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們福建人沒有什麼囂張的!
樓上匿名的能給出那種評論,證明他也不是什麼有素質的人。
四五千萬的福建人能有大多數敗類?以偏概全也就是一些不理智的人會做的事。
福建外來人口佔了近1千萬,很多外來人員到福建搶劫犯罪,然後我們也要講中國的其他省份的人都是敗類??
❷ 福建人說話為何被稱作「地瓜腔」
(文、圖/止止壺天)
福建人說話的腔調被稱為「地瓜腔」,顯然不是指福建人說話時透出一股地瓜的味道,而是與地瓜最早經由福建引入中國有關。有意思的是,被指講「地瓜腔」的福建人其實稱它為「番薯」,只有北方人才把它叫作「地瓜」。
番薯,別稱甘儲、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葯、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葯、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等。清代厲荃原輯、關槐增增纂的《事物異名錄》載「甘薯」條:朱薯,番薯,《本草》甘薯一名朱薯,一名番薯。按:甘薯、薯芋之類葉如芋,實如拳,有大如甌者,秋熟。今俗通謂之番薯。也有叫它「蕃茹」的。據學者蘇枕書在《蕃茹》一文中說,他在日本留學時,有一次講地方誌的老師提到「番薯」,問一位中國同學知不知道是什麼,那位來自浙南的同學回答說,他們老家把這個叫作「蕃茹」。蘇枕書說,聽他的發音有點含糊,那個「茹」音介於「芋」和「茹」之間,有點鼻音的感覺。
番薯原產美洲,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據胡文輝《天堂鳥輸入中國臆考》一文考證,番薯在東亞的傳播路線大抵是:呂宋(今菲律賓)—中國福建—琉球—薩摩(今日本鹿兒島)—日本本土,故中國稱其為「番薯」,琉球、薩摩稱之為「唐芋」,而日本本土卻稱之為「薩摩芋」。如此命名,源於當初不知來歷時的想當然耳。
福建為何會成為番薯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呢?這要感謝長樂人陳振龍。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在呂宋做生意的陳振龍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決心把它引進家鄉。當時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污泥,巧妙躲過檢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陳振龍引進番薯之事,明代《閩書》、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清代《閩政全書》、《福州府志》等均有記載。清代《金薯傳習錄》援引《采錄閩侯合志》說:「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獲,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確之地遍行栽播。??以得自番國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種之,故又曰金薯。」
番薯傳入福建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產量高的特性,「一畝數十石,勝種谷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很快向內地傳播。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飢民流離。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清乾隆時期,不少地方都由官方提倡栽種,在直隸更由皇上「敕直省廣勸栽植」。由此,番薯很快成為中國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目前,中國的番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現在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地瓜腔」問題了。據史料記載,陳振龍及其子孫為番薯在中國的傳種不遺餘力,其五世孫陳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種到浙江,他的兒子陳世元帶著幾位晚輩遠赴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宣傳,勸種番薯。陳世元在山東膠州傳授種植番薯時,親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獲,得薯尤多,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競相種植。只是不知為何,北方人沒跟著師傅稱此物為「番薯」,卻叫它地瓜。他們感謝師傅的教授之恩,讓他們不再忍飢挨餓,便親切地稱師傅們講的話為「地瓜腔」。如果這一推測成立,那麼「地瓜腔」之說就應視作是尊稱,而不是調笑了。
何況,徽州婺源人,業余讀書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廈門作協副主席,網名「止止壺天」,微信公號「何況文園夜讀」,出版《火柴大王劉鴻生》《擁抱阿里山》《把名字寫在水上》《文園讀書記》等十餘種,曾獲魯迅文學獎、中國圖書獎等。現居廈門。
❸ 作為福建人面對外國人你會怎樣宣傳閩南
對外國人宣傳閩南,最關鍵的還是要宣傳閩南的文化。
因為閩南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
❹ 福州這個城市怎麼樣是不是很爛聽說福建人比較排外
誰說的,其實政府很少宣傳福州的......這是一個會讓你喜歡的城市(韻味要自己體會的).
福州人不排外,反而是很熱情的......
❺ 請問誰知道韶關市委宣傳部的電話
中共韶關市委宣傳部
所屬行業:黨政、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中國共產黨
所在地區:韶關市·武江區
聯系地址:熏風路9號市委大院
郵政編碼:512000
聯系電話:0751-8085076
❻ 最近抖音上有好幾個福建人要求加我,個人感覺很好奇。求高人解答
福建福州慶哥就是一個情感騙子,建立正能量群,心靈驛站群,大家注意了,他有很多分身號(高山流水,似水流年,持之以恆),很多業務員,都是用來加好友和建群的,尤其是女士,裝門主動加生過孩子的寶媽,以網路加好友說緣分為由,然後說自己離婚了,女兒13歲,母親信佛,過幾天就說要建立一個心靈正能量群,問對方是否可以,建立後就分享和孩子溝通,第二次就分享自己如何從遇到貴人到企業做大,再到為什麼離婚,因為自己老婆和好兄弟上床自己門口等,這些就算了,他加的好友裡面都是一個機器人模板,給所有人發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一個標點都不變,群里宣傳正能量,私下卻開始欺騙感情為信任出發點,說女兒怎麼,再說自己再說就要哭了,書房靜一靜,會再交代有些話只對你一人說,希望妹妹是我最忠實的聽眾,一旦被懷疑,立馬將人移除群里。再鎖定下一個目標,全部電腦模板操控,傻傻的女人以為自己和一個成功企業家在談心,實則不知道這只是人家編輯好的留言模板,我也是受害者,幾個女士發來的內容居然都是完全一樣,一個標點都不差的,這種騙子真的是太惡心了,以正義大愛之名,做最邪惡的情感鋪墊。。。。。。。後面就是忽悠人給他投資,打錢,2-10萬不等,如果你到後面了,你自己都信他了,前幾天識別的還是比多的,只是這種天浪費大家時間和信任。
❼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是福建人
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思想家朱熹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以下列舉近現代的幾個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州閩侯人,。嘉慶進士。曾與龔自珍、魏源、黃爵滋等提倡經世之學。歷官道員、按察使、布政使、東河河道總督、巡撫,以干練廉明名重於時。1838年7月,他遵旨籌議《嚴禁鴉片章程》六條,極力贊成黃爵滋的主張。他說:「(吸煙)論死之說,私相擬議者,未嘗乏人,而毅然上陳者,獨有此奏。然流毒至於已甚,斷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頹波,非嚴蔑濟。」林則徐在兩湖地區厲行禁煙,成績斐然。同年9月,他再陳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鴉片「迨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的言行,使他成為主張禁煙的著名代表人物。
葉祖珪(1852-1905),字桐侯,福建閩侯人,出生於一個塾師家庭,共有兄妹九人,葉祖 珪排行第三,由於看到家庭負擔很重,便放棄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期駕駛班。1871年7月畢業,船政第一期畢業,畢業時在寫給洋 教習卡羅的告別信上說道「願盡所能為國效勞」,1876冬年作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學生,與劉步蟾、薩鎮冰等被選派出國,1877年春進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 校學習,先後在英國海軍「索來克伯林」號裝甲戰列艦(與英國王太子同艦實習)、「芬昔勃爾」號巡洋艦實習,三年期滿後回國,洋監督恭薩克對他的評語是:「勤敏穎悟,歷練甚精」,堪「勝管駕官之任」。
鄭孝胥(1860-1938)福州閩侯人,字太夷,號蘇戡,一作蘇龕。嘗取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詩意,顏所居曰『海藏樓』,世稱『鄭海藏』。宣統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 武昌起義,辭職之瀘,以鬻書自給,一度任商務印書館董事,民國十二年,以二師傅陳寶琛,英人庄士敦之薦,任為小朝廷『懋勸殿行走』。 林白水(1874—1926),福州閩侯人,教過書、辦過學、從過政,但就其一生來,主要還是辦報,自1901年他27歲出任《杭州白話報》主筆以來,25年間他先後創辦或參與編輯的報刊就有10多種,經歷了晚清到軍閥肆虐的動盪歲月。
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號抖飛,福州閩侯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學堂,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1905年 與陳意映結婚。1906年自費去日本留學,專攻日語。翌年補為官費生,入慶應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兼習英、德文。此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並加入同盟會。 1911年春,得知黃興、趙聲等在香港建立統籌部,籌劃廣州起義,遂赴香港,後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7日,與陳更新等率福建志士進入廣州。下午5時 30分,隨黃興勇猛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燒督署。沖出督署後,轉攻督練所,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展開激烈巷戰,受傷力盡被俘。清兩廣總督張鳴歧、 水師提督李准親自在提督衙門內審訊,他毫無懼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談,綜論世界大勢和各國時事,宣傳革命道理。又在堂上發表演說,談到時局險惡的地方,捶胸 頓足,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後奉勸清吏洗心革面,獻身為國,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關押幾天,滴水米粒不進,泰然自若地邁進刑場,從容就義,年僅24 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譯有《六國比較憲法論》等。
陳紹寬(1889—1969),字厚甫,閩侯縣人,原福建省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政協福建省委員會副主席。於 「江南水師學堂」畢業後投身中國海軍建設,從「鏡清」練習艦上尉大副累升至海軍部上將部長。當了大官的陳紹寬卻不肯與蔣介石同流合污,時常不領他的 情,得罪了蔣介石。抗戰勝利後,由於他反對內戰,被盛怒的蔣介石罷免了海軍部長的官職。陳紹寬絲毫不留戀這一頂官帽,通電辭職,搬到南京揚子江飯店當寓 公。當蔣介石覺得處理欠妥,欲往南京召見陳紹寬時,陳紹寬卻避而不見,當即提早離開南京南下福州,隱居故里臚雷鄉,每日粗茶淡飯,讀書看報。解放後,年逾 花甲、德高望重的陳紹寬被重請「出山」,先後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等要職。 無論為官為民,陳紹寬都廉潔自守。1945年,他解甲歸田時,帶回30多箱行李,竟全部是書籍。以後這些書都貢獻給福建省立圖書館,編為「厚甫書目」。出任福建省副省長期間,陳紹 寬儉朴如舊,而把節省下的錢作為修建臚雷村「臚峰一橋」和「臚峰二橋」的經費。 陳紹寬說:「不論做官與做人,都要光明磊落,清廉自守。」還說, 「當官不是終身職,而做人卻是終身的事。不當官,人還是要做的。」他用光明磊落的一生詮釋了他的做人之道。
唐鉞(1891~1987)字率黃,原名柏凡,福建閩侯人。中國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1914年入美國康奈爾大學修習心理和哲學。畢業後,在哈佛大學研究院哲學部心理系繼續深造並從事心理學研究工作,1920年得博士學位。
蕭其煊(1894-1945)字叔萱,福建閩侯人。保定陸軍學堂和北京陸軍大學畢業。歷任福州軍務司科長、營長、北京陸軍講武堂教官。旋留學日本,於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回國後,於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任奉天陸軍第二梯隊參謀長。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建閩侯人。1926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學系。1929年獲美國葉凱士天文台天文學博 士學位。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名譽台長,中國天文學會名譽理事長。1928年發現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30多年來拍攝和領導拍攝 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確位置,發現800多顆小行星和3顆命名為「紫金山」的新彗星。1957年初應用天體力學基礎理論對人造衛星軌道問題作了 開創性研究。開創並領導了天文學多個領域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在天文學史研究、天文儀器研製、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閩侯人,別名馭聰,又名秋心。現代散文家,優秀的散文文體家,郁達夫稱之為「中國的愛利亞」。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淚與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淚與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陳景潤(1933~1997)年生,福建省閩侯人。是著名的數學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陳景潤早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任職於北京一所中學,後任職於廈門大學圖書館。曾從師於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1956年,在華羅庚先生的推薦下,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他很早就對「哥德巴赫猜想」問題有獨到的見解, 經過多年的精心解析和推算,終於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他所證明的(1+2),是一個200多年來許多科學家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為了採摘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沿著極其艱難曲折的路不斷攀登。他身患腹膜炎、肺結核等多種疾病,醫生一次次給他開了病假條,可是他從早到晚不停筆,甚至連節假日也不停止工作。「二 層半」的資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個位子,即使他沒有來,人們也很少去坐它。
劉以鍾 (1889—1918),字資厚,福建閩侯人。1905年肄業全閩師范學堂。考選福建留日學生,入宏文學院及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歷經7年,研究教育學,崇尚人格教育。畢業回國後,任全閩兩級師范學堂教習。1912年任福建教育司次官。同年夏,被推薦為出席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的福建代表。1914年參加全國教育聯合會,並被聘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1917年,任教育部視學,9月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後又調任教育部參事。
嚴愷(1912—2006),福建閩侯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水利和海岸工程專家。現任河海大學名譽校長,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水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他從事水利事業近70年,為中國的水利教育和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林祥謙,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一個農民家庭。1906年進馬尾造船廠當學徒。1912年到京漢鐵路江岸機車車輛廠當鉗工。1921年12月參加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會議,並作為發起人之一籌備組織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1922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當選為江岸京漢鐵路工會委員長。
❽ 嚴復主筆的報紙是
《國聞報》。
《國聞報》是清朝維新派創辦的一份報刊,1897年10月26日(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由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報刊活動家和翻譯家嚴復創辦於天津,初期為日報,創刊一個月之後增出旬刊《國聞匯編》,是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在華北的重要輿論陣地。
1899年,由於慈禧太後的壓制,報社被迫賣給日本外務省;之後報社被義和團戰火所焚,印刷機被毀而自動停刊。
1897年10月,嚴復在維新派辦報熱潮的推動下,與北洋學堂總辦王修植、育才學堂總辦夏曾佑、內閣中書杭辛齋等人集資創辦《國聞報》和《國聞匯編》,大力鼓吹變法維新。
《國聞報》每日出兩張,毛邊紙印刷,兩張都是八開版,單面印刷,對折成四版,兩張共八版,四號鉛字排印,每日約8000——10000字, 其版面內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諭」,其次是路透社電報,再次是報館主筆(嚴復)的文章。
再次是本地新聞,再次是京城新聞,再其次才是全國各地新聞。最後如果還有版面,就刊登一些外國新聞,「至於東南各省新聞,東南各報館言之甚詳,本館一概不述。 」
《國聞報》所發表的宣傳維新思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社論」和「來稿」部分,前者共42篇,約半數以上為嚴復所作。《國聞報》每月售制錢三百文,每期還會隨報免費附贈一張《京報》。
1898年2月,每天銷量為1500張。其中:天津100張、北京200張、俄商150張,外省700餘張。
創辦五個月後迫於俄國的壓力,《國聞報》面臨停刊威脅,王修植和嚴復經過討論,決定採取以下措施:
1、報館設在天津租界地面,主要人物不公開露面,推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福建人李志成充當館主。
2、撰寫文章均不署名,對外不承認自己是主筆、主編。
3、嚴復等主要報人不踏報館之門,辦報之事聚集在王修植家裡商議。
4、盤給日本人,對外宣稱肉"銷行不廣,資本折閱"已由日人接辦。
戊戌政變後,由於西太後的壓制, 經營陷入困境。1899 年4 月29 日, 在日本駐天津領事鄭章昌和海軍中佐洗川具涌的斡旋下.以1. 1 萬元的價格賣給日本外務省。
《國聞報》盤出後,外務省以西村蹲為館主繼續發行。其後《國聞報》因發表有關光緒帝廢立的文章與清政府發生齟齬, 1900年4月30日日本外務省曾下達了賣卻的命令.但在義和團事變之際,報社為戰火所焚.印刷機被毀而自動停刊。
《天津日日新聞》:《國聞報》在義和團事變時因遭受炮擊而停刊,後該報社長西村博與該報主筆方若用賠款衛創設了一個新報。名為《天津日日新聞》機刷發刊時曾有少量的文章用日本語。1902 年,西村博又創立了一份日文報紙《北清時報》。
因此將《天津日日新聞》的名義出讓,自此以後.該報實際全部中方經營,所刊登的文章也全部用中文。由於該報乃《國聞報》的續刊。加之西村博與康有為交厚。因而被稱作是君主立憲派的報紙,並且該報從外表上看很像是日本的半官方言論機關,其實該報與天津的商人倒有很深的淵源。
辦報特色
嚴復以為,「塞於下情國必弱,昧於外情國必危」。因此,《國聞報》自創刊之日起,就特別重視對外國報刊、書籍的翻譯介紹工作。他們不惜重金聘請懂得英、法、德、日文字的翻譯人員,大量譯載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外電、外報的消息和評論。
該報在創刊之初,即在《國聞報館章程》中規定除京、津、華北地區的新聞外,東南各省新聞「一概不述」。《國聞報》曾用大量篇幅報道康有為等人在北京成立保國會的消息,發表了康梁在成立大會上的演說,並配發評論為其叫好。
「百日維新」期間光緒皇帝發布的全部詔書哈維新派大臣的各項條陳,也都全文發表;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政變發生以後,該報藉助日商招牌,頂住壓力,向讀者報道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殉難的過程,為中國近代史留下了珍貴史料。
❾ 有些著名的景點,到了現場以後為什麼很失望呢
仍然是一首詩和遙遠的生活,而不是在生活前面。世界真是太大了,我想去看看。總是有一個人在身體和靈魂的路上。這些話都是提醒大家旅行,似乎只要他們到外面旅行,他們就能扔掉工作的煩惱,收獲心情的樂趣,但真是真的真的?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情況並非如此,因為許多旅遊景點都會發現覺得很無聊,我不會發現有點感覺,但它會非常失望。
長沙石艷湖:位於長沙和株洲的施亞湖是城市人民假期的最佳地點,山擁抱,綠水包圍,綠色水的自然環境可以讓每個人從大量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特別適合周末城市人。重慶華田穀:榮達谷,大山村,金鎮,中賢縣,重慶肯定是現代城市人享受田園詩般的鄉村的樂趣。福建人:看千元景區,位於福建省玉香縣玉川鎮,給了風景,眾所周心的武裝藝術世界體驗景區,不僅不屬於任何景區的景觀更豐富的武術內涵,所有來到這里的遊客都可以有一種明亮的感覺。這些景區是一個值得大家的景區。更重要的是,這些景區沒有其他景點,他們可以感受到旅遊的初始目的。
❿ 2008年2月1日,首屆 福建十大名片 評選活動揭曉,分別是誰
「福建十大名片」最終花落誰家?廣大讀者翹首以盼。昨日,首屆「福建十大名片」評選結果終於揭曉,分別是海峽西岸、武夷山水、古田會址、海上女神媽祖、福建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八閩人傑(林則徐·朱熹·鄭成功·陳嘉庚)、壽山石雕、福建土樓、鼓浪嶼、福州溫泉。
昨日上午,組委會召開推委會會議,投出占總票數40%的推委會得票,而此前讀者來信的網路、電話、簡訊的投票占總票數的60%,經換算累加後,最後決出上述這十大名片。
推委會認為,此次所評出的十大名片不僅均能代表福建的形象,而且很有高度。
海峽西岸、武夷山水得票數均上10萬
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福建又好又快發展?省委書記盧展工說:「快」有抓手,就是項目帶動;「好」也要有抓手,就是品牌帶動。這個品牌不僅是名牌產品的概念,也包括對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對所有的建設提出的要求,就是都應該講品牌和質量,講提升,總起來講就是要「好」。
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品牌帶動戰略,1月15日開始,本報發起「福建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在活動舉辦的半個月時間里,省內外廣大讀者參與熱情始終高漲,連省外的閩商、海外的閩籍華人都通過網路、電話、簡訊和書面信件投票,這些讀者絕大多數都投滿10個。這段時間里,本報熱線968111時常出現阻塞情況,最多的一天,讀者電話投票量超過8000個,簡訊投票最多的一天超過3萬條。據統計,讀者通過網路、電話與簡訊投出的總票數超過百萬張。其中海峽西岸的得票數最高,達到118791票;武夷山水以102256票居次席。
半個月的時間里,海峽都市報共推出17篇大篇幅的報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一些地方的黨政領導對此次活動十分重視,要求當地全力宣傳,發動廣大市民投票。其中,泉州市安溪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召開縣有關領導大會,縣委書記要求全縣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票。三明市尤溪縣委縣政府也召開大會,並以縣委的名義專門發文件,要求全縣廣大幹部,全力為朱熹投票,以傾力打造該縣的「朱子文化城」。許多讀者、社會團體也來電來函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建議,其中省經貿委的退休幹部老黃,還給推委會寫長篇建議書。省烹飪協會也來專函,大力推介佛跳牆。
來自省人民出版社的劉進社讀者說,去年「福州十大名片」評選後,組委會推出一本圖書《福州十大名片》,市場反響很好,福州籍華僑及海外僑胞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福建十大名片評出後,也推出一本書,宣傳福建、宣傳海西,凝聚人心,知我福建,愛我海西。
「八閩人傑」體現閩人精神特質
此次評選中,包括林則徐、朱熹、鄭成功、陳嘉庚在內「八閩人傑」作為整體的一張名片即「八閩人傑」,入選福建「十大名片」。在昨日推委會會議中,有委員提出,閩商可與「閩中人傑」合並為「八閩人傑」一並推介。
說到八閩人傑,誰具有代表性?有的委員說,林則徐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禁煙壯舉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林則徐身上所體現的民族英雄精神,很能代表閩人精神。
也有其他委員指出,鄭成功在收復台灣過程中立下不朽的歷史功勛,台灣人稱他為「開台祖」,知名度也非常高。同樣,朱熹理學在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重要且深遠的影響,學術界素有「南朱北孔」的說法,朱熹將福建的思想文化推向了歷史高峰,這樣重量級的歷史人物不應落選。而陳嘉庚不僅是以商界巨
擘出現,更是以愛國僑領、教育家身份出現,在國內及東南亞享有很高的聲望。
有委員提出林則徐、朱熹等這些歷史名人構成了福建人整體的精神特質,不僅涵蓋了政治方面,也涵蓋了文化及其他方面。最終林則徐、朱熹、鄭成功、陳嘉庚以「八閩人傑」的統一稱號入選「福建十大名片」。
鐵觀音和大紅袍取得雙贏
在對地理標志·鐵觀音和大紅袍評選中,鐵觀音和大紅袍的群眾得票數都很高。有的委員認為,說到茶文化,大紅袍的茶文化比鐵觀音更深厚,它的製作工藝當選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鐵觀音製作技藝是第二批全國非遺,但鐵觀音的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又比大紅袍高,如果二選一,還真的很難選。
這時有委員提出,目前我國申報的世界非遺中,是以福建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製作技藝作為申報項目的。從這方面考慮,兩者應同時入選,並冠以「福建烏龍茶」的名稱。
最終,綜合考慮群眾的投票數和推委會委員們的投票,最終確定「福建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入選福建十大名片。
對海濱廈門的評選中,有的委員認為,廈門作為一座城市而言,是我省知名度最高的,而以旅遊的身份出現參與評選,應該要有具體內容,其中海上花園鼓浪嶼最能體現廈門的旅遊魅力,如果「海濱廈門」能當選,應該要有具體的代表,那就是鼓浪嶼,這意見得到推委會委員認同。
部分推委會委員心聲
「福建十大名片」展現福建形象
評選過程中,推委會委員對海都報所發起的「福建十大名片」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張帆(省政協副主席、福建十大名片推委會主任委員):省委、省政府所提出的品牌帶動戰略非常重要,海都報所發起的這次活動,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品牌戰略的具體體現。這次活動組織得很好,社會反響很好,說明了大家對福建形象很重視。「福建十大名片」是福建人心目中的福建形象的代表,也是全體福建人的驕傲,相信通過對這十大名片的宣傳,省內外的群眾對福建形象都會有更全面、更深地了解。
蔡小偉(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社長、總編輯,福建十大名片推委會副主任委員):省委、省政府提出品牌帶動戰略,體現了我省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海峽都市報所發起的「福建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對於宣傳貫徹品牌帶動戰略,在全社會營造講品牌、學品牌、樹品牌的良好氛圍,效果很好。對於這次評選,社會各界都很關注,群眾參與積極性很高,激起了廣大群眾關注海西、熱愛海西的熱情。評選程序公正,不但注重民間推薦,還注重了名片的導向性,所評出的名片有高度、有代表性。
陳朱(省文化廳副廳長、推委會委員):這次活動對提升福建的形象、凝聚八閩民心很有意義。評選活動留下遺憾是很正常的,海都報還可以舉行第二屆、第三屆「福建十大名片」評選,相信以後的評選會更加完美。
李豫閩(福建師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導、推委會委員):福建省是非遺大省、我省的對台關系是其他地方無法替代的,候選名單將這些因素都考慮在內。
張天水(溫州市發改委綜合處長、專門負責溫州經濟與海西接軌,推委會委員):海都報在溫州有2000份的發行量,近期當地市民、閩商也都在關注著評選活動,最終產生的十張福建名片,絕大部分是溫州人民所熟悉的,這些名片也會為與海西相承接的浙江、廣東、江西的人們所熟知、傳播。
黃祖仕(融匯集團董事長、推委會委員):海峽都市報作為福建主流媒體,發起這場評選活動是很有意義的。十大名片不單單是給我省人看的,更重要的是給全國各地的人看的,既要體現民意,又要體現媒體的導向,只有這樣,福建名片遞出去,才是有福建特色的。這次活動達到了這一目的。(記者關永輝林海峰王浩志)
福建十大名片全解讀
-海峽西岸
當選理由:海峽西岸經濟區從剛開始的區域戰略,到後來上升為黨和國家的意志,是福建的最大名片。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於凸顯福建的重要性、知名度至關重要。國家四十多個部委紛紛與福建簽訂合作協議,就是對海西這個品牌價值的認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有利於形成祖國統一大業廣闊的前沿平台。
「海西」戰略與過去思路最大的不同是:福建改變過去二十多年主要致力於走以省際區域對接和區域整合為內容的「經濟區戰略崛起」的發展路線,把福建放到與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對接的意義上去認識,既促進環海峽經濟圈的發展,又推動兩個三角洲和環海峽經濟圈的融合,將為構建環海峽經濟圈奠定良好的基礎。
-武夷山水
當選理由:武夷山水靈秀,是福建生態質量居全國之首的集中體現,而且武夷山的水又是閩江的源頭之一,閩江水質之好是全國流經大城市河流中少有的,武夷山水入選福建十大名片,將在更大程度上展示福建生態優良特色、展示閩江水質優良特色,它濃縮了福山福水精華。
武夷山水,碧水丹山,千回百轉的九曲溪,每一處都是奇幻的天然畫卷,於是有了「奇秀甲東南」之稱。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山上看水、水中觀山」是武夷山的游覽特色。
-古田會址
當選理由:古田會址是錦綉八閩與紅土地文化精神的代表。
我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僅龍岩市就有革命舊址一百餘處。上杭縣古田會議舊址是其中最響的名片,全國各地很多人都來瞻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古田會議精神,也是革命先輩給福建留下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海上女神媽祖
當選理由:海上女神媽祖體現了閩台淵源之深,這是福建獨有的名片。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這「五緣」是閩台自古一家親的見證。媽祖,原名林默娘,出生於北宋時期。平素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死後由當地鄉親於湄洲島上立廟奉祀,被尊為「海上女神」。一千多年來,歷經傳播,數千座媽祖宮廟、近2億媽祖信眾已遍布世界各地。媽祖文化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精神紐帶。
-福建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
當選理由:福建地理標志數量全國第二,這是福建人的驕傲,目前我省已有注冊地理標志商標34件,都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安溪鐵觀音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安溪縣,歷史悠久。製造工藝要經過涼青、曬青、涼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鐵觀音的品飲,仍沿襲傳統的功夫茶品飲方式。海內外無數茶商、茶客,在經營、品茗的同時,也大大傳播了鐵觀音茶文化。
武夷大紅袍,因早春茶芽萌發時,遠望通樹艷紅似火,若紅袍披樹,故名。大紅袍是中國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岩茶之王。大紅袍產量極少,每年出產的茶業都拍賣出天價,其傳統製作技藝也成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閩人傑(林則徐·朱熹·鄭成功·陳嘉庚)
當選理由:他們體現了福建人的精神特質。
林則徐,中國清代愛國政治家、思想家、詩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鴉片戰爭時期,他的禁煙壯舉,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斗爭的第一頁,是中國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出生於福建尤溪。八閩大地,是朱熹生長終老之鄉和閩學(朱子學)的發源地。在福建文化史上,朱熹占據首位,被奉為閩地聖人。一生近70年都在福建各地學習、講學、著述、從政等。
民族英雄鄭成功,南安石井人。他驅逐荷夷、收復台灣的豐功偉績,是歷史上中國人民反對西方殖民主義斗爭取得的一次偉大勝利,為歷代人們所贊頌。
陳嘉庚則是閩商的靈魂。作為近現代中國傑出的華僑領袖,他將一生中積累的資財都用在興辦學校的事業上,創辦了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毛主席曾評價他:「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壽山石雕
當選理由:八閩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方言、戲曲、建築、民俗、能工巧匠絢爛多彩。木石文化、南音、莆仙戲、閩劇、高甲戲、壽山石雕都極富文化內涵,折射出福建這個非物質文化大省的神韻。中央一位德高望重的領導人曾說過,福建才是文化大省。
壽山石溫潤脂膩、晶瑩璀璨,盛產於福州壽山村。壽山石柔而易攻,其雕刻歷史源遠流長。壽山石是福建省的「省石」,並沖刺評審國石。壽山石雕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是福建地域物產與傳統藝術相得益彰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福建土樓
當選理由: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的奇葩」「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其分布除了閩西永定的客家土樓外,還包括閩南的南靖、華安等地的土樓。作為福建這個非遺大省的代表傑作之一,福建土樓已作為我國今年世界文化遺產唯一申報項目,正式向聯合國申報。
-鼓浪嶼
當選理由:美麗的海濱花園城市廈門,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經過近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廈門已成為一個國際性港口風景城市。而鼓浪嶼則代表著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的生態美,白鷺翱翔、天風海濤、「城在海中,海在城中」。
-福州溫泉
當選理由:省會福州的一張名片。「五鳳朝陽生麗水,九龍經脈出金湯」,福州人喻溫泉為「金湯」、「金泉」。明、清時期,城內澡堂業一片興旺。溫泉,福州的一大品牌,發展旅遊的重要載體。人們洗膩了市區的溫泉浴,就把興趣轉向山間溫泉。
福州的溫泉資源非常豐富,列全國前茅,永泰、閩清等地均在大力發展與溫泉相關的產業。但就整個城市的溫泉產業而言,福州還有許多事要做,推選其為十大名片,是為了宣傳這個難得的資源,促進福州溫泉產業潛力的挖掘和水平的提高。
選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