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信公眾號的營銷作用和宣傳作用哪一個更大一些
營銷是一種高深的藝術,而宣傳就是一種簡單的宣傳。可以肯定的是,微信公眾號的營銷作用比宣傳作用更大一些。
2. 民法典從第一條開始,按照哪四個
總則編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對《民法典》其他各編起統領作用。
總則編共10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共204條。
其中,總則編第一章為基本規定,共12條。第一章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及依據(第1條)和民法的調整范圍及對象(第2條);第二部分,民法的基本原則(第3條至第9條);第三部分,民法的法源(第10條)、法律適用(第11條)及效力范圍(第12條)。
一、關於調整主體及調整范圍的理解(第2條)
【條文】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學習總結】
基於上述規定,第二條涉及民法的調整主體及調整范圍,調整主體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調整范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一)就調整主體而言
1.自然人
這一概念區別於《民法通則》中「公民」的概念,自然人的概念更為廣泛,也更符合現實需要。自然人是與法人相對應的民事主體,包括本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藉助人體胚胎、生殖輔助技術出生的人,同樣屬於自然人。
按照《民法典》總則編中的第16條規定,胎兒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雖然沒有出生,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需要法律承認。機器人不具有自然生物屬性,在現階段法律不承認其為自然人。
2.法人(有法律人格的組織)
法人作為一種組織,其既可以是人的結合團體,也可以是依特殊目的所組織的財產。與自然人相較而言,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自然人的集合體。
《民法典》將法人分為三類:(1)營利法人。是指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2)非營利法人。是指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3)特別法人。是指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
3.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法律人格的組織)
非法人組織是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組織,亦稱非法人團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非法人組織的主要特徵是:(1)從性質來看,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擬制的法人資格,是介於自然人與法人之間的特殊民事主體。(2)從是否具有營利性來看,個人獨資企業、部分合夥企業具有營利性特徵,大部分專業服務機構屬於非營利性質組織。(3)從承擔法律責任來看,非法人組織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其出資人或設立人承擔無限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二)就調整范圍而言
1.人身關系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包括三類:(1)基於民事主體人格產生的人身關系。主要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的人格權,包括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2)基於民事主體一定身份產生的人身關系。如自然人基於親屬關系產生的親權(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的身份權),基於監護關系產生的監護權;民事主體基於知識產權獲得的權利(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中的人身權)。(3)基於其他社會關系產生的身份權,如榮譽權。
2.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主要表現為兩種:一種是財產所有關系,另一種是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所有關系是民事主體在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物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表明財產的歸屬關系,體現財產歸誰所有,以及其他人就該財產與財產權利人之間的利用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民事主體在轉移物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是動態的財產關系,包括物的流轉關系、遺產流轉關系以及其他財產流轉關系,其中物(商品)的流轉關系是最主要的財產流轉關系。
財產所有關系著眼於利益的享有,是享有的自由和安全,主要由民法中的物權制度來保障。財產流轉關系著眼於利益的獲得,是交易的自由和安全,主要由民法中債和合同制度來保障。民法調整財產所有關系的目的在於維護財產的歸屬秩序,以保護財產的靜態的安全;調整財產的流轉關系的目的在於維護財產的交易安全和秩序,以保護財產的動態的安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以所有權為核心的物權制度和以合同為核心的債法制度,是一個國家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支撐市場經濟的兩大法律基石。
二、關於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第3條至第9條)
(一)私權神聖原則(第3條)
【條文】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3. 如何用微信公眾號做好宣傳工作
去寫粉絲感興趣的內容,不要自嗨,把自己的宣傳點轉化成粉絲的興趣點做宣傳
4. 如何利用微信公眾賬號宣傳推廣
微信公眾賬號無論是個人賬號還是企業賬號,無論是訂閱號還是服務號,目的都是服務好用戶,黏住用戶,通過這些用戶為個人或者企業創造一定的價值,微信公眾賬號宣傳推廣如下:
一,內容是用戶喜歡的以及願意分享
文章主題積極,讀完後讓讀者感到興奮;
讓用戶非常憤怒和恐慌的文章;
讓讀者覺得自己消息靈通、見多識廣;
實用且容易記住的內容,有價值的故事;
特別有創意的搞笑漫畫、圖片等。
二,內容的安排
干貨的定位,提供具有實操指導性的圖文,讓用戶可以拿來照搬就能用的;
資訊的定位,最新最勁爆的,處於所在行業的前沿動態;
雜談的定位,就是生活中的趣事兒,樂事兒,要有正能量,要有自己的情感分享,要讓文章讀起來具有人情味;
活動的定位,活動是根據個人或者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做的,要讓用戶有參與性,給予用戶一種他是勞有所獲的感覺。
三,內容的編輯
每篇文章的標題要有特點,就是要做所謂的標題黨;
不宜寫一大段文字,應只寫一兩句話,這一兩句必須引導讀者想讀下去的慾望;
避免出現大段大段的文字,如果有,應分拆成小段落後,讀起來會更舒服;
新賬號應在每篇文章的開頭應提醒閱讀者關注,在文章的最後,要附帶上公眾號或者二微碼信息;
根據用戶習慣,用戶看公告號的時間到多為早上上班的路上,中午吃飯時間,下午下班時間,晚上吃飯前時間以及收拾好上床睡覺前時間等。
5. 微信公眾號的推廣方式是什麼目的又是什麼
1,利用個人微信號為微信公號宣傳
運營微信公眾號不是叫用戶直接微信搜索某某關注,大家也不要忽略了個人微信號的作用。比如,個人微信有附近的人,搖一搖,添加手機QQ好友,添加手機聯系人,朋友圈等功能。一定要結合起來使用,把用戶引到公眾號上。
2,手機陌陌留言板,附近人宣傳
玩微信的人很多,玩陌陌的人也不少。陌陌被稱為約炮神器,年輕人玩的更多。像陌陌的附近人,我們可以關注,打招呼。像陌陌的留言板,我們可以發布留言也可以給他們評論,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當然,我們的陌陌資料也要引導用戶去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3,手機微視原創視頻,評論宣傳
微視,是手機上的一款微視社交軟體,以前我總喜歡玩微視,有一些搞笑的,新聞,明星等微視頻非常的不錯。我們可以弄一個微視號,資料要引導用戶去關注微信公眾號,沒事可以給別人評論,點贊,自己也可以拍一些微視頻發布。
4,手機來往扎堆發貼,評論宣傳
來往是馬雲弄的一個手機社交軟體,其實是想超過微信的,可是一直是不溫不熱的。只不過許多人玩來往都是因為馬雲,好多也是淘寶用戶才玩的。不過,來往裡的用戶也是非常多的。我看到好多人在那推廣淘寶店鋪的,我們也一樣,可以弄一個吸引人的扎堆,引導用戶去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沒事給別人評論,點贊都可以。
5,利用電腦微博宣傳微信公眾號
玩微博的用戶是非常多的,因為微博關注新聞信息是非常快的,也非常的方便。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在玩微信,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在刷微博的,我也一樣。大家可以為微信公眾號弄一個微博號,每天刷微博,關注相關用戶的微博,沒事就轉發,評論,點贊,引導用戶關注公眾號。
6. 如何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推廣10大技巧
1、內容漲粉
內容漲粉是很多人做自媒體的第一選擇方式,一舉寫出10W+爆文,一次性為公眾號帶來幾千幾萬粉絲,幾乎是所有新媒體人的夢想。
2、微信廣告
主要有微信推文末尾廣告和朋友圈廣告,像很多大品牌都經常在朋友圈投放廣告。
3、微信群漲粉
微信群漲粉,利用微信社群成員進行傳播內容,實現為公眾號推廣和漲粉的目的。
4、互推漲粉
公眾號互推是流量交換,也是一種常見的引流方式,互推模式有很多種,例如:全文互推、文末互推、關注後互推……
5、活動漲粉,依靠朋友圈社群,通過海報傳播,老用戶帶新用戶的方式,實現粉絲裂變增長,這就是海報裂變的操作原理。
運營指南裂變原理
6、送紅包互動
這個方法就是靠紅包來吸引用戶漲粉,或者說是低成本的買粉,比較知名的案例就是「海丁微名片」、「快紅包」。
7、抽獎類活動
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方式,只可惜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被一些做惡意營銷和虛假推廣的公眾號做臭了名聲。
8、.外部引流
只在一個平台上挖掘用戶容易造成邊緣效應,如果我們在多個新媒體平台上推廣自己的公眾號內容並在內容中留下公眾號的信息,就能夠在多個平台同時挖掘用戶。
9、 集贊領取獎勵
這種公眾號推廣的方式就主要用在產品的銷售環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集滿多少多少個贊領優惠領獎品,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餐廳在做這樣的活動。
10、地推
7. 民法典在哪個網站
民法典可以在網路、公眾號上可以搜索查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8. 怎樣用微信公眾號開設憲法學習宣傳專題專欄
看你的需求,如果是簡單的圖片、文字,且每次點擊只推送一條,可通過公眾號後台的自定義菜單和自定義回復實現。
但如果需求比較復雜,比如要植入視頻播放、甚至直播或者想一次推送多條消息的,就需要一套類似展示系統或者文章系統來支持。這就涉及到對公眾號進行二次開發,也就是在公眾號中植入一個展示系統或文章系統。
我們這邊之前做過的系統,如果你有需要的話,可以直接找我們。
9. 微信公眾號文章用語會觸犯廣告法嗎
首先要看公眾號的文章是否屬於廣告性質的,其次要看廣告用語是否合法。
相關法律規定:
《廣告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業廣告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廣告主,是指為推銷商品或者服務,自行或者委託他人設計、製作、發布廣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法所稱廣告經營者,是指接受委託提供廣告設計、製作、代理服務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法所稱廣告發布者,是指為廣告主或者廣告主委託的廣告經營者發布廣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法所稱廣告代言人,是指廣告主以外的,在廣告中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微信公眾號的內容規范條例
1、本條所述平台內容是指用戶使用本服務過程中所製作、復制、發布、傳播的任何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微信公眾帳號頭像、名稱、用戶說明等注冊信息及認證資料,或文字、語音、圖片、視頻、圖文等發送、回復或自動回復消息和相關鏈接頁面,以及其他使用微信公眾帳號或微信公眾平台服務所產生的內容。
2、用戶不得利用微信公眾帳號或微信公眾平台服務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如下法律、法規和政策禁止的內容:
3、用戶理解並同意,微信公眾平台一直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文明健康、規范有序的網路環境,你不得利用微信公眾帳號或微信公眾平台服務製作、傳播如下干擾微信公眾平台正常運營,以及侵犯其他用戶或第三方合法權益的內容。
違反條例的法律責任:
1、如果騰訊發現或收到他人舉報或投訴用戶違反本協議約定的,騰訊有權不經通知隨時對相關內容進行刪除,並視行為情節對違規帳號處以包括但不限於警告、刪除部分或全部訂閱用戶、限制或禁止使用全部或部分功能、帳號封禁直至注銷的處罰,並公告處理結果。微信認證帳號除上述處罰措施外,騰訊有權取消其帳號認證身份,並視情節決定臨時或永久封禁相關帳號認證資質。
2、用戶理解並同意,騰訊有權依合理判斷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本協議規定的行為進行處罰,對違法違規的任何人士採取適當的法律行動,並依據法律法規保存有關信息向有關部門報告等,用戶應獨自承擔由此而產生的一切法律責任。
3、用戶理解並同意,因你違反本協議或相關的服務條款的規定,導致或產生的任何第三方主張的任何索賠、要求或損失,包括合理的律師費,你應當賠償騰訊與合作公司、關聯公司,並使之免受損害。
三、微信公眾號上的宣傳用語是否可以適用《廣告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條第一款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業廣告活動,適用本法。」的規定可以看出只要當事人的發布的內容或採取的行為與推銷自己的所銷售的商品或主營業務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即可被認定為廣告,只要發布的內容均可明確指向與當事人推廣介紹宣傳的內容均具有很強且明顯的關聯性和導向性,因此,可以認為微信公眾號上的宣傳用語的行為應定性為廣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