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江青宣傳畫

江青宣傳畫

發布時間:2022-04-06 11:28:02

㈠ 請問「江上有奇峰,鎖在雲霧中。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的含義

含義:美好的事物都模模糊糊不張揚,偶爾露真容。做人更得這樣,謹慎從事,盡可能做的周全。

出處:江青《題照》

白話釋義:江上有一座奇峰,平常都是深深埋在雲霧之中,尋常時候人們看不見,但是偶爾顯露出它的高大聳立。

注釋:江青喜愛攝影,每有佳作。她還能寫詩,曾經在一張廬山漢陽峰的照片上題了首詩,這似乎是人們知道的江青的唯一的一首詩。

賞析:詩是五言絕句,內容不俗。詩的內容顯然是江青的自畫像。唐人錢起《聽湘靈鼓瑟》詩中有"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句子,這應是江青名字的出處。

江上有奇峰,當然就是江青自己了。"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顯示出她的自命不凡,十分耐人尋味。

(1)江青宣傳畫擴展閱讀:

這首詩以及上面那張廬山漢陽峰的照片都出自江青之手。

江青,原名李雲鶴。山東諸城人。女。1929年春在濟南入山東實驗劇院。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5個月後失去黨的關系。1934年在上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獲釋後以藍蘋為藝名做過電影演員。1937年秋到延安,後恢復黨籍,改名江青。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全國電影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電影處處長等職。

1966年5月後,任中央文革小組第一副組長、代理組長。在中共第九次、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70年11月任中共中央組織宣傳組副組長。

1973年8月任中共10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

這首詩和照片,是江青最絕妙的自我寫照。照片上的廬山漢陽峰,在江邊彌漫的雲霧中孤聳著一座山頭,那便是江青的「形象」。

這是一首十分大膽的詩,也是江青留下的唯一一首詩。詩是寫一座山的,照片上是一座直插雲霄的山知,這一巍峨、美麗、端莊而又被低估了的山峰,不是別人,正是暗指江青自己。

在1974年夏,江青把這首詩和那幀照片通過別人拿給了《中國攝影》編輯部,指令該刊發表。詩署名「琅玡台」。當時,江青再三叮嚀編輯部為她保密,對誰也不準說,特別是不能泄露作者的姓名。

1974年年底,把詩和照片交給《中國攝影》後,江青又突然把它撤回來。後來,她改了主意,把它們又送了回去。但是直到最後,她還是沒有把它們刊登出來。

㈡ 山上有奇峰,鎖在雲霧中;平時看不見,偶爾露崢嶸 出自誰

出自——江青《題照》。

詩的內容是江青的自畫像。唐人錢起《聽湘靈鼓瑟》詩中有"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句子,這應是江青名字的出處。江上有奇峰,當然就是江青自己了。

"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頗自命不凡,頗耐人尋味。意為江上有一座奇峰,平常都是深深埋在雲霧之中,但是偶爾顯露出它的高大聳立。

毛主席離開北京不久,江青很快高升,是這個政權的第二人物。她寫了一首很大膽的詩,配上自己拍攝的一幅照片,交給了《中國攝影》雜志的一位編輯。詩是寫一座山的,照片上是一座直插雲霄的山峰。這一巍峨、美麗、端莊而又被低估了的山峰,不是別人,正是江青自己!

江上有奇峰, 鎖在雲霧中。 尋常看不見, 偶爾露崢嶸。——「江」是指她的姓,這首詩摹仿了唐詩,同時也使人想起她在延安時取名「江青」以取代「藍蘋」的事情。

一首唐詩中說「江上數峰青」(藏頭匿尾就是「江青」)。如批評家們後來說的,江青寫這首「朦朧詩」時,不管她心中是否想到了毛澤東,它表明江青認為自己還沒有贏得應有的喝彩。

(2)江青宣傳畫擴展閱讀:

江青原名李雲鶴。山東諸城人。女。1929年春在濟南入山東實驗劇院。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5個月後失去黨的關系。1934年在上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獲釋後以藍蘋為藝名做過電影演員。1937年秋到延安,後恢復黨籍,改名江青。

1938年與毛澤東結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全國電影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電影處處長等職。

1963年起,以「京劇革命」為名,在文藝界煽動極「左」思潮。1965年,指使姚文元炮製《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又與林彪聯合寫成《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為文化大革命的發動製造輿論。

1966年5月後,任中央文革小組第一副組長、代理組長,解放軍文革小組顧問。在中共第九次、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以推翻人民民主專政為目的,同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結成「四人幫」,勾結林彪反革命集團,煽動打倒一切的極「左」思潮,進行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活動,造成10年之久的全國大動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受最嚴重的損失。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對江青進行隔離審查。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永遠開除江青黨籍,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1981年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以反革命集團首犯判處江青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作出裁定,對其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原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不變。1991年5月14日自殺身亡。

㈢ 「四人幫」成員都有誰

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幫」是指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結成的幫派。張春橋,山東菏澤巨野人,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人幫成員、文革主要策劃者。四人幫被捕,張春橋法庭上一言不發,完成他最後的歷史畫像。於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1983年1月減為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997年12月減為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醫。2005年4月21日病亡王洪文,吉林長春人。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73年-1976年),「四人幫」成員之一。1977年7月經中共第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永遠開除他的黨籍,並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1981年1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他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992年8月3日在北京病亡。江青(1914~1991.5.14.)出生於今山東省諸城市東關街,取名李進孩,乳名二妮。祖父李純海,父李德文,母李欒氏。江青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女性,一生充滿爭議。文革時期,江青被稱為「無產階級文化的偉大旗手」。文革結束後,又一度被稱為當代的「呂後」、「武則天」、「慈禧」,甚至「白骨精」。西方也有人稱她為「中國的伊娃·裴隆」。文革後,她並與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結成「四人幫」,積極策劃誣陷打倒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給黨和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1981年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1991年5月14日,自殺身亡姚文元,浙江諸暨人。大學畢業後從事宣傳文化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文革期間積極參與江青奪取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活動,是江青反革命集團核心人物之一1976年又同江青、張春橋、王洪文一起,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1976年10月7日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被隔離審查。1977年7月中共第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永遠開除他的黨籍,並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1981年1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1996年10月刑滿釋放。2005年12月23日病亡。

㈣ 毛主席去安源—郵票的意義

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曾風靡一時,據有關部門統計,該畫共印9億多張,超過了當時全國的總人口數,即全國平均每人一張還多。這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奇跡。這幅身價百倍的油畫,其中有著不平凡的經歷和鮮為人知的歷史。

創作展出油畫精確修改說明

1967年夏,北京籌辦「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亮安源工人革命運動」展覽,當時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讀書的劉春華,被選派參加展覽的籌備工作,他承擔的具體任務是,畫一幅反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劉春華當時只有24歲,還是一名在校學生,而且沒有專門學過油畫。為了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他於這年7月初來到安源礦體驗生活,采訪老工人,了解毛澤東多次來安源的情況,加深對毛澤東在安源革命實踐的認識。

創作《毛主席去安源》這幅畫,最重要的是表現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形象和思想。劉春華等人廣泛搜集了反映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文章,以及有關毛澤東革命活動的回憶錄和安源工人運動史料,並反復學習和研究。為了突出主題,作者在構圖上把毛澤東的形象安排在中心位置。在動態處理上,讓毛澤東的每一個微小動作都有一定的含義:稍稍揚起的頭和稍稍扭轉的頸部,表現毛澤東不畏艱險、不畏強暴、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精神;緊握的左手,表現毛澤東爭取解放全國人民的雄心壯志和必勝信念;右手挾一把雨傘,說明毛澤東風里來,雨里去,為革命不辭辛苦的工作作風……

劉春華根據主題的需要和群眾欣賞的習慣,利用油畫表現力豐富的特長和中國傳統繪畫細致的優點,大膽嘗試,經過反復努力,終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8周年前夕,創作出《毛主席去安源》大幅油畫。

1967年10月1日,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國革命博物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亮安源工人革命運動」展覽中,首次與觀眾見面。該畫說明詞稱:「毛主席1920年去安源」。10月18日,安源工人出身的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王耀南少將觀看展覽後提出,《毛主席去安源》油畫的說明詞有誤,他記憶中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是1921年秋天。

事後,王耀南打電話給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請他直接向毛主席詢問第一次到安源的時間。一天飯後,毛澤東與警衛戰士在一起閑聊。汪東興的秘書高長臣見主席說話興趣正濃,立即湊上前問:「主席,您第一次去安源是1920年嗎?」毛澤東沉思片刻,操著濃厚的湘潭口音,不緊不慢地說:「20年我有沒有到過安源,記不清了,21年秋這一次是對的。」

10月24日,王耀南向展覽會的工作人員傳達了毛主席的話。於是,《毛主席去安源》油畫的說明詞立即改為:「1921年秋,我們偉大的導師毛主席去安源,親自點燃了安源的革命烈火。」

譽為藝術之花高溫推向全國

《毛主席去安源》油畫剛剛問世,便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和贊賞。到中國革命博物館參觀的群眾對這幅油畫推崇備至,留言寫滿整整4本,有的呼籲出版該畫,有的甚至說出版後要認購幾百張。但展覽籌備處無權決定此事。後來,《人民日報》擬刊用該畫,將其製版送中央審查,時任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的江青當即批示:「總理、伯達、康生……我建議明天『七一』人民日報、軍報發表《毛主席去安源》,這幅油畫很好。這幅畫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果實之一,它有高度的思想水平,構圖、採光、著色等藝術方面亦是優秀的。聽說是青年人畫的,而同意發表。建議屬【署】上作者名字。江青68.6.30」

1968年7月,該畫在全國公開發表並大量印製發行。《人民日報》及各地報刊大造輿論,稱該畫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出的燦爛藝術之花」。隨後,又用這幅畫發行紀念郵票,製作像章;當年,林彪、江青胸前都佩戴過該畫的像章;周恩來住室里唯一的一幅繪畫作品也是該畫。同年10月1日,北京的文化工作者將《毛主席去安源》巨幅油畫裝上彩車,與8個「革命樣板戲」造型一道,加入首都群眾慶祝國慶遊行隊伍,緩緩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從此,《毛主席去安源》油畫在全國家喻戶曉,並蜚聲國外。

毛澤東提出疑問宣傳逐漸降溫

正當全國各地大肆宣傳《毛主席去安源》油畫之時,毛澤東親自審查了這幅油畫,他對畫中將他畫成身穿長衫不甚滿意。他說:「我在安源不是穿長袍,是穿短衣。」毛澤東的這次談話,通過非正式渠道在人們中間逐漸傳開。從此,對《毛主席去安源》油畫的宣傳開始降溫。

1972年9月,「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動紀念館」改名為「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該館陳列內容也作了適當的調整。鑒於序廳中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畫出現霉點,加上毛澤東本人對這幅畫不太滿意,該館便將這幅油畫撤下。

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開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1979年3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著名畫家葉淺予的文章《從油畫〈追念戰友〉說起》。該文在贊揚油畫《追念戰友》的同時,批評了油畫《毛主席去安源》,指出:「在這幅畫(指《追念戰友》——引者注)前,不禁又想起林彪、『四人幫』鼓吹過的那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見過那幅畫的內行人都說其構思、構圖,甚至用色,無不脫胎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畫。『四人幫』把那幅畫欽定為美術作品的樣板,命令大量復制,凡樓堂館所、公私房舍統統懸掛,並且大量印刷,廣為分發。」這是唯一一次公開批評油畫《毛主席去安源》的文字。

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前夕,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為了恢復劉少奇、李立三等同志在安源工人革命運動歷史中應有的地位,對陳列內容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在這次修改中,考慮到油畫《毛主席去安源》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毛澤東本人對畫中身穿長衫的形象又提出過疑問,再加上該畫曾受到《人民日報》的批評,所以該館將展廳陳列的最後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取下。

1986年7月,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陳列大樓正門最高處,由428塊瓷磚鑲成、直徑6米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畫頭像因年久失修,部分瓷磚顏色脫落,影響了毛澤東的形象,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換成了由鐵錘、岩尖和火車輪子圖形組成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部徽。從此,《毛主席去安源》油畫銷聲匿跡。於是,社會上出現了各種撲朔迷離的傳聞,什麼「這幅油畫是『四人幫』搞的」,「毛主席沒有到過安源」,「油畫作者有問題」等等。

不是步行而是坐火車

油畫表現毛澤東去安源是步行去的。最早說毛澤東步行去安源的,是時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的江青。江青於1966年11月19日在全國政協禮堂接見北京航空學院的學生代表時說:「安源煤礦毛主席是走去的,沿著鐵路一步一步走去的,遇到一個老鄉就聊聊。」1967年6月,劉春華為創作油畫到安源體驗生活時,就是按照江青的這個「指示」,一直在「走」字上動腦筋。他反復思考毛澤東第一次去安源的具體情節:毛澤東從長沙清水塘出發,估計是乘火車到萍鄉,再從萍鄉步行到安源,為了熟悉環境,劉春華幾次到萍鄉至安源的鐵路上步行。

其實,油畫表現毛澤東步行去安源的情景是與史實相悖的。當時毛澤東住在長沙清水塘,距安源300多華里,他不可能從長沙步行到安源。是否可能先從長沙乘火車到萍鄉縣城,再從萍鄉縣城步行到安源呢?這種可能性也不存在。因為到1921年,安源每天有兩列運煤的火車開到長沙,並在運煤列車上掛上幾節客車車廂,以方便旅客從安源到長沙,交通因之十分便利。毛澤東是第一次去安源,他不可能明明知道火車可以直達安源,還中途在萍鄉縣城下車,再一步步走路去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是不是毛澤東需要指導萍鄉縣城的革命活動,而在萍鄉縣城下車,指導完工作以後再步行去安源呢?也不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一個多月前剛剛在上海召開,當時萍鄉這個小縣城還沒有中共的組織和革命分子的活動,萍鄉縣境內最早的中共基層組織,也還是1922年2月李立三在安源煤礦工人中成立的全國第一個產業工人黨支部。

江青和劉春華都認為毛澤東當年是步行去安源的,其實他們都不熟悉這些歷史情況。江青1914年出生,1938年才和毛澤東結婚,毛澤東1921年第一次到安源時,她才7歲,對這段歷史和當時安源與長沙之間的交通情況根本就不了解,她說毛澤東去安源是「一步一步走去的」是毫無根據的。油畫作者劉春華到安源體驗生活時才24歲,還是一名學生,他為創作油畫雖然對安源革命歷史作過一些調查,但他還是只能局限在江青的「沿著鐵路一步一步走去的」說法構思畫稿,特別是1967年他從北京到安源時,火車客車確實是只能到萍鄉城區,再從萍鄉城區坐汽車到安源。

在這位年輕人的想像中,全國解放都18年了,安源都沒有開通火車客車,毛澤東當年去安源更不可能是坐火車,而是步行走去的。事實上,在安源運煤列車上掛客車車廂的做法,在1937年浙贛鐵路修通以後就取消了,從安源去長沙的旅客,只有步行到萍鄉縣城再上火車客車,當年安源運煤列車上掛客車車廂的事,逐漸被遺忘,作為一名外地的學生,劉春華更無從知曉,於是便出現了畫面上毛澤東步行去安源的情景。上世紀20——30年代,毛澤東曾10次到過安源和萍鄉縣城,現在萍鄉的中共地方史工作者和地方誌工作者都無人去考證他每次來時究竟是坐火車、汽車,還是騎馬、步行。這次因為牽涉到該畫的步行畫面,才不得不作深入的研究。

㈤ 周恩來生平

樓主看了那麼多,也該是知道了.我不想多說些什麼.
但是周恩來真的是一個很偉大的!他值得每個人尊敬啊!
他的專一,他的為命中著想,他的口才,等等.....

敬禮

閱讀全文

與江青宣傳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藏汽車銷售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000
寶馬汽車促銷策劃方案書 瀏覽:617
學院中層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480
幼兒園消防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48
2014年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160
廣東中外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建設民生電子商務 瀏覽:520
銀行轉盤搖獎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6
小學暑期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526
春節飲料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731
2014年食品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795
旅遊營銷方案與公文實戰範本 瀏覽:596
政府春節新聞策劃方案 瀏覽:259
法院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231
初中教師普通話培訓方案 瀏覽:886
美發店充卡營銷方案 瀏覽:837
電子商務發展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瀏覽:566
電子商務典型事件 瀏覽:239
對康養小鎮策劃方案的評判 瀏覽:642
公司組織拔河比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1