣被多種文字學研究著作、書法字典收錄。曾侯壺多次在國外展出,僅一次在德國展出的保險金額就達3000萬馬克,是國寶級文物。曾侯壺復製品陳放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京山曾侯壺與隨州曾侯乙編鍾和荊州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是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戒石銘碑
京山縣政府大院內有一座碑亭,亭中立一石碑,曰「戒石銘碑」,碑的正面刻四言十六字,即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碑的背面鐫刻《重建戒石銘碑記》。
時移境遷,舊衙拆除,戒石碑下落不明。然中國古代的廉政文化已漂洋過海,傳諸東瀛。戒石銘碑文於乾隆年間傳入日本。寬延二年(1749),日本國福島縣二本松藩王丹羽高寬,將十六字碑文刻於該市霞城公園內一巨石上,將其作為藩政官員的座右銘,後又譜成歌曲,令政府公務人員每日上班前吟唱,延續至今不輟。1935年,日本政府將該石刻定為「國史跡」(即國家級保護文物)。
因戒石銘碑之緣,京山縣與二本松市開始鴻雁傳書。1989年2月,二本松市市長大河內鷹一行訪問京山,表示欲贈款京山重建戒石銘碑。同年8月,縣府大院戒石銘碑亭正式建成。不久,縣政府又在城南7公里處空山洞風景區修建戒石銘碑紀念館。1989年10月,二本松市代表團訪問京山並參加京山建成戒石碑落成典禮。11月,縣政府代表團赴日回訪並參加二本松戒石銘刻240周年紀念大會。其後,京山縣政府照大院內戒石銘碑原樣復制一碑,贈與二本松市,1991年9月,京山縣政府組團訪日並出席二本松新市政大廳落成典禮暨戒石銘碑揭幕儀式,至此,京山贈碑立於二本松市政廳。此後,兩縣市交往年年不斷,在農業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進行了一些交流合作,並於1994年簽署文件締結「經濟友好合作關系」。
京山戒石銘碑,是中華廉潔精神的象徵,是中國廉政文化的形象代表,是中國廉政教育的有效形式。
芭蕉寺新羅太子墓
芭蕉寺遺址位於京山縣宋河鎮芭蕉寺村。寺建於盛唐,宋代稱圓寂禪院,後歷經兵燹,院田幾盡。乾隆年間,海雲和尚重修芭蕉寺。「芭蕉夜雨」為京山八景之一。清末民初,寺廟再度荒廢。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盛唐時期,京山芭蕉寺是朝鮮半島新羅國太子的住錫修行之地,後卒葬於此,山中有新羅太子墓,山中有泉,曰「新羅泉」。京山舊縣志和當地百姓口頭,留下許多有關新羅太子的記載和美麗傳說。康熙年間《京山縣志》載:「新羅泉泉出山中,嘗有新羅僧居此,語眾欲歸,神止之。僧言思故鄉中水,神指其地,泉即湧出,僧嘗之味同故鄉;僧又言思故鄉魚,神復指水得魚,魚形骨纖細,色斑、目赤。僧遂不思故鄉。」「新羅太子墓:在縣東北七十里,墓甚高大,相傳新羅太子慕禪,隨其國僧入中國,居芭蕉寺,卒葬此。」「芭蕉寺:縣北六十里,宋名圓寂禪院,在芭蕉山中,新羅僧所居,泉出比目魚者也。」
芭蕉寺在清代重修後,立碑記事,上刻《中興芭蕉寺碑記》:(石碑現保存於京山縣博物館),碑記這樣寫道:「原暹邏(筆誤:應為「新羅」—作者注)僧奉唐太宗敕,住錫於茲。搗杖出泉涌暹邏(新羅)泉,劈魚養母,成比目魚。載在縣志朗如也。」此碑文直接寫明新羅太子是奉唐太宗之命,來京山芭蕉寺住錫佛事。光緒八年《京山縣志》載:「新羅太子墓,在縣東北七十里,相傳新羅太子隨國僧入中國,居縣之芭蕉寺,卒葬此。」
京山舊縣志,早被國內一流大學、國家圖書館、甚至被美國的圖書館收藏。關於新羅太子的這一記載引起了中韓兩國學者的濃厚興趣。1994年上海召開紀念我國歷史地理學泰斗譚其驤教授的學術研討會,中國學者在交流中向與會韓國學者介紹京山芭蕉寺的這一史實,即刻引起韓國學者高度重視。會後,華中師大地理學教授劉盛佳來到京山,與縣史志辦、縣博物館同志一道研究史料,到芭蕉寺實地考證。其研究結果表明,在唐太宗時期,今天的朝鮮半島同時存在著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呈三足鼎立之勢。半島三國、日本仰慕盛唐文化,常派遣唐使和皇室子弟到大唐讀經學佛。有學者統計,唐代,僅新羅國就派遣唐使團161次,使團中有使節、皇家子弟、僧人、翻譯、歌舞伎等。新羅國位於朝鮮半島東南部,國都金城(今韓國慶州),新羅國奉行親唐政策。新羅女王金善德曾派太子到大唐讀經學佛。京山在唐朝是朝中重地,設州置縣,並派名宦重臣在此主事,唐代,京山大洪山中的寺宇聞名遐邇。研究推定,新羅女王太子入唐後,即奉唐太宗之命,在京山芭蕉寺學佛,新羅太子的思鄉故事便由此衍生而來。太子圓寂後,便葬於此地,新羅太子墓即在宋河鎮芭蕉寺村的祖師嶺上。
京山芭蕉寺、新羅太子墓、新羅泉,見證了中韓兩國友好交往的歷史,也引起中韓兩國藝術家的濃厚興趣。2005年,兩國演藝界已決定合作拍攝40集電視連續劇《新羅情》,荊門市擬與韓國全羅道福安郡結為友好城市,京山也和韓國的一些道郡企業建立了經濟協作關系,相互往來。新羅太子若九泉有知,將獲得心靈慰藉,不再感到孤獨寂寞。

2. 湖北京山很窮嗎

不窮,湖北最有潛力的3個縣級市之一就有京山市。

京山市屬於荊門市代管的一個城市,這個在湖北來說簡直就是綠寶石的存在呀,因為這個城市所擁有的的旅遊資源是十分的豐富的。

目前這個縣級市地位不低,其屬於國家級生態縣。也是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所合力打造的縣級市之一,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呀,畢竟如今的旅遊行業真的很吃香!

京山是中國農耕文化發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時代誕生了「屈家嶺文化」。自漢初始置雲杜縣,已有2200多年建制史。新莽末年「綠林起義」在此發源。梁普通年間置新州;西魏及唐初置溫州,以境內湯堰溫泉得名。隋大業三年(607年)始稱「京山」,因城東「京源山」而得名。

3. 京山縣公安局網路反詐騙宣傳

e

4. 急求,關於宣傳旅遊城市的簡短口號,謝謝!

帝王故里,綠林策源

5. 湖北京山市一網紅以巡特警為背景跳舞發布視頻「蹭流量」,她這么做合適嗎

湖北京山市一網紅為了流量竟然以巡特警當背景大跳熱舞,錄視頻並發到網上,並且還還有不當的評論,涉嫌侮辱巡特警,調侃說這些都是她花了50元錢雇來的保安,視頻發出不久就被網友舉報了。

如果熊女士認真對待此事,並誠懇的道歉的話,網友還是可以原諒她的,作為網紅,應該傳播更多的正能量,要帶頭遵守並維護綠色網路環境。看到熊女士在視頻中的道歉,相信她已經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有多嚴重了,或許以後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熊女士的行為也為其他網紅敲響警鍾,突破道德底線的視頻,一定會有網友舉報的,還是好自為之吧。

6. 湖北省京山縣宣傳部長簡歷

重要人物簡歷會在他所在單位的官網上有詳細介紹,公眾人物會在網路百回科有介紹,可以答去這兩個地方搜簡歷。對於不知名的小羅羅,普通人,他們的簡歷就是隱私,受到保護的,不建議在這里搜,當然回答者也是禁止透露別人的簡歷。換位思考你的信息被透露了也不好吧。

7. 京山的習俗有哪些

京山縣依山懷水,民風淳厚,人民有勤勞、善良的美德。
由於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人們普遍重農輕商。鄉土觀念甚濃,有「一生不出門,是個大福人」的俗語。清末至民國時期,在鄉風民俗中,有不少陳規陋習。諸如衣食住用、婚喪喜慶、節日時令的禮儀比較繁瑣,有些還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建國後,隨著政治經濟的變革,民風民俗嬗變。50年代初,大力貫徹《土地改革法》、《婚姻法》,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主義,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上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生產生活習俗逐漸更新。婚姻自由,喜事新辦,助人為樂,尊老愛幼蔚成風尚。1978年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各種信息在城鄉廣為傳播,「重農輕商」的觀念逐漸改變,生產方式、飲食起居、人際交往也日趨文明。但由於受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蝕,某些陳規陋習,在不少地方又復活起來。
服 飾
衣著 京山縣城鄉人民的衣著因時代而變化。清末,一般人多穿自紡自織或者自染(多用烏桕樹葉、鍋底灰、漚泥巴)的土(粗)布,多白、黑、灰色。富有者多著「洋」(細)布及綢緞、毛皮等衣料。
民國時期,多數人沿襲清末服裝,少數上層人士開始穿西裝,公務人員改穿中山服,學生穿學生服。
建國後,衣著改進。50年代初,除老人仍著大襟長(短)衫外,中青年男子多穿中山服、解放服、青年服。
帽子 建國前,冬季城鎮男子多戴禮帽、瓜皮帽、風帽,老年婦女裹包頭,有的戴「兩塊瓦」的絨帽或平頂絨帽。農村男子多戴螺旋帽(「狗鑽洞」),老年婦女裹包頭,中青年婦女罩頭巾。夏季多戴草帽。雨季戴斗笠。
建國後,城鄉人民多戴解放帽、鴨嘴帽。夏季戴草帽、太陽帽、航空帽,冬季戴棉軍帽、防風帽。80年代初禮帽又有出現。
鞋襪 建國前,城鄉居民多穿自作的「千層」布底布鞋,穿布襪或線襪。
建國後,春秋鞋襪有:布底布鞋、塑料底布鞋、力士鞋、解放鞋、旅遊鞋、運動鞋和皮鞋。
發型 清末,男子腦後留發辮,女子未婚者梳辮,婚後將長發綰髻於腦後。民國初期,男子剪辮或剃光頭。農村青年開始留平頭。城鎮青年蓄分頭(即西裝頭),中老年多理平頭。兒童多蓄「頂達」、女孩梳「羊角辮」。未婚女子前額蓄「劉海頭」,留長辮的有單辮雙辮之分。女學生剪短發,以齊耳為度。婚後的婦女多綰髻,有剪短發的,也有燙發的。
建國後,男青年留平頭、蓄分頭,未婚女青年蓄長辮,婚後剪短發者增多。至70年代後期,有些婦女開始燙發。80年代,婦女燙發居多,老年婦女挽髻很少。男子蓄分頭、留平頭基本普及。少數青年蓄長發、蓄大鬢角、留小鬍子。農村老漢有的仍剃光頭。
首飾 建國前,在富有者中流行的有金、銀、玉質首飾,多為婦女、兒童飾戴,也有男子戴戒指的。有的人家兒童過「周歲」,即戴項圈(亦稱項箍、狗圈),掛「百家鎖」。婦女多穿耳戴環,也有的人家給獨子穿耳戴環,以期長命百歲。婦女戴項鏈、手鐲、戒指,婚後多用簪子綰髻以固其發。一般人家戴銀質或玉質首飾,富裕人家戴金質首飾,貧窮人家有的用竹質簪子綰發。
建國後,金銀玉質首飾不多見,女子穿耳者少。80年代,一部分人開始戴金、銀戒指,女青年開始穿耳戴環,城鎮女青年有戴金、銀項鏈的。
飲 食
主食 建國前,以食大米為主,兼食粟米、高粱、玉米、小麥、紅薯。農忙時,日進三餐;清晨做完第一茬活後吃早飯,太陽當頂吃午飯,太陽落山後吃晚飯。城鎮居民吃飯時間,每餐比農村稍為提前。冬閑時,多數人家或干、稀搭配,或一日兩餐。夏季,永隆等地喜食「稀米茶」(將大米炒黃,淘凈,而後煮熟即成),以充飢解暑。災荒年景,主、雜糧搭配,干稀搭配,代食品與糧食搭配,山區以葛根、橡子、榔樹(香棉樹)皮製粉充飢,平原以南瓜、野菜加大麥粉度日。
副食品 為節約主糧,京山縣人民有利用野生植物和雜糧製作副食品的習俗。
菜餚 京山縣流傳的四季食用的菜餚有鮓辣椒、腌菜、泡菜、豆瓣醬、霉豆腐、腌蘿卜干、霉干腌菜,還有用米粉製作的鮓藕、鮓冬瓜、鮓魚、鮓豬大腸。冬季製作的臘菜有:腌豬肉、牛肉、野羊肉、野兔肉、雞鴨肉,腌制鹽蛋、皮蛋也較普遍。菜餚的烹調技術有蒸、煨、燒、炸、炒、燉、煮等方法。京山名菜有清蒸鱔魚、盤龍菜、松枝肉、東坡肉、瓦罐雞湯。還有飲「臘八雪水」(即農歷臘月初八下的雪,裝入壇內埋於地下,待第二年暑天飲用)解暑治痢的習俗。
婚喪喜慶設宴,一般人家是「4盤、2碗、1蒸籠」,中等人家是「8冷盤、10大碗」,富裕人家是「8大碗、4小碗、12圍盤」的海參席、筍子席、洋粉席,以第一碗菜定席名。
居 住
建國前,京山縣農村房屋,丘陵、山區多為土木結構,以土磚、木檁、木椽、布瓦為主,有的地方打碴牆,又稱「干打壘」。房屋形式有「連三層」、「四井口」、「三合頭」、「連三間」等種類。房屋內部格局分堂屋、正房、廂房、耳房。房屋建築方位多為座北朝南,山、丘地區屋後多靠高土旁 、山嶺,房前有溝塘。
舊時建築房屋,要請陰陽先生選好「黃道吉日」,才能破土動工。豎柱、上樑要設宴請客。興偷樹作屋樑,而且要偷能結籽的樹,取意興旺發達。有的偷樹時,用紅紙包錢放在樹兜上,樹兜用紅布裹著,表示對樹主的謝意。偷來的樹不能放在地上,擱干後鋸刨成梁。上樑時,用紅布卷梁,鳴炮喝彩,丟粑粑。上樑後,宴請樹主、封(泥工)、木匠。
舊時遷居,又稱「過屋」,多請客送禮,親友喜送對聯、匾額,上書「鶯遷喬木」、「鳳宿高梧」等吉語以示祝賀。遷居時,要在舊屋廚房燒一鍋開水,在新居廚房燒一鍋開水,都要燒得熱氣騰騰,象徵接上氣,才能興旺發達。
建國後,擇日建屋、偷樹作梁等迷信活動減少,「喬遷之喜」仍有親朋祝賀。
家 具
建國前,一般家庭的傢具多為木製,著紅色或深茶色油漆。堂屋後壁立靠木櫃(城鎮有的擺香案桌),俗稱神龕。還擺有方桌、長條凳、方凳。卧室備有「平頭」床或架子床、兩門櫃、三屜桌和大木箱。廚房備有碗櫃。富裕家庭則具有雕花的八仙桌、圈椅、穿衣櫃、「寧波床」和各種長、方凳。書香門第還設有書房,備有書櫥、寫字台。夏天,一般家庭都有竹製和木製涼床、躺椅。冬天,習慣於烤火。三陽、廠河等山區冬季有坐石頭烤火,墊竹編涼席睡覺的習慣。
建國後,一般家庭仍用木製油漆傢具,有紅、黃、茶等色,也有國漆油的黑色。70年代傢具式樣時興漢(武漢)式、海(上海)式、捷克式。80年代初,又興「組合」式、「幾何」式傢具,床的式樣增有高低綳子床、席夢思床墊等,顏色增有天藍色、淡綠色、米黃色、乳白色等,材質採用三夾板、五夾板。椅、凳的式樣改變,一般家庭的長條凳減少,多數是方凳,又稱「排骨」凳,大小靠背椅。多數城鎮居民家庭擺設沙發、藤、竹或塑料圍椅、春秋椅。在家庭用具方面,還增加了洗衣機、縫紉機、電風扇、自行車、電視機,富裕家庭還有電冰箱、彩色電視機、摩托車等。
婚喪喜慶
(一)婚 嫁
建國前,男女婚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沖破封建婚姻制度者極少。聯姻的過程是:首先由雙方的任何一方請媒說親(也有媒人主動說親的),如雙方父母認為門當戶對,由女方提供女孩的生辰年月日時,俗稱「生庚八字」,由男方請算命先生卜合男女雙方的「八字」。如雙方的「八字」卜合,第二步就是訂婚。訂婚的禮儀,是由男方備彩禮和禮金後,「抬盒」(裝禮物的器具)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送到女家,俗稱「過門」,交換雙方的「八字」。第三步是結婚:男女孩成人後,由父母主辦婚事,俗稱「過喜事」、「吃餅子」、「團圓」、「圓房」。
除明媒正娶、女到男家外,舊時還有入贅、童養媳、填房、坐堂、納妾幾種婚姻形式。舊時婦女喪夫,提倡空門守寡,從一而終。寡婦不再嫁,稱「忠貞」,未婚夫夭亡,未婚妻至婆家終身守孝不嫁,稱「烈女」。
建國後,一度依循舊習。《婚姻法》頒布後,提倡婚姻自由,嚴禁包辦、買賣婚姻,寡婦可以再婚。提倡一夫一妻制,嚴禁納妾。
(二)生 育
建國前,一般人認為生育子女是「命中註定」,多子多福。如無生育,便是「命不好」,還要求神拜佛祈求「送子」。無生育的婦女,受人輕視。舊時有妊娠、催生、接生、報喜、洗三、坐月子、滿月等生育習俗。
建國後,提倡新法接生,生育禮儀從簡,迷信活動減少。70年代後,提倡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育更科學化。80年代初,人民政府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
(三)壽 辰
建國前,慶壽辰俗稱「做生」。「做生」又分「做散生」和「做整生」兩種,「散生」為一年一慶,「整生」為10年一慶。小孩有做1歲的,俗稱「抓周」,有做10歲的,男孩有做15歲的,俗稱「成丁」,一般要舉行「告祖加冠」禮。成人是男不做30歲,女不做40歲。老人生日,滿50歲稱「大衍」,滿60稱「花甲」,滿70稱「古稀」或稱「稀齡」,80歲稱「高齡」,一般都要做生。有的人家如父母同在,不管生日是否相同,也要同時做生,俗稱「五十雙慶」、「六十雙慶」,依此類推。男的做虛歲生,女的要做足歲生。「做生」一般以小孩周歲和老人壽慶為隆重。
建國後,祝壽禮儀不盛行。即使「做生」也只敬酒祝賀,不行叩頭禮。兒童「抓周」習俗尚存,但較樸素簡單。80年代開始,祝壽之風復行,禮品規格頗為講究。
(四)喪 葬
建國前,老人去世,稱「白喜事」,男稱「壽終正寢」,女稱「壽終內寢」。而且喪葬禮儀繁瑣,迷信氣氛甚濃。
從葬期起,接連3天晚上,死者家屬要到墓前祭祀。死者靈堂要點49天的長明燈。每逢7天燒1次紙錢,俗稱「燒七」,以「三七」、「五七」燒紙錢較隆重。「七七」後燒「百日」紙,紀「周年」,3年孝滿除靈。「七七」守孝期,家人男不理發,女不穿紅綠。不滿周年,家裡不操辦婚嫁喜事。
除老人喪葬外,舊時還有幾種喪葬形式:小孩死叫「跑了」或稱「丟了」,只用長方形木匣埋掉。年輕人死了,不掛孝,不做齋,不擇出葬日期。孕婦死後第3天,家人要送書包(裝針線花樣用的)、剪刀、雨傘、尿盆至墳台,作死者陰間之用。
建國後,破除迷信,改進喪葬,禮儀從簡。50年代,提倡為死者開追悼會,主持人致悼詞,寄託哀思,親友送花圈、輓聯,戴黑(白)紗。送葬時有鑼鼓鞭炮伴行。1977年前,均為棺材土葬。之後,京山縣火葬場落成,逐步實行火葬。但農村有的人家仍用土葬。有的即使火葬,之後仍按舊禮儀將骨灰盒土葬,還有的將骨灰盒入棺後再行土葬。

8. 早期青歌賽有一首湖北選手演唱的關於京山的什麼歌曲,可以搜索到嗎

可以。
京山市本土音樂電視《對節成雙》正式亮相京山市2021年網路春節聯歡晚會。至此,京山市市樹——被稱為「稀世珍寶」的對節白蠟終於有了專屬於自己的贊歌。
歌曲《對節成雙》由京山籍著名詞作家熊紅、本土作者印心和著名作曲家姚峰聯手創作,著名青年歌手林曉薇演唱。
音樂電視《對節成雙》由京山市委宣傳部、京山市文化和旅遊局、京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京山市孫橋人民政府、廣東省京山商會深圳分會等單位聯合製作,京山楊曄影像工作室拍攝製作完成。
俗稱對節樹的對節白蠟,全球范圍僅湖北獨有,主產於京山。是當今世界僅存的木犀白蠟,屬稀有名貴樹種,是世界盆景中的極品,被譽為「活化石」與「盆景之王」。
《對節成雙》MV運用敘事手法,以京山市樹對節白蠟為載體,用敘事與寫景穿插鋪陳的鏡頭語言,著眼人樹對話,敘說赤子鄉愁,抒發人生感悟,展示根脈傳承的故土鄉情。古樹、民生、親情、美曲,著力表現時代變遷中不變的人文情懷以及京山人熱愛和建設家鄉的真摯情感。
《對節成雙》MV先後在京山境內多地采景,聚集境內對節古樹素材,萃取了豐富的對節樹木、樹群、樹林、景觀資料,在有限的時長內經典再現對節樹「活化石」的英姿美態,演繹樹與人生生不息的生態依存和情感交融。

9. 京山京華農貿市場改造方案

摘要 一是嚴格落實「定人、定時、定崗、定責」的管理機制,市城建監察大隊每日安排2-3名管理人員對京華農貿市場,特別是兩個進出口部位經營秩序的治理,督促臨街門店進店經營,疏導流動商販進市場內經營。同時,合理安排上下班及節假日空擋時間段的管理,確保管理不斷檔。

10. 跪求湖北省京山縣民俗 600字左右!!

湖北新聞網3月16日電 (嚴澤波 鄧端超)「早聽說京山觀音岩菩薩靈驗、廟會熱鬧,昨晚我就趕了過來,今天還是沒進上頭柱香」。 15日(農歷二月十九)晨,專程從石首趕來的信徒賈書仁滿懷遺憾地說。今年,中國荊門第二屆油菜花節京山觀音岩廟會引來省內外數萬人參加。

據統計,當日有來自河南鄭州以及本省武漢、荊州、天門、黃石等地65000多名信徒、遊客前來趕趟。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道教協會、武漢市道教協會、武當山道教協會的負責人參加了本次廟會。

京山觀音岩為鄂中地區最大的宗教朝覲地,每年吸納各地香客30萬餘人次。據《觀音岩碑記》記載,觀音岩道觀在五代時已初具規模。興盛時期,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聖誕廟會,更是熱鬧異常,香客摩肩接踵,連綿不斷,香火、鞭炮月余不絕。京山縣借力中國荊門第二屆油菜花節,以傳統廟會為載體精心組織系列活動。

除大型民間文藝演出、民俗文化展示、民間傳說演義等活動外,京山觀音岩廟會還專門組織了近54家企業到現場為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2100多個,勞動、司法部門分別印製了3萬多張傳單,宣傳政策和法律知識、開展法律咨詢,而農業、商務部門組織16家企業到現場展銷國寶橋米、綠林好漢酒、香菇、木耳、銀杏等近百種土特產品,吸引了不少子信徒、遊客前來購買。

閱讀全文

與京山市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堂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742
培訓樓方案範文 瀏覽:392
軟體項目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瀏覽:229
網路營銷的創業方向 瀏覽:304
酒店營銷促銷方案 瀏覽:293
電子商務物聯網 瀏覽:746
培訓項目與培訓方案 瀏覽:613
泰州龍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市場營銷有哪些變數 瀏覽:763
宣傳片的策劃方案 瀏覽:160
市場營銷專業就業所需要的能力 瀏覽:428
優鯊電子商務 瀏覽:522
電子支付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瀏覽:661
校園保安培訓方案 瀏覽:843
優衣庫市場營銷策略的發現 瀏覽:329
最重要的網路營銷工具 瀏覽:578
美的產品促銷活動總結 瀏覽:453
產品售後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322
試用期員工培訓及考核方案 瀏覽:57
銀行開業活動存款營銷方案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