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色警戒里的這種坦克,叫什麼名字
《紅色警戒2》中的一種蘇軍車輛單位,是蘇聯的究極坦克兵種,在紅警2的背景設定中由烏拉爾實驗中心開發(紅警3中則是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製造,天啟本身是輛大型車輛,能承受大規模攻擊,屹立不搖。這種坦克能用來攻擊地面及空中目標,擅長攻擊坦克和建築。但它經常用飛彈攻打空中的士兵,讓人感覺太浪費。多輛天啟坦克在一起防空能力較強。
設計用途:高級反裝甲戰車
製造方: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
原產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量產方:蘇聯戰爭工廠
價格:2000
生產時間:20秒
科技需求:戰斗研究所
特殊能力「M-魚叉飛彈」(從主炮切換到能吸引載具並用前方履帶碾壓的磁力魚叉)
主炮開火間隔:2.6秒
魚叉研磨間隔:0.48秒
生命上限:3000(每秒自動回復4)
碾壓等級:30(和基地車、突擊驅逐艦相同)
兩門125mm「龍式」加農炮(初始填裝SA-X穿甲彈,星級後填裝新型XE-1型高爆彈頭)
「M-魚叉」式電磁拖叉
「絞肉機」式鉸接履帶
16層加強型鋼制裝甲
散發掉70%能量的特斯拉反應堆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天啟的情報:
-所向披靡——無論什麼,就算從天啟坦克主炮巨大威力下倖存,,也難逃被天啟坦克碾成渣的命運。
-陰險的拖叉——天啟可以利用電磁拖叉有效的捕捉其他車輛並將其碾碎,或是乾脆把自己拖到建築旁邊把建築碾爛。不過,電磁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主炮在電磁拖叉使用時無法開火。
-反裝甲專用——天啟坦克能輕松消滅各種坦克,雖然坦克對於天啟來說沒有什麼可怕的,但乘員有限的視野范圍加上穿甲彈意味著它對超小型目標——也就是步兵——顯得無能為力。不過,幾乎沒有什麼步兵可以在天啟坦克厚實的履帶下逃脫。但是指揮官們都承認天啟需要防空支援。
-價格不菲——天啟坦克和它的雙聯裝125mm主炮、16層裝甲可不便宜。因此,在戰場上生產這種車輛,圖紙需要經過作戰實驗室中學習過該坦克性能特徵的技術人員的授權。
伴隨著「天啟」的昵稱,蘇聯超重型坦克在萬眾期待中登場了。這對蘇聯的敵人來說可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相比典型的現代坦克,這個機械怪獸太慢太笨,但那兩門威力遠遠超過小兄弟的強大主炮彌補了這些缺憾。在戰火紛飛中,天啟坦克釋放著滾滾黑煙,金屬摩擦釋放著刺耳的噪音,成為了老兵們揮之不去的噩夢——就是蘇聯人也不例外,他們對天啟坦克的恐懼看起來和其他人一樣嚴重。
天啟坦克是現有最大最強的地面戰斗車輛,幾乎沒有東西能夠阻止它。
整體上來說,蘇聯對天啟充滿了自豪,天啟的形象廣泛的出現在軍事宣傳片,徵兵信,商業場所和教室里的相關海報上等等等等。雖然有一個學校的幹部公開抨擊這種車輛的名字是在散布恐懼,但蘇聯政府很快就壓制了這種聲音,他們強調這個名字是意在給人民帶來希望。「這是一種能夠抵擋一切的坦克」,他們說道。那些校長們堅持己見,聲稱這個名字表示了未來蘇聯與盟軍之間的開戰與相互毀滅。於是他們去坐牢了。
天啟坦克早已通過早間動畫和玩具(《他們不是同盟軍》)家喻戶曉了,它成為蘇聯軍工的象徵,並且正在擴展到全世界。這種大范圍的成功是超出預計的。不過,天啟坦克的製造廠,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簡稱ATP),大膽的向蘇聯軍方保證,天啟坦克會改變現代坦克戰的形態,讓那些小坦克們黯然失色。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天啟價格高昂,為所有部隊生產足夠的天啟超出了蘇聯的承受能力,但它在地面上簡直是所向披靡的。
天啟坦克天啟坦克的設計在期間經歷了數次反復,
最終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敲定了現在所使用的這個最可怕,最令人畏懼的版本。
天啟坦克太龐大了,以至於ATP的工程師還能夠在巨大的底盤前方上安裝第二套切割履帶,使其幾乎能夠碾碎任何嫌命長敢來擋天啟道的東西。為了進一步彌補這種坦克糟糕的速度,現在安裝了磁力拖叉作為第二武器,這是蘇聯在磁場方面持續研究在軍事領域的第一次實際應用。從本質上來說,這東西的工作起來就像是工業用的抓鉤,比如,用於把高速敵人拖到身邊,塞到「絞肉機」式鉸接履帶中,像它的名字所顯示的那樣磨碎金屬。
因為天啟坦克所帶來的熱情、恐懼與刺激,這個設計招至了一些鄙視。坦率的批評家和外國人在評論阿爾漢格爾斯克這一最著名成果(遠遠超過常見的鐵錘坦克)時,把矛頭指向了它可怕的最大速度,完全沒有對空防禦,甚至沒有簡單的反步兵機槍,而且天啟坦克的製造廠表現出幾分明顯的傲慢。事實上,ATP公然無視這些「白痴」言論,同時宣布天啟坦克將在當年進入大批量生產。無論如何,因為這種坦克的威名,天啟坦克乘員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很難想像怎麼樣的人們才能夠操作這種武器,更別提這些人所經歷的體驗了。
2. 俄羅斯國家形象宣傳片中間二戰的演講是什麼內容
是播抄音員列維坦的廣播
應該這么翻譯:「白俄羅斯方面軍的隊伍,完全佔領了德國的首都——柏林!」
來自蘇維埃的消息
由蘇聯元帥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由蘇聯元帥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協助下,經過極其艱苦的巷戰,徹底消滅了德國軍隊在柏林的集群,在今天,五月二日,完全控制了德國的首都柏林!
3. 紅警中天啟坦克屬於哪個國家
紅色警戒3中天啟坦克是蘇聯的專有的
紅色警戒2里蘇軍陣營也能建造天啟坦克
伴隨著「天啟」的昵稱,蘇聯超重型坦克在萬眾期待中登場了。這對蘇聯的敵人來說可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相比典型的現代坦克,這個機械怪獸太慢太笨,但那兩門威力遠遠超過小兄弟的強大主炮彌補了這些缺憾。在戰火紛飛中,天啟坦克釋放著滾滾黑煙,金屬摩擦釋放著刺耳的噪音,成為了老兵們揮之不去的噩夢——就是蘇聯人也不例外,他們對天啟坦克的恐懼看起來和其他人一樣嚴重。
天啟坦克是現有最大最強的地面戰斗車輛,幾乎沒有東西能夠阻止它。
整體上來說,蘇聯對天啟充滿了自豪,天啟的形象廣泛的出現在軍事宣傳片,徵兵信,商業場所和教室里的相關海報上等等等等。雖然有一個學校的幹部公開抨擊這種車輛的名字是在散布恐懼,但蘇聯政府很快就壓制了這種聲音,他們強調這個名字是意在給人民帶來希望。「這是一種能夠抵擋一切的坦克」,他們說道。那些校長們堅持己見,聲稱這個名字表示了未來蘇聯與盟軍之間的開戰與相互毀滅。於是他們去坐牢了。
天啟坦克早已通過早間動畫和玩具(《他們不是同盟軍》)家喻戶曉了,它成為蘇聯軍工的象徵,並且正在擴展到全世界。這種大范圍的成功是超出預計的。不過,天啟坦克的製造廠,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簡稱ATP),大膽的向蘇聯軍方保證,天啟坦克會改變現代坦克戰的形態,讓那些小坦克們黯然失色。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天啟價格高昂,為所有部隊生產足夠的天啟超出了蘇聯的承受能力,但它在地面上簡直是所向披靡的。
天啟坦克的設計在期間經歷了數次反復, 最終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敲定了現在所使用的這個最可怕,最令人畏懼的版本。 天啟坦克太龐大了,以至於ATP的工程師還能夠在巨大的底盤上安裝第二套切割履帶,使其幾乎能夠碾碎任何嫌命長敢來擋天啟道的東西。為了進一步彌補這種坦克糟糕的速度,現在安裝了磁力拖叉作為第二武器,這是蘇聯在磁場方面持續研究在軍事領域的第一次實際應用。從本質上來說,這東西的工作起來就像是工業用的抓鉤,比如,用於把高速敵人拖到身邊,塞到「絞肉機」式鉸接履帶中,像它的名字所顯示的那樣磨碎金屬。 因為天啟坦克所帶來的熱情、恐懼與刺激,這個設計招至了一些鄙視。坦率的批評家和外國人在評論阿爾漢格爾斯克這一最著名成果(遠遠超過常見的鐵錘坦克)時,把矛頭指向了它可怕的最大速度,完全沒有對空防禦,甚至沒有簡單的反步兵機槍[SR:對此我也怨念了12年了……],而且天啟坦克的製造廠表現出幾分明顯的傲慢。事實上,ATP公然無視這些「白痴」言論,同時宣布天啟坦克將在當年進入大批量生產。無論如何,因為這種坦克的威名,天啟坦克乘員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很難想像怎麼樣的人們才能夠操作這種武器,更別提這些人所經歷的體驗了。
4. 大祖國戰爭-莫斯科保衛戰的奧澤洛夫與蘇聯全景式戰爭片
喜歡前蘇聯電影和喜歡戰爭電影的影迷們應該很熟悉尤里奧澤洛夫這個名字,也更應該熟悉《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和《解放》這3部前蘇聯戰爭電影的經典。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三部電影的排列應該是上面這個樣,但是如果按照影片拍攝時間,就應該是《解放》(1972-1973年)、《莫斯科保衛戰》(1984-1985年)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88年)。在前蘇聯拍攝的多部全景式戰爭片中,以尤里奧澤洛夫任總導演的衛國戰爭三部曲最為有價值,三部曲的劇情從1940德國策劃進攻蘇聯開始,到1945.5.2.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德國正式投降結束,對這個三部曲的定義是全景史詩:既完整的記錄了蘇德戰場的全部過程,細致描述了幾個關鍵的重要戰役,並再現了這一時期在蘇德戰場以外的相關重大歷史事件,如德國入侵波蘭、墨索里尼被軟禁、希特勒成功營救墨索里尼、美英蘇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等。
在三部曲中,《莫斯科保衛戰》既不失全景史詩的壯觀,又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戰爭場面寫實,人物刻畫真實,例如,斯大林竟然在正式場合說參謀部總長-朱可夫胡說八道,姑且不說誰在胡說,作為最高統帥竟能如此語出驚人,讓人感到斯大林這個人物的蠻橫性格,有關他的大清洗、獨裁等也就不難理解了;說到戰爭場面寫實,《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坦克、飛機等武器裝備都是如實的還原原物,具體拍攝戰爭場面時,又多採用中、遠景,甚至是航拍的長鏡頭,如果是運用CG技術倒沒什麼,而這一切都是真實的。論場面之大,《解放》最壯觀,最符合全景史詩的定義,但是在細節方面要遜色於《莫斯科保衛戰》,不是說《解放》沒有細節刻畫,而是感覺《解放》的細節還帶有一些政治色彩,這也和影片拍攝於勃列日涅夫時代有很大關系,不如《莫斯科保衛戰》的真實可信,但是從場面的宏大來看,沒有哪部二戰電影可以超越其左右。有美國華納參與拍攝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由於受戰爭規模限制,場面不及《解放》和《莫斯科保衛戰》,但是,影片拍攝於1988年,正值蘇聯解體前夕,一些傳統的、固有的、政治上束縛電影創作的東西也許更少,又有華納的介入,這一東西混血的作品倒是還原被神化或者被妖魔化的歷史人物於本尊的最成功作品,例如影片里就初次披露了赫魯曉夫的兒子因醉酒擊斃了蘇聯紅軍士兵而險些受到軍法審判的情節。
衛國戰爭三部曲自然特點突出,詳細記錄與戰爭有關的一切,是全景式的,並不突出個體的人的感受,這也是電影的背景造就了電影的成功——二戰中最宏大的戰場是蘇德戰場;另外和導演的個人經歷有直接關系,奧澤洛夫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親歷整個二戰,參加過莫斯科保衛戰,24歲就獲得少校軍銜,而奧澤洛夫又很好的發揮了前蘇聯二戰電影獨有的特點和優勢,換句話說,這樣的三部曲也許只有在前蘇聯才能拍的如此成功。
除了衛國戰爭三部曲,奧澤洛夫在1977年還拍攝過一部4集6個半小時的電影《自由戰士》,這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對於《解放》在細節上的一個補充,影片主要講述在2戰後期,東歐各國開展抵抗運動的全過程。尤其是重點描寫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亞、捷克等國家開展抵抗運動的過程,影片除了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大家經常在戰爭電影里看到的形象之外,還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季米特洛夫、鐵托等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們率領軍隊打擊德國侵略者的場面。從影片片頭引用的勃列日涅夫語錄人們就可以推斷出影片是鐵幕時期的產物,盡管影片描寫了東歐國家人民反抗德國法西斯的壯舉,但是影片還是在突出蘇聯在這些國家開展抵抗運動時起到的作用,按照影片所講述的情況,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劃了東歐各國開展抵抗運動。《自由戰士》沒有什麼大的戰爭場面,所以通常都沒有把它歸類為戰爭片,也沒有幾個中國觀眾知道這部影片,但是作為奧澤洛夫作品,本片應該有它的歷史價值和地位的。
在蘇聯解體之後,奧澤洛夫還充分的把剩餘價值利用了一把,他把他拍攝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和《解放》這「衛國戰爭三部曲」按照歷史事件的順序,添加了很多文獻記錄片,重新剪輯成一部名為《世紀的悲劇》的24集電視電影,這部電視電影也在國內許多電視台播映過。
看前蘇聯二戰電影,除了能感受和好萊塢電影完全不同的戰場氣氛之外,還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蘇聯由鐵幕向解體的演變過程。1949年製作的《攻克柏林》中,對戰爭的細節、主要的功臣隻字帶過,在2個半小時的電影中更多的是描寫工農兵的成長歷程和斯大林的光輝形象,標榜是戰爭片,實質是沒有價值的政治宣傳片。1959年的《士兵之歌》和1970年的《解放》,才真正算是戰爭電影,不過前者避開了正面的戰場,後者則還有一些被束縛的跡象。到了1984年的《莫斯科保衛戰》,才看到了基本解脫束縛的創作,斯大林的形象不再絕對光輝,倒是不時的顯露出獨斷、專橫,在本片之前斯大林一直是穿高調的白色軍禮服出現,形象總是高大豐滿,鮮亮,而在《莫》中則是普通的軍黃色套裝,臉部也消瘦憔悴了,立馬去掉了光環。從不同時期電影對斯大林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看出一些前蘇聯由鐵幕向解體演變過程的痕跡。
5. 適合軍隊宣傳片的音樂、
以我瘋狂迷戀二戰歌曲的態度向你推薦
1 守望萊茵 Die Wacht am Rhein
2 兄弟連主題曲 (雷馬根大橋) The Bridge at Remagen
3 神聖的戰爭回(答蘇聯歌曲)
4 卡薩布蘭卡
5 突出部之戰 (兄弟連序曲)
6 鐵海岸總攻擊
7 碧血藍勛 (海軍的)
你要是找不到的話 留郵箱 我發給你
補充一點 the mass 和黨衛軍 和第三帝國 甚至和軍樂都絲毫沾不上關系 只是以訛傳訛 而era則是當代樂團 而真正的黨衛軍第一裝甲師的軍歌 ss閃電部隊在前進 網上很難找到 即便找的也多是the mass 需要的話我一塊發給你
6. 蘇聯軍事電影
《莫斯科保衛戰》這個比較經典他一共其實有五部:《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解放》《帝國的毀滅》。還有新拍攝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這個是今年才上映的,前者是很老的80年代製作的。這些是大戰略層次的。小的那種什麼《游擊隊》什麼的我就不說了,看這種電影史你如果是個真正的軍事迷那麼你最好是去買張地圖,電影看完後你走到地圖前面腦子里過著電影的細節,手裡端著杯茶。一邊看著地圖上蘇德雙方的形勢和攻伐路線一覽無余(二戰經典戰役教學示範地圖)你還可以買張現代地圖和那個時候的做下對比,心中感嘆時代的變遷,物是人非。哦對了你可以看一個玄幻類型的《古墓迷途》故事講述了在曾發生過殘酷戰斗的列寧格勒州有一個地下尋寶者團伙兒在活動。這伙厚臉皮的年輕人把挖掘出來的二戰期間的戰利品、紀念品,像獎章、勛章、文件和德國武器等,高價賣給外國人,狠宰一筆。4人團伙中的頭是謝爾蓋,外號伯爾曼,曾經是歷史系大學生,精通德語。契列普總是幻想找到德國法西斯的勛章。斯皮爾特是他的對立面,行為粗魯,放盪不羈。秋哈則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離不開手提電腦,著迷游戲射擊。 有一次在例行的挖掘中斯皮爾特找到一個被掩埋多年的窯洞,發現裡面有蘇軍指揮官、女護士和4個戰士的遺骸。但是一個保險櫃引起4個年輕人的強烈好奇心。他們在村裡買到白酒,飲酒祝賀,在保險櫃里找到幾乎腐爛的士兵證件。令他們震驚的是不僅這些證件填寫著他們的名字,而且還貼著他們自己的照片。為了擺脫可怕的幻覺使自己清醒,他們跳到附近的湖中,但是從湖中潛出時,發現自己身處1942年靠近前線的地帶。這時他們找到的士兵證件派上了用場,憑這些證件他們被接收為附近蘇軍部隊戰士。如今,這4個「非法盜寶者」的首要任務是返回現時代。但是沒完沒了的大量的事件妨礙其實現,其中之一是伯爾曼和女護士妮娜的意外浪漫愛情。還有讓他們不能安寧的是,他們極度懷疑他們在21世紀艷陽天刨出來了自己的遺骸!
7. 如果蘇聯製作《紅色警戒》,會怎樣描寫西方陣營
1.美國政府是華爾街財團把持的,資本家為了自己利益經常讓美國人送死。(最常用,蘇聯宣傳畫上永遠有個腦滿腸肥的資本家)
2.美國名為幫助歐洲,其實是在控制歐洲,吸歐洲的血。而且美國喜歡坑隊友。
3.美國大兵在日本韓國等地的駐軍經常欺壓當地人強奸婦女。
4.美國窮兵黷武(蘇聯你這么說別人好么),導致大量失業。
5.美國媒體不要臉,睜眼說瞎話。
6.蘇聯愛好和平,而美國老想破壞和平。
7.美國情報部門經常干齷齪事。
8.美國士兵都是享樂主義,沉迷酒色,貪生怕死。 而現在常用的美國黑點:種族問題、民粹主義、醫療問題……貌似冷戰的時候不流行黑這些。
8. 美國爭霸的國家,當年前蘇聯到底有多牛,附軍事宣傳片
第一個進太空的國家
9. 紅色警戒2中戰役模式里,美國大兵摧毀一輛著火的坦克,頂上說叫什麼天譴坦克,是繁體中文的,看不太清楚,看
紅色警戒3命令與征服中是坦克中無敵的象徵。2裡面報廢坦克叫:天譴坦克。貌似是天啟坦克可要是有修改器的話就叫:報廢的天譴坦克,或者報廢的天啟坦克。
這是天啟的資料:現實中天啟坦克也是存在的,不過造價太高,被取消了批量生產的計劃,你現在去俄國博物館都能看見當年的原版機型,實際上,蘇俄在70年代研究過哦這種「雙管140mm火炮,可對空和對地」的坦克,代號「天啟」。… 不過後來夭折了…… 紅色警戒3中天啟坦克是蘇聯的專有的
紅色警戒2里蘇軍陣營也能建造天啟坦克
伴隨著「天啟」的昵稱,蘇聯超重型坦克在萬眾期待中登場了。這對蘇聯的敵人來說可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相比典型的現代坦克,這個機械怪獸太慢太笨,但那兩門威力遠遠超過小兄弟的強大主炮彌補了這些缺憾。在戰火紛飛中,天啟坦克釋放著滾滾黑煙,金屬摩擦釋放著刺耳的噪音,成為了老兵們揮之不去的噩夢——就是蘇聯人也不例外,他們對天啟坦克的恐懼看起來和其他人一樣嚴重。
天啟坦克是現有最大最強的地面戰斗車輛,幾乎沒有東西能夠阻止它。
整體上來說,蘇聯對天啟充滿了自豪,天啟的形象廣泛的出現在軍事宣傳片,徵兵信,商業場所和教室里的相關海報上等等等等。雖然有一個學校的幹部公開抨擊這種車輛的名字是在散布恐懼,但蘇聯政府很快就壓制了這種聲音,他們強調這個名字是意在給人民帶來希望。「這是一種能夠抵擋一切的坦克」,他們說道。那些校長們堅持己見,聲稱這個名字表示了未來蘇聯與盟軍之間的開戰與相互毀滅。於是他們去坐牢了。
天啟坦克早已通過早間動畫和玩具(《他們不是同盟軍》)家喻戶曉了,它成為蘇聯軍工的象徵,並且正在擴展到全世界。這種大范圍的成功是超出預計的。不過,天啟坦克的製造廠,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簡稱ATP),大膽的向蘇聯軍方保證,天啟坦克會改變現代坦克戰的形態,讓那些小坦克們黯然失色。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天啟價格高昂,為所有部隊生產足夠的天啟超出了蘇聯的承受能力,但它在地面上簡直是所向披靡的。
天啟坦克的設計在期間經歷了數次反復, 最終阿爾漢格爾斯克坦克工廠敲定了現在所使用的這個最可怕,最令人畏懼的版本。 天啟坦克太龐大了,以至於ATP的工程師還能夠在巨大的底盤上安裝第二套切割履帶,使其幾乎能夠碾碎任何嫌命長敢來擋天啟道的東西。為了進一步彌補這種坦克糟糕的速度,現在安裝了磁力拖叉作為第二武器,這是蘇聯在磁場方面持續研究在軍事領域的第一次實際應用。從本質上來說,這東西的工作起來就像是工業用的抓鉤,比如,用於把高速敵人拖到身邊,塞到「絞肉機」式鉸接履帶中,像它的名字所顯示的那樣磨碎金屬。 因為天啟坦克所帶來的熱情、恐懼與刺激,這個設計招至了一些鄙視。坦率的批評家和外國人在評論阿爾漢格爾斯克這一最著名成果(遠遠超過常見的鐵錘坦克)時,把矛頭指向了它可怕的最大速度,完全沒有對空防禦,甚至沒有簡單的反步兵機槍[SR:對此我也怨念了12年了……],而且天啟坦克的製造廠表現出幾分明顯的傲慢。事實上,ATP公然無視這些「白痴」言論,同時宣布天啟坦克將在當年進入大批量生產。無論如何,因為這種坦克的威名,天啟坦克乘員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很難想像怎麼樣的人們才能夠操作這種武器,更別提這些人所經歷的體驗了
10. 求講十月革命的電影電視劇,或者蘇聯納粹宣傳片
意志的勝利,慕尼黑黨員大會紀錄片。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