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職業拳擊和奧運拳擊有什麼不同
職業拳擊與業余拳擊的六大區別
目前,國際上很多體育項目已不再有「業余」與「職業」之分。但由於人們長期以來對直接身體對抗的拳擊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所以,拳擊運動至今仍流行著兩種不同形式的比賽——業余拳擊與職業拳擊。職業與業余拳擊除了運動水平相差懸殊、比賽規則有很大不同外,在賽事的性質、時間、防護、量級、宣傳和裁決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和區別。
區別一:比賽的性質不同
職業拳手參加的比賽完全是商業性質的娛樂活動。拳手打比賽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論拳手在比賽中結果如何,只要一踏進拳擊場,在不違犯游戲規則的情況下參賽,比賽結束後,拳手就可以拿到事先雙方商定好的報酬。職業拳手參賽報酬多少根據拳手所在級別不同和在拳壇上影響力的大小差異很大。一般行情是,重量級拳手報酬最高,中量級次之,輕小級別則較少。身價在上千萬美元的拳手有如鼎盛時期的泰森,老霍、退役前的劉易斯等。現在由於重量級缺少有實力的明星拳王,中量級內的霍亞獨拔頭籌,身價超過所有重量級拳王。
由於職業拳手把打拳視為一種生存方式,所以他在比賽中獲取的報酬是維持生存和訓練繼續參賽的經濟保障。同時,他還必須自己花錢雇請教練、陪練、醫生等與訓練和比賽相關的人員。而且美國的有關法律規定,職業拳手必須在有經紀人的情況下才能安排比賽事宜,拳手自己是不能私下與其他拳手簽訂任何比賽協議的。所以在經紀人的合同約束下,拳手的賽事與行動就會受到一定的約束和限制。經紀人具有讓拳手獲得利益和維護拳手利益的作用,對拳手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故拳手都千方百計為自己尋求最理想的經紀人。當然了,經紀人最後要從每場比賽的報酬中分得一定比例(相關法律規定,經紀人所得不得超過拳手比賽酬金的33%)。
拳手挑戰拳王的資格是經過無數次的排名戰,競爭、提升名次後才有機會獲得的,不是拳手想和誰打就和誰打,關鍵要看你和誰比賽讓觀眾感興趣。
業余拳擊以鍛煉身體、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促進增加友誼為宗旨,一直朝著體育教育的道路前進和發展。業余拳手參加的比賽是代表國家或地區,運動技術水平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展該項運動的綜合實力。參賽拳手只獲得獎牌,沒有酬金,舉辦比賽的組織不發一分錢給獲獎運動員,拳手參賽的費用都是由參賽國政府投入,運動員平常是領政府工資的。業余拳擊運動的最高水準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拳擊比賽,還有如世錦賽、洲際之間的賽事都是屬於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的正式賽事。在這些比賽中獲得獎牌的拳手其所在國家或地區視其實際情況都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國家或地區的榮譽。
區別二:比賽的時間不同
首先體現在比賽回合數上,職業拳擊比賽的回合數多,時間自然也就長。因為是商業賽事,必須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和與門票價值對等的時間保證。職業拳擊比賽的初期是沒有回合數限制的,直到一方失去反抗能力認輸才算結束,比賽相當殘酷。後來�吮;と�值陌踩���跽�勻�幕睾鮮�幌薅ㄎ�保禱睾稀#保梗福襯輳�攔�模祝攏燎崍考度�趵住ぢ�髂嵩諼爛嵴街杏詰冢保椿睾洗蛩懶撕���粽秸囈鸕鎂擰A礁鱸潞螅�鸕鎂諾睦夏敢蟶プ穎�斯�齲��咀躍 O�⒁瘓��叮��瀾縟�炒�吹惱鷙澄摶墒喬看蟮模�瀾綹鞔竺教蹇�繼教鄭保禱睾系謀熱�欠袷視χ耙等�鞣⒄溝男枰��瀾縟�髯櫓�誶看蟮耐獠墾沽χ�攏���錘綽壑ぃ�詈蟀訝�跽�勻�幕睾鮮�跎儻�保不睾稀3��嬲�崛�跬廢蔚謀熱�匭胍�潁保不睾賢猓�淥�熱�蚋�菟�餃�智榭齪捅熱�男枰�梢允牽礎ⅲ丁ⅲ浮ⅲ保盎潁保不睾稀?/P>
職業拳擊比賽為了滿足現場觀眾和有線電視網客戶的要求,每組織一場拳王爭霸賽必須保證有40個回合總數的比賽。所以,正規的拳王爭霸賽必須要找3~4對打墊場賽的拳手,以滿足拳擊組織對時間的要求。職業拳擊比賽每個回合打3分種,中間休息1分鍾,如果打滿全場,全程賽制47分鍾,拳手在拳台上實際打鬥的時間為36分鍾,這對拳手的耐力、意志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業余拳擊打過3分鍾的3回合;2分鍾的5回合;現在實行的是2分鍾的4回合制,中間休息1分鍾,全程賽制11分鍾,實際搏鬥時間只有8分鍾,只相當於職業拳手打2回合多一點時間。這種短賽程的比賽,是為了提高業余拳手因加帶護具過多缺乏觀賞性而實行的崇尚攻擊力的一種辦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比賽的激烈場面。
區別三:穿著防護不同
職業拳手上場比賽最明顯的標志是光著膀子,不戴頭盔,只穿短褲。短褲的形式、顏色也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對拳手唯一的保護是咬在嘴裡的牙托,其他只能靠拳手自己在運動中藉助防守技術和自身的抗擊打能力去完成。這樣做的最大目的就是滿足商業需求,觀眾可以從這些最直觀激烈、精彩的對抗中感受到最原始和最真實的沖動。所以對拳擊(不單是職業拳擊)歷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看到的是野蠻,有人看到的是藝術。這兩種觀點水火不能相容,長久以來爭執不下,所以要求取消奧運會拳擊項目的呼聲一直就沒有停止過。還是奧委會前主席在二十多年前面對羅馬教皇和英國議員取消拳擊的呼籲公開答復時說得好:汽車是當代人類生產與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否因為車禍給人類帶來不幸就停止生產或使用汽車呢?所以,從1904年拳擊走進奧運會,100年來,它一直是奧運會比賽的重點項目。
職業拳手不僅防護簡單,而且參賽時戴的拳擊手套也比業余拳手輕薄,比賽中追求擊倒場面,傷害事故也比業余拳賽多。
業余拳賽是很注重拳手安全的。除了和職業拳手一樣咬牙托外,拳手比賽時穿戴頭盔、背心,使用比職業拳手更原始的拳擊手套,大多數比賽以點數定勝負,少見擊倒不起或懸殊的比賽,運動員身體上也不許有任何塗跡紋身和圖案。
區別四:量級的劃分不同
由於職業拳擊對拳手的保護措施因商業性質的需求相對很少,場上比賽時間反而長,故此,世界拳擊組織對量級的劃分標准相當嚴格,特別是輕小級別。每個量級間的體重差異只有1公斤左右,大級別稍寬,但即使是體重差異最大的輕重量級79.4公斤過渡到次重量級86.2公斤,也有6.8公斤差異。職業拳擊由48公斤劃分到86.2公斤以上17個級別,其間差異38公斤,平均每個級別只有2.2公斤。
職業拳手同時可以參加幾個拳擊組織的排名賽,獲得各級別冠軍的拳手稱為「拳王」,金腰帶是拳王頭銜的象徵,能夠獲得和拳王比賽機會的拳手一般都是該拳擊組織內排名在前具有挑戰資格的。每個量級都有拳王,一個優秀的拳手,可以有機會統一幾個拳擊組織同一量級的拳王頭銜,如劉易斯、霍普金斯等。拳手可以跨級別升降級打比賽,條件是在體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還必須放棄你在原級別中獲得的一切榮譽和排名。
相對職業拳擊的量級劃分,業余拳擊就寬鬆了許多。由於賽制短,拳手保護措施完備,量級的劃分間隔沒有職業拳擊細。奧運會以前設置12個量級,81公斤到91公斤間隔達10公斤,從48公斤到91+公斤,其間有43公斤差距,每個級別差異達3.6公斤。為了適應奧運會項目的改革需要,開羅會議上國際業余拳聯已決定從本屆奧運會起將12個級別改為11個級別,把原63.5、67、71公斤三個級別壓縮為64和69公斤級。
區別五:包裝宣傳方式不同
職業拳擊比賽是要賺錢的,拳擊經紀人敢於在拳手身上投資,推廣人敢於花錢運作這些大規模的賽事,就是沖著拳擊比賽產生高額回報而來。拳手進入職業拳壇後,在圈子裡樹立威信和擴大影響力是很重要的,越是有影響的拳手,就越有市場號召力。
當推廣人簽單賽事後,就開始對比賽進行不遺餘力的宣傳推廣、巡遊造勢,製造花樣百出的新聞發布形式,公布真真假假的拳手與拳賽信息,其目的就是為了擴大比賽的幅射面,兜售門票,還要拉來有線電視網客戶好從中分紅。為了滿足商業賽事的需要,調動現場觀眾的情緒,增加熱烈氣氛,職業拳賽在拳手出場儀式上更是大作文章,盡情渲染,比戲法更精彩,如「王子」哈米德的出場儀式很多觀眾來說就是比看拳賽都重要的節目。職業拳王爭霸賽開始時,挑戰者首先出場,等挑戰者進入拳台後,拳王才在眾人擁簇下腰系金腰帶出場。現在由隨從雙手高舉過頭以示威嚴的方式也得到了拳擊組織的認可。賽前拳王把金腰帶交給裁判,然後由裁判交給世界拳擊組織的代表保管,如果拳王衛冕成功,金腰帶繼續歸拳王;如果失利,金腰帶就會授予挑戰成功的新拳王。任何一個連續4年衛冕的拳王將在一個特別儀式上被授予精美且價值昂貴的正式金腰帶(約值5000美元),並將終身擁有這條腰帶;連續3年衛冕的世界拳王,被授予一枚特別製作的世界拳擊組織榮譽獎章。
比賽間隙的1分鍾休息時間內,由事先挑選出的品貌兼優的女大學生身著熱情奔放而不艷俗的三點式服裝,手舉回合序數牌繞場一周,一是為觀眾報數;二是緩和緊張氣氛。
業余拳擊比賽就沒有如此繁雜的出場儀式和賽前事後的推廣,即使現場沒有觀眾,比賽也會照樣進行。因為奧運會拳擊官員和運動員只注重名次和比賽過程的公正,比賽能否盈利不是他們考慮的事情。運動員在上屆比賽中獲得的獎牌也沒必要帶到現在的賽場。總之,業余拳擊缺少了職業拳擊的商業濃度。
區別六:裁判評分不同
職業拳賽中有1名場上裁判和3名台下打分評判。3名評判分別坐在拳台周邊三個不同的方向,採用手工記分的方式打分。每個回合結束後,評判將自己給拳手打出的分由專人收集後送交給拳協代表,由代表在總分表上匯總。一旦評判給一個回合作出裁決,就沒有機會變更和調整,以使評分保持公正。職業拳擊記分方法實行10分制,勝方10分,負方最低不能低於6分。
職業拳賽的打分標準是以擊中拳的質量為標准,看擊中拳是否准確、有力、完美和具有沖擊力,分重擊和輕擊。後手直拳、上下鉤拳、擺拳、交叉拳、有力的重刺拳等明顯擊中對方的重要部位都算重拳。輕擊包括2個輕刺拳等於1個有力的刺拳,3個刺拳等於1個重拳。區分輕重的目的是為了體現評分的公正和客觀。
在職業拳擊中,被擊倒的拳手在台上裁判讀到3秒之前站起來,只輸1分;若3秒後起來輸2分;如果同一回合數次被擊倒,輸去的最高分為4分;若被擊倒後10秒不能起來,裁判就可以判其被擊倒,並輸掉比賽。在職業拳賽中,如果事前沒有一回合3次擊倒的限制,台上裁判認為擊倒並未給拳手造成多大影響,比賽可以繼續進行;若台上裁判認為拳手已經失去反抗能力,或受傷的程度徵得賽場醫務監督同意,認為比賽會對拳手造成傷害時,可以及時終止比賽。
業余拳擊比賽時,台上有1名裁判,台下有5名評判,2名評判分別坐在仲裁委員席對面拳台下的同一邊,其他3名評判各坐在拳台另外三面的中間,評判是以按動電腦打分器打分的。為了保證參賽拳手的安全,業余拳聯規定:一,如果雙方拳手實力差異較大時,裁判員可以終止比賽判優勢者獲勝;二,當拳手遭到重擊,裁判要立即進行強制數8,即使拳手在8秒前恢復正常、舉手示意可以繼續比賽,台上裁判仍需強制性數完8秒;三,在一個回合中,若拳手被3次強制讀秒或全場比賽中屢計4次讀秒,裁判即可終止比賽,判擊倒方獲勝。對擊倒者在10秒內不能起來或即使起來已喪失比賽能力者,裁判也會終止比賽。
雖然職業拳擊和業余拳擊都有嚴格的規則限制,但裁判在執法的尺度上又有明顯的區別:職業拳擊由於其商業性質所決定,裁判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調動賽場情緒,使比賽的場面激烈、火爆,對拳手比賽中的相互頂撞、推壓、扭搶等明顯屬於犯規的動作都很少給予判罰,追求最終擊倒使比賽具有戲劇效果,所以,職業拳手在技術、體能及精神上都具有比業余拳手更高的要求。
業余拳擊則不同,雖然不存在高額報酬的誘惑,但每個參賽選手都代表了一個國家和地區參戰,它所獲得的榮譽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為了保證比賽順利進行,體現奧林匹克公正公平重在參與的原則,台上裁判對比賽規則的執行是一絲不苟、十分嚴格的,任何違規的行為都要立即判罰,輕者警告、扣分,重者停止比賽或取消拳手比賽資格。
職業拳手和業余拳手的身份界線也是很分明的。國際業余拳聯明確規定:職業拳手不得參加業余拳擊比賽,而業余拳手也不得參加職業拳賽。如果業余拳手參加職業比賽,就意味著他自動放棄了業余拳手的身份。古巴著名拳擊運動員斯蒂文森和薩旺之所以受到古巴人民的愛戴,就是因為他們為了古巴人民的榮譽,甘願放棄來自美國職業拳壇的重金誘惑和個人發財的機會,終身以一名業余拳手的資格代表古巴3次踏進奧運會賽場,3次為古巴摘取奧運會重量級拳擊金牌,顯示了他們強大的實力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而對唐·金誘使斯蒂文森和阿里大戰一場的100萬美金,斯蒂文森當時說了句名言:「100萬美元怎能與1000萬古巴人的榮耀相比!」
但我們還是應該看到,在大多數拳擊運動員眼裡,成為職業拳王才是他們人生的價值。很多職業拳王都是在業余拳擊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或在奧運會上取得獎牌後步入職業拳壇,經過幾年的鍛煉後成為職業拳壇明星的。像阿里、福爾曼、劉易斯、老霍、瓊斯、霍亞等,他們都曾是奧運會拳擊獎牌獲得者。雖然職業拳手安全措施簡單,比賽殘酷、激烈,甚至經常發生傷害事故,一場拳賽下來眉骨開裂、鼻青面腫是司空見慣的,但面對幾十萬、上百萬甚至千萬美元的重金誘惑,拳手們還是十分情願投身到職業拳擊運動中來。
職業拳擊與業余拳擊還有很多細節上的不同,但通過以上六個方面的對比和認識後,大家會對同一種運動、不同玩法的拳擊有一個全新的概念。
㈡ 求一種拳擊比賽的名稱
那不是傳統的拳擊比賽,是UFC綜合格鬥比賽。
UltimateFightingChampionship簡稱UFC,中文叫做終極格鬥冠軍賽,是一個美國本土的綜合格鬥(MMA)組織,現任總裁是白大拿(DanaWhite)。因為其比賽場地在一個網狀的八角籠里,所以也常被叫做「籠斗」甚至是「地下黑拳」。
受到巴西無限制格鬥(Brazilianvaletudo)的影響,1993年UFC開始在年丹佛舉辦了一屆一次性的格鬥錦標賽,任何格鬥類型(拳擊,踢拳,摔角改革以前,麥凱恩曾極力反對UFC。,空手道,巴西柔術等等)的選手都可以參加,比賽的目的是為了找出世界上最好的格鬥家。雖然制定了有限的幾個規則,不過籌辦人將UFC得比賽宣傳為沒有任何限制。比賽非常暴力和血腥,導致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McCain)等批評家稱其為「人類斗雞」比賽。政治壓力讓按次付費電視台(PPV)拒絕播放UFC的節目,最終導致UFC成為非法組織,幾乎被人們忘記。鑒於強大的政治壓力,UFC開始進行改革,逐步採納一些更嚴格的規則,將自己宣傳為一項合法體育比賽,最終通過了州體育委員會的批准。放棄了最開始使用的「無限制」口號,轉而打出了「綜合格鬥(MMA)」的牌子,UFC從被政治孤立轉而又從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隨著更廣的主流媒體覆蓋面,UFC擴展了加拿大,歐洲以及美國本土的新市場,變得越來越流行了。2009年,北美的Spike,英國的ESPN等包括其他33個國家開始直播UFC的節目。
這里的門派與傳統意義上人們所熟知的武當派、少林派不同。在這里指的是不同的格鬥類型,如:空手道,摔角,拳擊等等。
1993年11月12日,第一屆比賽由大會組織者與電視媒體SEG共同舉辦,地點在科羅拉多州丹佛的麥克尼可斯體育館,後來被稱為UFC1。依靠巴西柔術,格雷西笑傲群雄。參加的選手包括踢拳家PatrickSmith和KevinRosier,法式踢拳家GerardGordeau,空手道專家ZachMartin,泰拳加摔角手KenShamrock,相撲TeilaTuli,職業拳擊手ArtJimmerson以及荷利安的弟弟巴西柔術黑帶羅伊斯格雷西(RoyceGracie)。羅伊斯格雷西是他哥哥荷利安親自挑選來代表格雷西家族參加比賽的。這次比賽立刻獲得了成功,總共吸引了86,592名電視觀眾通過PPV觀看了比賽。
因為比賽沒有體重級別限制,很多格鬥家經常會面對比他們要大或者高的很多的對手。比如,綽號「巨人殺手」的KeithHackney在UFC3中面對的對手EmmanuelYarborough整整比他高了23厘米,體重也相差高達180公斤。很多武術家都相信高超的技巧可以彌補體重上的劣勢,一個技術高超的格鬥家可以做到四兩撥千斤。比如79公斤的羅伊斯格雷西獲得了前四屆比賽的三個冠軍。因此,UFC很快就證明了塊頭大並不意味著就能獲得比賽的勝利。
90年代初期,雖然UFC喊著「沒有任何規則!」的口號,但是實際上還是有一些規則的。比賽不允許咬人,不允許挖眼,並且不贊成(但是允許)抓頭發,頭撞,踢襠,用手指鉤拉帶孔類器官等行為。在UFC4的預選賽上,參賽者JasonFairn和GuyMezger兩人賽前私下約定不許抓對方頭發,因為為了比賽,兩個人都把頭發紮成了馬尾辮。在同一屆比賽上,一位倒地選手的襠部被對手連續擊打。UFC,尤其是早期的比賽,以極度暴力而聞名。在UFC5播出的時候,電視台播放了一段免責聲明,告誡觀眾要對比賽的暴力血腥內容做好心理准備。
這項新興運動的暴力性質很快吸引了美國當局的注意。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McCain)在看了第一屆比賽的錄像後稱之為令人憎惡的「人類斗雞」比賽。他自己開始親自領導組織取締UFC,並寫信給美國五十個州的州長,要求他們禁止舉辦這項比賽。對此三十六個州制定了相關法律取締「無限制」格鬥,導致UFC比賽的觀看人數與之前相比大幅下降,造成多家主流電視媒體停止播放UFC。紐約州甚至在UFC12的前夜取締了UFC,迫使比賽臨時改在阿拉巴馬州多森舉行。這次事件的爭議性非常大,因為事後麥凱恩被揭露曾從拳擊贊助商那裡收取大量競選捐款。
針對各方面的批評,UFC增強了與各個州體育協會的協作,並且開始重新設計比賽規則。包括去掉一部分令人反感的或者容易對身體造成永久性傷害的擊打動作(如挖眼,擊打後腦和脊椎等,參考犯規行為),同時保留擊打與擒拿的基本核心要素。比如UFC12開始引入體重級別概念(參考體重級別)。UFC14開始強制選手佩戴手套,並且禁止踢擊倒地選手,禁止拉扯頭發,禁止用手指鉤拉任何帶孔類器官,禁止頭撞,禁止對腹股溝進行擊打。UFC15對可擊打范圍做了進一步限制,擊打後腦和對指關節的攻擊被禁止。UFC21開始實施5分鍾一節比賽。至此UFC逐漸的完成了品牌再造工作,將自己成功的塑造為一項體育運動。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後,麥凱恩對UFC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他說:「這項運動已經成熟了,新採納的規則更好的保護了運動員的安全,也使比賽變的更加公平了。」
2007年,UFC在體育博彩上的收入第一次超過了拳擊。事實上,UFC的PPV收入已經打破了PPV產業的歷史最高記錄,2006年它以222,766,000美元的收入超過了美國職業摔角(WWE)和美國職業拳擊。今天,世界上有36個國家在播放UFC的節目,而他們也計劃繼續擴大國際市場。為了歐洲的觀眾,UFC在英國建立了新的辦事處,並且定期在英國和加拿大舉辦比賽。
回合
冠軍頭銜爭奪戰為5回合,非冠軍頭銜爭奪戰為3回合,每回合5分鍾,回合間休息1分鍾。
體重級別
UFC現在使用五個體重級別分別是:
*輕量級:66-70公斤
*次中量級:71-77公斤
*中量級:78-84公斤
*輕重量級:84-93公斤
*重量級:93-120公斤.
另外四個UFC沒有採用的體重級別是:
*最輕量級:低於57公斤
*次輕量級:57-61公斤
*羽量級:62-66公斤
*超重量級:高於120公斤.
場地
UFC的比賽在一個八邊形的封閉擂台上,一般稱為「八角籠」。最初UFC注冊了八角籠這個商標並且禁止其他綜合格鬥比賽使用類似形狀的場地。但是2001場地內部年UFC開始允許其他比賽組織也使用相同的擂台場地(但是保留使用「八角籠」這個名稱的權利)。原因是考慮到一項新的體育只有在各方面都能一致起來,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州的官方許可。八角籠
UFC的擂台是一個由鋼絲網圍成八邊形場地,鋼絲網由一種黑色人造皮包裹。擂台直徑9.8米,圍欄高度1.7到1.76米,整個擂台比地面高出1.2米,並且有八個可供出入的門。在圍欄的上方以及八個柱子上都圍有泡沫襯墊。地面則是印有贊助商標的墊子,並且每屆比賽都會更換。
服裝
所有的參賽者都必須穿著經過批準的短褲,並且不許穿鞋,襯衣,道服或者長褲。必須使用經過批準的分指手套,在指根關節處要保留至少3厘米的襯墊,手套重量在110克到170克之間。這種手套可以降低出拳時手指受傷的風險,於此同時保留手的抓和扭的能力。起初UFC對服裝沒有任何要求。許多參賽者選擇貼身短褲或者拳擊短褲,但是仍有其他一些選手穿長褲或者無袖汗衫。多次冠軍獲得者RoyceGracie在他早年參加的UFC比賽里一直穿巴西柔術道服。
違規行為:
1.頭撞(現在規則是允許頭撞)
2.插眼
3.咬
4.抓頭發
5.摳嘴
6.擊檔
7.用指頭摳挖對手的七竅或傷口
8.小關節關節技(撅手指頭、腳趾頭)
9.擊打後脊柱或後腦(現在的可以打後腦)
10.用肘尖向下擊打
11.擊打喉嚨,包括扭抓氣管
12.揪、扭、撓對手的肌肉
13.抓對手鎖骨
14.踢擊躺在地上的對手
15.膝擊躺在地上的對手
16.踩躺在地上的對手
17.用腳跟擊打對手腎部(當對方倒了時,允許用腿或腳踢對方踩對方身體檔部和腰部除外)
18.將對手以頭部或頸部著地擲向地面
19.將對手扔出八角籠
20.拉扯對手的短褲或手套
21.向對手吐痰
22.因不光彩行為導致對手受傷
23.抓住八角籠鐵網不放
24.在八角籠內用辱罵言辭
25.在回合結束時仍舊攻擊對手或在回合休息間攻擊對手
26.攻擊已經在裁判看護下的對手
27.在比賽結束後仍然攻擊對手
28.蔑視裁判
29.膽怯,總是避免與對手接觸,故意或持續地吐出護齒或偽裝受傷
30.助手干擾比賽
31.在比賽期間拋入白毛巾
比賽結果
比賽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結束:
降服(Submission):一位選手清楚地拍打地面或者他的對手;或者通過語言告知裁判認輸。
擊倒(KO):一位選手被合法擊中後昏迷或者無法立刻繼續比賽。
技術性擊倒(TKO):如果一位選手無法繼續比賽,比賽則以技術性擊倒而結束。技術性擊倒可以被歸為三類:
1.裁判中止比賽
2.醫生終止比賽
3.教練或者助手終止比賽
裁判的判定:根據比分,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一致判定(三名裁判一致判定選手A獲勝)
2.多數判定(兩名裁判判定選手A獲勝,另外一名判定平局)
3.分歧判定(兩名裁判判定選手A獲勝,另外一名判定選手B獲勝)
4.一致平局(三名裁判一致判定平局)
5.多數平局(兩名裁判判定平局,另外一名判定選手A獲勝)
6.分歧平局(一名裁判判定選手A獲勝,一名裁判判定選手B獲勝,一名裁判判定平局)
注意:比賽還可以以技術判定,取消資格,技術平局或者沒有比賽而結束。後兩種結果下比賽不分勝負。
UFC規則的發展
UFC1:禁止咬人,禁止插眼。一回合五分鍾。只有當出現KO或者submission比賽才會結束。
UFC2:無時間限制,無回合。不禁止擊襠,但是不能抓著對手襠部不放。籠子有變化,增高了圍欄,減少了地板護墊。
UFC3:如果選手無法防護自己裁判可以停止比賽。選手如果穿鞋則不允許踢擊(該規則後來被摒棄)。
UFC5:加入30分鍾的時間限制。首次出現「超級賽」,即單場賽,獲勝者可獲得「超級賽冠軍」頭銜,並且要在下屆比賽中防衛頭銜。
UFC6:裁判有權重啟比賽。如果比賽雙方在某種姿勢下缺乏攻防行為,裁判可以暫停比賽並讓選手在站立狀態下重啟。加入五分鍾的延長時間。
UFC8:時間限制改為淘汰賽的一回戰和准決勝10分鍾,淘汰賽決賽和超級賽15分鍾。如果比賽打滿時間限制,採用判定勝負。沒有平局。
UFC9:為了迎合當地官方,這場比賽中禁止拳打(只能用掌)。解說員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為了防止比賽被取消而臨時更改的規則。
UltimateUltimate1996:增加了禁止抓護欄的規則。
UFC12:淘汰賽分割為重量級和輕量級兩個級別,並取消了以往的八人淘汰賽(改為四人)。增加了重量級冠軍頭銜,替換掉超級賽冠軍頭銜。
UFC14:戴MMA拳套變為強制。(值得一提的是,分指拳套是借鑒修斗。)
UFC15:加入禁止擊打的位置。頭擊、擊襠、肘擊後腦和後頸、踢擊倒地的對手、抓扯小關節、抓頭發等都變為禁止行為。
UFC21:改為5分鍾一回合,常規非頭銜賽三回合,墊場賽兩回合,頭銜賽五回合。比賽打分改為採用十分制(借鑒拳擊)。
UFC28:首次採用統一MMA規則。主要變化是禁止膝擊倒地對手,禁止肘擊脊椎和頸部,禁止拳打後腦和後頸。採用了新的體重級別制。該規則採用至今。
UFC31:體重級別改為現在的標准設置。
UFC43:如果因故暫停比賽(比如檢查拳套或者傷口),必須在比賽暫停的位置重啟。
在UFC中成名的鬥士們:在UFC這近12年的歷史,造就了很多英雄好漢,RoyceGracie,KenShamrock,FrankShamrock,DanSevern,RandyCouture,BasRutten,MarkColeman,DonFrye,MarkKerr,VitorBelfort,TitoOrtiz,以及現在爭當紅的MattHughes,ChuckLiddell和RichFranklin等不計其數,有興趣的朋友,將這些名字輸入到Google里試試,會看到非常多的格鬥傳奇。
美國的UFC比賽與日本的PRIDE比賽是現在MMA格鬥的兩大頂級賽事。
MMA是英文「MixedMartialArts」的簡稱,即綜合武術賽或者綜合格鬥賽。
MMA是一種集觀賞性、娛樂性、競技性於一體的優秀運動項目,現已成為國際武術搏擊比賽的主要項目。MMA運動是拳擊、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等運動的完美結合,可以說是搏擊運動的十項全能。MMA比賽是體育比賽規則上的一個突破,MMA的規則對所有的武技一視同仁,不同武術流派的練習者可以在統一的規則下同場競技。MMA運動的賽規可以讓各方高手在一個公開且公平的環境下進行較量,是真實公平的一種競賽方式。在比賽中允許使用擊打、抱摔、關節技等各種技術,並在選手倒地時繼續進行比賽。踢、打、摔、拿等各種武技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示。
現代MMA運動把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功夫等各種格鬥術運動相融合,使其成為一個非常精彩的格鬥比賽。MMA具有統一的比賽規則,賽規的設定不偏不倚,既不會偏向某一種武技,也不會使某種武技處於劣勢。參賽者可以使用拳、踢、抱摔、鎖技、絞技等多種技術。比賽可以在與拳擊台相同的拳台進行,也可以在帶護欄的八角形場地舉行。比賽獲勝的方式同拳擊比賽相似,即KO勝、優勢勝利、醫生終止比賽、對手棄權、分數評定、或者取消比賽資格。但與拳擊或踢拳比賽的不同之處在於選手也可以通過讓對手認輸來取得比賽的勝利。當參賽者由於被纏抱、挨拳過重或身體疲勞等原因而希望停止比賽時,他都可以主動選擇認輸。整個比賽過程流暢明朗,當選手倒地時比賽繼續進行,裁判很少叫暫停。比賽重量級別的劃分與拳擊、摔跤、柔道和散打基本相同。非冠軍賽一般為三個回合;冠軍賽一般為五個回合;每個回合持續五分鍾,每兩個回合間有一分鍾休息時間。
MMA的歷史
綜合武術競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古希臘時期的第三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當時被稱為Pankration。完美的參加者應該是拳擊手中最優秀的摔跤手,或者是摔跤手中最優秀的拳擊手。參賽者不僅需要高超全面的武技,而且良好的勇氣、心理素質和戰術安排也是比賽取勝的關鍵因素。古代時的格鬥比賽,都是無規則的,是以生死來相搏的,比如羅馬斗獸場以前就是用來比賽的,比賽時,選手可以使用任何招式,可以使用拳擊、古希臘式搏擊、摔跤等等格鬥術。
現代MMA起源於二十世紀20年代在巴西出現的ValeTudo。ValeTudo在葡萄牙語中就是無限制的意思。
在巴西,格雷西家族於二十世紀初期開展了現代MMA運動的新紀元,他們主要應用其家族自創的自衛防身術——巴西柔術,參加組織比賽。在比賽中,任何武技都可以使用,比賽不設時間限制,不分重量級別,比賽經常會持續幾個小時,而取勝的唯一辦法就是擊敗對手。
格雷西家族於1993年把MMA比賽引入美國,即終極格鬥大賽(UltimateFightingChampionship,簡稱UFC)。UFC允許任何門派的武術(如空手道、柔道、相撲、自由搏擊等)和奧運會的體育項目(如拳擊、柔道、摔跤、跆拳道)參加比賽,並在統一的規則下決出哪種功夫最厲害。UFC使美國觀眾第一次在同一個場地中看到了不同格鬥術間的較量。迄今為止,UFC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MMA比賽,並是世界公認的最具娛樂性與競技性的體育賽事之一。UFC的成功得到了國際武術界的巨大支持。現在,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冠軍和各方武術高手都要參加UFC。UFC的成功帶動了世界范圍MMA運動的發展,MMA已成為了全球化的流行運動。迄今為止,MMA比賽在美國全國所有50個州,都已成為正式合法的比賽。除了每月一次的UFC比賽;美國全國還有將近100家的不同機構,舉辦著各自的MMA比賽。
在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芬蘭、挪威、荷蘭、丹麥等歐洲國家都已先後開展起了MMA運動。亞洲的科威特、阿聯酋、韓國、台灣、泰國、菲律賓等地區也都開始舉辦自己的MMA比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現在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另一MMA發達國家。PRIDE是日本最大的MMA組織,和UFC並列為MMA比賽的世界霸主地位。PRIDE一般每個月都會在日本舉行一次比賽,光現場觀眾就達數萬人以上。就連一向以踢拳比賽著名的日本K-1組織,現在已經開始將其半數的比賽轉變為MMA比賽。
MMA比賽已逐步成為世界搏擊類比賽的最終發展方向。現代的職業MMA運動員都是一些技藝高超的選手,他們都經過了多年的專業訓練。現在的MMA運動員,都是世界頂尖級的選手。前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摔跤、柔道、空手道、踢拳、柔術冠軍,組成了MMA優秀的參賽隊伍。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新起點上,縱覽世界武壇;綜合武術競技已成為了當今世界武壇各類先進武術比賽的主流理念。
MMA的安全性
可能一提起MMA,有人就會聯繫到血腥和暴力,那麼MMA比賽作為一項世界范圍合法化的運動它是否安全呢?對未經過MMA訓練的人看來,綜合武術競技表面看來似乎是不安全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現代MMA應該說是一項非常安全的運動,並保持著相當良好的安全紀錄。在其八十多年的競賽史中,只出現過一例死亡紀錄(1998年俄羅斯舉行的一次管理混亂未經審批的比賽)。而在其他的體育項目中,如散打、拳擊、摔跤、足球、甚至拔河比賽,都有過更多的傷亡紀錄。其實對MMA運動的誇張描述只是一種商業上的炒作,完全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的噱頭。以下是一組關於MMA運動和其他運動的傷亡統計數據:
國際修斗(日本著名的MMA比賽組織)委員會:
六年共計482場比賽
六年共計146例受傷
受傷率9.5%(五分鍾回合)
至今為止共計1例死亡
美國業余拳擊聯合會(1998年到2003年):
平均每年25,000場業余拳擊比賽,5,000場職業拳擊比賽
共計9,183例受傷
受傷率30%(三分中回合)
平均每年3例死亡(每1,000人中1.3人死亡)
美國橄欖球比賽(1998年到2003年):
每年平均12名運動員死於訓練
每年平均8名運動員死於比賽
每年平均3名運動員死於中暑
每年平均250,000例腦震盪
1998年到2003年:
賽車比賽平均每年32例死亡(從1990年以來,共計260例死亡,其中觀眾29名,兒童5名)
賽馬比賽共計128例死亡
潛水共計11例死亡
摩托車比賽共計7例死亡
跳傘比賽共計123例死亡
滑翔傘比賽共計55例死亡
登山比賽共計51例死亡
MMA運動之所以有這樣良好的安全紀錄,主要是因為它的規則更加的安全和人性化,運動員所受的傷害要比其他運動小得多。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不斷完善其比賽規則,MMA運動已將觀賞性和安全性完美的融合。
以拳擊和踢拳比賽的賽規為例:比賽中只允許使用拳、肘、腿、腳進行攻擊,比賽一般為五到十個回合,選手被擊倒後,裁判員要數秒。這就使得在拳擊和踢拳比賽中選手們要連續多次的擊打對手的要害部位,已取得勝利;而且在被擊倒後,還有八到十秒繼續恢復比賽的機會。除了被KO或者棄權,實力差的選手必須要忍受數秒和長回合的比賽折磨。由於頭、臉、肋骨等關鍵部位經常受到大力的擊打,所以拳擊和踢拳運動員常見傷害為腦震盪、面部出血,嚴重的有腦損傷、內臟出血等致命性的傷害。所以拳擊比賽的高傷亡、高風險紀錄是和它的賽規密切相關的。
MMA比賽良好的安全性主要是來自於它合理和人性化的賽規設計:
在MMA比賽中,可以使用摔、拿手法來制服對手,從而大大減少了擊打的次數。
比賽在倒地後繼續進行,選手通過地面搏擊技術可以在控制位置時使用關節技、絞技,從而達到沒有任何流血就能夠制服對手的目的。
在比賽中,選手可以主動認輸,進攻方在對手認輸後會停止進攻。從而能夠真正做到制服且不傷人的目的,這是技擊文明的良好體現。
MMA比賽的分指手套更便於使用摔、拿、關節技、絞技等較輕的傷害技術,而且此種手套比拳擊手套更輕薄,不但防止手部在擊打時受傷,還能減小選手擊打的力度,從而提高了比賽的安全系數。
MMA比賽取消被擊倒後數秒的規則,只要選手被擊倒後出現失去意識情況,裁判員即可終止比賽;這樣,選手就不會在不清醒時進行比賽。
所以,選手受傷一般都是些擦傷、破口或瘀青等軟傷;以及手指、腳趾和面部的小傷;嚴重受傷的情況極少出現。
在一定意義上,現代MMA比賽實際上是拳擊和踢拳比賽的替代品。MMA運動不但成功地減少了比賽傷害,還大大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所以,MMA比賽可以說是為現代體育搏擊史帶來了一場安全性與觀賞性的革命。
日本的MMA組織PRIDE已被兼並。
㈢ 拳擊運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記載。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到第三屆在聖路易斯舉行的現代夏季奧運會,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
現代拳擊運動始於英國,公元十七世紀末,拳擊在英國復興起來。公元十八世紀初在英國出現了有獎的拳擊比賽。約翰·布勞頓於公元一七四三年八月十六日針對拳擊比賽的混亂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拳擊運動比賽規則,並被命名為「布勞頓規則」。規則主要規定不準打擊已倒地者和不準打擊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時,布勞頓又在一七四七年設計了拳擊手套,發明了第一種軟皮手套以保護臉部皮膚。後來布勞頓還在倫敦建造了一所大型競技場,作為專門教授拳擊和組織拳賽的中心。由於布勞頓對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做出了貢獻,為拳擊運動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時對拳擊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後人稱他為「拳擊之父」。
㈣ 請大家幫忙想一句關於拳擊的宣傳語啦!!
想挑戰么? 不好,沒有親和力,反而有一種高傲的感覺。
例如,「誰都可以」,「你需要真正的磨練」,「習練拳擊,證明自己」,「擂台上少不了你」之類或許能吸引大眾的心理。
㈤ 為什麼拳擊賽上舉牌子的女的都穿得那樣
辣妹舉牌子這種模式其實是從國外的職業拳擊比賽來的,
中國只是學國外而已
至於原因嘛,
雖然很多人不承認,但「暴力」和「性」確實是最能挑動人類情緒的兩大主題。而職業拳擊本身是帶有暴力和血腥的運動,很多職業拳擊的愛好者平常是道貌岸然的白領,晚上才到拳台邊尋找刺激、盡情發泄慾望。而暴力跟性又是密切相關的,職業拳擊滿足了人類對暴力的追求,再找幾個穿著清涼的美女來賣弄風騷,順便滿足了觀眾對「性」的渴望。這樣一來不但門票收入高了,電視台也更願意轉播,主辦方當然樂意
自從職業拳擊採用辣妹之後,越來越多運動都開始賣弄女人的肉體了。職業摔角、自由搏擊這類搏擊運動自不待言,賽車場上的女郎也是穿著極度清涼;甚至連籃球、足球這類運動,所謂籃球寶貝、足球寶貝,也都一個個穿的跟沒穿差不多。畢竟美女是人人都愛的,即使比賽再沉悶,只要有穿三點式的美女出來跳跳舞,收視率也會高一點。所以辣妹可說是票房的保證啊!
㈥ 拳擊手,一般都是靠什麼謀生一般都是做什麼工作我指的是拳擊手,不是拳王。
業余拳擊手有啥利益這個不好說,職業拳擊與業余拳擊的六大區別我可以給你介紹下,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目前,國際上很多體育項目已不再有「業余」與「職業」之分。但由於人們長期以來對直接身體對抗的拳擊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所以,拳擊運動至今仍流行著兩種不同形式的比賽——業余拳擊與職業拳擊。職業與業余拳擊除了運動水平相差懸殊、比賽規則有很大不同外,在賽事的性質、時間、防護、量級、宣傳和裁決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和區別。
區別一:比賽的性質不同
職業拳手參加的比賽完全是商業性質的娛樂活動。拳手打比賽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論拳手在比賽中結果如何,只要一踏進拳擊場,在不違犯游戲規則的情況下參賽,比賽結束後,拳手就可以拿到事先雙方商定好的報酬。職業拳手參賽報酬多少根據拳手所在級別不同和在拳壇上影響力的大小差異很大。一般行情是,重量級拳手報酬最高,中量級次之,輕小級別則較少。身價在上千萬美元的拳手有如鼎盛時期的泰森,老霍、退役前的劉易斯等。現在由於重量級缺少有實力的明星拳王,中量級內的霍亞獨拔頭籌,身價超過所有重量級拳王。
由於職業拳手把打拳視為一種生存方式,所以他在比賽中獲取的報酬是維持生存和訓練繼續參賽的經濟保障。同時,他還必須自己花錢雇請教練、陪練、醫生等與訓練和比賽相關的人員。而且美國的有關法律規定,職業拳手必須在有經紀人的情況下才能安排比賽事宜,拳手自己是不能私下與其他拳手簽訂任何比賽協議的。所以在經紀人的合同約束下,拳手的賽事與行動就會受到一定的約束和限制。經紀人具有讓拳手獲得利益和維護拳手利益的作用,對拳手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故拳手都千方百計為自己尋求最理想的經紀人。當然了,經紀人最後要從每場比賽的報酬中分得一定比例(相關法律規定,經紀人所得不得超過拳手比賽酬金的33%)。
拳手挑戰拳王的資格是經過無數次的排名戰,競爭、提升名次後才有機會獲得的,不是拳手想和誰打就和誰打,關鍵要看你和誰比賽讓觀眾感興趣。
業余拳擊以鍛煉身體、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促進增加友誼為宗旨,一直朝著體育教育的道路前進和發展。業余拳手參加的比賽是代表國家或地區,運動技術水平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展該項運動的綜合實力。參賽拳手只獲得獎牌,沒有酬金,舉辦比賽的組織不發一分錢給獲獎運動員,拳手參賽的費用都是由參賽國政府投入,運動員平常是領政府工資的。業余拳擊運動的最高水準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拳擊比賽,還有如世錦賽、洲際之間的賽事都是屬於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的正式賽事。
職業拳擊比賽是要賺錢的,拳擊經紀人敢於在拳手身上投資,推廣人敢於花錢運作這些大規模的賽事,就是沖著拳擊比賽產生高額回報而來。拳手進入職業拳壇後,在圈子裡樹立威信和擴大影響力是很重要的,越是有影響的拳手,就越有市場號召力。
當推廣人簽單賽事後,就開始對比賽進行不遺餘力的宣傳推廣、巡遊造勢,製造花樣百出的新聞發布形式,公布真真假假的拳手與拳賽信息,其目的就是為了擴大比賽的幅射面,兜售門票,還要拉來有線電視網客戶好從中分紅。為了滿足商業賽事的需要,調動現場觀眾的情緒,增加熱烈氣氛,職業拳賽在拳手出場儀式上更是大作文章,盡情渲染,比戲法更精彩,如「王子」哈米德的出場儀式很多觀眾來說就是比看拳賽都重要的節目。職業拳王爭霸賽開始時,挑戰者首先出場,等挑戰者進入拳台後,拳王才在眾人擁簇下腰系金腰帶出場。現在由隨從雙手高舉過頭以示威嚴的方式也得到了拳擊組織的認可。賽前拳王把金腰帶交給裁判,然後由裁判交給世界拳擊組織的代表保管,如果拳王衛冕成功,金腰帶繼續歸拳王;如果失利,金腰帶就會授予挑戰成功的新拳王。任何一個連續4年衛冕的拳王將在一個特別儀式上被授予精美且價值昂貴的正式金腰帶(約值5000美元),並將終身擁有這條腰帶;連續3年衛冕的世界拳王,被授予一枚特別製作的世界拳擊組織榮譽獎章。
比賽間隙的1分鍾休息時間內,由事先挑選出的品貌兼優的女大學生身著熱情奔放而不艷俗的三點式服裝,手舉回合序數牌繞場一周,一是為觀眾報數;二是緩和緊張氣氛。
業余拳擊比賽就沒有如此繁雜的出場儀式和賽前事後的推廣,即使現場沒有觀眾,比賽也會照樣進行。因為奧運會拳擊官員和運動員只注重名次和比賽過程的公正,比賽能否盈利不是他們考慮的事情。運動員在上屆比賽中獲得的獎牌也沒必要帶到現在的賽場。總之,業余拳擊缺少了職業拳擊的商業濃度。
㈦ 奧運拳擊和職業拳擊哪個水平高,區別是什麼
奧運拳擊屬於業余的,職業拳擊的水平高於奧運拳擊。
1、比賽時間不同
職業拳擊的回合數遠遠大於業余拳擊,職業拳擊分4回合、6回合、8回合、10回合、12回合拳王爭霸賽。而奧運拳擊比賽分為4個回合,每個回合2分鍾,回合間休息1分鍾,全程賽制11分鍾,實際搏鬥時間只有8分鍾,只相當於職業拳手打2回合多一點時間。
2、比賽性質不同
職業比賽是為了迎合市場、觀眾、媒體的眼球的商業行為,拳手在比賽中獲取的報酬是維持生存和訓練繼續參賽的經濟保障。不論拳手在比賽中結果如何,只要一踏進拳擊場,在不違犯游戲規則的情況下參賽,比賽結束後,拳手就可以拿到事先雙方商定好的報酬。
奧運拳擊以鍛煉身體、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促進增加友誼為宗旨。奧運拳手參加的比賽是代表國家或地區,參賽拳手只獲得獎牌,沒有酬金,舉辦比賽的組織不發一分錢給獲獎運動員,拳手參賽的費用都是由參賽國政府投入,運動員平常是領政府工資的。
3、量級的劃分不同
職業拳擊由48公斤劃分到86.2公斤以上17個級別,其間差異38公斤,平均每個級別只有2.2公斤。職業拳手同時可以參加幾個拳擊組織的排名賽,獲得各級別冠軍的拳手稱為「拳王」,金腰帶是拳王頭銜的象徵,能夠獲得和拳王比賽機會的拳手一般都是該拳擊組織內排名在前具有挑戰資格的。
奧運會以前設置12個量級,81公斤到91公斤間隔達10公斤,從48公斤到91+公斤,其間有43公斤差距,每個級別差異達3.6公斤。為了適應奧運會項目的改革需要,開羅會議上國際業余拳聯已決定從2004年起將12個級別改為11個級別,把原63.5、67、71公斤三個級別壓縮為64和69公斤級。
㈧ 鄒市明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拳王,為何他最終選擇了退役
由於現在鄒市明的年紀已經大了,身體也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而且曾經眼睛受到過很嚴重的傷害。所以鄒市明才選擇退役了,但是鄒市明的妻子作為丈夫的忠實粉絲,也是一直支持著丈夫的工作,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還是WBC中國區拳擊主席,鄒市明作為中國拳擊的推廣者,妻子冉瑩穎也是為中國拳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鄒市明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拳王,他獲得過的金牌甚至超過前幾任拳王。鄒市明是在2000年成為國手,一直從事拳擊活動,為國家爭得了不少的榮譽。在2013女鄒市明正式宣布開始進入職業拳擊賽事,也是一路上披荊斬棘。鄒市明一路走到現在,身上也被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他的眼睛已經看東西都是重影的,而且眼睛已經有兩個平行世界了,加上年紀大了身體恢復起來已經不如從前了。
㈨ 拳擊項目共分為幾個級別
1、業余拳擊比賽的級別:
(1)48公斤以下級(含48公斤);
(2)51公斤級(48公斤以上一51公斤);
(3)54公斤級(51公斤以上一54公斤);
(4)57 公斤級(54公斤以上一57公斤);
(5) 60公斤級( 5 7公斤以上一60公斤);
(6)64公斤級(60公斤以上一64公斤);
(7)69公斤級(64公斤以上一69公斤);
(8)75公斤級(69公斤以上一 75公斤);
(9)81公斤級( 75公斤以上一81公斤);
(10)-91公斤級(81公斤以上一91公斤);
(11)+91公斤級(91公斤以上)。
2、職業拳擊比賽的級別 (17個級別):
(1)Heavyweight (201磅以上)重量級(91.25公斤級以上);
(2)Cruiserweight (200磅)次重量級(90.8公斤級);
(3)Light Heavyweight (175磅)輕重量級(79.45公斤級);
(4)Super Middleweight (168磅)超中量級(76.27公斤級);
(5)Middleweight (160磅)中量級(72.64公斤級);
(6)Junior Middleweight/Super Welterweight (154磅)超次中量級 (69.91公斤級);
(7)Welterweight (147磅)次中量級 (66.74公斤級);
(8)Junior Welterweight/Super Lightweight (140磅)初中量級/超輕量級 (63.56公斤級);
(9)Lightweight (135磅)輕量級(61.29公斤級);
(10)Junior Lightweight/Super Featherweight (130磅)次輕量級/超羽量級 (59.02公斤級);
(11)Featherweight (126磅)羽量級 (57.2公斤級);
(12)Junior Featherweight/Super Bantamweight (122磅)超最輕量級(55公斤級);
(13)Bantamweight (118磅)最輕量級(53.57公斤級);
(14)Junior Bantamweight/Super Flyweight (115磅)超次最輕量級(52.21公斤級);
(15)Flyweight (112磅)次最輕量級/蠅量級(50.84公斤級);
(16)Junior Flyweight/Light Flyweight (108磅)最次輕量級(49.03公斤級);
(17)Mini Flyweight/Minimum Weight (105磅)迷你輕量級(48公斤級)。
3、世界青少年業余拳擊比賽的級別(3個級別):
(1)輕量級58.97公斤以下;
(2)輕中量級63.50公斤以下;
(3)中量級69.85公斤以下。
(9)拳擊宣傳牌擴展閱讀: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記載。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到第三屆在聖路易斯舉行的現代夏季奧運會,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
1、技巧戰術:
拳擊運動的技術包括攻擊、躲閃、放鬆,移動、扭鬥技術和善於反擊。
攻擊技術包括左右直拳,左右上勾拳,左右平勾拳,左右擺拳,左右斜上勾拳,刺拳。
拳擊運動只能運用拳頭來制服敵人,不能使用腿腳肘膝。
2、戰術運用:
在拳擊比賽中,場上情況千變萬化,勝負結果取決於雙方技術、戰術、心理、身體素質等因素,這四者是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的,戰術的運用就是對一名拳擊運動員綜合能力的體現,在技術、身體素質和心理品質差不多的情況下,戰術打法運用的質量將對比賽勝負起著決定性作用。
3、運動特點:
拳擊是運動員雙方通過兩只拳頭的對抗,進行體能、技術和心理的較量。
拳擊競技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兩人在正方形的繩圍比賽場地中,戴著特製的柔軟手套,按一定的規則和技術要求,進行攻防對抗。
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製手套的兩只拳頭,攻防的目標只限於對方腰髖以上的身體部位。拳擊被人們稱作是「藝術化的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