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艾草功效很多,艾草是野生的好還是種植的好
你好,艾草的效果不能就憑是野生的還是種植的來判斷好壞,就像看人好壞不能單看出身一樣。
由於艾草的種子特小,所以盆栽的話直接播種,不需要覆土,再用膠袋封上花盆口,保持泥土的濕度。
值得注意的是艾草需要適當陽光才能出芽。圖三是艾,其餘叫蒿,蒿和艾長的一樣,艾葉夏天擰成繩曬干熏蚊子,沒有艾蒿一樣會熏蚊子,蒿長在地里沒人要,冬天還長在地里,一把火都燒沒了,秋天艾採回家涼干,當地人會給每一個出生嬰兒洗澡,艾在這里都是野生一片一片。
② 求艾草足浴泡腳騰片廣告文案急急!!!
= = 豬八戒,不過豬八戒質量很多都不太好,你可以加個公司當地的文案群,找個能力不錯的文案,如果合適以後可以長期合作。
③ 艾草的功效和作用
溫經止血、祛濕寒、平喘鎮咳 艾草又叫艾蒿,是一種較常見的植物。其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從葯理上看,艾草還含有揮發油、黃酮、三萜類化合物等物質。1、溫經止血:艾草性溫、味苦,具有溫經止血的作用,對宮寒引起的月經不調、流產出血等症狀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2、驅濕散寒:艾草還具驅濕散寒的作用,對風濕性關節炎、著涼頭痛、風寒感冒有一定的緩解效果。適量服用艾草,還可以調理虛寒體質。3、平喘鎮咳:艾草有平喘鎮咳的作用,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有顯著療效。
艾草又為蕭茅,具有濃烈的香氣,首先可以用來驅蚊驅蟲,放在室內能夠減少被蚊蟲叮咬。其次艾草有平喘鎮咳、祛濕散寒等功效,適用於咳嗽、濕氣重者。當做食物食用,具有較好的價值。艾草全草可以入葯,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艾草味苦,辛,性溫,可以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安胎止崩。艾草可以調理女性月經,改善經期黑血、宮寒的情況,對於孕婦可以治療胎動不安,還可以祛除體內的風寒。
艾草在民間是一種常見的植物,既可以當做食物,同時也有著非常好的醫用效果,我國中醫中很早就有了使用艾草的歷史,把艾葉草熬汁,然後對水稀釋沐浴,可除身上長得小紅疙瘩,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用艾葉草製作而成的艾灸施在穴位上,通過熱、能量不斷進入身體中,引起身體反應,以此調動經脈的運行,達到疏通內臟的目的
④ 《艾草》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姜秀瓊導演的
鏈接:https://pan..com/s/1V5uMrwcpammogYPU2iRHRQ
導演:姜秀瓊
編劇:曾玉潔
主演:潘麗麗、莫子儀、周姮吟、唐振剛、陳希聖
類型:劇情、同性、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台灣
語言:閩南語、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08-06-08(中國台灣)
片長:85分鍾
又名:Artemisia
58歲的母親吳艾草(潘麗麗飾)跟其他台灣師奶別無兩樣:膝下一雙兒女,生活清閑平靜。早年間曾與異鄉老師私奔,可算是思想開放的女性。然而她在不經意間發現了小兒子宋海(莫子儀飾)舉止異常,種種跡象都證明兒子是名同志。面對兒子的離經叛道,艾草並沒有道破,但也使她無所適從,困惑不已。此時,留學而歸的大女兒宋伶(周姮吟飾)居然帶回了跟黑人所生的私生女。這時的艾草再也按耐不住,長年建立起來的倫理觀瞬間崩塌。作為一名母親,她不能接受這種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面對社會輿論的壓力,艾草的內心陷入苦苦的掙扎中。最終,她會接受子女的選擇么?
⑤ 艾草起源
艾文化由來已久,早在《詩經》時代,艾草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有關艾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相傳,武王身邊有一位名醫叫蕭艾,有一天,他瀉痢多日後卧倒於軍帳中,為了醫治病情危急的將士,他帶病出診,卻不小心被驅蚊的野草火堆絆了一跤,被火燒傷。
但當他給將士診治時,意外地發現自己的病痛痊癒了,而身上卻多了好幾處傷痕。於是他突發奇想,用無名野草點火燒灼病患身體的相應位置,凡是被燒灼過的將士病情都好轉了,武王大贊蕭艾,蕭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
武王宣告全軍:「野草本無名,從今以蕭艾、艾蒿之名名之。」由於艾的功用較大,古人對其賦予了諸多美譽,如尊稱老者為「艾」,形容年輕美貌女性為「少艾」,《詩經》稱保養為「保艾」,《史記》把太平無事也寫作「艾安」等,可見古人對艾的厚愛。
艾是一種普通的植物和一味普通的中葯,但是在中國文化的元素中卻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內涵。人們不僅用它祈福生活的美滿和平安,又運用其為自己解除病痛,同時又以艾的溫馨,讓人們賞心悅目地細細品嘗著它的滋味。
據說艾有驅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來占卜,特別是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懸掛或插上用紅紙紮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端午時值仲夏,而端午日是草木葯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葯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這時人們就要採集艾,用艾來驅毒辟邪。
據晉代《風土志》記載,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就把艾草紮成人形,或編織成虎形,也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端午掛艾草然後再用艾草貼上去,這樣編成或剪出的物件被稱為「艾虎」。婦女們則在端午節這一天開始把「艾虎」別在發際,男人則將「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掛在腰間。
在這天,人們還把採摘的艾葉和糯米一起製成「蒿子糍粑」,寓意食後可「攘病保安康」。南朝學者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五月初五「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以攘毒氣」。
此外,人們還經常把艾草、菖蒲、雄黃、檀香等裝在小布袋內做成香囊用五綵線系著,掛在身上,以得健康。民間認為艾草還有招百福的作用,有些地方在端午節貼「午時聯」,曾這樣寫道: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寄託著人們嚮往幸福生活,痛恨貪官污吏的美好願望。
⑥ 艾草長什麼樣子啊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一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干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一8厘米,寬4一7厘米,1-2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銹色,葉柄長0.2一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一1O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⑦ 艾葉貼的功效與作用
艾葉貼的功效與作用:
內可以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治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外治皮膚瘙癢。
艾葉主治:用於吐血,衄血,崩漏,月經過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
(7)艾草宣傳片擴展閱讀:
艾葉貼原理:
1、將葯包貼在腳底,足底的相關反射區受到刺激,血液循環得到促進,給皮下組織的轉運蛋白提供足夠的動力,葯物在轉運蛋白作用下透皮吸收,伴隨血液循環進入體內,有害物質也會在轉運蛋白的作用下透皮排除。
機體內有害自由基,也會和足貼內的離子相結合,以擴散的形式排除體外,兩種形式的結合,人體的毒素能有效排出體外,促進人體健康。
2、第一階段:體內積聚宿毒、濕氣漸次排出,身體輕松,消除腹脹及便秘,睡眠質量提高。
3、第二階段:體內積聚宿毒、濕氣基本排出,免疫力提高,促進新陳代謝,腸胃功能增強,消除口臭、足臭,排毒效果顯現,降血脂、血壓、血糖,面部色斑減淡,腎功能加強,有效調節人體內分泌。
4、第三階段:此階段為效果鞏固期,貼片顏色變淡,人體機能完全恢復正常健康狀態,並得到增強,氣血、身型及內部器官均得到有效改善,消除色斑、暗瘡,延緩衰老。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艾葉
⑧ 艾草的介紹
《艾草》是由姜秀瓊執導, 潘麗麗 ,莫子儀 ,唐振剛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一個母親與一對子女在觀念上的沖突,重點塑造了一個母親逐漸包容子女、日益沖破束縛的堅強成長勵志故事。
⑨ 艾草長什麼樣子
艾珍好aizhenhao1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
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干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銹色,葉柄長0.2-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
花草能夠有幸走進人間的節日,並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又得以為人類廣泛使用,是花草的幸事!然並非所有的花草都具備那般意義!大凡能粉飾民俗的花草,或以花色取勝,譬如牡丹,被命名為國花之後,洛陽人還特意為其專門設立了一個國際牡丹節;有以花語意義取勝,情人節送出的玫瑰,母親節送出的康乃馨是也!另有以時令取勝的,便是那「凌寒獨自開」的梅花。還有以葯性取勝的,即如那重陽的茱萸,端午的艾草。
杏為醫家之花,艾乃醫家之草。端午為春夏之交,是時氣溫轉換,百病易生。蛇穴周圍,七步之內必有化解蛇毒的良草;春秋雜病易生之即,阡陌溝渠間也定能找到祛病的妙葯!《本草》記載:艾草性味苦辛、溫熱,宜養脾、肝、腎。艾葉艾梗,除能夠熬製成祛病的湯劑外,中醫實施針灸術時,也常以揉捻成團的艾葉固著於針尾,點燃後用作輔助治療。
也因此葯性,走入民俗中的艾草便被賦予了神異的功用。端午之日,采來艾草懸掛於門首,傳說可以祛病辟邪。是日還可以采來懸掛的是一種叫作菖蒲的草葉,此草葉形似劍,有斬妖除魔之寓意,民間遂有俗諺曰:「菖蒲驅惡迎喜慶,艾葉避邪保平安。」「蒲劍沖天皇斗觀,艾旗拂地神鬼驚。」
我母親是很能夠洞悉並利用艾草功效的一個人。小女出生之即,因身體孱弱,母親便於端午日親自到野外采來大量艾草,晾乾、揉碎,為女兒縫制了幾個精緻小巧的艾葉枕頭,時至今日,女兒一直枕用,於是對於春秋時節小兒易發的哮喘咳嗽,女兒總是能夠幸運地避免!
⑩ 艾葉有什麼作用與功效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的功效。
艾葉中提取的艾葉油,則可作為多種香水、化妝品的原料。利用艾蒿原材料生產的化妝品對人體無副作用,使人皮膚光滑細嫩,有延緩衰老的功效。
艾蒿提取原材料可以用於生物農葯的研製,有研究表明,艾蒿的不同溶劑量所提取的提取液可殺死蚜蟲、鱗翅目幼蟲、硃砂葉蜻等有害農作物昆蟲。利用艾蒿資源開發植物性農葯具有低毒、高效、高選擇、少殘留的安全性, 是一種「綠色農葯」,艾蒿已成為純綠色農葯的首選對象之一。
艾葉還可以用於艾灸,在人體的經絡、穴位或病痛部位進行熏酌灸烤,藉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從而激發經氣、溫通氣血,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
(10)艾草宣傳片擴展閱讀:
艾草分布范圍
艾草分布廣,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多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可一年一收。艾草的適應性較強,但以潮濕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常會長滿野生的艾草。
在我國現有的艾蒿品種有180餘種, 可謂種類繁多,北艾、海艾、蘄艾、祁艾為代表的品系被稱為「我國的四大名艾」。另外, 從用途上艾蒿又分為葯用艾蒿和食用艾蒿兩種, 葯用艾蒿的出絨率更高, 更適合製作艾灸等葯用產品;而食用艾蒿的葉片更為肥嫩, 更適合製作艾米果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