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遼陽銀行的大事記
1992年5月,組建遼陽市城市信用聯社。
1997年3月,遼陽市城市合作銀行正式掛牌,注冊資本10014萬元。同年召開第一次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董事會、監事會。1998年6月,正式更名為遼陽市商業銀行。1999年1月,兼並遼陽縣、燈塔、鏵子信用合作社,資本金增至10302萬元;同年5月10日召開了第二次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了遼陽市商業銀行第二屆董事會、監事會。2000年6月,接收工商銀行遼陽縣支行、中國銀行首山支行兩家金融機構。 2010年1月,我行第32家二級支行——羅馬假日支行開業。2010年3月,我行發起設立的兩家村鎮銀行——遼寧首山村鎮銀行和遼寧燈塔村鎮銀行發起人大會在我行七樓會議室召開。2010年4月,經中國銀監會批准,我行更名為「遼陽銀行」。2010年5月,我行發起設立的兩家村鎮銀行——遼寧首山村鎮銀行和遼寧燈塔村鎮銀行正式對外營業。2010年12月,我行沈陽分行正式開業,在我行發展史上樹立起又一座嶄新的里程碑,也標志著我行已經成為跨區域經營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11年2月,我行成功開通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成為全國城商行中為數不多的跨境人民幣業務開通行。2011年5月,經中國銀監會批准,我行2010年監管評級成功晉升到二級,提前實現了進入全國城商行先進行列的戰略目標。2011年9月,我行隆重推出「喜盈贏系列」人民幣理財產品。2011年10月,經世界最權威的機構——英國《銀行家》雜志評定,2010年遼陽銀行位列全球銀行業第850名,全國銀行業第81名。2011年12月,我行發起設立營口宏誠村鎮銀行正式對外營業。2012年4月,我行成功承辦遼陽銀行業2012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宣傳周啟動儀式。2012年4月,我行舉辦2012年小企業座談會暨遼陽銀行小企業信貸服務中心成立三周年慶典。2012年5月,由我行發起組建的遼寧燈塔村鎮銀行舉行「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2012年8月,我行向遼陽東部山區捐贈一百萬的現金和物資,全力支持災後重建工作。2012年9月,我行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上線圓滿成功,為打造精品銀行、上市銀行奠定堅實基礎。2012年12月,我行在全省城商行中率先開通境內外幣支付系統。2012年12月,遼陽銀行葫蘆島分行隆重開業,是我行實施跨區域經營戰略,繼成功在沈陽開辦分行後又邁出的重要一步。2012年12月,遼陽銀行的第三家域外分行――鞍山分行在鞍山市隆重開業。2013年1月,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行資產總額突破60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突破500億元,各項經營指標創歷史新高。
② 花都區的社會事業
花都教育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從建縣初年至清末共有書院13所,此後社學、義學、私塾、學堂、學校星羅棋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花都英才,名震中外的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洪仁玕、馮雲山,還孕育出清代探花商衍鎏和文字學家商承祚、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等文人學者,以及徐亨、胡應湘、鄺准、黃侶文等社會知名人士皆出自這片沃土。
花都區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堅持「發展教育為了人民,發展教育惠及人民」的宗旨,秉承「以人為本,建設和諧花都,造福子孫後代」的理念,確立「追求公平,在公平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跨越」的教育發展思路,把發展教育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作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打造「人才之都」的「固本工程」,作為關注民生、提高市民幸福生活指數的「民心工程」來抓。2003年至2006年,花都區集全區之力,聚萬眾之心,大辦教育,辦大教育,創新觀念,實行教育「五個優先」政策,為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完善投入機制,2003年至2005年全區教育共投入為182160萬元,為教育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創新辦學體制,建立起「政府為主,鼓勵民辦,部門參與,外源引進」的具有花都特色的多元化辦學體制,推進區域教育多元發展;調整教育發展策略,積極實施布局調整工程、綜合改造工程、等級學校和規范化學校創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花都區現已建成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2所,廣東省一級、廣州市一級公辦中小學校40所,花都區一級以上公辦中小學(園)93所,2所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進入迎檢階段;完善以區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採取「小步快跑」與全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逐年提高公辦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花都區公辦教職工月平均收入3500元左右);實施「強師興教」工程,大力開展學科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之星、名校長(園長)等評選活動,建設了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教育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重視教育科研管理,強化教育科研的引領地位,截至2006年,全區共有全國性子課題或實驗學校課題20項,省級立項課題14項,市級立項課題87項,區級行政立項課題385項,市級行政立項課題總量居廣州市12個區(市)第3位,區級行政立項課題總量居12個區(市)之首,並建成了32個示範性教育科研基地,已初步形成「群眾基礎好,科研氣氛濃,課題總量多,實踐效果佳」的良好局面,中考成績近三年均超過廣州市平均水平,高考大專上線率連續十一年居廣州市同類地區第一;打造區域德育、體育、藝術教育、環保教育、科技教育、產教結合「六大教育特色」,樹立了花都教育品牌;高標准、高質量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大力推進了職業教育社會化、成人教育網路化、社區環境學習化,初步構建起全民化、終身化的大教育體系。
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花都區新華、獅嶺、花山、花東、炭步、赤坭六鎮(街)陸續創建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2006年12月,花都區以高分好評順利通過廣東省教育強區的督導驗收,成為廣東省教育強區。花都教育在均衡化、優質化、現代化的道路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花都教育正以嶄新的風貌展現在世人的面前。花都區現100%的學校建有電腦室,100%實現「校校通」,中小學生機比11:1,57%的學校建成校園網,區教育信息資源中心正在建設中。
2012學年,全區現有公、民辦幼兒園110所,公辦中小學校116所,民辦中小學校3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區成人教育培訓中心1所,電大1所,高等院校10所,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8所,黨校1所,各類教育培訓機構41個;在園幼兒33324人,中小學在校學生149334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7197(不含技工學校)人;學前三年入園率為98.2%,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殘障學生義務教育入學率97.5%,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2.06%,普通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0.6%,中等職業類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公辦在職在編教職工7854人,其中專任教師7106人,高級職稱教師616人,中級職稱教師4817人,中小學校、幼兒園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一)花都市圖書館1992年8月18日,花都市圖書館奠基興建,1998年5月28日建成投入使用。該建設項目被列為1992年花都市十大工程項目之一。花都市圖書館位於新華鎮寶華路38號,佔地面積11332平方米,建築面積8630平方米,總投資1700萬元。該館分主、副群樓,樓高4層,是花都市標志性文化設施之一。1999年,花都市圖書館在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中被評為二級圖書館。每年5月,該館都開展不同主題的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還不定期地為各鎮、村文化室培訓圖書管理人員和為「千村書庫」贈送圖書。2000年,該館藏書總量13萬冊。
(二)花都市文化館
1997年,以合作方式投資約800萬元,建成文化館綜合大樓,首二層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作文化館文藝培訓場地用。1999年,館辦藝術幼兒園成立開始向社會招生。2000年,花都市文化館經省文化廳評估定為省一級文化館。
(三)文化站、室
1993年,全市各鎮(場)均設有文化站,屬下有文化活動中心(室),設圖書、棋藝或書畫、音樂、健身室等。1996年,各鎮(場)文化站參加廣東省文化廳評估定級,獅嶺、赤坭鎮文化站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花東、新華鎮文化站被評為一級文化站,炭步、花山鎮文化站被評為二級文化站,北興、芙蓉、梯面鎮及華僑農場文化站被評為達標文化站。
1993年,全市有165個村設有文化活動室,佔全市自然村總數的91.16%。2000年,村級文化室增加到186個,其中三東村、橫潭村等文化室有較完善的設施。
1999~2000年,城區社區文化設施建設興起,新華鎮培英、紅珠居委先後成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社區老年人進行讀書看報、音樂曲藝、健身操、交誼舞等文娛活動,深受老年人歡迎。
(四)文化廣場
1996年,市成人教育中心文化廣場建成,面積1656平方米。1998年,市政府撥款在新華鎮中學運動場裝修舞台,很多大型文化活動都在此舉行。1998年,投資5000多萬元興建花都廣場。該廣場是花都市重點標志工程,佔地290320平方米,於1999年1月建成對外開放,成為市民遊玩的新景點,是花都市舉行大型文娛活動的主要場所。2000年初,投資2000萬元,興建新世紀廣場。該廣場地處舊城區中心,佔地1.57萬平方米,是年7月1日建成開放,是花都市商業文化活動和群眾文娛活動最活躍的場所。
③ 武漢圖書館的館情介紹
武漢圖書館始建於1946年10月,其前身是漢口市立圖書館,1953年正式更名為武漢圖書館,2000年12月搬遷至現址(建設大道861號)並對外開放。 武漢圖書館新館面積32975平面方米,讀者閱覽座席2157個,設有14個閱覽室及教育培訓、報告廳、學術活
動室、展覽廳等功能服務區,擁有2146個閱覽座席,並配有先進的計算機網路、衛星通訊、安全監控設備系統,設有無障礙通道供殘疾讀者使用。截至2006年,武漢圖書館擁有各類館藏文獻194萬冊(件),其中古籍21萬冊,地方文獻萬余冊,電子文獻及視聽文獻2萬余件、電影2500餘部、音樂曲庫3089首、多媒體教學軟體80多部。擁有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中國會議論文資料庫、中國重要報紙資料庫、國研網、萬方資料庫、人大復印資料、Apabi電子書等大型商業資料庫資源,以及圖書館館藏古籍善本資料庫、湖北地區歷代人名資料庫、武漢地區抗日戰爭史研究文獻資料庫、武漢圖典等特色資料庫。
武漢圖書館始終秉承「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宗旨,採取多種措施,方便讀者,並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為讀者提供外借、閱覽、多媒體視聽、參考咨詢、文獻檢索、定題服務、課題查新、讀者教育、文獻傳遞、文獻復制等多類型、多層次圖書館服務,舉辦各類講座、展覽等讀者活動,樹立了「名家論壇」、「陽光電子閱覽室」等服務品牌,定期開展「科技服務周」、「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等。通過汽車圖書館,建有館外書刊服務點45個,形成了以武漢圖書館為中心、流動車為紐帶、以服務點為終端,覆蓋市、區、街道、社區的武漢市流動圖書服務網路。
武漢圖書館還承擔武漢市圖書館學會工作,負責對全市13個區縣圖書館進行業務指導,促進了武漢市公共圖書館的整體發展。2000年6月武漢圖書館成為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的機構成員,在圖書館專業的國際舞台上從此有了武漢圖書館的聲音。
武漢圖書館以其豐富的文獻資源和良好的服務成為武漢市民博覽群書、涉獵各科知識、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場所,為武漢地區文化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4年武漢圖書館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2008年列入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並先後獲得「2000-2004」年度全國先進圖書館學會、2005年全市「雙十佳」先進集體及「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湖北省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武漢市文明單位、2007年全國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④ 文化部是哪一年開始把每年五月的最後一周定為全國圖書館服務宣傳周
1988年
文章的第四行
⑤ 中山市紀念圖書館逾期還書滯納金如何計算
中山圖書館近日在微信公眾號上公布了「讓圖書回家」免逾期還書滯納金的消息,獲廣大讀者點贊。讀者久借未還大多是因為忘記,或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還書,也有少數人是因為怕繳滯納金。據中山圖書館中文借閱部主任黃小華介紹,免除滯納金的舉措,可以解除讀者的顧慮,加快圖書的流通速度,達到分享閱讀的目的,「每年的春節假期,4月讀書月,5月至6月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我們都會舉辦這個活動。每次活動期間,讀者還書踴躍,比平日要增加三四百本的還書量,大部分是逾期一兩個月的,統計下來可以為讀者節省四五千元的滯納金。歡迎讀者前來還書。」
⑥ 2012年是第幾屆圖書館宣傳周
2012年是第24屆圖書館服務宣傳周。1989年,國家文化部確定每年5月的最後一周為全國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宣傳周期間,向公眾宣傳圖書館,開展各種便民、利民活動,增強全社會的圖書館意識,提高圖書館利用率,促進閱讀,樹立圖書館的良好形象。
⑦ 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是什麼
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但是由於圖書館宣傳推廣不到位,很多人對圖書館知之甚少。專服務宣傳就是推出圖書屬館給大家知道。指出圖書館裡面有些什麼服務啊,圖書館資源怎麼樣啊,怎麼辦圖書館證啊,等等等等。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其實也就是以周為時間,不過也可以是服務宣傳月,看圖書館相關領導高興了。
⑧ 2015廣州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是什麼時候
2015年5月25日至5月31日,剛剛廣州電視台講了。
⑨ 文明讀者公約中,三講包括什麼
為倡導讀者文明利用圖書館,根據由國家圖書館於1999年讀者服務宣傳周期間,提出的爭做文明讀者的倡議《文明讀者公約》,其具體內容是:要衣著整潔;不穿背心、拖鞋入館。要講究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要舉止文明;不在館內爭吵、打鬧。 ·要保持安靜;不在閱覽室內喧嘩、使用有聲通訊工具。要珍惜時間;不在閱覽室內佔座位、閑聊、睡覺。要愛護公物;不污損建築設施、毀壞書刊資料。要遵紀守法;不做違反館章館規之事。要自尊自愛;不做有礙人格和觀瞻之舉。
⑩ 我國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是哪年提出來的
1988年,每個地區圖書館開展活動的時間不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